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六堡茶】

“离开梧州就生产不出纯正六堡茶”

——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助推六堡茶产业加快发展记

“成功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来,公司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近两年产品销量的增幅都保持在50%以上,仅今年上半年企业销售额就达到4000多万元。”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副厂长何志强高兴地说。梧州六堡茶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生产水平和茶产品质量均起到重要作用。

“在六堡茶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过程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何志强说,“当时有不少单位提出异议,但吴科长积极寻找证据,提出‘离开梧州就生产不出纯正六堡茶’理论,最终获得评审专家的认可,使六堡茶这种历史名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他所指的吴科长,正是在六堡茶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过程中全程服务的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科科长吴平。

记者见到吴平时,他正在食品检验室里检验六堡茶样品。他仔细地从各个样品袋中取出各种型号的六堡茶,小心地摊放在检测器皿里,认真地观色、闻味,拾起一小撮茶叶拿捏手感,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近期我们检测的数十个六堡茶品种,在农药残留、稀土和重金属污染方面均无超标现象。这是因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企业生产提出了更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使六堡茶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吴平边检测边说,“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通过法律手段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进行保护,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六堡茶产品的知名度和六堡茶产业的做大做强。”

提起六堡茶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过程,吴平用“一波三折”来形容。早在2003年3月,在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宣传发动下,当时我市生产六堡茶的两家企业梧州茶厂和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联合提出申报产品保护,但由于欠缺相关保护范围的文件,申报工作被迫于2005年初暂时搁置。然而,在吴平等检验检疫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申报工作并没有因此停滞不前。

2006年,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市农业局,以及梧州茶厂、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等茶叶企业,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申报材料。就在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期间,梧州市的申请遭到广西茶叶协会等单位提出的书面异议,要求对申报名称、申报主体作出更改,把六堡茶生产、保护范围由梧州扩大到全区二十多个县市。这意味着,梧州很有可能丧失六堡茶的地理标志保护。

“必须从科学理论上将六堡茶产品保护范围扩大的理由彻底驳倒!”申报工作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吴平深知,要扭转被动局面必须拿出更有力的证据。于是,他立即着手查找有关科学文献,在短短三天半时间内,查阅相关文章40多篇,并撰写12000多字的申辩材料《微生物种群在形成“六堡茶”品质中的作用研究兼论离开梧州生产不出纯正“六堡茶”》。材料提出,微生物因素对六堡茶色、香、味的形成至关重要,离开梧州特定地理环境,微生物条件改变有可能影响六堡茶产品的质量。这一理论依据对解决异议起到了关键作用。该篇材料经过整理在茶叶科技刊物上正式发表,并获得茶叶类相关机构专家的认可。申报工作迎来新的转机,对异议的协调终于在2010年7月的协调会上达成一致。2010年10月,在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上,吴平代表梧州市申报小组回答质询,出色的答辩赢得专家一致认可。2011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明确六堡茶产品的保护范围为梧州市行政区域12500多平方公里。

据统计,2003年至2011年间,梧州市六堡茶生产企业从2家发展到18家;六堡茶产业规模从2003年产量不足800吨,到2011年产量8500多吨,产值超8.5亿元;2012年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为8.79亿元,位列黑茶类第二位……正因为有广大检验检疫人员的无私奉献,我市六堡茶产业近年来得以迅猛发展。

历时八年,几经周折,六堡茶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过程充满辛酸与感动。“尽管过程很艰辛,但看到梧州六堡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有意义的!”吴平感慨地说。

cy260.com小编推荐

梧州茂圣六堡茶生产实现全线机械化


“你们的茶叶味道很好,但是我们不能合作。”曾经,一位日本客商在实地考察后,断然拒绝和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合作。

在再三追问下,客商说出了不合作的原因:日本的法律规定,食品的制作是绝对不能落地的,而六堡茶的传统发酵技术不符合这样的规定。

与其埋怨,不如思变。经过五年的努力,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六堡茶旋转式发酵罐,可以使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得到自动、均匀翻动,而且全封闭,达到发酵均匀、无污染,不仅实现了全程离地生产,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六堡茶生产全线机械化,这意味着可以用更短的社会劳动时间生产出更多产品,同时能够长期保持产品品质的稳定。这项发明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以及中国农业高新科技“后稷奖”,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最为严格的欧盟食品标准。

思变,敢干,让茂圣公司创出了多项第一;企业出品的5623编号六堡茶荣获六堡茶历史上第一个国际金奖;茂圣六堡茶成为中国农业博物馆永久收藏的首个六堡茶产品;公司成为第一家荣获有机产品认证,并拥有自己有机茶园的六堡茶企业……老舍茶馆是闻名世界的品牌企业,是世界茶叶的销售窗口。2008年,茂圣公司成功与老舍茶馆签约,成为长期合作商。全国、全世界很多客商因此在老舍茶馆品尝到了六堡茶,感受到了梧州六堡茶悠久的历史文化。2010年,茂圣公司作为第一家中华名牌名茶代表的六堡茶企业,昂首进入上海世博会。

茂圣公司的发展历程,是梧州六堡茶行业立志创新,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的缩影。近年来,梧州市政府把六堡茶产业列入十大优势农业产业,并给予大力度的扶持,使梧州六堡茶产业迅速发展,全市茶园面积达6.58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达35家,年产量近1万吨。与此同时,梧州六堡茶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也不断提升,涌现出梧州茶厂、中茶梧州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

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知识产权永久属于梧州市人民政府所有,并对六堡茶的地理唯一属性及行业标准作了科学解释和规定。目前,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六堡茶品牌价值已超12亿元人民币。

梧州六堡茶印象


梧州六堡茶印象

(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的员工介绍六堡茶特有的“红、浓、陈、醇”风味

走在梧州的街头,你会发现不管是河东市区鸳江丽港的商铺,还是河西林立的广厦店面,都有一家家茶庄。

正值盛夏,每一处茶庄的货架上摆着上好的茶叶,仔细看去,不同包装的梧州六堡茶占了半壁江山。不论是茶庄老板,还是青春靓丽的女售货员,都会笑逐颜开地向你极力推荐六堡茶,甚至殷勤地为你摆杯取茶,冲泡起来。

