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知识】

野茶树山茶科现状稀有种。野茶树(包括栽培型野茶树)又名普洱茶,拉丁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Mast.)Kitam.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云南有树龄达800多年的"茶对王",为目前较大的植株,当地虽已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但植株仍在受到人为干扰,如不加强管护,将有被摧残致死的危险。海南随着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剧缩减,同时每年"清明节"前后上山采野茶叶的人众多,野茶树也日益减少。

野茶树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13(-20)米,主干直径可达1米以上;幼枝和幼叶被细柔毛。叶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4-8(-12)厘米,宽1.8-4.5厘米,先钝刀基部楔边级具锯齿,两面无滑无毛;叶柄长3-7毫米,花单生或2-4组成生聚伞花序白色,直径2.5-3.5厘米,有香气,花梗长6-10毫米,下弯;萼片5(6),圆形,果时宿存;花瓣7-8(-9),宽倒卵形或圆形;雄蕊多数,外轮花丝合生成短管;子房3室,外面被毛,花柱顶端3裂。蒴果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约25厘米,果皮革质;种子1或2,近球形,微有棱角,直径约1.5-1.8厘米,淡褐色。

野生茶小知识:野生古树普洱茶怎么分类

野茶树原产我国南部,尤以云南南部有较多的分布。它系新生代古老的植物之一,对研究茶树的起源、进化等有重要意义。云南的普洱茶叶自古以来是著名的饮料,种子富含油脂可作食用油或工业用油。

对特大的野茶树植株应加强保护措施,严禁采叶采叶采果,建议将分布集中的云南勐海南糯山划为野茶树保护点,保持必要的生态环境,创造天然繁殖条云南境内尚有大黑山野茶CamelliataheishangensisF.S.Zhang产地和生境与野茶树相同,亦应保护。

长期以来普洱茶深受肯定,除了因其茶质优良,止渴提神,还有特殊的药用功效,随着现代生活环境的变迁,致癌因子无处不在,现代人可说是身处在癌症阴影中,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普洱茶的抗癌作用早就经云南昆明医学院肿瘤研究所证实,并在1991年亚太地区国际肿瘤学术会议上获得举世认可。

CY260.com扩展阅读

勐海1800多岁野生茶树王“仙逝”


勐海1800多岁野生茶树王“仙逝”

倒伏在地的茶树王

昨日,云南省茶叶科研所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林业、茶叶的专家,在勐海巴达宣告,树龄达1800多年的勐海贺松野生茶树王“仙逝”。据当地知名茶叶专家研究分析,这棵“茶树王”属自然衰老死亡——四根主干已空心,因茶树根部空心过度,承受不住树枝的重压而倒,于9月27日齐地面整株自然倒伏,没有扶栽重新生长的可能。

送别“茶树王”

当地村民:像自家老人去世一样难过

昨日下午2点,记者随国家级茶叶专家曾云荣等,赶到茶树王所在的位置时,临近的贺松村寨数十名村民已经等候在了现场。

只见茶树王倒伏的现场,已经被村民用铁丝网围了起来,铁丝网外面的一个方桌上,摆满了月饼、酒菜和水果等祭品。4位七旬老人在77岁村民特沙的带领下,开始按照当地的习俗对“仙逝”的茶树王进行祭拜。专家组的成员随后,也随着村民对倒地的茶树王三鞠躬送别。

“这棵茶树王与我们村寨的祖祖辈辈相伴了1800多年了,在我们心中就是一棵神树,如今它死了,我们感觉就像自己家的老人去世一样难过。”特沙老人对记者说。

据茶树王所在的曼凹村委会主任则罗介绍,9月27日发现茶树王倒伏后,村民就连夜组织人员上山守护,并将通往山上的道路封死,防止有人上山伤害倒地茶树王的枝叶,并且就像守灵一样日夜派人进行守护。

接到“茶树王”倒亡报告后,勐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工作组,组织相关部门和茶叶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科考和保护工作,做好“茶树王”的后期保存、防虫、防腐等处理工作。

据云南茶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勐海县副县长何庆元介绍,其实在这一片森林中,还有100多棵与这棵茶树王树龄差不多的野生古茶树,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加紧了对这些野生古茶树的保护措施。这棵“仙逝”的茶树王,“遗骸”将被就地存放保护起来,供世人参观祭拜。

