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种类】

本山茶是福建乌龙茶的一个特色品种,与铁观音茶叶颇为接近,本山品种制出的乌龙茶,品质上佳者有近似铁观音茶叶的茶香,但强度明显弱;茶汤口感也有些类似铁观音茶叶,一向有“本山王、观音水”和“本山韵”一说。

第一:本山茶叶面也不是平坦的,和铁观音茶叶的叶面一样都是有凹凸感,但它的凹凸感程度不高、从叶型对比中可看得非常明显。Cy260.cOM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仔细观察茶叶叶面的形状——本山茶的叶面为较宽的椭圆形,且形状不规则,靠近枝梗端比较小、尾端明显大,而叶面的最宽处不是在正中央、而是靠近尾端的部位。本山茶的形状特征是:上半部较狭长、下半部较宽,对折后肯定非常不对称。

第三:以往有本山叶脉突出发白的说法,但在叶型中这一点并不明显(与铁观音对比),很难作为区分本山与铁观音的。

第四:本山茶叶面的锯齿与铁观音叶面的锯齿形状都很类似,主要是直角-钝角,但也可以看到不少呈现锐角的形状,不同位置情况不同、相互混杂,这方面没什么规律,无法作为区分本山与观音的参考,但与毛蟹对比,这两者与之的区分还是非常明显的。

第五、本山叶底与观音叶底。

本山茶茶条壮实沉重,梗鲜亮,较细瘦,如“竹子节”尾部稍尖;色泽鲜润呈香蕉皮色;茶汤橙黄色;叶底黄绿,叶张尖薄,长圆形,叶面有隆起,主脉明显;味清纯略浓厚;香似铁观音而较清淡。

延伸阅读

本山茶介绍


本山茶原产于安溪西坪尧阳,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庄灿彰撰《安溪茶业调查》称:“此种茶发现于60年前(约1870年),发现者名圆醒,今号其种曰圆醒种,另名本山种,盖尧阳人指为尧阳由所产者”;1985年在全国茶树良种审定会上被认定为全国良种,主产于西坪、虎邱、蓬莱、尚卿、长坑、芦田等乡镇,并先后传播到闽南、闽中等部分乌龙茶区。

本山茶茶条壮实沉重,梗鲜亮,较细瘦,如“竹子节”尾部稍尖;色泽鲜润呈香蕉皮色;茶汤橙黄色;叶底黄绿,叶张尖薄,长圆形,叶面有隆起,主脉明显;味清纯略浓厚;香似铁观音而较清淡。

本山是灌木型,植株中等,树姿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中叶类,中芽种;叶形椭圆,叶薄质脆,叶面稍内卷,叶缘波浪明显,叶齿大小不匀,芽密且梗细长,芽叶淡绿带紫红色,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44.0g。花冠直径2.6~3.1cm,花瓣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芽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下旬;一年生长期8个月左右。适制乌龙茶、绿茶;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褐绿润,香浓郁高长,味醇厚鲜爽,有“观音韵”,近似铁观音的香味特征;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

品鉴本山茶


品茶是高雅、安祥、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

本山茶的一般品尝有四个步骤

尝茶:从干茶的色泽、老嫩、形状,观察茶叶的品质。闻香:鉴赏茶叶冲泡后散发出清香。观汤: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之过程,茶叶溶解情况及茶叶冲泡沉静后的姿态。

品味:品赏茶汤的色泽和滋味。品饮前,先用“高冲、低斟、括沫、淋盖”等传统的方法冲泡。品饮时,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边沿,中指顶住杯底,戏称“三龙护鼎”品茶工于煎,重在品茶汤的汤花。对茶汤的色、香、味,形以色为主。

正常气温年景,新茶一般在谷雨前十天内即可产出;真正叶片营养丰厚的茶草应在谷雨前后几天内。选购品尝“本山茶”通常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即从干茶和泡茶两个角度考量茶的“色、香、味、形”。

一是干茶评赏。望色:通过观望应具备铁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泽一致,可见烘制到位。闻香:通过嗅闻应具备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气,尤其是有如烧板栗那种香味或幽香的为上乘;有青草味的说明炒制功夫欠缺。嚼味:通过细嚼应具备头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觉,略用清水涮口后有一种清爽甜润的感觉。

