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一、话说这是明朝末年的某一天,武夷山下一个叫桐木关的小村子。

正值采茶季节,春风正好,鸟儿欢叫,看起来与平常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如果非说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一支从北方来的军队傍晚的时候经过了村子。

眼看天色已晚,长官下令:就地驻扎休息,明日早起继续行进。

就在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的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有人在吵架。

原来床不够了,有两个士兵因为争一张行军床吵起来了。

长官很是生气:麻蛋,一点团结友爱的精神都没有,你,给我滚到边上那一堆树叶子里睡去。

长官口中所说的树叶子正是当地茶农刚刚采下来的茶叶,受到训斥的士兵虽然不情愿,可毕竟这是个眼下能找的的最舒服的去处了。

二、可是他们没有看到旁边茶农眼里喷射出的愤怒的火焰:这尼玛是茶叶啊,被你睡过了还能卖出去吗?

很快一个晚上过去了,一夜都没合上眼睛的茶农天一亮赶紧跑过来看他的茶叶,可是眼前的情景却让他“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原来碧绿的茶叶都已经变成了红色。

怎么办?茶农含着眼泪把这一堆变了颜色也变的很柔软的茶叶揉搓成条,找来了当地随处可见的马尾松把这些茶叶烘干了。

烘干之后的茶叶看起来更加难看,乌黑发亮的,跟之前加工的茶叶一比简直就是毁了容,但是带着一种淡淡的松香味。

可是当地人可不管你什么松香味麝香味根本没人愿意买,茶农只好挑着这些怎么看怎么不像茶叶的东西去了离家乡很远的地方挥泪大拍卖。

但是谁也没想到就在第二年采茶季节又来临的时候,许多的外地人蜂拥而至,指名要那种带着松香味的茶,桐木关的茶农都懵逼了:这什么情况?

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谁也没想到这种茶叶居然以这种方式就风靡全国了。

三、后来,来中国做生意的印度商人发现了这个神奇的“树叶”,就把他们带回了印度。

再后来,葡萄牙人入侵印度,跟随着来到印度的还有一位叫赛琳娜的贵族小姐。

后来离开印度的时候,赛琳娜一次性就带走了几百磅这种武夷山红茶,回国之后还是没事就喝上两口。也不知道是天生丽质还是这种红茶真的有什么奇妙的作用,总之,赛琳娜小姐越来越漂亮,就被英国的查尔斯王子看上了,两人很幸福的牵手了。

就像你看到的英国王室的婚礼一样,查尔斯王子和赛琳娜小姐的婚礼也是隆重而热烈,欧洲各国的贵族们纷纷都来祝贺,其中就有法国的皇后。

婚礼上,来宾举着红酒杯频频的向新王妃致意,而赛琳娜小姐则端着红茶高傲的回敬。

这引起了法国皇后的怀疑:为什么她就喝不醉呢?而且越喝越精神,脸色越来越红润?

法国皇后愤怒了:贱人就是矫情,难道不知道老娘是来自浪漫之都的玛丽苏女主吗?

皇后居然想出了让侍卫去赛琳娜的寝宫去偷,偷走这种神秘的饮料,看看她到底是什么东东?

结果,侍卫溜门撬锁的功夫实在是蹩脚,被抓了......

被抓的侍卫很委屈:这尼玛叫什么事儿,偷个烂树叶子被抓了?

可是还没等委屈完,皇后却忍不住了:这货别一会儿把我供出来,可丢人。

于是,皇后在没有经过任何程序的情况下,下令把侍卫给杀了,这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套路——杀人灭口。

四、然而,真想并没有被掩盖,反而很快传遍了整个伦敦,整个伦敦的自媒体像疯了一样刷屏:“一个侍卫竟然为了一片树叶丢命”,“尊贵的皇后指使手下去偷树叶,一夜之间变成了大英帝国的笑话”。

这就是著名的“伦敦红茶案”,也正是因为这个血腥事件,给武夷山红茶无意之间做了一次事件营销,从此之后,武夷山红茶迅速成为欧洲上流社会高贵生活品质的必需品,贵族圈子的装逼神器。

那时候的贵族小姐们要是朋友圈里没有几张喝红茶的写真照,都不敢出门见人。

这么多的人都要喝怎么办?

他们又不会种,也不会加工,那就只有进口了,要进口那就只有从中国进口,别无分号。

那个时候,大清帝国真是牛逼完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出口大国,出口最多的就是茶叶,而红茶占到了出口茶叶的绝大部分,而英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红茶的总额占到了对华贸易额的七成。

最要命的是,中国却基本不从英国进口啥东西。

英国人也曾带来了在他们看来很不得了的毛织品啊什么的,可是根本没卵用,没人正眼瞧一下。

终于有一天,英国人在喝下了一杯红茶之后一拍大腿:这不对呀,中国人太扣了。麻蛋,这也太亏了吧,我们的白花花的银子都流到中国去了嘛?

于是,英国人在经过艰苦的调查取证后,终于发现了一种东西很适合中国人,这个东西在中国的群众基础很大,价钱也很昂贵,最红要的是重复消费的频率也很高。

很快的,这个东西来到了中国,不出英国人所料,这个东西一经进入中国,就引起了狂热的追捧,其风靡程度一点不亚于红茶在英国的受欢迎程度,好不容易在英国弄回来的白银又开始倒流回去了。

道光是个很很节俭的老板,衣服破了都舍不得扔补个补丁继续穿,搞得当时的大臣们谁的工作服上没有几个补丁都不敢上朝。

你想想,这么样一个小气的皇帝眼看着自己家辛苦挣的银子如黄河之水一样向外流,那心里能是滋味?

于是,道光皇帝就派了一个人到广州来查封这个东西——广州当时是通商口岸,这个东西就是从广州上岸的。

这个钦差大臣一到广州,就立即命人把这所有的吸走了大清无数银子的东西在东莞的虎门给扔到石灰池子里销毁了。

嗯,没错,这个东西就叫鸦片,销毁鸦片的那个人叫做林则徐。

五、鸦片虽然销毁了,走私贩毒的嚣张气焰也被打压下去了,可是断了人家的财路啊,谁会心甘呢?

1840年6月,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派出了47艘军舰4000陆军组成的远征军抵达珠江口,发起了鸦片战争。

梳理一下思路:因为没有床,一个士兵睡在了茶叶堆里——茶叶被睡之后变成了红茶——红茶在英国受到欢迎英国开始进口大清赚了英国的钱——大清只进不出引起英国不满向中国输入了鸦片——鸦片不仅赚走了中国的钱还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虎门销烟——鸦片战争。

是不是可以说,就是因为那个士兵的那么一躺,躺在红茶上,导致了大清的崩溃直至灭亡?