关于“茶树王”

它被誉为“茶树活化石”

勐海巴达野生茶树王生长在勐海县巴达贺松大黑山海拔1900米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中,1961年,经云南大学农学院、云南省茶叶科研所组成的考察组现场考察鉴定,这株野生大茶树为大理茶种(C.taliensis),树基部围3.2米,树高32.12米,经现场测量和当地历史考证,经多位知名专家联合认定树龄超过1700多年,这一测定得到了当时的中国茶科所专家认同,并于1962年在《中国茶叶》月刊向世界发布了发现巴达野生茶树王的消息,成为当时发现的世界上存活树龄最大的古茶树,被誉为“茶树活化石”,在世界茶叶界引起了轰动,中国是世界大叶种茶起源地的论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同时,在“茶树王”的附近发现野生茶树群。目前,该县有4.6万亩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园,千年以上的野生茶树分布普遍,它们大都单株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区。

“茶树王”死因

内因:自身生理机能下降

专家组现场检查、分析后认为,由于茶树王树龄老化,自身生理机能急剧下降,抵抗病虫害侵染的能力低下,抵抗风雨侵蚀力减弱。近百年来,常年遭受白蚁、天牛等害虫的侵蚀,树体树干中空面积不断扩大,影响养分吸收、贮存;而树干空洞外露部位木质又因雨水和湿气的影响,加速木质腐烂和洞口边缘组织坏死,导致了茶树王极度衰弱,成为茶树王死亡的主要内因。

外因:生长环境时旱时涝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巴达茶树王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时而干燥时而过度潮湿,加速了树干中空部位的腐蚀、枯竭。

戴振华摄影报道

普洱茶的茶树知识


普洱茶的茶树知识

普洱茶树属山茶科。

现状--稀有种。野茶树(包括栽培型野茶树)又名普洱茶,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云南有树龄达800多年的“茶对王”,为目前较大的植株,当地虽已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但植株仍在受到人为干扰,如不加强管护,将有被摧残致死的危险。海南随着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剧缩减,同时每年“清明节”前后上山采野茶叶的人众多,野茶树也日益减少。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13(-20)米,主干直径可达1米以上;幼枝和幼叶被细柔毛。叶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4-8(-12)厘米,宽1.8-4.5厘米,先钝刀基部楔边级具锯齿,两面无滑无毛;叶柄长3-7毫米,花单生或2-4组成生聚伞花序白色,直径2.5-3.5厘米,有香气,花梗长6-10毫米,下弯;萼片5(6),圆形,果时宿存;花瓣7-8(-9),宽倒卵形或圆形;雄蕊多数,外轮花丝合生成短管;子房3室,外面被毛,花柱顶端3裂。蒴果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约25厘米,果皮革质;种子1或2,近球形,微有棱角,直径约1.5-1.8厘米,淡褐色。

地理分布--主要产云南勐海、勐腊、思茅、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其欠是贵州盘县、榕江,广西扶绥、昭平,福建南靖,广东乳源、连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琼中、乐东、保亭、陵水等地。生于海拔1200-1400米亚热带、热带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云南分布区多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产地勐海南糯山年平均温17-19℃,极端最高温22.3℃,极端最低温-5.4℃(出现在1月);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土壤多为赤红壤和黄色赤红壤,喜山坡沟谷,干季云雾弥漫,空气潮湿,土壤深厚,排水良好又富有腐殖质的小环境。花期9-11月,果期4-6月,有时花、果并存。野茶树果实常被采收,天然生繁殖差,林下幼苗罕见。与其伴生的主要乔木树种有峨眉木荷SchimawallichiiChoisy、截果柯LithocarpustruncatusRehd.etWils.、普文楠PhoebepuwenensisCheng等。

保护价值--野茶树原产我国南部,尤以云南南部有较多的分布。它系新生代古老的植物之一,对研究茶树的起源、进化等有重要意义。云南的普洱茶叶自古以来是著名的饮料,种子富含油脂可作食用油或工业用油。

