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一亿买了28把紫砂壶;

钱是真金白银的人民币,壶是大师顾景舟的。

收藏圈内,波澜不惊,认为“不贵”;

收藏圈外,群情激昂,高呼“洗钱”。

一桩生意,引出截然相反的态度,问题出在买壶人的身份上,一家主营业务是销售电缆、在深圳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超电缆。

电缆公司买紫砂壶,想干什么?

孟夏时节,天气逐渐燥热。

春拍火热,从纽约到北京,亿元拍品频出;股市高歌猛进,从A股到H股,整数关口纷纷踩在脚下......

5月22日晚,一则来自于中超电缆的投资公告如“热油锅里浇了一瓢凉水”,让原本已经被“牛市”搅得很不平静的资本市场瞬时“刷屏”。

这则公告称,中超电缆公司于当日接到控股子公司中超利永通知,中超利永于5月20日与自然人韩农生签订了《艺术品买卖合同》,拟收购后者持有的共计28把顾景舟紫砂壶,合同金额为1.04亿元。

电缆企业与艺术品,这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资本市场的“闪婚”显然给人以上市公司“不务正业”之感,“1亿元买了28把壶”的调侃之声不绝于耳——

电缆公司的“奇葩公告”

“28把壶,1.04亿”。

做电缆生意的中超电缆豪掷1亿购买紫砂壶,近400万/件的天价瞬间聚焦市场目光。看看媒体的标题:《A股公司又现奇葩:中超电缆斥资一亿买28把紫砂壶》《中超电缆掷1亿买28把紫砂壶被疑不务正业》《中超电缆子公司1亿买28把紫砂壶投资者担忧“摔碎了”》......甚至有记者开始梳理上市公司的种种奇葩公告:诸如数百万买老板娘豪车的、卖股是因为要给孩子筹学费的、高管违规交易是因为手机误操作的......不一而足,当然也包括豪掷亿元买紫砂壶的。

评价这件事之前,我们还是先看看这则“奇葩公告”的内容。公告显示,中超利永(中超电缆控股子公司)与韩农生经过友好协商,基于自愿及平等互利的原则,双方于2015年5月20日签订了《艺术品买卖合同》,合同金额为1.04亿元(不含税),这批艺术品为28把紫砂壶。公告详细列明了每把壶的名称,如“牛盖莲子壶”、“绿泥四方侧角壶”等。每把壶的平均价格约为371万元。

公告称,此次艺术品购买所需资金来源为中超利永自筹资金,此项交易“适应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增强公司竞争能力”。交易完成后,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重大影响。

A股的投资者们显然不这么看:公开资料显示,中超电缆持有中超利永70%股权。今年1月,中超电缆曾向中超利永增资1.4亿,资金将主要用于补充运营资金及陆续在全国各地开设紫砂会所。而在深交所上市的电缆企业——中超电缆主营电磁线、电线电缆及电缆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根据公司2014年年报,中超电缆去年实现净利润1.04亿元,这笔交易金额相当于公司去年全年的盈利。

不满情绪,瞬时在各种论坛吧中爆发:“上市公司做这个还能怎样,洗钱啊,要不就是买入后抵押贷款。对外宣称1个多亿,其实可能成交没有那么高价,但去银行就能按这个价格贷款。”“股民认为公司投资成功,股价上涨,欢喜不?壶还是那个壶,只不过真假有无也不会有人去理,毕竟不会损伤到任何人。每个参与的人都会得到利益,只不过泡沫终究会破灭,搏击一下,看谁傻。”“买了几个紫砂壶就增强了公司竞争力?这上市公司也太好做了吧!而且,如果说是文化类主营公司还说得过去,中超电缆可是电线电缆制造行业”……

对于公司的购买行为,微博上的几位大V也持有怀疑态度,财新网专栏作家刘胜军质疑道,“中超电缆这是任性还是脑残?”独立财经观察家侯宁则担心“购买的要是假壶怎么办?”有网友回复调侃道:“涨停就是真壶,跌停就是假壶”。

……

中超电缆斥巨资购买紫砂壶一事太过“奇葩”,也受到了监管当局的关注。5月23日,深交所下发《关于对江苏中超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监管关注函》。深交所要求中超电缆公司对本次交易的决策程序、交易的目的、交易定价的依据及公允性和合理性分析,公司、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管)及持股5%以上的股东是否与交易对手方存在关联关系以及除关联关系以外的其它任何关系;本次交易的风险、双方履约能力以及交易对公司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进行自查。

是任性还是脑残?那还得看看这几把紫砂壶值不值再说。

天价紫砂壶价值几何

公告信息一出来,本刊记者首先搜索了这位紫砂壶所有者——韩农生的资料情况,所获甚少,除了公告中的信息:韩农生,32102019610704****,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梅园新村。

江苏宜兴(距离泰州距离很近,直线距离130公里)盛产紫砂壶,当地人都有收藏或买卖的习惯,因此可算作是当地人认同的一种硬通货。韩先生应当是紫砂壶的行家。宜兴紫砂壶名家、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潘持平认识本次交易的另一方韩农生,他回忆起2004年11月韩农生购买小石瓢壶在内的两把壶的一些细节,“两把63万,他不买的话我就买了”。

再看看买家“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公司是两年前注册成立的,注册资本不小,有3亿元,但如果对比此次买28紫砂壶的金额看,三分之一的注册资本金被花掉了!该公司在中超电缆的营收比重比较低,去年为1.06%,但绝对数额倒也不小,按照中超电缆2014年度48.7亿元的总营业收入看,这家紫砂壶公司去年的营业额也达到了5200万元!与很多A股中小市值的新兴公司的营业收入差不多。

紫砂壶投资在我国艺术品收藏界较为常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就掀起了紫砂壶收藏热潮。

从2007年开始这股热潮便开始在内地市场蔓延,其间游资的热炒让紫砂市场一度出现泡沫,后归于沉寂,但到了最近一两年,随着金融资本与各级艺术品种类投资嫁接通道不断成熟之后,与其他门类的艺术品收藏一样,紫砂壶收藏背后的金融资本运作逻辑也被投资人士所挖掘了出来。有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不合理的操作多了去了,这种不算什么,有的集团不是曾经把艺术品作价数十万元注资集团引发争议,最后不也不了了之。”

上述公告显示,此次中超利永收购的28把壶皆出自于顾景舟之手。

据公开资料显示,顾景舟可以说是历代紫砂陶艺名家中,名号最多的一位,也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其出生于1915年10月,于1996年逝世,为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岁拜名师学艺。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19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19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当代收藏紫砂壶应首先看作品,作品好坏才最终决定一把壶的价值,职称高的、大师的作品未必都是高价,而同一个大师的不同作品也差价较大”,上述业内人士坦言如顾景舟大师的作品,高的能近千万元,低的可能只有百万元左右。

本刊记者深究了一下这28把顾景舟作品的拍卖价,有据可考的20把:牛盖莲子壶,552.00万(2014-12-21上海春秋堂);绿泥四方侧角壶,138万(2012-05-13中国嘉德);小六方井壶,184万(2011-11-12中国嘉德);合欢壶,264.50万(2014-12-11上海敬华);水平壶138万(2013-05-14中国嘉德);汉君壶,287.50万(2013-04-28上海春秋堂);子冶石瓢壶,287.50万(2011-11-12中国嘉德);大仿古壶,155.25万(2011-05-28江苏万达);牛盖洋桶壶,126.50万(2014-05-09北京翰海);上新桥壶,517.50万(2011-11-12中国嘉德);秦权壶,460万(2014-06-04北京匡时);供春壶,345万(2014-05-18中国嘉德);截盖石瓢壶,287.50万(2011-11-12中国嘉德);小石瓢壶,281.75万(2012-05-13中国嘉德);仿古壶,336万(2010-12-08华艺国际);大口扁腹壶,672.00万(2011-06-05南京经典);井栏壶(唐云),747.50万(2011-05-21中国嘉德);鹧鸪提梁壶,805万(2011-05-21中国嘉德);“玉露”诗,690.00万(2012-12-07北京匡时);矮僧帽壶,782.00万(2012-06-03北京保利)。至于诸多媒体提到的以1495万元的成交价创下顾景舟单把紫砂壶的世界纪录的“寒汀石瓢壶”,则不在其中。

20把紫砂壶合计8057.5万元,平均每把市场拍卖价402.875万元,略高于协议平均价的371.43万元。中超利永总经理沈映斌表示,由于顾景舟作品仅存不足500把,1.04亿购买28把紫砂壶超值,目前市场价格超过2个亿,甚至可能达到3个亿,未来的升值预期极高。

“20多把顾景舟紫砂壶,如果是真品的话,1亿元的价格并不算高价,甚至价格偏低了。”一个从事古董拍卖多年的业内人士认为,在他看来,市场的反应有点过度了,不应该一谈到天价、巨款就说是洗钱,“企业投资收藏艺术品是一件正常的事,像新疆广汇、湖南广电等一直都有专项投资艺术品。”

一个与该企业接近的人士表示,由于对方是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也很大,所以自己不方便透露具体情况,但是可以透露的是该企业打算购买这批紫砂壶作为复制再销售之用:“老板是宜兴人,真心喜欢紫砂壶,希望能通过此举恢复上世纪宜兴紫砂壶的繁荣景象和生产水平,振兴紫砂工艺。”

老板是谁?真心喜欢紫砂壶吗?要振兴紫砂工艺吗?

