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茶叶。

广西茶叶产业初具规模已成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广西是我国茶叶生产最适宜地区之一,虽然在茶叶产量和茶叶品牌上还不能和江苏、浙江、福建等这些产茶大省相比,但也已经初具规模,茶叶也已经成为广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茶叶产业的发展。凌云、昭平、三江、灵山等都已经成为了广西的产茶大县,茶叶产业已成为广西一些县、乡(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如有“茉莉花茶之乡”的横县,每年花农直接收入达3亿多元;凌云县是凌云白毫茶的原生地,该县半数以上的群众也依靠茶叶生产实现了脱贫致富,而茶叶已成为该县初具规模的优势产业。

广西茶受消费者青睐

广西产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历来是绿茶的传统产地,近年来,由于广西加大扶植茶叶的生产,广西的绿茶生产更是有了迅猛的发展,绿茶是广西茶叶生产的主要品类,目前,广西绿茶产量和销售量都占全区茶叶总量的70%以上,其中,名优茶约占总产量的20%。全区已通过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16万余亩,占全区茶园总面积的27%左右;绿色食品茶认证面积1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2%;有机认证面积共计17000多亩,约占全区茶园总面积的3%,其中通过欧盟ECOCERT和美国US一NOP有机食品认证4700多亩,国内有机认证(含有机转化)l3000万亩。广西各地各种新的绿茶品种和品牌也纷纷面世,昭平毛尖、银杉、柳州柳韵春晓、三江多耶楼等等,特别是近年来,食品问题层出不穷的环境下,广西大力发展有机茶生产,有机茶的产业的结构也逐步得到优化,在昭平、凌云等茶叶产区进行有机茶的生产,成效明显,广西茶叶部分绿茶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和欧盟、美国等有机食品认证,昭平亿健、凌云浪伏的有机茶,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例如亿健有机茶推行0污染0添加0农残的三“0”标准,通过中国、日本、欧盟、美国四个有机认证,产品已经远销东南亚、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广西生产的桂林毛尖、南山白毛茶、亿健有机茶、浪伏茶等名优绿茶,在国内国际评比中多次获奖,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红茶曾经是广西的主要成品茶种类,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西每产两公斤茶叶,就有一公斤红茶。后来因为市场原因,广西茶产业走上了“红(红茶)”改“绿(绿茶)”的路子,红茶生产逐渐萎缩,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广西的红茶生产又慢慢恢复,广西农业部门改变发展思路,在继续加大全区茶叶生产力度的前提下,把恢复发展广西红茶提上日程。广西发展红茶具有气候环境好、劳动力成本较低、种植面积广等优势。据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介绍,广西适合制作红茶的茶树丰富,包括凌云白毫种、福云6号、桂绿1号(所制红茶特色为香气高锐、滋味浓爽)、桂香18号(所制红茶特色为香气高纯、滋味浓鲜)、桂香22号(所制红茶特色为花香高纯)等。目前,广西红茶生产主要有昭平、三江、凌云、南宁、龙州等地,生产红条茶和红碎茶,2011年总产量达到5600吨,涌现出昭平红、三江红韵、浪伏工夫红茶等优秀红茶品牌。

再加工茶迅速崛起

除了绿茶以外,黑茶、红茶等基本茶类以及茉莉花茶等再加工茶类的生产也迅速崛起。

六堡茶是当前与云南普洱、湖南安化齐名的黑茶品种,号称加工最早的黑茶之一,梧州苍梧县六堡镇是六堡茶的原产地,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清嘉庆年间就列为全国名茶。现在生产发展到广西的横县、凌云等二十余个县。随着云南普洱茶需求量和影响力的扩大,同属传统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为众多爱茶之人所推崇,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六堡茶在广西的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政府部门也大力扶持,着力将六堡茶打造成广西茶产业特色经济。

广西的再加工茶,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横县茉莉花茶了,横县茉莉花种植规模宏大,茉莉花产量和花茶加工量均达到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茉莉花和花茶生产加工基地。种植规模常年保持在10万亩左右,有8个较大的茉莉花交易市场和全国最大的茉莉花茶专业市场,茉莉花茶加工企业180多家,年加工能力超过10万吨,茉莉花产量、花茶产量均占全国70%以上,年产值10亿多元。

精选阅读

广西苍梧以核心示范区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广西苍梧以核心示范区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苍梧县六堡镇推进生态(农业)名镇建设,镇区基础设施和六堡茶产业发展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日前,苍梧县原生态六堡茶产业(核心)示范区被列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六堡镇已做好相关规划,将进一步规范六堡茶的种植、生产和管理,提升生产标准化、产业化水平。

原生态六堡茶产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是苍梧县推进核心示范区建设、促进全县农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该县今年还要重点创建市级东安江沿江风景休闲旅游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沙头镇生态循环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同时,每个乡镇根据自身特色产业优势,至少创建一个示范区,打造有特色、有影响、可推广的示范区建设典型。

