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六堡茶】

广西六堡茶产业链中的南宁力量

近年风靡南宁和广西各地茶叶市场的六堡茶,原产地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千年六堡茶得以迅速复兴,除了梧州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和培育,“南宁力量”在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宁作为广西最重要的茶叶贸易市场和消费市场,在六堡茶的整体品牌推广和销售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分量。而在六堡茶产业链的构建和延伸方面,南宁的茶馆、茶厂和部分房产商等,也发挥了很大的正能量。

茶馆:鼎力延伸茶产业链

据广西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梁志海介绍,早在2003年,我市一些茶馆就已与梧州方面谋划复兴六堡茶产业,可以说是参与了六堡茶产业复兴、推广和做强做大的整个过程。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某集团已在大明山开发了2500多亩的生态茶园,在梧州市打造了荣获广西唯一“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的1300多亩六堡茶基地,在武鸣县和梧州市分别建设了两个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大型现代化茶厂,并在南宁市区、梧州以及武鸣县、宁明县开设多家高档次的六堡茶茶艺馆,初步完成了六堡茶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整个产业链的建设。

在此基础上,还率先成立国内第一个六堡茶研究院,聘请知名六堡茶专家学者加入,致力于六堡茶课题的研究和产品创新。该研究院在保留六堡茶传统特色的同时,迎合市场的口感,开发出六堡茶系列产品,部分产品先后荣获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一等奖,广西名优茶特等奖、金奖、一等奖等。

近年来,南宁众多知名的、有一定实力的茶商都在延伸自己的茶产业链,都在考虑将企业向上游或者下游延伸,形成产业链。做生产的想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以支持企业扩大规模的要求;做销售的想建立自己的基地,以满足货源稳定、质量可靠的要求,形成一定内部供需关系,将生产、营销或其他活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形成更大的竞争力。

六堡茶这个大品牌的成功推广,为这些茶商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商机。

房产商:进军茶基地

在最近于华南城举行的广西春茶展上,记者在会场见到了一位南宁房地产界的知名人士——某房地产顾问公司总经理黄利华先生。本以为他是作为爱茶人士前来买茶的,可是,当他递上新名片的时候,记者被他的新头衔吓了一跳——这位地产代理公司的老板,现已成为某六堡茶业公司的董事长。

据黄利华先生介绍,他于2006年投资收购梧州当地一家茶厂,并在六堡乡建设了几百亩茶园,从此进入六堡茶产业,开拓新事业。

多年来,南宁建筑界、房地产界的不少老板,因为爱喝茶而建了自己的茶庄,但是,像黄先生这样因为爱喝茶而建茶厂、茶园的并不多见。

在梧州众多的六堡茶生产企业中,黄利华所收购的茶厂“资历”并不浅。1976年茶厂成立,立足六堡茶原产地的青山绿水和上万亩原种茶园,年产成品茶20000担,是当时梧州规模最大的六堡茶企业。其精制的六堡原茶、六堡老茶和六堡茶,以独特的六堡风味广受青睐,并远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2006年,黄利华注入新资本将企业进行重组。公司出产的茶叶从种植,采摘,到加工生产,再到成型出产都是在原产地六堡乡进行的。

黄先生表示,立足原产地,是苍松六堡茶的优势。老厂、老茶园、老工艺是对历史的尊重。而有机产品是现代人的要求和茶作为自然馈赠几千年后的历史回归。回归自然、回归山林、回归那一片六堡茶得以成名的土地。

横县:分享六堡茶

众所周知,六堡茶原产地为苍梧县,那里也是主产区。但是,六堡茶生产基地却并非苍梧县独有,在我市横县,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有六堡茶生产并出口海外市场。

该茶厂生产的六堡茶,曾于1983年、1987年被商业部授予部优产品称号,1984年、1990年被自治区授予优质产品称号,产品畅销海内外。

2007年8月,横县茶厂改制重组为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后,进一步扩大六堡茶的生产规模,重新打响横县六堡茶的品牌。当时,公司扩大生产的目标为,产量达300吨以上,同时培植优质六堡茶园2000—3000亩,力争3—5年可产干茶500吨以上,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现在,这个发展目标早已实现。横县六堡茶已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源于梧州、盛于横县的六堡茶,以“红、浓、醇、陈”四绝著称,在清代嘉庆年间就以其特殊的槟榔味进入中国名茶之列。六堡茶属于温性茶,口感甘醇爽滑,香气醇厚弥远,耐久藏,愈陈愈香,具有清热化湿、滋体养生等多种保健功能,在海内外,尤其是在海外侨胞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被视为养生保健的珍品。近年来,六堡茶的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六堡茶、收藏六堡茶成为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

cy260.com小编推荐

“一带一路”带火梧州六堡茶产业链


“一带一路”带火梧州六堡茶产业链

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一带的特色黑茶六堡茶,历史上曾经沿着一条独特的“茶船古道”入江出海,大量外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并一度引领南洋茶饮风尚。得益于发达的水运,“茶船古道”当时非常兴旺,后来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而趋于沉寂。近年来借“一带一路”东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凭着从种植到产品品质的全面提升、从文化到品牌的全面打造,六堡茶再度“一叶风行”下南洋,并逐步行销全球。

探访深山里“茶园上的小镇”

南方有嘉木,香茗出苍梧。早在清嘉庆年间,苍梧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名列全国24种名茶之一。清同治年间修编的《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

苍梧县六堡镇位于梧州市区东北的大山深处。作为六堡茶的原产地,六堡镇仿佛建在茶园之上,是一个空气里都带着茶香的地方。当地几乎家家种茶、户户品茶,山岭间层层叠叠的茶园水墨画一般充满诗情画意。

