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人们常言:“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到了成都,不能不到茶馆走走。因为那里最能体现成都人的闲适生活,现代的气息与古朴的民风在那里交汇,形成了独特的都市风景线。

去年,我有幸到成都一游。成都有句老话:“天上晴日少,眼前茶馆多”。当你漫步于蓉城的大街小巷时,你就可以发现此话一点不假。林立的高中低档的茶铺、茶楼、茶坊给这个现代化都市增添了几分雅致闲适的神韵。再一看那店名,“漱泉”、“闲居”“东篱”“听音阁”……,颇有隐士的闲云野鹤之趣,又有雅士的行云流水之势,让我疑心作家都到这里开了茶铺。一个叫“枕流”的茶馆更让我拍案叫绝,此名取意于《世说新语》里的一个典故。据说高士孙子荆欲归隐,对王武子说“当枕石漱流”,却误说为“当枕流漱石”。王反诘说:“流可枕,石可漱乎?”孙子荆辩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励其齿。”此茶馆本身临小溪而开,以此名,真是既风雅,又别致,让人不由感叹主人的匠心。

踱进茶馆,但见竹榻藤椅,小巧致,古风犹存,坐上去柔软舒适,最宜闭目养神喝闲茶。茶馆里的“堂馆”(北方人称“茶博士”)应声而至,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待一桌茶客落座后,他右手提着锃亮的紫铜壶走过来,左手五指分开,夹着七八个茶碗、茶盖、茶托,一挥手,丁当连声,茶具各自就位,紫铜壶犹如赤龙吐水,一翻一盖,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桌上不洒一滴,充分体现了茶道“精华均匀”的精神,好的东西,共同享受,同时又展示了堂倌精湛的技艺。欣赏这一沏茶过程是一种享受。低头品茶时,发现茶具也很雅致,三件一套。有茶碗、茶盖、茶托,而外地的茶馆,其茶具多为壶和杯。造型上大下小的茶碗,易于茶叶的冲转和浸泡深透;茶盖既可控制水温,又可用其搅和茶叶,饮茶时阻挡浮叶入口;茶托有端碗不烫手、茶溢不湿衣的妙处。想不到,其中的奥妙这么多!

茶馆里,不少人在摆龙门阵,有些老人在逗鸟。在一些名茶馆里,还设有四川民间曲艺专场,能欣赏到大鼓书和金钱以及诙谐的现代“散打”剧种。坐在荣馆里,我也学着成都人那样,优哉游哉,左手端茶托,右手揭茶盖,一边细细品味,一边听鸟鸣。真是舌品茶味,鼻嗅茶香,暖胃涤肠,清心醒脾,心旷神怡。偶尔问及邻人:“喝茶有什么好处?”原本以为会得到一些处理膳食方面的知识,谁知他答曰:“茶里有‘禅’”。我不禁惊叹于成都人茶文化的普及与深入。茶神合一,正是茶道之精神的真义,茶文化的市民化正反映出成都人成熟的心智和旷达的人生观。

我很想再到成都。坐在茶馆中,静静地享受那一切。用四川话向堂倌说:“来一碗盖碗茶!”然后,静静地品味这份清香,这份闲适。

cy260.COm小编推荐

四川:天全茶马古道


从四川雅安出发,走天全、翻二郎山,经过泸定、康定,再到西藏,蜀中茶叶被输送到雪域藏区。这条川藏线上的茶马古道,与从云南普洱出发通往西藏的滇藏茶马古道并称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中国古文明传播之路”。

重峦叠嶂的二郎山系,山恶水险,古道斗折蛇行,骡马也无用武之地,只有人双脚并用,方能攀援通过,于是造就了所有茶马古道中唯一的奇观:从天全禁门关至康巴路段的人力背茶!

天全县青石乡甘溪坡红星村,曾经的背夫歇息之地,今天新建的茶马古陈列馆中,展示出的背架子(背茶包的工具)、丁丁拐(背夫歇脚的支撑)、汗剐子(用于剐汗)、麻窝子(草鞋)、脚麻子(背夫翻山时绑在草鞋上防滑)、溜壳子(背夫度河溜索用)……都述说着一个尘封已久的艰辛故事。

如今荒弃在天全甘溪坡、紫石关、两路等处残存古道,一个个密密麻麻的“拐子窝”(背夫歇息时支撑茶包的丁丁拐戳出来的圆坑)在石板上清晰可见,这些茶马古道特有的标记,是历史的一个烙印,是一阙无字碑,它向后人展示着历史的风雨年轮。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上世纪五十年代,一首筑路歌谣唱红了中外,但在茶马古道上,二郎山却是一座让人心惊胆颤的命运多舛之山。鬼招手、手把岩、望乡台……山路崎岖狭窄、险关重重、稍有闪失,命赴黄泉。乱世年代,更兼兵祸匪患:“碰上烂王八,从此难回家。”

