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黄帝则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最早出现于中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药学专著,自战国时代写起,成书于西汉年间。这部书以传说的形式,搜集自远古以来,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其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说,远在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炎帝,亲口尝过百草,以便从中发现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这虽然是传说,带有明显的夸张成份,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这也就是最早关于养生茶的记载。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从唐朝开始,流传到中国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了茶这种植物,最先利用了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中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如中国史籍所载,在未知饮茶前,“古人夏则饮水,冬则饮汤”,恒以温汤生水解渴。快医堂开启养生茶2.0时代.以茶为饮则改变了人们喝生水的陋习,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这些都充分的体现出了养生茶对世界的重要性。

中国保健茶仍处于起步阶段,所占市场份额较小,虽然市场发展空间很大,但市场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众多饮料企业、制药企业纷纷涉足保健茶领域,使保健茶产量不断攀升,给市场带来了很大压力;其次,中国保健茶产品质量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以银杏茶为例,由于一些企业盲目“追风”,并不具备提取银杏黄酮、制作保健茶的生产技术,其产品功能、功效也就达不到要求,以次充好,大大降低了其声誉和实用价值。

此外,价格也是影响保健茶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过高的价格无疑会制约保健茶市场的扩大。据业内人士透露,保健茶利润一般可达100%~200%,甚至更高。因此,并不是茶叶越贵,保健效果就越好。

以减肥茶为例,茶叶的有效减肥成分是其中的多酚类和茶黄素类物质,所以在制作中要选择含这些物质量高的茶叶,而这些因素和价格无关。专家建议,尽管中草药保健茶市场前景乐观,但是也要注意其所产生的副作用,防止品种单一造成某几种保健茶过于集中而使产品积压。从行业发展整体上来说,企业要根据国民的消费能力,使保健茶的价格不至于过高,以适应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在市场培育方面,企业要引导正确消费,许多保健茶都含有中药成分,每一种中草药都有自己的功效,如果消费者没有根据自身体质来服用,很可能产生负面效应。

cy260.com小编推荐

秋季养生茶有哪些


在干燥的秋季,人们很容易出现上火热重的症状,小编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秋季养生茶,大家喝了后可以清热润燥。

秋季养生茶之菊花茶

茶方:干菊花10g,构把子5g,蜂蜜适量。服法:加入清水煎煮后代茶饮用。秋季养生茶功效:有明日清肝,清热解郁的作用。电脑一族经常饮用,可缓解眼部的疲劳。

秋季养生茶之枸杞茶

茶方:取枸杞子15g。服法:加水煎煮30分钟,待温凉后代茶饮用。秋季养生茶功效: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p1、维生素b1、维生素c、 钙、铁,具有补肝、益肾、明目的作用,因为自身就具有调味,不管是泡茶或是直接咀嚼食用,对电脑一族的眼睛酸涩,疲劳,这款秋季养生茶功效对视力下降都有 很好辅助治疗作用。

秋季养生茶之生津茶

茶方:青果5个,金石烘、甘菊、竹茄各6克,麦冬、桑叶各9克,鲜藕10片,黄梨2个,革养5个,鲜芦根2枝。服法:煎水代茶饮。这款秋季养生茶功效:其功能生津止渴,养阴润燥。适用热病伤阴,或老人阴虚津枯,口渴,咽干,唇燥等。

秋季养生茶之芦根蜜糖茶:

取鲜芦根25克,加蜂蜜适量,加入适量热开水加盖浸泡10分钟,并用筷子和匀后再饮用,这款秋季养生茶功效有生津清热、润肺利咽之功。

六堡茶的发展历史


六堡茶在清代嘉庆年间,以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上世纪50年代起,由于加工粗制滥造,传统风味消失等原因,销量逐渐降低,六堡茶被其它名茶所取代。

在中国清朝初期,南洋马来西亚就已经发现并开始开采锡矿,中国广东、广西两地越来越多人去那里“淘宝”。但是因当地湿热气候及水土不服,很多人肠胃不适拉肚子,于是他们带去的具有祛湿除燥、通便驱痢、调理肠胃功效的六堡茶起到了很大作用,本来就有饮用六堡茶习惯的粤桂两地人于是更加喜爱和依赖六堡茶,当时在广州、潮州一带迅速兴起了以六堡茶易锡的贸易,六堡茶渐渐兴盛起来。至清代嘉庆年间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在两广涌现了一批六堡茶老字号。

《苍梧县志》记载虾斗茶“色香味俱佳,唯稍薄耳”。六堡茶当年广为流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见西方在中国沿海地区非法贸易活动猖獗,便封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于是“十三行”便独占中国对外贸易。六堡茶也随之名声大噪。六堡茶的发展历经了“平三藩”、“十三行大火灾”、“太平天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诸多历史风云,几经磨难,大小茶号遍布粤桂、港澳、南洋,并将茶叶贸易做到了英国等欧洲国家。

东方美人茶的发展历史


清朝后期的台湾,茶叶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品,也促进了台湾北部的发展,将产业重心从原本的南部移转到了北部,对后来台湾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台湾早有野生茶,根据诸罗县志(1717年)记载:“台湾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树,附近居民采其幼芽,简单加工制造,而作自家饮用。”而根据淡水厅志中记载:“猫螺山产茶,性极寒,蕃不敢饮。”这种野生茶就是所谓的“山茶”,仍可以在台湾中南部山区发现这种野生茶树,但与台湾农民栽种的茶树在品种上并无相关。