六堡镇塘坪村黑石山茶厂山环水绕,两株参天的百年榕树下,六堡茶陈列室像一个袖珍博物馆:箩筐、竹篮、簸箕、木桶、干葫芦等五花八门的盛茶器具古色古香,茶芽、茶梗、茶壳、茶花、老茶婆、社前茶、明前茶等品种琳琅满目,特有的茶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茶厂的主人韦洁群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她不仅要经营茶厂,还受聘担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制茶大师,向学生传授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

59岁的韦洁群从小跟随师傅学习制茶,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制茶好手。她介绍说:“新鲜茶叶要在锅里反复翻炒杀青,然后一遍又一遍地揉捻,接着是渥堆发酵、蒸压,最后自然存放陈化。”韦洁群的茶室里陈列了数十种陈茶,最老的一块茶砖约10公斤,看上去像未经打磨的璞玉,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问起价值,韦洁群笑着说:“镇厂之宝,没有定价,也不会卖。”

绿色有机是六堡茶产业提升的重要方向。记者采访了解到,苍梧县茶园面积近7万亩,其中有机茶园已超过1.5万亩。在苍松六堡茶厂的一处茶园,记者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延绵好几座山头,茶园里每隔几步就有诱虫灯和杀虫板。茶厂负责人陈伟雄告诉记者,这个基地面积有2000多亩,年产六堡茶约200吨。“基地里使用的全是有机肥,使用物理和生物技术除虫,完全不用农药。”

塘坪村六堡茶专业合作社和当地农民签约,对种植、采摘、修剪、施肥实行统一标准化管理。合作社负责人石濡菲告诉记者:“以前客户只对茶叶生产车间、仓库等进行监控,现在要求远程监控茶园,并愿意出资安装设备,说明客户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了。”

六堡镇有18000多人与茶产业相关。为做大做强,当地建设了茶叶集散区、功能服务区、加工配套区、生活配套区等四大服务区,打造六堡茶文化特色小镇,慕名而来的客商和旅游者越来越多。

“茶船古道”载来“可以喝的古董”

资料显示,六堡茶已有1500多年的生产历史。这种微生物发酵黑茶工艺考究,要通过初制沤堆、复制冷发酵及凉制陈化等多道工序,以红、浓、醇、陈“四绝”著称,耐于存放,非常适合长距离运输。传统的六堡茶越陈越好,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

梧州作为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的商埠重镇,历来都是“两广商埠”和重要“水上门户”,商贸发达。清嘉庆年间,六堡茶声名鹊起并供不应求,有茶商甚至作假充数,官茶于是制作独特包装以示区别,其“蒸晒入篾,印烙篾上”的传统包装一直沿用至今。

进入晚清以后,中国社会动荡,大批华工下南洋谋生。据学者考证,自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初,下南洋的华工多达200万人,主要从事开矿、垦荒、种植、制糖等重体力工作。这些华工多来自岭南地区,本身就有饮茶的习惯,南洋地区酷热溽暑,迫切需要具有消暑化湿、润肠养胃功能的黑茶解湿去暑,六堡茶趁势漂洋过海逐步行销,“家乡的味道”寄托着华工的无尽乡愁,并引领当地茶饮风尚。

自那个时期,一条起于六堡镇,沿六堡河经东安江、贺江再入西江直通南洋的“茶船古道”繁忙起来。《广西通志稿》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

不少学者对“茶船古道”进行了深入研究。梧州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告诉记者,六堡茶外销南洋的路线大致如此:茶叶从六堡镇合口码头装上“尖头船”,沿六堡河经梨埠镇码头换装大木船,然后顺东安江而下进入贺江,再经封开江口镇进入西江,在广东郁南县都城镇换装大货船运至广州,最后销往港澳、南洋和世界各地。

出口与内销的需求增长带动六堡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业非常兴旺,在抗战爆发前达到高峰。《广西年鉴》记载,1935年广西出口六堡茶类茶叶已经达到1100吨以上。如今北京、上海、重庆、港澳台地区,以及南洋各地的茶叶藏家手中,还收藏有当年的六堡茶,品质甚佳而且身价不菲,堪称茶中珍品。

随着水运没落、战争等因素影响,这条通江达海远至南洋和欧美的“茶船古道”逐渐沉寂。如今,搭乘“一带一路”机遇,承载缕缕茶香的“茶船古道”仿佛从历史的尘封中复活,重新引人注目。六堡茶的运输方式已经改变了,但通道仍沿着当年的轨迹——从苍梧起航抵东南亚各地,直至行销全球。

长期研究六堡茶历史的马士成说,过去茶叶运输的通道最著名的是“茶马古道”和“茶船古道”,一陆一水。“茶马古道”是陆路,通往内陆边疆高寒、高海拔地区,直至中亚,走的是陆上丝绸之路;而“茶船古道”是水路,经华南往东南亚,走的是海上丝绸之路。两条“古道”的路线与两条丝绸之路天然契合。

老品牌再下南洋受追捧

对于东南亚地区的不少老茶客,再下南洋的六堡茶很像久违的“老朋友”,令他们感到非常亲切。今年以来,六堡茶到马来西亚、泰国、文莱等地开展行销全球推介活动,在首站马来西亚,来自梧州的5家参展企业就一举签下9700多万元人民币订单。吉隆坡一些知名茶行将六堡茶摆在店面最显眼的地方。

投茶、洗茶、出汤、点茶……冲泡六堡茶有着一套庄重的仪式。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被认为颇有养生保健功能的六堡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捧。

