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温州黄汤的品质特点

温州黄汤的品质特点是,条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香气清芬高锐,滋味鲜醇爽口,叶底芽叶成朵匀齐。

内含物质的变化

(1)叶绿素的变化

叶绿素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在黄茶制造中受热化作用引起的氧化、裂解、置换等反应影响而遭到破坏,致使绿色物质减少,黄色物质更加显露出来,这是黄茶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据测定,黄大茶在制造过程中,叶绿素总量中有60%受到破坏。杀青过程破坏最多,其次是堆闷、初烘过程,而拉毛火和拉足火过程破坏甚少。

(2)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

多酚类化合物也是影响黄茶品质的一类主要物质,在炒制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减少。其中,黄烷醇类的总量要减少3/5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含量最多的(一)-EGCG减少了近70%。尤其是堆闷工序中黄烷醇减少最多,几乎占减少总量的一半。各种儿茶素中,(一)-EGC减少最多,其次是(一)一EGCG这种减少主要是在热化作用下较长时间的非酶促氧化所引起的。

黄烷醇类在炒制中氧化而大量减少,但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总量减少并不多.据测定,黄大茶中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干毛茶与鲜叶相比,下降很少,这说明多酚类化合物在热作用下的非酶促氧化与酶促氧化性质不同。由于黄茶经过杀青,蛋白质凝固变性,与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产物的结合能力减弱,不像红茶发酵那样,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产物与氨基酸大量结合而沉淀。特别是在干热作用下,掌握适当温度,不仅能使香气发展到高峰,而且可使结合性的多酚类物质裂解,转化为可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同时发生异构化,使黄茶茶汤滋味浓醇。

黄茶中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与红茶、绿茶相比,低于绿茶而高于红茶。据测定,一级毛茶中,屯炒青、黄大茶、祁红的可氧化总量(TOM)是依次下降的。温州黄汤的嫩度比屯炒青、祁红差,可氧化总量比屯炒青少是不难理解的,但比祁红多,这就说明黄茶的氧化程度不及红茶,而比绿茶要深。

温州黄汤中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虽然在制茶中保留较多,但滋味仍较醇和,这是因为一方面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热化作用,黄烷醇类发生异构化和热裂解,简单黄烷醇类增加所致。

(3)其他物质的变化

在温州黄汤炒制过程中,糖类和氨基酸含量都有显著变化。这些物质的转化,对黄茶香气、滋味起重要作用。

淀粉随着炒制过程减少,其中一部分可能转化为可溶性糖。而可溶性糖总量也呈现出减少趋势,但氨基酸的含量明显增加。氨基酸既是茶汤滋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香气的一种先质。在热的作用下,糖与氨基酸结合形成糖胺化合物,参与茶叶芳香物质的组成。黄茶通过热化,挥发性醛类含量增加,构成黄茶香气的重要组分。在热作用下,低沸点的芳香物质挥发,使具有良好香气的芳香物质显露出来,也都是温州黄汤香气形成的原因。

温州黄汤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不同的观察方法却赋予黄茶概念以不同的含义。历史上最早记载的温州黄汤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温州黄汤,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在历史上,未产生系统的茶叶分类理论之前和在众多消费者中,大都凭直观感觉辨别黄茶。这种识别黄茶的方法,混淆了加工方法和茶叶品质极不相同的几个茶类,涉及到很多种品质各异的茶叶。如上面所说的因鲜叶具嫩黄色芽叶而得名的黄茶,而实为绿茶类。还有采制粗老的绿茶,晒青绿茶和陈绿茶;青茶的连心、包种等都是黄色黄汤,很易误认为是温州黄汤。

温州黄汤汤色最明显的特点,茶汤是纯黄色,汤面没有或很少夹混绿色环,黄汤的茶名也是由此得来。绿茶汤色多少透绿色,从汤面的茶杯边缘的绿色环可以看出,温州黄汤茶色透明鲜亮,与陈化的绿茶汤不同。青茶汤色是橙黄色或金黄色,其色度深浅与黄茶不同。

温州黄汤滋味与绿茶、青茶也不同,滋味醇厚甜爽,别有风味,要精品细寻,就能识别。

延伸阅读

温州黄汤有什么药理作用


温州黄汤茶叶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分,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可见,温州黄汤茶叶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

1、有助于延缓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茶多酚清除对人机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大大高于其他同类物质。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2、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3、有助于预防和抗癌

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铰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据有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稗益。