观形:通过察看应具备片卷顺直、长短相近、粗细匀称的条形,可见形状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二是干茶发汤品尝。茶具一般选用白瓷茶杯(碗)。以泉水或深井水为佳,没有条件的可选用矿泉水或纯净水等PH值近于中性的水质为适宜。根据茶具容量,放入茶叶适量,清淡适中,不宜过多。为避免片茶原香流离,当今有人主张用开水高冲、缓收、起壶至茶具2/3处加盖稍候片刻(新嫩茶不宜满加盖)。片刻后,即可品鉴。

步骤如下:首先闻其香。靠近杯碗口或口面,感觉是否有悠悠的茶叶清香;以其香味浓度体验茶叶的香醇。次是望其色。用碗盖扶动茶叶查看汤色,一般是青汤透绿、清爽爽的,没有一点的浑浊。其叶片颜色一般是谷雨前十天的茶草制作的新茶,泡后叶片颜色有淡青、青色的,不匀称。相近谷雨或谷雨后茶草制作的片茶,泡后叶片颜色一般是青色或深青的,而且匀称,茶汤相应也浓些、若时间稍候一会儿青绿色也深些。再是品其味。

通常是先慢喝两口茶汤后,再小呷细细品味,正常都有微苦、清凉、丝丝的甜味;叶片营养生长丰厚的茶草制作的片茶,沏泡的茶汤,往往能够使你明显感觉到茶汤的柔度。四是观其形。干茶开水发汤后,先浮于上层,随着叶片的开汤,叶片一一的自下而上陆续下沉至杯碗底。有原来的条状开发为叶片状,叶片大小近同,片片叠加。

本山茶的品质


本山茶其品质优,色泽褐绿滑润,香气浓郁高扬,滋味醇厚鲜爽,有“观音韵”的显着特征。

在各个色种品种中,本山的品质最好,但它其实远无法与同样技术等级的铁观音相比——在绝对品质上,顶级本山茶最多可相当于中档铁观音、但不太可能再高出这个水平,这就是品种的限制充分显现出来的区别。

本山茶的品种香型与铁观音同样都是清幽风格,但感觉较为薄弱、且略有橙香,以秋茶最为明显;而铁观音的香型有穿透力、很容易被感知——两者对比冲泡,会有明显的区别。

口感回甘方面,本山茶品种往往无法提供像铁观音茶叶一样丰富、多层次的感觉,口香表现也一般,但回甘程度可做到媲美铁观音的水准。另外,本山茶的叶片薄,注定其耐泡程度难同相同条件制造的铁观音相比,但具体的耐泡程度也与制造因素有关,品种特征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

与铁观音“近亲”,但长势和适应性均比铁观音强。制乌龙茶品质优良,质量好的与铁观音相近似,制红、绿茶品质中等。有观音弟弟之称,系安溪四大名茶之一。

安溪本山茶介绍


本山茶外形:条索尚肥壮,紧结,较沉重,叶梗红亮,细瘦整齐,尾部稍大,竹子节明显,色泽乌润呈熟透的香蕉皮色,具有青蒂绿腹红点的特点。

内质:汤色橙黄色或清黄色,味清纯,略浓厚,香气类似铁观音但较清淡。

叶底:黄绿色,叶尾尖薄,长圆形,叶面有隆起,主脉略细稍浮白。

本山茶,原产于安溪。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庄灿彰撰《安溪茶业调查》称:“此种茶发现于60年前(约1870年),发现者名圆醒,今号其种曰圆醒种,另名本山种,盖尧阳人指为尧阳由所产者”。香高味醇,品质好的与铁观音相似。

该茶于1984年在全国茶树良种审定会上被认定为全国良种。在安溪栽培面积达1.6万多亩,居全县第三位,为县内四大当家良种之一。主产于安溪西坪、虎邱、蓬莱、尚卿、长坑、芦田等乡镇,并先后传播到闽南、闽中等部分乌龙茶区。