梧州市市长朱学庆介绍,通过多方努力,梧州已成功申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使六堡茶原产地标准得到国家层面的确认。梧州还推进六堡茶加工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行产品QS/SC认证,实现六堡茶整体的生产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如今,梧州六堡茶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六堡茶国家标准也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记者从梧州市茶叶办了解到,目前梧州六堡茶种植面积已有七八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达50家,年产量超1.2万吨,近年来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并逐步完善了生产加工技术规程、检验检疫标准等,过去产业小、散、弱等突出问题逐步得到改观。当地还围绕“茶船古道”大做文化旅游文章,六堡镇正在建设六堡茶历史文化展示区和六堡茶文化体验区,打造特色旅游名镇。

梧州去年12月新成立了国有控股的广西梧州六堡茶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大型茶业集团公司引领带动,推动产业加快发展。同时,梧州还积极谋划六堡茶重新“走出去”,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举行的国际茶博会上,六堡茶产品先后多次获得金奖及“茶王”最高奖。

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士成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茶饼收藏证上有二维码可查真伪、可供溯源;茶饼标签上有产品的唯一编号和依照国家标准制作的产品标准代码,确保每一个茶饼都品质可靠、独一无二。

与此同时,多家企业正在积极开发六堡茶新产品,除了订制茶饼、传统农家茶外,还有衍生产品、终端产品系列,如茶面膜、茶蛋糕等。马士成说,“我们要尽可能挖掘潜在市场,延长产业链,依靠老品牌做出新文章。”

从原料生产情况,可以看出六堡茶产业的上升势头。塘坪村53岁的茶农梁加艺告诉记者,以前每家每户都种一两亩茶,价格低的时候每斤茶青才卖四五元,连管理茶园都没有心思。“最近这几年行情看涨,优质茶青可以卖到六七十元一斤。”

据了解,梧州市将加快推进六堡茶产业基地规模化、加工园区化、产品标准化、品牌国际化、文化普及化建设,未来五年六堡茶产业综合产值有望超过100亿元。

陈皮全产业链,茶叶扛起大旗


陈皮全产业链,茶叶扛起大旗

在陈皮全产业链涵盖的众多陈皮产业中,“新会柑普茶”市场销量及品牌优势尤为突出。柑普茶,不仅是普洱茶市场拓展的重要力量,更让茶产业与新会陈皮产业建立起愈加牢固、不断创新的合作关系。11月8日,在“第五届中国·新会陈皮文化节开幕式”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与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茶与陈皮跨界合作开启了新的阶段。健康是茶叶产品公认的属性,也是消费者饮茶的重要诉求和茶行业跨界发展的主要方向,更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服务拓展的关键领域。柑普茶在消费市场兴起后,中茶协便与广东新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在品牌宣传、市场拓展、会展服务等领域不断加强合作;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将这种联手共赢模式推到了新的高度。此次的“第五届中国·新会陈皮文化节”正是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保健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新会陈皮行业协会、新会陈皮产业园运营公司等单位承办。这个每两年举办的“陈皮节日”,推动了新会陈皮和“新会柑普茶”走出国门、享誉全球。合作是新会陈皮发展的实际诉求,近年来新会区人民政府积极发展陈皮产业,培育陈皮品牌,加大陈皮文化传播,形成了以“道地药材、保健产品、柑普茶、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园、5G数据交易中心”为版块的陈皮全产业链模式,其中“新会柑普茶”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新会陈皮和茶的携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和集中展示,由此诞生的柑普茶,为茶叶与陈皮这两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尤其是2017年以来,新会区以创建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狠抓标准化和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打造了“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目前,新会陈皮产业和“新会柑普茶”已形成集绿色种植、研发加工、金融投资、仓储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行业年产值近70亿元,品牌总价值突破100亿元,带动新会区农民直接收益超10亿元,户均增收7万元/年,成为兴业富农的重要支撑。

广西凌云县积极实践延伸茶叶产业链促农增收


广西凌云县积极实践延伸茶叶产业链促农增收

喝白毫茶的茶友都知道:白毫茶精品金毫、雪毫、月芽白茶都是用茶叶的芽头制作而成,而一般的白毫茶绿茶、红茶和青茶均是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二叶(芽头加一到两片鲜叶)。

第三、第四片鲜叶的品质其实非常不错,而且绝对总量则比一芽二叶要高很多。可在以往工艺中,茶农采完一芽二叶之后就成了“下脚料”,基本都是修剪下来做肥料。

是否可以想办法,将其充分利用起来?在促农增收的路上,凌云县委、县政府和当地茶叶龙头企业一直在改进延伸产业链的工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春节期间,凌云县的“泗城古洲系列、泗城古府系列、民族风情系列”6款有机黑茶上市。至此,白毫茶的“下脚料”变成了助农增收的“宝贝”。

那么凌云是如何利用白毫茶的“下脚料”发展黑茶的?