台湾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距今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而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茶类,其产制技术皆来自中国福建省。

东方美人茶原称膨风茶,“膨风”是台湾俚语“吹牛”之意,相传早期有一茶农因茶园受虫害侵食。

膨风,是把气吹进某种囊状的容器中,使其膨胀起来的意思,正是和老百姓平常说的吹牛皮相似。台湾省在日据时代,日人以统治者的姿态,在生活上极尽享受之能事。高级人士对于养兰和饮茶,极为讲究,但求东西好,不计价钱高,所以在比赛中的极品乌龙茶,贵到一斤可以换十二包白米(每包白米净重一百斤,折合新台币两万多元.)当时台湾的民风极为俭朴,物价又低,听说有这种吓人的贵茶叶,民间都不相信,便识之为膨风茶——“吹牛茶”,意谓实无这种贵茶,不过是吓唬人而已。有些研究闽南语的人,认为膨风应为膨亨(亦作彭亨)。又古人也常以“大腹彭亨”,来形容诸如弥勒佛般的大肚皮。

东方美人亦有福寿茶之称,传为谢东闵先生所命名。

安化黑茶的发展历史


安化黑茶产业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茶农积极性高涨,茶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010年是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一年,在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协会在品牌打造、市场拓展、标准体系建设、茶园基地建设、茶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全县茶园面积15.1万亩,茶叶产量2.3万吨,生产、加工、营销综合产值达15.8亿元。在第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评为“2010年全国重点产茶县”,跻身全国十强,茶叶总产量位列全国第九,黑茶产量位列全国第一。

黑茶产业发展思路是,通过统筹规划,大力整合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茶农发展生产;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拓宽市场;在开放的基础上,加快企业改制步伐;积极推介宣传安化黑茶产业和安化黑茶品牌,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利用安化黑茶资源优势,力争在10年内将安化建设成为拥有茶园30万亩、年产茶3万吨、年产值达5亿元的中国黑茶之乡。

2009年10月,首届中国·湖南(益阳)黑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会在益阳茶业市场隆重举行,“中国黑茶之乡”称号正式花落益阳。中国茶叶公司“2009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第一名自2006年开始评比茶叶行业百强以来,中茶公司连续四年稳居百强榜首。1915年(民国四年),这里出产的安化红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酒一道,同时获得最优大奖章(湖南《大公报》1915年12月30日),使湖红(安化红茶)与安徽“祁红”、福建“建红”形成鼎足而三的繁荣局面。

“安化黑茶”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2011年1月5日,原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在深圳市住地专门听取了县委书记谢寿保及茶农和黑茶企业关于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汇报,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着名茶叶专家刘仲华等专题汇报了安化黑茶科研的最新成果,李铁映充分肯定了发展黑茶产业所取得的成绩,表示一定大力推介安化黑茶,全力支持安化黑茶产业发展。2010年,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先后多次对安化黑茶进行了深层次的报道,并拍摄安化黑茶专题片。县政府分别在首都机场、京珠高速、长益高速等地发布“安化黑茶”大型户外广告。协会还以“安化黑茶”品牌整体形象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地举行的大型茶博会和茶文化活动。随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安化黑茶”品牌宣传和推介力度的不断加大,安化黑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高,了解和接受安化黑茶的国内外消费者越来越多,过去以边销和收藏为主的安化黑茶销售市场,已经逐渐转向大众化消费,同时来安化“游茶马古道、品安化黑茶”的国内外游人不断增多。省人大副主任蔡力峰盛赞安化黑茶:在全国茶叶行业中异军突起,饮誉全国,成为湘茶方阵中的一支劲旅。

随着科技的进步,茯砖茶也有了新的发展。荷香茯砖、原叶茯砖、金手筑等创新产品便是在茯砖茶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荷香茯砖以安化黑茶和优质荷叶为原料精制而成,除具有茯砖茶的功效外,还具有明显的清热、泻火的作用。原叶茯砖获得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颠覆传统茯茶“切碎”工艺,保留叶片原有形状,精选安化云台山野生茶树原料,轻微氧化,“活性”强,陈化升值空间大,是黑茶中的“潜力股”。金手筑获中国(北京)国际茶博会金奖。纯手工,古法做茶,金花茂盛,加入“5年陈”黑毛茶为茶曲,冲泡后茶汤红亮,陈香显露,口感醇和。

推荐八款秋冬养生茶


1、萝卜茶

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加少量食盐,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略加食盐调味(勿放味精),再将茶叶用于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2次不拘时限,有清热化痰、理气开胃之功,适用于咳嗽痰多、纳食不香等。

白萝卜营养丰富,含钙且有药用价值,可清热化痰,配茶饮用能清肺热、化痰湿,少加食盐既可调味,又可清肺消炎。

2、桔红茶

桔红3-6克、绿茶5克。用开水冲泡再放锅内隔水蒸20分钟后服用。每日1剂随时饮用,有润肺消痰,理气止咳之功,适用于秋令咳嗽痰多、粘而咳痰不爽之症。

3、姜苏茶

生姜、苏叶各3克,将生姜切成细丝,苏叶洗净,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日2剂,上下午各温服1剂。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胃之功,适用于风寒胃痛腹胀等肠胃不适型感冒。此方以药代茶,味少而精,实用简便。

