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图为云南省著名茶叶专家、云南农业大学张芳赐教授

张芳赐,福建人,云南省著名茶叶专家、云南农业大学教授,今年82岁,1954年来到云南,50多年来,无怨无悔地投入到昆明十里香茶的抢救与振兴事业,从此张老与十里香茶结下不解之缘。那日,好不容易约到张老,就和同事在其家中采访了他。

张老说:“昆明十里香茶原产于昆明东郊金马镇十里铺村、归化寺等地,始于唐朝,盛于明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明朝万历年间,被列为皇家贡茶。历史上昆明专设有十里香茶馆,专卖十里香茶,声誉极高。当时流传着“一杯十里香,全馆皆飘香”,“吃水要吃吴井水,吃茶要吃十里香”等说法。”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知十里香茶,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到还记得吴井水。早些年,昆明周边的农民在昆十二中附近的那个菜市场卖菜,渴了就会就近取些吴井水来喝,那份甘甜是记忆中一直的美好。不过,不知道,今天这个吴井水还如那时那么甘甜么?城市的发展之快,那些老式的民居,浓郁的民风民俗,和老昆明的记忆逐渐消失。因此,更加敬佩这个其一生,倾其所有,来研究、保护、发展十里香的张芳赐老人。

张老说:“1955年,在著名生物学家、时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工作站站长蔡希陶先生的关怀和指导下,我开始着手昆明十里香茶的保护研究工作。1956年我到昆明十里铺等地调查,大普吉、麦冲、十里铺村田边、沟埂、地角,零散残存少许茶树。昔日的贡品茶、滇茶之珍品昆明十里香茶基本灭绝的景象,作为一名茶学工作者,心情十分沉重。因此毅然投入到十里香茶的保护之中。经近50年的抢救保护,十里香试验地和母本园扩大到20多亩。10年前老伴去世后,在美国定居的女儿多次提出,希望我到美国和她一起生活,以便照顾我。为了十里香,我一直不愿意离开昆明。从得知十里香茶濒临灭绝即进行抢救保护、研究培育到力挺发展,倾注了我毕生的心血。”

自从与十里香结缘,近半个世纪,老人对十里香的热爱日增。为了研究和发展十里香,子女们甚至支持其用三套房子抵押贷款。因为,茶树是多年生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几十年来,张老所投入的精力和经费不少,每当说起家人对自己的支持,老人眼睛湿润了。说到十里香的发展前景,老人显得非常乐观。因为,本地的农民都乐于种植这个十里香臻品,只是,此茶种植下去,要四五年才能见成效,四五年不产生经济效益,这就是十里香的发展瓶颈了。这就是谁来投资?谁来支持的问题?看着眼前这个身心依然健硕的老人,他的执着与坚持,让人肃然起敬。因为他不仅留住了这香气袭人的十里香,留住了一份美好的同时,也留下了昆明的一份历史。其实,老人本身也是昆明近半个世纪发展变化的一本活字典。

说话间,老人拿出十里香茶给我们看,并且为我们泡上一壶十里香茶。看此茶,叶子娇小,条索均匀,宛如小家碧玉一般。那些叶子之上,白毫显露,泡开之后,闻之兰香扑鼻。热气升腾中,浓郁的香气在屋子里弥漫开来,让人仿佛醉在山水之间。品之,滋味醇和,叶绿汤清。老茶客们,喜欢重的口味,泡茶的时候,出汤可慢些。我则喜欢温润的口感,因此,泡茶的时候,出汤很快。品过这款十里香,感觉回甘持久,很长时间,还觉得唇齿及喉间有着一份甜甜的清凉。所以,其独特的品质与口感使人品之上瘾,香气尤其高,堪称十里香茶的灵魂。

张老说:“对十里香茶进行保护和研究,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发展,资金从哪里来?针对这个难题,我的子女们反复进行商讨,决定支持我搞下去。于是大家凑钱,创办了十里香茶厂。我的二儿子张辛辞去条件不错的工作,决心跟我一起干。茶厂里既加工十里香茶又加工普洱茶。这几年,十里香茶厂生产的昆明十里香茶和普洱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甚至获大奖。2009年,云南茶界庆祝祖国60华诞“国庆杯”名优茶评比,获金奖;2010年,上海世博会名优茶评比,获金奖;2010年,第六届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获优质农产品银奖;2011年,日本全球绿园。更要感谢张老接受我们的采访,祝他老人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扩展阅读