“说句老实话,现在种茶的成本增加,单纯采一芽二叶,茶农赚钱不多,很多都放弃种茶出门打工,这影响了凌云白毫茶产业的壮大发展。”承担黑茶研究的广西凌云浪伏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大雄介绍,2004年,凌云引入茶叶研究所和百色茶叶人才小高地研发白毫茶“下脚料”作黑茶,新建黑茶专用厂房、配置高新设备、聘请专业技术顾问,突破普通黑茶卫生不达标、叶底粗老碎烂、滋味陈霉等弊端,建立起有机黑茶生产标准化体系。2009年,浪伏茶业选送研发的黑茶茶样参加“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荣获本次评比黑茶类惟一特等奖,并获得广西科技成果奖,浪伏有机黑茶一举成名。

如今,凌云年产有机黑茶25吨。

目前,该县有5个生产基地1800户茶农的有机“下脚料”成为黑茶原料,收购价格每公斤5元,而且采摘相对简单粗放,茶农户均增收1.38万元,大大提高了茶农种茶的积极性。茶农向启社告诉记者:“儿子儿媳都说以后不出去打工了,在家种茶管茶更划算,这里安置的大多茶农来年都不再外出打工,一心放在茶叶种植生产上。”

凌云有机黑茶的成功,是该县茶叶加工技术和茶叶产业的一大突破,更为穷乡僻壤的茶农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路。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

摘要:广西六堡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六堡茶产业也攸关数万茶农的切身利益,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别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和政府角色几个方面对广西六堡茶产业进行了分析,并对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钻石模型;六堡茶

1背景和意义

六堡茶产于广西,而以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所产的最为有名,故称六堡茶。六堡茶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六堡茶产业被作为梧州乃至整个广西的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因此研究六堡茶产业不仅关系到广西历史文化之一六堡茶的繁荣大业,也关系到数万茶农的切身利益。

2对广西六堡茶产业分析的框架

对一个区域的某个具体的产业的分析,需要从竞争的角度来审视才能更清楚的了解这个产业的状态。从理论上看,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产业竞争力受其内外环境中的四个关键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影响,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和政府角色。而且,这四个关键要素相互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机会和政府则对它们产生影响。这就是其著名的“钻石模型”理论。

3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

3.1生产要素分析

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自然禀赋的初级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并认为,在现代社会,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而高级生产要素则日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六堡茶发源于梧州辖区的桂江两岸,山水相连,沃土成片,山岚雾嶂,温湿滋润非常适应种茶。其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生长出我国特有的黑茶。六堡茶受初级生产要素的支撑较强。另外,广西农业的科研力量一直比较强,在茶叶的科研上就有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等专门研究机构。各个六堡茶生产企业也非常重视六堡茶的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技术和管理上聘用高级人才。使得六堡茶的发展有了相当的高级生产要素的支撑。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六堡茶乡老茶园稀少、茶产量不多、传统六堡茶制作出现断层的现象,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由于六堡镇的茶叶产量不够,需要调动周边地区的茶叶来补充,致使茶品外相、内质不一,市场较混乱,直接影响到六堡茶的销售,不良的销售又导致市场份额的缩小,最终的结果是六堡茶没法产生全国知名的大品牌和大商家。

3.2需求条件分析

在钻石模型中,需求条件主要是指国内市场的需求,主要包括需求的结构、需求的规模和需求的成长和预期需求。

作为一个历史名茶,六堡茶的需求历来比较旺盛。早在清嘉庆年前后,马来西亚等地的侨胞中,就已普遍用六堡茶作治病驱痢和解暑的生活饮品,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名茶之列,“畅销于穗、港、澳等埠”,其品质素以“红、浓、醇、陈”四绝而著称。六堡茶需求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其收藏价值。六堡茶是属于类似普洱茶的一种黑茶,耐于久藏,越陈越醇的特点。

但是,由于宣传的力度还是不够,六堡茶在全国很多其他的地方还是很陌生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六堡茶市场的扩展。

3.3相关支持性产业分析

波特认为,单独的一个企业以至单独一个产业,都很难保持竞争优势,只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产业竞争优势持久发展。

广西的六堡茶产业,走的就是产业集群发展之路。梧州市政府通过申请六堡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聚集一批深加工企业,良性竞争,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通过地理标志共有品牌的引导运作,梧州市目前六堡茶加工企业已上升到l1家,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六堡茶产业群。六堡茶产业群的形成,促进了原料基地、包装供应商、服务业以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的发展。此外,苍梧县启动了六堡茶文化旅游区建设,将六堡茶文化旅游区建设列入休闲旅游业发展重要项目,努力延长六堡茶产业链。

3.4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分析

波特认为,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和管理者对待竞争的态度,往往同国家环境相关,同产业差异相关。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善用本国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适应本国特殊环境的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融入当地社会,并符合所处产业的特殊情况。

梧州市政府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消息发出后,外地客商纷纷来梧州投资兴办六堡茶生产企业。梧州市政府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从区外引入了不少的茶叶生产企业参与六堡茶市场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六堡茶生产企业的发展潜力,通过这种竞争机制,极大限度的推动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

3.5机会和政府分析

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除了四个基本要素外,还有两个变量——机会和政府。

(1)机会。对六堡茶产业发展来说,目前的机会是很多的。首先,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六堡茶发展千载难逢的机会。其次,黑茶市场的崛起。近年来,黑茶产品在市场上异军突起,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已经认识到黑茶是最能突显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的。

(2)政府。政府是最后一个变量,波特认为,政府并不能凭空创造出有竞争力的产业,只能在钻石体系其他要素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才能做到。政府的角色是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非直接参与。

4建议

(1)政府需要加大教育投资,与企业共同创造专业性强的高级生产要素,为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储备强有力的后劲。比如,加强对六堡茶的科研投入。

(2)政府要鼓励自由竞争,政府需要很清醒的认识自己的使命是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竞争环境,过度的政府干预和保护,往往会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寄希望于“一枝独秀”的企业出去闯荡江湖,或者寄希望于政府的优惠政策甚至保护措施来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是很不明智的。

(3)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体系,来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确保六堡茶产业的健康。

(4)政府继续支持企业在全国、全球范围内对梧州六堡茶的品牌进行有力的宣传。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茶船古道说新语 “一带一路”带火六堡茶产业链