4、银耳茶

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先将银耳洗净加水与冰糖(勿用绵白糖)炖熟;再将茶叶泡5分钟取汁和入银耳汤,搅拌均匀服用。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之功,适用于阴虚咳嗽。银耳是食药两用滋补佳品,内含蛋白质约10%、碳水化合物65%、无机盐4%;还含有维生素E以及磷、铁、钙、镁、钾、钠等。药用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之效。

银耳配冰糖可助滋养润肺、止咳化痰之力,配茶叶取其消痰火于利湿之中,兼有消炎之功效。

5、甘草茶

甘草10克,茶叶5克,食盐8克,配水1000毫升。按此比例,先将水烧开,再将甘草、茶叶、食盐放入水中煮沸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可治风火牙痛、火眼、感冒咳嗽等症。

6、大黄茶

取生大黄3~9克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即可服用。长期饮服大黄,可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再吸收。

具有清热解毒、泻下等作用。每日少量饮服,可健胃、助消化、泻胃火、增进食欲、调和气血、健壮体质、防病治病、抗衰老。用于便秘腹痛、目赤喉痛、麦粒肿等。

7、荸荠茅根茶

鲜荸荠100克洗净切碎,鲜茅根100克,配水1000毫升。按此比例,先将水烧开,投入荸荠、茅根,煮20分钟左右,去渣,加白糖适量,饮服。

能清热化痰,生津止渴,降压利尿。

8、荷叶甘草茶

鲜荷叶100克,甘草5克,配水1000毫升。按此比例,先将荷叶洗净切碎,把水烧开,然后将甘草、荷叶放入水中煮10余分钟,滤去荷叶渣,加白糖适量饮服。

黄山毛峰的发展历史


黄山茶可追溯到1200年前的盛唐时代。歙州是隋文帝开皇年间设置的,经唐朝,到宋徽宗宣和三年改名为徽州,元为徽州路,明初原名兴安府,后改徽州府至清末。黄山,隶属歙州,后属徽州。据《中国名茶志》引用《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又载:“明朝名茶:……黄山云雾:产于徽州黄山。”日本荣西禅师着《吃茶养生记》云:“黄山茶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也。”又《中国茶经》茶的传说:“正志和尚与茶”。说明黄山茶在明代就很有名了。明代的黄山茶不仅在制作工艺上有很大提高,品种也日益增多,而且这时的黄山茶已独具特色、名声鹊起,黄山毛峰茶的雏形也基本形成。据成书于弘治十五年(1502)的《徽州府志·土产》记载,“近岁茶名细者有雀舌、莲心、金芽,次者为下白、为走林、为罗公,又其次者为开园、为软枝、为大号,名号殊而一。”这种由“雀舌”而知形状、由“金芽”而知色泽,与“形如雀舌之状、色如象牙而黄”的黄山毛峰极为相似。而黄山源和号称500里黄山第一峰--紫霞峰。在《中国茶经》“休之松萝”一文中,据《歙县志》写道:“旧志载明降庆间(1567-1572),僧大方住休之松萝山,制法精炒,郡邑师其法,因称茶曰松萝,……”歙县茶有的虽“本轶松萝上”,因系仿松萝制法,也概名松萝茶。例如当时歙县的紫霞山茶,也称为“最上品”,也称为松萝茶。与松萝山毗邻的歙县北源茶,又称为北源松萝,以享其名也。《徽州府志贡品》记载:“歙之物产,无定额,亦无常品。大要惟砚与墨为最,其他则以北源茶、紫霞茶。”说明当时黄山源产北源茶和潜品紫霞山产紫霞茶,亦很有名。

明代许次纾的《茶疏》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与岕颉顽,往郭次甫亟称黄山……由此可知,黄山产茶历史悠久。《黄山志》称: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传说这就是黄山毛峰的前身。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记述: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品中第一。又据《徽州商会资料》记载,黄山毛峰起源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前后),当时有位歙县茶商谢正安(字静和)开办了谢裕泰茶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清明前后,亲自率人到黄山充川、汤口等高山名园选采肥嫩芽叶,经过精细炒焙,创制了风味俱佳的优质茶,由于该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为黄山毛峰。

1875年试创黄山毛峰,始入上海,英商品尝称好,当即名扬上海,后来“谢裕大茶号”上批量加工洋庄及少量黄山毛峰出口,享有“名震欧洲四、五载”之雀,当黄山毛峰运往关东(东北营口),时称奉庄“谢裕大茶行”销售,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然后销向华北,遂名扬天下。

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件的长篇小说之一《南方有嘉木》书中,时约1885年前后,“……在深夜人寂时独对苍天已成了吴长清的习惯。深夜案几上那杯黄山毛峰茶,他是从来不喝的,那是他的祭物。”古人常以名品作祭品,可见当时杭州市场已有黄山毛峰,亦有名气。情因“谢裕大茶行”兴衰史40余年。从《祥字阄书》查汇,除去未作价产业甚多外,家积有价产业和英银洋计达49100元,宝银3400两。时称歙北四大财主之一。正安去世次年,四子合伙经营《和记茶号》,共9庄收茶,漕溪、屯溪制洋庄,琳村做奉庄。熟茶成件,水运杭州,加杭拱到申报出口税。解放以后,黄山毛峰被人们以名山产名茶,并作推断为“黄山云雾茶”的后身。

