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上的绒毛】

中国茶业新格局(上)

中国茶历史悠久,曾经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曾经是东方文明的使者。然而在世界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中国茶不仅被世界遗忘了,而且远离了中国人的生活,在民不聊生的近代,中国人没钱喝茶,也没有心情喝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开始慢慢回归中国人的生活。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茶叶种植面积、茶叶产量和茶叶消费量快速增长。在新世纪的10年,中国茶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如今,中国茶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呈加速之势,并逐步显现出了现代茶业的五大新格局,本期栏目将重点讲述其中的3个方面。

第一,茶种植集约化。2009年,为推进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国家出台了土地流转政策,允许农民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和支持各地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按照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管理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个政策的出台,如同久旱的甘霖,极大地促进了茶园的收并、融合,扩大了茶种植的规模面积。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或“茶叶生产合作社”的方式“整合”了茶叶种植环节,大大提升了茶叶种植的集约化程度。

但是,茶叶,尤其是名优茶的高山种植、山坡种植、丘陵种植、不连片种植等特点,对茶园集约化后的种植管理是一个巨大的困难。

有了种植集约化的组织前提,就为种植环节的专业化、品牌化和中国茶叶在种植源头的无公害化、有机化创造了可能,也为种植环节的机械化、提高种植环节的劳动效率创造了条件。

第二,茶加工机械化。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机械的使用普及到各行各业。茶业当然不例外。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炒茶机、杀青机、揉捻机、修剪机等各种茶机械正如火如荼的大量使用。茶叶自动生产线的形成,大小型机械设备的引用使得制茶技术由传统的手工作坊过渡发展到机械化生产。茶企通过在茶叶主产区建立加工厂“整合”了加工水平和加工能力。通过技术引进和培训,不但解决了劳动力的短缺,提升了茶叶生产效率,降低了茶叶生产成本,同时为解决初加工过程中茶叶的标准化、清洁化提供了可能,实现了加工环节的规模化。中国茶的产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中国茶的传统手工制茶工艺反而得到了尊重、保留和传承,中国历史名优茶及其制作工艺,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三,茶产品的双向多元化。茶企业开始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横向扩大产业规模,丰富产品种类;纵向进行茶产品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横向发展: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诉求,扩大自己的产业规模,不再满足于经营传统的本地茶叶,不再局限于经营单一茶类,同时开始推广茶具、茶工艺品,丰富产品种类,甚至向服务业延伸。安溪铁观音集团就专门设立一个叫“配套商品批发中心”的部门,专门从事茶配套商品经营。而怡安茶业则开设了一家专卖店,从事茶配套商品的批发与零售。在很多茶企的终端门店里,消费者不仅可以买到各个类别的茶叶,还能买到茶杯、茶盘、茶食品,以及以茶为主题的工艺品。福建茶企甚至向服务业延伸,不仅建设茶庄园提供观光旅游,而且斥巨资建高级会所,向高端市场进军。

纵向发展:在创新发展思维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茶企通过各种科技手段,大力开展茶叶深加工,创新茶产品,延伸产业链。以“茶物质”为添加剂的茶食品、茶日用品等呈现井喷增长的态势。备受关注的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云南普洱市与天士力集团携手,将现代科技注入到传统普洱茶产业中,选用优质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引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高科技萃取,制成高倍普洱茶精华——普洱茶珍。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中国茶业新格局(上)》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1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上的绒毛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