茶船古道说新语“一带一路”带火六堡茶产业链

12月13日,在苍梧县六堡镇合口码头,一棵大樟树枝繁叶茂,树叶迎风发出“沙沙”声,似乎在述说着茶船古道曾经的繁荣。如今,六堡河里的尖头船和竹筏已难见到,而六堡镇的茶园基地却愈发青翠了,六堡茶的出海通道在现代交通条件下更加便捷。

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背景下,数百年历史的茶船古道再次焕发生机活力,开启了六堡茶行销全球的美妙旅程。

茶船古道再起航在梧州市六堡茶文化展示馆内,一排岭南风情的骑楼环馆而建。骑楼下,一张张图片、一组组工具展示我国黑茶的历史、工艺,带人们走进并沉浸于这段深厚的茶历史文化中。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幅茶船古道的地图。茶色氤氲中,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士成娓娓道出一段历史。六堡茶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生产历史。这种微生物发酵黑茶工艺考究,要通过初制沤堆、复制冷发酵及凉制陈化等多道工序,以红、浓、醇、陈“四绝”著称,耐于存放,非常适合长距离运输。

进入晚清之后,中国社会动荡,大批华工下南洋谋生,其中大多为岭南地区人士,六堡茶随之漂洋过海。自此,一条起于六堡镇,沿六堡河经东安江、贺江再入西江直通南洋的茶船古道繁忙起来。《广西通志稿》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

随着水运没落、战争等因素影响,这条通江达海远至南洋和欧美的茶船古道逐渐沉寂。如今,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承载缕缕茶香的茶船古道仿佛从尘封的历史中复活。六堡茶的运输方式改变了,但通道依然复制当年轨迹——从苍梧起航抵东南亚各地,直至行销全球。

六堡黑茶“一叶风行”

“2013年开始,东南亚传统市场强势回归,目前我们公司的出口额每年有七八百万元。”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陈青镇高兴地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企业积极“走出去”,除了传统的东南亚国家,还远赴德国、匈牙利、意大利等欧美国家参展,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梧州六堡茶的名气也越来越响。

茂圣茶业公司是梧州六堡茶行销海外的一个缩影,在梧州市政府的引导下,梧州六堡茶正以“黑马”姿态迅速走上世界舞台。

去年12月,梧州成立国有控股的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大型茶业集团公司引领带动,推动产业加快发展。同时,梧州积极谋划六堡茶重新“走出去”,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举行的国际茶博会上,六堡茶产品先后多次获得金奖及“茶王”最高奖。通过标准化生产、对外统一树立品牌形象等措施,梧州六堡茶加速了海外进军的步伐,于今年3月启动了“茶船古道·新丝路”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活动,先后在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进行巡展,梧州参展的5家企业与各国茶商共签约9700万元。

茶船古道重获新生,六堡茶的出海通道越来顺畅。以出口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为例,旧时茶船古道需要几个月时间,如今只要一个星期左右。

一片茶叶促发展苍梧县六堡镇,六堡茶的原产地,海拔近千米,远离工业区,茶树漫山遍野。六堡镇2.6万人,几乎家家户户种茶,六堡茶是他们的“命根子”。

茶船古道复兴,梧州立志于将六堡茶打造为该市的百亿元产业。据介绍,2017年1-11月,梧州六堡茶产量超过1.2万吨,同比增长9%以上;产值12亿元,同比增长8%。

为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梧州市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施标准化茶园建设,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等。

有了政策扶持,社会资本也向梧州聚集。2016年9月,梧州市茶产业办公室与深圳一家投资公司签署《关于六堡茶产业发展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金总规模5亿元。

“除了巩固传统市场,我们正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该市茶产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梧州将尽快打开“线上”营销渠道,建立完善六堡茶官方网站,与国内知名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做好网上销售和服务工作。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上)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上)

摘要:广西六堡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六堡茶产业也攸关数万茶农的切身利益,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别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和政府角色几个方面对广西六堡茶产业进行了分析,并对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钻石模型;六堡茶1背景和意义六堡茶产于广西,而以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所产的最为有名,故称六堡茶。六堡茶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六堡茶产业被作为梧州乃至整个广西的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因此研究六堡茶产业不仅关系到广西历史文化之一六堡茶的繁荣大业,也关系到数万茶农的切身利益。 2对广西六堡茶产业分析的框架对一个区域的某个具体的产业的分析,需要从竞争的角度来审视才能更清楚的了解这个产业的状态。从理论上看,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产业竞争力受其内外环境中的四个关键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影响,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和政府角色。而且,这四个关键要素相互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机会和政府则对它们产生影响。这就是其著名的“钻石模型”理论。3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3.1生产要素分析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自然禀赋的初级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并认为,在现代社会,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而高级生产要素则日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六堡茶发源于梧州辖区的桂江两岸,山水相连,沃土成片,山岚雾嶂,温湿滋润非常适应种茶。其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生长出我国特有的黑茶。六堡茶受初级生产要素的支撑较强。另外,广西农业的科研力量一直比较强,在茶叶的科研上就有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等专门研究机构。各个六堡茶生产企业也非常重视六堡茶的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技术和管理上聘用高级人才。使得六堡茶的发展有了相当的高级生产要素的支撑。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六堡茶乡老茶园稀少、茶产量不多、传统六堡茶制作出现断层的现象,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由于六堡镇的茶叶产量不够,需要调动周边地区的茶叶来补充,致使茶品外相、内质不一,市场较混乱,直接影响到六堡茶的销售,不良的销售又导致市场份额的缩小,最终的结果是六堡茶没法产生全国知名的大品牌和大商家。3.2需求条件分析在钻石模型中,需求条件主要是指国内市场的需求,主要包括需求的结构、需求的规模和需求的成长和预期需求。作为一个历史名茶,六堡茶的需求历来比较旺盛。早在清嘉庆年前后,马来西亚等地的侨胞中,就已普遍用六堡茶作治病驱痢和解暑的生活饮品,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名茶之列,“畅销于穗、港、澳等埠”,其品质素以“红、浓、醇、陈”四绝而著称。六堡茶需求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其收藏价值。六堡茶是属于类似普洱茶的一种黑茶,耐于久藏,越陈越醇的特点。但是,由于宣传的力度还是不够,六堡茶在全国很多其他的地方还是很陌生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六堡茶市场的扩展。3.3相关支持性产业分析波特认为,单独的一个企业以至单独一个产业,都很难保持竞争优势,只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产业竞争优势持久发展。广西的六堡茶产业,走的就是产业集群发展之路。梧州市政府通过申请六堡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聚集一批深加工企业,良性竞争,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通过地理标志共有品牌的引导运作,梧州市目前六堡茶加工企业已上升到l1家,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六堡茶产业群。六堡茶产业群的形成,促进了原料基地、包装供应商、服务业以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的发展。此外,苍梧县启动了六堡茶文化旅游区建设,将六堡茶文化旅游区建设列入休闲旅游业发展重要项目,努力延长六堡茶产业链。(未完待续)