在示范区建设的带动下,苍梧县今年将重点抓好六堡茶、特色水果、林业、水产畜牧业等四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从今年起,该县计划每年新增六堡茶种植面积8000亩,引进2~3家茶叶龙头企业,加快六堡茶加工园区建设。特色水果方面,重点巩固发展砂糖橘产业,力争全年新增种植面积10000亩以上,并建立健全柑橘黄龙病综合治理机制,力争将发病率控制在3%以下;推进沙头镇荔枝品种改低创高,今年实施高接换种面积200亩,逐步扩大优质荔枝品种种植面积,并适度发展“桂明”龙眼、火龙果、蜜丝枣等优质水果品种。林业方面,按照“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计划植树造林40000亩、义务植树100万株,巩固提升高产高效八角林面积20000亩,发展种植优质杉木林10000亩,抓好天洪岭林场林下草珊瑚种植和沙石油茶专业合作示范社的建设。与此同时,该县今年计划建立岭脚、京南、梨埠等镇网箱养鱼基地,以沙头、石桥、旺甫为重点建设生猪产业区,大力推广石桥的山羊规模养殖,重点推进狮寨养牛基地和沙头新建种(蛋)鸡养殖项目建设,扶持发展岭脚、狮寨、京南、六堡的养蜂业,带动提升全县水产畜牧业发展水平。

据了解,苍梧县计划建设一个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集市场信息收集与发布、货物交易与配送于一体,同时深入实施“互联网+优势特色农业”行动,促进信息化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为特色农产品销售提供保障。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

摘要:广西六堡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六堡茶产业也攸关数万茶农的切身利益,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别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和政府角色几个方面对广西六堡茶产业进行了分析,并对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钻石模型;六堡茶

1背景和意义

六堡茶产于广西,而以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所产的最为有名,故称六堡茶。六堡茶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六堡茶产业被作为梧州乃至整个广西的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因此研究六堡茶产业不仅关系到广西历史文化之一六堡茶的繁荣大业,也关系到数万茶农的切身利益。

2对广西六堡茶产业分析的框架

对一个区域的某个具体的产业的分析,需要从竞争的角度来审视才能更清楚的了解这个产业的状态。从理论上看,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产业竞争力受其内外环境中的四个关键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影响,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和政府角色。而且,这四个关键要素相互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机会和政府则对它们产生影响。这就是其著名的“钻石模型”理论。

3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

3.1生产要素分析

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自然禀赋的初级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并认为,在现代社会,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而高级生产要素则日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六堡茶发源于梧州辖区的桂江两岸,山水相连,沃土成片,山岚雾嶂,温湿滋润非常适应种茶。其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生长出我国特有的黑茶。六堡茶受初级生产要素的支撑较强。另外,广西农业的科研力量一直比较强,在茶叶的科研上就有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等专门研究机构。各个六堡茶生产企业也非常重视六堡茶的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技术和管理上聘用高级人才。使得六堡茶的发展有了相当的高级生产要素的支撑。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六堡茶乡老茶园稀少、茶产量不多、传统六堡茶制作出现断层的现象,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由于六堡镇的茶叶产量不够,需要调动周边地区的茶叶来补充,致使茶品外相、内质不一,市场较混乱,直接影响到六堡茶的销售,不良的销售又导致市场份额的缩小,最终的结果是六堡茶没法产生全国知名的大品牌和大商家。

3.2需求条件分析

在钻石模型中,需求条件主要是指国内市场的需求,主要包括需求的结构、需求的规模和需求的成长和预期需求。

作为一个历史名茶,六堡茶的需求历来比较旺盛。早在清嘉庆年前后,马来西亚等地的侨胞中,就已普遍用六堡茶作治病驱痢和解暑的生活饮品,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名茶之列,“畅销于穗、港、澳等埠”,其品质素以“红、浓、醇、陈”四绝而著称。六堡茶需求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其收藏价值。六堡茶是属于类似普洱茶的一种黑茶,耐于久藏,越陈越醇的特点。

但是,由于宣传的力度还是不够,六堡茶在全国很多其他的地方还是很陌生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六堡茶市场的扩展。

3.3相关支持性产业分析

波特认为,单独的一个企业以至单独一个产业,都很难保持竞争优势,只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产业竞争优势持久发展。

广西的六堡茶产业,走的就是产业集群发展之路。梧州市政府通过申请六堡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聚集一批深加工企业,良性竞争,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通过地理标志共有品牌的引导运作,梧州市目前六堡茶加工企业已上升到l1家,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六堡茶产业群。六堡茶产业群的形成,促进了原料基地、包装供应商、服务业以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的发展。此外,苍梧县启动了六堡茶文化旅游区建设,将六堡茶文化旅游区建设列入休闲旅游业发展重要项目,努力延长六堡茶产业链。