4、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据有关医疗部门临床试验证实,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血细胞减少症,茶叶提取物治疗的有效率达81.7%;对因放射辐射而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治疗效果更好。

5、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我国有不少医疗单位应用茶叶制剂治疗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治愈率达90%左右。

6、有助于美容护肤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睑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7、有助于醒脑提神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8、有助于利尿解乏

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时间。咖啡碱还可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9、有助于降脂助消化

茶叶有助消化和降低脂肪的重要功效,有助于减肥。这是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

10、有助于护齿明目

茶叶中含氟量较高,每100克干茶中含氟量为10毫克~15毫克,且80%为水溶性成分。若每人每天饮茶叶10克,则可吸收水溶性氛1毫克~1.5毫克,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可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是有益的。

温州黄汤存放中为何变质


温州黄汤茶叶在存放中陈化变质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温州黄汤茶叶具有“后熟”的特点,即贮藏过程中茶叶的许多化学成分发生氧化作用,导致茶叶陈化和劣变。影响品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叶绿素、茶多酚、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以及多种香气成分等。

1、叶绿素的变化

叶绿素是形成绿茶色泽的重要成分。叶绿素在嫩芽叶中含量较高。它由呈蓝绿色的叶绿素a和呈黄绿色的叶绿素b两大部分组成。在茶叶中两者比例和保留量决定了成品茶的色泽。然而,它又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物质,在光和热的条件下(尤其是紫外线的照射下),易分解,因失绿而变褐,形成脱镁叶绿素。一般情况下,脱镁叶绿素含量占70%时,茶叶色泽出现显著褐变。

2、茶多酚的氧化和聚变

茶多酚与茶叶滋味、汤色的关系最为密切,它的含量多少决定着茶汤的滋味浓度。茶多酚本身无色,但在加工过程中被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与茶红素,进而成为褐色素(高聚合物),导致色泽变褐。同时这些物质还能与氨基酸类物质进一步反应,促使滋味劣变。

3、维生素C

减少维生素C是茶叶具有营养价值的重要成分,其含量多少与茶叶品质关系密切。维生素C也是一种易被氧化的物质。维生素C被氧化后生成脱氧维生素C,它与氨基酸相互作用,生成氨基羰基,既降低了茶叶营养价值,又使颜色变褐,同时滋味也失去了鲜爽味。

4、类脂物质的水解与胡萝卜素的氧化

茶叶中约含有8%的脂肪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同样会被氧化、水解而成游离脂肪酸、醛类或酮类,进而出现酸臭味。已有研究证明,随着茶叶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仅茶叶香味显陈,而且汤色也会加深,导致商品价值降低。

温州黄汤的茶叶品质


温州黄汤滋味与绿茶、青茶也不同,滋味醇厚甜爽,别有风味,要精品细寻,就能识别。

温州黄汤的外形因种类不同,差异很大,容易混淆不清。有的像白茶类的白毫银针,如君山银针;有的像绿茶类的细烘青,如黄汤;有的像毛峰,如黄芽;有的像绿大茶,如黄大茶。但总的来说,虽然形状各异,其色泽都有所偏黄。

在制茶过程中采用闷黄技术,创制黄茶时代,大约在1591年以前。明朝许次纾《茶疏》说:“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用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顾此山中者不善制造,就于食铛大薪炒焙,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笥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就,辄笋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这段记载说明了三个问题。其一与现时黄大茶的同制法大致相同,焦味和闷黄正是黄大茶的特征;其二黄大茶的制法早在16世纪之前就有;其三由于不善制茶,绿变黄茶。于是,人们发现炒青绿茶在杀青或柔捻后不及时干燥或干燥程度不足,叶质变黄,滋味转醇和,由认识到实践,黄茶的制法便应时而生了。

温州黄汤的制法界于绿茶和黑茶之间,与绿茶不同是多一个闷蒸工艺,与黑茶不同是闷堆的温度和程度的差异,其品质也界于两者之间。汤色的色度深浅不同,滋味的醇和程度不同。

温州黄汤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工序,闷黄技术措施因茶叶种类而异。有的在杀青后趋热闷黄,如台湾省的台北黄茶;有的在揉捻后闷黄,如浙江的黄汤和湖南的沩山毛尖;有的在初干后堆积闷黄,如黄大茶;有的在炒干过程中交替进行闷黄,如纸包低温闷黄的君山银针;有的炒干摊放相结合闷黄,如霍山黄芽。