CY260.com编辑推荐

女人们应该了解的茶俗


亲家婆茶

女儿出嫁后的第三天,父母亲要去看望女儿,称谓“望朝”。望朝时,父母亲要随身带去一两左右的“谷雨”前茶、半斤烘青豆、二两橙子皮拌野芝麻,这种茶称为“亲家婆茶”。

毛脚女婿茶

还未出阁的大姑娘家里,来串门作客的小伙子特别多。因此,姑娘家都要备上好茶,招待来客中的“未来女婿”。

新娘子茶

望朝之后,婆婆要到新娘子的娘家请亲家的亲属好友和长辈们到新娘子家去喝“新娘子茶”。

请新娘子茶

新娘子家的亲戚、好友和客气的老邻居,都要在新娘子出嫁的当年请新娘子去喝茶。如系远亲,也可在一年的正月里。新娘子回娘家做头趟时补请。

三碗茶

春节期间作客,女主人先给客人端上一碗甜茶(糖汤),然后送上一碗烘青豆加胡萝卜丝的咸茶,再后泡上一碗细嫩的香绿茶。

打茶会

年轻的嫂嫂、年长的婆婆每年在本地村坊里,要相互请喝茶3--5次。当地人称“打茶会”。一般,事先约好到哪家。主人在约好的那天下午,就劈好柴,洗净茶碗和专煮茶水的茶罐,在家等候着姐妹们的到来。客人一到,主人就拿出她珍藏在家中石灰缸、甏、罐的细嫩芽茶,撮上一撮放在茶碗里,并加入各色佐料,再冲入沸水,双手一碗碗地端到客人面前桌上。花花绿绿的茶汤,边品茶边拉家常。她们之中,有的拖儿带女,有的手拉孙儿孙女,有的边做针线边品茶叶,淡笑风生,热闹非凡。

用过的紫砂壶应该如何保养


一把紫砂壶使用一段时间后或者因为紫砂壶太多用不过来,或者是改变泡茶的品种,必须要换一把茶壶来泡,这时候紫砂壶你会把它闲置在一边,对于这些紫砂壶你应该如何去保养和保存它们呢?

1、使用过的紫砂壶一定要让它完全阴干,不能够壶内有湿气存在。看壶是否干燥了:你可以放块纸巾,盖上盖子,第二天打开壶盖看看纸巾是否潮了?

2、此壶不能够包裹起来或者放到盒子里,否则壶内茶垢容易出现霉变。

3、应该放在通风透气、避免阳光可长时间直射的地方。不能够放在闷燥之处。最好家里有一个专门放置壶的博古架或者是多宝格。

4、壶长期不用还需要在此壶里放一把干燥的茶叶,此茶叶一定是这个壶一直泡的这种茶。你不定期看看壶内茶叶是否出现了潮湿,如何发现潮湿了应马上倒掉此茶叶,打开盖子重新把壶彻底阴干。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壶内的茶垢出现霉变,我们都知道茶叶最容易吸潮吸味,空气中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水汽,这些水汽会通过壶口、壶嘴进入紫砂壶的壶内,如果壶内有一把干燥的茶叶,这些茶叶就第一时间吸收这些水汽,我们就可以保持此壶内的干燥度了。

紫砂壶是一定要养的,就是不养,你也应该把新壶开一下壶,每天可以拿出来浇一次清水,开过壶的紫砂壶也会慢慢出包浆,只是速度慢很多,这些开了壶的紫砂壶就是放在博古架上的感觉与没有开过壶的紫砂壶也是不一样的。

作为女人应该了解的茶俗


亲家婆茶

女儿出嫁后的第三天,父母亲要去看望女儿,称谓“望朝”。望朝时,父母亲要随身带去一两左右的“谷雨”前茶、半斤烘青豆、二两橙子皮拌野芝麻,这种茶称为“亲家婆茶”。

毛脚女婿茶

还未出阁的大姑娘家里,来串门作客的小伙子特别多。因此,姑娘家都要备上好茶,招待来客中的“未来女婿”。

新娘子茶

望朝之后,婆婆要到新娘子的娘家请亲家的亲属好友和长辈们到新娘子家去喝“新娘子茶”。

请新娘子茶

新娘子家的亲戚、好友和客气的老邻居,都要在新娘子出嫁的当年请新娘子去喝茶。如系远亲,也可在一年的正月里。新娘子回娘家做头趟时补请。

三碗茶

春节期间作客,女主人先给客人端上一碗甜茶(糖汤),然后送上一碗烘青豆加胡萝卜丝的咸茶,再后泡上一碗细嫩的香绿茶。

打茶会

年轻的嫂嫂、年长的婆婆每年在本地村坊里,要相互请喝茶3--5次。当地人称“打茶会”。一般,事先约好到哪家。主人在约好的那天下午,就劈好柴,洗净茶碗和专煮茶水的茶罐,在家等候着姐妹们的到来。客人一到,主人就拿出她珍藏在家中石灰缸、甏、罐的细嫩芽茶,撮上一撮放在茶碗里,并加入各色佐料,再冲入沸水,双手一碗碗地端到客人面前桌上。花花绿绿的茶汤,边品茶边拉家常。她们之中,有的拖儿带女,有的手拉孙儿孙女,有的边做针线边品茶叶,淡笑风生,热闹非凡。

喝茶前都应该注意哪些礼仪?


礼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不是我们通常所想的。礼仪只在商务和社交场合使用。事实上,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礼节,拜访亲戚朋友,吃东西和喝茶。

而中国的茶文化礼仪知识也是源远流长,粗略地叙述又担心诸位茶人们只学好一点半点,反倒四不像。可是呢,详尽解读也许又能伶牙俐齿叙述几天几夜都叙述不完。于是,我们决定把喝茶各个时间段拆开来一节一节和各位茶友们讲述。

今日就来跟大伙儿解读一下下饮茶前都应当留意什么礼仪知识,之后让他人在茶还没有刚开始喝的那时候就感觉你也是“老师机”。

喝茶前的茶礼仪

1、座位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客人的排名问题。虽然茶道注重主人跟随客人的原则,但是喝茶的人太多了。自然,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面对主人,主人的左手边是尊贵的,顺时针旋转,从尊贵到自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不管茶几的形状如何,这都是同样的铁律。

尊敬的第一位是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长的人。其中师者、长者为尊,如果年龄相差不大,女士优先做尊位。

座位方面还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忌讳对头坐,就是头对头和主人面对面的坐!即使只有你和主人,也不要坐在相反的位置。礼貌的客人应该在主人的右边处于劣势。人太多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孩子们应该坐在这个位置。

2、第一道礼节

客人的礼仪最重要的是答礼,也称回礼!所谓第一礼节是指主人第一次沏茶,并让你作为客人的第一次回头客。

正式和正式的第一位客人的归来如下:起床,男人抱拳,女人鞠躬,坐下,双手拿起杯子(或双手举起杯子),先闻闻香味,然后慢慢地沏一口茶,放下杯子,赞美主人。

抱拳者,右手握拳左手包上去,如今的电视剧里大多做得挺规范的。合十者,双手手掌伸长合在一起就是啦。一躬,躬身行礼。

弯得越低,它就越尊重主人。对于主人是年长的,客人是年轻的,弯曲应该至少是45度的“倾斜角”。

3、喝茶四姿

站姿

双脚并拢,身体挺直,头朝上,下巴微闭,眼睛直视,肩膀放松。女士左手在上,两手虎口交握,放置胸口;男士两脚微呈四柱八字分离,右手在上,两手虎口交握放置小腹腔。

走姿

在站立姿势的基础上,不要扭动和摇晃上身,尽可能地走直线,如果你以侧身的状态接触到客人,要变成一张积极的脸。离开客人时,你应该先后退两步,然后再转向侧面。避免转身在对方面前离开。这是非常不礼貌的。女士能够两手同"坐姿"交握胸口,男士手臂松驰于人体两边,随行走脚步大自然晃动。