走访云南茶人系列集(四):雨树村中十里香,上阵父子兵——张芳赐


文/绿鸽子

2007年,这片并称为昆明历史名茶。昆明处低纬度高海拔,有着供中小叶名优茶生长的优越的条件,十里香茶自唐代在昆明就有栽培。在历史上昆明东郊金马镇的十里铺曾有几十亩茶园栽种,在老昆明还有专门卖十里香茶的茶馆。十里香茶因具有特殊的花香,条索紧秀美、汤色透澈绿润、滋味纯和回甘而得名“十里香”。后来,由于时局的动荡不安,在解放前十里香茶已濒临灭绝。

1956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的张芳赐,从农业厅借调到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当时的站长是蔡希陶先生,他除了坚持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外,很注重云南植物资源的开发研究。在蔡希陶先生的指导下,张芳赐知道了昆明历史上的十里香茶,他对十里香茶的原栽培地和生产加工地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并千方百计找到了几棵仅存的树种,用单株选育、杂交等研究方法和手段挽救这一濒临灭绝的茶种。

为了加速云南茶叶生产的发展,培养茶业所需的人才,1972年云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新建茶学专业。张芳赐主持了筹备工作。茶学专业于1973年开始招生。茶学专业至今已毕业了一千多名学生,对云南茶叶的发展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在农大任教期间,张芳赐一直没有放弃对十里香茶的研究。经过50多年的不断努力,辛勤耕耘。他精选出三个无性品系,建立10亩十里香良种无性系基地。现年70多岁的他还每天十几个小时在茶地选培茶苗,在龙泉镇雨树村建立十里香良种无性系实验田10亩。

上阵父子兵

1994年,在茶学领域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的张芳赐退休了。远在美国的儿女一次次的请父亲过去团聚安享天伦之乐。连出国手续都为他办好了,但是张芳赐就是放不下研究了一生的云南茶叶,放不下聚50年心血才精选出十里香茶的三个无性品系。他说:我不放心就这样去美国,十里香茶如果不把它进一步培育推广出来,还会再次濒临灭绝!

四个子女被老父亲的赤诚而感动了,他们商量后做出了一个让张芳赐宽慰不已的决定:支持父亲的研究工作,支持父亲对十里香茶的继续栽培。两个儿子加入到了张芳赐的十里香良种基地的劳作里。国外的子女则以资金援助来支持父亲。

“农作物的投资研究是一项见效慢的投资。”有人这样劝张芳赐。是的,一株茶树苗从扦插成活到能采摘茶叶出效益,至少需要4-5年的时间。一般的商人或投资者是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的。张芳赐和他的子女们图的不是一种短期的效益,七十多岁高龄的张芳赐,每天十几个小时工作,在深山中这人烟稀少的茶地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选培十里香茶。看着一株株十里香茶树从小苗渐渐长高长大,散发出它特有的幽香。张芳赐知道,不远的一天,十里香茶会进入到昆明的每家每户,“一杯十里香,满室皆飘香”那将不再是传说中的故事。

采访后记:采访结束临行时,张芳赐把在茶园里采下的那一小撮茶芽装在小纸袋里送给我。回到家里,我从摄影包里把它轻轻掏出来,打开,茶芽青翠依旧。我又深深的嗅到了那来自山野,混合着淡淡的蜜味的花香。而且,这味道来得比白天更加的浓郁而芬芳。

再后记:这是四年前的采访,如今张老师的十里香种植规模越来越大,今年春天,张老师告诉我,他在石林附近基地的十里香茶叶长势良好,答应了一定要再去看看,可惜还未成行。

十里香茶

扦插培育中的茶苗

云南省著名茶学专家:张芳赐


云南省著名茶学专家:张芳赐

张芳赐:云南省著名茶学专家,云南农业大学茶叶系创始人,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科委科技成果评审专家。

