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知识】

■文|小普

看到这个标题,肯定会有不少茶友心里在想:是谁,这么傻?

普洱熟茶是经过人工渥堆发酵而制成,因此色泽褐红。第一眼看上去,颇像红茶的汤色,但,再怎么像,始终不是红茶!

可对于那些不熟悉普洱熟茶或红茶的茶友,自然不知道其中的差异,搞错了,也不足为怪。

年份足够的生茶,经过后期的转化,其汤色也开始泛红,若只是从汤色上辨别,也会让人判断错误。

细心的茶友会发现,熟茶、红茶都是全发酵茶,为何它们的口感、香气、后期转化差异这么大呢?

这与它们不同的制作工艺是分不开关系的。

在这里,小普简单罗列一下,这两种茶的制作过程:

制作工艺:

红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采青、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一系列工艺精制而成的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

普洱熟茶是以云南一定区域内云南大叶种茶为毛料,经采青、萎凋、杀青、揉捻、晒青、发酵、干燥制作而成的散茶或紧压茶。

记得在学茶艺的时候,老师曾说过:六大茶类最大区别是制作工艺的不同。别小看杀青或晒青,一个小小的细节,对口感对汤色对香气的影响是极大的。

有些制作工艺看似一样,其中还是有所区别的。就拿发酵来说,红茶发酵时间大概7、8个小时,熟茶发酵时间一般是半个月。

因发酵的时间长,所以熟茶的颜色比红茶更褐红。

如果想更懂茶,一定要了解茶的制作工艺。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此,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茶!

为什么普洱熟茶泡这么多道,颜色还是这么红,而红茶却做不到呢?

这个和制作原料有很大的关系。

红茶制作原料,是以台地茶为主。而普洱熟茶制作原料是以乔木古树茶为主。一般来讲,乔木茶所含的内含物质要比台地茶丰富。cY260.com

曾经有茶友问,为什么红茶不用乔木古树茶做呢?

送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一句话给你:“存在就是合理。”

cy260.com小编推荐

我不是神医


我不是神医

在每一年里,我都要患一、两次感冒。只要是感冒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医生,然后就是吃药打针……

前几天,我又感冒了。看样子,此次的感冒不同于往常,从其状况来看要严重得多,先是脑壳痛得要死,然后就是背心、四肢酸痛,额头发烫,浑身无劲,咳嗽不止,鼻涕不停。

怎么办?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刚刚认识不久的湖南韶山市烈士公园旁边的采茶女——肖平女士,她没有读过什么书,更没学过什么医,用不吃药不打针的方法,能治愈医院里都不能治愈的一些疑难杂症,甚至包括一些晚期癌症,被许多人称之为“神医”。而她自己却从来没有承认过,她时常说:“我不是神医。”

图为肖平(右一)与她的病友们在一起

其实,肖平之所以能“治病”,这完全靠她自己的一些生活积累所至。小时候,她家里很穷,当时她家连吃饭都成一个问题。可是,肖平的性格却倔强得要死,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那种。一次,她感冒了。于是,她便悄悄地来到屋前的一条小溪边,索性将脚泡在冰凉的溪水中,随后又用冰凉的溪水洗了一个澡……家里人知道后,以为她有神经病,当即就把她大骂了一顿。可是,第二天、第三天她照样无误。真是活见鬼呀!两、三天后她的病反而还奇迹般好了。

那个时候,肖平的年纪虽然不是很大,但人却很聪明的,她把此事牢牢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不时从脑壳中将这奇怪的事情搬出来思考一下。后来,她又感冒了两、三次,她依旧按照此种方法去做“实验”,可没几天感冒又好了。对此,她一点也想不通,感冒了仅仅泡一下凉水脚,洗一下凉水澡,就能把感冒治好,这真是奇了怪了。这的确是有点奇了怪了,肖平将这事给家里人说,家里人说她是神经病,肖平将这事给邻居们讲,邻居们说她是被鬼打了,乱说话。总之,肖平的话没有人相信。

别人不相信,这对肖平这样一个性格的人来说,那就越是感到好奇了。她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在自己的身上进行“实验”,并摸索出了一条“吃素食、喝标准的生水、洗凉水脸、洗凉水脚、洗凉水澡、做好操、常拍打、念数字和坚持打坐”等不吃药不打针的“治病养生新理论”。

一次,肖平闻人说烈士公园旁边有一个女人晕倒了没有人管,她麻利地赶了过去,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那女人背回了自己的家。她运用自己的方式,给这个女人喂青菜稀饭、喝标准的生水、用凉水洗脸、用凉水洗脚、用凉水洗澡、不停地对她进行拍打、按摩、念数字……嘿!还真是奇了怪了,一个星期后,这女人便奇迹般苏醒了。原来这女人是湖南沅江市的陈应辉,是一个乳腺癌患者,她知道自己的命运不济,便独身来韶山请“伟人”保佑,可没想到发病了……陈应辉感觉在肖平那里一身轻松舒适,要求继续留下来“治疗”,肖平没有拒绝,而是手把手地教她,通过“素法”、“凉法”和“饥饿法”,迅速“平衡”她的身体,促进身体细胞的和谐。一个月后,陈应辉万万也没有想到,她到医院进行了一次身体检查,其检查结果是:健康。

与此同时,湖南安化县东坪镇的王春娥女士,全身突然长满了红疹,瘙痒难忍,苦不堪言。经好友陈应辉介绍,也来到了韶山,找到了肖平。肖平二话没说,也教她吃素食,喝标准的生水,坚持用凉水洗脸洗脚和擦洗身子,并教她做操,念数字和打坐,半个月后,王春娥女士也就完全康复了,而且人还年轻了许多。

无独有偶,湖南郴州市桂东县四都乡的村民钟小华也是如此,她二十年前因患脑益血,经医院全力抢救,才从阎王爷哪里“逃生”了回来。从此,她一直就以药为生,以床为伴。俗话说:人到病时方才急。从此,她的家开始“沸腾”了,本来就不怎么富裕的家庭为医治好她的病,他们四处奔波,为她寻医问药。可是,由于长期服用各种药物,加上躺在床上时常没有运动,她的身体不仅越来越清瘦了,而且还患上了较为严重的甲状腺减90,同时还出现了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风湿病、骨质增生和颈椎增生等十多种疾病,每年的医疗费用就高达数万元。