保护措施--对特大的野茶树植株应加强保护措施,严禁采叶采叶采果,建议将分布集中的云南勐海南糯山划为野茶树保护点,保持必要的生态环境,创造天然繁殖条云南境内尚有大黑山野茶CamelliataheishangensisF.S.Zhang产地和生境与野茶树相同,亦应保护。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种子寿命短,宜采后即播。栽培法和茶树相同。

普洱生茶知识(入门篇)


1观茶汤

1.1茶汤颜色品茶品人生

新茶期:黄绿(1-2年)金黄(3年)橙黄(3-5年)

醇化期:橙红(5~8年)石榴红(8~15年)宝石红(15~30年)

陈茶期:酒红(30年以上)

由于汤色与储藏环境的温湿度及微生物种类密切相关,以上划分仅供参考。

1.2透明度

浑浊不清晰清晰透明透明发亮晶莹剔透

1.3粘稠度

水样的流动的稠密的浓厚的油状的粘稠的

2闻气味

2.1不成熟的:青草味生青味清香花香果香

成熟的:蜜香木香陈香樟香药香

2.2异味:烟味焦糊味炒青味烘青味红茶味水闷味霉味异杂味

2.3香气层次感:单一的丰富的有层次的变化的

2.4香气质量:高扬下沉内敛

3尝味道

3.1基本味道:苦涩鲜甜酸咸

3.2汤感:贫乏的薄的厚的饱满的

3.3水路:粗糙的滑的丝滑的

3.4喉感:干燥发干甘甜润

3.5回味:持久中等短暂无

安溪铁观音知识简介


很多著名茶叶都是在某个地区先出现的,之后再蔓延至更广的范围。而且,首次出产之地往往是掌握了很优秀的原料资源与技术资源,因而那种茶叶也是以原产地的品质最佳。铁观音是哪里的好?它源自安溪,所以安溪铁观音是最有口碑的。

铁观音最早出现在福建安溪,是当地汉族茶农发明的,是乌龙茶类的代表,所以安溪铁观音是最著名最优秀的。其茶树是属于灌木型,有“红芽歪尾桃”之称。铁观音属于半发酵茶类。具有非常多的保健功效。2010年以“十大名茶之首”亮相上海世博会。

安溪铁观音主产区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5—18度,无霜期260—324天,年降雨量1700—1900毫米,相对湿度78%以上。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PH值4.5—5.6,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其中,当地感德镇荣获中国铁观音第一镇之称号,其茶叶也是很拔尖的安溪铁观音。

近几年,还有其他地区追赶上了感德镇,产出了很令人赞赏的安溪铁观音,这个地区就是龙涓乡。这个地区原本就是树木众多之地,三分之二的面积都是绿色,可以说先天环境是很好的。如今,该地区已经有了大片茶园,所产茶叶在安溪列于前位,全国亦有众多追捧者。

巴达野生大茶树的发现及其意义


巴达野生大茶树的发现及其意义

云南是山茶科植物的家乡,是世界茶树原产地。解放后,相继在文山、新平、昭通及景东无量山发现有大面积的原生和野生大茶树。1961年,在云县新村又发现了树高623cm、干围348cm、树幅800cm的野生大茶树。同年10月勐海县巴达区又发现了一株古今中外见闻未及的大茶树,因以30m的高度使人惊疑。经过两次调查,证实了这株大茶树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所发现的一株最大的“茶树之王”。

这株茶树生长在巴达贺松乡床子背后的“黑山”热带大森林中的东南向缓坡上。那里的土壤是黄壤,土层深厚,腐植质含量丰富,结构良好,植被以阔叶大树为主,混生有茂盛的藤本植物和高大的蕨类。生态环境中由于林冠密集,光照不够充足。

这株茶树是直立的大乔木,分枝部位较高,枝干较少,树高3212cm,主干直径100cm,树冠垂直投影的直径约1000cm。按叶片分类,属中叶型,叶形椭圆,色深绿而有光泽,叶长11cm,宽6-7cm,平均7-8对叶脉,锯齿28对,叶缘缺刻浅,叶间距平均3cm左右,枝干灰白,生长势强。但由于林中荫湿,下部叶片有白藻为害。

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经分析,老叶样品干物百分中,咖啡喊1.14,可溶分21.27,水溶性单宁6.07。