甘溪坡村口有一古柏树,干枯的骨架在风中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古树历经千年生命,早年枝繁叶茂,参天蔽日。年轻的妻子将背夫送到这里,背夫用刀在树身做记号。一般从碉门(天全)到打箭炉(康定)往来要15到20天。久去未归,女人们则来此看望,若印记还在,则意为丈夫未归,也就难说吉凶,记号若被刀削去,说明丈夫又去雅安或始阳取茶包了,不久便会归来。积年累月,作记号的人多了,树受的刀伤也多了,久而久之,树便在女人的期盼中、在背夫的刀刃下死去。

四川茶客的“三花”龙井茶经


作为一个男人,喝酒脑壳痛,抽烟又没瘾,实在有点“英雄气短”。好在我爱喝茶,还可以抵挡一下。俗话说“久病出良医”,喝了几十年茶,也喝出了一点小经验,尤其对于“泡茶”,不是自吹,至少南充多半茶楼茶馆的服务员应该喊我“老师”才对。

 

我每次和朋友们上茶楼,都是“自我服务”,叫服务员把茶叶、茶杯和开水瓶送来,由我自己冲泡。我这绝不是不相信服务员,而是担心无知的她们把茶叶糟蹋了。我曾经猜测,南充茶馆的服务员,可能大多是径直从街头招来就“上班”的。如果她们也经过“培训”的话,恐怕记住的只是一杯茶几元钱,茶客可以临走付款,也可以“茶到即付”,还有就是必须笑,等等。至于最重要的怎样才能把一杯茶冲泡得“恰到好处”,也许从来没有人教过,或者说茶客们很大方,从来没有要求过。

 

要说我的“喝茶史”,应该从我当“产业工人”时算起。那时候年轻,又是光棍,业余时间除了到大北街图书馆阅览室和文化宫阅览室看看本就不多的报刊,其余时间就喜欢和朋友到茶馆喝茶摆龙门阵。那时候不像现在,“正人君子”是绝不在茶馆里“泡”的。但我坐茶馆的习惯,却传自于父亲。父亲年轻时先上学后教书,课后喜在茶馆里看书或会友。1949年后又常常带我们几兄弟到茶馆“休闲”。所以我年轻时爱坐茶馆,估计是一种“家学渊源”。

 

我当工人那时候,吃饭要粮票,吃肉要肉票,叶也要每月一张的茶叶票,南充人叫“号票”。我用此票买得最多的是“三花”,即简称的“三级花茶”。此茶一是便宜,二是商店里这种茶最多,是当年的“主旋律”,三是南充人当时也普遍爱喝花茶,受其影响,我自然不能“免俗”。花茶的确很香,可惜那是掺杂其间的梅花、桂花的香气,不是茶香。从现在的“专业”角度视之,“三花”其实是相当不高级的。但当时不管这些,反正茶馆里的茶不要“号票”,从工厂下班后,就直奔茶馆而去。有时候朋友先到了,朋友一边招呼我落座,一边遥向柜台高叫“一碗三花”,热气腾腾的盖碗马上就端过来,摆在了我的面前。那时候不计较茶的好歹,主要是“摆龙门阵”。几个臭味相投的朋友一通天上地下这里那里中外古今的神吹乱侃,直吹到肚皮饿了,要么一起到隔壁面馆吃一碗“臊子面”(一角三分,二两粮票),要么分头回家“各吃各”。

 

“三花”就这样喝了大约二十年,其间偶尔还喝过“一花”(一级花茶)、苦丁茶和沱茶之类,一直喝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只是听说过的各种名茶也“纷至沓来”,于是我放弃“三花”,转而喝开了其他茶叶。

 

告别“三花”以后,我喝的主要是绿茶。据我观察,多数南充茶客在喝茶方面也上了一个不小的档次。

 

喝绿茶,头等重要的是冲泡。恰恰在这方面,很多朋友马虎了,结果冲成了一杯“糊汤”,看得人心痛不已。有的人把上好的绿茶放在漂亮的保温杯里,滚沸的开水冲进去,马上旋紧杯盖,其下场也等于“焚琴煮鹤”。正确的泡绿茶其实非常简单,决不能有任何形式的盖子。最好是敞口玻璃杯(其他杯子也可以),先倒入开水(95℃左右),占杯子的三分之一,再放茶叶。少顷(冬天10分钟夏天20分钟),待杯里的水温低下来了,再倒开水于杯内至杯子的大半部分,这就可以慢慢“品茗”了。如此冲泡,就不会把每公斤1500元的茶叶泡成和每公斤15元的茶叶一个味道。

 

现在的市场,茶叶的价格高低差别大得惊人,乱七八糟的规格也叫人眼花缭乱,不太容易搞清楚。仅以龙井为例,从一百多元一斤的低档货,到上千元甚至几万元一斤的“极品”;从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狮峰、梅家坞等地所产“西湖龙井”,到近些年遍地开花远至长江中游地区出品的“龙井”,全靠各人的经验和眼光,当然,更凭各人腰包的胀或瘪。我的经验,像我们这样的一般百姓,买龙井的话,400元(一公斤)以下的就可以了,买竹叶青,不必超过300元(一公斤)。

