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紫砂壶造型变化万千,体现了历代艺人匠心独运的创造才能。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古今名壶中立意新颖的巧思之作比比皆是,按不同的形状特征,可以分为圆器、方器、塑器和筋蘘器四类。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圆器骨肉均匀、比例恰当、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显示出一种活泼柔顺的美。方器线面挻括平整,轮廓线条分明,主要由长短不等的直线组成。它给人以干净利落、明快挻秀的阳刚之美。塑器是那些有形状物雕塑装饰的器皿造型的统称,其特点是巧形、巧色、巧工。筋蘘器是艺人们将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形态规范化,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纳入精确严格的结构之中,其设计重点是俯视角度平面上形的变化。口盖筋纹上下对应,严丝合缝,体现了一种秩序的精巧之美。

紫砂壶的优点

在冲泡茶叶的时候,能保持茶叶的原味,茶水颜色清亮;

透气性好,在炎热的夏天,茶叶不容易馊,有人做过实验,用紫砂壶冲泡茶叶,即便隔了一夜也不会变馊;

紫砂壶有很好的受热能力和受冷能力,在寒冷的冬天,马上用开水淋浇不会爆裂。它的传热慢,冲泡上茶叶后,不会马上变烫,使用很方便;历久弥新,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用茶叶去浸泡,用手去抚摸,会在沙壶表面留下一层叫包浆的亮面。使用紫砂壶越久,给人的感觉越温润。

结语

紫砂壶与茶的契合形成了一种洋溢文化情趣的品茗仪规。人们通过品茶赏壶,由口、舌、鼻、眼、手的感官享受,沁人脑际,渐渐进入诗意的陶醉境界,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意境。“茶”与“壶”将紫砂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精选阅读

紫砂壶,越简单越美!


古今中外,都崇尚以简单为美。简单绝不是像一张白纸一样,让你觉得空洞无物。简单,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清新自然、追随本心的境界。

在宜兴紫砂壶的样式中,有一种壶最为简单,深受众多壶友们喜欢——光素器。

紫砂光素器最显著的特征是没有过多的装饰,这类作品讲究形侧面的线条和形体组合,以及身筒和嘴、把、盖的等附件的协调统一。

它除了采用一些线型装饰外,全靠简洁的形态来表达作品自身的生命力,很见功力。

雍正皇帝也是紫砂光器的实力拥趸着,他依照自己的审美标准,亲自参与陶瓷器的造型、纹饰设计,经常直接给出意见。

在雍正高雅的品位与艺术造诣的加持下,雍正朝的制瓷水平,是整个清代的最高峰。

具体到紫砂,雍正皇帝崇尚紫砂材质的自然意趣,风格素雅无华,深邃内敛。紫砂器多为素胎,凸显造型和泥质的天然肌理之美,格调高雅。

听蝉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紫砂圆壶——听禅,是雍正艺术造诣与品味的最佳写照。

此壶取名来自雍正皇帝自己写的一首诗《听禅》。

《听禅》

幽斋人迹少,禅翼响疏林。

大火方流序,微谅早托音。

乍听分远近,欲觅隐高深。

旦夕轩亭外,清机伴我吟。

整器形制古朴,不入妍媚,代表了雍正时期宫廷紫砂壶文雅脱俗的风格。这素雅无华的自然意趣,也是雍正皇帝内心深处的之人唯美之境。

端把壶

端把壶是具有代表性的雍正宜兴窑紫砂器,壶圆形,短颈,圈足。口、流、柄的高度一致。紫色砂泥,细腻光润。

造型典雅古朴,以泥色取胜,光素古朴中更能显示出紫砂壶肌理的自然之美。

柿蒂起花扁壶

柿蒂纹饰流行于明末清初,明嘉靖十二年司礼太监吴经墓里出土的提梁壶,壶流部位就有柿蒂纹的浮雕装饰。

吴经提梁是目前已知的,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于1965年出土。

这把柿蒂起花扁壶,采用浅赭色调砂泥,布满白砂点,砂泥颗粒较粗,但粗而不涩。

浮雕的柿蒂纹周边翻卷,有一定的厚度,使光洁素雅的壶体增添了圆雕的神韵。

紫砂光素器简朴无华,素净端庄,崇尚的是紫砂本真的美,历经岁月的洗礼仍旧熠熠生辉。

紫砂壶,越简单越经典!那些历经百年仍旧被世人喜爱的壶,大多都是光素器,西施、石瓢、仿古、掇球……

世界四之紫砂壶


在我国众多紫砂壶新品优秀作品中,尤以最贵紫砂壶、最小紫砂壶、最扁紫砂壶及最大紫砂壶最惹人关注。

世界上最小的紫砂壶

宜兴蜀山老街上,紫珏轩主人周珏伟曾制成一个比黄豆还小的紫砂壶,参观者络绎不绝。2009年,他再创制出一个比原先更小的微型壶。这个比赤豆小,与绿豆相差不多大小的微型紫砂壶,用嘴轻轻吹口气都能吹走,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世界上最贵的紫砂壶