品六堡茶,讲究一观、二闻、三尝。先观形与色,只见玻璃壶中的六堡茶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闻其气,只觉香气纯高,带有一种特殊的槟榔醇香;轻尝一口,细啜慢咽,只觉滋味爽口回甘,沁人心脾,让你心旷神怡,暑气顿消。主人果不欺我,这确实是十年以上的正宗六堡茶。

梧州六堡茶素以“红、浓、陈、醇”著称,早在1500多年就已闻名,时至今日,六堡茶在中国黑茶类中更是享有盛名。诸多茶叶行家、评茶专家对六堡茶的种种褒奖,自然不足为奇。

六堡茶产地六堡镇丘陵山地逶迤,汇集了西江、桂江水的灵气,分明的四季里,日照丰富,雨量充沛,空气温和湿润,这样的地理气候,为六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茶叶种植生长环境。而六堡茶历千年而不衰,经百世而益盛,则是由六堡茶的禀性决定的。六堡茶善处自然,它不与乔木争高低,不与天时斗强弱,不与地理抢优势,但愿一年四季郁郁青青,只求到时到候成茶。自然而然的灵性,成就了六堡茶灵动而顽强的生命力。

茶“草”字当头,“木”字为根,“人”字入心,充满灵性与人情味。茶者,淡泊平和,清心寡欲之饮品。品茶、尝茶、喝茶、饮茶,或许是人们代代相传梦寐以求的一种平静、恬适、和美的生活状态。

今将六堡茶细细品来,不觉浮想连连,依托我们的六堡茶品牌,做好一篇促进梧州经济发展的大文章,是完全有可能的。近两年来,梧州市培育优良品种,推广科学采制,规范质量标准,注册品牌商标,倾力打造六堡茶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使六堡茶大踏步走向世界。于六堡茶,这是崇高荣誉;于梧州人,则是希望。

梧州六堡茶历史源远流长


梧州六堡茶历史源远流长

乾隆二十二年,朝廷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大量的茶叶通过十三行加工、包装,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国。六堡茶则以销往南洋诸国为主,这主要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

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条熙熙攘攘、舟楫来往的古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六堡茶“茶船古道”,它见证了六堡茶的辉煌。到嘉庆年间,六堡茶因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

六堡茶闻名于世是在清朝,但若要追根溯源,六堡茶则拥有更悠久的历史。因前些年产量有限,六堡茶主要以外销为主,被称为“侨销茶”,有“墙内开花墙外香”之名。

我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通过综合历代史料典籍和当代专家学者们的大量观点,做了更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上古舜帝南巡,有力地证明了六堡茶产地梧州是中华文明发祥地,是一座有着4100年以上文明史的古老城市,而六堡茶,也有着1500多年历史。肖健为六堡茶作文化定位,提出梧州六堡茶与云南普洱茶同为千年中国名茶的观点。

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知识产权永久属于梧州市人民政府所有,并对六堡茶的地理唯一属性及行业标准作了科学解释和规定。对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直接推动梧州六堡茶文化发展跃上了更高层次。

梧州六堡茶不但有着显著的自身特色,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梧州六堡茶在历史上,曾有过与云南普洱茶不相伯仲的影响和辉煌。六堡茶,因此被茶界人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

梧州六堡茶飘香1500多年


梧州六堡茶飘香1500多年

六堡茶产于广西浔江、贺江、桂林、郁江、柳江和红水河两岸的山区,而以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所产的最为有名,故称六堡茶。六堡茶属黑茶类,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

六堡茶远在唐代已有生产,因产于六堡镇而得名,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据《中国名茶图谱》记载,唐宋之世,昭平五将万宝青茶,文竹象棋绿茶等,因其树生于高山石崖间,制作工艺精湛,皆为茶中珍品。由此广为栽植,产茶场园和制作坊成批出现,成品茶有粗茶、散茶、末茶和饼茶四大茶类,招引着四面八方的茶贩、茶商。

在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中曾有记述,说南方有一种大叶茶,称瓜芦木,非常苦涩,以叶制成屑末茶,喝了也会使人通夜不眠煮盐工人专门使用;五六世纪时,两广人民已有普遍饮茶的习惯;从陆羽《茶经》讲到的制法来判断,采下鲜叶先制成团状、饼状或方块状的紧压茶较为可能;宋朝实行“茶马交易”,用砖茶运往西北换马,当时湖南就有黑茶制造,黑茶压成砖,运往西北,其中的“茯砖茶”很象六堡茶的制法。从《桐君录》来看,六堡茶可能是湖南黑茶的前驱,由此可知,六堡茶的产制,当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据《当代广西梧州地区》记载,梧州辖区内由北而南的桂江是当时水路交通的主动脉。桂江两岸,山水相连,沃土成片,山岚雾嶂,温湿滋润非常适应种茶。而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无须强调名山大川,只要得品种之优,环境之宜,培植之当,制作之精,便有名茶。六堡镇内的山脉虽然不是我国的名山大川,但其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生长出我国特有的黑茶。

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名茶之列,产品远销香港、澳门、日本及东南亚等地,是广西传统的出口产品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茶庄常用大字标榜"正宗苍梧六堡茶"以广招来客。由于产量有限,很多人只闻其名而没能喝上六堡茶。在文革时期,大批广西苍梧六堡茶上献中央,就连毛泽东也很爱喝六堡茶,现在北京有很多人家里收藏有20年以上的苍梧六堡茶。