幕后操盘手

要了解中超电缆此次投资的真正用意,先要了解其此次收购的主体公司中超利永。

中超利永全名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据资料显示,其成立于2013年年初,最初注册资本为1亿元。

2015年年初,在沉寂了两年之后,中超利永突然增资扩股。1月20日晚间,中超电缆公告,为满足控股子公司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经营需要,支持其业务发展,公司拟对中超利永以货币的方式增加注册资本1.4亿元,同时,中超利永管理层等41位自然人以货币的方式增加注册资本6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因为此次增资扩股,包括吕尧臣、谭泉海、顾绍培等数十位在紫砂壶收藏拍卖界颇有名号的制壶大师皆成为了其参股股东以及签约人。并且将经营范围由原来紫砂壶制造和销售,扩展到文化艺术品咨询、价格评估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宜兴当代活跃在拍卖市场的紫砂壶制作都是中超利永的签约作者,也是他们的股东。”上述长期研究紫砂壶收藏的业内人士透露,公司通过一些运作手段,将紫砂壶的价位炒高,然后这些名人他们所做的壶都由公司来销售运作,可以预见接下来这些制壶大师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价位将会更高。

公开资料显示,中超电缆、中超利永董事长为同一人——杨飞。

众人眼中的杨飞是个商业奇才,他曾经是电缆行业的“销售天才”和“打工皇帝”。杨飞1993年开始进入江苏远东集团,成为一名电缆营销业务员。其在远东的销售“成绩单”是年年刷新:1995年,他担任经理的济南业务部开张才7个月,销售额就达到了1000万元;1999年,他领导的北京和山东片区完成销售额2亿多元。2003,杨飞回到江苏宜兴,年底他变卖了以前在市区买下的全部店面和住宅,带着10年来的全部积蓄,联络了一批电缆行业销售和技术方面的年轻精英们,在自己的故乡徐舍镇东岳村征地300亩,注册资金6000万元注册成立了江苏中超电缆有限公司。只用3年时间就将年销售额做到10亿元,并且最终在创业板上市。中超电缆上市,给杨飞带来超过16亿元的个人财富。

杨飞是宜兴本地人,因酷爱紫砂,多年来专注于紫砂壶的收藏,在业内圈里小有名气。在宜兴,紫砂收藏家比比皆是。如果没有几把大师壶尤其是顾景舟制作的紫砂壶,是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收藏家的。据记者了解,杨飞2014年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收藏的紫砂壶中,老壶占20%,大多为近当代大师的作品,顾景舟的有22件。在多年的收藏中,他也发现市场上流通着大量顾景舟大师的假壶。那么,杨飞又是如何规避高仿假壶的风险的呢?他充分利用自己身处宜兴的地缘优势,每次出手前都要向身边的专家请教,“要通过其他一些专家来帮我佐证,不是说不相信自己,收藏说不好听点,小心驶得万年船,你如果认为自己水平很高,哪一把都能辨别真伪的时候,那可能要买到假的东西”。

作为上市公司老总,杨飞直接把他的部分藏品摆放在了办公室的旁边,紫砂收藏室成为他会客、招待朋友的场所。据说他收藏有近2000把紫砂壶,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紫砂博物馆,希望自己的收藏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参观、欣赏。“紫砂壶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成交记录,需要感谢的是上市企业‘中超电缆’的强力购买”,来自紫砂壶之乡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销售部的一位执行董事如此评价这一次中超电缆的艺术品收购,“可以说,中超公司是紫砂壶价格的制造者,中超公司将是紫砂推向亿元时代的最强推手。”

公开资料显示,杨飞对于紫砂不止于喜爱、欣赏,他有更大的图谋——整合紫砂产业链。首先,2013年恢复了有百年历史的紫砂老字号“利永”,成立中超利永紫砂陶瓷有限公司。其次,中超利永成立第三方紫砂鉴定机构与工艺师资质评定机构,聘请国内文物鉴定专家、陶瓷研究专家、紫砂资深国家级大家及业内行业专家,把控住紫砂产业链上评估、鉴定环节。第三,创办《紫砂汇》杂志赢得行业话语权,对紫砂文化进一步推广,并在丁山建立生产与展示中心,将生产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第四,创新商业运作模式。建立具有电子商务(B2C)功能的企业品牌门户网站,并与其他主流电商平台实现对接;与业内资深工艺师签约合作,全权负责这些紫砂精英的作品推广、销售,打造小众艺术的大众化交流与推广平台,掌控行业至高点。

就在2015年1月增资扩股完成之后不久,中超利永又迈出了其紫砂壶嫁接金融资本的关键性一步。

在今年2月,中超利永便与数家商业银行签署了有关紫砂艺术品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与其签订质押融资协议的银行包括中国民生银行无锡分行、无锡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无锡分行。中超利永还将为质押融资业务提供鉴定、评估、托管、回购等提供一系列支持服务,解决了紫砂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鉴定、评估、管存与流通”等一系列难题。

“显然,中超利永在完成这些布局后,就几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紫砂壶价格推手和做市链条,其余金融产品的合作也可以通过多方面来完成,比如通过艺术品质押融资,发行艺术品基金融资等等,一方面在拍卖市场推高价值,另一方面在其余金融产品合作层面也可以获得因市场价格推高而获得的衍生收益。”上述业内人士认为。

整合紫砂产业链条,杨飞的图谋可谓不小。然而,5月27日中超电缆发布多则回复交易所问询的公告,才更让记者吃惊,因为上述“高大上”的图谋,“小巫”而已。

中超电缆的回复内容超出了市场预期。首先,中超电缆详细说明了此次购买紫砂壶的交易过程和交易风险,认为交易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其次,吴鹰、欧亚平、唐越三位PE大佬拟掏1.5亿元对中超利永增资,中超电缆同时披露了201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5股,每10股派现0.1元。

更为重磅的是,中超电缆抛出了一份2015年公司战略规划,即今年计划出资50亿元投向利永紫砂全产业链建设项目,这也意味着中超电缆在电缆主业的基础上新增另一项所谓的“新文化产业”。基于打造双主业的计划,中超电缆也宣布将公司简称更名为“中超控股”。

有网络大V质疑称:“用1.04亿买了28把紫砂壶还不过瘾,又要花50亿元打造‘壶联网’。做实业的都去玩这网那网的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创新?”

眼球碎了一地啊。

50亿把玩“壶联网”

尽管存在投资风险,但中超电缆对于紫砂壶的看好绝非只是“收藏”之举。公开资料显示,电缆行业的毛利率18.53%,而紫砂贸易行业是25.38%,利润还是很可观的。该公司此次还拉来了投资界的几位PE出身的大佬入伙,即吴鹰、欧亚平、唐越三位自然人拟以货币的方式向中超利永增资1.5亿元,该公司注册资本也增至3.6亿元。

翻看下三位增资人的简历颇不简单。知名投资人吴鹰是国内较早的天使投资人之一,现任职于中泽嘉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在华谊兄弟任监事会主席、九阳股份任职董事;出生香港的欧亚平此前也是投资界出身,现为百仕达控股有限公司创办人及主要股东,担任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董事长、上海外滩美术馆董事会主席、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亚太及中国理事;唐越此前也在美国多家投资机构任职,现任深圳赢众通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蓝山中国资本创始合伙人。

一位投资人士的观点或许能解答一二,他认为,一方面,三位PE投资人中,欧亚平(阿里巴巴的马云、中国平安的马明哲、腾讯的马化腾看好的投资人)有美术馆的投资经验,且有财产保险的背景,符合稀缺艺术品的配套支持。而另外两位尽管没有直接涉足,但两人此前的投资标的都偏于影视、文化和互联网。另一方面,此次增资入股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收益来源既可以是艺术品的实际投资,也可以是未来可能实现的股票股权投资。

“先增资、再炒作,然后顺势高调推出紫砂壶全产业链计划,这个营销策划做得真好。”有投资者表示。整个事件是否是策划的?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这个不能说我们高调推出(紫砂壶全产业链计划)的,我们公司按照自有的规划向前发展,不能说特意吸引眼球。”策划是显而易见的。杨飞要么是绝顶聪明的投资人,要么背后有资本运作高人指点。在投资市场关注所谓“公司刻意炒作‘高端装备制造+新文化’双主业驱动的多元化战略,通过这一系列利好消息,推高股价,从而方便减持”的新闻时,记者的眼光紧盯的是其准备以紫砂为代表的全新的“文化+互联网+金融”的闭环生态圈。

这个“闭环生态圈”的规划应该在2013年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时就开始运作了。2014年9月,启动电子商务,拓宽了大众购买艺术品的渠道。2015年更是加快了运作步伐:1月增资扩股,增加一批紫砂艺人股东,控制生产环节;2月与银行签订质押融资合作协议,为紫砂壶消费、投资提供支付、小额贷款、分期付款、保险,以及租赁、回购交易、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控制交易环节;3月建设“紫砂壶全息数字防伪服务云平台技术”,采集每把紫砂壶的“DNA”,给予每把紫砂壶一份独一无二的身份数据,控制紫砂产业链上的大数据库;5月,高调推出“壶联网”,搭建以“紫砂壶数字防伪云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大数据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壶联网”,可以为紫砂从业企业提供覆盖产供销业务的信息化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为客户和藏友提供社交和交易渠道,从而建立覆盖紫砂壶物理信息、交易流转信息以及客户、藏友的消费习惯、擅长领域等信息的大数据中心,为O2O线上线下交易以及文化金融服务提供数据支持,进而形成独特的“紫砂文化金融平台”。可以说,“壶联网”一旦搭建成功,其紫砂行业的国内老大地位将不可撼动。

对于紫砂市场发展空间,杨飞信心十足,“它的利润空间,毛利率要比电缆这块高得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传统文化这一块肯定是要超过电缆这一块的,未来的市场利润空间可以说不可想象的。”

记者手记:

闭环成就价值

闭环,无疑是当下的互联网热词。马云曾说,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应该检视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否能够形成一个完整而封闭的系统,所谓商业的闭环。无论是最初的B2B,到B2C还是C2C,以及支付宝,到并购各种与交易电商相关的互联网企业,阿里的布局无一不是为商业闭环系统在量身打造。

记者本想就此案例展开论述,责任编辑以为有广告宣传之嫌,遂删去。“文化+互联网+金融”的闭环生态圈,相辅相成,而又相互促进。打造好这一“利器”,企业必将旗开得胜、爆发式增长,尽管其颠覆之路才刚刚开始。

这才是“不务正业”的中超电缆——哦,现在叫中超控股——天价布局紫砂的幕后“阳谋”。

图注:

顾景舟刻并制玉璧提梁壶

顾景舟刻并制玉璧提梁壶

容量◎530ml

成交价◎RMB16,330,000

拍卖公司◎上海春秋堂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4秋季拍卖会

此壶为顾景舟先生取其代表作“提璧壶”之造型,历经长期反复推敲,创作而成。在盖面处作较大改动,作玉璧状,故称之为“玉璧提梁壶”。此壶构思巧妙,制作精良。每一根线的始终、每一接合的过渡、每一棱角的锐钝,都极为用心。壶盖严丝合缝、整齐划一;壶钮造型新颖、颇具新意;壶嘴舒出自然、比例适度;提梁虚实有度、挺括有力;壶身端庄大气、圆中见方。此件拍品整个造型简洁、圆润、端庄、明快;比例谐和、柔中寓刚;神、气、韵兼备,是顾老砂壶创作中的一件巨作。壶肩处有顾景舟先生亲自铁笔篆刻“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戊辰龙年三月”,赋予了此壶浓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顾老砂壶创作的全面性,堪称当代砂壶中的一绝,具有无法估量的文化价值与收藏价值。

顾景舟、韩美林提梁盘壶

顾景舟、韩美林

提梁盘壶

容量◎500cc

尺寸◎高12.8cm

成交价◎RMB11,500,000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中国嘉德2011年春季拍卖会

此壶为一九八八年由韩美林设计,顾景舟制作。其特点为直线与弧线交错运用,转折处明快流畅。提梁及盖的设计新颖、大方、突出。整体制作形成圆中有方、方中带圆的构图特色,充分掌握运用了雕塑空间关系的美学概念。壶身丰厚扁圆,稳住了上半部的飞扬动势,为整体的造型起到了关键作用。流则浑厚有力。远观此壶有如飞鸟于天之感。壶身刻有篆书“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之铭文,为韩美林书写。字体书写流畅、娴熟、功力深厚,为此件作品增添了活力。

顾景舟六方壶

顾景舟六方壶

尺寸◎高9.5cm

成交价◎RMB17,825,000

拍卖公司◎北京艺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此件拍品为六面紫砂壶,该壶器形非常简练,但不失恢弘之势,表面光润,没有半点装饰,棱角分明笔直,显得十分庄重大方,质地温润细腻,握在手中柔和舒适。此壶整体清雅大方,端庄秀丽,尽显大师风范,是紫砂壶中的珍品。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

尺寸◎宽18cm高8cm

成交价◎RMB12,320,000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

顾景舟在四○年代末期常往来宜兴、上海之间,经铁画轩主人戴相明介绍认识了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王仁辅、来楚生……等著名书画篆刻家,令顾景洲的创作思想与艺术格调多了不同视野的养分。1948年,顾景洲主动精心制作五把石瓢壶,除自留一把,余四把慨赠戴相明、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相明壶底印是王仁辅刻的“戴相明”三字方章,盖印是任书博刻的“顾景舟”款,另四把则钤上任书博篆刻的“顾景舟”底印、王仁辅篆刻的“景舟”盖印。“顾景舟”之“舟”自此启用。壶坯轻舟运沪,戴相明携壶坯随江寒汀至吴湖帆家书画,吴湖帆饱墨执笔悬腕在五把壶坯上各题诗句,四把壶上各画型态相异之竹枝,第五把壶则由江寒汀画寒雀一只相赠吴湖帆。画成,仍由戴相明交货船带送顾家,由顾景舟亲自镌刻。陶艺一绝,书画一绝,篆刻一绝,珠联璧合,完美至极。相明壶刻字为“为君倾一杯。狂謌竹枝曲。相明先生。吴倩并题”;寒汀壶刻字是“寒生绿罇上。影入翠屏中。寒汀兄属。吴倩并题”;唐云壶刻字为“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药城兄属。吴倩并题”;景舟壶刻字为“但为清风动。乃知子猷心。景舟先生。吴倩并题”,四把石瓢壶上风动疏竹画之落款皆为“湖帆”二字,湖帆壶刻字为“细嚼梅花雪乳香。寒汀兄为余画茶壶。倩自题”壶上孤雀雪梅画之落款为“湖帆道兄正画。寒汀”。

石瓢壶原是紫砂传统造型。顾景舟集各家之大成,创出自我,壶上宜书宜画,一改清初以来纤细繁琐、堆砌浮华之气,刻意追求线型的流畅舒展,反复权衡比例的协调秀美,显现了简朴大方的气度。顾景舟制石瓢壶乃智欲其圆、行欲其方的砂壶珍品。

顾景舟大提壁壶

尺寸◎高14.5cm;M18.5cm

成交价◎RMB12,880,000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2春季拍卖会

至一九七八年起,顾景舟历经四次修改,跨越二十余年,用全部心血、精力、智慧,创造的传统经典之作。而此款拍品的不同之处正是顾景舟经过四次修改后的成熟作品,尺寸也大过以往的同款提壁壶。做工的精湛,壶嘴的秀挺都更加的体现出来。

顾景舟高线三足套壶

成交价◎RMB12,880,000

拍卖公司◎江苏和信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1首场艺术品秋季拍卖会

容量◎340cc

此壶为三足鼎式,壶身呈扁球形,敦厚饱满。宝珠式钮,短弯流造型独特,方形提梁跨于壶上,转折自如。通体光素,仅以三条线饰于肩部,平添几分古意。此类造型的壶最早出现于明代万历年间,有《紫韵雅翫—中国紫砂精品珍赏》第44-45页的“陈仲美款仿古凤盉壶”可资比较。顾景舟先生师古而不泥古,他对于古代造型艺术有着独到理解,同时又具备极强的创新精神,他的作品文人气十足且具有时代感,本件“高腰线提梁壶”即为此中代表作。

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

尺寸◎直径11.3cm;宽14.3cm;宽24cm

成交价◎RMB28,750,000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中国嘉德2014春季拍卖会

“九头咏梅茶具”创作于1970年代,正是顾氏登上创作生涯巅峰的阶段。文革前期顾景舟遭受不白之冤,郁郁不得志,父母亲也先后离世,70年代初期终于逐步走出人生晦暗期。经过长期韬光养晦,饱汲文人艺术养分的顾景舟,多次配合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的专家,跑遍古窑址、文博馆,为艺术生涯注入全新生命,迎向创新坦途。

紫砂咏梅作品历来皆有,此类壶式原型是1930年代江苏省宜兴陶业职校王世杰校长所设计,1959年范正根、1964年朱可心均有制作。但是由顾景舟所诠释的这件咏梅壶,全器的轮廓线条,既清新出尘,又能体会出梅枝傲骨不屈的精神,壶身气度更是饱满蕴蓄,神采奕奕。将紫砂壶艺中所需蕴含的形、神、态都具体表现出来,树立了个人风格。正如宋伯胤先生指出的:“丁蜀陶人在以这些生长在他们周围并且十分熟悉的对象做为题材时,并不是简单的再现(duplicate)或仿造(copying),而是把它们当作自己的作品,深深蕴含著作者的自我表现与审美观念。”

众所周知,顾景舟大师一生创作的近百个品种中,绝大多数为光素器,并以气势雄健严谨,造型简练古朴,享有盛誉。相较之下,顾氏的花货作品便显得极为珍稀罕见。“九头咏梅茶具”完整呈现出顾景舟经营花货的风格与功力。全器以梅干为造型设计,壶嘴呈喇叭式,出水点注顺势而出,遒劲有力;壶把乘势而起,蜿蜒苍劲,端拿舒适。壶身点缀朵朵梅花,花瓣块面饱满,纹路清晰,雕塑技艺高超,气韵高雅,具体验证了世人对顾景舟“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的艺术评价。

顾景舟的作品主要以单壶创作为主,连杯的套组较为少见,此套“咏梅茶具”多达九头之多(一壶、四杯、四托),弥足珍贵。顾氏极为重视传统纯手工制壶技艺,从手工捶泥到排窑送烧,一砂一泥、一杯一托,亲力亲为,毫不取巧,当年锐意创新的顾景舟对此套九头茶具所耗费的心力与时间,想必殊为可观,也更甚于其他作品。

顾景舟提璧组壶

尺寸◎尺寸不一

成交价◎RMB 17,825,000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1年秋季拍卖会

璧,古代礼器,也是美玉的统称。提璧壶是工艺美术大家高庄教授创意设计,顾景舟先生首制,时在一九六五年。在此后的近四十八年中,顾景舟先生多次提炼,精益求精。

诸如在梁的高低,嘴的伸卷,盖的变化,钮的虚实,角的锐钝,都作过不同的赏试和探索,且有单壶及套具。日臻完美。先生曾说:“一个人一辈子能留下几件经得起推敲的作品就不错了。”提璧茶具诚如先生自己评价“是当代紫砂壶中,表现出材质美、工艺美、内容美、形式美、功能美等五美境界的一绝。”这并非先生自夸,而是确实如此。

顾景舟虚扁

顾景舟虚扁

尺寸◎高7cmM15cm

成交价◎RMB11,500,000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2春季拍卖会

1993年10月21日,年近八旬的顾景舟为促进海峡两岸的情谊,弘扬紫砂陶文化的真谛,应邀赴台湾参加“宜兴紫砂陶精品展”活动,受到台湾各界人士盛大而热烈的欢迎。这次展览他带去两件作品:虚扁壶和双圈壶,一高一矮两个光货造型,比智穷工,美轮美奂,让台湾的紫砂爱好者大饱眼福.