紫砂壶名家顾景舟的提璧组壶在2011年“中国当代高端工艺品紫砂壶专潮的拍卖会上以1782.5万元的价格成效,又一次刷新了历史记录,成为紫砂界有史以为最贵的一款紫砂壶。

世界上最大的紫砂壶

制作巨型紫砂壶的是江苏省巨壶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刘根林。1998年,刘根林去景德镇调研时,发现有人制出了一对巨型花瓶,刘根林返回宜兴后先修建了一座高4米、宽2.2米的巨窑,然后开始尝试制作巨型紫砂壶。经过多次实践,最终取得了成功。据介绍,这个紫砂壶高3.5米,直径1.83米,重980公斤,可容水2.76吨,由刘根林带领江苏省宜兴市巨壶堂10余名工匠选用1.5吨紫砂泥、耗时7个月制作完成。据了解,这个紫砂壶拥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世界“最大紫砂壶”证书。

世界上最扁的紫砂壶

2010年10月25日,世界最扁紫砂壶亮相北京国际茶叶博览会,吸引观众纷纷驻足观赏。该紫砂壶高19.07毫米、宽119.53毫米容积41.92毫升由宜兴紫砂艺人秦午南创作的,去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确认为“世界上最扁的紫砂壶”。

我国四大之最的紫砂壶实在有着太多惊人的创意。

紫砂壶之宫廷御用琅彩紫砂壶


不论爱茶与不爱,紫砂壶都是人们所熟悉的。但要说到宫廷的紫砂壶,那还是要有些仔细研究的。

宫廷御用珐琅彩紫砂壶,也有人称之为“宫廷紫砂”,曾是康熙、雍正、乾隆的御用紫砂瓷器。宫廷御用,这就体现出了紫砂壶的与众不同,它的尊贵意味着它制作工艺不是那么简单的。珐琅彩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话题,鲜有人知道它的制作工艺。

珐琅工艺有画珐琅、内填珐琅、掐丝珐琅三种,而宫廷御用的珐琅彩紫砂壶所采用的就是珐琅工艺中最难的一种:画珐琅工艺。在易碎紫砂胎上烧制画珐琅,对于任何的制壶大师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同时珐琅彩紫砂壶最大的一个难点就在于给紫砂壶表面施釉,反复施釉反复高温烧结,每次的烧造都会有损坏,成本之高是难以想象的。

因为“宫廷御用”的身份特殊性,制作过程中的耗时耗力,加之不计成本的制作,珐琅彩紫砂壶的产量很少,故民间有“庶民弗得一窥”的说法。即使在后来人们逐渐熟悉各种珐琅工艺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宫廷御用珐琅彩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始终还处于一个秘制的状态。

朝代的灭亡,同时也会让很多优秀的工艺消失。在乾隆之后,紫砂瓷器画珐琅技艺,随着封建王朝的消失,也渐渐地不被人谈起。世界上仅有的几把珐琅紫砂壶现在就位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内,而北京故宫博物馆仅有的一把珐琅彩紫砂壶还是没有壶嘴和壶把的残壶。红、黄、绿、蓝等色珐琅彩描绘的山石花鸟在壶体上栩栩如生,壶底刻有“乙酉桂月臣僧实诚进,邵邦祐制”,该壶的制作工艺让人为之赞叹。

珐琅紫砂壶之所以珍贵,不仅是其数量少,也是因为它代表着身份与地位……如今,我们只能在认真保存、欣赏这些紫砂壶的同时感叹古人智慧的超群与手艺的高超,也顺便想象一下那个时候的茶艺又该是怎样一种发展状况。

紫砂壶“五美”,玩壶必备!


