【www.cy260.com - 六堡茶】

六堡茶生产将全程有标准标准制订修订年内完成

据市质监局介绍,为加快规范六堡茶产业标准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正抓紧开展《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六堡茶作为历史名茶,近年来逐步形成产业且发展迅猛,知名度与品牌效应不断提升,但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却明显滞后。为此,我市成立了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聘请栽培种植、生产加工、卫生安全、质量检测、科研开发、评茶推广等六堡茶产业链各环节的专家和业内知名人士,完善产业标准体系。有关负责人介绍,由该委员会承担的一个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和两个广西地方标准修订项目《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已获得自治区质监局批准立项,目前正在紧凑开展标准文本草案的研讨制定及征求意见,预计相关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年内完成。

据了解,目前标委会已制定长期工作规划,将健全和完善从种植采摘、原料把关、过程检测、生产技术、成品,以及新产品质量安全、陈化存放、评鉴赏茶等六堡茶生产标准体系。

cy260.com小编推荐

六堡茶选购的感官标准


六堡茶选购的感官标准

表1

选购六堡茶,除了要观察产品包装上的产品生产许可认证标示以外,还应选取一定的茶样开汤尝试,以便从感官上对茶叶的质量作出判断。其实,不仅对于六堡茶散茶,即便对于其他形态的六堡茶,其外形的色泽、净度,以及开汤后的香气、口感滋味、汤色、叶底等感官指标,也应符合表1的规定标准。

◎不同制作工艺的六堡茶

细细说来,就是要从茶样的外形上查看成品干茶是否存在花杂、花青、条索松散、砂石杂质过多、轻漂、杂质过多、活或死害虫等缺陷。

开汤以后,要仔细品尝检查香气中是否存在水汽、烟气、酸馊气、霉气、臭青、熟气(石灰味或碱味)等异杂气;检查茶汤中是否混浊以及是否有酸馊味、霉味、水味、熟味(石灰味或碱味)、烟味、臭青味、焦苦味、泥土味等异杂滋味;察看叶底中是否存在花杂、花青、发黑变硬等缺陷,并应当注意异杂气味与正常气味的区别。

◎不同年份的六堡茶

此外,对于采用现代工艺制作的六堡茶而言,制作工艺标准规定其在适宜条件下(以下同)至少要陈化6个月才能出厂,才是合格品。达到这一标准的茶虽然外形不错,但茶叶的陈香、陈味尚欠佳,略带涩味、刺激性。而合格品(以下同)需要陈化三年以上,则会有较明显的陈香、陈味,且较爽口;陈化五年以上则属中级品,具有独特的香气,并有一定程度的润滑感;陈化十年以上,则属于高级品,茶叶的香气、润滑感较明显,回甘明显,齿唇颊留香明显;陈化程度达到十五年以上者,其茶叶的香气、润滑感、回甘就表现得非常强烈,且优雅、细腻、丰满、回味悠长、齿唇颊留香持久。就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六堡茶陈化时间越久,其存世量必然越少,其价格也越昂贵,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六堡茶档次与存世量的关系示意图

总之,在适宜的贮藏环境和一定时间范围内,六堡茶才会越陈越好;超过合理的贮藏时限,则其香气和滋味总体上会走下坡路。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对于发酵程度刚好合适的六堡茶,其陈化时间应在15~20年为最佳品饮时间;对于发酵程度偏轻的茶,其最佳品饮时间会适当延后;而发酵程度偏深的茶,则其最佳品饮时间会适当提前。

苍梧六堡茶质量安全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


苍梧六堡茶质量安全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

苍梧县高度重视六堡茶质量安全工作,狠抓措施落实,将农业龙头企业、茶青和茶叶产品流通市场作为六堡茶产业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认真研究制订工作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未发现茶叶有农药超标现象,保障了茶叶生产正常进行。

为保证六堡茶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苍梧县农业局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定期、不定期派出技术人员到主要产地采样检测茶叶农药残留。该县注重加强茶叶质量安全舆论宣传,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的茶叶安全生产知识、科学种植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与公德教育。切实搞好对农民的教育培训,采取科技下乡、举办科普讲座、发放“明白纸”、举行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茶农的教育培训力度,真正使茶农掌握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提高进行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