温州黄汤的茶叶品质,不仅在叶的外观色泽发生黄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叶的内含物质的转化。而这种温州黄汤品质的形成与黄茶特殊的制茶技术是分不开的。因此,温州黄汤的概念依制法和品质作为依据,则是比较科学的并能被人们逐步接受承认的一种概念。

温州黄汤简介


亦称温州黄汤茶、平阳黄汤。产于平阳、苍南、泰顺、瑞安、永嘉等地,以泰顺的东溪与平阳的北港所产品质最佳。该茶创制于清代,并被列为贡品。其特点是:条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叶底嫩匀成朵,香气清高幽远,滋味和酸鲜爽。民国时期失传。新中国建立后,于1979年恢复生产。浙江主要名茶之一。

温州黄汤产于浙江省的泰顺、平阳等地。炒制的基本工艺是杀青、揉捻、闷堆、初烘、闷烘五道工序。成品外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披毫,香气高锐,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和爽口,叶底匀整成朵。

温州黄汤产于浙南泰顺、平阳、瑞安、永嘉等县,品质以泰顺东溪和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好。黄汤始于清代,距今已200余年。温州黄汤清明前开采,采摘标准为细嫩多毫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要求大小匀齐一致。

温州黄汤的品质特点是,条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香气清芬高锐,滋味鲜醇爽品,叶底芽叶成朵匀齐。温州黄汤产于浙南泰顺、平阳、瑞安、永嘉等县,品质以泰顺东溪和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好。黄汤始于清代,距今已200余年。温州黄汤清明前开采,采摘标准为细嫩多毫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要求大小匀齐一致。温州黄汤制造分杀青、揉捻、闷堆、初烘、闷烘五道工序。

温州黄汤制作工艺


温州黄汤州黄汤产于浙江省的泰顺、平阳等地。炒制的基本工艺是杀青、揉捻、闷堆、初烘、闷烘五道工序。成品外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披毫,香气高锐,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和爽口,叶底匀整成朵。温州黄汤产于浙南泰顺、平阳、瑞安、永嘉等县,品质以泰顺东溪和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好。黄汤始于清代,距今已200余年。温州黄汤清明前开采,采摘标准为细嫩多毫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要求大小匀齐一致。

温州黄汤制作工艺

杀青:温160℃左右,投叶量1~1。2公斤,要求杀匀杀透,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滚炒揉捻。

揉捻:继续在杀青锅内进行,降低锅温,滚炒到茶叶基本成条,减重50~55%时即可出锅。

闷堆:将揉捻叶一层一层地摊在竹匾上,厚约20厘米,温州黄汤上盖白布,静置48~72小时,待叶色转黄,即可初烘。

初烘:用烘笼烘焙,每笼投闷堆叶1。2公斤左右,烘焙时间约15分钟,七成干时下烘。

闷烘:初烘后适当摊凉,收放在布袋内,每袋1~1。5公斤,连袋搁置在烘笼上闷焙,掌握叶温30℃左右,经3~4小时达九成干,再经筛簸,剔除片末,复火到足干,即可包装。

温州黄汤的品质特点是,条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香气清芬高锐,滋味鲜醇爽口,叶底芽叶成朵匀齐。

温州黄汤的制作与制法


温州黄汤的制作与制法:

1、制作

杀青:温160℃左右,投叶量1~1.2公斤,要求杀匀杀透,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滚炒揉捻。

揉捻:继续在杀青锅内进行,降低锅温,滚炒到茶叶基本成条,减重50~55%时即可出锅。

闷堆:将揉捻叶一层一层地摊在竹匾上,厚约20厘米,

温州黄汤上盖白布,静置48~72小时,待叶色转黄,即可初烘。

初烘:用烘笼烘焙,每笼投闷堆叶1.2公斤左右,烘焙时间约15分钟,七成干时下烘。

闷烘:初烘后适当摊凉,收放在布袋内,每袋1~1.5公斤,连袋搁置在烘笼上闷焙,掌握叶温30℃左右,经3~4小时达九成干,再经筛簸,剔除片末,复火到足干,即可包装。