本山茶也是无性系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牙种,树姿开张,枝条斜生,分枝细密,叶型椭圆稍长,叶薄质脆,叶片稍内卷,叶缘波浪明显,叶齿大小不均,牙密而且细长,和铁观音有点相似,品质较优,有观音弟弟之称,系安溪四大名茶之一。

本山因其长势和适应性均比“铁观音”强,所以价格比较便宜。一般消费者根本无法分辨其与铁观音的区别,所以很多茶叶店都将其当成铁观音来卖。其香气与铁观音虽然不同,但品质也非常出色,品质优良,香高品醇,同时也具有乌龙茶耐泡的共同特性,加上价格实惠,是爱喝铁观音的朋友们的最佳替代品了。

注意:如果是毛茶,本山的茶梗细而长,由于做工的原因,本山茶梗会出现“肉断皮不断的”现象,产生茶梗一节一节的,很像竹子的杆,因此,本山梗有“竹子节”的俗称,而铁观音,则一折即断,而且横截面相当整齐,像用刀子砍过的一样,而本山,你怎么折,那个横截面都会有“胡须”。铁观音的锯齿很钝,而且不规则,本山的锯齿相对较尖锐,较规则。

本山茶养生疗效


本山茶为安溪四大名茶之一,本山茶芽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下旬;本山茶中约含氨基酸1.6%、茶多酚19.8%、儿茶素总量10.7%、咖啡碱3.4%。其品质优,色泽褐绿滑润,香气浓郁高扬,滋味醇厚鲜爽,有“观音韵”的显着特征。本山茶是一种养生饮品,有很好的养生疗效:

1、据了解,本山茶中含有的牡荆碱、桑色素及儿茶素等黄酮类物质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癌作用。

2、本山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能够作用于细菌,并凝固细菌的蛋白质,然后将细菌杀死;有治疗肠道疾病,如霍乱、伤寒、痢疾、肠炎等功效;同时还有消炎杀菌功能。

3、本山茶中含有氟,而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变成一种较为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提高了牙齿防酸抗龋能力。

4、本山茶中的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和芳香类物质等多种化合物,能调节脂肪代谢,且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同时茶多酚和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和血脂,因此,常饮本山茶有很好的减肥功效。

5、本山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动脉硬化的特殊保健功效。

本山茶茶条壮实沉重,梗鲜亮,较细瘦,如“竹子节”尾部稍尖;色泽鲜润呈香蕉皮色;茶汤橙黄色;叶底黄绿,叶张尖薄,长圆形,叶面有隆起,主脉明显;味清纯略浓厚;香似铁观音而较清淡。

本山茶的品鉴


品茶是高雅、安详、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本山茶的一般品尝有四个步骤:尝茶:从干茶的色泽、老嫩、形状,观察茶叶的品质。闻香:鉴赏茶叶冲泡后散发出清香。观汤: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之过程,茶叶溶解情况及茶叶冲泡沉静后的姿态。品味:品赏茶汤的色泽和滋味。品饮前,先用“高冲、低斟、括沫、淋盖”等传统的方法冲泡。品饮时,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边沿,中指顶住杯底,戏称“三龙护鼎”品茶工于煎,重在品茶汤的汤花。对茶汤的色、香、味,形以色为主。

本山茶的选购常识。正常气温年景,新茶一般在谷雨前十天内即可产出;真正叶片营养丰厚的茶草应在谷雨前后几天内。选购品尝“本山茶”通常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即从干茶和泡茶两个角度考量茶的“色、香、味、形”。

一是干茶评赏。望色:通过观望应具备铁青(深度青色)透翠,老嫩、色泽一致,可见烘制到位。闻香:通过嗅闻应具备茶的清香透鼻的香气,尤其是有如烧板栗那种香味或幽香的为上乘;有青草味的说明炒制功夫欠缺。嚼味:通过细嚼应具备头苦尾甜、苦中透甜味觉,略用清水涮口后有一种清爽甜润的感觉。