最后还想再说说普洱茶。此茶的名声原来并不大,后来据说可以延年益寿,对高血压等十几种疾病有疗效,而且耐保存,室温状态搁十年二十年都不成问题。不像娇惯的绿茶,放到第二年就“跑味”了,所以普洱茶前几年突然像房地产那样陡然升值,引来一阵爆炒,然后又大降。普洱茶虽然遐迩闻名,但对喝惯了绿茶、花茶、红茶、乌龙茶的茶客而言,它却没有什么“香气”和“味道”。因此我从不买这种“富贵茶”,我喝过的普洱茶都是朋友送我的。

置身四川西部深山 追寻失落的茶马古道


置身于四川西部的深山,我在一片竹林中砍开前路,想要找到那条传说中的小径。就在60年前,当亚洲许多地区还依靠人力和牲畜运输的时候,茶马古道仍是连接中国汉地和西藏的主要贸易通道。但我的一番搜索却可能是徒劳。几天前,我见到一名当年在茶马古道上背沉重茶包的老人,他跟我说,天长日久,日晒雨淋,植物蔓生,茶马古道说不定已消失殆尽了。

接着,我的斧头一挥,竹子倒下,面前出现了一条卵石铺砌的小路,只有一米来宽,弯弯曲曲地穿过竹林,路面上覆盖着一层长得异常茂盛、滑溜溜的绿色苔藓。有的石头上坑坑洼洼的,坑里积着雨水,长出了野草,那是一千多年来跋涉在这条路上的成千上万名背夫们,把木拐包铁的那一头支在地上歇脚所留下的痕迹。

这段残留的卵石小径只延伸了15米长,攀上几级破烂的台阶之后便再度消失无踪,被多年来的季风豪雨冲刷得一干二净。我继续向前,走进一条狭窄的通道,山壁陡峭又湿滑,我只能用手抓着树,免得掉到下面乱石嶙峋的溪水里。我指望走上一阵之后,能翻越雅安和康定之间高峻的马鞍山垭口。

那天夜里,我在溪流之上的高处宿营,但木头太潮,生不了火。雨水沉重地打在帐顶。第二天一早,我又往前探索了500米,直到密不透风的树丛死死地阻断了我的去路。我无奈地承认,至少在这儿,茶马古道是消失了。

事实上,原来的茶马古道大部分都无影无踪了。中国正势不可挡地冲向现代化,用沥青马路飞快地抹煞着自己的过去。在这条古道被推土机摧毁或彻底磨灭之前,我要来探一探它曾经辉煌一时、而今却近乎被忘却的残存路线。

茶马古道曾经延伸将近2250公里,横越中国的腹地,从四川的产茶区雅安通往海拔3650米的西藏首府拉萨。它是亚洲最高、最险峻的一条道路,自中国翠绿的山谷地带伸出,横穿风雪肆虐的西藏高原,涉过冰冷的长江、澜沧江和怒江,切入神秘的念青唐古拉山,四度攀越海拔5000米的致命垭口,最终才下行至藏地的圣城。

暴风雪屡屡掩埋茶马古道的西段,滂沱大雨则蹂躏它的东段,土匪的威胁从未消停。然而在几个世纪里,这条路是重要的通商干道,即便两端的不同文化时常发生抵触也未能改变这一点。古道存在的原因在于双方通商的欲望,不像同样具有传奇性的北方丝绸之路总叫人想起浪漫的思想、伦理、文化和创造力的交流。汉地有藏地渴望的东西:茶;藏地有中原急需的宝物:马。

如今,茶马古道仍活在像罗永福(音)这样的老人的记忆中。92岁高龄的他,眼睛总是湿润润的。我在长河坝村遇到了他。对当年运茶的背夫来说,从雅安往西走到长河坝是十日的脚程。刚到四川的时候,人们告诉我,当年的运茶背夫已经没有在世的了。但在我穿越古道的残存路段时,我不光遇到了罗永福,还遇到了其他五名老背夫,全都渴望与人分享自己的故事。虽说背有些驼了,罗永福仍健壮得惊人,他带着顶黑色前进帽,身着中山装,兜里插着烟斗。1935年到1949年间,他在茶马古道上当背夫,运茶去西藏。他背的茶包总在60公斤以上,而在当时,他的体重才不过50公斤。

“太艰苦,太难走了,”罗永福说,“那碗饭可真不好吃。”

他从马鞍山上走过许多个来回,我之前正是希望到达那里。冬天,大雪积了有一米深,巨石上挂着两米多长的冰柱。他说,最后一次有人穿过那个山口是1966年的事了,所以,他觉得我恐怕过不去。