3.4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分析

波特认为,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和管理者对待竞争的态度,往往同国家环境相关,同产业差异相关。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善用本国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适应本国特殊环境的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融入当地社会,并符合所处产业的特殊情况。

梧州市政府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消息发出后,外地客商纷纷来梧州投资兴办六堡茶生产企业。梧州市政府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从区外引入了不少的茶叶生产企业参与六堡茶市场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六堡茶生产企业的发展潜力,通过这种竞争机制,极大限度的推动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

3.5机会和政府分析

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除了四个基本要素外,还有两个变量——机会和政府。

(1)机会。对六堡茶产业发展来说,目前的机会是很多的。首先,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六堡茶发展千载难逢的机会。其次,黑茶市场的崛起。近年来,黑茶产品在市场上异军突起,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已经认识到黑茶是最能突显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的。

(2)政府。政府是最后一个变量,波特认为,政府并不能凭空创造出有竞争力的产业,只能在钻石体系其他要素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才能做到。政府的角色是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非直接参与。

4建议

(1)政府需要加大教育投资,与企业共同创造专业性强的高级生产要素,为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储备强有力的后劲。比如,加强对六堡茶的科研投入。

(2)政府要鼓励自由竞争,政府需要很清醒的认识自己的使命是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竞争环境,过度的政府干预和保护,往往会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寄希望于“一枝独秀”的企业出去闯荡江湖,或者寄希望于政府的优惠政策甚至保护措施来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是很不明智的。

(3)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体系,来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确保六堡茶产业的健康。

(4)政府继续支持企业在全国、全球范围内对梧州六堡茶的品牌进行有力的宣传。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广西:打造茶产业发展新局面


广西:打造茶产业发展新局面

广西属于中国四大茶区中的华南茶区,茶产业已成为广西重要的产业之一。截至2012年,广西60多个市、县拥有茶园面积102万亩,茶叶产量达3.75万吨,规模位居全国前十名。地方优质茶品牌100多个,创新名茶30多种,茶叶品种以凌云白毫种、云南大叶种、福云六号等为主,全国各地的主要品种也有引进与种植。目前,广西将茶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种植产业,利用地区资源优势,推动科技兴茶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茶产业发展新局面。

利用资源优势推广品牌

优越的地理环境,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气候条件,使广西成为适于绿茶生长的传统产地。据了解,绿茶产量和销量均占全区茶叶总量的70%以上,名优茶约占总产量的20%。全区通过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达16万亩,约占全区茶园总面积27%。良好的地区资源优势,为绿茶品牌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品质基础。目前,昭平毛尖、桂林毛尖、银杉、剑兰等绿茶品种纷纷登陆茶叶市场,逐步加大品牌推广力度,积极参与国内名优茶评比活动,多次获得可喜成绩。

绿茶之外,广西横县的茉莉花茶声名远播,一年一度的“茉莉花节”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客商,横县的茉莉花茶已成为广西茶叶品牌的一张名片。据介绍,横县作为全国最大的茉莉花茶加工基地,茉莉花茶产量和加工量均达到全国总产量的80%,占世界总产量的60%,年生产加工量达到6万吨以上,年产值超过25亿元。随着品牌的传播影响,加工规模不断扩大,横县的茉莉花茶加工企业已有180多家,其中150多家获得了QS认证。

在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广西注重发展有机茶生产,优化有机茶产业结构。昭平、凌云等茶叶产区大力发展有机茶生产,部分绿茶产品不仅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还通过了欧盟、日本等国际有机食品认证。以健康品质著称的昭平亿健、凌云浪伏有机茶,具有较高的海外知名度。亿健有机茶拥有中国、日本、欧盟、美国四个有机认证,推行零污染、零添加、零农残的三“零”标准,通过健康品质的品牌打造与推广,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科技兴茶助推产业发展

科学技术有利于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茶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为加快推动科技兴茶战略,作为广西主要茶叶产区的昭平县加强与中国茶科所、华南农业大学等科技研究单位的合作,建设了面积为315亩的茶叶高产科技示范园,将其作为县里茶产业发展的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对茶农的技术培养。同时,县政府还邀请专家研发茶叶新品种与新产品,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生态环境管理,做好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等认证工作,依靠科学技术提升茶园建设管理水平,促进昭平县茶产业发展。

在科学兴茶的大方针指引下,柳州市也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结合“十大农业工程”项目——“万亩标准化茶园生产基地”的实施,积极引进并培育茶树新品种,通过科学管理淘汰劣质树种,加快提高茶树良种的覆盖率。在有机茶园建设方面,柳州市重点推广机械化采茶和节水灌溉技术,增加产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确保产业效益,助农民增收。目前,柳州市已经通过科技带动产业发展,领先于众多茶叶产区,成为广西第二大产茶区。据介绍,该市2011年的茶园面积和产量均比“十五”期末翻倍增长,产值也比“十五”期末增进了4亿元。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让柳州市兴了茶,又致了富。