首届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南宁举行


首届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南宁举行

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现场

作为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13日上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和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茶船古道’——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顺利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吕克俭,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王乃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健,中共梧州市委书记黄俊华,梧州市市长朱学庆,以及斯里兰卡工商部部长里沙德·巴蒂尤丁等100多名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张秀隆在发言中说,广西六堡茶产业资源丰富,开放历史悠久,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本届六堡茶产业高峰论坛,是东盟博览会举办十三年以来,首次举办的茶产业高峰论坛,这对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乃至中国以及东盟国家茶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希望广西和东盟各国以这次论坛为新的起点,以茶为媒,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机遇,共同在建设标准化茶园,发展绿色有机茶园,建立生产标准、创造著名商标等方面,积极开展务实的合作,不断促进以六堡茶为重点的茶产业发展壮大,实现合作共赢。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秀隆在会上发言

会议上,里沙德·巴蒂尤丁、吕克俭、王乃学、朱学庆就茶产业发展合作等方面分别致辞,多名文化学者、六堡茶研究专家以及知名茶企负责人齐聚此次论坛,分别作了“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六堡茶产业、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提升六堡茶品牌附加值、茶与健康、茶马古道与六堡茶文化创意·传播、中马经济交流与合作等演讲,共话六堡茶,碰撞思想,为广西茶产业发展交流意见。

据了解,六堡茶一直在港粤及东南亚地区享有盛名,是传统出口产品。如今六堡茶老茶飘新香,2010年成为上海世博会特属的茶叶产品、2011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参加世博会并获得了金骆驼奖、2016年6月,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首个六堡茶国家标准《GB/T32719.4-2016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是广西茶叶界首个国家标准。目前全区六堡茶品牌价值已达15.79亿元,年产量1.12万吨,产值超过11亿元,创税2500余万元,成为广西重点发展的特色茶产业基地。

斯里兰卡工商部部长里沙德__巴蒂尤丁向工作人员了解六堡茶

当前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正在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性战略,加快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成为西南、东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资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也为进一步深化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茶文化和茶产业交流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赵贵明记者彭丽芳/中国商网广西)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下)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下)

3.4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分析波特认为,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和管理者对待竞争的态度,往往同国家环境相关,同产业差异相关。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善用本国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适应本国特殊环境的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融入当地社会,并符合所处产业的特殊情况。梧州市政府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消息发出后,外地客商纷纷来梧州投资兴办六堡茶生产企业。梧州市政府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从区外引入了不少的茶叶生产企业参与六堡茶市场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六堡茶生产企业的发展潜力,通过这种竞争机制,极大限度的推动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3.5机会和政府分析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除了四个基本要素外,还有两个变量——机会和政府。(1)机会。对六堡茶产业发展来说,目前的机会是很多的。首先,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六堡茶发展千载难逢的机会。其次,黑茶市场的崛起。近年来,黑茶产品在市场上异军突起,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已经认识到黑茶是最能突显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的。(2)政府。政府是最后一个变量,波特认为,政府并不能凭空创造出有竞争力的产业,只能在钻石体系其他要素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才能做到。政府的角色是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非直接参与。4建议(1)政府需要加大教育投资,与企业共同创造专业性强的高级生产要素,为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储备强有力的后劲。比如,加强对六堡茶的科研投入。(2)政府要鼓励自由竞争,政府需要很清醒的认识自己的使命是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竞争环境,过度的政府干预和保护,往往会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寄希望于“一枝独秀”的企业出去闯荡江湖,或者寄希望于政府的优惠政策甚至保护措施来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是很不明智的。(3)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体系,来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确保六堡茶产业的健康。(4)政府继续支持企业在全国、全球范围内对梧州六堡茶的品牌进行有力的宣传。参考文献[1]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文化产业融入六堡茶产业链填补空白,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茶具在梧州市亮相


文化产业融入六堡茶产业链填补空白,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茶具在梧州市亮相

9月28月,“梧州古韵”文化产品发布会传佳音。以梧州市内13个历史传统文化景色景点钢笔画13幅,分别钤印在盅杯5个,套杯等10个,共2套15个新颖青花瓷茶具在梧州市面世。它填补了1500多年来,梧州市苍梧县盛产六堡名茶,却没有本土知名品牌茶具的空白。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主持研讨会与致辞中,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梧州学院副教授毛廷贵认为,此次会议研讨的是如何将建城2200年“梧州古韵”文化产品暨历史资源开发利用到经济发展上,特别是如何配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在今后五年内,让六堡茶产业上100个亿大关,连接一路一带倡议下的“茶船古道”,“茶马古道”的产业链等等发展梧州市经济的问题,让六堡茶等再次下南洋,走出国门,远走远航到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的各国市场,让六堡名茶重新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飘香。