屋漏偏遭连夜雨,在十年前的一天,她忽然又得了一次较为严重的脑梗病,本来就是债台高筑的家,由于她的疾病所致,更是雪上加霜,一下子就完全崩溃了。

世上还是好人多,就在她遭透了的时候,她终于绝处逢生了。那是去年年底,她在省城湘雅医院去看病,有一个好心人对她说:“据说韶山有一个神医,说是不用吃药打针,只需喝喝生水,洗洗凉澡,做做体操,打打坐,念念数字和专吃素菜或水果什么的,就能治好医院里不能治好的疑难怪病……。”当这个信息灌入到她的脑海里时,她的眼睛豁然一亮,这肯定是“神仙下凡”了。于是,她象是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样,立马要她的家人们四处打听。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们终于找到了这个人,她的名字叫——肖平。

肖平对钟小华很是热情,她顾不上刚刚给人治人后的辛苦与辛劳,立马就与她谈病史,问病因,讲方法,伸手探病和治病……这真是奇迹呀!钟小华顿感肖平的手就像是一支“回春之手”,不停地在她的身体上扫来扫去,好自轻松舒适。她自然也就认认真真地按照林肖平的方法与步骤,丢掉了那个长年累月的药罐子,坚持喝凉水、洗凉澡、常做操、打静坐、念数字、不吃晕,迎难而上,持之以恒,身体是愈来愈好,一个月后果然站起来了。

今年6月,这是钟小华人生中最为幸福的日子,她不仅能操持打点家务了,而且还能出门找昔日的好姐妹们跳广场舞了,身体上的各种问题已经是一扫而光。昔日生不于死的她,已变成了青春焕发,精神饱满,神情十足的“老婆子”了。为表感谢,她还带着家人们特意赶到韶山来感恩,可肖平却给了他们一个灿烂的笑脸,其他的钱呀物呀!均被她一一拒之了门外……

俗话说:好人好事传千里。肖平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什么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等地的人都来找她了,就连她家乡的人都对她刮目相看了。他们说:“她肯定是肆公转世!”原来肖平的老太公就是当地的一名神医,人称肖肆公,至今在他们的土地庙里还供养着他的神像。对此,肖平没说什么,她只是笑了笑……

想到这,我提起了勇气,开始了对本次感冒的挑战。第一天,我的鼻子是完全不通的,咳嗽不止,脑壳痛得有点让人不清醒,但我努力坚持喝标准的生水,晚上泡一个小时的冷水脚,洗一个冷水澡。第二天,我鼻子通了,但开始流清水,咳嗽的频率降了,脑壳虽说不怎么痛了,但全身依然还是酸痛,神情仿佛,但我还是坚持喝标准的生水,晚上泡一个小时的冷水脚,洗一个冷水澡。第三天,我鼻子流鼻涕了,咳嗽的频率也减少了,但人还是浑身无劲,一身软弱无力,但我还是坚持喝标准的生水,晚上泡一个小时的冷水脚,洗一个冷水澡,直到半夜出了一身大汗,睡衣都湿透了。第四天,除了一点轻微咳嗽外,其他的症状全部消除了,但我还是坚持着……

俗话说得好:不试不知道,一试心中亮。我想这种不吃药不打针就能治好病的事儿,的确值得有关部门进行好好研究,这是实现我们人类真正解放的一件大事。

吕宣翰:我想谈点古树熟茶发酵的秘密


吕宣翰:我想谈点古树熟茶发酵的秘密

纵观普洱茶从2003年兴起,其是一个严重依赖概念来推动的市场。这些年,我们追捧过的概念有“越陈越香”“能喝的古董”“古树纯料”等等,前两个概念引发了2003年到2007年全民热炒普洱茶的疯狂,而到了2008年,普洱茶的大盘炒不动了,主打稀缺生态牌的古树茶市场应运而生,经过08年到11年的酝酿,终于在2012年喷薄而出,将普洱茶再一次带入疯狂的名山古树茶时代。当名山茶价在2014年冲高回落,大量的原料与成品积压在茶农、茶厂、经销商与投资客手中,一面是虚高的茶价,另一面是终端销售乏力,这使得市场处于深度调整之中。按照旧有流行的概念,很难将普洱茶市场带出泥泽,时代需要一些全新的观念来破局,以开辟行业的全新蓝海,而从2009年起就蛰伏了好几年的古树熟茶,该到了其登台唱主角的时候了。

古树熟茶:从旁门左道到名门大派

古树熟茶,本是古树生茶的同根兄弟,但其长期掩盖在古树纯料生茶的光环之下,在纯料生茶号令江湖的时代,在许多人眼里,拿原料成本这么高的古树茶去发酵熟茶,要不是疯子,暴敛珍物;要不就是玩商业噱头,很可能干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借古树的大名,做用台地料发酵的事儿。在许多人眼里,喝古树就是要喝其活泼泼的山野气韵,如果将其发酵成熟茶,完全是磨灭古树茶最大的灵性,放着巅峰体验的大餐不做,去跟以玩拼配、玩速成为主的台地熟茶去比“谁的快餐做得好”,岂不是咄咄怪事?

在那个纯料生茶热卖的年代,市场上兴起了一帮狂热的“纯料客”,他们捍卫着纯料生茶的名声,掀起了纯料与拼配滔滔口水之争,对于用古树茶发酵熟茶,无论是古树拼配,还是用古树纯料去发堆,都入不了其法眼,被归为做茶下三滥之流。只有到了行业陷入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之中,当纯料生茶满天飞之时,人们才对一些以前不待见的概念以及一些新观念持包容态度,近一年来,我们很少听到拼配与纯料之争,而古树不再是纯料一统天下,古树拼配与古树熟茶也日渐成为流行的概念。

用古树发酵熟茶,对古树茶的山野气韵是有一定影响,但我们要看到,其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树茶一山一味,灵动活泼的优点,同时具有极品熟茶甘甜、醇厚与糯滑之特点,堪称珠联璧合之全新的味觉巅峰体验。概言之,古树熟茶的滥觞与兴起,能极大地丰富古树茶概念,一阴一阳之谓道,有了阳极的古树生茶,加上阴极的古树熟茶的互补,定能在这个市场深度盘整的时期开创古树茶全新的春天。