紫砂壶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壶上有造型艺术、绘画艺术,有金石篆刻、诗词铭文。紫砂真正打动人心之处在于文化,尤其是紫砂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五美”。

紫砂壶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壶上有造型艺术、绘画艺术,有金石篆刻、诗词铭文。紫砂真正打动人心之处在于文化,尤其是紫砂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五美”。

和之美

“和为贵”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并不是与“斗争”相对而言,而是与“同”相对而言。

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是对多样性的坚守。紫砂壶的和之美就体现在对万物多样性的尊重,在于一视同仁的胸怀。

和一切茶。爱茶人都知道,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乌龙茶需用盖碗,但是紫砂壶作为泡茶器皿,既可以用来喝绿茶,也可以喝现在时髦的普洱茶。

自明代人们饮茶习惯发生改变以后,紫砂壶成了最好的饮茶器皿,那时还只有绿茶。直到清中叶以后,有了发酵工艺,茶的种类多了起来,人们发现,紫砂壶适合于各种茶,能冲泡出最好的效果。

茶具砂为首,无论是高贵的普洱、龙井,还是乡村野老的茉莉花茶,置于紫砂壶中,都可氤氲出最醇正的香气,流淌出最本真的色泽。

和天地万物。天地万物皆可幻化为壶,皆可把玩于掌心之中。瓜果梨桃、人物众生,在做壶人手中一跃而出,自然会把不同的情感愿望带到壶上。

融之美

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要素。大千世界,万水争流,汇入大海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人生的至高境界既在合而不同,又讲博采众长,互相吸收。

《周易》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刚柔相济也是这个道理。壶小乾坤大,万事万物相互依存、彼此交融的哲理皆融于一壶之中。

融金木水火土。书画纸张由树木加工而来,遇火立刻成灰。而紫砂本身是土,又含铁质,遇水成泥,逢火成陶,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在烈火中融为一体,锻造出一个通透的新生命。这一锻造过程不需任何修饰,不像瓷器那样需要包上一层彩釉。紫砂壶可以说是表里如一,素面素心。

融方圆刚柔。紫砂壶不仅造型上有方圆之分,壶身、壶把、壶嘴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壶上的线条更是有曲有直、刚柔相济。即使看似圆形的筒身,其横截面也可以是方形,真是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再细观壶之神韵,即使气质刚强似猛士,曲水流长处也自有侠骨柔肠。

用之美

苏东坡仰天长啸“天生我才必有用”,道出了顶天立地的豪情!用,是气魄,是价值所在,更是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做有用之才不仅是历代文人侠士的人生追求,也是衡量事物价值的标准。顽石可填海、可补天,落叶化作春泥更护花,万物之美也在用中得以充分体现。

紫砂壶的美存在于使用当中,将沸水注入壶中,观壶色莹润如玉,听泉眼细流汩汩,茶香袅袅而来,壶在你眼中亦真亦幻,龙飞凤舞,却又触手可及。拿来摩挲把玩,心中顿生愉悦亲近之感,亦可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紫砂壶能在使用当中愈发光彩照人,越用越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养壶”。

紫砂壶的用之美也并非逞一时之强。紫砂壶与茶文化相伴而生,只要茶在,它就有用武之地,就可以日日提醒你不可一日无茶,不可做无用之人。

奇之美

紫砂材质特殊,这是一奇。它具有双重气孔结构,可以适合一切茶,泡茶隔夜不馊。而且紫砂材质有类似海绵的吸附性,常沏茶的壶,就是不放茶叶,水中也有茶香。

紫砂还可以独立成陶,是世界上不需要添加其他矿物而独立成陶的陶土,它本身具有很好的黏结度和可塑性,具备单独成型的能力,是世上的泥土中最奇特的一种。

用这种被称作“泥中泥岩中岩”的五色土做成壶,出窑时形比冶铜,入手光可鉴人,且越用越有玉感,不能不谓之奇。

紫砂壶表现力强,又是一奇。我们看一幅油画往往会产生真实的幻觉,当眼睛近距离观察一幅油画时,除了笔触就再也无法看到所表现的其他物体质感。

紫砂就不一样了,用紫砂做成的牡丹壶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芒果壶看上去就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芒果,无论从造型、颜色还是质感来看,都惟妙惟肖。远看如是,近看也如是。

紫砂做出来的动物、鸟虫更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此外紫砂壶形态上“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大师级的壶每次都是创作,每一把都有不同,变化多端,幻化无穷。艺术贵在变化,紫砂壶把变化的奇美表现到了极致。

隐之美

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由来已久。大隐隐于市,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精英的主流人生观。从姜太公钓鱼,到诸葛亮隐居茅庐,传统文人的人生哲学是才能得不到施展时韬光养晦,一旦被重用便会鞠躬尽瘁、豪气冲天。紫砂壶也有这样的气魄。