这次研讨会是由梧州历史文化研究会、市囍号文化传播公司主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市旅游发展公司等单位协办。相关文化产品的企业、公司、六堡茶生产的公司企业单位40多人参加研讨会。

作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文化人,如何把文化支持与作用于经济发展,又以经济支撑文化事业发展,是文化产业人努力探究的目标。这次以钢笔书画为媒,以茶具作载体,支持六堡茶的生产经营销售发展,作了大胆有益尝试。囍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冬梅表示。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美术爱好者、市老科协会员、第二中学聘用教师丁国明介绍,本土文化产品如何融入经济发展,开拓市场前景可观。因此,我在近50年积淀的3万本藏书与近3万幅钢笔画中,精选3000多本书与画作,8次举办个人画展,再选出26幅书画作为这2套茶具上的书画作品。反映老城故事,家乡情愁,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茶饮文化,环保的元素,将文化产业融合到经济发展产业链中,实现双嬴多赢。

丁国明钢笔画展中,丁老师接受采访。何延铠拍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今天研讨会过后,囍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市骑楼城小舞台处主办文化产品茶具的发布会,让市民购买到茶具,让茶具随“茶船古道”、“茶马古道”前行,助推六堡茶产业生产经营的跨越生展。

行业透视:茶界为什么热衷玩全产业链?


行业透视:茶界为什么热衷玩全产业链?

全产业链企业分为掌控型与全能型两种,茶行业盛行的是全能型。在强调轻资产,企业聚焦核心环节的今天,全产业链茶企却摆了一个战线越拉越长的“一字长蛇阵”。这一方面是行业竞争程度不够,行业资源分散并在某种程度上呈现混乱造成的,品牌茶企要寻找有序的发展,必须亲力亲为去将上下游的所有环节打通;另一方面也是茶行业缺乏有效的资源集中整合模式造成的,导致茶行业到处是空白的市场机会,从而给企业战略延伸创造了条件,延伸到极致就出现了所谓的全能型全产业链企业。

行业透视:茶界为什么热衷玩全产业链?

做全产业链是行业竞争加剧的表现纵观茶行业的发展历程,自1984年茶叶放开市场以来,一直到2003年都是依靠茶叶批发市场走货。之后,走出批发市场,选择区域代理与专营店连锁方式的逐渐增多,这是上游的生产者整合下游渠道资源的开始,而下游渠道商,在赚了钱后,也纷纷布局上游,这就是全产业链企业发展雏形。

需要强调的是,在2003—2007年之间,企业布局上游,只是粗放的规模扩张,市场好做就拼命建厂,盲目上产能,而没有去强调品质;整合下游,也仅仅是依靠经销商做市场,只要能快速走货就行。

行业真正出现全产业链茶企是2008年以后的事,而企业纷纷选择做全产业链要到2012年。这时,行业告别粗放式竞争,进入资本与专业化运作阶段,选择做品牌的企业对整个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的打造空前重视起来,由于对上游的茶农与原料商不信任,于是我们发现,茶企开始是上茶山收原料,后来就干脆自己亲自建初制所收鲜叶做毛茶,从源头上布局以解决自己的品质问题;而在下游,由于茶行业长期严重依赖经销商做市场,造成渠道合作者忠诚度低,市场缺乏深度开发,解决好上游品质问题的茶企,利用自己产品好销与品牌影响优势,制订了一套严苛的管理体系约束经销商,其极致就是大益的经销政策,在强势的品牌下没有实力的经销商往往变成大厂与大盘商布局市场的棋子,市场好做的时候可以赚点钱,市场不好做往往沦为市场深度调整的炮灰。稀缺性炒作主导下的全产业链从普洱茶兴起的十余年来看,其是一个炒作主导的市场,开始是炒所有的普洱茶,即普洱茶的大盘时代,到了2007年大盘炒不动了,行业从业者就转而寻找稀缺资源进行包装炒作,于是古树纯料与大厂品牌货被挖掘出来,成为炒作的标的物,通过为期数年的酝酿,终于在2011年迅速升温,在2013年进入疯狂。

由于,稀缺性的资源,无论是古树茶还是大厂货,其主要掌握在上游的茶农、原料商与生产厂家手里,于是从2011年起,行业就涌现了一场到上游的淘金热,本来就在上游建厂的,肯定要下血本布局茶山与生产基地,而以前在下游卖茶的,有实力的亲自到茶山建初制所与精制厂,没有实力的小商户也跑到茶山打游击收料做点春秋茶。通过为期两三年的茶山重金布局,于是除了老牌茶企之外,茶界出现了一大批新锐品牌,从古茶山冲到昆明,冲到省外市场,以古纯品牌的名义在全国攻城略地。而大益也没有闲着,手捏“只要配好货给你,你马上就能闭着眼睛数钱”之尚方宝剑,四处攻伐,收编与收拾渠道资源,以3000多家专营店之骄人业绩笑傲茶之江湖。