但当年走那条路是怎样一番情况,我多少得以窥见一斑。新开店是背夫们从雅安到康定20天行程的第一站,在那儿我遇见了脸刮得光光的甘绍雨(音),87岁,还有胡子拉茬的李文亮(音),78岁,他们坚持要给我表演一下当年做背夫时是怎么干活的。

从茶叶大省到茶叶强省 四川茶企路在何方


12月18日至19日,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总结我省201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提出2015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作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主要负责人,四川省茶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颜泽文参加了此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会议对当前和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走势、发展现状有很多具有思想性和指导性的意见,”颜泽文在接受川网专访时表示,会议聚焦了四川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稳中求进的新机遇,“这个新常态不是过去简单的经济波动,而是国际、国内整个经济转型的调整期。我们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抓住新常态的发展,至关重要。”

美丽四川如何在新常态下率先发展

谈及参加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体会,颜泽文表示,任何国家和地区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长,“那样会堆积更多的泡沫。如今,我们的调整期更加科学,能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发展。”他介绍说,从中央经济工作会的精神,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都对此非常关注,“既要考虑创新,要考虑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要考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他认为,在这个新常态下,四川企业应该要立足四川,面向全国和全球,随时抢抓机遇,随时适应新常态的变化。“四川作为西部大省,有很多优势,比如区位优势、自然生态环境优势,美丽四川如何在新常态下率先发展,在特色产业和优势行业上引领发展,我们要充分找准优势、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助推川茶千亿产业整体转型如何抢抓机遇

对于川茶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抢抓机遇,颜泽文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所需要的投入,给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他表示,川茶产业的发展同时涵盖了第一、二、三产业,“茶叶种植属于农业,加工属于工业,流通贸易属于商贸业,同时还能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我们回去后,会认真地学习领会省委经济工作会精神和内涵,更好地团结我们更多的茶叶企业,更多专合组织,更多茶农,如何抓住这个新常态的发展机遇来助推川茶千亿产业的整体转型。”

颜泽文表示,川茶集团的目标是要将四川从茶叶大省发展为茶叶强省,但在新常态下如何在产业发展上抓住机遇、寻求突破,来助推这个产业的发展,真正让这个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茶叶是走向国际的产业,不只是带动农民增收,它还能带动更多的就业等等。要把一个小茶叶当成一个大产业去做,在经济下行期间,多做贡献。这就是我的感受和心得。”

从茶叶大省到茶叶强省四川茶企路在何方

“要打造千亿产业的目标,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川茶的不足点。”谈及四川茶业的发展,颜泽文首先对短板看得十分清楚,“比如我们的面积虽然有400多万亩,占全国第二,但是川茶的基地比较分散,单元产值(亩产值)不是很高。”

他表示,川茶首先要提高种植化管理水平,确保川茶的质量安全,这是基础工作。“不管是国内消费还是国际消费,品质安全问题要做到零容忍。在保障品质安全的同时,还提高质量和数量,增加农民收入。”他认为,要从茶农持续增收上去下功夫,提高对茶农的组织化程度,增加茶农的科技含量,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运用成果的转化来让更多茶农通过科学来种茶,发展茶产业。

其次,发展四川茶业需要打造川茶的大品牌。颜泽文认为,“只有用川茶的大品牌才能走出四川走向世界,如果还像过去那样,一个企业去做一个品牌、一个县一个辖区做个品牌,怎么走得出去?”他说,品牌是重中之重,一定要集中财力人力物力打造川字号大品牌,一定要走出四川,走出国门。

他介绍说,在第十五届西博会上,川茶集团已经和俄罗斯签订了一个合作项目,作为川茶出国门的第一步。“中俄共同投资打造了一个大型茶产业工程。中方主要解决品种的选育,化、安全化种植,清洁化、规模化加工,还要考虑配套的物流体系。”他表示,俄方则要解决茶叶的仓储、分装车间、分销渠道,同时在莫斯科打造一个中国茶的茶文化健康体验中心,“实际上这是我们跨国界的产业提升计划,既能更好地发展和弘扬中国茶文化,也能让更多俄罗斯人了解中国茶,分享中国文化和中国产品。这就是我们打造川茶大品牌,开拓川茶大市场,带动川茶大发展的最有效举措。”

颜泽文表示,该项目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前期工作已紧锣密鼓地展开,预计2015年建成投产,首期投资是5000吨的规模,最终达到30000吨的规模,目标是要占到俄罗斯及周边茶叶消费40%的市场。“我们一定要抱团出川、抱团出国,打造大品牌,拓展大市场,才能更好地促进和带动四川千亿茶产业的发展。”

四川人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茶俗谚语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文章,四川朋友更要看过来哦,那就是在四川的茶俗谚语都有哪些,哈哈,大家可以收藏,以后用得到哦!