2、制法

温州黄汤的制法界于绿茶和黑茶之间,与绿茶不同是多一个闷蒸工艺,与黑茶不同是闷堆的温度和程度的差异,其品质也界于两者之间。汤色的色度深浅不同,滋味的醇和程度不同。

温州黄汤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工序,闷黄技术措施因茶叶种类而异。有的在杀青后趋热闷黄,如台湾省的台北黄茶;有的在揉捻后闷黄,如浙江的黄汤和湖南的沩山毛尖;有的在初干后堆积闷黄,如黄大茶;有的在炒干过程中交替进行闷黄,如纸包低温闷黄的君山银针;有的炒干摊放相结合闷黄,如霍山黄芽。

温州黄汤的茶叶品质,不仅在叶的外观色泽发生黄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叶的内含物质的转化。而这种温州黄汤品质的形成与黄茶特殊的制茶技术是分不开的。

因此,温州黄汤的概念依制法和品质作为依据,则是比较科学的并能被人们逐步接受承认的一种概念。

温州黄汤的特色与制作


温州黄汤亦称平阳黄汤,创于清代,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温州黄汤为清代的贡品茶,民国时期失,新中国建立后,于1979年恢复生产。

杀青:锅温160℃左右,投叶量1-1.2公斤,要求杀匀杀透,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滚炒揉捻。

揉捻:继续在杀青锅内进行,降低锅温,滚炒到茶叶基本成条,减重50~55%时即可出锅。

闷堆:将揉捻叶一层一层地摊在竹匾上,厚约20厘米,温州黄汤上盖白布,静置48~72小时,待叶色转黄,即可初烘。

初烘:用烘笼烘焙,每笼投闷堆叶1.2公斤左右,烘焙时间约15分钟,七成干时下烘。

闷烘:初烘后适当摊凉,收放在布袋内,每袋1-1.5公斤,连袋搁置在烘笼上闷焙,掌握叶温30℃左右,经3~4小时达九成干,再经筛簸,剔除片末,复火到足干,即可包装。

温州黄汤汤色最明显的特点,茶汤是纯黄色,汤面没有或很少夹混绿色环,黄汤的茶名也是由此得来。绿茶汤色多少透绿色,从汤面的茶杯边缘的绿色环可以看出,温州黄汤茶色透明鲜亮,与陈化的绿茶汤不同。青茶汤色是橙黄色或金黄色,其色度深浅与黄茶不同。

关于温州黄汤,很多人都不了解。温州黄汤是一种茶,属于黄茶类,产于浙江温州,是浙江名茶之一。温州黄汤滋味与绿茶、青茶也不同,滋味醇厚甜爽,别有风味,要精品细寻,就能识别。

普洱茶生茶、熟茶的后发酵有何特点?


普洱茶生茶、熟茶的后发酵有何特点?

1、普洱生茶的后发酵

陈得香

生茶前几年的发酵是缓慢的,十年就会有明显的变化。当空气湿度超过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九十之间,温度超过15度到25度乃至以上,生茶里面的微生物黑曲霉孢子就萌发了,成为菌丝体。茶叶的细胞虽然死了,微生物还是会对它进行后发酵。微生物靠茶叶作为养料,通过菌丝体繁殖产生了微生物的酶,对茶叶进行后发酵。菌丝在夏天、秋天进行无性繁殖,冬天休眠。在此过程中,会产生酸,比如黑曲霉会产生柠檬酸,(工业柠檬酸的主体霉就是黑曲霉);还会产生醇类与脂类等物质。酯类(芳香酯)是世界上芳香性物质生香的主体。普洱生茶在储藏过程中,通过一年又一年的夏秋季节的无性繁殖,冬天的休眠,产生并保留芳香性物质,这就是普洱茶能够越陈越香的原因。其实不只是普洱茶,湖南黑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茶和茯茶都和云南普洱茶都能越陈越香。

2、普洱熟茶的后发酵

热湿熟得快,冷藏香又醇

熟茶的“熟”就是让茶叶的氧化加快,通过加温加湿的物理办法、渥堆酶催熟的生物法、乃至化学方法,比如加氧化剂和酶促剂,两三天后氧化作用就很强烈了,让茶黄素氧化,达到陈香。要达到“陈得香”,一定需要一定年份才能做到。陈化是在防止“熟”得过快的情况下,进行健康发酵。利用有益人类的益生菌进行后发酵,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普洱熟茶原料是晒青毛茶,为什么用绿茶是不行的?原因是烘青能发酵,但跟用晒青发酵出来的熟茶比,品质有天壤之别。因为附着在绿茶表面的微生物菌种是外来的,不是茶叶本身与制茶车间里的原生菌种。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温州黄汤的品质有何特点?制作中内含物质有何变化?》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