古树熟茶很大程度上是个全新的技术活,其的出现堪称诞生于1973年到1975年潮水渥堆试验的现代熟茶,在古树茶时代的一次全新探索,开创了熟茶的高端时代。众所周知,传统熟茶发酵采用10吨的大堆发酵,而古树熟茶受稀缺原料之制约,常采用一两百公斤的小堆木框发酵,从而开创了不同于大堆发酵的发酵箱发酵技术。熟茶发酵其实是个通过加水增热与温湿度控制让益生菌大量繁殖的过程。采用小堆发酵,其加水增温的方式,与温湿度的控制跟传统大堆发酵有极大的不同,需要通过长期实验来构建一套完善的发酵箱发酵技术体系。

在古树茶兴起之前的年代,都是大树、小树一起收,然后混在一起进行大堆发酵。当然,也存在碰巧用的一个堆子都是大树料的情况,但这属于偶然行为,而且当时茶价不怎么理想,加上属于计划经济年代,也没有人费工夫去琢磨用大树料发酵的堆子其品质好在哪里,发酵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古树茶的概念出现于90年代中后期,真正在市面推广开来是在2005、2006年,但那时大家认为熟茶走的是中低端市场,没必要用好料去发酵,大树茶都拿去做高端生茶。那段时间所谓的高端熟茶,是指用料的级别高,比如宫廷熟茶(用的料在传统的特级料以上)、金芽普洱(熟茶筛分出来芽头多的料)、茶皇(用镊子将芽头夹出),而不是原料本身的稀缺、生态、口感、名贵与否。2008年市场极度不景气,古树原料一下子变得非常便宜,于是2009年起少数茶商开始尝试用古树料来发酵,以作为商业的一个新卖点。到了2011年,在这些率先吃螃蟹者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茶商或者茶叶爱好者加入了古树熟茶制作行列,古树熟茶也成为了古树市场的一个不太热门的分支,被许多古纯生茶爱好者归为旁门左道。

时间到了2014年,纯料生茶陷入了残酷的同质化竞争之中,而古树熟茶小堆发酵技术通过数年的摸索,在2013到2014年期间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技术,并凭借优质的味觉体验赢得了市场认同,这样一来,行业的一些有见识的企业就把目光瞄准了古树熟茶,作为其在2015年营销破局的核心武器,而“南海茶厂”就是其中的一个优秀代表。

厂址位于南糯山的南海茶厂掌门人吕宣翰,堪称古树熟茶发酵箱小堆发酵的开创者之一,其早在2006年与农大茶学院周教授合作发酵景东大树茶之时,就因发酵得太生,被迫将一个大堆分成几个小堆进行二次发酵,从而获得了极为宝贵的大树茶小堆发酵第一手资料;到了2009年其成为了行业第一批主动尝试古树熟茶小堆发酵之吃螃蟹者,经过数年如一日的实验、记录、改进与总结,目前南海茶厂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发酵箱小堆发酵技术。

吕宣翰称,其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将古树熟茶作为自己企业核心技术与产品的同时,将公布一些自己多年摸索古树熟茶发酵的心得体会,一方面与同行进行交流,集思广益做好南海茶厂的熟茶品牌;另一方面,也想为投身古树熟茶事业的后来者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的经验之谈,为行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以下就是其跟笔者谈的心得体会。

做茶二十年:源自大厂与学院派的传承

吕宣翰1996年接触茶叶贸易,1998年就来云南做茶,2003年起学习与亲自实践发酵,先后拜勐海茶厂等大厂的发酵名师为师,并到云南农业大学系统学习茶叶理论知识,得到茶叶专家、教授的指点与真传,他笑称自己大厂与学院派的传承都有。

谈起早期做茶经历,吕宣翰说:“我是1971年出生的,四川南充人,高中因考军校进部队两年,退伍分在县外贸局,被单位派到广州中山大学委培读工商管理专业。1996年在物质局接触茶叶、大豆等贸易,然后于1998年辞职到云南做茶叶。起因是云南绥江有个做绿茶和青山绿水的朋友,是绥江县茶厂厂长,邀请我做经销商。我帮他跑四川、云南、广东等地的市场。当时,青山绿水茶类刚兴起,市场好做。在跑云南市场的时候,我除了做青山绿水,还利用当时三七花、玫瑰花等好卖做花茶,以及帮马来西亚、广东的老板收茶原料淘了第一桶金。”

起了个大早,吕宣翰也赶上疯狂普洱茶的早集,“2001年我就做普洱茶,2002年上老班章,当时没路,大树茶卖不起价,马来西亚茶商给17元一公斤,我们2003年帮他们收老班章料。我现在还有将近30公斤2003年的老班章,有茶商给到4.5万元一公斤,我舍不得卖。”

他2002年就开始做大益,到了2004年大益茶价猛涨,其也加入了炒大益、下关的大军,来钱太快,但最终还是在2007年被套,亏了三四百万元。而这次亏,很大一部分是跟他亲自收料发酵有关,“当时,发四个堆子,做了60吨熟茶。客户订购价75元一公斤,总价400多万元,订金才交十五万元,过了几个月市场暴跌,客户不要茶了,这样一来我只好按7元或者9元一公斤吐血处理。”

当时发酵熟茶是核心保密技术,能发出受市场追捧的熟茶往往意味着暴利,这就是他在炒作大益、下关茶的同时,投身于亲自收料发酵事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对茶叶的热爱,与其说他是商人,倒更像一个不断探索做茶技术、古茶山奥秘与茶文化的资深茶人。

“当时我想学做大益的口感(借鉴大益的发酵技术,做自己的茶品),在2003年就跟一个叫“老贺敢”的大益师傅学发酵。发酵的周期非常长,下堆的时候茶末四处飞扬,搞得一身都是灰,眼睛都睁不开,只好戴个口罩露出两只眼睛,还要参与抬麻袋,非常辛苦,但能学到东西,再累也开心。第一个堆子在勐海景真发酵,采用轻发酵,我学会了测堆温,看茶叶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参与洒水、翻堆。”吕宣翰说,在发酵方面的大厂传承,除了第一个师傅“老贺敢”,干妈李老师的影响极大。“她是勐海茶厂老技师,现为七彩云南总发酵师,2009年我跟她学发酵。”