1949年夏,黄山丞相源僧师对来访的政府官员,曾采用当年生的大小相似的茶叶生片,每两片面合成一对,以4-5对为一扎(即棕榈叶丝或苎麻梢捆扎),作为礼品相赠。黄山毛峰起源,据《安徽茶经》“蜚声全国的黄山毛峰”文曰:“据传说是在光绪年间,距今已有70-80年。当时黄山一带原产外销绿茶,而该地谢裕大茶庄则附带收购一小部分毛峰,远销东关,因为品质优异,很得消费者欢迎。”又据《安徽名特产》书中,由歙县叶祖荫撰稿“黄山毛峰”:“《徽州商会资料》载:清光绪年间,歙县汤口谢裕泰茶庄试帛少量黄山特级毛峰茶(注:当时黄山毛峰并未分级),远销东北,深受销区顾客喜爱,遂蜚声全国。”在陈椽教授编着《茶业通史》中,特意指出:“黄山毛峰是何时开始制造的?也值得研究。”随着1982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将徽州地区的太平县改为县级黄山市,并将歙县的黄山公社划归黄山市,设为汤口镇。歙县茶叶公司通过史料记载和实地考查,从1984年春开始,在富溪乡选点于新田、田里两村13个村民组生产特级黄山毛峰。其中新田村充川(原名充头源)组生产的特级黄山毛峰,品质最优。作为歙县礼茶,“五一”国际劳动节以前送往北京。

1985年歙县茶叶公司在收购特级黄山毛峰时,提出以富溪乡充头源生产的特级黄山毛峰质量为标准。产品连年荣获好评。故此,李亚北撰文:“全国名茶珍品--黄山毛峰”。则指出:“黄山毛峰是清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该茶庄创始人谢静和,歙县漕溪人,以茶为业,种采制都很精通。……标名‘黄山毛峰’,运往关东,博得饮者的酷爱”。其中,叶祖荫引《徽州商会资料》所提“谢裕泰茶庄”,仅除去“汤口”两字。李亚北所写“该茶庄创始人谢静和……”。均被此后中国多部茶叶名着“合而为一”引用。其实,徽州行署商业局长郑恩普(河北深县人,已离休,现住黄山市)于乙卯年(1975)春题词:“凝铸黄山云雾质,飘溢漕溪雨露香。为谢裕大茶号首创黄山毛峰一百周年题。”又时逾十年后,歙县茶厂高级茶叶技师余怡生着《歙茶工艺》书中载:“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谢裕大茶号在黄山富溪(注:原称漕溪)创制黄山毛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说明黄山毛峰是清朝光绪纪元(1875年)开始制造的。

温州黄汤的历史发展


平阳黄汤,亦称温州黄汤,始于清代,一度被列为贡品。其外形条索细紧,色泽黄绿,汤色杏黄明亮,滋味鲜醇,品质以平阳北港所产为最好。

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每年有千余担运销上海、营口、天津、北京等大城市,而后因多种原因停产,加之原先茶叶加工由农民手工操作,缺少系统、书面的文字记载,以致平阳黄汤加工工艺逐渐失传,茶市上不见其影。

为了恢复平阳黄汤的加工工艺,让历史名茶重放光彩,早在1987年,在平阳县农业局工作的林平与水头名茶开发场的卢立浣、陈积柱开展合作,共同从事黄汤茶叶的加工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反复试制,一套完整的“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终于出炉。

2003年,黄汤样品试制成功。2004年,上海市茶叶学会对经这一加工工艺制成的平阳黄汤给予审评意见:达到黄茶工艺标准。2006年,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刘祖生、副教授胡月龄等专家也对平阳黄汤进行审评。2006年,“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申请发明专利,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于日前被授予发明专利权,获得发明专利证书。

因黄汤茶对鲜叶原料要求很高,因此其在市面上依然少见,批发价格每公斤在680元以上。恢复黄汤的加工工艺,能推动平阳茶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农经济效益,更能使历史名茶重扬名声,延续文化传统。

冬季必喝的养生茶有哪些


在寒冷的冬季,想必大家都会喝一些保养身体的养生茶,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推荐几款冬天必喝的养生茶。

一、丝瓜茶

材料:丝瓜200克;茶叶5克;食盐少许

调制:先将丝瓜洗净切片,并加少许食盐,再加水适量,将茶叶以沸水冲泡5分钟后取汁,倒入丝瓜汤内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利咽。

二、雪梨茶

原料:雪梨1个,绿茶5克,冰糖10克

方法:将洗净的雪梨切碎,加入冰糖煮梨水500ml,取梨汁泡茶,饮用。

功能:除燥润肺,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养阴清热。

三、萝卜茶

原料:大白萝卜100克,绿茶5克,蜂蜜25克

方法:洗净萝卜,切片煮汁500ml,取汁泡茶,泡后取汁放入蜂蜜,饮用。

功能:理气开胃,清肺热,祛湿化痰。

四、银耳茶

材料: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

调制:先将银耳洗净加水与冰糖炖熟,再将茶叶泡5分钟,取汁对入银耳汤中,拌匀服用。

功效:滋养润肺,止咳化痰之功。

为自己搭配的4款养生茶


绿茶

推荐理由:抗氧化、美白一个都不少

绿茶是不发酵茶,由于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了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发酵类茶等所不及。