为进一步做好茶叶质量安全工作,苍梧县制定了《苍梧县无公害六堡茶生产管理办法》,同时切实抓好标准化基地和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以基地为依托,采取基地加农户的合作社模式,加快规模化生产,提高组织化程度,在新发展的标准化基地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确保茶叶质量稳定,形成茶叶质量优势。农业局对相关企业和主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层层落实责任,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生产、用药、采收的过程指导,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近年来,县农业局先后组织相关企业(合作社)做好产品质量认证,至今已有7家企业(合作社)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认证基地1500多亩,年产有机茶31.2吨。

2012年上半年该县新植六堡茶3000亩,目前,全县六堡茶种植面积达到4.1万亩,成立了六堡茶专业合作社39家,茶叶加工企业9家,茶叶加工小作坊60余户,茶园种植面积列梧州全市第一位,基本形成以六堡镇为中心的名优六堡茶产业带。据统计,2011年该县六堡茶产业产值达21.6亿多元,六堡茶已成为该县种植业的重要产业。

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获得立项


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获得立项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2018年第一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本批计划共计28项,《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名列其中,这是2017年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于2018年1月1日实施以来,广西发布的第一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该标准将为六堡茶斗茶定规则,将推动六堡茶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完善。

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斗茶活动源于唐代。白居易(唐)《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宴》诗云:“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赏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该诗反映了唐代常州与湖州新茶进贡之前,有品紫笋新茶的活动,名流大家斗新茶,上品作为贡茶,这是贡茶的惯例。宋代斗茶得到很大推广,深受朝廷和文人、僧人的大力推广。周绛(宋)在《补茶经》(公元1008年-1016年间)中记载“建人以斗茶为茗战。”建即建州,即今福建省建瓯市。范仲淹(宋)《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曰:“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茶农或地方官)先斗美。……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可见当时人们对斗茶的重视和讲究。当时的斗茶十分讲究茶的色、香、味,用作斗茶者均为极品名茶,也颇讲究水质和茶器。皆因斗茶的目的是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品位的竞争,深受各界人士的欢迎。宋徽宗誉之为“盛世之清尚也”。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现代斗茶活动蓬勃发展,全国的斗茶活动层出不穷。如今,斗茶已演变成了一种爱茶之人“晒”茶、品茶的文化活动,集文化古韵与竞争气氛于一体,深受人们喜爱。在当代,斗茶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巨大变化,并与现代茶叶品质标准和审评方法标准相融合,如在评比人员的构成与评分权重方面采取专家评分与群众评分相结合、以专家为主的方法,在评比内容方面以感官质量为主兼顾安全指标的方法。其作用也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而日益扩大,具有宣传茶知识、推广茶产品、引领时尚的巨大作用而受到至上而下的重视和欢迎。但由于没有斗茶标准,导致其作用没能充分体现。

据悉,近年来六堡茶产业获得快速发展,至2017年底共有46家生产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QS/SC)证,产量13500吨、产值超14亿元。2018年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达20.17亿元,居全国茶叶区域品牌排行榜第29位、黑茶类第3位、广西第2位,六堡茶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已发展成为梧州市经济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六堡茶品饮热潮的兴起,由政府、民间组织、企业等组织的六堡茶的斗茶活动层出不穷,深受群众欢迎。

在我国,虽然斗茶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但从公开渠道搜索,至今没有斗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在国际上,也没有斗茶标准。制定《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能提高六堡茶斗茶的规范性和影响力,更好宣传六堡茶知识、推广六堡茶产品、引领正确的品鉴潮流,从而加快六堡茶产业、六堡茶经济、六堡茶生态、六堡茶旅游和六堡茶文化的互融共进、协调发展。

据了解,该标准由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现为梧州海关)牵头起草,参加起草单位有梧州市茶业商会、梧州六堡茶文化研究会、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梧州市六堡茶研究、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梧州市商务局、梧州市六堡茶协会、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局等。

据悉,原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现为梧州海关)的技术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在总结以往六堡茶斗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六堡茶产品标准和审评方法标准,起草了《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草案,并于2018年2月底向广西质监局递交该标准的《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建议书》,力争申报立项成功。5月4日,广西质监局在南宁组织专家对该标准草案起草情况进行了审查、质询,牵头起草人进行了答辩并通过了审查。该标准拟在此草案基础上,将进行广泛征求相关各方意见,以期获得最大共识、达成一致。

都匀毛尖采摘标准,有3个标准!