壶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圆扁葫芦,长流的转折呼应重心略向上的环型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盖钮巧妙地凸起令壶的重心上移,腹似虚实有通壶显得精实有神。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寒汀石瓢壶

尺寸◎纵13.5cm;宽17.8cm;高7.9cm

成交价◎RMB14,950,000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八周年春季拍卖会

重◎432g

此壶为紫砂泰斗顾景舟所制,由吴湖帆(1894—1968)于壶面上画风动竹枝,赠予江寒汀(1903—1963)。刻铭引自宋代词人梅尧臣(1002—1060):“寒生绿罇上。影入翠屏中”。竹叶姿态爽飒,如有习习清风,行书劲健洒脱,正与壶身整体权衡协调之线条、造型对应成趣。这是顾景舟与江寒汀、吴湖帆与唐云(1910—1993)等海派书画家合作的五把传世石瓢名壶之一,是艺术家相知、唱和交流之作,紫砂、诗、书、画、篆刻的完美结合,名家名手,弥足珍贵。

顾景舟(1915—1996),本名景洲,名号有曼晞、瘦萍及壶叟等,堂号自怡轩,浙江宜兴川埠人。少年时从祖母习紫砂工艺,后至上海从事仿古紫砂制作,临摹陈鸣远等名家作品。抗战胜利后,他通过上海铁画轩陶瓷店老板戴相明(别字莲生),结识海派书画家,包括江寒汀、来楚生(1903—1975)、谢稚柳(1910—1997)与吴湖帆等人,相与交游、切磋,艺术思想与境界大为提升。1948年,易名景舟,意谓自己是艺海中一叶小舟,命运随艺海一舟而搏击,勇往直前,足见此一际遇对其艺业影响之深。

延伸阅读

紫砂壶市场重洗牌 挤泡沫天价难再现


很多人喜欢用紫砂壶泡茶,由于其具备透气不透水以及富含矿物质等因素,备受品茗者的青睐。前几年,紫砂壶超出了一般茶茗器具的范畴,价格一路上涨,成为了不少人争相收藏的工艺品。大师制作的紫砂更是拍出了天价,很多紫砂艺人的作品也随之水涨船高,出现了市场泡沫。从2012年到现在,由于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紫砂壶市场出现了重新洗牌,部分作品的价格也回归到了理性的水平。

从一路飙升,到理性收藏渐渐深入人心

2010年至2012年间,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制作的紫砂壶价格普遍以每年30%至50%的幅度上涨,个别名家名壶的价格更是成倍飙升。高涨的价格也催生了紫砂壶市场的泡沫,一些当代紫砂艺人的作品价格,甚至超过了很多明清时期的老壶,某些当代紫砂艺人的作品价格大大高估。

不过,知名紫砂收藏鉴赏家、无锡工艺职业学院兼职教授张明强表示:“紫砂茶壶的行情,其实从2012年开始就在慢慢往下走,只是由于顾景舟作品的一枝独秀,掩盖了紫砂壶行情的真实情况。应该说,现在紫砂壶行情是在回归理性的过程当中,今年秋季的艺术品拍卖会上,如果不出我所料,再次创造天价的紫砂壶也许很难出现了,理性收藏越来越深入人心。”

有在宜兴从事紫砂壶制作的工艺师告诉记者,“目前紫砂壶正处于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有实力的大师名家壶仍在高价位运行,而低端产品则逐渐被市场淘汰。”与前几年盲目推崇大师作品的现象不同,一些工艺美术师的作品也在市场洗牌中遭遇危机,前几年交易出的高价作品,因为交易渠道少、转手机会不多,有价无市便成了常态。

此外,紫砂壶市场中急功近利的因素也导致了不少收藏家对紫砂壶持观望的态度。艾明樟是一位紫砂壶收藏家,在广州越秀中路的宝贝城四楼的茗壶轩经营原矿老料紫砂壶,其中不乏紫砂七老的作品。他表示:“如今不少自称为‘大师级’的人物,他们做的壶部分是代工壶,他自己不做,叫子女、徒弟做,做完之后拿他的印盖上去,就当自己的作品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用灌浆法、用模具法去做。这两个因素伤了收藏者的心,很多收藏紫砂壶的人收藏的积极性减弱了。”

顾景舟作品在紫砂壶市场一枝独秀

在紫砂壶市场中,“壶艺泰斗”一代宗师顾景舟的作品最受市场追捧。目前过千万的紫砂壶中仅有14把,顾景舟的作品就占11把。2013年6月,顾景舟民国三十七年制,吴湖帆书画的《寒汀石瓢壶》拍出1495万元的价格,刷新单把紫砂壶的最高纪录。2014年5月18日,中国嘉德“紫砂春华-近现代紫砂臻品”拍卖会上,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以2500万落槌成交,加佣金为2875万元,刷新了紫砂拍卖市场的最高价格纪录。艾明樟收藏有顾景舟的紫砂壶,他介绍道:“顾景舟不是一般人,他勤学苦练,最后都没留下一个后代。顾老做壶已经到了一种无人的境界当中。举例来说,顾景舟做《提壁壶》的时候,中央美院教授高庄把设计图纸给他后,他精心修改了20年才最终完成,光是流口就修改了几十遍。顾景舟做壶,会进入到一种状态,完全进入到壶的意境里面去琢磨。突然灵感来了,有感觉了就修改。”

顾景舟的紫砂壶为什么会屡屡创出天价?张明强表示,首先顾景舟确实艺术水准很高,目前无人能与之匹敌。但是还有几个原因很少人敢指出来:“一是紫砂壶行业需要树立这样一个领军人物作为典型宣传扩散。二是他的后人徒弟为了提高自己紫砂壶的价码,故意抬高他的课徒水平与名望。三是他的大量作品集中在少数几个宜兴人手里,他们在拍场上故意提高成交价格,以利于自己手中其他顾老的壶紫砂的价位迅速升值。”

看年轻艺人的紫砂壶,艺术气质比职称重要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紫砂壶收藏队伍愈来愈大,从事紫砂的人也从当时不足3000人一下子发展到今天的20万人。如今更多人能收藏到的紫砂壶是年轻工艺师的作品,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是拥有紫砂工艺师的职称的,究竟他们的作品在收藏价值上是否具备潜力?

张明强表示:“说到紫砂壶的收藏潜力,我认为这种潜力来自于作品本身的精神气质上,上世纪80年代以前,收藏紫砂壶从来不讲究作者姓甚名啥,过去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等他们也没有职称呀,当时他们的作品就可以与金玉同价,为什么?紫砂壶只讲究材料与工艺。当然,我并不是全盘否定紫砂职称,至少说职称代表了一种从业经验,在紫砂壶成型工艺上有一定基础,职称代表了制壶技术。从制作的角度来说,技术与艺术有着天壤之别,说得更白一点,就是许多人倾慕职称壶,是因为紫砂职称已经被异化为一张价格标签,用这样一个观念来收藏紫砂壶,确实是一种误区。我认为,1995年以后所考出来的职称没什么‘含金量’,紫砂艺术水平是不能用机械的考试就能考出来的,即使你考出第一名的成绩,也只能证明你的紫砂成型技术过硬,与艺术没有半点关系。艺术的紫砂壶是一种创作,是包涵作者思想的具体器物,虽然需要技术的支撑,但主要还是要作者赋予作品独一无二的造物精神,所以,对于年轻作者的作品,还是要看他是否具有强大的艺术修养和厚重的文化涵养,同时还要注意作者个人的品德操守,只有德艺双馨的作者的作品,才具有足够的收藏潜力。”

明清老壶赝品多,不要轻易下手

其实紫砂壶在明清时期,大多是以日用品的形式存在的,名人作品非常稀少,明清两朝生产的紫砂壶加起来也没有今天一天的产量多,存世量稀少,市场上几乎看不到真正的老壶。近年来在拍卖市场出现过的拍品也寥寥可数,例如中国嘉德春拍的清乾隆御制紫泥御题诗金银彩山水纹方壶;香港佳士得春拍的清康熙/雍正宜兴紫砂南瓜式壶,北京保利秋拍的清末民初俞国良款、溥心畬题字画传炉壶。

张明强表示:“从紫砂壶诞生那天开始,就有人在作假,也就是说,紫砂壶历代都有大量的仿古赝品。鉴别老紫砂的途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熟悉每一个时期的原材料,由于出矿的紫砂料的品种先后有序,比如说这种料第一次出现在清代,但壶做成了明代的,那就肯定是赝品。二是工艺,包括成型工艺和烧成工艺,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点。对于老壶,我认为不宜因噎废食,多研究、多到博物馆去看实物,也许就能收藏到好的老壶,但是,老壶中的名家力作,如果不是流传有序,如果你没有特别地研究,不能轻易下手。现在的作假手段很高明,就是在拍卖会上,也有大量的赝品伪作存在,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探讨。”

艾明樟也表示,“有一些黑心的拍卖公司,会把一些新客户送拍的藏品偷梁换柱。现在有高清晰度的相机,三维拍照以后,有可能召集做壶的一些高手,一个人仿流口,一个人仿壶把,一个人仿壶身,一个人仿壶盖。因为他是借助了模具、灌浆这些现代的科技手段,做出来的壶与原壶一模一样。然后通过造旧以后,就拿出来拍了,真品自己收着。但是有一点是仿不了的,就是紫砂的泥料。原矿老料壶与新料壶有很大的不同。”

紫砂壶的市场价格为何不断创造天价


紫砂壶大体上属于文人艺术,所追求的古朴雅趣也基本上是以往文人所追求的。

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紫砂壶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为何紫砂壶在市场上的价值这么高?为何不断创造天价?天价的原因除了出自大师之手,其艺术价值极高之外,更重要的还是紫砂壶泡茶的好处。

第一,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

第二,陈茶不馊,暑天越宿不起腻苔,有利于洗涤及保持茶壶自身的卫生。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注沸水,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

第三,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

第四,冷热急变性能好,不会因受火而开裂。

第五,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牋》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成为奇物。

可以说紫砂茗壶被人们珍爱,在市场上不断创造天价,完全是其具有的艺术价值和优良独特的实用价值决定的。

(御得鼎)

天价顾景舟喜忧参半


今夏,两则来自艺术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突发新闻让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重归国人视野。一是顾景舟1948年制作的石瓢壶在北京东正拍卖会以2450万元落槌,创下了顾氏单壶拍卖最高价;一是被媒体人称为A股最奇葩的上市公司公告:“中超电缆”称,拟以1.04亿元收购28把顾景舟的紫砂壶。时隔仅六天,该公司在公开答疑时又称,这批壶的市值已升至2亿元。拟收购未到手的东西居然能凭空计算出确切的收益,不由令人错愕,原来紫砂壶收藏还能玩得这么任性?!