政府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今年年初,自治区农业厅在召开的全区茶产业发展与升级座谈会提出,广西茶叶产业发展以“狠抓早春,扶植优特,突出生态,主攻品牌”为主要目标,提高茶业生产与销售的组织化程度,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打造走向全国的茶叶知名品牌。为加快茶产业发展,广西各级政府已纷纷出台茶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将茶产业作为凌云、昭平、三江、灵山等产茶大县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以及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目前,广西茶产业建设以稳定茶园面积、提高产量与质量、打造品牌美誉度为创收目标,由广西农业厅等农业部门发挥引导作用,扶持重点产茶区,将三江县、昭平县、凌云县、灵山县这些茶叶产量、种类、涉茶人数居于广西前列的茶叶大县囊入其中,由区域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广西茶产业。记者了解到,昭平县已通过退耕还林、产业扶贫、政府财政补贴等政策对茶产业给予扶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生产、优化茶品种结构、对外宣传推介、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陈有辉书记指出,昭平县将通过技术培训,有效提高茶园管理水平,指导茶农规范生产,稳抓质量与产量。同时,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让企业发挥对农户的引导作用。

在加大茶区建设的同时,广西农业部门改变产业发展思路,恢复红茶发展。广西发展红茶具有气候环境优越、劳动力成本低、种植面积广泛等优势,发展红茶将成为广西茶产业求新、求变的一个方向,不但可以拓展茶叶销售市场,还有助于增强产业竞争力。据了解,广西红茶生产的产区主要有昭平、三江、凌云等地,2011年的红茶生产总量已达5600吨。通过政府的引导发展,广西目前涌现出昭平红、三江红韵、浪伏工夫红茶等红茶品牌,为广西茶产业发展平添一抹亮丽的红。

苍梧县多举措促进六堡茶产业扩规模创品牌


苍梧县多举措促进六堡茶产业扩规模创品牌

近年来,苍梧县将六堡茶列为农业重点发展产业,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扶持六堡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持续提高。截至目前,该县新增六堡茶种植面积5190亩,新建毛茶加工厂5家,六堡茶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达12家、微型企业3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44个,主要产区由六堡镇扩展到狮寨、梨埠、木双、石桥、沙头等镇。

据了解,苍梧县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苍梧县六堡茶规模种植实施方案》等,提出从2012年起,连续五年每年新增六堡茶种植面积5000亩。为此,该县每年投入600万元奖励扶持资金,分别对六堡茶种苗繁育母本园、苗圃基地、标准化茶园建设,以及实施名牌战略、争创龙头企业、宣传推介等进行奖励扶持,以此激发企业和茶农发展六堡茶的积极性。

在鼓励扩大生产的同时,苍梧县还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县农业部门的科技人员经常深入茶叶种植基地、茶园,讲授茶叶无公害绿色有机茶栽培、高产茶园管理、茶叶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另一方面,该县有针对性地组织六堡茶生产人员,举办标准化种植、有机茶栽培等业务培训,提高六堡茶产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知识和种植加工技能。

目前,苍梧县部分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积极通过土地流转,独资或合股等方式,连片开发种植六堡茶,形成了双贵茶园、八集山庄茶园、黑石顶茶园和芊河茶园等面积较大的茶园,沁怡、和顺、秀旺、大中等新兴茶园也在逐步建成。去年,该县共有11家六堡茶企业、专业合作社分别在六堡茶苗圃基地建设、扩大茶叶加工、创建名牌等方面获得奖励扶持。

农业部赴云南茶叶主产区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


农业部赴云南茶叶主产区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

8月14—18日,农业部调研组深入腾冲、凤庆、临翔、双江、景洪等云南省茶叶主产县区,针对茶园建设、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云南台茶茶业有限公司、腾冲县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凤庆安石村国家标准示范茶园基地、滇红生态产业园、滇红集团、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云南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进行实地查看,并听取了州(市)、县(区)两级茶业部门的汇报。

调研组充分肯定了云南各级茶业部门为推动产业发展所做的工作,同时指出,云南生态环境优越,产业发展潜力大,茶业主管部门要继续做好茶叶质量安全、标准茶园建设、低产茶园改造、无性系良种繁育推广等工作,在提质增效上下工夫,促进茶区新农村建设。

调研组建议,云南茶业企业要认真借鉴其它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转变茶业生产经营模式,利用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挖掘民族茶文化,以旅游景点和茶庄园为载体,开设产品展示厅,做好茶叶品牌营销,还可以在国内大城市、知名旅游景区设立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品牌销售点,加快云茶走出去的步伐。

提升普洱茶产业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提升普洱茶产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对首当其冲的普洱茶产业如何借力腾飞?如何抓住机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等话题,记者采访了普洱市政府副市长杨卫东。