对于来自老技师的传承,吕宣翰一方面虚心地请教与学习,另一方面也将经验上升到科学量化与系统总结的新高度。“当时,做发酵的都是老工人,他们不善于总结发酵过程中的变化,都是凭发酵师个人经验与主观感觉。我们通过量化指标来掌握发酵全过程,比如可以在堆子上抓一把茶叶,冲泡一下,通过叶底的变化,来掌握发酵过程的变化,从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吕宣翰的学院派传承,源自2003年去农大学制茶,2005年办茶艺培训学校,找农大老师讲课,认识了一些农大茶学教授;2006年,跟周教授合作发酵。

始于2006:发酵箱小堆发酵的早期探索者

2008年,普洱茶市场低迷,原料价格低,茶叶不好卖,吕宣翰就尝试在2009年五六月间用积压的景洪勐宋与勐海南糯山古树料发酵熟茶。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以在当时人们看来很难销动的100元一公斤之价格推向市场,结果广州芳村的一个老板喝了茶样后赞不绝口,全部包销……

他被业界称为发酵箱小堆发酵的早期探索者,还因为之前的一次误打误撞,于2006年跟云南农大茶学院周教授合作搞小堆大树茶发酵尝试。

“做这个事完全是偶然,当时我们用景东无量山的大树茶发酵一个17吨的大堆子。由于发酵程度比较生,我们就采用二次发酵的方式以降低茶叶的苦涩,分成5个小堆(100公斤的两个、200公斤的一个、50公斤的两个),将茶叶直接装在竹箩里,上面覆盖编织袋和麻袋,进行小堆发酵。昆明11月份的天气干冷,温度在13℃左右,相对湿度不到40%,我们不敢过多潮水,怕水加多了温度也起不来,茶叶会腐败。”吕宣翰说。

小堆发酵从11月份开始,一直到第二年2月份出堆。发酵期间,按潮水量26%与18%两种方式来发酵,对于只在上面盖编织袋的,在两种潮水量之下堆子几乎都没有什么变化,而采用下面垫麻袋,上面也盖麻袋的方式,相当于给堆子增加温度,在潮水量26%的情况下堆子有变化,但也没有达到大堆发酵时的五六十度的温度。

相对于2006年不太成功的试验,2009年这次发酵了50多天,堆温起来了,效果非常好。为解决小堆子温度难起的问题,此次发酵尝试的是发酵箱发酵,制作了4个2m×3m的木箱,采用毛茶精准投放,一个木箱放110—125公斤,总共放500—600公斤经潮水软化的毛茶。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有一定堆高,加上用密封的木板框架,底部垫上帆布,上面盖上布,有助于温度起来。

吕宣翰还首次透露了其独创的核心技术机密,“借鉴塑料大棚里高温高湿的原理,我们在铁皮房子(这种房子一晒太阳温度高)里装上塑料大棚,然后把木箱放进去,并在棚内泼水,相当于做了一个温控室,一泼水,湿度就起来,达到90%以上。”

后来,他又相继做了景迈、江城、勐海勐宋、南糯山、老曼峨等不同山头的古树熟茶,在温湿度控制、堆子的量上等方面进行工艺改进,到了2014年技术成熟。

吕宣翰认为,轻发酵并不是近几年才流行的技术,而是普洱茶发酵最传统的技术。“传统大堆发酵,最开始是轻发酵,因为在70年代中期在搞试验,为控制试验成本,不敢用大堆原料来发,因此熟茶技术定型的时候是小堆轻发酵技术,然后才改进为大堆轻发酵技术。勐海茶厂等老厂为了茶品能够快速上市与品饮,经常将老料拼进当年的新料之中,以解决发酵轻的问题。到了普洱茶热起来之后,老厂的师傅纷纷被高薪聘请去外边发酵,一个师傅同时发几个堆子,其忙不过来往往会因翻堆不及时造成烧心,从而出现重发酵的现象。而这种重发酵也迎合了当时“快速上市、快速品饮”的需求,因为那是一个“全民皆茶商,普洱茶供不应求”的时代。重发酵最开始是2006年出现在勐海景真片区,而之前熟茶发酵之后要放两到三年,才拿出来拼配做成品。”

重发酵容易出木香,叶底容易焦糊、炭化、硬质,捏在手上扎手。茶叶熟化七成以下,五成以上为轻发酵,这个区间茶叶才有变化,小于五成发不起来。九成为重发酵,七到八成为适度发酵。

数据大公开:传统与创新发酵之对比

吕宣翰除了实践用一般原料传统大堆发酵、发酵箱小堆发酵之外,还尝试用一般原料拼大树料进行大堆发酵,“我有一次发酵12吨茶叶,主料为7吨巴达、布朗山的一般原料,拼上4.6吨景洪勐宋大树茶,是在地上发酵的大堆,其能把甜度提起来(跟一般料大堆发酵出来的甜度相比),但汤色没有发酵箱发的茶清亮。”

由此,在尝试过多种发酵方式之后,其将多年发酵的心得体会进行大公开,共分为以下三种发酵模式。

传统大堆发酵(用一般原料,以布朗山、巴达料为例):

传统大堆发酵,茶叶直接堆放在水泥地上,用手触摸堆子表面(堆面呈白黑色),手是黑的,洗不掉。创新的木框发酵,将茶叶放在木板跟帆布上,并离地10㎝,堆面看起来是黑的,用手去触摸,手上全是红水,这是茶汁溢出的水珠,用水很好清洗。这表明发酵箱发出来的熟茶,开汤更清澈透亮,也更卫生,而传统方式发酵的茶,开汤显得相对浑浊。

就外形而言,传统方式采用机器解块,茶叶条索完整度不好,碎茶多,色泽深浅不一,黑焦多(因直接堆放在地板上,地板积水造成的)。色泽褐红,口感偏涩(可能是布朗山、巴达料造成的),汤色浑浊(三泡内特别明显,直到最后一泡还稍浑浊。如果发酵重一点,就没有那么浑浊),杯底一直保留烤红薯似的堆味。叶底焦糊、硬、不均匀,炭化。