张芳赐男,汉族,1932年8月生,1954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农学院茶业专业,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教授。

1972年,受命组建云南农大茶学专业,于1973年开始招生。茶学专业至今已毕业2000多名学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主要有《云南山茶属二新种》等,以大量的调查事实和科学论据,证明了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

发现了21个山茶属新种,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尤其1980年云南省师宗县发现一茶树山茶属新种,由张芳赐命名为大厂茶,这是我国茶叶科学工作者首次发现和命名的新种。通过资源调查还整理出40多个地方良种,20多个新类型,对论证茶树原产地———云南、茶叶科学研究以及云南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抢救、挖掘和保护中国历史名茶———昆明厂。

傣族独特竹筒香茶


筒香茶是傣族人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也是比较讲究的一种待客茶。制法有两种,一是采摘细嫩芽,经铁锅杀青,揉捻,然后装入特制的嫩甜竹筒内,在火上烘烤,这样制成的竹筒香茶既有茶叶的醇厚茶香,又有浓郁的甜竹清香。

另一种制法是将晒干的春茶放入小饭甑里,与糯米一起蒸,待茶叶软化充分吸收糯米香气后倒出,立即装入准备好的竹筒内。然后用甜竹叶或草纸堵住竹筒口,放在三脚架上,以文火慢慢烘烤,待竹筒由青绿变为焦黄,筒内茶叶全部烧干时剖开竹筒,竹香茶即制成。饮用时,取出圆柱形的茶叶,掰少许放入碗中,冲入沸水约5分钟即可饮用。这种方法制出的竹筒香茶,即有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和糯米香。

傣家人到田间劳动,常常带上制好的竹筒香茶,在休息时,砍上一节甜竹,上部削尖,灌入山泉水在火上烧开,然后放入竹筒香茶再烧数分钟,待茶水稍凉后慢慢品饮。饮用竹筒香茶既解渴又解乏。

哈尼人在野外劳动时也喜欢烤茶,一切茶具都来自山野,劳作席间,就地燃起一堆篝火,砍来一节新鲜竹筒,盛满清冽的山泉水,架在火上烧煮。同时采摘适量新鲜老茶叶,用盛具置于火炭旁慢慢烘烤至有一股焦糊味,待竹筒中的水烧开后,用手将烤茶揉碎入竹筒中煨煮片刻后即可饮用。

维吾尔族香茶


茶也是维吾尔族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饮料,可以说是“可一日无茶”。

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劳动,主食面粉,最常见的是用小麦面烤制的馕,色黄,又香又脆,形若圆饼,进食时,总喜与香茶伴食,平日也爱喝香茶。他们认为,香茶有养胃提神的作用,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饮料。

维吾尔族人分居于新疆天山南北,饮茶习俗也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别。北疆人常喝奶茶,一般每日需“二茶一饭”。喝奶茶时,常以一种用小麦面制成的圆形面饼“馕”(为民族传统面食)佐食。北疆伊犁地区的妇女还有在喝完奶茶的液体后,再将沉于壶底的茶渣和奶皮一起放在口中嚼食的“吃茶”习惯。南疆人则常喝清茶或香茶。维吾尔族人的饮茶方式仍是沿袭我国唐宋时的煎茶或煮茶法。煮茶用具,北疆大多使用铝锅,而南疆喜用铜质长颈茶壶或陶瓷、搪瓷的长颈茶壶。喝茶时均用茶碗,一般用小碗喝清茶或香茶,而用大碗喝奶茶或奶皮茶。此外,还有人喜食将糖放进茶水煎煮的“甜茶”和用植物油或羊油将面炒熟后,再加人刚煮好的茶水和少量盐的“炒面茶”。