茶产业发展到现代,我们一般都是在清晨开始的白天采茶,根据茶叶品类、等级和加工方式的不同,采摘标准不一。每一类经典名优绿茶,都有相对应的最高等级的采摘标准。不同的绿茶品种有着不同的原料等级要求。不能笼统地认为春茶是越嫩越好。那都匀毛尖采摘标准是什么呢?

都匀毛尖采摘标准

都匀毛尖采制一般在清明节前后。此时的叶片细小短薄,嫩绿匀齐,制出来的都匀毛尖品质最好。

1、茶叶要及时采摘

一般新梢出芽后,按照所制茶类对鲜叶的要求及时采摘,不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让茶叶的品质下降。一般名茶会对鲜叶的要求比较高,一般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一般是先采低山后高山,先采阳坡后阴坡,先采砂土后黏土,先采早芽后采迟芽种,先采老丛后新蓬。

2、茶叶要分批多次进行采摘

茶叶采摘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一般春茶每隔2-3d采一批,夏茶隔3-4d采一批,秋茶隔6-7d采一批。掌握茶叶合理分批采摘,应视品种、气候、树龄、肥培管理情况及依制茶原料的要求为转移。

3、幼树和成年茶树的采摘不同

幼年茶树是以养为主,以采为辅,一般3足龄茶树春茶末时打头采摘,夏茶留2~3叶采摘,秋茶留鱼叶采摘;而成年茶树的采摘以采为主,以养为辅,多采少留,采养结合,以延长丰产年限。

另外茶树除了采摘外,还要进行适当的修剪,分批次采摘也要根据茶树品种、气候条件、树龄树势和管理水平等情况来进行确定。

都匀毛尖如何制作?

采摘回来的都匀毛尖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制作而成!

1、杀青

锅温120–140℃,投叶量500—700克,以抖为主,抖闷结合,采用双手翻炒的手势。做到抖得散,翻得匀,杀得透。当叶质转软,清香透露,降低锅温进入揉捻工序。

2、揉捻

揉时长、用力重,是都匀毛尖茶揉捻的特点,是形成毛尖茶味浓的因素之一。锅温保持70℃左右,用单把揉的手法,将茶叶左右推揉成条,重力推揉,达到细胞破碎充分的目的,当达五成干时即转入搓团提毫工序。

3、搓团提毫

锅温50–60℃,将茶叶握在掌中合掌旋搓,搓成茶团,抖散炒于,反复数次至七成干度,改用双手捧茶,压搓茶条,边搓边炒,搓炒结合,搓至白毫竖起,茶叶约八成至九成干时,降低锅温(50℃以下),将茶叶薄摊锅中炒至足干。炒干时作轻巧翻炒动作,使茶叶里外干度一致,增进香气。

常言道,自古香茗出深山,好山好水出好茶。正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和这一道道工序,才能做出优秀的都匀毛尖茶!

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发布实施


斗茶越千年今朝有标准

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发布实施

(2018年12月14日,《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审定会在南宁召开,图为标准起草负责人吴平在向审定专家组介绍标准起草情况)

12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8年第13号公告,宣布批准发布34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由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梧州海关牵头起草的《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名列其中,该标准将于2018年12月31日实施。这是第一个获得批准发布的六堡茶斗茶标准,也是中、外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批准发布的茶叶斗茶标准。

(2018年12月14日,《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审定会在南宁召开,图为参加标准审定会的起草人员与审定专家组合影留念)