传统大堆发酵(一般原料拼大树料,以主料为7吨巴达、布朗山的一般原料,拼上4.6吨景洪勐宋大树茶为例):

外形近似传统一般料发酵,汤色浑浊度稍轻,几泡后清澈,口感甜度高一点,饱满度好些,略带涩(有小树茶的原因)。叶底有焦糊、不均匀等现象,因为毕竟是大堆发酵。

发酵箱(大树茶料):

传统发酵的翻堆采用机器解块,条索易碎,小堆发酵翻堆采用手工搓揉解块,故条索完整性好。大树茶原料在做工上泡条多,发酵出来大条多,色泽完整均匀度达90%,碎渣少,因木箱底部离地不积水,几乎没黑焦,色泽红,略带黄。头三泡稍浑浊,然后清澈,泡到后面通透,呈酒红色,这是因为离地发酵,没有沾地灰等缘故。开汤之后,叶底均匀,没有炭化,汤水通透性好就是上述原因产生的。大树茶熟茶口感甘甜,醇厚,略带苦底,出西瓜的沙甜口感;而一般料发酵的熟茶,苦底,口腔有滞留感,不太清爽,醇厚度不够,汤色不够清亮,甜度差。不同的山头古树原料,发酵出来的香型不一样。那山那味,百山百味,这就是古树纯料熟茶的奇妙之处。

说说我所认识的黄山毛峰


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较受人们喜爱的黄山毛峰吧!

黄山毛峰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也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但实际上黄山茶可追溯到1200年前的唐宋时期,据《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又《中国茶经》茶的传说:"正志和尚与茶"。说明黄山茶在明代就很有名了。那时的黄山茶不仅在制作工艺上有很大提高,品种也日益增多,已经独具特色、名声鹊起,黄山毛峰茶的雏形也已基本形成。

每年清明谷雨时,茶农会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的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不过冲泡出好喝的黄山毛峰也是十分讲究方法的,首先茶与水的重量要大致比为1:80,否则茶会过浓或者过淡,其次冲泡时要用80-90度的开水,因为黄山毛峰的嫩度较高,时间为三到十分钟,最后要记住一句俗语:"头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赶快爬。意思是说头道冲泡出来的茶水不是最好的,喝第二道正好,喝到三道、四道水就可以了,所以冲泡时冲三到四次就够了。

其中黄山毛峰还有不同的登记,并且划分还极为讲究。特级的黄山毛峰,以一芽一叶、二叶初展的新梢的鲜叶制成品质优良,白毫显,分量重。一至三级黄山毛峰的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和一芽二、三叶初展。其中

"鱼叶金黄"和"色似象牙"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

了解了黄山毛峰后是不是现在对它非常感兴趣呢,其实大家也可以自己买来少量的茶叶,尝试冲泡,看看是不是真的如此美味呢!

我对“好普洱茶”的理解


我对“好普洱茶”的理解

所谓好普洱茶,没有标准,应该说,每个爱茶人品茶者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准,我的标准是下面这几点:

1、产区:

优质普洱茶的原料最主要的传统普洱茶产区为云南的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其他如大理、德宏、保山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好茶。这三个大产区的茶各有特点个性,喜欢哪一种全凭个人爱好。

2、时序:

以采摘时间为依据。春茶、夏茶、秋茶(茶农们又称秋茶为谷花茶)。三种茶中,台地茶以春茶为上,秋茶次之;而老树茶春茶、秋茶各有千秋,春茶韵胜,秋茶以气足。不管什么茶树,夏茶最次。

3、树种:

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之分;又有老树茶(或古树茶,茶农一般叫大树茶),台地茶(茶园茶)、丢荒茶(荒山茶、野放茶)之别。另外,还有一些产生变异的或稀有的树品,如紫芽茶、藤条茶等。

备注:

乔木茶的问题。很多茶友通常将乔木茶和台地茶作为相对立的概念,事实上,乔木应该与灌木相对应。并且,云南大叶种都是乔木茶,即使它的形态是台地的。台地是茶园倚山坡而建,为了采摘方便,每年冬季进行修剪,不使茶树长高;也就是说,如果不修剪,它就会不断往上长至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并且会出现乔木茶的主要特点:有主干,有侧枝;如果是真正的灌木茶,长多少年也是灌木一丛,例如杭州西湖老龙井寺旁乾隆御封的十八棵茶树,几百年了,还是不到两米高。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虽然是台地茶,但是已经是几十年的老茶园,加工制成的茶品也颇有老树茶的风格。

4、工艺:

对工艺范畴的区分第一步就是生茶或熟茶的区别,这是很简单就能识别的。

第二步是区别是否撒面、做面,撒面就是为了美观,把条索色泽较好的放在面上,而里面是一些较次的茶。以里外一致的,不做面的为上。

第三步:是否拼配。即用不同产地、同一品质或同一产地、不同级别的茶菁进行混合加工。拼配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有的地方的茶滋味好茶气不够足,用临沧茶进行拼配,就能实现口感淳和有茶气厚足的效果,这种拼配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创造。但另一种是不良商人把质次价低的原料与部分质好价高的进行拼配,最后以好原料生产的市价出售,现在市面上好多打某某古茶山的大批量生产的茶,以这种拼配较多。

5、储存:

储存本不属于品质的范畴,但由于普洱茶传播历史特殊,便有干仓、湿仓的区别。而湿仓茶,在品质上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普洱茶的真性,一言以蔽之,湿仓茶在口感方面见长而缺少精气神,而且还要是好的湿仓茶,退仓处理还要做得好的。所以综合考虑,干仓为上,湿仓可以聊备一格,不能成为普洱茶的主流走向;从未来看,可以预见,湿仓普洱茶将退出历史舞台,干仓湿仓这一组名词将会成为过去——因为,有不自然的“湿仓”,才出现本真自然的、原来本不必强调的“干仓”。

另外,要追求口感汤色的迅速变化,存在高温高湿的地方较好;但是相对来说,变化太快的香气韵味就稍逊一筹;存在四季分明的地方,变化稍慢,但气足韵厚;基本的条件,只要无异味,自然湿度不至于使茶霉坏;稍透气,不要太通风,通风太强有损茶性;满足这些基本条件则可。但是到底是追求口感汤色的变化快,还是牺牲一点速度追求气韵,这是很难完全统一的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看您自己认为何为熊掌何为鱼了。