六堡镇境内丘陵山地较多,山青水秀,山高林密、土层深厚,自然条件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从而使六堡茶具有质优味醇,色褐香浓,有红、浓、陈、醇的特点。六堡茶传统工艺的特点是渥堆发酵、蒸压、陈化,六堡茶生产企业至今还保留这种传统的生产工艺。据《中国茶叶》2002年24卷第五期论述,黑茶渥堆发酵主要机理是湿热作用、酶促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六堡茶在以上独特气候环境和渥堆发酵机理作用下,在地下防空洞特殊环境里进行陈化,在湿热作用的基础上,在微生物代谢活动参与下,共同形成了六堡茶这特有的“红、浓、陈、醇”的品质风味。六堡茶是一种后发酵紧压茶,品质优良,独具特色,外形茶条壮重,色泽黑褐油润,间有黄花,内质香气陈纯,具有独特槟榔香味,汤色红浓,滋味醇厚爽口,叶底红褐;耐于久藏,越陈越好,,六堡茶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水土和耕作条件及生产管理,造就了六堡茶这一独特的地方品种

据六堡镇的老茶农介绍说,苍梧县六堡镇的茶园鼎盛时期种植的茶园12000多亩。六堡茶原生态类的“老茶婆”是茶味最正宗的六堡茶,它的制作过程:在清明前的早上采集、杀青(过热水),自然凉干,放在农家冷楼上自然陈化,。这种工艺生产的六堡茶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东汉。六堡茶沤堆类采制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经特殊工艺制成。成茶条索长整,尚紧,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香气醇陈,甘醇爽口,叶底呈铜褐色,并带有松烟味和槟榔味。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和普洱茶的工艺一样,据说,普洱茶是参考六堡茶的工艺才推出的。但如果不是从广西六堡茶“偷师”学得熟茶加工工艺,也许世人还要等上300年才喝得上一杯纯正的普洱茶。

梧州六堡茶远销两广、港澳、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地区),深受广大侨胞和各界人士喜爱在抗战前的1932年至抗战中的1941年,广西出口茶叶最多的年份是1935年,当年出口六堡茶为1128。95吨,解放初期的1953年出口1110吨,1989年出口在1200吨左右;1976年梧州地区总产量1170吨,目前,整个广西六堡茶的年产量约在2000吨~2500吨,除供应两广市场内销外,年出口量也维持在1200~1500吨。

近年来,随着传统侨销黑茶--云南普洱茶需求量和影响力的扩大,同属传统侨销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为众多爱茶之人所推崇,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六堡茶的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广大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

梧州六堡茶 名茶深闺藏


梧州六堡茶名茶深闺藏

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说起来也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了,可至今仍宛如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小家碧玉,知之者甚少。知道梧州市的人少,知道梧州传统名产六堡茶的,当更是凤毛麟角了。

梧州六堡茶

其实,黑茶家族是一个大家族,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

是云南普洱茶。而同属黑茶且早已跻身全国名茶之列的六堡茶,多年来却一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产量有限,并且为传统出口侨销茶,多销往东南亚,只有少量自销两广地区。

六堡茶当归属历史名茶,产制历史可上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清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中国二十四大名茶之一。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西北的六堡山区而得名。六堡山区气温较低,阴凉潮湿,土壤较肥沃,此间生长的茶树株高数米,叶大质软。六堡茶采茶制作包装都有讲究:制作分为鲜叶萎凋、揉捻、切碎、渥堆、烘干等工序。采摘一芽三四叶,采叶后当日杀青,然后进行揉捻、沤堆发酵、初烘。初烘后存放使之自然回潮,再进行复揉、复烘,干燥后便成六堡毛茶。取毛茶再精加工,最独特处在于采用"炊蒸压箩法",即将烘干的茶叶,分等级投入大木桶中进行炊蒸,然后置竹茶篓中压实,贮于阴凉的泥土库房让其自然发酵。采用竹篓包装,是为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最后存放一两个月进行陈化,即为成品,耐于久藏,且存放越久品质越佳。六堡茶叶呈长椭圆披针形,叶色黑褐光润间有黄花点,叶底红褐,茶汤色红浓亮如琥珀色,滋味浓厚醇和、略感爽口回甘,香气醇陈,有特殊的松烟香味和槟榔香气,故其品质素以"红、浓、醇、陈"四绝而着称。

六堡茶属温性茶,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更具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健胃养神、清热润肺等功效。

梧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温暖多雨湿气重,民间历来有喝凉茶消暑祛湿清热解毒的传统,六堡茶自然也就成了梧州市民日常居家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保健饮品。在梧州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凉茶铺子中,六堡茶是必备的当家茶。六堡茶传统的制饮方法也独具特色,把六堡茶叶放在瓦锅中,然后注入山泉水浸泡,再明火煮沸,置至微温饮之,倍感味甘醇香。当然,这样的制饮方法现在更多的是被一些老人保留。

六堡茶与普洱茶从制茶工序到形、色、味及功效都极其近似,历史价值与品质并不低于普洱茶,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知名度、市场占有率远远不及普洱茶。何时,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能成为饮茶爱好者的时尚,则当属六堡茶之幸也。当然,也是梧州乃至广西之幸也。

六堡茶史料:解放初期的六堡茶生产情况


六堡茶史料:解放初期的六堡茶生产情况

1952年11月14日成文的《省茶叶改进工作组工作报告》。(此档案现存于苍梧县档案馆)

六堡茶生产历史悠久,远销广州和港澳地区,期间虽经抗日战争,一度衰落,但仍具有一定的规模。解放初期,经政府的扶持、引导,六堡茶生产交易得到了恢复性发展。苍梧县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有一件名为《省茶叶改进工作组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档案,详细记录了解放初期六堡茶生产销售情况。

《报告》全文共8页,约6000字,系普通白纸使用钢笔书写而成。成文时间为1952年11月14日,作者郭镇安。这是当时广西省茶叶改进工作组以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方式进驻十区(今六堡镇)塘平、不倚等地农家,调查研究、宣传发动群众,组织互助组,建立示范典型,开展劳动竞赛、进行茶园改良、推广科学耕种方法建立新式茶园而形成的工作报告。《报告》详细记录了六堡茶的茶区分布、产量,种植、采制、踩制的方法与工艺,茶叶生产运销和成本等相关情况,颇有参考及研究价值。