观形:通过察看应具备片卷顺直、长短相近、粗细匀称的条形,可见形状大小一致、炒功到位。

二是干茶发汤品尝。茶具一般选用白瓷茶杯(碗)。以泉水或深井水为佳,没有条件的可选用矿泉水或纯净水等PH值近于中性的水质为适宜。根据茶具容量,放入茶叶适量,清淡适中,不宜过多。为避免片茶原香流离,当今有人主张用开水高冲、缓收、起壶至茶具2/3处加盖稍候片刻(新嫩茶不宜满加盖)。片刻后,即可品鉴。

步骤如下:首先闻其香。靠近杯碗口或口面,感觉是否有悠悠的茶叶清香;以其香味浓度体验茶叶的香醇。次是望其色。用碗盖扶动茶叶查看汤色,一般是青汤透绿、清爽爽的,没有一点的浑浊。其叶片颜色一般是谷雨前十天的茶草制作的新茶,泡后叶片颜色有淡青、青色的,不匀称。相近谷雨或谷雨后茶草制作的片茶,泡后叶片颜色一般是青色或深青的,而且匀称,茶汤相应也浓些、若时间稍候一会儿青绿色也深些。再是品其味。

通常是先慢喝两口茶汤后,再小呷细细品味,正常都有微苦、清凉、丝丝的甜味;叶片营养生长丰厚的茶草制作的片茶,沏泡的茶汤,往往能够使你明显感觉到茶汤的柔度。四是观其形。干茶开水发汤后,先浮于上层,随着叶片的开汤,叶片一一的自下而上陆续下沉至杯碗底。有原来的条状开发为叶片状,叶片大小近同,片片叠加。

本山茶制作工艺


茶叶是采茶农辛辛苦苦采来的,但是采摘来的鲜茶叶,要及时进行加工处理,切勿层积堆沤,以免叶落腐烂。本山茶的制作工艺是萎凋-杀青-揉捻-干燥。

1、萎凋:标准是使叶形萎缩;粗梗失水而柔软,不易折断;青味减少。萎凋有三种方法:加温萎凋、室内自然萎凋、日照萎凋。

2、杀青:标准是外观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手紧握茶叶稍带粘性,粗梗折而不断,青气消失,有茶香味。杀青要均匀要透,掌握“高温、叶少、抛炒结合”的原则;杀青分为手工杀青和机器杀青;手工杀青,一般用径宽大的铁锅,锅温要在150—200℃之间,先高温后低温,锅炒叶一次2kg左右。

3、揉捻:用慢火随炒随揉,且在热灶上进行;做法:在茶叶粘附力大时,将它卷成团块,出锅做成形,或抓住每个芽的主梗,一叶一搓或数叶一搓成条索形即可。

4、干燥:鲜叶经萎凋、杀青、揉捻、定形后,立即抖散在竹垫、簸箕或晒场上荫凉,不可被烈日直射。当叶片研碎、粗梗折断后仍有藕断丝连状时,则表示茶叶的含水量在3%—5%,也说明茶叶已经达到了干燥程度。

本山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砂绿滑润;冲泡后香气沉稳持久,汤色橙黄或清黄色;滋味滑润甘醇,带有蜂蜜的味道,与铁观音极其相似,有观音弟弟之称,是安溪四大名茶之一。

本山茶的制作工艺


本山茶的制作工艺是萎凋--杀青--揉捻--干燥。

1、萎凋:标准是使叶形萎缩;粗梗失水而柔软,不易折断;青味减少。萎凋有三种方法:加温萎凋、室内自然萎凋、日照萎凋。

2、杀青:标准是外观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手紧握茶叶稍带粘性,粗梗折而不断,青气消失,有茶香味。杀青要均匀要透,掌握“高温、叶少、抛炒结合”的原则;杀青分为手工杀青和机器杀青;手工杀青,一般用径宽大的铁锅,锅温要在150—200℃之间,先高温后低温,锅炒叶一次2kg左右。

3、揉捻:用慢火随炒随揉,且在热灶上进行;做法:在茶叶粘附力大时,将它卷成团块,出锅做成形,或抓住每个芽的主梗,一叶一搓或数叶一搓成条索形即可。

4、干燥:鲜叶经萎凋、杀青、揉捻、定形后,立即抖散在竹垫、簸箕或晒场上荫凉,不可被烈日直射。当叶片研碎、粗梗折断后仍有藕断丝连状时,则表示茶叶的含水量在3%—5%,也说明茶叶已经达到了干燥程度。