绿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镇静作用,可以减轻疲劳。绿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可以阻止UVB,保护我们的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此外,绿茶中含有维生素C及类黄酮,类黄酮能增强维生素C的抗氧化功效,对维持皮肤美白有很好的效果。绿茶除了可以用来喝,还可以用来做面膜,清洁皮肤、补水控油、淡化痘印、促进皮肤损伤恢复。加入优酸乳、酸奶或苹果汁饮用,对缓解便秘、瘦身美体、减肥也有促进作用,经常饮用绿茶好处多多。

茉莉花茶

推荐理由:养颜美容高手

花茶是集茶味之美、鲜花之香于一体的茶中珍品。无论是提神醒脑,又或是美体瘦身,甚至是保健养生,清新的花茶都能做得到。茉莉花茶在各种花草茶中,香气最为醇厚,对女性来说,茉莉花茶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种茶可散发积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茶,又能促进人体阳气生发。夏季是容易犯困的时候,此时若沏上一杯浓郁芬芳、清香爽口的花茶,不仅可以提神醒脑,清除睡意,还有助于散发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的生长。喝茉莉花茶除了可以安定情绪、振奋精神,还能清热解暑、健脾安神、减轻肠胃不适及经痛。对于女性的生理、生殖机能也有帮助,最重要的,它还能滋润肌肤、养颜美容。

红茶

推荐理由:搭配红枣喝出好脸色

红茶是世界公认的女性最适合喝的茶。红茶刺激性弱,较为平缓温和,还有暖胃的功效。和绿茶相比,红茶更适合在晚间饮用。红茶还具有不俗的降血脂、预防感冒的功效。包括红茶在内的所有茶品都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可以有效减少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我国中医认为,红茶温和、兼容性好,可以适当加入玫瑰花、蜂蜜等。女性喝红茶的时候,还可以适当加一些红枣,不但能够养颜美容,还可改善肤色。红茶也是抗衰老佳品,它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让女性朋友有效抗老。但需注意的是,红茶加奶,清除自由基的功效会减弱。

普洱

推荐理由:最给力的瘦身茶

普洱属于黑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关于普洱的生理、药理功能,我国古代典籍都有用普洱茶解毒、治病的记载。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普洱茶的功能也进一步得到了开发。新近的研发发现,普洱茶具有美容效果,因而被誉为美容新贵”。普洱茶最大的一个功效就是降低血脂含量,使血管舒张,从而加速血液循环,解决因气血不畅引起的肤色暗沉以及各种恼人的斑点,还可以纤体紧肤。

 

庐山云雾茶的发展历史


庐山云雾茶是汉族传统名茶,是中国名茶系列之一,属于绿茶中的一种。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始于汉朝,宋代列为“贡茶”。因产自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而得名。茶芽肥绿润多毫,条索紧凑秀丽,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通常用“六绝”来形容庐山云雾茶,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云雾茶风味独特,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形成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

庐山种茶,历史悠久。远在汉朝,这里已有茶树种植。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当时庐山梵宫寺院多至300余座,僧侣云集。他们攀危崖,冒飞泉,竞采野茶;在白云深处,劈崖填峪,栽种茶树,采制茶叶。东晋时庐山已成为佛教中心之一,据载,当时名僧慧远,在山上居住三十余年,聚集僧徒,讲授佛学,在山中发展种茶。

唐朝时庐山茶已很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往庐山峰挖药种茶,并写下了诗篇:“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巾白布裘,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鹳是交游”。

宋朝已有洪州鹤岭茶,洪州双井茶、白露、鹰爪等名茶。这时虽然未明确地见到云雾茶的出现,但从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中,隐约可见宋时已有云雾茶了。诗云:“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这里所写的“云腴”是指白而肥润的茶叶;“落磑霏霏雪不如”,说明磨中碾成粉末的茶叶,因多白毫,其白胜于雪。看来宋时已有白毫茶是无疑的。到了明代,庐山云雾茶名称已出现在明《庐山志》中,由此可见,庐山云雾茶至少已有300余年历史了。

朱元璋登基后,庐山的名望更为显赫。庐山云雾正是从明代开始生产的,很快闻名全国。明代万历年间的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即云:"匡庐绝顶,产茶在云雾蒸蔚中,极有胜韵。"

匡庐之山,真是云的故乡,云的世界。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时而像浩瀚的波涛,时而像轻盈的薄絮,整个庐山都沉浸在那朦胧飘渺的云雾中,"千山烟霭中,万象鸿蒙里",一如太虚纪境。因而,有云雾茶之名,"雾芽吸尽香龙脂",云雾的滋润,促使芽叶中芳香油的积聚,也使叶芽保持鲜嫩,便能制出色香味俱佳的好茶。

1971年,庐山云雾茶被列入中国绿茶类的特种名茶,并以: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绝”一举扬名中外。

1982年在江西二十一种茶叶评比中,名列江西八大名茶之冠。同年,全国名茶评比又被定为中国名茶。

1985年获全国优质产品银牌奖,1989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奖。

《庐山志》载:庐山云雾茶“初由鸟雀衔种而来,传播于岩隙石罅……”。又称钻林茶。钻林茶被视为云雾茶中的上品,但由于散生荆棘横生的灌丛,寻觅艰难,不仅衣撕手破,而且量极少。过去,庐山云雾茶的栽培多赖庐山寺庙的僧人,是他们清苦的汗水培育、浇灌了一茬又一茬的茶树。庐山云雾茶,规模种植,是在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但与佛教仍然有关连。