6、新茶

对于新茶,有些观点认为,生普要存放10年左右才能喝,熟茶要一两年后才行。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生普存放10年,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在汤色滋味上以熟普为标准,事实上,品饮生普、熟普的最大区别,就是熟茶养怡健,生茶精气神。当然二者不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喝熟普对醒酒、养胃护胃、降脂减肥、调理三高作用十分明显,生普除了兼备熟普功能外,更能给人心理上的美感享受。

但是,作为新茶的生普熟普,并非要十年八年和一两年后才能喝。普洱茶的关键是原料基础,原料好的生普,当时做好刚从石磨上取下,有何不能喝呢?有何不好喝呢?并且浓浓的山野阳光味沁人心脾;存放一年后,有了变化;再有一年,又有进一步变化,如此下去,年年新境界,岁岁新滋味,真是一件美好的享受。另外,刚压制好的熟茶不同程度的有点新味,但质量好的,经过两三个月后口感就很不错了。

想泡我,你懂得掌握‘火候’吗?


想泡我,你懂得掌握‘火候’吗?

俗话说:三分茶,七分泡,而对于冲泡的水温也是要求极高,要根据茶叶的实际情况调整水温,这样才能使一款普洱茶表现出独特的口感。

生普洱茶,虽然和绿茶有很多类似之处,但是,在开汤时水温一定要高,开汤唤醒茶叶才会使茶中的内涵物质、香气等充分唤醒保证后续的口感,一般喝茶都是水一壶一壶烧,水温也会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如果第一泡茶被唤醒后面的水温都不会影响茶叶的口感,不过喝普洱茶不建议一壶水烧很多,适量比较好,可以保证水温,便可以让茶汤一直保持出色的口感,另外烧过的沸水不宜冲服烧开,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老生茶因沉睡时间更需要高温水冲泡,才能领略她的风姿。

熟普洱因茶叶等级可以适当调整水温,宫廷、特级茶叶因芽头较多,水温高会使茶汤中出现涩味,这样会影响品饮口感,不过开汤还是要沸水开汤,后续冲泡可相应拉长水线,这样可以稍稍给水降温;一级到九级茶叶因等级的增加茶叶越老,耐温度提高,在冲泡这些茶时应每一泡都保持高温,相信你的每一泡香气都会让你爱不释口的。

花有千色,茶有千性。这些也只是在冲泡过程中的一些比较笼统的介绍,茶有万千,随着个人冲泡次数的增加,慢慢摸索相信你也会谅解你的茶,不仅仅是水温高低那么简单。

“生普和滇红之间的那个味”就是我对晒红的总体感觉


红茶的包容度最高。百年前最开始出国的茶也是以红茶的形式出去的。国人讲苦后回甘,外国人讲香甜可口。

最近,集中喝了一些晒红。

说到晒红,其实不只包括很多喝茶人,做茶人都还在模糊状态中。来自云南的这种红茶。相对其它红茶,香气冷酷,味道更重。

有人说晒红的产生是云南人将传统的烘改成了晒的原因。反正没条件也好,偷懒也好,创新也好。新的方式产生了。

品种喝了不少,从凤庆,喝到邦东,喝到勐库,喝到布朗。时间,有去年的,前期的,和近期试制的。相对来说,红茶相对生茶是相似度更高了。

刻意的将几个茶集中起来。是想将晒红这事搞明白。

想写晒红总结这事有很长时间了。动手写的时候又没感觉了。

直到前几天喝到勐库古树晒红的时候。找到了想说的。

晒红到底要喝什么?夹在生茶和红茶中间的晒红的意义的是什么?

人们说的越陈越香的晒红的内核到底是什么?真的还是假的?

越陈越香应该有特有的内质,这个点在哪里?

这几年,陆续陆续有人给我他们做的山头晒红茶。

接受一个茶需要环境和适应时间。

从原来的只喝绿茶。后面转到了生茶上。绿茶是近10年没有真正喝过了

在生茶的基础上接受了,生普,红茶,晒红。应该还有白茶。

茶满自溢,茶叶经济也是经济。其实上面的很多茶也和经济有一定的关系。

7月17日下午,这时快6点了。开始一个人喝勐库晒红。7.3克。勐库晒红拿在手上的时候相对较沉。这个是感受到了内质重量的。

在这之前的两个小时。试了三个熟茶。都是新熟茶。心中有答案。但还是不想动。

开泡晒红。前两泡。内质就来得很快。这让我想到了,当时做的小户赛生茶时。回甘也是来得很快。第一泡就来。这速度和力度让我们想到冰岛,想到大雪山。

青味稍有。香气不扬,好听的词语叫幽香。其实这个香气的可以忽略的。。总体来说,和传统的红茶在香气有上很大的差别。客观说:晒红没有传统的红茶香。他不一定适合喝传统型红茶的茶客。

若是从香气这个角度来喝晒红。这就没必要。

身在其中的时候无法总结。如果能对比,抽离再对比。

晒红,还是能让我们制茶人想到这一片茶叶生长的水土气息。细观察之下,叶形特点,一些口感特征还是能有所展示。

山头韵特征来说,比熟茶还来得明显一些。晒红的发酵没红茶深。也没有熟茶深。

可能从生茶的痕迹角度来评价更合适些。

这注定了晒红这个品种将只能长期存在于某个定位之中。

再喝了三到四泡。喝得自己心慌。好强的茶气。就停了下来。想晚上继续喝。

晚上也没有继续喝的感觉。一过就到了第二天下午4点左右。

继续尝试着泡。这个回甘力道的感觉还是在。不由得惊叹。

又开始试另一个晒红。布朗红。

布朗红是春茶时某人送给我的。大约200多克。当时只忙着生茶。对晒红视而不见。

布朗红条比勐库紧实,芽叶细。更漂亮一些吧。但这不重要。都不是以等级见长的茶形式。

香依旧不扬。从茶汤层次到力度,厚度其实还是能有布朗茶的影子。树没勐库的大。整体感觉还是没上面的好。

如果再大些?