今年恰逢顾景舟先生诞辰100周年,“顾景舟”这三个字俨然成为一个新财富的代名词。

千赏百猜景舟壶

一个创造了当代紫砂神话的普通制壶者。

只要简单还原历史就会发现,当年的顾景舟并没有今天想象的那么神秘,在宜兴紫砂一厂,他拥有的特权只是专用的更衣室和洗澡位。壶做完了工作台上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剩泥。睡醒觉起来,被窝还是入睡前的筒状模样……那个年代,传统即是最大的师傅。顾景舟做壶绝无偷懒取巧,有徒弟拍打泥片的次数少了几下,他都会马上指出来。在他留下的工作照里,最典型的是一张衣着朴素、戴着黑框眼镜认真制壶的历史瞬间,给人的感觉,他再活一百年还会这样做壶。他的天价壶有两大妙处,首先是工精至极,同样一把传统“石瓢”,怎么看都像一把活着的壶,感觉中多了几分感情。再有制壶时的平和心态,加上泥里容不得一丝杂念,这样的壶做好后搁在哪个历史时期都有种难得的亲和力,远超出壶艺本身带给欣赏者的美感。

顾景舟与海上画坛的名家向来交好,壶中故事颇多,其中被称为“文人紫砂巅峰之作”的五胞胎“三绝壶”,最具紫砂传说和市场价值。当年,顾景舟先做五把石瓢壶坯,由江寒汀、吴湖帆在壶上分别作画题诗,再交回顾景舟亲刻,烧制成功后分藏五友。后因人而各得其名:湖帆壶、寒汀壶、唐云壶、相明壶、景舟壶。时隔一个甲子,唐云壶在2008年上海工美秋拍上以318万元成交,到今年湖帆壶拍出的2450万元,短短七年,翻涨七倍。从中国艺术品市场炒风的飙升势头看,玩家、藏家和商家对顾景舟壶最终能否破亿已经多信少疑。实际上,天价“顾景舟”离大众收藏已经渐行渐远,提振当代紫砂艺术品市场的作用自然也会有所减弱。

至此,五壶中的四把先后现身拍场,三把跳过千万元,但这不是玩壶人所关注的终极所在。在与顾景舟有过交往的资深紫砂收藏家朱银木看来,最能让紫砂界充满期待的还是那未曾露面的第五把壶。有意思的是,其他四把壶上都有江寒汀的画作,唯独顾景舟收藏的这把“石瓢”,双面仅有吴湖帆所题晚唐五代诗人李咸用诗句“但为清风动,乃知子猷心”和“风动疏竹”及落款。为什么?所有可查资料均无探究记述。仅此一点,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看,这把景舟壶的未来身价大可放胆一猜。但也令人犯疑,不知此壶是否还完整存世。

紫砂缘何成好壶

如果说顾景舟还有遗憾,那就是他的天价壶多为传统器型,而非自己独创又能称尊的紫砂重器。

他一生究竟制作了多少把紫砂壶,其中又有多少是自己满意的,同样没有考证和记载。紫砂学者宋双才先生讲了一个故事:曾经,有人拿了一把顾景舟的壶登门求证,顾景舟接过来放在桌角上,给客人倒水时不小心一下子拂掉地上,他倒没有显出多么心疼,主动赔上一把自己的新壶。后人解读,那把壶应该不假,只是顾景舟对自己的这件作品不够满意,于是故意让它摔碎了。不留遗憾在人间,也让世人对顾景舟多了许多敬仰。

由此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瓷都景德镇的角角落落都堆满了废弃的残瓷烂罐,而在陶都宜兴则难寻觅一块半片的紫砂残影。是紫砂壶太容易做了,还是很少废壶?随着紫砂从业者人数激增,好泥料供不应求,有关紫砂泥料的存量成为业内外争论不休的话题,有的说根本用不完,有的认为绝对没有说的那么多。我曾在丁蜀大家丁亚平家里的地上,见过堆满了做好养熟的紫砂老泥,据说已经陈放多年,早就没有了新泥的燥气和潮气。他告诉我,这些老泥都是夫人多年前亲手为他准备的。问丁先生什么时候用,他笑着说好泥不急用。几次丁蜀行,只有汪寅仙告诉过我,当年她曾根据张守智教授的设计,制作出两套茶具,有一套因火大起泡,她舍不得扔掉,自己用砂纸打磨了整整一周时间。爱泥如命,可谓紫砂大师的德行之一。

若要在紫砂大师里比谁做壶做得慢,何道洪先生算一个。说起来,何大师那远远落后于壶价上涨的做壶速度,让紫砂藏家既难忍受又毫无办法,只有慢慢等。几年前一次采访,女儿何叶当着何道洪先生的面告诉我,她们姐妹俩看父亲做壶太辛苦,曾试探着提出,像壶身打坯这样简单点儿的活儿可以交给她们来做,岂料父亲顿时火冒,当场划线:“你们出去,再这样说就别进我的工作室了!”从顾景舟的守道到何道洪的变法,既有中国紫砂人的百年执着又见时代精神,成为大师榜样的力量所在。

小壶造就大市场

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养活了中国陶都宜兴,养活了从秦汉阳羡、战国荆溪到当代丁蜀的无数做壶艺人的梦想。但天价“顾景舟”的出现能否真正打开宜兴紫砂的价值天门,却是一个问号。

至今,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在宜兴做壶,更别说紫砂壶的存世量了。走进宜兴,最大感受就是卖紫砂壶的店铺多得根本记不住店名,一位北京作家把丁蜀镇形容为一个“满天星斗”的紫砂大仓库。有些店里挂满了大师合影照,有的壶像旧社会农村里的孩子,连个正经八百的名字都没有,我问过一位女店主,她笑着摇摇头:“百八十块钱喝茶的玩意儿,能用就行了呗!”

宜兴紫砂壶的种类层出不穷,全手工壶、半手工壶、磨具壶外,最有讲究的算是职称壶,由于职称高低直接影响壶的价格,成为代工壶泛滥的一个诱因。最令紫砂藏家头疼的还是大店流出的名家代工壶,不仅所代工的名头大,数量更大,有些甚至得到了个别大师级名家的默许。

说到紫砂壶的种种甄别招数,泥料不能不看,名气越大对泥料越挑剔,但不绝对。我认识一位三十多岁的制壶高手,名气不大,之所以能成为圈内抢手的代工壶者,首先得益于家存不少老辈儿留下的各种老泥,开始有制壶名家花高价来买,再后来,有的干脆连泥带工都请他一起代劳了。代工壶一般由本主自己在壶坯上钤印,如果只看收藏证书、壶上印鉴和所用泥料,未必就能分出真假。朱银木说过一个令人吐血的壶事,某位紫砂爱好者曾拿来一把25万元买的紫砂壶请他给估个现价儿,他怕对方伤心不忍明言,只说这辈子是没有翻身的希望了。其实,被忽悠的对象往往多少都懂一点儿紫砂。

小壶造就了紫砂大市场,然而,许多紫砂经营者也被大市场快速形成的“黑洞”忽悠了一把。没有任何说明,去年位于北京琉璃厂西街的北京紫砂艺术馆消失了。曾几何时,开紫砂店成为一种时尚,收藏紫砂壶是一种生活。朱银木说,过去追着名家走的那些紫砂商户,由于拿壶价高于市场价而难以倒立支撑,现今不少已经撤店。

对此,有明眼人指出,紫砂壶从实用器到艺术品再到收藏品,越来越容易被商业操作所左右,紫砂文化在天价拍卖中更是形同浮云。一直以来,很少有谁去认真评论名家壶的得与失,这本身就是紫砂文化缺失的表现,有褒扬无针砭,致使多数紫砂艺人的文化层次得不到有效提升,导致传统壶型盛行不衰,始终无法远离曼生十八式。宜兴的紫砂壶大多很怀旧,创新则集中于一批高学历的学院派陶艺家群体。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主张紫砂变革的学院派创新意识更强烈,因而更容易被视为紫砂异类,但接受者却日渐众多。从当年宋双才主导创办的“半壶论坛”、“中国陶都网”、“宜兴紫砂论坛”到上市公司欲出资50亿元开建“壶联网”,小壶大市场逐渐转变为小壶大思路。可以预见,壶还是那把紫砂壶,泥还是那方阳羡泥,传统紫砂不会再是哪一个“顾景舟”的故事了。

宋代茶盏因何拍出天价


宋代建窑油滴茶盏

林桢武

一件宋代建窑油滴茶盏近日拍出了近8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为今年瓷器拍卖的一匹黑马。9月15日,在纽约佳士得“临宇山人”专场上,南宋油滴天目茶盏以150万美元至250万美元的估价,经过20多分钟竞价,最终以1030万美元落槌,加上佣金,约合人民币7800万元。2011年,伦敦苏富比一件宋代建窑银毫茶盏拍出110.5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175万元。不久前,本报刊发了《建盏受宠茶知道》一文,提醒藏界关注宋代茶盏这一品种,这次宋代建盏拍出天价,印证了这一类藏品的珍贵。

流传有序

这次拍出天价的宋代建窑油滴盏为传世品。1935年,这件宋代建窑盏在日本被评为“重要古代艺术品”,2015年注销了这一认定,从而获得上拍的机会。另外,它曾是日本显赫家族黑田家的藏品,之后为日本著名藏家安宅英一所得,最后由关东宋瓷收藏大家临宇山人入藏。

古代艺术品传承因素非常重要,往往是催生拍卖天价的重要原因,很多买家看重藏家身份,愿意追逐名流旧藏。当然,这种流通形式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真实性和价值参照。

临宇山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收藏瓷器,他尤酷爱宋瓷,收集了不少名家的旧藏。这次专场拍卖推出了钧、定、磁州、龙泉、越窑、吉州和湖田等宋代各大名窑的拍品28件,宋代建窑油滴盏是其中较为知名的一件,引起藏家的关注。