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南疆维吾尔族的香茶,他们煮香茶时使用的是铜制的长颈茶壶,也有用陶质、搪瓷或铝制长颈壶的,而喝茶用的是小茶碗,这与北疆维吾尔族煮奶茶使用的茶具是不一样的。通常制作香茶时,应先将茯砖茶敲碎成小块状。同时,在长颈壶内加水七、八分满加热,当水刚沸腾时,抓一把碎块砖茶放入壶中,当水再次沸腾约5分钟时,则将预先准备好的适量姜、桂皮、胡椒、芘等细末香料,放进煮沸的茶水中,轻轻搅拌,经3-5分钟即成。为防止倒茶时茶渣、香料混入茶汤,在煮茶的长颈壶上往往套有一个过滤网,以免茶汤中带渣。

南疆维吾尔族老乡喝香茶,习惯于一日三次,与早、中、晚三餐同时进行,通常是一边吃馕,一边喝茶,这种饮茶方式,与其说把它看成是一种解渴的饮料,还不如把它说成是一种佐食的汤料,实在是一种“以茶代汤,用茶作菜”之举。

若至维吾尔族人家作客,要了解以下几点:第一碗茶一般由女主人用托盘向客人敬茶。第二碗开始,则由男主人敬茶。倒茶时要缓缓倒入茶碗内,茶不能满碗。客人如不想再喝,可用手将碗口捂一下,即是向主人示意:已喝好。喝完茶后,还要由长者作“都瓦”(默祷)。作“都瓦”时,要将两手伸开合并,手心朝脸默祷几秒钟后轻轻从上到下摸一下脸,“都瓦”即告完毕。主人作“都瓦”时,客人不能东张西望,嘻笑起立,需待主人收拾完茶具后,客人才能离席,否则视为失礼。

昆明的迎客九道茶


昆明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昆明的迎客九道茶

一是赏茶:将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盘,请宾客观形、察色、闻香,并简述普洱茶的文化特点,激发宾客的饮茶情趣。

二是洁具:迎客茶以选用紫砂茶具为上,通常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多用开水冲洗,这样既可提高茶具温度,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洁茶具。

三是置茶:一般视壶大小,按1克茶泡50-60毫升开水比例将普洱茶投入壶中待泡。

四是泡茶:用刚沸的开水迅速冲入壶内,至3-4分满。

五是浸茶:冲泡后,立即加盖,稍加摇动,再静置5分钟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

六是匀茶:启盖后,再向壶内冲入开水,待茶汤浓淡相宜为止。

七是斟茶:将壶中茶汤,分别斟入半圆形排列的茶杯中,从左到右,来回斟茶,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至八分满为止。

八是敬茶:由主人手捧茶盘,按长幼辈份,依次敬茶示礼。

九是品茶:一般是先闻茶香清心,继而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细细品味,以享饮茶之乐。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紫砂业的掠夺和破坏


紫砂壶现在已经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艺,由于用紫砂壶泡茶不失原味,并且紫砂壶的成型工艺独特,艺术效果突出,从明代中期开始,就获得了大众的喜爱,特别是当时一些文人士大夫的参与设计创作,使紫砂壶从日用品一跃成为工艺品和艺术品,文人雅士的进一步推崇,在当时有名的紫砂壶作者的身价就非常之高,他们的紫砂壶作品可以与金玉比价。而这个神奇的紫砂壶产地,就在江苏省一个叫宜兴的地方。

日本侵略军占领宜兴后,在宜兴大肆掠夺了我们的紫砂文化财富,迫害我们的紫砂能工巧匠,使得宜兴紫砂窑场一篇萧条与狼藉。

早在明治维新前300年,日本的茶道就非常发达,日本人对宜兴紫砂的爱好与研究相当惊人,1876年日本茶艺专家奥兰田就出版了《茗壶图录》,收入了32把宜兴紫砂壶,并且对紫砂壶的材料、造型、实用等做了详细的介绍,早在明代万历年间,日本人就觊觎宜兴紫砂原料和紫砂工艺,到了清末还有日本人来宜兴学做紫砂壶的,在整个日本的茶艺界都崇尚使用紫砂壶,以拥有一把紫砂壶为荣成为一种时尚,日军占领期间,宜兴紫砂壶和紫砂矿料成为他们掠夺的重要宝藏。