坐姿

坐在椅子中间,双腿并拢,上身挺直,肩膀放松,头部挺直,下颌微微折叠,舌头紧贴上颚,眼睛还是微微垂直,面部表情自然。女性右手在上,双手虎口交握,置放胸前或面前桌沿;男性双手分开如肩宽,半握拳轻搭于前方桌沿。全身放松,调匀呼吸、集中思想。

假如做为宾客被让于布艺沙发入座,则女士可正坐,或两腿伸直偏重一边斜坐,两脚能够交差,两手如前交握轻搭腿根;男士可两手搭于护栏上,两腿可架成二郎腿,但两脚务必松驰且不能颤动。

跪姿

跪姿分成跪姿、盘坐坐、单脚跪蹲,两腿伸直双膝跪在座垫上,双足背相搭碰地,屁股坐着双足上,挺腰释放压力双肩包,头正下颚略敛,舌头抵上颚,两手交差搭放在大腿根部上(女士左手在上,男士右手在上)。盘腿的只有男性,双脚向内侧屈伸,双手靠在双膝上,其他姿势是跪着坐。单足跪蹲经常用来泡茶。左膝与左脚接触地面成直角弯曲,而右膝和右脚趾同时接触地面。也可以将左脚前部轻微弯曲到膝盖上,右膝盖搁在左腿的小腿上。其他姿势同跪坐。

中国的茶文化深不可测,这些仪式可能只是九根牛一头发。但是,茶的魅力不就在这种无穷无尽的求知中体现吗?明天,沏茶的礼仪很详细,我很期待和你泡一杯优雅的茶。

爱茶,就应该习茶,而后才能知茶!


【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甘韵、甜质】:是甘与甜的表达方式。

【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烟熏味】:由人工烘焙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

【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酸味】: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水味】: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微觉不安、烦躁等。

【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香气内敛】:香气不张扬,其香在水,用心则有,不用心则无。

【茶水分离】:茶汤入喉,嘴里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气。

【入口即化】:茶汤入口,不用有意识的吞咽,自然入喉。

【爽朗】:经岁月的陈化仓储优良的茶汤入喉后,口腔爽朗,牙齿有清晰感。

【舌底鸣泉】:生津的最高境界,重点在“鸣”字,接连不断之意。

【药香】:百年陈年老茶的共同特征,药香浓郁通常是对老茶香气的最高表达。

浮夸的茶文化让茶叶背负太多 应该让茶回归本真


茶,确实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好茶带来的是品饮乐趣和身体享受,它贴近民众,成为很多人的日常饮品。但是现代人却为它披上了厚重的文化外衣,华丽的包装、玄乎的说辞、浮夸的演绎、高昂的价格……

茶,是该回归本真还是该赋予其各种文化?对此,您怎么看?

本期嘉宾

舒曼:《吃茶去》杂志总编

张雪儿:资深茶人,弘音茶学堂创办人

程龙伟:知名茶人,紫砂文化学者,茶事活动策划人

黄胤然:《境?界》杂志主编,首位文字监理师

陈骋:福建省耕读书院副院长

筱杨:21年茶龄,最喜欢岩茶、生普

茶,应该有何属性?

黄胤然:很欣赏一个功夫颇深的茶人曾说的话:茶叶不就是一个农产品吗?现在茶圈太多人迷失了茶的本位去说故事附禅玄,什么一片树叶集天地之精华,按照这个公式推理,人家外国的咖啡磨自种子,种子里的能量那不是比你树叶里的更强百倍千倍了?

我觉得该正视茶的属性,否则就会在国际上重演中国式的笑话:茶道、茶文化、茶境界玩得很高深,一检测化肥农药都超标。而国外的星巴克从来没把自己往禅道境界上扯,却轻而易举地打入咱们文化重地故宫。床是用来睡的,不是用来想的;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吹的。

程龙伟:茶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茶叶确实是用来解渴,是一种饮料,这点是要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但如果我们喝茶仅仅是为了满足于口腹之欲,满足味蕾的一种辨识,那我们为什么要喝茶呢?它与其他任何一种饮料有什么区别?茶叶本身的功能性是基础,但是仅仅如此,那么茶对人的益处发挥得实在太少了。

筱杨:茶,首先是饮品,其后才是文化产品。记得多年前,岩茶、普洱、红茶等等皆未疯狂之前,喝茶是件很简单的事,每一种茶都以它最清晰的面目出现,我等爱茶人按等级喝茶即可;现如今,想喝明白茶几乎都要成半个专家才行。

茶文化,与茶相生

程龙伟:历史上茶的发展和茶文化的兴盛是相映衬、相匹配的。茶的文化是从茶产生那一刻,在成为人们药用、饮用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任何事物都是从实用的功能开始,然后逐渐从实用上升到审美层次、精神层次,这就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历史上的茶也是这样,首先是从实用开始,进而发展到文化层次。

舒曼:中国茶文化,是几千年来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资源。一片茶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通常我们讲“琴棋书画诗曲茶”是谓雅,“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谓俗,前者可通“茶道”层面,融入了儒释道文化精髓;后者属于“茶俗”的层面,融入寻常百姓人家。但凡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必有雅有俗最好,生命力一定旺盛,如是雅俗共赏,茶文化才能持久发展。

张雪儿:自宋代以来,从“粗茶淡饭”到“君不可一日无茶”,千年以来,中国社会始终与茶不离不弃。中国人更是从饮茶中总结、升华了茶艺、茶礼、茶道等精神“产品”,衍生出了与中国人水乳交融的茶文化。

如今,茶文化让茶偏离本身

陈骋:如今的茶,已不是“人在草木间”那么简单了。一片茶叶,跟火和水遇合,在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里背负了太多东西。我们把文化礼品重任和华贵尊享重托过多地赋予了茶,在人情和炫富的重负下,茶经常偏离茶本身,茶叶包装往往变味成拼材质、拼豪奢、拼概念、拼噱头的金舞台,茶叶却沦为附庸,变成中介,成为“买椟还珠”典故的当代诠释。

舒曼:现在有些人把普通而又简单的饮品试图引入到神秘化、妖魔化的轨道,以为把茶玩得越神、说得越玄就能卖出个好价钱,殊不知,已经把茶带入到“恶俗”化程度,这完全背离了茶的本来面目。

现在市面上“年份茶”炒作得很热,我不反对年份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然而,凡事不能走极端,让一片小小的茶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披上了太多神秘故事的外衣,只能毁了茶的清廉本真价值。