其实,建窑名品天价成交早有先例。日本静嘉堂藏的建窑曜变天目盏,为三菱弥之助旧藏,购自大正年间(1912——1926年),成交价为167000日元,在当时值1000多套别墅。日本人对宋代茶盏的崇拜达到宗教的程度,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这与日本崇尚茶道的历史渊源有关,其中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

独特符号

什么样的古陶瓷有可能拍出天价?主要看它的“颜值”有多高,能否代表一个时期的巅峰之作。目前能超出一般价格的有宋五大名窑、元青花、成化斗彩、清珐琅彩等,建盏因为是宋代斗茶的工具,又是宫廷的贡品,加上是名家旧藏,拍卖地点在纽约,故有可能被超高值估价。

为什么宋代建盏会得风气之先,受到追捧,这与制瓷产地在当时为贡茶产区有关。早在唐代晚期,福建地区的茶叶生产就非常繁荣,品茶方式颇多,其中斗茶渐成风气。唐冯贽《记事珠》就记录有“建人谓斗茶为茗战”,建阳一带的斗茶起码可以追溯到唐五代。到了宋代,北苑成为贡茶产区,在这里为斗茶用生产的茶碗自然就流行起来,并且跟茶叶一起作为朝廷的贡品。从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以及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都详细记载了这种以点茶法为茶艺方式的程式,包括茶具使用。

建盏为什么那么出名?宋徽宗《大观茶论》记载“以惠山茶,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这大概就是名闻遐迩的茶品三宝了,皇帝赐茶还要点名用建盏,说明当时建盏非常名贵,皇帝的珍爱大大提升了这种茶器的身价。

日本人对建盏的定位,一是曜变,二是油滴,三是兔毫。日本室町幕府时代的美术论著《御饰记》称:曜变为世上罕见之物,值万匹绢;而油滴为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当一种器物从实用器转化为艺术品的时候,这些难得的纹饰就成为文人雅士追逐的对象,到了收藏家的手里自然就划分出各种“品”,可资衡量其珍贵程度。这一次拍出天价的宋代建窑油滴盏,釉面光润,碗的内外遍布星星点点的斑点,是烧造时自然窑变形成的。这种斑点呈现银灰、灰褐、黄褐色的混合,分布疏密有致,像漂浮水面的油渍,又状如鹧鸪羽毛花纹,因此又称鹧鸪斑。建窑油滴盏窑变釉是釉料中二氧化铁遇不同温度而形成的,呈色千变万化,犹如流星霰雨,给人无穷的想象。

现在,人们开始强调收藏的文化性,就是在器物之外体现的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不仅仅是艺术性,或者是珍稀性。宋代茶盏作为古代茶文化的象征性符号,有文化的支撑和依据,所以才会拍出天价。

助推收藏

艺术品收藏有多种途径。拍卖公司强调传承和出处,当然价值要高出很多。不能由此认为拍卖高值的东西民间就没有,或极为稀少,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同类的藏品,拍卖成交价与民间转让价往往有天壤之别。由于瓷器成批生产的特点,往往一类东西出品量较多,不像书画或青铜器,一般少有复制。

宋代产茶盏的名窑不少,工艺各有特色,比如吉州窑的玳瑁碗、树叶碗,以及其它形形色色的窑变釉茶碗,都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其品位也都差不多。目前民间流传的宋建盏和其它窑口的茶盏数量不在少数,人们还重视不够,价格不是很高,正是入藏的好时机。近年发现北宋河南一些窑口如段店窑等,仿制的建盏非常相似,釉面几无区别,只是胎骨偏灰色,窑变品种也多,有的以前从没见过,比如红釉天目盏等,年代到代,工艺也很不错,都是值得收藏的。宋代建盏,民间古玩店或地摊也时有出现,有的还有“进盏”和“供御”款,应引起瓷器藏家的关注。

目前还有数量不少的很有品位的古代陶瓷在各地流散,包括宋代各个窑口的茶具。专题收藏也好,个别类型研究也好,都是一个良好的收藏时机。

老徐说茶丨我们需要天价普洱茶吗?


【亚太茶业】全媒体讯:今年烟花,特别少。禁燃烟花爆竹的假期,西双版纳的春节被度假游人攻占,刷屏的除了人头攒动,还有那天蓝山青,在我们茶人看来,心头热热的,手脚痒痒的。

2018年的第一季度又要走完,茶人们就该收拾心情,整装进发,开始新茶季工作了,波诡云谲的普洱江湖,又将上演怎样的冷暖哀愁。

切莫妖魔化班章

普洱茶圈永远不会缺话题,因为茶叶是要“炒”的。

大部队人马还没开赴各大茶山,“老班章”就又一次成为了行业焦点。继2017年的“38万元”,成功升级为“68万元”,这老班章价格是乘坐“长征五号”上去的啊,按这速度,明年不得整个“168万元”吗?“一路发”嘛!

可是,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天价普洱茶吗?

就拿2017年春季的“38万元老班章”事件来看,最终商家只炒制收成了不到2公斤的成品毛茶,这更像是一场有所预谋的宣传炒作与广告,可风潮过后,有几人记住了他和他的茶?但总有热衷于玩炒作的商家,这“68万元老班章”的爆出,不仅让老徐摇头,更让我感叹,“秀智商,无下限。”

第一个吃螃蟹,是勇气、是创意。同样的套路,再跟着来玩,那就是炒冷饭、无聊模仿了,这是漠视吃瓜群众的智商吗?

还是说说正经的老班章吧。

随着版纳石化的入驻,老班章村已越来越有“华西村”的模样了。十余年来,这座彩云之南祖国边陲的爱伲族小村庄,一百来户原住民,一千余亩古茶山,创造了令茶圈瞠目的财富,制造了一个个传奇。但随着名利双收,很多负面和隐患已越来越凸显。遑论过度的采制,导致茶品品质的下降已是圈内共识,且各种偏离茶行业本质的炒作、噱头也层出不穷,这样下去,“老班章妖魔化”,并不是危言耸听的杞人忧天。

如果真到了“闻老班章色变”的那一地步,再想正本清源,就得付出昂贵的代价啊。这是众多真正爱班章茶的茶友们,所最不愿看到的事情。

2018年茶市预判

普洱茶界,需要奢侈品,需要名至实归的王者。这是普洱茶的多重属性所决定的,也是行业发展所需。旧有易武众山独秀,再有勐海班章制霸,更有临沧冰岛突起,引领茶客及热钱逐流。

风水轮流转,今年到谁家?2018的普洱茶市走向,为很多茶友所关注。老徐的观点是:好茶依然会很贵,却不愁买家消费;新势力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尚需时日以正视听。

以班章产区、冰岛产区等为代表的,有口碑、有市场、有一定产量的引领者,依然是价格高企,这是物以稀为贵,且优质的名山头茶资源,正被不差钱的跨界金主所依次垄断。一旦谁掌握了上游资源的话语权,自然价格就是水涨船高,从这个角度讲,民间茶客如投资收藏好茶,现在还有最后的机会。

不过从茶企运营来讲,既要照顾到高端客群需求,也要涵盖大众消费。那么,各有特色定位的品牌茶,依然跳不出纯料抑或拼配这个范畴。纯料要纯得有亮点,拼配要配得有特色。如要做一个整体市场分析预判,有价格空间、有口感特点、有故事文化效应加持、有幕后推手炒作等,符合这几个要素的茶区当能得到资金和市场追捧,那具体是哪些个具体茶区呢?因为涉及到众多企业的核心机密及行业规律,此处容老徐卖个关子,按下不表,如有兴趣,可再做交流。

从茶客自饮消费和收藏来说,适当入手如班章茶区、勐库茶区的新生代品牌茶,是不错的选择,而景迈山茶,受各方面利好影响,有望成为茶市一匹黑马,不妨关注。

宜兴紫砂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鼎蜀是一个太湖边上的普通的小镇,镇里的村民早出晚归,耕田做农活,闲暇时便用陶土制作些日常需用的碗罐。就这样,他们过着无忧无虑而又简单平凡的生活。可是有一天,一个奇怪的和尚出现在他们的镇上。他边走边大声叫唤:“富有的皇家土,富有的皇家土”村民们都很好奇的看着这个奇怪的和尚。

和尚发现了村民眼中的疑惑,便又说“不是皇家,就不能富有吗”。说着,人们就更加疑惑了,直直地看着他走来走去。奇怪的和尚提高了嗓门,快步走了起来,就好像周围没有人一样。有一些有见识的长者,觉得他奇怪就跟了一起去。走着走着到了黄龙山和青龙山了。突然间,和尚消失了。长者四处寻找,看到好几处新开口的洞穴,洞穴中有各种颜色的陶土。长者搬了一些彩色的陶土回家,敲打铸烧,神奇般的烧出了和以前不同颜色的陶器。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紫砂陶艺慢慢形成了。事实上,紫砂陶土的颜色确实是五彩的,称为“陶中陶,岩中岩”。紫砂的陶土为本山绿泥,红泥,和紫泥,产于宜兴,鼎蜀,黄龙山,陶土发掘与黄石下的混合陶土矿中。

擦洗紫砂壶和紫砂杯茶垢的过程


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这也是大家独爱紫砂壶的一点原因。

紫砂壶泡茶时间久了,多多少少都会留下茶垢,常有壶友问我怎么去除茶垢,一把紫砂壶养好后很漂亮,水色非常好,但打开壶盖,如保养不当,壶内壁和壶盖口等地方会残留下乌黑的茶垢,顿时心里就不舒服了,该怎么除去茶垢呢?其实也简单的。

茶垢是没有喝完或放得时间较长的茶水暴露在空气中,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茶锈中的金属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后形成的,茶垢附着在壶的内壁。