所以,如果从山头韵这个说法去展开。可能有50%的正确性。另外的50%?交给那些发酵和时间的部分。

但做为我做红茶的角度来说。只想做临沧片区的。不想多折腾了,综合很多因素的结果。

晒红这个形式。其实让我总结的话。特别适合那些喜欢生茶的感觉。但又怕肠胃不好的怕生茶刺激的茶友。保持了茶的个性,又有一定的妥协。

当然,这个时候,就需要能找到有源产地性质特征的晒红。这些也要归究到原料的好和差上面来。

这个角度说,晒红相对熟茶又更加偏向生普的角度。

终究最后还是和云南的阳光结合在了一起。

下面内容源自网络

晒红是什么?

顾名思义,所谓晒红,是采用日光晒干,不用烘焙的红茶,名为“晒红”。

晒红是云南传统红茶,其历史至少在百年以上,其工艺最开始是晒青与白茶工艺的融合衍变,而诞生的一个新茶类,其在现代红茶传入云南之后,汲取了滇红的某些工艺特点,在普洱茶于当代复兴之后,又汲取了后期陈化技术,从而形成了如今晒红的工艺特点。

云南有一种采用日光晒干的红茶,名为晒青红茶。这种茶,茶汤黄红明亮、轻盈剔透,香气不张扬、较为内敛,有太阳味,汤质比较柔滑、甘甜,颇受茶友喜爱。

晒红的工艺与特点

众所周知,“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基本都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典型环节。最后一个环节“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以达到保质干燥的过程。

高温能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以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也就是所谓的提香。这种干燥过程一般采用机器烘干或碳火烘焙完成。

而“晒红”的工艺是:萎凋、揉捻、发酵(偏重于有氧轻发酵)、晒干(日光干燥)。

滇红与晒红在制作工艺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干燥方式:滇红在发酵后采用高温烘干的方式干燥,并起到提香的作用。

而晒红采用普洱茶的阳光自然干燥,发酵比较偏重于有氧轻发酵,使其在发酵的同时伴随着部分氧化作用,在发酵度方面低于主流红茶,保留了部分活性物质形成介于乌龙茶和主流红茶之间的独特风味。

这样一来晒红就兼具了红茶与普洱茶的特点,其最大特点是苦涩不显,香甜滑,回甘强,口感别具特色与风味。

普洱晒红的制作要点:

1、鲜叶

鲜叶必须有一定成熟度,以一芽二叶为佳。晒红茶主要采用乔木大树茶原料为主。采用传统型种养方式采摘,大多属高山茶,茶树休眠期长,生长环境良好,内含物质积累丰富,所制产品香、甜、滑,耐泡,耐储存。存后变化丰富,品饮效果更佳。为发挥晒红的比较优势,大树茶可作为晒红的主要原料。

其内含物质丰富,存放后茶汤饱满,甜度高,并且有自己的特点——山头韵,极具品饮性。

2、日光自然萎凋

晒红萎凋介于传统红茶的萎凋与普洱茶(晒青)摊晾之间,讲究新鲜及时,以青草气去,花香显,鲜叶柔弱并带有一点粘性,萎凋工序即告完成。

3、发酵

晒红偏重于有氧发酵,轻于发酵。发酵时间可以灵活掌握,以“变色生香”这一主要指标来判断是否发酵到位。以易武古树晒红原料发酵为例,以6到8个小时之内为宜。

4、晒干

跟普洱晒青毛茶工艺相似,但毛茶水分要低于晒青毛茶,即晒得更干,否则容易产生返青现象。

5、压制

参照普洱茶压制工艺,可压制成饼茶或者砖茶,节省空间,便于存放。

6、存放

突破了传统红茶36个月保质期的限制,是一种能够长期存放,越陈越香的茶。(发酵后的古树红茶,散茶条索粗壮,类似于生茶)

7、香气

当年新制的晒红略带淡淡的青涩味,花香自然幽雅,留杯不张扬,茶汤橘黄透亮,叶底黄褐鲜活,甜滑顺口。陈放一年左右,青涩味渐去,带甜味的花香更显,汤色加深。存放三年后,香气馥郁,汤色橙红,此时茶黄素与茶红素得到有效转化,品饮效果非常不错。有一定年份的晒红香气陈中带甜,汤色深红,口感醇滑。

8、口感

从存放后口感变化上讲:晒红香是隔年香,具有类似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刚加工完成的晒红有青涩味,口感不是最佳,经陈化后,香气口感会有明显的提升。存放几年后,还会产生陈香,别具特色。

本文文字为带剑行者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作者:带剑行者浏览更多好文请关注

云南普洱茶情怀:我与黎明之光


云南普洱茶情怀:我与黎明之光

网友投稿:dub****x@nup

说起来接触八角亭,是从黎明之光开始。而接触黎明之光还要从论坛的活动开始。

一边写这个稿子,一边品味05年的黎明之光青饼……

写这些不是为了单纯拿奖品,更多的是确实很想借这个机会倾诉一下我与黎明之光的滴滴点点。

2年之前的偶然的机缘,我参与了论坛的一个活动,买到了1片05年的黎明之光青饼。因为此前没有接触过八角亭茶,对于这款黎明之光也没有任何感性或者理性认识。而拿到茶,打开包装后,我便意识到自己拿到了好茶——茶香扑面。撬了一泡喝,回甘很明显,弱烟味,苦涩却能化开。

或许缘分就是这样,人缘、茶缘、道缘,缘分到了一切便都变得顺其自然。

喝第一口便觉得似曾相识,仿佛一位新朋友前来拜访,又仿佛是一位老朋友过来叙旧。喝着喝着便免不了开始感慨万分……

之后我便通过网络和城市实体店搜索这款茶,当时这款茶的价位已经不低了,可我还是买了不少回来。

之后的每一天,我都要与她相见,说与不说不重要,因为在品饮过程中,我知道她了解我的内心。这样,生活中的苦乐,嬉笑、哀伤,便一同融入茶中,饮入口内,一切皆淡然,释然……

后来又是一个机缘,从一个朋友那里拿到了一件06年的黎明之光,与05相比,更多了些涩感,但无妨,岁月的磨砺会让她变得成熟起来,就好像你、我,经历了才表明我们的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通过黎明之光,我开始更多接触八角亭,从0432开始到去年的和合昌,从常规到高端,我能够感受到黎明从平民定位到逐渐走向高品位阶层,我能够体会到黎明这一路的努力和企望,就好像这个品牌一样——黎明,永远不放弃,直到天明。

以上为我与黎明之光的故事。有幸成为黎明的会员,希望黎明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希望黎明之光这个系列能够一直做下去,给茶友带来不断的精彩!