1934年庐山植物园成立后,便自庐山山麓五乳寺引种茶苗,购进茶籽,开辟茶园10余亩。但在此前,庐山云雾茶的栽培与制作,多赖庐山寺庙的僧人。正如陈三立在诗中所说,是“山僧往来踝胫穿,猩啼号虎豹前”的结果。庐山云雾茶是茶禅相通的佳作。

20世纪50年代以来,庐山云雾茶得到了迅速发展,茶园5000余亩,分布在整个庐山的汉阳峰、五老峰、小天池、大天池、含鄱口、花径、天桥、修静庵、中安、捉马岭、海会寺、帅家、化城山、青山、通远、八仙庵、马尾水、高垄、威家、莲花洞、龙门沟、赛阳、碧云庵等地。其中尤以五老峰与汉阳峰之间,因终日云雾不散,茶叶品质最好。

力荐六款养生茶 六堡茶养生功效


六堡茶,红、浓、陈、醇,有独特槟榔香气、越陈越佳,属黑茶类,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摊青、杀青、揉捻、沤堆、干燥等工艺制成,分特级和一至六级,原产、主产于中国广西梧州六堡镇,享誉海内外。

六堡茶养生功效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祛暑、倍感舒畅。六堡茶在晾置陈化后,茶中便可见到有许多金黄色“金花”,这是有益品质的黄霉菌,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六堡茶适宜人群

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血粘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高)、高血糖(糖尿病)、尿酸高引起的痛风症等人群。清热利湿、通便驱痢、散瘀通脉、理气止痛、消脂降压、降糖安神等作用。

六堡茶储存方法

1、不宜密闭。

2、若茶有仓味,可置於空气中,待其仓味散尽再储存。

3、若茶汤口感“紧”或“涩”,可将茶片剥散或摊开,待其自然“回润”,益增其滋味之丰富及香气。

4、应远离厨房及有怪味处。

5、千万不可烘焙(即使低温亦不可)。

6、散仓味以每年十、十一月吹北风时,让自然风吹最佳,因北风乾燥,湿度在五十度上下(平常约七十度),另外在非下雨天时用电风扇微风吹亦可,注意勿受太阳光直射。

7、有气之茶(以50年代居多)如不立即品饮时,应保留其外纸及竹壳,以护其气,品饮前再将外纸去除,剥开"回润",经常品饮,即可渐入佳境,“回润”至适当时,即可用纸包裹储存。

8、无气或略有仓味的茶,宜将外纸斯去。

9、清理乾净,适度透气后再储存。

10、整筒竹壳茶饼若无仓味,可用外纸包裹存放,纸有调节作用可挡过度湿气。

11、以冷气送风会过於乾燥,想去除仓味时可用此法.但仓味去除后,仍需以自然空气.适当的湿度来“回润”。

许多人习惯工作学习之时,在案头沏一杯养生茶。精神疲惫之时喝上一口,可以舒缓神经,长期喝茶还能有益于身体健康。

菊花茶

处方:菊花15-20克,金银花10克,桔梗10克,甘草5-10克(金银花比较贵,可用木棉花15-20克代替),用温水清洗干净后加开水冲服。

功效:菊花、金银花均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的功效,桔梗化痰散结,与甘草一起有清利咽喉的作用,木棉花清热解毒、祛湿热,全方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

适宜人群:有慢性咽喉炎,因食用上火之物出现咽喉疼痛加重或复发者;体质壮实,平时易上火的人;风热感冒的初期,临床表现为咽喉疼痛不适、流脓涕等患者。

禁忌人群:体质较弱、易感冒的人;脾胃虚寒,经常会出现腹胀、腹泻及大便稀烂者;长期呆在空调房的人;风寒感冒,以鼻塞、流清涕为主的人;慢性咽喉炎属于气阴两虚者。

玫瑰花茶

处方:玫瑰花15-20克,有痛经史的女性可在月经来之前1周加红花5-10克,月经来的第一天停加红花。

功效:玫瑰花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散淤、养颜的作用,加用红花可加强活血散淤的功效。

适宜人群:玫瑰花不温不燥,适用于大多数女性,尤其适用于那些平时心情不佳,易烦恼、生气的人。加用红花后对痛经患者和中年女性面部的色斑有一定的帮助。

禁忌人群:月经量较多的女性。

枸杞茶

处方:枸杞子10-15克,龙眼肉10-15克,大枣2枚,冰糖10-20克,用温水洗净后加开水冲服。

功效:枸杞子补肝肾、养精血、明目,龙眼肉健脾补血,大枣健脾补气,冰糖甘凉润肺,全方具有补益肝肾、健脾补血的功效。

适宜人群:本方中的药物性质都比较平和,适用于大多数人,尤其适用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长期面对电脑办公及睡眠不佳的人群。

禁忌人群:脾虚湿重、脾胃虚寒,舌苔厚腻,容易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的人以及糖尿病患者。