从外形特征和内含成分的鉴定来看,肯定为野生茶树。

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分析:

首先,从茶树生长的地点和该地的环境来看,这株树是野生型的。现在那里仍人烟稀少,森林接近原始类型,茶树和其他直径0.5m-1.5m的大树杂居一处,不可能是栽培的。

其次,从茶树树型树姿来看,是野生型的。它干高直立,分枝少,分枝部位高,这种结构只有在森林环境条件世世代代的影响下才能形成。因为在大森林中,茶树和其他树木竞争日光,必须有纵向发展作为保证。反之,在人工栽培条件(如打顶、采扎)影响下,分枝部位一定降低,而且枝条要横向扩张,而这株茶树并不然。

第三,从茶树叶片内含物来看,缺乏栽培品质,各主要化学成分以家茶为100,咖啡碱只有家茶的76%,可溶性单宁为家茶的70%。且群众采来饮用的评语是:“没有家茶好吃,味道苦涩多。”一般来说,农业技术是使上述成分含量提高、品质变好的,即使在目前的生产和试验中仍可看到有这种趋势,而且会把这种影响后果巩固遗传下来。这株茶树的品质低,就说明它是没有受过栽培影响的。

第四,从茶树的群落来看,是野生型的,和这株茶树生长在一块的还有其他叶形相似的大小不等的茶树,为数较多,这些茶树在地面上的摆布是散乱而没有规律的,因而只能认为是自然分布的一群山茶科植物,其间散布的几种不能饮用的茶树是山茶科植物在这一地区演化过程中向不同种属分化的结果。

最后,当地群众从没有听说有人在这原始森林里居住过或在这里种过茶树。

从上列种种分析来看,这株茶树属野生类型应无疑问。

正由于茶叶发源于中国,故我们的祖先在利用茶叶作为医药进而发展为饮料的长期实践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滋育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而且给世界其他各国人民传授了栽制技术乃至饮用艺术。中国茶叶方面的历史和技术,在全世界享有最高的声誉。但是随着印度从中国学习到种茶技术,从中国引种试种成功以后,以SamuelBaildon为首的一部分学者们为了适应政治上的需要,捏造“茶叶原产印度”的烂调,以装璜印度茶叶的门面,抹煞中国在茶叶方面的功绩,从而达到在国际市场上排挤中国茶叶的卑鄙目的。这些人的理由是中国没发现野生大茶树,而在印度As-sama地区发现有野生茶树(Assamic)(是否野生?)。同时说:什么世界茶叶只有一种,即印度种,中国种多小叶矮丛,正是印度茶种北移中国受气侯影响的结果;什么印度茶叶在1200年以前传入中国;什么中国没有野生大茶树;等等。

解放后,我国茶叶科研工作人员在党的领导下,重视这方面的工作,通过群众的帮助,先后在南方的海南岛、贵州仁怀、四川古宁、福建安溪,特别是云南各地,均发现了大量的原生的和野生的大茶树。这一切,都是驳斥英人胡说的有力事实。巴达野生大茶树的发现,对英、印一部分学者的伪说是一个最有力的回击。这株野生大茶树的发现,揭示了茶树原产于中国的客观事实。

小青柑的存放知识


小青柑的存放知识

@柑茶知识分享:1、玻璃罐。玻璃罐是小青柑非常好的保存方式,密封性非常好,又透光。这种保存方式也是笔者最推崇的方式,将裸身和白棉纸包裹的小青柑直接放入玻璃罐中,瓶口密封;有条件的大型玻璃罐其实里面有一个小塑料盖可以打开,保持小青柑同空气的接触。

保存一段时间之后。偶尔用手在里面捞一下,感觉白棉纸有一些潮湿放朝阳或者夕阳下略晒,这样既可以防潮,又可以加速小青柑的转化。如果您没有时间,可以直接将玻璃罐小青柑放在窗台旁边,口不要封太严,而又让它有一定日晒。时间长了,也会越陈越香。2、铁罐,铝罐,不锈钢罐。生铁罐或者马口铁罐,不是特别理想的方式,而且铁罐不像玻璃罐那么密封,也透不了阳光;所以如果一定要使用铁罐储存,建议小青柑使用一个棉布袋装起来,再放入铁罐之中。另外,铁罐时间长了会有味道,甚至有一些其他的铁锈味或者霉菌,建议经常将铁罐敞一下,晒一下,或者在底部放一些茶叶梗来除味除菌。