杨卫东说,普洱的发展、希望、优势和潜力都是绿色生态,希望在山、发展靠绿。普洱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确立了“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思路,把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提升作为普洱发展的基础,把绿色产业作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把茶产业作为全市最具特色、惠及广大农民收入的第一支柱产业来抓,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加快普洱茶工艺创新、功能探索和基础研究,实现了“农业普洱、文化普洱、科学普洱、人文普洱”四个普洱的兼容并蓄、相辅相成、协调发展良好局面。“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它为宣传普洱,弘扬普洱茶文化,提升普洱茶国际地位和品牌树立了新标杆,必将进一步促进普洱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人文普洱”文化传承和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

杨卫东分析,普洱茶价格在2006年、2007年曾经出现了疯狂攀升进而快速回落的一幕。这个事情要从两面看,虽然对广大茶农和一些茶企业造成了一定损失,但也为我们整个茶产业后续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正是从那时起,普洱茶价格回归理性,政府、茶企业、茶农对普洱茶产业发展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绿色生态有机概念深入人心,茶叶品质不断提升,价格逐年上升,茶农茶企得到了实惠。以今年来说,古树茶像澜沧景迈山的卖到了500元/公斤,墨江景星凤凰窝卖到了900元/公斤,宁洱困鹿山卖到了1200元/公斤,镇沅的老海棠、打笋山、老乌山等地的古树茶价格也不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好的古树茶,市场前景广阔,这就是我们茶叶原料的长远战略。杨卫东接着分析,对于种植年代不太久的茶叶,如果走的是“有机”之路,“钱景”同样光明。如董祖祥于2000年组建的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他走的就是一条“有机”之路,施经过高温杀掉大肠杆菌后的农家肥,采用灯光、粘板、鸡、蜘蛛等物理、生物的方法防治虫害。公司的茶叶从育苗、开沟、种植等各个环节都充分体现着“有机”。如今,董祖祥种植生产的有机茶已远销到了北京、广州等地,价格达2800元/公斤,仅今年就出口欧盟10多吨,产品供不应求。由此可见,现在的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对健康重视了,对饮食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有机茶正好符合现代人追求生态、自然、安全、纯净的要求,祖祥高山茶的市场和价格充分体现了有机茶的独特优势。

杨卫东进一步分析,普洱茶如今的良好品质和巨大的市场份额得益于普洱良好的生态系统,茶树的生长环境良好,少施肥、少施药,加之以规范采摘、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环节,从源头上保证了茶叶原料质量。建设生态茶园,就是要通过建立生物多样性立体复合园林,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从茶叶生长环境入手,提升茶叶原料品质。生态茶园改造启动以来,仅今年市、县(区)各级共投入1.4亿元,每亩茶地种植香樟树、樱桃树、灯台叶等树种8-12棵,191万株,现已基本完成了全市生态茶园改造第一步的覆荫树种植工作。

杨卫东指出,从2000年至2012年的13年间,普洱市以普洱茶为重点的茶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全市现代茶园总面积143.66万亩,毛茶总产量6.08万吨,茶叶总产值36.18亿元,古树茶117.8万亩。可以说,茶产业实实在在地成了普洱市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增收致富支柱产业。虽然我市茶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农村茶树资源分散,管理方式落后,茶园建设有规模但质量低,与生态有机茶园要求有较大差距;茶叶企业多、小、散、弱,茶叶产品品牌多、杂、乱,营销滞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全市茶产业的科学发展,落实“科学普洱”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全市绿色、有机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和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工作思路,打造“绿色、生态、优质、高效、安全”的良好农业发展模式,引领整个茶产业实现新的跨越。今后,要狠抓基地建设,规范茶园管理,规范农资市场,禁止使用高残留、高毒性的农药和化肥,大力倡导有机肥,提升普洱茶品质。其次是要扶持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开拓市场,促进销售,增加农民的话语权,帮助农民更加方便地获得信息和技术服务,提高市场反应能力。鼓励茶企业申请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此外,还要发挥普洱茶研究院和普洱茶国际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的技术作用。通过这些措施,提升普洱茶在种植、生产、加工的水平,最终生产出消费者放心的安全食品,消费者满意的优质产品,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茶农和茶企业的收入。

杨卫东说,发展茶产业,要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就是要用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这一品牌,同样的,我们要把这一理念用来推动普洱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发展咖啡、石斛等优势产业,着力发展林下资源。同时,要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加大项目、资金的扶持力度。发展普洱的高原特色农业,关键的突破口就是要靠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这是今后一个发展方向。普洱市已成功引入国家重点制药企业天津天士力集团,该公司生产出的速溶普洱茶珍、普洱茶健康饮料和普洱茶因子饮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追求。最近,惠科、沃森等一大批有实力的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普洱,关注普洱的大农业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吸引更多更大更好的企业到普洱投资,带动普洱市高原特色农业的迅速发展。