家父从1934年在杭州做了三年的紫砂生意,最后一年还当上了宜兴陶器行的朝奉(相当于现在的门店经理),在杭州经商期间,由于日本和尚、道人以及商人在杭州较多,经常有日本洋行的买办来和家父做生意,由于价格非常昂贵,日本人一般购买精致的紫砂小壶,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日本人从买壶改成抢壶了。

抗日战争时期,是紫砂行业最黑暗的年代,日本人知道,紫砂原料是宜兴丁蜀独有,他们就在黄龙山紫砂矿边筑起了岗楼,架起了机枪,强迫工人开挖优质的紫砂矿料,日本人崇尚朱泥,于是,在宜兴大肆掠夺上好的朱泥矿料,以至于好的朱泥壶都集中在日本人手里,他们不但强迫宜兴的工匠为之作壶(日本人称:朱泥急需壶),还强行把上好的朱泥原料强盗般运往日本,现在的日本“陶都”常滑市也许还有当时从宜兴偷运过去的紫砂朱泥原料,而这种纯料朱泥现在宜兴已经绝迹了。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我还与几个同龄的小伙伴到青龙山上当年日本人修的碉堡里玩捉迷藏的游戏,有时候还能从黄龙山上拾到几枚三八式弹壳。80年代以后,紫砂行业加速发展,原料使用量越来越大,以至于把黄龙山上旧的日本工事、岗楼、碉堡全部挖没了。

日本人侵华期间,在宜兴青龙山和黄龙山驻扎着一个联队的兵力,配有小型钢炮,由于居高临下,把丁蜀的窑场轰的七零八落,死伤无数,日本人早就知道,在丁蜀有一个陶瓷实业家华荫棠手里藏有一把清代制壶名家杨凤年的“风卷葵”紫砂壶,这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茶艺专家奥兰田早就提到过的传世名作,于是,想把这把壶弄到手,但终究没有如愿以偿,这位实业家硬说已经被打烂了,为了不至于因小失大,就请了一位匠人仿制了一把交差了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把这把传世佳品捐赠给了宜兴陶瓷陈列馆,现在由宜兴紫砂博物馆收藏。宜兴士绅储南翔有一把传世“供春壶”,这是紫砂历史上第一把有名有姓的紫砂艺术作品,在清人《阳羡茗陶录》一书中有明确的记载,当时日本兵包围了储宅春归楼(意思是供春壶归于这个楼),要他交出这把壶,由于储先生早知日本人觊觎这把紫砂壶,就提前悄悄派人埋入宜兴城外乡下的祖坟边,逃过了一劫,1949年以后这把壶被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小时候家父向我说了许多当时的紫砂故事。

1932年,宜兴紫砂壶在国际上屡获大奖,云龙壶,掇球壶,仿鼓壶,四方传炉壶等均获得了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和欧洲获得了许多优秀奖项,使得紫砂名声在国际上的声誉越来越响亮,至民国二十五年,也就是1936年抗日战争前夕,宜兴窑场共有5000多个陶工,76座龙窑,年烧造7500多窑,当时产值达到500万元,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性陶都,其中,光紫砂从业人员将近1000人,年生产能力达到220万件。但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宜兴的陶瓷产业找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整个抗日战争八年间,日本鬼子烧杀抢掠,把好端端的紫砂窑场破坏殆尽,几百间厂房,几十条烧造紫砂壶的龙窑遭到破坏,使得当时的紫砂壶生产一下子跌入了谷底,年生产紫砂壶不足千件,几乎所有的紫砂工人都逃出蜀山窑场,技术工人大量流撒,宜兴紫砂窑场一路萧条,日本鬼子破坏中国的民族工业是铁证如山。