谚语,川西地区称为“口前语”,四川人说话都爱讲上几句。谚语为人们流传的固定语句,简短通俗,在民间茶俗中,随处可见。

衣食住行有:“平地有好花,高山有好茶”。“酒吃头杯好,茶喝二道香”。“好吃不过茶泡饭,好看不过素打扮”。“不吃烟酒茶,枉在世上走”。“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幸福茶俗谚语:“当家才知茶米贵,养儿方知报家恩”。

自然知识气象:“早晨发露,等水烧茶;晚上烧霞,干死蜞蚂”。

谈吐茶俗谚语:“冷茶冷饭吃得,冷言冷语受不得”。

持家经营:“丰收万担,也要粗茶淡饭”。“粗茶淡饭布衣裳,省吃俭用过得长”。

林业茶俗谚语:“向阳茶树背阴杉”。

反映个人之间关系的:“人走茶凉”。“有茶有酒好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生产知识:“秋冬茶园挖得深,胜于拿锄挖黄金。”

卫生知识:“不喝隔夜茶,不吃过量酒。”

是非茶俗谚语:“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等等。

以上就是在各行各业各种场合四川方言中的茶俗谚语,大家平时开玩笑打趣的时候都可以用到的哟。

四川茶树施肥以有机肥氮肥为主 合理配施磷钾肥


四川省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人类饮茶、种茶、制茶的发源地,历来以数量大、品种多、分布广、品质好、声誉高而著称,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打开和种茶、采茶水平的提高及制茶工艺的改进,四川省生产的茶叶是供不应求,面积也逐年扩大,全省由当初的几十万亩扩展到现在的四百多万亩。省农业厅土肥处近年通过组织科研人员对四川省各地茶树种植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四川省茶叶生产在施肥上,存在一些问题,即有机肥施用量较少;氮、磷、钾施用比例不合理,磷、钾肥施用量偏少;施氮肥时撒施,追肥次数偏少。

“茶树作为一种高效经济作物,各地应根据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给出的意见,针对性改进,科学施肥,让四川省茶叶优质高产。”6月23日,四川省农业厅土肥处副处长陈琦说。

四川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施肥建议以有机肥为主,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氮肥为主,磷、钾肥相结合;重视基肥,基肥、追肥相结合;以土施为主,土施与根外施肥相结合。提倡施用茶叶专用配方肥。

一、施肥时期:基肥应在11月中下旬茶树地上部逐渐进入休眠、但根系尚活跃时施入。2月底前后(春茶采摘前半个月)进行春季施肥、5月底前后进行夏季施肥、8月底前后施肥促进秋茶生长。

二、施肥量:正常投产茶园每亩施有机肥1500~2500公斤,幼年茶园根据树势确定有机肥用量(1000~2000公斤/亩)。氮(N)∶磷(P)∶钾(K)2:5:2。

施肥比例:幼年茶园(1~3年生)按1∶1∶1,4~5年生茶园按2∶1∶1,5年以上正常投产茶园按3∶1∶2。幼年茶园钾肥以施用硫酸钾为主,成龄茶园则可施用氯化钾。

茶园氮肥追肥施用量参考表

茶园类型树龄纯氮(公斤/亩)

幼龄茶园1~22.5~5成龄茶园3~45~7.5成龄茶园5~610

茶园类型产量(干茶公斤/亩)纯氮(公斤/亩)

成龄茶园25~507.5成龄茶园50~1007.5~12.5成龄茶园100~15015.5~17.5成龄茶园150~20017.5~25成龄茶园≥200≥25

三、施肥方法:一是肥料要适当深施。新建茶园,底肥的施肥深度要求在30cm以上;冬施基肥,施肥深度要求在20cm左右;生长季节追肥,施肥深度要求在10cm左右,严禁表层撒施,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肥料要适当早施,以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催芽肥应根据各地气温情况而定,四川偏南和山麓丘区可提早到2月上旬施入,山区延迟半月至一月,以提高春茶的品质与产量。三是注重叶面追肥。尤其是在土壤干旱、根系吸收能力较差时,或补充微量元素时,叶面喷肥效果更好。

叶面施肥主要采用喷施,在一芽一叶至一芽三叶期间,叶面施肥效果较好。喷施时,要注意高温引起的水分蒸发,药液浓度加大,而使茶叶叶片受药害,或喷后下雨冲洗而效果不佳。

茶树叶面施肥的浓度

肥料名称适宜浓度(%)

尿素0.5~1硫酸铜0.001~0.002过磷酸钙1~2钼酸铵0.005硫酸铵1~2硫酸锰0.01硫酸钾0.5~1硫酸锌0.005磷酸二氢钾0.5

四、追肥比例:春夏秋三次追肥比例一般按40∶30∶30或40∶20∶40的方式分配,在不采秋茶茶园,按70∶30或60∶40的方式分配。

茶乡成都茶馆有什么风俗


巴蜀腹地有一处我国最古老的茶乡——成都,这里人人饮茶。他们饮茶如同广东人一样,喜欢到茶馆去饮。这样的社会需求就使得四川出现了一句俗语:“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事实确也如此,据说成都的大小茶馆就有五六百座。这些茶馆有的豪华,有的简陋,有大有小,的确是巴蜀大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下面介绍了成都茶馆有什么风俗?