杨卫东一再强调,普洱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以不牺牲生态和破坏生态为前提,而是要走一条绿色、生态、自然、环保、可持续、科学发展之路。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上)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上)

摘要:广西六堡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六堡茶产业也攸关数万茶农的切身利益,基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别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和政府角色几个方面对广西六堡茶产业进行了分析,并对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钻石模型;六堡茶1背景和意义六堡茶产于广西,而以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所产的最为有名,故称六堡茶。六堡茶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六堡茶产业被作为梧州乃至整个广西的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因此研究六堡茶产业不仅关系到广西历史文化之一六堡茶的繁荣大业,也关系到数万茶农的切身利益。 2对广西六堡茶产业分析的框架对一个区域的某个具体的产业的分析,需要从竞争的角度来审视才能更清楚的了解这个产业的状态。从理论上看,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产业竞争力受其内外环境中的四个关键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影响,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和政府角色。而且,这四个关键要素相互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机会和政府则对它们产生影响。这就是其著名的“钻石模型”理论。3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3.1生产要素分析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自然禀赋的初级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并认为,在现代社会,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而高级生产要素则日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六堡茶发源于梧州辖区的桂江两岸,山水相连,沃土成片,山岚雾嶂,温湿滋润非常适应种茶。其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生长出我国特有的黑茶。六堡茶受初级生产要素的支撑较强。另外,广西农业的科研力量一直比较强,在茶叶的科研上就有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等专门研究机构。各个六堡茶生产企业也非常重视六堡茶的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技术和管理上聘用高级人才。使得六堡茶的发展有了相当的高级生产要素的支撑。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六堡茶乡老茶园稀少、茶产量不多、传统六堡茶制作出现断层的现象,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由于六堡镇的茶叶产量不够,需要调动周边地区的茶叶来补充,致使茶品外相、内质不一,市场较混乱,直接影响到六堡茶的销售,不良的销售又导致市场份额的缩小,最终的结果是六堡茶没法产生全国知名的大品牌和大商家。3.2需求条件分析在钻石模型中,需求条件主要是指国内市场的需求,主要包括需求的结构、需求的规模和需求的成长和预期需求。作为一个历史名茶,六堡茶的需求历来比较旺盛。早在清嘉庆年前后,马来西亚等地的侨胞中,就已普遍用六堡茶作治病驱痢和解暑的生活饮品,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名茶之列,“畅销于穗、港、澳等埠”,其品质素以“红、浓、醇、陈”四绝而著称。六堡茶需求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其收藏价值。六堡茶是属于类似普洱茶的一种黑茶,耐于久藏,越陈越醇的特点。但是,由于宣传的力度还是不够,六堡茶在全国很多其他的地方还是很陌生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六堡茶市场的扩展。3.3相关支持性产业分析波特认为,单独的一个企业以至单独一个产业,都很难保持竞争优势,只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产业竞争优势持久发展。广西的六堡茶产业,走的就是产业集群发展之路。梧州市政府通过申请六堡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聚集一批深加工企业,良性竞争,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通过地理标志共有品牌的引导运作,梧州市目前六堡茶加工企业已上升到l1家,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六堡茶产业群。六堡茶产业群的形成,促进了原料基地、包装供应商、服务业以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的发展。此外,苍梧县启动了六堡茶文化旅游区建设,将六堡茶文化旅游区建设列入休闲旅游业发展重要项目,努力延长六堡茶产业链。(未完待续)