牛奶红茶

材料:红茶3克,牛奶100克,食盐2克。

调制:1.将红茶放入锅中,加水煎煮5分钟。

2.红茶叶过滤掉,另以一只锅煮牛奶。

3.将牛奶煮沸后加入茶汁,加入食盐搅拌。

功效:每天早上喝一次,可有效地补充气血,强身健体。

薏仁红枣茶

材料:薏仁50克,红枣25克,绿茶2克。

调制:1.将绿茶用沸水冲泡。

2.把薏仁与红枣(去核)混合,注入适量清水一起煮至软烂。

3.放入绿茶汁,再一起煮3分钟,待稍凉即可饮用。

功效:帮助解毒,有效抗癌。淡化黑斑、美白肌肤。

丝瓜茶

材料:丝瓜200克,茶叶5克,食盐少许。

调制:1.将丝瓜洗净切片,并加少许食盐,再加水适量。

2.将茶叶以沸水冲泡5分钟后取汁,倒入丝瓜汤内即可。

3.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

功效: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利咽。

用于治疗急慢性咽喉炎和咽痒不舒、扁桃体炎及支气管炎、咳嗽等症。

贵定云雾茶的发展历史


贵定云雾茶,也称鸟王贡茶,在元、明、清均为朝廷贡茶是清朝八大名茶之一,是贵州省唯一有碑文记载的“贡茶”,主产贵定云雾镇。该镇有一座大山,名曰云雾山,山脚即为风景秀丽的鸟王寨,是苗族聚居山区。自古以来,迁徙定居的苗民先辈们把生长在云雾山大森林中下段的茶叶开发饮用。

由于品质上乘,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当地土司和县官耳里,土司和县官就把当地苗民所采制的茶叶当粮税冲抵上缴,然后进贡到京城皇帝那里,由于皇帝喝了进贡上去的鸟王茶,甚感此茶品质特佳,明朝皇帝下诏免除当地苗民上缴粮税用茶叶上贡,即为“鸟王贡茶”。在清朝时期由于层层增加上贡茶叶数量,弄得当地苗民一年所采制的茶叶全数上贡都抵不上税额。

寨主鸟王苗阿嗯想了一个法子,在天干时期,召集18个寨的族人开会,在夜间每家每户烧一锅水,浇到路途沿线的茶树下,把茶树烫死,过一段时间后,报告上去,并请当地土司和县官去查看,只见沿途一路茶山上的茶树枯黄,片叶不留,寨主鸟王苗啊嗯和苗民都说遭了“天火”而死亡,茶树死亡一事被土司和县官呈报上去皇帝得知后,就下诏免除上贡茶叶,并拔银款给当地县官支付给苗民保护好现有茶树和恢复发展贡茶,故才有今日原生鸟王群体种茶树和名茶。

现云雾山脚鸟王的关口寨还有一块石碑,就是为了记载这事而立。又据民国《续遵义府志》(1936年)引《莼斋偶笔》说:“阳宝山在贵定县北十里,绝耸高。山顶产茶茁云雾中,谓之云雾茶,为贵州之冠。岁以充贡”民国《贵州通志》(1948年)“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最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由于历史上建制的变化,是以产茶地区所属不定,实则贵定与惠水、龙里接壤,产茶的云雾山又在三县交界处,因此在历史上有时属龙里、惠水、有时属贵定,原贡茶产地和贡茶碑文现仍属贵定。因此,云雾茶是贵州省唯一有碑文记载的历史贡茶之说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历史上云雾茶产量在500千克左右,到1949年,云雾茶仅产200千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1952年达750千克,1958成立茶叶专业队,从杂草丛生的茶园中进行复垦,产量达1000千克。80年代提高了采摘标准,云雾茶产量稳定在700—800千克。主销当地集镇及都匀、贵阳等地。

云雾茶自1978年经贵定县农业局与省茶科所从新列入重要课题,重新挖掘了这一历史名茶,对茶区土壤、气候和茶叶栽培、采制等进行了研究,从而使历史贡茶重新得了新生。云雾茶于1983年获省优质产品。1986年至1988年年均获省优。1988年获全省首届农业博览会银奖。1990年经农业局科研人员进一步研制创新后参加全省名优茶评选,以总分最高分荣获贵州省地方名茶、贵州省优质产品;同年推荐参加全国名优茶评选,又以99.85分名列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得商业部优质产品、全国名茶奖,成为贵州省三大名茶之一。1993年8月参加北京“93中国国际食品抗衰老保健精品博览会”,荣获抗衰老保健精品金杯奖。当年产品进入中央政治局,以该茶接待外国来宾。2002年在浙江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名茶评比会上,荣获国际名茶金奖。2005年5月在遵义凤冈举办的贵州省首届茶文化节日上荣获“贵州省十大名茶”称号;同年6月,在中国杭州,以美国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主办、韩国茶人联合会、台湾茶协会、日本茶协会、中国茶办会、(韩国)国际茶叶研究会、中国杭州茶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五届国际名茶”评比会上,再次荣获国际名茶金奖。

信阳毛尖历史发展


中国茶叶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开始。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树原产地在我国西南云、贵、川一带。茶沿着河流山川向外传播,沿川陕大道进入陕西,向东顺长江而下,向东南各省发展。茶的传播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气候密切相关。东周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河南。当时,茶在河南传播,并在具有生态优势的信阳一带生根发展(今浉河区、平桥区一带)。

信阳毛尖历史发展

唐朝时期,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信阳已成为著名的“淮南茶区”,所产茶叶品质上乘,列为贡品。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固始县出土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3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北宋时节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

到了宋朝,全国有十三个卖茶山场,信阳的光州(潢川)、子安(固始)、商城分别为其中之一。清朝时,信阳已发展有6个产茶县,即信阳、罗山、光山、固始、商城、潢川(时名光州)。