成都茶馆的茶具是沿用了北方蒙满民族习用的盖碗。饮盖碗茶通常有五道程序:即,温水洗碗,保持清洁;放人茶叶,茶种自选;沸水沏茶,盖碗闷茶;揭开碗盖,端盘闻香;左手端盘,右手提盖。严格执行这五道程序,就能饮用到标准的盖碗茶的味道。

成都茶馆在茶客桌上不备茶壶,而是由茶博士用紫铜茶壶轮流给茶客斟茶。茶博士是茶楼、茶馆内沏茶跑堂的堂倌。他们左手揭盖,右手提壶,一手翻,一手冲,左右配合,纹丝不乱,速度快而惊人,桌上滴水不漏。还有的技艺更为高超,绝活迭出,斟茶的花样繁多,千姿百态,如张飞骗马、苏秦背剑、隔山望海等五花八门的斟茶方式,往往给茶客以意外的惊奇,赞叹不已。

成都茶馆的“摆龙门阵”是蜚声宇内的。历史上巴蜀大地天然闭塞,老百姓信息不灵通,这样,茶馆就成了“传播信息”的场所。他们到茶馆,不单是饮茶,还为了了解外地的信息和街谈巷议的奇闻逸事。他们早晨起来,闲来无事到茶馆摆开龙门阵。茶馆里有竹凳,也有躺椅,可坐,可躺,十分舒服,边饮茶,边摆龙门阵,觉得非常舒适与惬意。

巴蜀人喜欢饮沱茶,这种茶味道浓烈,清香持久,一碗茶可以喝半天,既经济又实惠。

巴蜀茶馆是个五方杂会的地方。在过去,既有“袍哥”在这里相聚,又有文人墨客在这里聚会。良莠共存,彼此互不干扰。如今的茶馆除了一些喜欢摆龙门阵的人之外,还有来这里洽谈生意、会见朋友的,更是给传统的茶馆赋予了时代的光华。

中国茶馆的四大“茶门”


中国人上茶馆喝茶可谓历史悠久,而四大“茶门”的说法就是对那些茶馆风气最盛的城市的简称。如果现在要在中国找出茶楼文化最为丰盛的城市,那东有杭州,西有成都,南有潮汕,北有北京。类似太极茶道、老舍茶馆、圣陶沙、五福茶艺馆等等大品牌,都属出自这些“茶气”极盛的城市里。

杭州的茶,喝的是精致文化。“青梁湖山供慧眼,藤索茗话契禅心”,西湖边上的青藤茶馆,已成为杭州上千家茶馆的代表。中国美术学院设计的建筑风格,木圈椅、红缎面、吊兰悠长地从身边滑落。最为惊艳的是处处可见的木雕饰品,可尽是“天下之首”的东阳木雕,把“古色古香”发挥到极致。坐在西子湖畔,让身穿青灰色长袍的“太极茶道”茶师沏好一壶茶,河坊街的吆喝声与店小二手上的长嘴壶一起一落相呼应,此时此景,茶不醉人人自醉。

成都的茶,喝的是平民文化。成都人享受生活的较真劲,比起扬州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成都人喝茶,那才叫真正的“龙门阵、大碗茶”,不讲究茶的品质,不讲究喝茶的环境。大树荫处,凉棚底下,随随便便摆上桌凳,就可以喝上茶,追求的是喝茶之外的生活状态。唯独用长嘴茶壶倒茶的技法,样式繁多,有很多个门派,“峨嵋”、“青城”等等,一直也是难分高下的。

潮汕的茶,喝的是茶道文化。潮汕“功夫茶”,名扬海内外。功夫茶从选茶、泡茶功夫到茶具,都是十分考究的。用水取自山泉,榄核为炭火,用小扇煮开的水甘甜醇美,味道醇正。茶叶以乌龙、铁观音等为上乘。茶具是一套精美的工艺品,茶缸、“孟臣罐”和三只薄如纸、声如磬的小巧玲珑茶杯,还有茶叶罐和水孟配套,故潮汕人素有“茶三酒四”之说。至于斟茶“套路”更是讲究,总结下来美其名曰:“高冲低筛,淋盖刮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这样泡冲出来的茶汤色如琥珀,味道香郁隽永。

北京的茶,喝的是贵气文化。皇城根下,任何东西都沾染着大气,有股富贵含在里头。老舍茶馆泡了十多年的茶汤,与其他省份的茶楼相比,更显得雍容华贵。大红的灯笼挂成串,舞台上锣鼓震天响,京剧唱罢相声接台,直来直往。在这里喝茶,服务员都好为人师,说起茶文化是如数家珍:喝绿茶要用玻璃杯、喝花茶要用盖碗、喝铁观音要用功夫茶具,丝毫含糊不得。作为茶客,也乐得听一番妙趣横生的讲解。喝茶能喝出各地的文化来,手中的一杯茶,冲泡起来的都是当地的民俗民风。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十二万五千多家茶馆,从业人数达到二百五十多万人,已然成为中国休闲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茶馆业对于各地国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安徽合肥首家茶馆式剧场开业 天津名流茶馆助阵首演