据悉,在唐、宋时期,所谓斗茶即为比赛茶的好坏。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斗茶活动源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宴》(作于825年—827年)诗中详细描述了名流大家斗新茶、上品作为贡茶的盛况。斗茶最早的目的是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品位的竞争,用作斗茶者均为极品名茶。到宋代,斗茶十分讲究茶的色、香、味,也颇讲究水质和茶器。宋代斗茶活动极具艺术性和娱乐性,深受朝廷和文人、僧人的大力推广。宋代,茶民制茶者玩斗茶,是为了自己的茶得个好名次;商家玩斗茶,是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茶饼;百姓与文人雅士及皇宫玩斗茶,则是闲情之趣。

在我国,虽然斗茶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但从公开渠道检索,国内、国外至今没有斗茶的标准。

(12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8年第13号公告,图为该公告的部分内容截图)

为了更好地继承斗茶传统文化精华、发挥六堡茶斗茶的导向作用,在梧州海关牵头下,联合为业内多家单位于2018年2月向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立项,在经过了答辩后于4月获得了立项。随后,起草小组对梧州海关提出的标准草案进行了5次内部征求意见,并召开了一次内部研讨会,对标准草案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此后,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收到的反馈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12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专家组的对该标准进行了审定,并通过了审定。

在该标准制定过程中,对于历史上的斗茶方式方法十分注意批判性继承,而在对待现代的斗茶方式方法上又注重创造性发展,最终确定了标准的关键核心内容,主要有术语和定义、原则、要求、审评程序、结果公布、附录等。

在该标准中,斗茶是指:由主办机构组织,由专业评委和群众评委按规定的原则、要求、程序和茶产品执行标准规定,对参评茶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由主办机构公布优胜者的活动。六堡茶斗茶则是指:以六堡茶为对象的斗茶活动。斗茶的总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具体而言有审评人员回避、现场监督、茶叶样品密码盲评、信息公开、公众见证等。而专业评委和群众评委的确定则推荐通过媒体公开斗茶消息来征集,并且要经过资格审查后择优录用,专业评委与群众评委的比例可以为1:1至1:3。无论是专业审评得分,还是群众审评得分,其审评计分办法均为在评委对每一个样品的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其剩余评委评分的平均值。此外,根据六堡茶越陈越好的特性,标准将参加斗茶的样品按照陈化时间长短规定了四种组别,同组别样品之间方可进行斗茶。标准最后还明确规定主办机构应按预先确定的计划,在媒体上公布总得分排序靠前的样品情况。

图为《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中的斗茶原则的截图

据了解,近十多年来,随着六堡茶产业的复兴和品饮热潮的兴起,各类机构举办的各种六堡茶斗茶活动层出不穷,其目的、形式、内容却不尽相同,而其效果也相差甚远。而《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的制定、发布、实施,不但能提高六堡茶斗茶的规范性和影响力,而且可以更好宣传六堡茶知识、推广六堡茶产品、引领正确的品鉴潮流,从而加快六堡茶产业、六堡茶经济、六堡茶生态、六堡茶旅游和六堡茶文化的互融共进、协调发展。

判定一款好六堡茶的标准有哪些


判定一款好六堡茶的标准有哪些

一款好的六堡茶除了具有红、浓、陈、醇这一显著特点外,还需要考究其原料、工艺、和存储环境等因素。

一、优质的原料

名优茶品都与其产地的独特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所谓“好山出好茶”,好的六堡茶,它所在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必定是好的。

六堡茶的原产地位于广西梧州市六堡镇,处于北回归线的北侧,多为丘陵山地,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年均日照时数1700小时,无霜期低至33天,是全国茶叶研究会确定的种茶“适宜气候区”。而原料的选择,也有讲究。不同季节的茶叶,干茶中所含有的茶多酚、咖啡碱、芳香类物质、糖类物质有所不同。春季的茶叶内含物质较为丰富,夏暑季的茶叶内含物质偏薄,而秋茶和冬茶则在香气方面表现优秀。

2、加工规范

好的六堡茶,其采摘、鲜茶存放、杀青工艺、揉制、干燥等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要求外,还必须在安全卫生的条件下进行,加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艺均须到位、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

梧州中茶在茶叶安全方面和品质方面,就俨然是茶叶安全保证的模范范本——除了拥有独立的实验室,每个生产过程超60项质检指标,每年的质检成本便超过100万,以确保茶叶品质的安全可靠。