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于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部分乡)一带。元代和明代,由于茶税过重,茶叶生产开始衰落。“毛尖”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本邑人把产于信阳的茶叶称为“本山行尖”或“毛尖”,又根据采制季节、形态等不同特点,叫作针尖、贡针、白毫、跑山尖等。清末,受戊戌变法影响,李家寨人甘以敬与彭清阁、蔡竹贤、陈玉轩、王选青等筹集资金,先后兴建了元贞(震雷山)、宏济(车云)、裕申、广益、森森(万寿)、龙潭、广生、博厚等八大茶社,开垦茶园余亩,种茶40多万穴,茶叶生产逐渐复苏。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逐渐改进完善了毛尖的炒制工艺。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1915年,浉河区董家河镇车云山生产制作的茶叶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此后,产于董家河“五云山”、浉河港“两潭一寨”、谭家河“一门”(土门)的茶叶定名为信阳毛尖。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发展茶叶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措施。信阳茶叶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信阳毛尖茶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区域不断扩大。河南省将产于信阳县及罗山南部的信阳毛尖命名为“豫毛峰”,光山、潢川、商城、新县、固始产的茶称为“豫毛青”。

信阳茶区经历了四次发展高潮。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信阳中部五里店、彭家湾、游河以及西北部的高梁店、王岗、邢集等乡的丘陵岗地上陆续发展。1967年春天,农业局的科技人员指导茶种引过淮河以北的二十五里岗,建立了红旗茶场,朱堂、涩港、彭新、青山四个乡,这是解放初期国家统购统销茶叶时开始确认的。

1959年信阳地区茶园面积仅有2.11万亩,茶叶总产量55万公斤,直到1969年茶园面积还不到3.5万亩。进入70年代,信阳茶叶生产进入第一次高潮,茶园面积迅速发展,至1976年达到21万亩。此后七年间(1976-1982年)茶园面积一直在20万亩上下波动,1982年统计,茶园总面积19.49万亩,茶叶总产量220万公斤。1982年冬季至1983年是信阳茶产业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一年内新增茶园面积14.76万亩,总面积达到34.25万亩。此后十年间,信阳市茶叶生产以“稳定面积,着重提高产量和质量,以科技为支撑,生产名优茶,开发新产品”为指导思想,引导各县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宜茶则茶、宜林则林、宜粮则粮。

1992年信阳第一届茶叶节的成功举办,有力地促进了信阳茶产业的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信阳茶产业进入第三次发展高潮。1993-2005年,茶园面积平均以每年2.46万亩的发展速度递增。2005年统计,茶园面积达到65万亩,开采面积53万亩,年产干茶1500万公斤,茶叶产值8.5亿元,加上储藏、包装、销售增值,拉动物流、交通、旅游、餐饮、娱乐等,种茶年社会总收入达到10亿元,茶农年人均收入1053元。全市8个县2个区,128个乡镇,1245个行政村产茶。茶园面积超过1万亩的乡镇有12个,几乎每个产茶乡镇都有茶叶交易市场,规模较大的有20多个,全国各地营销网点1800多个。

1994年,经专家论证,信阳地区行署决定将同纬度、同工艺、同质量、同地区生产的毛尖茶统称为信阳毛尖。至此,信阳的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光山县、商城县、新县、息县七县二区都有信阳毛尖茶生产。

2003年3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正式批准信阳毛尖证明商标,规定信阳毛尖证明商标使用范围必须是东至固始县泉河流域、西至桐柏山大别山交界处,北至淮河沿线,南至大别山北侧信阳市行政区域内符合信阳毛尖品质特点和加工工艺的茶叶。

2006年,信阳茶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信阳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重视茶产业,把茶产业当作文化产业、生态产业、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来认识,把茶产业作为一项强市富民工程来抓,提出了新时期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种植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营销市场化,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抓龙头、抓产品开发、拉长茶产业链条。

2006年9月13日,中共信阳市委、信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制定了《信阳市茶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到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150万亩;实现亩产值5000元,茶叶总产值60亿元,茶农年均收入3000元以上,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70亿元;培植1至2个销售额达亿元的国家级企业,3至5个省级企业;创建1至2个国家驰名商标,5至8个省著名商标;建设投资额超5000万元的茶文化旅游项目2至3个,超亿元的1至2个,重点完成信阳茶博园、茶示范园、南湾盛典天下茶道旅游项目和茗阳天下茶博馆等建设工作。

2006-2007年,全市茶叶生产基地面积由65万亩发展到80万亩,其中发展无性系优良品种茶叶生产基地5万亩,建设标准化有机生态茶叶生产基地10万亩。茶农因种茶人均收入1796元,占全市农村人均收入的50%,在一些茶叶生产专业村,种茶收入占农民收入的90%以上,茶叶已成为信阳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是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关心支持下,信阳市上下紧紧围绕省、市茶产业发展规划,强力推进茶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茶产业呈现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局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6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210万亩,茶叶产量达5.95万吨。其中,红茶产量7740吨,其他茶类产量2660吨,已形成绿茶、红茶比翼齐飞,其他茶类并肩发展的可喜局面。资料表明,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2家,省级企业17家,市级企业74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9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现有茶叶从业人员超过120万人;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超过5500元。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显示,信阳毛尖品牌价值59.91亿元,居2017全国茶叶品牌第二位。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养生茶的发展历史》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