安徽省合肥市首家“茶馆式剧场”罍街茶馆15日开门迎客,天津著名相声团队“名流茶馆”亮相助阵首演,来自中国“曲艺之乡”的津味相声引爆合肥平民文化市场,展示“哏”文化的独特魅力。

天津名流茶馆成立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茶馆行业复苏以来天津第一家具有传统民俗特征和举办民间演出性质的天津相声茶馆。历经20余年,名流茶馆几乎见证天津曲艺发展史,其老茶馆、原生态的演出也成为全国相声院团学习的典范。

名流茶馆是在老舍先生夫人胡絜清,吴同宾等先生的指点协助下策划、设计的。相声名家马三立先生亲笔题写“名流茶馆”的匾额,老舍夫人胡絜清为名流茶馆题写“名流”二字,为茶馆提升了品位。

历经20余年,“名流茶馆”几乎见证天津曲艺发展史,被誉为“最具津派相声相声风格的演艺团队”。骆玉笙、马三立、尚长荣、苏文茂、郭德纲等曲艺界名流均在此登台献艺。

长期以来,名流茶馆坚守津门,为天津观众奉献了许多欢乐。近年,该团体受到全国平民娱乐场所的瞩目和邀约,开始尝试走出天津,传播津味相声。2015年春节期间,受上海梅花节的邀请,名流茶馆入驻进行了长达月逾的演出,轰动沪上。

此次亮相安徽合肥,亦是受合肥市首家“茶馆式剧场”罍街茶馆之邀演出。罍街是合肥市传承传统文化、复现城市记忆的地标性特色街区。而罍街茶馆是包河区滨湖集团为市民打造的又一文化休闲新去处。其与天津名流茶馆以及合肥演艺集团合作,让市民在品茶的同时欣赏到相声、庐剧、黄梅戏、话剧等多元文化表演。

罍街茶馆负责人、合肥滨投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锐锋介绍,罍街茶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是合肥最大的也是第一家茶馆式剧场,弥补了合肥文化产业市场相关空白。此次能邀请天津著名的名流茶馆驻场演出,开展安徽天津曲艺互动交流活动,对于合肥市平民文化娱乐市场的繁荣,将是一次积极的推动。

“名流茶馆走出天津,在安徽试水演出,既能促进两地文化交流,也能锻炼演员,感受各地的风情文化。”天津名流茶馆总经理于承艳表示,近年,相声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了很多变革,名流茶馆在对百年笑声传承的同时也在创新,积极地走出去,走向全国,服务于全国,服务于平民。

据悉,罍街茶馆7月17日将迎来首场正式演出,天津名流茶馆的相声演员将带来原汁原味的天津曲艺专场,一直到8月2日。届时,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也将亮相演出。

茶馆的星级标准化 中国茶馆走进“星时代”


“拿出手机,点开大众点评等手机APP,按星级评比就可以进行选择要去哪里喝茶。”生活在都市的你,也许经常按照此类方法去咖啡厅,去酒店,去餐馆。但不久之后,传承千年的中国茶馆也可以这样被你选择。

近日,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华东地区评审工作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州、宁波等地举行。继四川省星级茶馆首评工作后,该评审工作引起了全国茶馆业界的高度共鸣和响应,诸多茶馆业者称中国茶馆将进入“星时代’”。

据了解,2014年,中国商务部正式颁布《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行业标准,规定茶馆等级划分依据及标识、等级划分要求及评定、划分基本条件、等级评定和管理原则,适用于正式营业的茶馆。

作为《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行业标准的执行单位,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于2015年4月30日起正式启动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工作,并于6月24日至27日完成中国首期星级茶馆四川站的评审工作,7月18日起,开启华东区评审。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将依据商务部去年发布的《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行业标准,按照茶馆企业规模、设备设施、技术力量、茶叶及茶水质量、服务能力、管理水平以及环境卫生状况等,对全国正式营业的茶馆打分评级,所有茶馆将划分为五个星级,最低为一星级、最高为五星级。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倪闻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茶馆多是自身摸索,经营。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茶馆的地域性特征明显。现阶段,相比于咖啡、酒吧等行业,茶馆业的标准化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整体较为凌乱。

“商务部的标准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对中国茶馆业进行管理。国标是最低、最基础的标准,之后的省标,市标都会高于国标,标准的推出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将提升消费者识别力,引领茶馆业未来健康发展。”倪闻说道。

倪闻也表示,商务部标准也不是强制性的,如若强制会对庞大却又发展参差不齐的茶馆业造成冲击。“首批星级茶馆也就几百家,但是这几百家是从无到有,将起到标杆作用撬动行业“裂变”。”