如雨天采的茶,做出来茶味淡薄而且香气暗弱。杀青不足的茶,臭青而且苦味偏重,茶质偏于淡薄。而堆闷、焗堆、渥堆等工艺,则是六堡茶黑茶质量形成的关键工艺。

3、存储良好

好的六堡茶,必然离不开良好的存储环境。存储得当,对六堡茶的后期陈化也有帮助;若是存储环境不好,不仅对茶的色泽、口感等有不良影响,还会导致茶叶变质。

六堡茶吸附性较强,为避免“串味”,应远离杂味;干湿度适度;适度通风,避免虫害污染;选用透气性好的容器,如紫砂容器、坭兴陶容器、竹木容器、藤编容器、甚至葫芦、麻布袋、纸罐、软纸盒等透气性比较好的包装。

4、茶质好

一款好的六堡茶,从外到内,都应该经得起考究。从专业的角度来评判,可根据现代工艺标准的五项因子来评判:

外形:色泽黑褐柔润,条索紧结;

香气:有陈香、槟榔香、花蜜香、木香或枣香等令人愉悦的香;

茶汤:汤色红亮通透,使人有愉悦之感;

滋味:润滑爽口,且细腻、饱满、回味悠长;

叶底:叶底无杂物,且无异味,叶张开展有活性,嫩度合适,叶质柔软,有弹性;

以上五项因子得分均高者才称得上是好的六堡茶。

判断一款六堡茶的好坏,需要靠经验的积累,更需要去常喝和用心地感受。

《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通过审定


传承斗茶文化精华引领六堡茶品鉴潮流

《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通过审定

12月14日,由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梧州海关牵头起草的《六堡茶斗茶规范》广西地方标准,在南宁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专家组的审定,这是通过审定的第一个六堡茶斗茶标准,也是中外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审定的茶叶斗茶标准。

(2018年12月14日,《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审定会在南宁召开,图为标准起草负责人吴平在介绍标准起草情况)

所谓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斗茶活动源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宴》(作于825年—827年)诗中详细描述了名流大家斗新茶、上品作为贡茶的盛况。斗茶最早的目的是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品位的竞争。到宋代,斗茶十分讲究茶的色、香、味,用作斗茶者均为极品名茶,也颇讲究水质和茶器。宋代斗茶活动极具艺术性和娱乐性,深受朝廷和文人、僧人的大力推广。宋代,茶民制茶者玩斗茶,是为了自己的茶得个好名次;商家玩斗茶,是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茶饼;百姓与文人雅士及皇宫玩斗茶,则是闲情之趣。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现代斗茶活动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的斗茶活动层出不穷。在当代,斗茶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巨大变化,并与现代茶叶品质和审评方法标准相融合。斗茶的作用也随着现代媒体的宣传而日益扩大,具有宣传茶知识、推广茶产品、引领时尚的巨大作用而受到至上而下的重视和欢迎。

近年,随着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群体的扩大,六堡茶斗茶活动逐渐兴起,先后有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文化研究会、生产企业、茶庄等机构组织的斗茶活动,其比赛的内容也是以感官质量为主,兼顾卫生安全指标,评比方法上同样是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六堡茶相关标准。

(2018年12月14日,《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审定会在南宁召开,图为《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起草小组接受审定专家组的质询并积极回答质询)

在我国,虽然斗茶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但从公开渠道搜索,至今没有斗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在国际上,也没有斗茶标准。

为了更好地继承斗茶传统文化精华、发挥六堡茶斗茶的导向作用,在梧州海关牵头下,联合梧州市茶业商会、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梧州六堡茶文化研究会、梧州六堡茶研究会、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于2018年2月向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立项,在经过了答辩后于4月获得了立项。随后,起草小组对梧州海关提出的标准草案进行了5次内部征求意见,并召开了一次内部研讨会,对标准草案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此后,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收到的反馈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

(2018年7月23日,《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研讨会在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召开,图为标准起草小组在研讨会后的合影)

在该标准制定过程中,对于历史上的斗茶方式方法十分注意批判性继承,而在对待现代的斗茶方式方法又注重创造性发展,最终确定了标准的关键核心内容,主要有术语和定义、原则、要求、审评程序、结果公布、附录等。