广西梧州:古老非遗成产业龙头


广西梧州:古老非遗成产业龙头龟苓膏历史文化考古廊道、生产原材料展示柜……1月19日,梧州市中恒集团内的龟苓膏文化博览园,在讲解员的引领下,10多名远道而来的游客参观了园内陈列的各类展品。透过玻璃窗,游客们还现场目睹了龟苓膏的自动化生产流程。龟苓膏是梧州的传统药膳,具有独特的食用价值。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梧州民间一直沿袭着古代龟苓膏的制作工艺。2006年,梧州龟苓膏作为梧州市特色饮食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广西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梧州制药类龙头企业——中恒集团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龟苓膏生产基地,以弘扬龟苓膏文化、打造工业文化旅游品牌为宗旨的龟苓膏文化博览园也在基地内顺势而建。中恒集团执业药师莫桂坚对记者说,在这个集游览、购物、品尝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博览园中,游客可以“走”过梧州龟苓膏始于秦朝的历史长河,听到龟苓膏的“两文钱”“秦始皇南寻长生药”等故事之余,还能够购买、品尝到地道的龟苓膏。据悉,每年有将近10万的游客从这条龟苓膏文化长廊中走过,大大拉动了龟苓膏产品的销售。如今每逢周末,在梧州市新建起来的富民特色文化街里,梧州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六堡农家茶商陈伯昌边张罗着茶庄的生意,边与一众茶友交流茶经。走进陈伯昌的茶庄,横杆、茶炉、竹篮、簸箕、木桶、干葫芦等五花八门的六堡茶制茶器具古色古香,老茶婆、社前茶、明前茶等名茶品种琳琅满目。茶庄内的六堡茶文化墙上,详尽展示着传统六堡茶制作工艺的采摘、杀青、揉捻等9项工序。陈伯昌是梧州市六堡乡人,祖父辈都是以种茶、制茶为生的茶农。他向记者介绍,从1500多年前起,产自梧州六堡茶的传统工艺就一直在梧州地区流传,祖父辈常对他说,六堡茶的魅力在于它原生态的工艺和文化。如今,陈伯昌继承了祖父辈传承下来的传统制茶工艺,尽管打造了一炮红、霜飞红等六堡茶系列品牌,但制茶工艺依然沿用传统。“六堡茶曾几经兴衰,近几年才又得以复苏,我希望它能一直兴盛发展下去。”陈伯昌说,让他欣慰的是,发展至今,梧州全市拥有六堡茶厂38家,六堡茶商260余家,种茶的农户30多户,茶园面积约6万亩,成立了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六堡茶因此在梧州民间焕发蓬勃生机。据了解,近3年,由于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六堡茶的整体市场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13年的产量近9000吨。陈伯昌表示,机械化生产让六堡茶的产量以及销量有了提升,但在市场的冲击下,其制作技艺背后的文化能否保留,是他最关注的问题。据梧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文化遗产保护科科长叶羽脉介绍,梧州有着21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文化遗产丰富,梧州龟苓膏、六堡茶、梧州纸包鸡等制作技艺均是当中的瑰宝。实际上,对这些非遗加快产业开发,实现传承发展,梧州曾进行了可行性的探索总结。今年,梧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计划于4月把梧州纸包鸡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之前,福建商人林艳光看中了梧州纸包鸡的产业商机,2011年,他开始在梧州市投建厂房,批量生产梧州纸包鸡,打造“广西手信”产品。“近两年,非遗产品走市场的环境好了,产品有了销路,一年就卖了2万多件。事实证明,这些有着文化蕴涵的产品,能在市场上打响。”林艳光说。目前,梧州传统技能类非遗的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近两年,梧州全市10余家龟苓膏厂家年总产值以大于16%的速度增长,年销售总额近2亿元;六堡茶年产值超9亿元。2012年,中恒集团广西梧州双钱事业有限公司等4家生产梧州龟苓膏、六堡茶等产品的企业被列入自治区第四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梧州市对纳入文化产业项目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采取投入专项发展资金、建立文化产业项目资源库、编印《梧州文化产业投资项目》等措施,加强招商力度。梧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梧州有着自治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传统技能类占了近1/3,这些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尚有许多待挖掘的空间。“但对于非遗技艺的开发与利用,当地的文化部门尚未有明确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大多数当地百姓对此的认识也不足,这还需要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该负责人称。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下)


广西六堡茶产业现状分析(下)

3.4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分析波特认为,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和管理者对待竞争的态度,往往同国家环境相关,同产业差异相关。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善用本国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适应本国特殊环境的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融入当地社会,并符合所处产业的特殊情况。梧州市政府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消息发出后,外地客商纷纷来梧州投资兴办六堡茶生产企业。梧州市政府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从区外引入了不少的茶叶生产企业参与六堡茶市场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六堡茶生产企业的发展潜力,通过这种竞争机制,极大限度的推动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3.5机会和政府分析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除了四个基本要素外,还有两个变量——机会和政府。(1)机会。对六堡茶产业发展来说,目前的机会是很多的。首先,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六堡茶发展千载难逢的机会。其次,黑茶市场的崛起。近年来,黑茶产品在市场上异军突起,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已经认识到黑茶是最能突显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的。(2)政府。政府是最后一个变量,波特认为,政府并不能凭空创造出有竞争力的产业,只能在钻石体系其他要素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才能做到。政府的角色是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非直接参与。4建议(1)政府需要加大教育投资,与企业共同创造专业性强的高级生产要素,为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储备强有力的后劲。比如,加强对六堡茶的科研投入。(2)政府要鼓励自由竞争,政府需要很清醒的认识自己的使命是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国内竞争环境,过度的政府干预和保护,往往会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寄希望于“一枝独秀”的企业出去闯荡江湖,或者寄希望于政府的优惠政策甚至保护措施来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是很不明智的。(3)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体系,来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确保六堡茶产业的健康。(4)政府继续支持企业在全国、全球范围内对梧州六堡茶的品牌进行有力的宣传。参考文献[1]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苍梧县原生六堡茶产业(核心)示范区获得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苍梧县原生六堡茶产业(核心)示范区获得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认定第二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决定》(桂政发[2015]62号)文件的规定,苍梧县原生六堡茶产业(核心)示范区获得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六堡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镇,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生产历史。从2014年起,我县重点创建六堡茶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坚持以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为总体思路,以六堡镇大中村、六堡村为中心,以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把示范区建设与六堡特色生态农业名镇连接在一起,建成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核心示范区。核心区面积3200亩,位于六堡镇六堡村、大中村等地。以核心区为中心向周边村庄和乡镇拓展、辐射,使拓展区面积达到10000亩,辐射区面积达到20000亩。目前,我县完成了示范区内六堡名镇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通过自治区评审,县政府与桂林茶科所签订框架协议。加工区产业园已引进苍梧县双贵六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梧州市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并于11月2日正式开工建设。50亩现代化大棚式的六堡茶原生种繁育基地已完成钢架大棚搭建工作;在六堡镇塘平村建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展示馆。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示范区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水平,加快带动拓展区、辐射区农业发展,为加快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开创苍梧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六堡茶产业标准建设促进规模化发展记