1952年9月,六堡茶区刚完成土改复查,茶价好,农民生产积极性比较高,茶叶生产和销售有了一定的起色。《报告》在“茶叶产量情况”中指出,苍梧“出产茶叶的九、十两个区,旧称五堡及六堡”。“第十区有茶的高涧、塘平、不倚、四柳、梧桐、理?、六堡七个乡,年产(茶叶)500000斤,该区茶叶年出口量为552889斤,内(含)贺县的茶叶约五六万斤。1952年9月17日卖出茶叶440270斤。其中茶产最多为塘平79680斤,不倚73612斤,总称六堡茶区。第九区出产茶叶的安乐、万生、富丰、大碑、木皮、民生、合源、富宁、大正、狮寨10个乡,年产371660斤,统称五堡茶。另合水、外深、武岭三个乡出产茶12000斤,叫长发茶区。”当时苍梧五堡六堡两区的茶园以黄笋顶为中心,沿溪流展开,与北面的贺县茶区相连,形成一个大茶区。苍梧全县茶园面积约26000亩,共产茶883660斤。虽与历史上鼎盛时期相比还相差很远,但之前战争造成的茶叶生产消费不振的境况已有了相当的改观。

当时的茶叶运销基本上靠肩挑船运,经合口圩、狮寨、长发集散后,由昔日的茶船古道运往广州。《报告》在“茶叶运销”章节中提到,“茶农普遍用肩担运出,六堡茶区现仅合口圩为集中地,第九区的五堡茶,则以狮寨为主要集中地,少部分以长发为集中地。茶农挑茶到圩场需50里路,经收购私商、合作社等踩制运往广州。”

《报告》对六堡茶踩制成本和毛茶成本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调查。在“六堡茶踩制成本调查”章节中,详细罗列了筛工、踩制、柴火、篓价、上船搬运费,合口至梨埠、梨埠至都城、都城至广州等各环节的运输费用,还有毛茶收购价格,苍梧县茶叶完税率以及广州市场六堡茶的价格等。

“茶农经营方法”章节介绍了垦地播种、施肥、中耕、收种子、病虫害、茶树生长等情况。当时种植和经营比较粗放,春二月,茶农用火烧除山坡上的杂草后,在坡上直接挖穴播种,穴径4至5市尺,穴距2市尺,每穴放一大把茶果,外加一小把草皮灰,茶果不去壳,有80多粒籽,每亩用80至100斤茶果。头两年同时间种木薯,幼苗长出时,一丛8至10株,因阳光空气不足,以后逐步萎缩枯死,仅剩一两株,平均高度60至80公分,第三年可收茶。茶园坡度大,在30度以上,有的达60至70度,无梯形,排水沟也很少,仅在四周挖一条水沟,使水不流入茶园。茶树成长以后因不再施肥,不剪枝修整,也不进行病虫害防治,茶园普遍逐步老化,产量低,每亩平均仅出产30斤茶叶。

“毛茶采制”章节中介绍了茶叶采摘、炒制、揉捻、烘干等环节的工艺。每年农历三月底可采头遍茶,当时茶农缺乏科学的指导,“采摘时不论芽叶的多少,也不管新枝的长短,凡今年新出枝叶,一起采光。”因采摘过度,导致产量下降。茶农采茶一般“天光上山,日暮而归,晚归后,炒至半夜,做完为止。”炒制,一般用锅头炒青,每次放四五斤生叶,炒二分钟。有的为避免锅破烂,用蒸气杀青。揉捻时用脚,在大?箕内揉。揉好后堆积至翌日,晒至半干。老叶则堆放很久,有堆放两日,使其变黑。天气好用太阳晒干,雨天则用明火烘干。烘茶用焙笼,高65公分,宽50公分,下面有30公分的缺口,罩在火灶上,用柴火烘干,每次得干茶五六斤。老叶则用松枝烘,利用烟薰。茶叶多则用茶?焙,?是砖砌成的,大小不等,大致用砖150块,可用10年左右。用明火?焙的茶叶,成品条索不美,焦的不少,且烟味较重。

《报告》对六堡茶生产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改进意见。如将旧式茶园改造成新式茶园,将茶园改成梯形,中耕茶园时,将茶树修整补株;采用新式种植法,穴径1尺,植距4尺,行距5尺,不带果壳下种,每亩施肥70担以上;加强病虫害防治指导;采摘要有一定标准,不能老嫩一扫光;指导互助制茶,相互交流经验;改用炭火焙干,以增加茶叶香味等。

梧州六堡举行2018年六堡开茶节


梧州六堡举行2018年六堡开茶节

经过冬天休眠后,苍梧县六堡镇栽满茶叶的群山在春的气息中逐渐醒来。3月17日春社,苍梧县六堡镇的茶企、茶农在六堡镇六堡茶厂内举行了2018年六堡开茶节活动。

开茶节活动丰富多彩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

开茶节活动现场(

六堡镇是六堡茶的原产地,每年在春茶开采前后都会举行开茶节活动。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外地客商和游客,以及500多名梧州市民参加了祭社公、敬茶神、游茶山、长桌宴以及采茶制茶等民俗活动,并观赏了采茶戏、上刀山、过火海、麒麟白马舞、竹竿舞和盼望舞等民俗表演,进一步加深了对梧州六堡茶文化的了解。

春茶价格上涨

苍梧县六堡镇八集山庄负责人易章奇介绍,受暖冬等天气因素影响,今年社茶产量比去年稍高,目前八集山庄内每亩茶园每周能采摘2公斤—2.5公斤社茶。受需求旺盛等市场因素影响,2018年社茶的价格为每公斤320元左右,同比上涨10%—15%。