据了解,作为全国首期星级茶馆评审的第二站,本次华东地区评审将严格执行《茶馆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邀请相关权威专家严把质量关,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首期全国星级茶馆评审工作的首站选择四川,第二站华东地区始于杭州,地域的选择上颇有深意。

倪闻对此认为,茶馆在中国具有千年历史,目前四川茶馆数量多,杭州茶楼文化兴盛。“2000年左右,杭州就有名茶楼的评选,杭州茶馆的经营管理,服务培训等实践通过放大整合也成为全国茶馆标准中的一部分。”

“无论是四川还是杭州还是北京,中国各地区对茶馆的理解不同,茶馆对自身个性化的保护也很强调,目前申报评选的茶馆数量不是很多,但评审不是评比,标准化评审中严肃,严谨以及规范是第一,目前是以质取胜,标杆引领,层层推进。”倪闻说道。

茶,在亚洲以及中国,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千年以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展现。此次,中国茶馆标准的颁布以及评审工作的展开,不仅将推进中国茶馆经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的轨迹,对于茶文化的传承亦意义深远。

“中国的茶文化将因为星级茶馆的存在而有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根据标准,星级茶馆对于茶空间、茶馆环境、茶艺师、茶艺演绎台等等文化要素也有一定的要求。是否常规化操作也成为后期星级茶馆发展的一个抓手,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倪闻说道。

对于中国茶馆的未来发展,深耕茶业20余年的倪闻有自己的希冀。“茶馆的星级标准化可以让茶馆获得更强的经营能力,消费认可与行业尊重。其实践过程中有疑难有快慢,但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希望企业及机构能融入并助推中国茶馆的健康发展。”(完)

春节期间多数茶馆选择歇业 带餐茶馆销售火爆


1月25日至2月1日的百度输入法大数据显示,茶是国民最喜欢谈论的年货。茶叶的输入热度指数高达1212万次,远远超过排名第二的牛羊肉。春节小长假期间,记者走访茶店、茶馆总结得出:春节期间餐饮服务类茶馆更受欢迎。

“茶馆春节营不营业?”这个问题在几年前并不成立,因为大多数茶馆在春节期间门庭若市。春节假期,记者对部分清茶馆和带餐饮和棋牌功能的茶馆进行调查,总结得出结论,带餐饮的茶馆节日期间更受欢迎,大部分清茶馆选择春节歇业。

原因有三点:第一,体恤员工,希望他们可以和家人一起过年;第二,过年期间员工工资翻番,成本过高;第三,2015年茶馆生意难做,与往年相比营业额较少,没必要春节再营业。

广东聚缘堂茶文化会馆总经理王进峰告诉记者:“春节期间聚缘堂选择不营业,第一,春节作为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希望全体员工能与家人团聚共欢。作为一个清茶馆的主人来说,注重的也是让茶馆像个家,让大家感到人文关怀与和谐共存理念,当然就是自己也要好好享受春节的欢乐气氛;第二,平时茶馆以服务、产品质量来面对大众,每年都是放假8天已经形成惯例,顾客也就形成习惯性了;第三,作为真正的清茶馆,大都市广州春节期间出城率较高,节日期间除了饭馆吃饭的人比较多,其他场所较为清闲,这也是茶馆放假的原因。”

北京品清轩茶艺馆总经理李小慧告诉记者:“品清轩茶艺馆从腊月二十八到正月初四歇业,正月初五照常营业。不开门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店里的员工年龄普遍偏小,过年员工流动性也大,他们希望可以和家人团聚过年;第二,碍于今年茶行业整体的经济状况,茶馆业经营状况没有往年好,所以选择歇业;第三,往年春节期间员工工资要翻番,也考虑到了成本问题。在我观察,北京地区茶馆春节期间大部分都歇业。”

老舍茶馆常务副总经理唐波告诉记者:“春节期间,老舍茶馆照常营业,并且营业额是平日的两倍。原因显而易见,在春节期间,老舍茶馆有戏曲演出、相声表演,也有餐饮等,北京市民的朋友聚会、家庭聚餐会选择到我们茶馆。”

浙江杭州湖畔居茶楼总经理楼明告诉记者:“湖畔居茶楼大年三十没有营业,初二正常营业。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基本爆满,餐饮很受欢迎。粗略统计了一下,从初二到初六收入5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涨了一倍多。”

对此,中国茶叶零售实战讲师戴高诺告诉记者:“2015年,茶行业的两大关键词是‘生意难做’和‘互联网+’,茶馆茶店在‘系统提升赢利力’的基础上,做好‘盈利模式多元化、经营产品多元化、销售渠道多元化’后,春节对于他们来说,将变为一个维护客户关系,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良好时机,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利润和销量’双指标。”

借助春节,打一副“情感营销”牌,为老顾客、新顾客提供一个具有浓厚“春节文化气息”的价值服务,不仅能加深茶馆、茶店与顾客的关系,而且能实现产品销售,这远比单纯产品促销的效果更好、更有意义、更长远。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四川茶馆甲天下 成都茶馆甲四川》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