茶杯、茶壶用久了,就会有大量茶垢,用海绵蘸盐摩擦,可轻易去掉。

茶杯、茶壶内放入一小勺桔子粉或桔子汁,装满清水后放置2-3小时,这样茶垢与茶具失去了粘合力,就容易除去。

用烫熟的土豆皮擦拭紫砂壶的壶身;把土豆皮放进茶杯里,然后倒入热水,盖上盖子焖一会儿,5到10分钟后,倒出土豆皮。这时候再用清水刷洗一遍,就能够很轻松地去除茶垢了。这是由于土豆皮里含有大量的淀粉,用开水冲烫以后,淀粉形成胶体溶液,这个胶体溶液具有很好的吸附和去污能力,因此用这种办法就很容易地把紫砂茶杯里的茶垢除去了。

建议:擦洗紫砂壶和紫砂杯茶垢的过程中不要使用任何化学清洗剂,包括牙膏。

紫砂圣手华建民:绚烂多彩的紫砂人生


紫砂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流传,也象征着静雅清幽的生活理念。紫砂艺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无论是从造型的创新上,还是制作工艺的传承上,都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文化特色。所以,全世界很多专业收藏家,都以有一把“巨匠大师”制作的紫砂壶为荣。

在紫砂工匠中隐含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大师,“紫砂圣手”——华建民以精湛技艺、独特创意、潜心研究、突破陈规、巧夺天工,成为当代真正的紫砂工艺大师,其创立的“华氏紫砂”以最具创新意识、最具时代特点及标新立异著称于世。

一、独具匠心开创紫砂艺术崭新领域

华建民先生潜心研究紫砂艺术二十余年,对紫砂的材质、造型、制作、烧制见解独树,均有论文发表。独创的“华氏”紫砂品牌冠绝天下,曾多次荣获全国和省级陶瓷艺术设计展大奖,被业内和藏家誉为“传统与现代的撞击之光”、“生命的火焰”、“梦界的壶艺”、“火的魔术师”、“奇人怪才天壶”、“四百年来第一人”、“紫砂圣手”、“新生代紫砂泰斗”。

对于华建民来说,紫砂艺术的创作不仅需要传承和技艺,更需要潜心的去琢磨其中的奥秘、敢于不断挑战传统,这样才能够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突破,在艺术的领域上开辟全新的道路。所以,和很多紫砂大师不同,在华建民的创作室中,不仅仅只有制作紫砂产品的器具,更有很多草创图纸,这些是他每日必修的功课,通过不断的研习让灵感迸发。

二、潜心钻研还原纯正紫砂真实面目

无论从学术上还是从实践中,华建民经历了常人不曾有过的磨练。也许正因为如此,对于紫砂的研究才能够十分透彻,领先的艺术思维理念,得以被业内接受、被世人欣赏。

华建民潜心研究紫砂,目的就是找出纯正紫砂,揭开紫砂的本来面目。在研究紫砂数年中,发现纯正的紫砂有与普通紫砂有非常明显的区别:颜色柔、声音哑、手感润、养后油、泡茶不馊。这一见地,已成为紫砂界陶手制作紫砂的新标准。

三、紫砂窑变开创紫砂审美风格

紫砂窑变是现代紫砂工艺的一次颠覆性的革命,它不同于普通的紫砂工艺,它的工艺技术之复杂,创作思维和烧制技术之高,是很多陶艺家都无法达到的境界。在这一点上,“紫砂圣手”华建民用了很长时间才研究透彻,成为业内鲜有的紫砂窑变大师。

华建民认为,要想创作出一个好的紫砂窑变作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判断,去观察。窑变色彩的过渡自然程度;颜色的丰富多彩;色彩的稀有程度;颜色与造型的恰到好处;火焰的美丽痕迹;以及窑变的趣味。这些关键的判断因素是紫砂窑变作品出炉的前提条件,也是紫砂窑变作品的特征。

在华建民眼中,紫砂窑变是他最得意的工艺,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不负众望,创作出的紫砂窑变艺术作品深受大众喜爱。他创作的窑变作品《脸谱》、《冷暖水鸭》、《一缕鸿运》,《灰姑娘》、《月中桂》等等,个性独特,底蕴浓厚,古典与时尚完美结合,提升了紫砂窑变艺术的灵魂,开创了紫砂审美的新篇章。这得益于华建民对紫砂材质的深入研究和他烧制技术的娴熟,以及他对紫砂艺术的那股执着精神。

在紫砂艺术的发展道路上“紫砂圣手”华建民兢兢业业,把传统紫砂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层次。无论是技艺的创新、还是作品灵魂的创新,都成为业内津津乐道的佳话。标新立异,是艺术创作遵循的不变法则,也是对艺术的敬仰和传承最好的见证。

华建民简介

华建民,号砂立。紫砂艺术家,工艺美术设计师。1962年出生于陶都宜兴;1980年起从事紫砂创作设计;1986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0年创办华氏艺陶创作室;2000年创办“华氏”牌纯正紫砂并注册。曾多次获全国和省级陶瓷艺术设计展大奖。

《紫砂宝鼎》1990年全国陶瓷艺术设计表扬奖

《紫砂仿古香炉》1991年江苏省轻工美术设计展评二等奖

《六环紫砂盆》1992年江苏省陶瓷新品展评二等奖

《金秋承露》1994年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二等奖

《风声、雨声和土》1995年江苏省轻工美术设计展评三等奖

《秋艳》、《山寨情》、《晨露盂》1996年江苏省工艺美术陶瓷新品二、三等奖

《双龙供春》、《隐龙戏蟾》1996年入选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艺术展

1997年被香港权威性全球人物志编入《世界名人录》

1998年作品《同行》入选中外陶艺家邀请展,作品《窥今思古》获98香港回归一周年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赛优秀作品奖,并享有“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入编《世界艺术家人才大典》

2000年出版个人作品集《陶艺群星系列丛书NO.1——华建民》

大世界出版公司

2000年中央电视台《中国风》播出专题片《供春壶艺》

2003年出版作品选集《当代中国紫砂陶艺名家——华建民作品选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出版个人作品集《华建民紫砂壶作品初探》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6年整理发表研究成果《纯正紫砂窑变初探》

人间紫砂之三:把握紫砂器的精神维度


紫砂壶显著向外拓展的部分,除了壶嘴,还有壶把。

常见的壶把大致有端把、横把、提梁几种。

端把是茶壶之常见把式:有两支点,也有多支点。两支点多见于光器,轮廓像人耳朵,俗称“耳把”,也叫“圈把”,亦称“环把”,也有称“圜把”。端把与壶流对称、均势,置于壶肩至壶腹下端,高点与壶口、壶流的高点呈水平。为与壶流在视觉上达成有机平衡,把上或会有飞扣,把下端或延伸出“耳垂”。通常端把是“正耳”模样,也有反弹琵琶者——“倒耳”,此种叫“倒把”。有款深受壶友喜欢的光器壶——倒把西施壶,便以此命名。

横把壶之把,也叫“柄”、“执”。为与壶流成90度角的壶体上安装的柄。此形制在日式茶壶上常见。我日常泡绿茶的一把日本瓷器壶便为此种样式。壶流在一侧向外伸张,人端壶而立,壶柄直指人心处,确有“执意”之意。此种壶把,叫“执”确实更为准确。此形制壶把,多为较粗的管状手柄,与鸭嘴样式的流相配合使用比较多见。把的位置设置,从力学上讲,正是在出汤时身筒旋转的中轴上,便于省力并大幅度倾倒和压迫茶汁蓬勃外溢。日本茶道,喜席地坐而论道,横把茶壶,为“当家菜”。

横把紫砂壶有一经典款做得相当飘逸,名曰唐羽壶。就此字面便能凑出个画面:像在唐朝,似羽化成仙。唐羽壶的横把飞泻向外伸张的样子,确有敦煌飞天甩袖的意趣,自信而高傲。

提梁把,为紫砂壶艺术形态在空间上取势的显著形制。此种也叫“提”,这是就受力关节处而言。一般放置在壶肩上或者护壁侧与水平面相垂直,在壶流纵切面上。

从位置上分为提梁和提壁。提梁,指的是从壶身筒肩部起提,连接位置在壶的肩膀上;提壁,说的是从身筒的侧壁起提。在装饰上有素提和花提,前者指提身光素无装饰;后者指提身有装饰。形态上有绞提、单提、双提和叉提之分。绞提为数根细提绞合而成;单提为干净利落一根提梁;双提为并列分置的两根提梁;叉提为单提在后,双提在前的提梁。在材质上,又可归结为硬提梁和软提梁。硬者,指壶的提梁材质与壶身的材质属性基本一致(也有例外,如徐达明的红木提梁系列)。软者,俗称“活络提”,壶提的材质与壶身材质不一致,可活动,像常见水铫子“提”一般。洋筒壶便是这种提梁典范形制。

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的“天鸡壶”,是清代紫砂巨匠陈鸣远一件传世力作。此壶通体呈紫棠色,紫中泛红,色泽凝重,光滑润泽。圆形盖、平顶,中心饰阴阳鱼,周围饰五朵凸起的祥云,盖周围饰云雷纹。壶身直口,长颈,鼓肩。肩一侧与口之间设鸡首形流,对侧饰兽首衔环为把,为借鉴青铜工艺。颈上端饰莲瓣纹,肩部饰一圈绳纹。腹刻铭:“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为庾子山(庾信,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句。诗因酒而写,兴亦随酒而来。著名陶瓷学者宋伯胤著文:“陈鸣远所作的天鸡壶是一件酒具,并不是茶壶。”《阳羡名陶录》作者吴骞所写“陈远(鸣远)天鸡酒壶赞”更为了然,但被很多人忽视。

紫砂壶把,古称鋬。鋬,即是器物上用手提起的部分。天鸡壶把,是典型鋬之一种。吴骞评价天鸡壶“制作精雅,真堪与三代古器并列。”天鸡壶收藏在天津,这也很有意思。

如果一把好壶的壶嘴所指向的是一件紫砂器的精神维度,那壶把所把握、归结的,恰恰是一把好壶的气宇。手握其上,人与壶,气宇相合。安安然,无它。

漫谈紫砂的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喝茶的族群。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俗话还有另一个版本,叫作:“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无论说“七件事”,还是谈“七件宝”,总归离不开个“茶”字。许多老茶客认为:“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乾隆皇帝嗜茶如命,甚至开过这样的金口:“朝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常言说得好:“好马配好鞍,好茶配好壶。”在盛产好茶的中国,对于爱喝好茶的中国人来说,拥有一把好茶壶,是顺理成章的事。