筱杨:如果按现今的乱象,以文化之名装裱炒作茶叶产地,华丽包装之下是来路不明的茶,高昂的价格让民众与好茶越来越远。最重要的是,由于茶叶价格的飞涨,引发对原生态茶山掠夺性的破坏以及造假横行,更是让爱茶人痛彻心扉。

尊重茶之本真,让茶文化回归

陈骋:我们不妨向重茶道传统的日本国和台湾地区借鉴。他们的茶叶包装更多用心,更少用金;更多创意,更少暴利。他们把美学、艺术融入茶生活,用感恩天地万物、敬畏自然造化的心态来礼茶伺茶,最终幸福了每个与茶相关的人。这其中的最关键处,在于天人合一,用我们的真心来对待每一叶茶,茶也一定会对我们好的。一片茶叶,透视人心,也透视人生。

张雪儿:关于茶的话题,褒奖也好,非议也罢,可以说是长期争论不休,却令茶叶在为人类浸淬生命的同时,又承受着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对茶叶的态度,客观反映了待茶之人的主观意识。我们在评论茶的同时,要先摆正个人的心态,尽量用客观、平和的态度来喝茶、论茶、经营茶,让人与茶相处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把“和”的价值融入生活、融洽社会。

筱杨:我认为,茶就是茶,既可以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之茶,亦应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茶。我们需要茶,也需要茶文化,所以茶和茶文化不应该是对立的。其实,我们喝茶的人很简单,茶叶干净、价格适中就好,所以放心喝好茶才是我们喝茶人更关心的事情。

程龙伟:把茶文化说得玄乎其神,任何时候都拿着高大上的文化来进行推广是不当的。但这是推广方式的问题,不是茶文化的问题。当然我们应主张踏踏实实喝茶、认真体悟、仔细回味。

让茶叶从身体到精神层面全面地涵养自己,实实在在有体验、有感悟,精神有了提升、性情得到滋养,这样从中获得就多了。不是一片茶叶背负得太多,而是人们在喝茶时对茶叶的理解太浅。

小编短评

十年前,普洱茶被冠之“能喝的古董”,在短暂的收藏热潮之后,急速崩盘;金骏眉作为高端红茶的代表,一斤茶能卖到上万元的高价,但是随着市场风向标的转移,金骏眉的光环也随之暗淡。但凡能经得住市场考验的依然是那些朴实无华的清茶,一杯茶,被注入太多纷杂,必然变味。

伴随茶的演进而诞生的茶文化,更多的是关于茶的历史、工艺和品饮,它伴随着茶而存在,赋予了茶深刻内涵和美妙的演绎。如果没有这些文化的映衬,只能像西方人那样拿着茶包冲泡生涩无趣的茶,那么茶与一杯水的区别只是味道。

但是,茶文化不等于添油加醋的炒作,把茶说成“古董”,把喝茶说成能“通络经脉”,强调一斤茶由多少万枚芽头制成,而忽略祖辈流传至今的传统制茶工艺,甚至连茶的仓储地域、环境也能大做文章,茶被牟利的商人编织成奇幻的神话,这种所谓的茶文化比茶本身的变味更可怕,它误导了市场,欺骗了大众。是该让茶减负,首先要让商人被利益负重的内心减负。

红茶歌


辛亥革命一声吼,清朝皇位下台急。孙文手持檄文雷,一杯红茶溶心肺。广州生气九州涌,革命党人四处动。联饿联共扶农工,三民主义救中国。南湖纷纭共产党,南昌起义第一枪。

贺龙品茶一口香,烟锅坦言细丝铭。爬雪山巅革命苦,会宁会师亮开春。延安窑洞灯光明,毛主席品茶气氛,胡宗南山外挑战,羽冠龙睛笑缓缓。一品红茶国外运,缺少心计白眼空。

蒋介石督战贵阳城,恼羞成怒茶桌翻。红军四度赤水河,老蒋红眼五昼夜。一品红茶杯子碎,强占果实失军机。四大银行心计动,法币发行昼夜空。火柴抵得牛价格,张飞驴肉抵牛肉。黄埔军校人才狂,书本理论眼大枪,实践狭隘不够格,充数红茶眼不开。恩来中印边界谈,一杯红茶口肺开,机智有谋原则来。

邓小平视察南方城,品味红茶笑哈哈,原汁原味中国茶,改革开放大境界。五千年文化发源深,四书五经有学问,毛泽东自学问久,书放枕头被子中。袁世凯不爱书本,帝王梦做花蝴蝶,龙种不沾红茶熏。改革开放中国行,宇宙飞船太空登。澳门香港台湾通,红茶碧玉友谊升。辛亥一百周年祭,两岸国际友人聚,通商通邮通和谈,观点异同中国人。如今建党90年,孙文期盼统一中,互动互助中国心,十月十日辛亥志,记忆一百胸花开。

工夫红茶


功夫红茶(也称为工夫茶)是茶叶的酿造工艺。在中文里,红茶是指茶。对于工夫来说,它在汉语中有更多的含义——努力工作、劳动、成就水平、技能、空闲时间等。

工夫红茶的历史

在《朝家风月记》中,酿造的正确方法来源于陆羽的《茶经》。它的酿造工具更加精致。根据这一描述,工夫茶可能始于唐代以后。功夫红茶及其定义包含在现代版的辞海中,英语单词“茶”来自汕头和厦门方言的中文茶,但关于工夫红茶的详细记述很少。“潮州机构的文件”没有提到功夫红茶。这真是一个遗憾。

从我们目前的研究来看,已经证明到目前为止,虽然潮州地区在元朝以前一年收割五次水稻,但它没有种植任何茶叶。永乐百科全书第5,343章这也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潮州文献”。在其税款一部分,它引证了“三阳文档与照片。”(三阳是海洋,今天是朝阳,朝阳和杨洁)。“三阳文件”和“三阳文件与图片”现在已经丢失了。但是,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永乐百科全书”中,很少有“潮州文献”。而且,该文书正好多次引用了原来的“三阳文书”。这就是为什么它对我们如此珍贵。通过查看原文,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阳文献”是关于元朝三个县的历史文献。它写之中,“不久大帝至今,人们接到荼叶做为国外农田的贡品,人们如今接到的茶比人们眼前的别的时期,包含汉,魏,京,梁两代。从唐代开始,像赵赞庞,王楼和黄雅这样的人制定了有关茶叶及其产业的法规。在宋代,他们实行了茶税法。然后对茶的征税开始变得复杂和沉重。种植茶叶的地方有税收。如果不生产茶叶,税收将毫无意义。潮州是县,但没有茶农也没有茶商,我们还在这里实施茶税法。一旦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怎么能忽视它并试图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呢?……”这篇文章证明,潮州在元朝时期并不习惯种茶。并不是关键的是她们不习惯性在那边种茶。由于汕头的工夫红茶不应用汕头栽种的荼叶。但是他们以前在那里没有咖啡店,这是有问题的。如果“三阳文献”是真的,潮州人很可能不习惯在元朝品尝功夫红茶。