本山茶的加工制作方法


萎凋

萎凋主要有三法:

(1)加温萎凋:借助电热、柴炭进行人工加温,速度快,效率高,但如火候掌握不好,质量不易保证。

(2)室内自然萎凋:主要是在通风透光室内进行。即用竹垫将茶叶均匀摊开,须经15—20小时左右,并均匀翻动数次,使水分蒸发达50%—60%,叶柄、叶芽柔软后即完成萎凋。此法蒸发缓慢,易于掌握。

(3)日照萎凋:将鲜叶摊散在竹垫上或放到阳光下晒,晴天只需30分钟即可,阴天则看其柔软程度而定。总之,萎凋的标准是:叶形萎缩;粗梗失水而柔软,不易折断;青味减少。

杀青

杀青是提高茶叶品质的关键措施,总的要求是杀青要均匀要透,掌握“高温、叶少、抛炒结合”的原则。手工杀青,通常用铁锅,径宽宜大,锅温要在150—200℃之间,先高后低,锅炒叶一次2公斤左右,机器加工加倍。杀青的标准:外观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手紧握茶叶稍带粘性,粗梗折而不断,青气消失,有茶香味。

揉捻

本山茶一般芽叶粗,梗大,多采用热揉。揉捻时用慢火随炒随揉,温揉亦须在热灶上进行,冷揉一般少用。热揉做法是在茶叶粘附力大时,将它卷成团块,出锅做成形,或抓住每个芽的主梗,一叶一搓或数叶一搓成条索形。亦可将数叶卷成方圆形或三角形等,使它玲珑雅致,冲泡后还原为绿色,呈现出色、香、味、形来。要求嫩叶成形率在80%以上,过老化的芽头成形率仅60%—70%。

干燥

鲜叶经萎凋、杀青、揉捻、定形后,立即抖散在竹垫、簸箕或晒场上荫凉,切勿被烈日直射。待叶片可研碎、粗梗折断后有藕断丝连状时,则表示茶叶的含水量在3%—5%,这时,茶叶就达到干燥程度。如采集后遇阴雨天气,加工后必须用低温慢烘,直至干燥为止。

本山茶与铁观音的区别特点


铁观音:外形条索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传统铁观音具有天然兰花香、栀子花香或桂花香,香气高爽持久,清香型香气细长幽雅。汤色淡绿,清亮,叶底较嫩,呈绸缎面无红边。

本山:外形条索尚肥壮、紧结,较沉重,叶梗红亮,细瘦整齐,尾部稍大,“竹子节”明显,色泽乌润,呈熟透的香蕉皮色,具有青蒂绿腹红点现的特点。

内质:汤色橙黄或清黄色,味清纯,略浓厚香气类似铁观音但较清淡。

叶底:色泽黄绿,叶底尖簿哦,长圆形,叶面有隆起,主脉略细稍浮白。

本山茶:本山因其长势和适应性均比“铁观音”强,所以价格比较便宜。一般消费者根本无法分辨其与铁观音的区别,所以很多茶叶店都将其当成铁观音来卖。其香气与铁观音虽然不同,但品质也非常出色,品质优良,香高品醇,同时也具有乌龙茶耐泡的共同特性,加上价格实惠,是爱喝铁观音的朋友们的最佳替代品了。此泡更是本山中的极品,口感、香韵都极佳。

铁观音:清雍正年间在安溪西坪尧阳发现并开始推广。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产量较低,有“好喝不好栽”之说。安溪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可采制春、夏、暑、秋四季。制作优质精品铁观音必须具备“天、地、人”三个要素。天,指适宜的气候环境;地,指纯种铁观音茶树,适应茶树生长的良好土壤、地理位置和海拔高程,4-10年生茶树制品尤佳;人,指精湛的采制技术。

极品铁观音,香气馥郁持久,有特别的“观音韵”,独特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喉韵好,回味悠久,泡至7次仍有余香。真正的铁观音茶王,香气高强、奇特,具有浓郁持久的兰花香,还稍有一种白桂花香,滋味浓郁醇厚,稍带有天然生人参酒味,品饮之后,齿颊留香,喉底回甘,“香中有味,味中有香”,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冲至10遍仍有原茶真味白桂花香,这才是人世间上等的好茶。