此轮全产业链热潮,成也稀缺性,败也稀缺性,在不愁卖的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蛊惑下,创造了普洱茶小盘炒作时代的奇迹。但吹大的稀缺性泡沫,最终会破灭,会使得普洱茶行业的全产业链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阻,行业将寻找新的商业模式进行破局。行业资源集中整合难,导致全能型茶企盛行什么叫全产业链茶企?就是从上游的茶园、加工,到下游的品牌与渠道都玩的企业。全产业链有两种玩法,一是企业只做高附加值的核心环节或某几个环节,而通过输出行业标准,寻找专业外包服务商来做其他环节,这种全产业链是指掌控意义上的。二是成为无所不能的企业,从上而下,亲自操刀做所有的环节。按照现代专业分工以及轻资产的理念,做成掌控意义上的全产业链企业是最好不过的,但是茶行业盛行的是什么环节都亲自做。

为什么茶企要亲自做所有环节,其实是被逼的。一个企业自它诞生在茶行业那天起,无论它从上游做起,还是从下游做起,都将面临上游的优质茶叶资源分散难以整合,茶农与供应商都流行短期博弈,谈判困难,即便达成协议,在利益面前往往会成为一纸空文,从而使得企业不亲自重金布局上游,就很难取得其拓展下游市场所需要的稳定品质,以及性价比优势。

假设一个茶企布局好了上游,其又将面临下游渠道资源混乱无序与支离破碎的问题,如果不花大力气做渠道,要不是产品无法有效抵达消费者手中,要不就会把市场做烂。由于茶行业的上下游资源都非常分散与无序,也就是做下游渠道的缺乏专业的供应商,而做上游生产的,缺乏专业的通路合作商,迫使企业做到一定程度,都走向了全产业链的道路,唯其这样,企业的各个环节才是安全高效与可控的,才能掌控整个产业链,从而实现我的品牌我作主,在行业攫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与话语权。

全能型茶企主导全产业链,其一方面反映的是茶行业资源分散,很难集中整合的特性;另一方面也表明,茶行业无论从上游,还是到下游,竞争都不充分,存在巨大的空白市场,只要寻找到有效的全新商业模式,就可创造营销奇迹,当然这种奇迹是引导行业集中化的奇迹。

我们试想一下,当上游资源出现了超级整合者,许多茶企整合上游的努力将变得大为艰难,从而使得其全产链建设受阻。幸运的是,截至目前,整合中低端原料的大益,其收购量只占整个普洱茶原料的十几分之一,而矢志整合高端原料的大鳄,无论是最先进入的陈升,还是后来居上的雨林,也只能整合一小部分古茶资源。

我们再试想一下,下游的渠道目前出现超级整合者吗?当大家走出批发市场去整合渠道,不外乎在商超、连锁专营店与电商进行。商超的业绩惨不忍睹,就不说了,而电商还处于无序竞争之中,要成气侯,尚需时日,而貌似最成功的莫过于连锁加盟体系,可惜大益开的3000家店,不过是炒作吹大的泡沫,炒作风一过,才知道大益渠道在裸泳。

由于超级整合者的难产,导致茶叶长期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做的大也往往只占据了一小部分市场,这就给大企业、中小企业、新企业,甚至微型企业都提供了创建品牌之条件。这些企业做品牌做到一定程度,为深入整合行业资源,往往都会选择全产业链战略。结论与展望1、茶企纷纷布局全产业链,是行业告别粗放,进行深耕的表现。

2、行业缺乏超级整合者,使得茶企很容易实施全产业链战略,但要将全产业链做大做强很难,因为资源往往只能得到有限的小部分整合。

3、由于行业存在小散乱的特点,委托信用机制很难建立,使得茶企在布局全产业链之时,往往选择的不是“掌控型”,而是“全能型”,这跟强调专业分工与轻资产的时代背道而驰,但这也是在行业特性制约下茶企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4、全能型全产业链企业布了个“一字长蛇阵”,战线拉得太长其实是危险的,破阵式为,钳头夹尾,击其七寸,拦腰斩断。但由于行业各个环节的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呈现离散分布,缺乏强有力的资源整合狙击者,使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摆“一字长蛇阵”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茶行业也不是完全没有集中模式,炒作就是一种非理性的资源集中模式,其能产生巨大的利润,也能快速帮助茶企构建全产业链。但这种集中是暂时的,不是良性的,当炒作热潮过去,行业将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以及新型商业模式来寻求破局,在此时代背景下全产业链将有新的玩法。

广西黑茶:广西六堡茶


广西黑茶:广西六堡茶

广西六堡茶的历史久远,甚至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然而却因为长期外销导致国内反而知名度不高。

六堡茶散发着红褐的光泽,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它不像绿茶的香气通天,也不像红茶的香气腻人,更不似普洱异域情怀……六堡茶的香是带着些微森林的清新再添上些松木的厚重最后则是槟榔的馥郁。

茶叶洗过第二道,汤色依然红浓明亮如上等琥珀,六堡茶的茶汤是很纯粹透彻的红亮,漂亮得让人不忍心打碎它的美丽。用公道杯均匀地分到每个人面前小小的透明玻璃茶杯里,更显得红亮可爱。茶汤的香比干叶更浓郁一些,也更添了几分让人回味的悠远,和那明亮的汤色很相配,都是能洗净人心的透彻感。

六堡茶入口的爽滑口感是其他茶叶所不能给予的,将茶汤在口中停留一会,茶中的醇香弥漫在口、鼻之内,没有一丝异味,只有六堡茶自然的气息。喝过六堡茶,口中丝毫没有青、涩的感觉,只有略微的苦茶味被久久的回甘所淹没。

据介绍,六堡茶不但能够以温和的茶性暖胃养胃,而常喝酒的人也可以在酒后喝六堡茶,可防止宿醉后的头疼。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广西六堡茶产业链中的南宁力量》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