清朝以后,潮州人喜欢喝茶,他们的时间红茶很有名,潮州人知道有很多茶商。在清代的《家风月记》中,有人说,“酿制功夫茶的正确方法来自陆羽的《茶经》。对于酿造工具来说尤其如此。细腻。有一个酿造炉和一个瓷盘。然后你会有和你有客人一样多的杯子。你必需先将水放进水锅中,随后用细微的煤块烧开。然后你把福建茶放进茶壶,然后把它倒进茶壶。盖上茶壶盖后,将热水倒在上面几次。然后你可以从茶壶里倒茶,品尝一下。功夫红茶的香味既愉快又强烈。它的味道比嚼樱花更好吃。

中茶普洱东莞总经理李英:做茶应该“心思简静”


“中茶普洱”在东莞茶行业,无人不晓;但中茶普洱东莞营销中心总经理李英,却鲜有人知,抑或跟笔者接触的很多人描述的一样: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有几个画面,或许可以简单勾勒出她的性格特征:和朋友们交流时的滔滔不绝,静下来时的怡然自得,说起自己做茶经历时的开心满足,闻香品鉴时的严肃认真,做事时的果敢干练……笔者阅历太浅,不能完全通过外表去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但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她是一个“自性无所挂碍”,很真实、很快乐的人,低调、简朴、热情、干练。

来自山西的她,个性直率,有什么说什么,不喜欢绕弯子,而且热情好客。她接到的很多电话,都是遇到纠结的事之后向她索取建议。“人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纠结幽怨,自己认为怎么样对,就怎么样去做呗。”

从97年开始做茶到现在,可以说心已经完全在这个行业里沉淀了下来,面对市场的纷繁动荡,她依然能够做到淡薄自适,“说做茶不为钱的,大部分都是假话,但把钱放在次要位置的,却大有人在。其实只要任何一个做茶的人细心去体会,做茶的过程中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其他方面的收获,远比金钱带给你的收获要多,做茶不能让你大富大贵,但只要用心去做茶,可以保证你衣食无忧,‘公道自在人心’,只要自己做人、做事能够心安了就行。”

茶叶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恶性竞争、相互诋毁的事例,也见怪不怪。在这个行业待久了的李英,对此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同行间相互帮忙,相互提携才是正道,我给我的朋友经常介绍一些客户,他们也给我介绍了很多客户,只有这样,才能将事业做大。

“在你心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茶人?”面对笔者的提问,李英如是说:

如果自视为茶人,就是不断修为,需要心思简静,检视自己在上台下、人前人后的表现。普洱茶是越陈越香,一名成功的茶人亦需要在岁月流转中积累智慧。低调内敛,是习茶的安全姿态,留有余地,不强出风头,恐怕这更是茶人的基本格调吧。人间万物可以映照在我们的内心中,前提是我们的心要安宁要平静。

红茶的变革


老人

红茶的变革

桐木村村民户口本上都注明是“茶农”,整个武夷山,这样的专业茶村只有两个,桐木和天心,一个做正山小种红茶,一个做岩茶。茶农的粮、棉、油等物资都由国家统一供给,“大米成年人每月30斤,18岁以下每月20斤”。在桐木村,正山小种的初制加工是家家户户传下来的手艺,红茶的工序跟岩茶比起来相对简单,一芽三叶的茶青,采摘、萎凋、发酵,最后烘干。正山小种红茶的独特之处在于,萎凋和烘干两道工序都在杉木修建的青楼中完成,都要燃烧大量的松木来加温烘烤,这也是它烟熏味、桂圆味独特口感的关键。

为什么用这种烟熏烘烤的方式来做茶,桐木村有自己的传说。据说桐木以前做的也是绿茶,明末的某个采茶季节,北方军队路过桐木强行驻扎,军队走后,家中的茶青已经发酵变红,村民无奈之下将茶叶揉搓后,用当地盛产的马尾松来烘干,制成后的毛茶乌黑油润,有一股松脂香,挑到45公里外的星村茶市贱卖,第二年竟有人以2~3倍的价格前来定制。实地踏访桐木之后,我觉得气候条件其实是更有说服力的解释。这里春夏多雾,日照本来就少,从4月开始到6月的茶季,也难得见青天,有时还会遇到连续的雨天,就像江元勋告诉我的,“有一年的茶季,1个月只有两个晴天”。用青楼来完成室内萎凋和发酵后的烘干,是一种更因地制宜的现实选择,就像桐木村人善于吃辣一样,跟闽南口味天差地别,走的完全是江西、湖南的路子。

杉木吸水性好,但建成青楼也有火灾的风险。“以前桐木做茶,都是用明火在屋里烧。”叶兴谓说,“从解放前到1922年,桐木关烧过3座茶厂,江西烧过1座。”可是大山闭塞,山里人淳朴,对祖辈传下来的东西也不懂怎么改进。1963年第一次进桐木的叶兴谓对传统的红茶工艺做了第一个改变。“明火在屋里太危险,把地面的结构稍微改一下,修成个‘倒下去的烟囱’,火在底下烧,热和烟从通道进到屋里,不就安全得多?”他以建瓯茶厂负责收购的技术员身份进山的。“有点权力,说话还有点分量,关键是我愿意出钱,从收购成本里拿出这个改建费用,谁愿意改,我还可以稍微提高一些他们的毛茶收购价格,那时候的毛茶按3个等级收,最好的一斤也只有1.85元。而改建一座青楼大概要20块到30块钱。”

按叶兴谓的设计改建后的青楼沿用至今,桐木关最大的一座青楼以前是桐木茶厂的产业,现在归属江元勋,乍看是很不起眼的古旧老房子,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一共4层,底下烧火,一楼二楼烘干,三楼、四楼萎凋。江元勋茶厂的毛茶初制依旧在这里完成,4月开始,木楼将是一片繁忙,茶进茶出,人头攒动。喜欢琢磨的叶兴谓认为青楼还可以继续改进,他现在每年茶季还会受邀去桐木。“现在我也叫他们改,一楼的房间,除了头顶上放大竹匾的两层,旁边的空间搭一些架子也可以利用起来的,产量可以提高一倍。”

在最传统的正山小种红茶制作过程中,还有一道工序是发酵之后的过红锅,把茶叶放在烧热的锅中用手翻炒一下,时间是20~30秒。叶兴谓说:“这可以让酶迅速停止发酵,提高香味,口感更醇、更甜,汤色更清,但外形上不好看,会松散一点,颜色上也没有那么乌黑。这道工序费工费时,又需要技术,慢慢变得不常用了,我能做的也只是提高收购价格,让一部分茶农重新恢复这道工序,把老技术尽量保留下来。”

“改革开放之后,武夷山想自己开始做茶叶精制,崇安茶场先把岩茶加工拿了回去。他们种茶和初制都比我们通,但精制工序确实不太通。1983年就请我的师傅李斯原和我一起去做指导,第二年又把红茶精制也拿了回去,最早由大红袍的传人叶启桐负责,他还专门跑到建瓯跟我请教,我把多年的精制档案毫无保留地给了他们。有什么好保密的呢,那时候桐木路都还不通,是个‘比夹皮沟还夹皮沟’的地方。”