开茶节活动现场(

为什么六堡茶产量比去年高,价格没跌,反而涨了?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利华分析,随着国内知名度日益提高,广大茶叶消费者们对六堡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六堡镇春茶价格上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黄利华还表示,预计将有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六堡茶产业,今年,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也将扩大六堡茶种植面积,使公司的茶园面积达到4000亩。

广西梧州六堡茶加工工艺


广西梧州六堡茶加工工艺

[农广天地]广西六堡茶加工工艺(20110804)

六堡茶原产于广西梧州市六堡镇,历来深受国内外的客商的喜爱,它属黑茶类,因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形成了独特的品质。它外形粗壮,色泽黑褐油润,汤色红浓,有槟榔味,耐久藏,越陈越好。

相关知识:

六堡茶是条形黑茶之一。毛茶为粗长条形,原产于广西梧州苍悟县六堡乡、贺县、恭城、富县、钟山等县。六堡茶品质特点有槟榔香,茶汤深红浓,味陈和适口。叶条粘结成块,间有黄色菌类孢子。成品茶分1-5级。六堡茶以陈茶为优,越陈越受欢迎。

六堡茶的制法分鲜叶加工和毛茶加工。鲜叶加工为以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的鲜叶,经杀青、揉捻、汇堆、复揉、干燥等工序。杀青、揉捻与其它黑茶做法基本相同。汇堆是形成六堡茶品质的重要过程,用锣筐盛叶(每筐25kg左右)进行汇堆,一般堆高30-50cm。堆温应控制好,中间倒(扒)堆一、二次,堆温过高,容易烧堆。汇堆时间一般为10-15小时,当叶色由青黄变为深黄带褐色、出现粘汁、发出醇香,即为汇堆适度。复揉前低温烘一次,复揉时间为5-6分钟。复揉后进行干燥,用松柴明火烘焙(也可用七星灶烘)。毛火温度为80-90℃,摊叶厚3-4cm。勤扒(翻)快烘(每隔5-6分钟扒一次),使茶条受热均匀,吸附松烟味好。烘到六、七成干下焙摊放后,再复焙(足火),烘温为60-70℃,烘干为止。

六堡茶在六大茶类中与其他茶类不同,一般茶类以新茶为贵,而六堡茶则越陈越好,愈陈愈香。如果说绿茶是清纯的仙子,那么欣赏六堡茶黑褐光润的外形,只觉得是面对一位历经沧桑的故人,您看他茶身条索肥壮,呈圆柱形,外形匀整尚紧,结成块状,干茶色泽黑褐光润,内质汤色红浓,叶底呈铜褐色,香气醇陈,滋味浓厚醇和,感觉爽口回甘,略感甜滑,并带有松烟香和槟榔味,风味十分独特。其品质素以“红、浓、醇、陈”四绝而著称,“红”是汤色透彻,深红明亮;“浓”是汤色红浓,滋味醇厚;“陈”是香气陈醇,具有槟榔香;“醇”是滋味甘醇,口感爽滑。

六堡茶的制造工序依次为: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千燥。

(1)杀青

六堡茶的杀青特点是低温杀青。但相比较而言,全程温度大致有一个从低—高—低的变化过程,其他要点和绿茶杀青相同。杀青方法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手工杀青用60厘米的口径铁锅,斜装30度,每锅投叶量3-4公斤,投叶前锅温约80-90℃,投叶后,先闷炒,后抖炒,然后抖闷结合,动作是先慢后快。约炒2分钟,逐步提高锅温达140℃左右,翻炒2-3分钟后,再降低锅温炒2分钟左右。翻炒时注意:老叶多闷少扬,嫩叶多扬少闷。炒至叶质柔软,叶色变为暗绿色,略有粘性,发出清香为适度,全程约5-7分钟。机器杀青,锅温160℃左右,投叶量一般为5公斤左右。投叶量多少因杀青机大小而异。杀青时间5^-6分钟。如果鲜叶过老或遇高温干燥气候,可先喷少量清水再杀青。

(2)揉捻

六堡茶的揉捻以整形为主,细胞破碎率为辅。因六堡茶要求耐泡,细胞破率不宜充分,细胞破碎率掌握在65%左右为宜。杀青叶揉捻前须进行短时摊凉,以半小时为好。粗老叶则不必摊凉,须趁热揉捻,以利成条。投叶量不宜过多,以加压后占茶机揉桶容积2/3为好。杀青叶子装机后,先轻揉5分钟左右,待叶子基本成条时,再加压15分钟,揉出茶汁,卷紧条索,再松压轻揉5分钟,回收茶汁。下机后进行解块筛分,再上机复揉10-15分钟。揉捻时间较长,一、二级茶约40分钟左右,三级以下茶约45-50分钟。

(3)沤堆

沤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沤堆的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质的转化,减除舍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发展特殊香气,破坏叶绿素,使叶色转变为深黄褐色。

二叶以上的嫩叶,揉捻后先经低温烘至五、六成干再进行沤堆,否则,容易沤坏或馊酸。沤堆厚度视气温高低、湿度大小、叶质老嫩而定。原则是嫩叶薄堆,老叶厚堆;高温高湿薄堆,低温低湿厚堆。一般堆高33-50厘米。堆温控制在50℃左右,如超过60℃,要立即扒堆散热,以免烧堆变质.在沤堆过程中,一般要扒堆1-2次,把边上茶坯翻入中心,使之沤堆均匀。沤堆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10-15小时。沤至叶色变为深黄带褐色,茶坯出现粘汁,发出特有的醇香,即为沤堆适度。

(4)复揉

经沤堆后的茶坯,有部分水分散失,条索回松,需复揉一次,使条索卷紧;沤堆后,堆内堆外茶坯干湿不匀,通过复揉使茶汁互相浸润,于湿一致,以利干燥。复揉前最好烘热一下,用50-60℃的低温烘7一10分钟,使茶坯热化回软,以利成条。复揉方法要轻压轻揉,时间约5-6分钟,使条索达到细紧为止。