糯米香茶中的爱情故事


糯米香茶属于绿茶,在云南滇率原料内掺入一种野生草本植物“糯米香”的叶子精制而成。其汤色金黄,香气清雅,滋味甘醇。古时一傣族人喜欢此茶,于是种于竹楼四周,以便随时采摘,想喝时抓几片放入茶碗,喝后顿感到身心爽快,精神倍增,而后傣族男女老少长期品饮,发现此茶具有抗衰养颜,降脂减肥,消食醒酒,滋阴补肾,清凉解毒.,软化血管降低血脂等作用。云南省屏边县最高海拔2590米,其生长的野生草本植物糯米香,叶肥芽壮,发芽早,白毫多,孕育牙力强,生长期长,叶子柔软,持嫩性强,鲜叶中水分浸出物多酚类,儿素含量高于国内其它优良品种,比一般茶多酚类高5--7%,儿素含量高30--50%,水浸出物高3--5%,与印度阿萨姆种和肯尼亚种同为世界茶树优良品种,所含香草醇等多种芳香成份和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可供调配香精,亦可作茶叶配料,并具有独特的糯米清香口感,是理想的天然饮料。

传说,有一天,在屏边的一傣族寨子里,飞来了一只美丽的金凤凰,落在茶园附近的树下梳理着一身绚丽的羽毛,轻盈的身姿吸引了在茶园里辛苦劳作的咪多蒙,他抹抹额头的汗水,坐在石头上看着起舞的凤凰。

突然,一只老虎从树林里串了出来,向凤凰扑去,阿蒙忙拎起锄头跑了过去,经过一翻的拼搏,终于赶跑了老虎,救下了受伤的凤凰,凤凰在他的头顶盘旋了三圈后依依不舍的飞走了。

第二天一早,一个美丽的姑娘向阿蒙家走来,劲上的银项圈眨着柔和的光芒映着姑娘白娇嫩的脸,耳垂上的银耳环随着脚步轻轻摇曳,一路叮当作响。阿蒙打开门看到了她,被她的美丽震撼住一时愣在那里。姑娘脸上浮起了害羞的红晕,浅浅一笑,露出一对好看的酒窝。

“阿哥,我是你昨日救下的凤凰,因为欣赏你的正直和敢厚,所以化为女子伴你一生,阿哥你别嫌弃我。”凤凰女说完,深情地看着阿蒙。阿蒙心里乐极了,忙把她请进家,并给她取名为彩诗,打算把茶叶卖完就娶她为妻。

从那天之后,他们并每天一起去茶园劳作。阿蒙教她怎么采茶,怎么制作茶。傣族寨里有一种叫糯米香叶的矮科本草植物,每株发叶不多,生长在蔽光的阴湿坏境中,它含有糯米的特殊香味。每当糯米香叶收割时,阿蒙就带她一起把采下来的叶片烘干,将一些糯米香叶和大量的烘青大叶茶窖制,然后密封保存。一份清香保健的糯米香茶就诞生了,这清香的糯米香就是他们爱情的味道。

阿蒙累了的时候,彩诗就冲泡一杯糯米香茶为他解乏。经沸水一彻,幽香扑面而来,杯面茶气清香,汤色嫩绿明亮,平凡淡雅的香味让人感觉清爽。看着他喝茶,她就在一旁幸福的笑着为他擦汗。阿蒙告诉她,经常喝糯米香茶抗衰养颜,降脂减肥,消食醒酒,滋阴补肾,清凉解毒,软化血管降低血脂等作用。她害羞地看了他一眼,“它还是有一种作用,闻到糯米香茶的香味,就可以让我想起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两人的欢笑声在茶山上空久久回荡。

那只被阿蒙赶走的老虎得知凤凰变成了美丽的彩诗后,恨得牙痒痒,就想要把她抢回来做老婆,破坏了他们的美好生活。趁着彩诗一个人在家做饭时,老虎化为一个好帅的货郎,到阿蒙家门口叫卖蜡染布裙。彩诗刚出门来看,就被老虎抓走。

阿蒙回到家里不见彩诗急得到处找,最后在山洞里找到了已经变回凤凰身的彩诗,她已经失去了对阿蒙的记忆,和老虎生活在一起。

无奈的阿蒙只得在她附近坐下,痛惜地打量着。忽然,他想起了她曾说过,只要闻到糯米香的味道,就会想起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他忙取出带在身上的糯米香和挂在腰上的小茶壶,开始忙活起来。彩诗偏着头看着他忙活,却不敢靠近。