铝罐和不锈钢罐会更理想一些,使用这些金属桶的优点是密封、结实、耐用、防潮。缺点就是密封性太好的话,陈皮和小青柑很难陈化。

3、紫砂罐。紫砂罐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容器,而且有醒茶的作用,马上要喝的茶叶,放在紫砂罐里醒茶,会祛除一些杂味比如堆味和湿仓味等,小青柑的酸涩味等等。冲泡出来的口感也更加香滑醇厚。

4、布袋,麻袋。这些都是陈皮保存的天然储存工具。

用纯棉布袋,无异味透气性好,更重要的是环保健康,可以把小青柑或者陈皮使用束口的布袋方便挂在梁上,隔绝地气;春夏的潮湿时候,可以放在阁楼通风的地方,如果过于潮湿可以先全部晒一次,然后用被子或者毯子将布袋盖住。

至于麻袋的话,个人觉得对陈皮的陈化作用也挺好,而且会有一股麻袋香。唯一可能这个麻袋的香味会影响对陈皮年份的判断,另外也要选比较好的麻袋,那种容易掉毛的麻袋是不太好的,总而言之自己储存使用麻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梅江小青柑:如果有一些陈皮或者普洱饼若是放在空气外面接触,也要注意几个方面。

1、最好房间能抽湿,放在有抽湿机或者空调的房间内。茶叶容易吸味,所以最好能有一层薄膜,以便隔离异味。

2、地板的湿气是很重的,最好放在离地比较高的地方进行保存。阁楼保存都会更理想一些。

3、陈皮和茶叶若是放在一起,茶叶也会由于陈皮的味道,所以尽量将陈皮单独存放会更加理想。

4、储藏地远离厨房,厕所。

5、切记不要放冰箱储藏,即使绿茶也要抽真空才可以。冰箱的湿度奇大无比。

有的朋友为了方便会给小青柑或者其他茶叶抽真空,事实上抽真空的确可以防潮,防虫,但是与其同时也隔断了茶叶同空气接触氧化的机会,这样的茶叶即使放十年可能还是同样的味道,可能还会有沤味。真正还是需要让茶叶接触到一定的空气进行氧化,然后口感才会更加醇厚。

小讲六大茶类之黄茶篇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岁月洗涤,大浪淘沙,能够跻身于六大茶类,黄茶有着自己的汗水与骄傲,当然,也有着一丝的运气成分。

黄茶之中,不乏珍品,这些口感与茶形较为优越的名茶是黄茶立足的根本。

黄茶可分为黄芽茶、黄大芽和黄小芽三大类。其中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是为黄芽茶代表。黄大芽以安徽霍山茶区及广东大叶青较为出名。黄小芽多以两湖之地为佳,如湖南沩山毛尖、北港毛尖及湖北鹿苑毛尖等。

黄茶之所以称作黄茶,根本原因在于制茶工艺上,多了一道闷黄的程序。

对制茶工艺感兴趣的饮者可能会发现,六大茶类中,唯有黄茶与绿茶的流程与手法颇为相似,绿叶采摘后随即高温杀青,破坏氧化酶的活性,防止茶叶发酵,随后揉捻,主要是为定型。为何会出现闷黄这一流程呢?

事实上,当杀青这一流程不够彻底时,茶叶中不仅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且氧化酶活性也没有被完全破坏,在之后的制茶过程中会氧化茶叶中多酚类有机物,所以黄茶属于轻微发酵茶类。杀青不彻底,会导致茶叶出现绿、黄不均匀的色彩,这便是黄茶的雏形。

制茶人见成品色泽不佳,索性洒水湿布盖之,是为闷黄,机缘巧合下竟成一新品种,为我国庞大的茶文化添砖加瓦。

而后经不断实践与改进,终成现有的黄茶工艺,一时传为佳话。

一杯黄茶,见证黄叶、黄汤的美妙变迁。

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正式启动


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正式启动

9月5日上午9时,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启动会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茶叶所)召开。会议由勐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玉帕新主持,县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县直相关部门、乡镇,勐海规上茶企及拟升规茶企参加了会议。县人民政府张世影县长宣布“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全面启动。