桐木村自己办茶厂是1988年,厂长是傅华全,副厂长是张美满,负责茶叶加工技术的是江元勋。叶兴谓说:“刚开始,桐木茶厂是请崇安茶场的人去当师傅,去的人其实也不懂精制,只说‘毛茶一出来就切’,这是不对的,要面筛之后才能切。结果当然全都切烂了,正山小种又不是做红碎茶,省外贸公司没法收,又来找我,让我去武夷山给他们做指导,1989年7月我再次去了桐木,这次已经有汽车可以进山了,一天两班。”江元勋现在也尊称叶兴谓是“师傅”,而叶兴谓则评价江元勋在做茶方面“悟性好,机遇好”,他还记得江元勋当年在村里的外号是“苏东坡”,介绍说“他喜欢写诗”。

虽然武夷山把红茶的精制都拿了回去,但正山小种的价格却一直没有起来,外销市场价格恒定,没有什么提价空间,后来居上的立顿、大吉岭等规模化、产业化的外国红茶垄断了绝大部分市场。1997年,已经升任桐木茶厂厂长的江元勋为了毛茶收购价跟省进出口公司据理力争,希望能将毛茶收购价从每公斤22元提到23元,只多1块钱,被拒绝后一怒之下辞职,第二年就自己办起了他的元勋茶厂、如今正山茶叶的前身。真正脱离了统购统销的环境,江元勋才意识到,红茶生意很不好做,持续的市场低迷,已经让桐木关正山小种进入没落期,“正山小种没什么人知道,甚至都没有人愿意做红茶了,茶青8毛钱1斤流落出去做岩茶”。

打破红茶传统,用正山小种来做岩茶,看起来是桐木关红茶寻求突破的第一轮尝试。江元勋也是实践者之一,小规模生产还好,2001年大规模投入后,他的仓库里堆积了25吨有机乌龙茶,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江元勋的运气也不错,赶上了当时南平市搞“南平机制”,重心下移,干部到农村挂职,培养可塑性的民营企业,三个茶厂列入帮扶名单:星愿茶厂、永生岩茶厂和元勋茶厂,前两家都是岩茶企业。已经成为星村镇副镇长的祖耕荣以总经理助理的身份挂职到了元勋茶厂,带来了更开阔的发展思路。申请国际有机茶认证、参加第二届芜湖茶博会评奖,都是正山小种打出名气的关键举措。

2001年的芜湖茶博会上,正山小种红茶拿到了一个金奖,这也是正山小种参加的第一次评选。叶兴谓是这次评选的幕后功臣,他与杭州茶叶研究所所长、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是多年的朋友,他回忆说:“我花8分钱给骆少君写了一封信,推荐江元勋的正山小种红茶,让祖耕荣和江元勋的舅舅带着信去芜湖找骆少君,第二天正山小种红茶就到了审评现场,但有的专家根本不能接受它的独特烟熏口感,我跟骆少君解释,这才是正山小种的独特之处。”

新贵的传奇

金骏眉出现之前,红茶市场始终低迷,绿茶、普洱、岩茶的热潮一轮轮开始,但红茶始终没有任何高端产品可以直接拉动。江元勋的有机茶外销市场做得也算不错,但根本没法跟立顿相比,后来立顿公司的人到桐木考察交流,江元勋才明白自己与这种工业化生产之间的巨大差异:“立顿追求的就是标准化,在伦敦喝到的立顿,跟你在北京喝到的是一个味道,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质千差万别,立顿的核心研究放在对水质的科研和茶叶配比上,保证冲泡出来的全球统一口感,这跟我们做茶的差别太大了。”

茶种、环境、工艺,中国式茶叶生产,还停留在前工业化阶段,强调产地,强调工艺,强调个性化差异,强调能喝出不同地域,不同茶师工艺的细微差别,是一个与文化、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消费产业。正山小种红茶虽然一直在做外销,算得上标准化程度比较好的茶,但跟真正的工业化相比,差距依然遥远。江元勋的思路也不是工业化,他寻找的还是如何突破传统工艺,制作红茶中的高端产品,这是从他父亲江素生那辈就开始的心愿。江元勋家中保留了江素生与吴觉农的大量信件,里面多次提到研制高档红茶的事情。早年吴觉农到崇安茶场当厂长,江元勋的爷爷江润梅就是茶场的员工了,后来江素生也进入茶场,吴觉农调走之后,两家人的往来并没有中断。

江元勋说,对他开启思路很重要的人是龚雅玲。龚雅玲是泉州晋江人,1950年出生,1969年进入福建省茶叶研究所。“4个研究室,农化、栽培、植保、初工我全部过了一遍,从土壤到加工的每个环节,都有所了解。”龚雅玲告诉我,她1976年离开茶科所,到闽中地区辅导农民开山种茶,后来又调到省茶叶公司负责加工、销售和出口,2000年退休之后,她决定自己重新创业,到武夷山投资搞茶叶基地,做生态有机茶,这是她认准的市场方向。“我在做出口的时候,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农药超标,出口日本的乌龙茶压力就很大。”

江元勋和龚雅玲都是相似的实干作风,也成了投缘的朋友。2004年按龚雅玲的建议江元勋用正山小种的芽头做龙井绿茶。“当时绿茶明前茶的价格是1000元左右一斤,而特级正山小种才70元到80元一斤,真的连工钱都不够。”用正山小种的一芽一叶做出来的绿茶,“非常香,有板栗香和花香,也很耐泡”。龚雅玲说,“但缺点是存放一个星期就会变色,正山小种茶多酚的含量非常高,跟空气一接触,就会氧化发黑,虽然冲泡出来的茶汤还是绿色的,但外形上已经不符合绿茶的要求了”。当年江元勋尝试着做了300多斤,龚雅玲买了下来,“其实也没怎么卖出去,多数都送给朋友喝了”。

到了2005年,又来了几个开启江元勋思路的人,张孟江、阎翼峰和孙连泉,这几名北京茶客身份各异,各有渠道和门路,对于品茶舍得花钱也很有心得。江元勋再回忆起来,细节依旧清晰,是当年7月,茶季基本结束的一个下午,他和这些客人在茶厂外的树下乘凉聊天,客人们建议他用正山小种的芽头来制作高档红茶,还许下了“做得好,我们8000块钱一斤买走”的承诺。这价码高得离奇,“大红袍也就几百块钱一斤”。刚好路边有去修建茶树压枝的村妇路过,江元勋叫住她,上山采了2斤4两芽头回来,交给厂里的制茶师傅梁骏德、江进发和胡结兴。芽头到底要怎么用红茶的工艺来做?完全是集思广益的摸索,江元勋指着办公室里的一块玻璃板,“当时揉捻就是在这块板上做的”。芽头嫩,从萎凋开始,揉捻、发酵、烘干,每道工序都需要改变,最后做出来茶汤色金黄,香气浓郁。