糯米香茶的香很温和,淡雅的伴着茶香。熟悉的香味使彩诗的身体渐渐放松,又变回了人形。她努力地回忆着这糯米香味来自记忆的哪个角落,往事一摹摹闪过,熟悉的糯米香就在前面,却怎么也抓不住那些片段。

茶已三泡,茶气里含有的清香,温碗而缠绵,几经冲泡仍回味着当初幸福的味道。她的眼泪掉了下来,终于接过杯子品了一口,她想起了他,想起了他们的爱情,“再闻到糯米香的味道,我会想起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她刚喃喃地说完,阿蒙就紧紧地把她抱在怀里。

两人回到苗寨里,继续在糯米香茶的清香里幸福的生活。

昆明九道茶


昆明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一是赏茶:将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盘,请宾客观形、察色、闻香,并简述普洱茶的文化特点,激发宾客的饮茶情趣。

二是洁具:迎客茶以选用紫砂茶具为上,通常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多用开水冲洗,这样既可提高茶具温度,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洁茶具。

三是置茶:一般视壶大小,按1克茶泡50-60毫升开水比例将普洱茶投入壶中待泡。

四是泡茶:用刚沸的开水迅速冲入壶内,至3-4分满。

五是浸茶:冲泡后,立即加盖,稍加摇动,再静置5分钟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

六是匀茶:启盖后,再向壶内冲入开水,待茶汤浓淡相宜为止。

七是斟茶:将壶中茶汤,分别斟入半圆形排列的茶杯中,从左到右,来回斟茶,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至八分满为止。

八是敬茶:由主人手捧茶盘,按长幼辈份,依次敬茶示礼。

九是品茶:一般是先闻茶香清心,继而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细细品味,以享饮茶之乐。

普洱茶“经营”和“投资”两者兼顾的茶商朱宁


许多想进入茶市的投资者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如何经营一家茶叶店?如何在茶叶市场脱颖而出?如何使普洱茶“经营”和“投资”两者兼顾?温州益圆茶业总经理朱宁分享了自己15年的茶市经营之道。

商报记者邵卢静

经营之道:

兴趣是你事业是否成功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心态,越想着赚钱反而越赚不到,要把做茶叶生意变成一种享受;

凡事量力而行,有些人很喜欢自己打品牌,当自己还没有足够能力的时候,这条路必定走不通,借助他人力量未必不是件好事;

茶叶种类繁多,投资茶叶店需选择合适的茶种开展经营;

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进行选址,人气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交通便利),主要是有足够的停车位;

要有洞察、了解和把握市场的能力,并选择合适的品牌(当然也可以自主经营品牌);

当茶叶店发展到一定规模,并有了一定的客户群时,建议设置茶吧、茶座等,多渠道经营。

专营普洱解决压货苦恼

“普洱茶就像‘银行’,白天卖茶,晚上囤茶,两样都赚钱。”一落座,朱宁就开门见山道。

朱宁从1997年就开始做茶生意,当时是什么茶种都卖,利润很薄。“比如绿茶,喝的就是一个新爽,所以像温州的早茶就要拼一个‘早’字,虽然经济效益好,但毕竟时间短。”朱宁分析说,做普洱生意却需要长期的投资眼光。

2006年,普洱茶的价值逐渐浮出市场,普洱茶的投资热潮也随之而来。“普洱茶的年份、产地、品种等因素决定其价格,一般而言,普洱茶的年份越久价格越高。”朱宁拿出计算器,简单地算了一笔账。目前市场上2011年产的出品的多款茶具外,其他的都是朱宁从各处搜集而来,为的就是满足一些要求较高顾客的需求。从明年开始,朱宁还打算将自己的直营店装修成茶吧,以茶会友,推广茶文化。当然,这同时也是他的另一种创收方式。

朱宁还鼓励茶客收藏新老茶饼,并协助其藏茶。待到客人想转手卖出茶饼,朱宁就帮助其寻找买家,“这样一来,茶客购茶的热情会高起来。”