(5)干燥

六堡茶的干燥是在七星灶上采用松柴明火烘焙。烘焙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毛火焙帘烘温80-90℃,摊叶3-4厘米,每隔5-6分钟扒一次,使受热均匀,干燥一致,烘至六、七成干时下焙。摊凉20-30分钟,待水分布均匀后再打足火。足火是低温厚堆长烘,烘温50-60℃,摊叶厚35-45厘米,时间2-3小时,烘至含水量在10%以下,即为干燥适度。

六堡茶干燥切忌以晒代烘,所用烧柴切忌用有异味的樟木、油松等柴火或湿柴,以免影响品质。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良好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良好

近年来,通过政府的培育,企业的积极参与,六堡茶市场流通体系初露端倪。一是全国首家六堡茶专业零售市场在梧州鸳江丽港开业,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十几家梧州六堡茶企业相继开张营业;二是梧州茶网建成,通过梧州茶网宣传六堡茶产业和六堡茶文化,宣传和推介六堡茶产品等。

而六堡茶最终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也为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堡垒。"地理标志为梧州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防止假冒产品充斥市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一鸣,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7年之前,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市场开拓不好,梧州茶厂都是根据客户的订单生产六堡茶,一年也就300吨的产量。"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副厂长何志强向记者介绍说。2007年以后,由于梧州各六堡茶生产企业开始注重宣传,积极参加区内外茶业博览会,注意改进产品包装,增加产品的美观度,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形象逐步建立。

何志强说,随着茶企给予经销商的各种优惠激励制度的建立,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国内市场需求渐大。2007年,梧州生产的六堡茶产品,几乎都是没有生产出来就已经定购一空,国内市场已从以前广西及粤港澳市场,逐步拓展到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大市场,且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外销渠道方面,数十年来六堡茶每年都保持着数百吨以上的出口,近几年来梧州市每年的六堡茶出口量都在千吨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显示了六堡茶产业强劲的发展态势。

何志强向记者陈述了自己关于六堡茶市场发展前景的一些看法。他说:"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有很多制约,犹如泡茶,讲究时间和技巧,掌握不好容易发苦。"

何志强说,随着六堡茶市场需求的逐年扩大,原料短缺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梧州茶厂在加强原料采购和改良现有基地的基础上,在昭平、蒙山等地培植和扶持种植基地,这些基地进入盛产期时,年产干茶可达3000吨至4000吨,将逐步满足其年产量1万吨的发展需要。

然而,近年来,六堡茶生产与经营作坊式企业数量急剧增加,部分企业租用旧厂房、旧仓库作为车间进行六堡茶加工,生产设施简陋,存在加工技术不成熟,经营管理无序等问题。何志强认为,原料优良、生产过程规范直接影响六堡茶的品质。品质不好的六堡茶含有超标的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物质,长期饮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此外,口感不好的六堡茶其营养成分也大打折扣。

记者注意到,自己正在冲泡的六堡茶编号为"0855",其参评广西第一届春茶节,获得"桂茶杯"特等奖,代表梧州茶厂制茶水平,具有价格适中、质量中上性价比较高的特点,汤色红浓明亮。据介绍,"0"为茶叶等级,即特级;"8"为年份,即2008年获得"桂茶杯"特等奖;"55"为批次,即第55批次。然而,另一款编号为"07123"则意为2007年4月份在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获得金奖。同一厂的茶叶编号并不一致。

此前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其每批次茶叶编码所代表的意义也不一致。如本地某知名厂家生产的"5612"六堡茶同样荣获2007年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但编码完全不同。各生产厂家、各批次六堡茶的编号为何不一致?编码的依据是什么?

何志强等一些梧州茶人还指出,目前,六堡茶的历史文化、保健功效等还缺乏系统全面的宣传推介;六堡茶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六堡茶发酵机理、品质形成机理以及内含物质成分、特征性物质、健康营养价值以及六堡茶茶树品种选育等,由于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研究,相关定量、定性指标有待完善等因素也制约着六堡茶产业的发展。

何志强告诉记者,六堡茶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同为黑茶类的云南普洱相比,其知名度在全国来说仍远远不及。六堡茶如何健康、快速地发展,已经成为梧州六堡茶企业及政府部门关注的的问题。

在此前的采访中,梧州市几位知名六堡茶企业的负责人,也与记者探讨了关于打造六堡茶品牌的途径和方法。他们认为,在宣传方面,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打造梧州六堡茶在全国的知名度。而作为企业自身,宣传时则提炼出各自鲜明的特色,如"中华老字号"、绿色生态、多项国际金奖的特优产品等宣传口号。

六堡茶文化的挖掘和传播,直接影响六堡茶产业今后的发展,因此搜集六堡茶资料,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六堡茶文化的特点,整理出版六堡茶专着,成了当务之急的事情。在充分完善六堡茶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通过书、报、刊、影视等形式,传播弘扬六堡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间风俗。

同时,六堡茶的编号絮乱难记,不仅消费者容易混淆,在管理上也容易出现漏洞。业内人士指出,六堡茶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借鉴普洱茶的经验,设立规范的品质标准。使消费者通过有规律的编号,理解茶叶生产的厂家、年份及品质。

另外,以梧州的两个中国六堡茶名茶城为龙头,建设以各主产区乡镇批发市场和各零售商店为支撑的本地市场网络。创造条件在区内外各大城市设立六堡茶连锁专卖店网络,在广州南方茶叶市场、深圳东方国际茶都等一些大城市的专业茶叶市场开拓一块六堡茶销售专区,以成为六堡茶企业在各大城市的基地,以便于向各大城市的茶叶零售店分销茶叶,拓宽销售渠道。

此外,梧州交通网络发展迅速,因此与旅游业的结合必定能使六堡茶产业得到更快捷有效的发展。政府可打造一个六堡茶文化博览园,以六堡茶文化博览园建设为主,挖掘和开发民族茶文化,打造融茶文化体验、溯源、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区(长廊);加快生态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延伸六堡茶产业链,促进茶健康消费和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梧州市茶业商会会员深入六堡镇考察茶叶生产销售情况