古人评价紫砂土与黄金争价,紫砂壶可与商鼎周彝比肩,甚至感叹:“人间珠玉安足取?不及阳羡一抔土。”可见在爱壶人眼中,紫砂壶虽不是金子却也一样发光。

一把好的紫砂壶流落到哪里都不怕被埋没,它在日月精华中休养生息,等待人们发现它的真正价值。而一旦被发现,它尊贵的气质使它即使放在皇宫里也不会失色。虽然仅是一抔泥土,却能化高贵于其中。

紫砂壶表面无釉色,不以浮华悦人而藏温润光泽于泥内,只有在不断使用当中才会越来越美。这种含蓄、深沉的姿态也是一种人生的启迪。

紫砂壶的“五美”是经过艺人的创造赋予的,这五美要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在万事万物的联系中得到体现。品读紫砂壶的文化底蕴是一种精神的修养,寓教于乐,可以净化心灵。

紫砂壶,传世之精品


中国自古就有品茶的传统,可谓是茶的故乡。而正所谓,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自从流行用壶泡茶之后,古人对茶具也可以说是越来越讲究。

精美雅致的紫砂茶具有着防腐透气之效果,在江苏宜兴黄龙山及周边地区的紫砂矿,是远古地壳变化形成的页岩、砂岩的粘土矿,主要成分是石英颗粒、水云母、高岭石等,矿物中富含硅、钙和氧化铁。古宜兴三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各种无脊椎动物包括各种螺贝、鱼蚌类极为丰富,在地壳内外力作用下,海洋地貌和沼泽地貌相交融,形成了页岩矿脉,使其紫砂纯矿,具矿物油脂感和珠玉温润的特质,这就是分布在宜兴黄龙山的紫砂矿,不同矿层的分布所含矿物成分不同,大致形成紫泥、红泥、黄段泥、绿泥、青灰泥等五色斑斓的原始矿料,高温烧成后呈现的色彩更是变化奇丽,也正是宜兴的岩溶地貌,蕴含天地之灵气,构成特殊的地质结构,使得宜兴紫砂具有大自然的造化之美。

紫砂壶作为贡品跻身于皇宫,深受明清皇家的青睐,特别是装饰了富丽华美的珐琅彩和泥绘画面,立即身价倍增,加之官宦文人画家对紫砂壶的推崇喜爱,促进了紫砂器的繁荣发展。大大提高了紫砂壶的价值,在《阳羡茗壶系》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茶的故乡在中国,瓷器也是中国的代名词,所以古代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商品主要为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4大宗。明代后期至清代中期,宜兴紫砂壶与中国茶叶一起由海路销往欧洲的丹麦、葡萄牙、荷兰、德国、英国、俄国等国家,赢得欧洲上层社会人士的青睐,柄寸之壶,盈握之杯,声誉骤起,是欧洲皇室和上流社会客厅里最珍贵的陈设品,紫砂壶多采用贴花、浮雕、镶金等装饰工艺,以迎合欧洲人的审美情趣。清初向日本的输出,中后期形成商品化大量外销东南亚各国。到民国前后,通过上海、香港外销的紫砂陶器一度十分火爆,形成了“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的真实写照。

而今紫砂昔日的魅力不减,是她以数两盈盈的载体,凝聚了太多的文化元素,她涵盖了地质地貌学、人文历史学、陶艺美学、包含了茶文化、养生文化等等,我们作为一位学者不仅要探寻紫砂文化更深的奥秘,还有责任把具有皇家文化元素的紫砂陶艺传承光大。

习主席曾“三论中国茶”向世人阐述“茶—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最亮丽的符号之一!”茶艺与紫砂壶品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天人合一的艺术品。

未来,我们应该将中国的好茶传播到世界各地,且传递中国茶文化的理念,让世界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紫砂艺术与茶文化相结合,才更好的诠释了茶文化的内涵,让人们能对茶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紫砂壶的“不完美”,才是真实的美


常有人问:老师,我的壶上有白点,是化工泥吗?云母。老师,我的壶上有黑点,是不是坏的啊?铁质。老师,我的壶上有个坑、有一粒凸点,是不是做的不好啊?爆子。

我们想说,如果您手头的壶有这些现象,不是泥料不好,反而恰恰说明了,您手上的这把壶,是用真正的好泥料做的!