“玩茶友”变“加盟商”拓宽加盟渠道

方俊是一名普洱茶的收藏爱好者,收藏普洱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身边也有一票“玩”茶的好友。方俊说,开一家普洱茶店是为了“玩”友们有个喝茶聊天的地方,于是通过网上搜索,他确定了“大益”的品牌,也结缘朱宁,最终变成了朱宁的加盟商。

由此,朱宁发现发展加盟商的渠道是可以多面的,把“玩茶友”变成“加盟商”将是一种新的营销模式。比如走南闯北的客商,在外经商的温州人,普洱茶的投资者、收藏爱好者,经营其他茶种的商家,这些都是普洱茶的购买者(销售链上的“下家”),朱宁都通过努力让其了解“大益”、了解普洱,从而变成大益茶的加盟商。朱宁说,在他的50多家加盟店里,就有30多家是原本就从事茶叶经营的店家“转型”做普洱茶。

通过这样的方式,朱宁在取得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浙江区域授权不到两年的时间,轻松发展了4家直营店和50多家加盟店,加盟足迹遍及温州、丽水、义乌、台州、衢州、嘉善、宁海等地。

茶艺里的茶道


喝茶是寻常百姓家很普通的一件事,普通的一件事却蕴涵着大道理,这个大道理的表征就在于茶艺,艺是“表”,是整个喝茶过程中的形式表现,在整个喝茶过程的形式表现中所看不见的内在部分,就是道。艺与道互为表里,是喝茶的大道理。

茶艺的形式表现称为行茶法,分为三个阶段,简称“三段”。一、准备阶段;二、操作阶段;三、完成阶段,这三段是行茶的程序。

准备阶段的工作,做得是否完善、周到,将影响到您在操作阶段所表现出的过程,是否顺畅优美,您的操作顺畅优美,就会得到观众的赞赏。因此,三段也犹如“三世因缘”,前世、今生、来世,「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因果论是科学的。准备阶段是前世,操作阶段是今生,完成阶段是来世,有充分的准备,才会有优美的表现;有优美的表现,才会有完美动人的圆满结果。

先来谈谈准备阶段,也可说是茶艺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充分是整个茶艺表现圆满成功的基础。准备阶段在行茶的过程中,是属于过去式,就人生来说犹如前世,前世造的因,将是您现在的果报。

在正式操作表演之前,用心认真地做准备工作,在客人来临前的所有工作,因各种情况决定准备工作的多寡;但必须准备到能使操作工作顺利进行、完美为准。

唐诗里的茶文化


说起茶诗妙品,首推唐诗。诗人们咏茶叶、品茶香,赞茗之高洁、记茶会之盛况,也歌唱“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李白有《赠玉泉仙人掌茶》一诗,曰“尝闻玉泉山,山涧多乳窟。仙气白如鹤,倒悬清溪月。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下歇。根柯酒芳津,采服润肌骨。”此诗浪漫飘逸,读来若闻氤氲仙气,别有一番神韵在。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中第三首描写品茗题诗之乐,也出手不凡:“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词。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此诗写于汴梁(开封)禹王台,诗人于鸟语花香的春日夕阳之下,边啜茗品香,边凭栏写诗,茶助灵感,诗兴与茶趣融为一体,高雅之至!

白居易咏茶诗数量最多,流传至今尚有70余首,最受推崇的是《茶山境会亭欢宴》一诗,写绝了风云际会品茶斗胜的景象:“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茶名)齐尝各斗新。”在白氏咏茶诗中,茶与酒常常出现在同一篇中,如“看风小溘三升酒,寒食深炉一碗茶”(《自题新昌居止》);“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和杨同州寒食坑会》)等。说起白氏的好茶,据说与当时朝廷曾下禁酒令、一时长安酒贵有关。其实诗人的爱茶另有一种高远的精神寄托,其茶诗或与闲适相伴、或与伤感为伍,常以茶宣泄沉郁,茶水浇开其胸中的块垒。但白氏毕竟是位胸怀天下的人民诗人,在困境中不失中国文人能屈能伸的清醒,他在《何处堪避暑》中写道:“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以茶陶冶性情,欲从忧愤中寻出一条新路来。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张芳赐:昆明十里香茶的保护和研究者》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