安溪铁观音和本山茶的区别在哪里


安溪是我国铁观音的主产地,安溪铁观音也尤为出名,很多人仍然是把安溪铁观音看作是乌龙茶的代名词,其实并不然。在安溪,除了铁观音乌龙茶之外,还有毛蟹、本山、黄旦,这些也都是乌龙茶品。那么出自于同一产地、同一茶系的茶品有什么不同呢?我们随着小编去了解吧!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茶叶市场上有着所谓纯正铁观音与非纯正铁观音之分,纯正铁观音又名红心观音或红样观音。铁观音茶品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为其基本特征,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而本山则是乌龙茶的另一道上品之茶,其特征也十分明显。茶条壮实沉重,梗鲜亮,较细瘦;如“竹子节”尾部稍尖,色泽鲜润呈香蕉皮色;茶汤橙黄色;叶底黄绿,叶张尖薄,长圆形,叶面有隆起,主脉明显;味清纯略浓厚;香似铁观音而较清淡。与铁观音“近亲”,但长势与适应性均比铁观音强,其品质优良,香味高醇,与品质好的与铁观音相近似。制红、绿茶则品质中等。

以上就是安溪铁观音和本山茶之间的区别,两者都属于乌龙茶,且都是安溪茶品的上品茶类,论起名气来,自然是铁观音略胜一筹!但是本山的独特风味,也吸引了不少忠诚的粉丝哦!

大红袍茶叶特征 大红袍茶叶种植环境


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18~18.5℃之间;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mm左右。山峰岩壑之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

左右。正如沈涵《谢王适庵惠武夷茶诗》云:“香含玉女峰头露,润滞珠帘洞口云”。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风害。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岩茶独特的韵味。

武夷山之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斑岩,中部为砾岩、红砂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茶园土壤之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茶经》称茶山之土“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茶园土壤系烂石或砾壤。明代徐火勃《茶考》所述“武夷山中土气宜茶”。

适宜的土壤,造就出岩茶的优良内质。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武夷岩茶独享大自然之惠泽,它奉献给人们以独特的“花香岩骨”,使同属自叹不如。

武夷岩茶可分为岩茶与洲茶。在山者为岩茶,是上品;在麓者为洲茶,次之。从品种上分,它包括吕仙茶、洞宾茶、水仙、大红袍、武夷奇种、肉桂、白鸡冠、乌龙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

武夷岩茶属“叶红镶边”半发酵茶,它的特点以清人梁章锯概括得最为简练,即“甘、清、香”字(见《归田琐记》)。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这种茶最适宜泡工夫茶,因而十分走俏,其品质独特,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众的喜爱,还曾有“病之药”誉。

当代书法家张燕生先生曾为武夷山大红袍吟赋题写:“绿叶镶边兮红袍罩身,善缘接善兮一泡心宁”,这应该是对大红袍“禅茶一味”的品质特征的精炼概括。大红袍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韵味。注重活、甘、清、香。

上品大红袍

从几个方面来观察: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冲泡次数和叶底等多个方面。其中以香气和滋味这两方面为重点。

香气:香气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气从鼻中出,若能闻到幽幽香气的,其香品为上。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

滋味: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茶水无质感,淡薄者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质高低。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优。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

外形:干茶的外形色泽也可以作为品质鉴别的参考。通常要求外形匀整,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油润带宝色。陈茶则色泽灰褐。条形不完整或碎茶多的就差了。另外,茶叶的叶底也可以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应软亮匀齐,叶底红边明显。

优质茶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黏,有稠度),润滑,回甘显,回味足(初学者不易把握这一岩韵的特点)。

爱茶人 : “ 重香型 ”VS “ 重水型 ”


前人赞誉武夷岩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胜。”“岩骨”与“花香”是评判岩茶品质高低、口感优劣程度的两大因子。那这两大因子在影响岩茶品质口感上,孰轻孰重呢?