梧州市茶业商会会员深入六堡镇考察茶叶生产销售情况

日前,梧州市茶业商会近40名会员走进苍梧县六堡镇,了解当地茶农的需求,并搭建合作平台进一步扩大六堡茶的采购和销售渠道。

8月2日上午,在茶业商会会长苏淑梅的带领下,商会会员们先是来到六堡镇八集山庄原生态标准化示范茶园参观学习。据苏淑梅介绍,该茶园是六堡镇党组织牵头服务,由茂圣公司合作共建,采取“党员+基地+企业”的“党企联建”模式,采用生态有机茶园的管理模式生产和管理。在有机茶叶种植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有关国际权威组织的认证。如今,该茶园面积达500多亩,并已经获得有机茶园认证和生态原产地保护证书。此外,产自于该茶园的有机茶均为一、二级茶,此类茶底更为柔软,其茶叶更耐泡,茶味更浓和回甘时间更持久,故其在销售市场上也比较“得价”。

除了接受先进种植理念的洗礼,会员们还分别来到六堡镇多家传统六堡茶作坊走访。其中,六堡镇黑石山茶厂的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倍受会员们的青睐。据悉,黑石山茶厂不仅是六堡茶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而且厂长韦洁群也因此获得“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的称号。下一步,韦洁群计划打造一个实践基地,培养几个制茶能手,办一个传习所等,用实际行动将六堡茶悠久的历史文化广为传播。

随后,梧州市中茗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和广西梧州市随缘六堡茶厂等多家知名茶企现场与黑石山茶厂达成订单交易,单笔成交额从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

最后,苏淑梅分析道,今后六堡茶产业的发展能否跟得上市场的需求,关键在于原料的生产和提供。因此,她希望茶业商会的会员能够通过“下基层”的形式,一方面拓展六堡茶销售渠道,一方面也能够与出品优秀的茶农合作,并采购更多质量过硬,卫生达标的茶叶原料,从而促使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梧州六堡茶享誉海内外


梧州六堡茶享誉海内外

悠悠茶香,醇浓六堡。

作为梧州市传统名茶,其生产历史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是广西黑茶杰出代表。近年来,梧州市政府不断加大发展力度,力求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梧州市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使之成为梧州乃至广西的名片,如今,六堡茶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六堡茶从侨销向内销转型

六堡茶“红、浓、陈、醇”,有独特槟榔香,越陈越佳,清嘉庆年间已列为中国名茶,因原产和主产于广西梧州六堡镇而得名,享誉海内外。近年来,随着市场追捧黑茶热潮的兴起,同属黑茶类的六堡茶也受到众多爱茶人士所推崇,其独有的品质风味和保健功能逐渐被人们所重新认识。品六堡茶、谈六堡茶、藏六堡茶已成为饮茶爱好者追逐的新风尚。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黑茶的热销带动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六堡茶开始了从侨销到内销的转型。

目前,梧州市六堡茶企业已经改进营销策略,除部分六堡茶销往东南亚等传统销区外,大力开发国内市场。自2005年起,各六堡茶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在广西、广东、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南、云南、陕西、甘肃、山东、山西、黑龙江等省(区、直辖市)积极开设新型专卖店及发展经销商,并展开终端跨界营销,培育市场需求,夯实了六堡茶的市场基础,使六堡茶市场稳步扩大。国内销售从2003年以前的几乎空白拓展到2014年的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区,销售量也迅速增长到几千吨。目前,广东和香港等六堡茶的传统销区仍保持稳定增长,北京、上海及东北、西北等新兴市场扩张较快。

与此同时,六堡茶产品更畅销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港、台、东南亚地区及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更打下了较好的消费基础和广泛的市场。

加工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随着六堡茶产量逐年增长,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及六堡茶品牌知名度的显著提升,六堡茶产业已经进入发展的新阶段。目前,梧州市全市茶园面积已达7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42家(通过QS认证),从业人员4500多人,年产量超10000吨,产值10亿元以上,创税超2500万元。六堡茶已成为梧州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

梧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一方面,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00亩,年生产能力达6600吨的蝶山六堡茶集中加工区(一期)已基本建成,其中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梧州市新超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千年六堡茶业有限公司也已经进驻。另一方面,正在建设的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首期共占地200亩,预计总投资3.2亿元,设计产能1.4万吨。

近年来,六堡茶龙头企业在提升六堡茶加工水平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生产环境、卫生条件、机械化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研制了一批先进的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采用发酵罐、发酵箱等进行发酵以代替原来的地面渥堆发酵。近几年,新增的标准化茶园陆续进入投产期,使茶园单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自2007年以来,梧州市茶园面积每年增幅都保持3000亩左右,且大多数年增幅超5000亩,其中2010年新增茶园近10000亩。六堡茶的产量从2007年的4600吨持续增加到2014年的10500吨,增幅达128.26%。

“绿色”标准保障茶叶品质

由于六堡茶是梧州市传统的出口产品,2009年以来,列入《广西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实施方案》的监控对象。根据监控方案要求,每年从加工厂、出口货柜分别抽样代表性样品,送到国家指定的认可实验室检测,检测农药残留项目22~25项、重金属2~5项。检测结果表明,多年来抽取的样品检测结果全部合格,这标志着梧州市出口的六堡茶连续多年安全风险监控全部合格。其原因是国家对出口茶叶实施《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制度,要求出口茶叶生产企业在选择茶叶原料基地时先进行水、土壤检测合格,并建立农药及化肥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农药及化肥的使用。另外,国家对出口茶叶生产企业实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备案制度”,规定出口生产企业必须从取得“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证书”的基地采购原料,并且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卫生。此外,梧州市农产品检测中心、梧州市质监局、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都加大对六堡茶的质量安全监控力度,不定期进行抽检,确保了六堡茶质量安全。