金骏眉的名字也是大家一同取的,“金”指的是茶带金色;“骏”有崇山峻岭之意,也有当时的茶芽不均,形似海马之意;而“眉”指的就是用芽头制成的茶。“2005年总共只做了几斤,分给几位北京客人,2006年做了不到200斤,号称茶痴的孙连泉以成本价3600元一斤拿走了绝大部分。”江元勋回忆。金骏眉的传奇从这里开始,当年孙连泉就带来重要级的客人邓琳到访武夷山,接着,金骏眉的名字就传到了福建省领导那里,接着南平市的领导打电话过来,“要10斤金骏眉”。江元勋笑,“哪里还有那么多茶叶”。一来二去,金骏眉越来越得到自上而下的重视,2008年,金骏眉正式量产面试,定价8800元/斤。

如果说最初的定价是北京客人的戏言,现在8800元/斤的定价,就是被茶青倒逼出来的价格了。茶师江进发是传统正山小种的生产负责人,也是第一泡金骏眉的见证者,他回忆:“这个茶的研制,成本真的很高。2005年的芽头已经200元/斤了,阴天,5斤2两茶青能做1斤金骏眉;雨天,5斤半做1斤;晴天5斤做1斤。第一泡金骏眉是薯香味,现在已经固定为兰香,气味雅致了很多。就是江总不停地在试验,改进工序。2006年的茶青已经到了250到300元/斤,2010年是700元/斤,最贵的半个月到了750元/斤。”除了金骏眉,正山小种的价格也在涨,茶青的收购价平均都到了20元/斤,原料松木也在不断涨价。“松木都要去黄坑买,今年1立方米松木卖到了800至1000元,我们算过,平均做1000斤干,要用8000多斤松木”。

梁骏德和胡结兴一直是金骏眉工艺的负责人,2008年4月梁骏德离开自立门户后,胡结兴就挑起了大梁。同事们取笑他,一到茶季就忙得“用风油精洗脸”。他自己说没那么夸张,但每年茶季三个月下来,“起码瘦4斤以上”。茶师梁骏德是一个微妙的话题,叶兴谓说:“算起来梁骏德还是江元勋的徒弟。”1991年,梁骏德从桐木锯板厂调入桐木茶厂,跟江元勋学做茶,1995年江元勋升任厂长后,梁骏德负责生产技术,1998年江元勋自己办厂的时候,梁骏德也跟了过来,一起过来的还有江进生、江进发、温永胜和胡结兴。当年一同打拼的人,只有梁骏德和温永胜离开了。江元勋并不愿多说这个话题,他说,各做各的茶,只要能把茶做好,都是好事情。

倒是陈贵宝很有些看不过去,带我们上山的时候,顺着话头也会说上几句:“钱是挣不完的,我现在每年工资和卖毛茶,总共收入十几万元,我也觉得很好了,挣那么多钱,对不起良心,有什么意思。”他家里的生活很惬意,家中茶山每年能收茶3000斤干,父亲自己做毛茶卖,妻子和母亲去年采芽头一共卖了3万多块钱,这是一种不用看表的生活,他领我们上山的那天,刚好遇到他的母亲缪伏莲上山挖竹笋,不到10米的山路,眼尖的陈贵宝已经帮母亲找到了5个大春笋,晚饭有新鲜美味了。

等待陈贵宝的是马上就要开始的“收茶大战”,一点也不夸张,还是一部“谍战片”。茶青造假是金骏眉热的后遗症,收茶的人不仅要懂得看茶,还要懂得旁敲侧击、察言观色。“那些穿着皮鞋、骑摩托车来的,肯定就是拿外山芽头来骗人的。”麻烦的还有“抢茶青”,各路老板拿着现金在茶园里守着竞价,跟拍卖场也差不多了,“有的纯粹就是恶意竞价,把价格抬起来,收几天就跑了”。所以,如何辨别茶青,如何识别外山人,如何与正山范围的茶农维系长久而良好的合作关系,都是陈贵宝要花心思的问题。为人豪爽、人面广、人缘好大概是他能够担任这个职位的最大优势。“今年的‘战争’还是会很激烈的”,陈贵宝吐出一个烟圈,很有些大哥的气势,茶农的幸福生活,在他这里才刚刚开始。

孙连泉现在不怎么来桐木了,叶兴谓说,他看中了更为偏颇的坳头,还在云南找了一片地。金骏眉带动的桐木迅速发展,也让叶兴谓有些担心,茶叶贵了,农民富了,汽车多了,新房多了,空调也进山了,对茶农的生活的确是好事,可是原生态和现代化之间的利弊到底该怎么衡量?其实他也明白,任何一个原生态基地都差不多,经济利益的拉动,必然带来微妙的变化,关键还是度在哪里,而这显然是需要桐木与武夷山共同来完成的长久课题。■

工夫红茶传说


传说峰峦起伏,山势陡峭,高山密林,清朝光绪年间以前,祁门只产绿茶,不产红茶。

1875年,安徽黟县有个名叫余干臣的人,在福建罢官回原籍经商,因见了红茶畅销多利,便在至德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闽红茶”制法,开始试制红茶。

1876年,余氏又先后在祁门西路镇、闪里设红茶分庄,扩大经营。由于祁门一带自然条件优越,所制红茶品质超群出众,因此,产地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声誉越来越高,在国际红茶市场上引起了茶商的极大注意,日本人称其为玫瑰,英国商人称之“祁门”。

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

祁红的这种特有的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祁红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之为“高档红茶”,特别是在英国伦敦市场上,祁红被列为茶中“英豪”,每当祁红新茶上市,人人争相竞购,他们认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

祁红茶宜于清饮,但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祁红在英国受到了皇家贵族的宠爱,赞美祁红是“群芳之最”。

鉴别工夫红茶


1、外形:条索紧细、匀齐的质量好,反之,条索粗松、匀齐度差的,质量次。

2、色泽:色泽乌润,富有光泽,质量好,反之,色泽不一致,有死灰枯暗的茶叶,则质量次。

3、香气:香气馥郁的质量好,香气不纯,带有青草气味的,质量次,香气低闷的为劣。

4、汤色:汤色红艳,在评茶杯内茶汤边缘形成金黄圈的为优,汤色欠明的为次,汤色深浊的为劣。

5、滋味:滋味醇厚的为优,滋味苦涩的为次,滋味粗淡的为劣。

6、叶底:叶底明亮的,质量好,叶底花青的为次,叶底深暗多乌条的为劣。

国外拼配商,习惯采用加牛乳审评的方法:每杯茶汤中加入数量约为茶汤的十分之一的鲜牛奶,加量过多不利于鉴别汤味。加奶后,汤色以粉红明亮或棕红明亮为好,淡黄微红或淡红的较好,暗褐、淡灰、灰白的为不好。加奶后的汤味,要求仍能尝出明显的茶味,这是茶汤浓的反应。茶汤入口后,两腮立即有明显的刺激性,是茶汤强度的反应,如果只感到明显的奶味,而茶味淡薄,则此茶品质差。