而对于饮茶的人而言,紫砂壶就是他们泡茶工具的首选。

关于紫砂壶的奇妙,历朝历代不知道有多少人编过多少传奇故事,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写过多少诗词歌赋。归纳起来,紫砂壶的奇妙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发味留香。能够泡茶的器皿有很多,如铜壶、锡壶、石壶、玉壶、瓷壶等等。许多人,尤其是老茶客,不约而同地首选紫砂壶,自然是有原因的。常言道:水是茶之母,壶是茶之父。对于茶汤的孕育与形成,壶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经过几个朝代的鉴别与比较,茶客们最终发现,紫砂壶具有最大限度地开发茶汤的色、香、味的能耐。

明代的文震亨,既是个文化名士,也是个“骨灰级”的茶客佬。他写过一本书,名叫《长物志》。“长”者,多余也。古代的文人常常用“长物”,也即“多余的器物”,来指称那些他们认为最不能丢弃的东西。在《长物志》里,文震亨这样写道:“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意思便是:用紫砂壶来泡茶,滋味浓、香气正。紫砂壶,里外都不用上釉,永远“素面朝天”。因此,一把养育得很好的紫砂壶,即便在不用的时候,也会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茶香。

其次是抗馊防腐。较之于其他材质,紫砂具有“透而不漏”的特点。所谓“透而不漏”,就是说它具有很好的透气性,但是又不漏水。这一点非常重要。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一双真皮手套,你就是戴上一天,也不会出手汗。但如果是人造革的,半天戴下来,手套里面就会变得湿漉漉的。因为人造革这种材质,不具有“透而不漏”的特点。而用“透而不漏”的紫砂泥制成的茶壶,则具有抗馊防腐的功能。

据说,这个奇妙的功能,是被一个老木匠率先发现的。在很久以前,有一个老木匠,在承建一座庙宇的时候,将他随身携带的紫砂壶遗忘在藏经楼的大梁上了。工程结束了,脚手架也拆除了,老木匠这才想起。于是,他想了许多办法,花了几天时间,好不容易才爬上了藏经楼的大梁,取回了那把紫砂壶。但令他感到惊讶的是,壶里的水居然还没馊。当时正值盛夏,不要说几天了,就是一天,茶汤也会变质的。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知道紫砂壶具有“冬天泡茶茶不凉、夏天泡茶茶不馊”的神奇功能了。

第三是变色韬光。制作紫砂壶的泥料,俗称“五色土”。许多人相信,用“五色土”制成的砂壶,是具有灵性的。在烧制的过程中,紫砂泥会随着炉温的升高,不停地改变颜色。正如清代吴梅鼎所言:“瑰琦之窑变,非一色之可名。”紫砂壶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改变颜色。一把紫砂壶,只要你精心养育,它会随着时光的流逝不断地变光、变色,最终变得“润如古玉、光可鉴人”,给收藏者、使用者带来意外的惊喜。

正因为紫砂壶具有发味留香、抗馊防腐、变色韬光之三妙,清代的名流李渔,在《杂说》一文中才会写下这样的评语:“茗注(茶壶),莫妙于砂(没有比紫砂壶更奇妙的了)。壶之精者(最金贵的壶),莫过于阳羡(今宜兴)。是人皆知矣。”普天下的紫砂壶,大多产于同一个地方,那就是江苏省宜兴市的丁蜀镇。那个富足的江南小镇,坐落在丁山与蜀山之间,由此而得名。自从宋代以来,那里就是一个“家家制坯、户户捶泥”的陶艺世界了。丁蜀镇上的人,依照古人的说法,“衣食所需,均惟陶业是赖”。意思是说,吃的穿的全都仰仗制陶的手艺了。600多年来,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在那儿悠闲地琢磨着、默默地传承着、努力地光大着秘不示人的制壶绝技。

制作紫砂壶的原料,并不是普通的泥土,而是一种坚硬的、稀有的矿石。那种矿石,世上哪儿都没有,只有丁蜀镇周边的山洞里面有,自古享有“泥中金”、“矿中宝”的美誉。曾经有过外地人,包括一些日本人,试图用自己家乡的泥土来制作紫砂壶,结果都失败了。那种罕见的矿石,经过风化、粉碎后形成的紫砂泥具有排列有序、密度极高的气孔,而这些神秘的气孔,恰是保证紫砂壶拥有多种奇妙功能的物质基础。

从审美的角度看——紫砂壶是养眼、养心的艺术品。

宜兴的紫砂陶艺,产生于宋代,成熟于明代,兴盛于清代,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较之于其他的手工技艺,紫砂陶艺最鲜明的特征是:它采用一种稀有的、神奇的泥料,不借助任何模具,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地徒手创制茶具。这种独特的手工技艺催生的结果必然是:每一把壶都是独一无二的。大量的文史资料告诉我们: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如苏东坡、郑板桥、李笠翁、董其昌等,都是爱茶之人。许许多多的达官政要,如乾隆皇帝弘历、两江总督张之洞、民国主席林森、考试院长于右任等,也都是爱壶之人。要说当代的爱壶之人,那可就没法说了。我只能说“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为什么许多人都爱紫砂壶呢?我的体会是:如果你以壶为友,你的性情可以得到陶冶,人品可以得到修炼。如果你以壶为友,你的精神可以得到升华、心灵可以得到抚慰。紫砂壶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可以将你喜欢的诗句、书法、绘画、印章附作在上面。一把有文化的紫砂壶,可以给你的心灵以慰藉。

从文化的角度看——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首先,紫砂壶与古老的五行说、阴阳观达成了绝妙的契合。古代的先民们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是构成万物的根本。早在西周末年,就有“五行相杂,以成百物”之说。做茶壶用的紫砂,俗称五色土,正好对应五行。在紫砂壶的泥料中,有水、有土、有金砂;在烧制砂壶的过程中,要用木头、要用火。因此,一把紫砂壶,恰好是金、木、水、火、土的结晶。于是许多人认为,把五行五色捧在手上、揣在怀里,那就是捧着万物的根本,揣着一个大千世界。因此,心里觉得特别踏实。

西周末年的思想家伯阳父认为:阴阳调和,万物生长。阴阳失调,天下大乱。老子也说过:“万物负阴而抱阳。”而紫砂壶这样的器皿,既“负阴”又“抱阳”。在任何一把紫砂壶上,我们都能够看到阴的象征与阳的符号,都能见到阴柔与阳刚的结合。在日常用具中,还有什么东西能够如此自然地、自始至终地体现阴阳相生相克的哲学理念呢?把这样的紫砂壶捧在手上、揣在怀里,那当然是有意味、有内涵,也有说道的。

其次,紫砂壶与儒家、道家、释家文化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如果说,酒文化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茶文化具有现实主义的基调,那么,紫砂文化具有什么特征呢?我认为,紫砂文化的鲜明特征,就是自始至终地推崇一种理智的、灵活的包容主义。紫砂文化胸怀开阔,从来不走极端;紫砂文化海纳百川,坚持兼容并蓄。所以,无论是儒家的弟子,还是道家的信徒;无论是出家的僧人,还是还俗的居士,都可以在紫砂壶的世界里,找到情感寄托和精神家园。

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是中庸。北宋的理学家程颐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对于紫砂艺人,尤其是对于制作“光货”的紫砂艺人来说,“不偏”、“不易”、“无过无不及”,正是他们一以贯之的追求。在色彩的运用上,紫砂艺人讲究的是:“紫而不姹,红而不嫣,绿而不嫩,黄而不娇,灰而不暗,黑而不墨。”这不就是讲究中庸吗?

道家崇尚自然、取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处于最高层次。道家追求“幽野之趣”、“闲远之思”,推崇“无执、无为、冲虚自然的清净之境”。到了魏晋时期,这一思想化成了归隐山林、浪迹天涯、洒脱不羁、超绝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模式。对于紫砂艺人,尤其是对于制作“花货”的紫砂艺人来说,崇尚自然、取法自然,彰显田园雅趣、精神自由,正是他们矢志不移的追求。据我所知,许多紫砂艺人乐于居住在乡间,不愿意迁居都市。为的就是体验田园雅趣,图的就是方便取法自然。

佛家特别讲究缘分,认为任何事情都是因缘而生的,因缘之外一切皆空。我国有案可稽的第一把紫砂壶——“树瘿壶”,就是在佛门圣地金沙寺里诞生的,而供春(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江苏宜兴制砂壶的名艺人)的师傅金沙僧,也是庙里的一个和尚。看来,紫砂壶与佛家是有缘分的。佛家认为:“佛身是常,佛性是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反正内求,去迷理惑”,便可以“顿悟成佛”。

可是,芸芸众生、凡夫俗子们怎样才能获得“顿悟”呢?许多高僧认为,“吃茶去”是路径之一。赵朴初先生就说过:“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意思是说,与其白白地守着千百部经书不得其解,还不如喝茶去呢。人们在紫砂壶上镌刻得最多的壶铭恰恰是“吃茶去”。“吃茶去”,看起来是句大白话,其实是禅语,个中含天机,蕴藏着想通事理、获得顿悟的门道。

综上所说,紫砂壶是一种文化含量很高的艺术品。它得天独厚,应运而生,完美地实现了日常家用与艺术把玩的结合;它扎根民间,尚理崇文,与古老的“五行说”、“阴阳观”,以及“民间愿景”达成了绝妙的契合;它胸襟开阔,海纳百川,与儒、道、释等传统文化实现了完美的融合。所以自从明代以来,紫砂壶一直受到天下茶客尤其是文人雅士的偏爱与追捧。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天价紫砂的幕后阳谋》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