茶叶成分组成上,

“水”重于“香”

对于茶叶的生化研究资料中显示:茶叶的化学成分是由3.5%-7.0%的无机化合物和93.0%-96.5%的有机物组成。而在有机物组成成分中,香气物质仅仅只占了0.005%-0.03%,滋味物质显然占了上风。

“岩韵”之解,

“水”重于“香”

武夷岩茶“岩韵”的四字真诀是“香、清、甘、活”。

“香”是岩茶品质的基础,无茶不香,而对滋味优劣的评判确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和具体论述的。梁章钜《归田琐记·品茶》一文中的原话是:“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尤凡品也。再等而上,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需从舌本辨之,微乎微矣。……”可见,前人对于岩茶的见解是:“水”比“香”更难求,更能体现岩茶的品质层次。

传统武夷岩茶焙法,

“重水求香”

武夷岩茶的传统焙法火功较高,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现在岩茶的火功略有降低,但遵循的一般准则依旧是“重水求香”。

根据茶叶物质转化的原理:焙火次数越多、焙火温度越高,茶叶芳香物质特别是低沸点的芳香物质会逐渐降低,转为更加稳定的熟香(果香、乳香、桂花香等)及炭焙所赋予的特殊风味—火功香。但是,在焙火的过程中,滋味更加醇厚、顺滑、岩韵表现更加明显,口感的体验性更强。

另外,武夷山拥有正岩山场的茶农们一致认为,焙火的高低能从旁推敲茶叶山场的好坏。山场越好,越经得住炭焙(但具体的焙火情况依旧要根据前期做青程度稳定)。“岩韵”的魅力,必须靠火来激发。这个言论是有道理的。

武夷山岩茶界

标杆性斗茶赛评分权重,

“水”重于“香”

武夷山每年不同规模的公众或是自发的斗茶赛很多,而以每年的天心岩茶村斗茶赛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据了解,岩茶类的五项因子: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评分权重中,香气和滋味分别占总分的35%和45%,滋味的权重远远比香气高出10%!很明显,在武夷山当地人民眼中,“水”比“香”更为重要!

以上几点,从很大程度上反应:“水”(滋味)更能体现岩茶的品质优劣和魅力所在。但是,“香”对于茶叶爱好者的杀伤力可是不容小觑的!

从市场上看,

必先有香,“水”求其次

绝大多数的消费者特别是刚刚接触岩茶的人群,购买岩茶的第一准则是:香!香气越浓郁、越明显越好,”而对于“水(滋味)的要求只要不苦不涩即可!当然,这个原则是非常正确的,为什么呢?

因为岩茶的“水”太深,并不是那么容易喝懂的,评判“水”(滋味)好坏的诸多因子比如厚度、醇度、山场等等,非内行人不敢轻易下定论。但“香”好闻不好闻、干净不干净确实更加容易的事。而且,人体对香气的敏感程度大于滋味,自然,不是很懂茶的人,香气带给他的体验性大于“水”(滋味)。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岩茶的火功会略有降低的原因所在。

武夷岩茶为什么能呈现如此丰富多彩的风味?山场固然是重要的支撑之一,但繁多的品种、繁琐的工艺以及多变的火功类型赋予茶风格迥异的香型才是最重要的!肉桂有桂皮香、乳香、果香;水仙有兰花香、青苔味、棕叶味、木质味;佛手有雪梨香;奇丹有桂花香;陈茶有药香;梅占有乌梅味……轻火功的茶多为花香;中轻火功的多为花果香;高火的有焦糖香……

香气,往往比滋味更能体现风骨不一,香气,往往也是我们习茶路上的必要线索!

当然,所谓“苦水不去,香气不来”,武夷岩茶的“香”与“水”是不可分割的,在此,仅仅只是将两者做一个对比,仅从岩茶自身出发,“滋味“或许比“香气”更能体现魅力,尤其是从评审的角度出发。当然,让岩茶爱好者们对岩茶的品质评判有一些更为清晰的线索。从购买和个人口感偏好的角度出发,当然就要看个人啦!

茶友们,在您心中,岩茶的香气和滋味,谁更重要呢?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本山茶叶型特征》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种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