红茶的性格


英国人发现红茶后,是由上流社会往下普及。1662年,英国的新王后、查理二世的妻子凯瑟琳从葡萄牙出嫁,带了一箱子茶叶做嫁妆,她是中国茶的狂热爱好者。到英国后,茶是她招待皇室贵族的珍贵饮料,这使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渴望尝到茶的味道,茶就这样在英国形成了自上到下的普及。

下层社会对茶的渴望弥漫了整个18世纪,他们喝从荷兰走私过来的茶,走私茶中常常混杂着干草和树叶,可这并没有阻止这种狂热的爱好。18世纪茶叶价格趋向便宜,在伦敦新兴的茶馆喝茶,成为时髦。托马斯·川宁就在伦敦的老城墙的河岸边,开起了专门喝茶的清静茶馆,招待男人的同时招待女士,女人们上街于是有地方可去了,因为当时的咖啡屋是不许女人进入的。

红茶就这样带上了些许女人性格。之后,下午茶的风行,茶舞的流行,无一不是和女人沾染在一起。当时最流行的《笨拙》杂志上有这样的漫画:中产阶级的妇女借喝下午茶为名,勾引来家中装修的工人。

红茶怎么喝?英国人当时喜欢往里加糖,18世纪,英国人均消费的糖是法国的10倍。茶匙、匙托、糖罐、糖夹子成为英国人喝红茶的标准件。不仅加糖,一种用产自中国云南的红茶,加上柠檬精油制成的格莱伯爵红茶也风靡一时,还流行添加的准确配方:添加过多,则太油滑,加太少,则是清茶一杯。

红茶不仅可以加糖和柠檬,还可加奶、肉桂、玫瑰花,包括果酱,甚至加冰、加酒,茶叶专业人员无法想象为什么英国人喝红茶这么爱加各种东西。所幸的是,红茶里加什么都不难喝,这是一种兼容性极强的茶类。

这就使我们更进一步去思考红茶的性格——为什么红茶这么包容?有人将之解释为柔顺,是所有茶中最丧失特点的,其实不然。红茶的香,其实是在等级越低的茶叶中越淡薄,加进去配套的东西,才不影响其香,而是产生一种新滋味

台湾的红茶专家叶怡兰记得,台湾人喝红茶,尤其是他们小时候,完全是当大众饮料的,甚至是游戏化的,先是泡沫红茶,用廉价的红茶粉做原料。她也没有想到,终于有一天,这种饮料会席卷亚洲,作为一种代表性的台湾味道。还有就是咖啡馆的水果茶:取些水果在壶中煮熟,最后再加一包廉价的袋泡茶。滋味平常,却很能满足一般少男少女的心愿。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红茶从出口,再回来,确实是从咖啡馆开始流行的,是立顿以及档次高一些的川宁先后成为咖啡馆的饮品,才触动了茶人们重新去寻找真正红茶魅力的野心。于是,祁门工夫、滇红工夫才又重新回到时尚追随者的视野。这些红茶带有独特的芳香,更可爱的是,冲泡比之工夫茶要方便,你可以选择白瓷壶或紫砂壶,小把抓红茶进去,然后用90多摄氏度的水冲进去,倒出来的,就是一杯芳香艳红的茶汤,混合第一杯和第二杯,口味更好,因为各种对茶的要求都在里面了:汤色,滋味,香气。

虽然各类茶的冲泡都有讲究,可是相比之下,红茶的冲泡显然更随意随性,这也是很多人逐渐爱上红茶的原因。

当习惯红茶滋味的人群成型的时候,中国茶客们又开始喜欢上不同于工夫红茶的武夷山的正山小种,正山小种之正山,表明是真正高山地区出产的茶叶,它独特的烟熏感,外加出汤的厚度,使真正的老茶客感受到了口腔刺激。而周围地区所产的茶叶,在老茶客们嘴里,即使加了烟熏,出在离开武夷山并不远的福建省内的政和和坦洋,也只能叫做“烟小种”和“假小种”。

正山小种产量不高,加上俄罗斯人多年来对之孜孜不倦的热爱,使得国内消费者认识到它的矜贵。没有喝过正山小种的茶客,基本属于不入门的茶客。但是,这部分茶客中包含了许多想入门或者初入门的人,他们不太能接受正山小种厚重的松烟感。聪明的武夷山人于是放弃了烟熏工艺,出现了升级版,许多人从正山小种中喝出了桂圆味。不过,如果喝出薯香味的就请注意了,正山小种和假小种的一个大区别,就是其中没有薯香味。

红茶的茶客最大的特征,其实和红茶一样,比较兼容,他们没那么执拗于只饮用中国红茶。也许是因为红茶品饮开始得晚,大家没形成固定习惯,于是,更广泛的红茶品尝运动开始了,从正山小种拓展到了印度阿萨姆茶、大吉岭茶,再到斯里兰卡的丁拉比茶和加勒茶,印度次大陆的茶声誉鹊起,比中国更早实施了原产地保护,所以喝起来更加放心和专业。而且,这几种茶喝起来比中国红茶更有趣,比如第一茬的大吉岭茶适合清饮,可是第二茬的大吉岭适合加奶饮,多变可又不那么复杂,所以被下午茶的爱好者们选择了。

更高档的咖啡馆和五星级酒店里于是迅速抛弃了袋泡茶,改用了这几种印度次大陆的名茶,这种风尚又反过来影响了喝茶者,袋泡茶逐渐成为办公人群的茶。

红茶的中西方品饮方式于是逐渐分立:老茶客们还是浸淫在清饮中,而新茶客开始接受广泛的红茶品尝方式,红茶的发酵过程使它赢得了健康的名声,尤其是养胃的美名,多数红茶茶客不太喜欢绿茶的青草味,也拒绝了黑茶的厚重。

好在中国有世界上最广泛的产区,也有世界上质量最好的茶叶,加上绝大多数区域还在手工做茶,不喜欢红茶复杂喝法的中国老茶客也能创造出新的顶级名茶,就在印度大吉岭茶在中国声名大增的时候,用正山小种的原料,可是却全部选用芽头制造的金骏眉出现了。几万个芽头做一斤茶的事实,就已经让品饮者格外珍惜了,何况确实是高香醇厚,没有任何人想到往这杯中添加一点糖。

这就又给世界红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完全不加任何附加品、纯粹以自身香味和滋味取胜的新型顶级红茶。中国人对茶叶口感的永无休止的追求,就是这种茶产生的动因。

在金骏眉原产地,武夷山的桐木关,一斤可靠的金骏眉的价格是8800元。与此同时,众多的红茶产地都被搅动,以往注重外销的茶叶生产者们似乎突然发现了中国人的消费能力,若干顶级的红茶都在研制中。

你可以据此批评中国人在追求享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可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世界各国都在普遍增加茶的进口量,尽管茶叶市场不断受到咖啡和软饮料市场的挑战,可是从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人们对饮茶产生广泛的、不断增长的兴趣。有什么理由叫一个红茶的起源国,一个世界上最好的红茶出产国,放弃对于一种精美而昂贵的新型红茶的追求呢?■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鸦片战争,应该叫“红茶”战争!》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