六堡茶产业标准建设促进规模化发展记

过去十年,在相关部门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六堡茶出口标准、生产技术、加工技术、成品检验四项标准相继出台,六堡茶还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间,六堡茶产量由2003年的不足800吨,提升至2011年的8500多吨;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由2010年的6.73亿元,提升至今年的8.79亿元。

出台标准规范发展

作为历史名茶,六堡茶曾一度风靡海内外。不过,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内市场萎缩,仅靠出口维持生存,六堡茶产业已风光不再。2002年,广西六堡茶生产企业仅存两家,产量不足800吨,产值不足2000万元,65%的产品依靠出口。

“当时的出口标准是实物成交样品。”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何志强回忆说。所谓的成交样品,就是凭借外贸部门制备的实物样品与国外客商进行洽谈,据此决定以哪个样品的“标准”组织生产。出口时,商检部门也以相应样品作为产品合格与否的判定标准。然而,样品标准实际就是感官审评,没有量化的指标,而感官审评主观性强,易产生贸易摩擦,不利于维护各方利益。

“只有依靠理化数据,明确质量标准,才能减少贸易纠纷。”何志强说。基于这一原因,2001年,梧州检验检疫部门提出了六堡茶出口标准制定计划,并成功立项。2003年4月,出口标准获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批准和发布,此标准是在总结归纳梧州茶厂和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现梧州中茶)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的,是六堡茶行业第一个标准,开启了该产业标准化发展之路。

其间的2001年,西湖龙井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激活了六堡茶产业发展思路。2003年3月,梧州茶厂和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组成联合体,启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但因各种因素影响而一度停滞下来。

2006年5月,市政府成立了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由农业、检验检疫部门联合五家企业,继续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申报工作由此峰回路转。当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正式受理六堡茶的申报材料。不过,由于相关行业协会提出异议,申报工作再度陷入僵局。直到2011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才批准六堡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下转第二版)

十倍扩张,依靠核心竞争力

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过程中,六堡茶生产企业数量激增。由于多数企业为非出口企业,不受六堡茶出口标准的约束,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此,相关部门加快了六堡茶地方标准的申报工作,分别于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制定了六堡茶茶树种植、产品加工、成品检验三项广西地方标准,明确六堡茶生产流程、卫生监控等规范指标。

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高级工程师吴平说,在强化相关标准落实的同时,还应将原材料品质标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准制定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进而推动六堡茶相关标准由“地标”上升为“国标”。

利用标准提升效益

“六堡茶生意更好做了,也更不好做了。”何志强说。生意好做,在于受相关标准的引导,六堡茶行业整体品质,以及六堡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空前提升,市场需求逐年增加。生意不好做,在于六堡茶生产企业数量多了,行业内竞争激烈。

相关统计显示,2003年至2011年间,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增加了26家,从业人员3500多人,茶园面积达5.58万亩。目前,这些生产企业中取得QS认证的18家,取得出口认证的3家,取得有机企业认证的4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使用资格的有3家。2011年,六堡茶产值超过8.5亿元。

在标准化生产的带动下,六堡茶的影响不断扩大。2006年至今,六堡茶捧回的茶博会各类奖项达60多批次。去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从全国120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挑选出18个知名产品,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中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论坛”及“中国知识产权海外宣传周”宣传展示活动,梧州六堡茶榜上有名。

“提到黑茶,客商们都会提到六堡茶,这是六堡茶的影响、知名度提升的结果。”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实际上,六堡茶的品牌价值与日俱增。不久前,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经网联合课题组,对中国内地93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进行了评估。其中,梧州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8.79亿元,名列参评品牌价值第三十一位、黑茶类第二位。此前发布的两次报告中,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分别为6.73亿元和8.3亿元,品牌价值三年净增2.06亿元。

如今,六堡茶已经成为梧州一张靓丽的名片,六堡茶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功不可没。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广西茶叶产业初具规模 已成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广西的茶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