我眼中的普洱茶微小产区


我眼中的普洱茶微小产区

其实从年初开始,我们就一直都有计划带领大家走进更多的普洱茶微小产区,相信很多朋友也和小编一样,在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的时候产生疑惑,究竟什么才是微小产区呢?和大产区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为什么要做微小产区?这些问题我们会在今天给大家一一进行解答。首先关于国有林微小产区,在百度上对国有林的解释是这样的:国有林,山林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森林,是我国林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国有林所有制是单一的,即山林权属于全民所有。说到这里,大家想必也明白了,国有林并不指茶园,它本身就是片森林,森林里什么都有,当然也包括茶树。而我们说到的“国有林”微小产区,则是指山林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森林里的那些茶树。国有林带给人的震撼是非常大的,它保留了原始雨林的全部特征,植被覆盖率高,土地肥沃,第一次接触到的时候,小编完全被它的生态环境所征服,茶树在荒山野岭中自然生长,并且与环境共生,用完美来形容这种生态环境并不过分,而且由于在这些杂生林的茶树生长速率并不快,管理起来很困难,同样的也是因为所有权属于国家,所以茶农也仅仅有采摘权,茶地可以除草,但除此之外,修剪枝条是不被允许的,所以相比而言生长在国有林中的这部分茶树在滋味的表现上也更为丰富、强劲。易武现在的国有林包括帕溪河的香椿林,瑶族丁家寨的弯弓、白茶园、马拐塘、凤凰窝、高山寨的芭蕉林、蛮秋摆,上中山的铜箐河,布龙河的百花潭。以及大家都知道的刮风寨,刮风寨再进行细分有茶王树、白沙河、冷水河、茶坪地。还有西双版纳第2高的地方黑水梁子,而其中又以薄荷塘的价格为最高,薄荷塘归扎帕河的一家人4户共有。这些寨子几乎都是瑶族人在进行管理,其实瑶族本身是不种茶的,但是瑶族人能够转山,并且很能爬树,也正是由于瑶族这样的特性才能够发现这些茶数百年前前人所开发而留下的茶地,再加上天然幅射形成的杂生林,这样环境下的茶树生长更为分散,所以这部分茶的摘采难度更大,采摘所需要的劳动强度也更大,同时由于生长缓慢产量也不稳定,造成了茶叶能够采摘的数量也并不多。这些区域都是以原始国有林的多样化植被生长环境和原野茶味取胜。由于茶地本身并不大,所以相对产量也没有那么高,故而称之为国有林微小产区。

在上个世纪7、80年代,易武的老茶树曾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由于当时更多的推广种植高产连片的台地茶,再加上此前村民种植粮食,老茶树不可避免的遭到了砍伐,矮化。但我们今天说到的国有林的这部分茶叶由于藏匿于深山老林之中所以并未遭到破坏,之后被能够转山爬树的瑶族找到并管理起来,这也是为什么国有林的茶叶几乎都是高杆古树的原因。至于为什么会做微小产区,一个是因为市场的需求,随着人们对普洱茶越来越多的了解,大家也开始追求更具有个性化的产品,另一个是由于近几年被大众所熟悉的名山名寨茶叶价格持续走高,相对而言很多微小产区,由于暂未被人熟知,性价比也会更高,当然这些微小产区一旦被人们所熟知,身价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以天门山为例,这个可以比肩薄荷塘的高杆古树茶今年春茶到秋茶的价格已经翻倍,身价上涨的原因除了茶叶品质够好之外更多的也是由于数量确实不多,这也是为什么薄荷塘I类古树价格可以在易武各个国有林产区中领跑的原因。

当然普洱茶的微小产区还有很多未被发掘,而这些微小产区也不仅仅是易武独有的,但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生态环境都很好,生态对茶树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这些茶都有一种特殊的森林的原始味道,而且喉韵也更深远,由于生长速度慢,茶叶的植物性蛋白含量高,一把茶的重量远重于其他的茶叶,茶汤的浓稠度也较高,会有粥面的感觉,这是所有好茶共有的现象,汤水浓稠,滋味必然丰富,树的根有多深,喉韵也有多深。这些微小产区有着自己的魅力,因为种种原因蛰伏多年,它们或隐匿于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中,或藏于荒无人烟的边境线上,但被发现的时候周围环境都是灌木丛生,藤曼缠绕,有着高耸入云的参天古树,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原始生态圈,相信看到这些未曾矮化过的古树恣意生长的姿态,也不会再去质疑它们的口感。说起来,其实想要制作这些微小产区的茶一点也不容易,基本上从寨子出来想要去到茶地只能选择摩托车,汽车是开不上去的,甚至很多的茶地走到一半,连摩托车也只能停下然后步行,对于小编这样的人来说,整个过程中就不曾放下过心神,路真的太险了,如果让小编来总结一下真的只有两个词可以形容,深入绝地,历经艰险,从寨子到茶地少的也要走两三个小时,多的时间就更久,今年跟着掌柜的去茶王树从出发到回程就一共用了将近十个小时,而这些时间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路途中。

当然每一次到达茶地小编都有一种深入桃花源的感受,林象丰富,而茶树和森林完全融为一体,如果不是掌柜告诉我这些都是栽培型大树茶,我几乎要以为都是野生茶了。为了不破坏茶树,采摘也只能靠人工爬树采摘,其中的危险系数可想而知,其实像茶王树这样的寨子,虽然名为寨,其实并没有人居住,能看到的只有收茶的工寮,采摘之后还要再抓紧时间将鲜叶背回到寨子里进行初制,只要走过一次,就会明白,真正的好茶除了来自上天的恩赐也需要茶人辛苦寻觅采摘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并不容易,但对于真正喜爱普洱茶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掌柜多年来一直都在茶山跑并且持续发掘微小产区的好茶,就是希望能够给茶友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不论是之前我们所做的冷水河、同庆河、还是今年做的天门山、布龙、凤凰窝、大黑山,我们一直在路上。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熟茶:别喊我红茶,我只是有点红》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知识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