在内销产品方面,梧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求六堡茶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六堡茶质量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1年第33号)执行相关质量技术标准,以保证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

此外,为适应市场品饮的需求,六堡茶产品已开始从传统单一形态向多样化转变,除了传统的大竹篓包装的六堡茶畅销外,散茶、砖茶、饼茶、沱等多种产品形态六堡茶,袋泡茶、茶膏、茶精、速溶产品等六堡茶深加工产品,小竹篓、纸罐、藤篓、纸绳篓等生态包装以及坭兴陶罐、锡罐、青花瓷等礼品包装的六堡茶同样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推进六堡茶产业“五化”建设

为了进一步发展六堡茶产业,下一步,梧州市将会围绕“一标志、两标准、两基地、两平台”等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其中“一标志”为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两标准”为生产系列标准及原料标准;“两基地”为六堡茶原料基地及六堡茶加工基地;“两平台”为六堡茶研发平台及检测平台),通过加快推进六堡茶产业的“五化”建设,做精六堡茶。

茶园基地规模化。抓好适制六堡茶的良种茶苗选育及快速繁育工作,解决良种茶苗不足等瓶颈问题。抓好标准化茶园建设项目,特别是苍梧县六堡茶核心区原料基地建设。发挥好标准化茶园的示范、辐射及带动作用,促使全市茶园上规模、出效益,力争全市六堡茶生产原料基地达到15万亩。

六堡茶加工园区化。一是加快苍梧六堡茶集中加工区进度,加快广西石乳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富谷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狮子山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的建设投产,尽快完成首期建设。二是适时启动占地约600亩,预计投资约5.13亿元,设计产能1.8万吨的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二期工程,计划安排苍梧县银泰六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企业进驻。三是在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化加工区建设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建立六堡茶产品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为六堡茶产业提供科技支撑以及严格把好六堡茶质量关。四是加快建设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化加工区六堡茶商业仓储中心。最终把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化加工区建成集生产、加工、仓储、展览、交易、科研、检测、文化、旅游、观光于一体梧州市标志性建筑群。

促进产品标准化。严格执行《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以便有效地保护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规范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和管理,保证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积极推动《DB45/T435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DB45/T479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DB45/T581六堡茶》等六堡茶系列地方标准的贯彻实施。尽快制定六堡茶原料生产标准等相关标准,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并推动六堡茶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鼓励企业新上连续化、清洁化生产线,鼓励企业建设有机茶园、绿色食品茶园、无公害茶园,鼓励企业建立茶叶可追溯系统,保证产品安全。

六堡茶品牌国际化。一方面,要继续组织梧州市六堡茶生产企业抱团到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国际大型茶业博览会参展,进一步提高梧州市六堡茶的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影响力。另一方面,继续加强与中央电视台、香港文汇报、台湾茶艺杂志等国内外媒体沟通联系,大力宣传报道六堡茶,以提高六堡茶国内、国际影响力。

六堡茶文化普及化。加深对六堡茶的历史文化、生产工艺、储藏、品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鼓励出版六堡茶专业书籍,以文化促品牌;加快六堡茶文化旅游建设,包含工业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特别是加快观光茶园、茶园农家乐等乡村文化旅游路线的建设推广,以旅游文化促发展;并通过多举办六堡茶文化摄影大赛、书画大赛及民间斗茶、茶艺大赛等民众参与度高的茶文化茶事活动,使茶文化普及大众。

梧州投入重金扶持六堡茶产业


梧州投入重金扶持六堡茶产业

符合扶持奖励条件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均可申报

6月25日,梧州市农业局印发《2013年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化项目申报工作方案》,对标准化茶园建设、六堡茶专著出版、毛茶加工厂扶持等七个领域的项目实施资金扶持,各六堡茶合作社、各茶企即日起可申报项目。

按照《方案》,我市将在标准化茶园建设方面安排重点扶持资金40万元,扶持连片面积200亩以上、选用六堡茶良种茶苗的标准化茶园建设项目3~5个,面积共1000亩,每亩补助400元。

对新建六堡茶清洁化生产线的共安排扶持资金20万元,对2012年六堡茶(成品)产量1000吨以上,综合税收突破300万元以上的3家六堡茶企业各给予5万元的奖励。

对围绕茶树育种、茶树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六堡茶储藏陈化技术、六堡茶文化历史等内容编写2本专著并公开出版的,安排扶持资金20万元。

在六堡茶科研攻关方面安排扶持资金25万元。对在六堡茶核心种植区内建成毛茶加工厂房,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投资在50万以上,通过QS认证并正式投产的企业(合作社)给予扶持经费5万元,安排3个名额共15万元。

梧州市农业局表示,6月25日~7月15日为项目申报时间,凡符合扶持奖励条件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均可申报。

六堡茶市场:广西六堡茶在梧州悄然兴起


六堡茶市场:广西六堡茶在梧州悄然兴起

近年来,随着传统侨销黑茶——云南普洱茶需求量和影响力的扩大,同属传统侨销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为众多爱茶之人所推崇,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六堡茶在梧州市的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梧州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

六堡茶是广西特产,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中国名茶之一,“畅销于穗、港、澳等埠”,其品质素以“红、农、醇、陈”四绝而著称,盛时年产1500吨左右。六堡茶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略感甜滑,香气醇陈、有槟榔香味,叶底红褐,并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港商卖六堡茶,以“陈年六堡茶”、“不计年”作为商标,以显示其品质优良。如果说对其它茶类人们追求的是“青春”的滋味,那么对六堡茶而言,它打动人的则是岁月的沧桑,那愈陈愈香的特质是其它茶类不具备的。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去暑、倍感舒畅。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六堡茶采用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用六堡散茶蒸制、压模,可制成“六堡饼茶”、“六堡砖茶”、“六堡沱茶”等,同样受到六堡茶收藏者的青睐。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离开梧州就生产不出纯正六堡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