原矿纯正的上乘老泥料在烧制时常常会出现各种“不完美”,但这不是绝对,能出现原矿上乘老泥料特有的不完美现象,必须要符合以下一种或多种条件,如果泥料的品质低,想出现原矿上乘料特有的不完美也难。

具备原矿上乘泥料的基本条件是:

一、必须是原矿具有一定砂性的矿料,

二、矿料的纯度、及在筛选出的原料必须是足够的纯正。

三、泥料在炼制时必须是纯砂粒、或泥料所含脂粉泥绝对低。

四、壶在窑中必须烧到位、或说要烧到一定的结晶度。如果壶在没烧到结晶前,出问题的概率非常非常低,出问题通常是在结晶后。所以现在的壶是越来越生,这与现在的市场有关,谁都不愿意接受瑕疵,真假优劣不重要,好看就认为工好。我们来看看,原矿上乘料通常会有那些不完美现象。

出现爆疵、爆子、爆泥现象的泥料,通常是纯砂粒的料、或含砂率非常高,壶在窑内烧制时整体收缩,有些稍大点的粒子因内外温差急变而炸裂,粒子周边无缓冲而爆出。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控制窑温的升降速度来降低,但绝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窑,就是有窑的,烧制方法也不一定能掌握,所以,防止这类问题的出现还是难题。

花泥

花泥:主要原因是砂粒硬、泥料纯,接壶把壶嘴时用的脂泥与身筒泥片的密度不同,后期了坯工夫不到,或是坯不润的时候用抿针,造成砂粒倒毛,或是成品泥放置时间长,紫砂泥料内外湿度不同等原因造成。所以,放置时间长的成品泥在做壶前,最好是重新炼一下,或反复锤炼。通常在壶烧到结晶前,就是有花泥现象也是非常轻微,大多数情况下是在烧到结晶后才出现花泥现象。所以,对有花泥现象的壶不要排斥,那是真正的紫砂壶,虽然不是很好看,但有些花泥现象能养掉。

灰爆

灰爆:是因石灰岩颗粒夹入纯正紫砂料里,高温时变成石灰而彭胀,由于纯正砂料缓冲力非常小而爆飞,形成灰爆。

形成表皮裂纹或裂缝的根本原因是砂性纯正,俗话说泥性爆,粘性很低,很多纯正的硬砂料在表面会有裂丝、裂纹,大多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但不漏水,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

爆疵、泥爆

爆疵、泥爆(又称起泡泡),出现这种情况的泥料一般是砂料纯度好,硬度高,颗粒稍大,一般在四十到六十目的硬砂泥料中出现,主要原因是烧窑方法和窑中气氛,如果窑中升降温过急,大的颗粒会因内外温差力大而炸裂,出现起泡或爆疵,有些料虽然细,但因矿料本身质地稍低,在窑中升温过快或超过本身的烧制温度时,也会出现。

跳砂

形成跳砂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烧制时壶身因收缩,砂粒与砂料间没有缓冲,粘结力最小的那粒砂受挤压而蹦出。从这点看,有跳砂现象的壶大多是纯正的极品硬砂料。要想消除跳砂现象,非常简单,在泥料里多加点脂粉泥就行,虽然不会跳砂了,但泥品同时也下降了。

铁黑

铁黑:是指在壶表皮下因高温熔化但还没有析出的铁质。

铁熔:是指已经熔化并析出表面的结晶铁。

原矿纯正的泥料在烧到一定温度时,大多会出现铁黑、铁熔现象,出现铁黑的紫砂泥比较普遍,一般泥料品质不会很差。能出现铁熔的泥料只有原矿有,而且还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泥料必须经分筛过的纯砂粒,或是脂粉含量非常低。二是不管是嫩泥或硬砂泥,泥料必须烧到基本结晶,就是说要把泥烧到结晶成紫砂壶。从这两点看,有铁熔点的壶,绝对是上乘品质的泥料。形成铁黑、铁熔的原因现在还没有科学论断,但可能与原矿矿料的纯正性有关,回过头来说,哪怕是原矿最好的矿料,如果炼的不纯,也不会出铁熔点。

以上这些现象,大多在原矿上乘泥料中才会出现,对紫砂认知度高的人,一般不会拒绝上乘泥料出现的正常瑕疵,对紫砂认知度低的人,是不会接受任何瑕疵。如果只是单纯要排除这些瑕疵现象,方法很多也很简单,最简单的就是多加点脂粉泥。(文章来源:紫砂文化馆;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紫砂壶的精巧之美》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