据悉,野生茶树是研究茶树原产地和起源中心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进行茶树品种改良、研制茶叶新产品的重要遗传资源。勐海是中国较早发现野生茶树资源分布地之一,也是目前我国最南端的野生茶树资源分布区,野生大茶树具有显著的代表性。1961年,当学界还在为茶的原产地是中国还是印度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1700岁高龄的巴达野生茶王树的最早出现,终结了这一争论,也使勐海开始为世人瞩目。此后,树龄800余年的南糯山栽培茶树王,世界上迄今保留连片最大的4.8万多亩栽培型古茶群落,以及1400多年前植茶、制茶、用茶的先民“濮人”(布朗族先民)相继被发现。近年,又在格朗和乡雷达山和勐宋乡滑竹梁子等地不断新发现野生茶树分布点。

为全面准确掌握勐海野生茶树资源现状,加强县域内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经勐海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开展勐海野生茶树资源科学考察工作,对勐海巴达、帕真和滑竹梁子等县域内野生茶树居群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进一步摸清勐海县野生茶树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现状、生境及生态类型,建立资源档案;找到历史悠久、树龄较大的野生大茶树,对其生长状况、植物学特征作详细观察记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掌握野生茶树资源的动态消长情况,为勐海野生茶树资源的有效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完整、准确地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本次科考由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勐海县委书记洪国正,勐海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世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虞富莲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研究员张顺高作为顾问,特邀王平盛(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杨世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蔡新(云南农业大学教授)、何青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张颖君(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华杰(北京大学教授)、梁月荣(浙江大学教授)、陈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韦朝领(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梁名志(云南省农业科学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等国内知名茶学专家组成的野生茶树资源考察专家组,以“巴达野生大茶树”为中心对勐海县巴达野生茶树居群开展实地调查。并于2018年9月1日至4日,对西定乡巴达野生茶树居群进行调查;9月5日至7日,对格朗和乡帕真野生茶树居群进行调查;9月8日至10日,对勐宋乡滑竹梁子野生茶树居群进行调查;9月11日至15日,进行专家组考察会议。相关论证结果将于9月29日在勐海野生茶树居群科考研讨会上发布。

此次考察方法与步骤为:

1.采用线路调查、样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进行实地调查。根据野生茶树居群分布情况选择线路调查或样地调查,即在调查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路线,沿着路线调查;选择不同的地块,设置样地1600m2(40m×40m)进行调查;走访当地村民,了解野生茶树居群分布、保护利用状况。

2.自然地理环境调查:采用野外调查、专家咨询、资料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野生茶树资源分布区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年均气温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3.野生茶树地理位置调查:利用GPS对茶树进行准确定位,获取茶树所处位置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4.野生茶树植物学特性调查:依据《中国古茶树》第八章“古茶树种质资源考察规程”,记录野生茶树名称、考察编号、资源类别等基本信息,观测野生茶树树体、芽叶、花果等植物学形态特征,填写性状记录表。

5.野生茶树生长势调查:以实际计数法进行计数,直接观测法观察野生茶树树冠、主干、枝、叶的完整性,以及人为破坏程度和病虫害情况等生长状况。

6.野生茶树居群生境调查:利用直接观察法对野生茶树周围植被及土壤进行描述。

7.野生茶树保护利用状况调查:走访当地村寨、访谈村民,了解野生茶树资源保护、管理、权属及利用现状。

8.采集标本、图像:标本材料尽可能采集野生茶树花和果部位,标本一式三份;拍摄野生茶树居群生境,植株个体及花果部位的彩色照片。

9.内业整理及成果上报:资料汇总,图片整理,标本鉴定,编写调查报告。

悠久的茶文化是勐海县的文化瑰宝之一,对其保护与弘扬尤为重要。2018年9月28日至10月7日,第十届勐海(国际)茶王节,将在勐海盛大举行!感受众多精彩的茶事活动,以及西双版纳特色风情美食,一切尽在中国普洱第一县·勐海!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新手篇:野茶树简介,野生茶小知识》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知识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