(2018年12月14日,《六堡茶斗茶规范》标准审定会在南宁召开,图为参加标准审定会的起草人员与审定专家组合影留念)

专家组经充分讨论之后认为,该标准的内容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调一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一致同意通过审定。

首个六堡茶专用术语标准获批准发布


首个六堡茶专用术语标准获批准发布

3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广西地方标准2016年第2号(总第108号)批准公告,批准《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标准发布,并将于2016年5月1日实施。这是六堡茶第一个专用术语标准,也是全国第二个茶叶术语类省级地方标准。这标志着六堡茶术语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同时也表明六堡茶标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标准课题组负责人(左后边)正在向专家组(右边)介绍标准编制情况

专家组(右边)正在对标准送审稿内容进行逐条审查

标准课题组起草人员正在聆听专家组的质询

课题组负责人正在回答专家组的质询

课题组负责人正在回答专家组的质询

据悉,该标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2014]238号)下达的任务,该广西地方标准由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梧州市农业局、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梧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监督检验中心、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芊河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起草人员对标准内容进行了多次深入讨论,先后六易其稿,终获批准发布。

据了解,《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标准适用于六堡茶的加工和感官审评,该标准规定了六堡茶的通用、加工、干茶形状、干茶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8类术语的名称和定义,共有37个术语;其中,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发酵罐(箱)、初揉、复揉、焗堆、发酵气、发酵味、六堡韵等9个术语均为首次规定其定义;而金花、金花香、黑褐、纯正、醇厚、浓醇、红褐、柔软、花杂等9个术语,虽然在GB/T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标准中有,但因其不适用于六堡茶,则重新规定了其定义;其余19个术语来自已经实施的4个六堡茶相关标准,但对其中的六堡茶、六堡茶紧压茶、袋泡六堡茶、堆闷、渥堆、陈化、金花、金花香(菌花香)、六堡茶香、滑等10个术语进行了微调,其余六堡茶散茶(散六堡茶)、六堡茶毛茶、黄红、深红、紫红、槟榔香、槟榔味、陈味、黄褐等9个术语则未作任何修改。

无论是首次创造的术语,还是重新规定其定义的术语或进行了微调的术语,均为根据六堡茶的工艺特点、品质特征而确定其定义。

以上所有术语的定义,均力求简洁明了,不涉及具体技术细节。该标准主要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20001.1--2OOl《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的规定进行编写。

1月7日,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南宁组织专家对《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广西地方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审定会上,7位专家对《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标准送审稿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了逐条审查及质询,标准起草课题组对质询进行了逐一解答。最后专家组认为,标准是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制定,内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调一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最后一致同意全部通过审定。

《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标准较充分表述了六堡茶的工艺特点和品质特色,彰显了六堡茶的鲜明个性,该标准获得发布实施,与此前已经发布实施的4个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相互匹配、协调,形成体系,有助于这些标准的准确理解和贯彻执行,这对推广六堡茶、提高六堡茶品鉴水平、推动六堡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吴平/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注:第一个茶叶类术语省级地方标准为DB35/T152.12-2001白茶标准综合体评茶术语

六堡茶标准体系日趋完善–四项广西地方标准通过专家审定


2019年12月15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关于下达2016年第二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和《关于下达2018年第三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桂质监函〔2018〕258号)等文件要求,在南宁组织相关专家对由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监督检验中心、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梧州海关、梧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研究和起草的《六堡茶初制场地环境条件》《六堡茶茶园机械化修剪与采茶技术规程》《六堡茶仓储基本要求》《六堡茶工业旅游景区服务规范》等4项广西地方标准进行审定。

经专家组研究决定,给予这4项标准同意通过的审定意见,同时对各起草单位的工作表示肯定,并建议起草单位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这4项广西地方标准的发布,将在六堡茶初制场地环境、茶园机械化修剪与采茶技术、仓储、工业旅游景区服务等方面进行规范指导,以标准促产业,进一步促进六堡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六堡茶生产将全程有标准 标准制订修订年内完成》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