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新加坡在饮食文化方面,尤其饮茶文化有其独特的一面.新加坡特有的“长茶”(Streched Tea)已成为观光客十分欣赏的一种民族表演艺术。

所谓“长茶”是把泡好的红茶加牛奶,然后泡茶人把奶茶倒进罐子里。泡茶人一只手拿着盛满奶茶的罐子,另一只手拿着空杯子,两只手的距离约在一米之间,开始倒茶。如此来回须7次。在来回倒茶的过程中,奶茶是不允许外溢的。由于“长茶”的杯子相当大,喝起来相当过瘾,喝茶者边品茶,边欣赏精彩的倒茶,心情也会变得轻松。

在新加坡喝茶和在英国却不一样。在英国喝茶是以茶为主,佐以一些饼干和小三明治。而在新加坡喝下午茶则是以吃为主,茶的好坏却不十分重要。许多观光饭店提供的下午茶,均以自助式点心为主,从印度式的煎蛋饼到中国的广式点心,花样繁多。即使是在五星级宾馆喝茶,也常常会用茶叶袋泡的大壶茶来待客。

中国茶近年在新加坡也十分显眼。一些专营中国茶的“茶村”、“茶馆”常常顾客盈门。新加坡的“喝茶族”并不只是两鬓斑白的老人,似乎更多的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常常三五成群或成双作对,借喝茶谈些公事和松弛一下自己的身心。由于到新加坡的日韩游客较多,会做生意的茶室还专门提供一些日韩客人喜欢的茶叶。每到黄昏降临,新加坡街头和茶室就会慢慢热闹起来,成为街头一景。

延伸阅读

安化黑茶的分类与饮食禁忌


百年黑砖茶拍出105万,引起黑茶的收藏热。其实,近年来藏家们已经兴起收藏黑茶、红茶、白茶、岩茶等品类的老茶。这百年黑砖茶,更让黑茶火起来了,今天【师傅教路】讲讲黑茶中的“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简单介绍:

安化黑茶是中国古代名茶之一,因产自湖南益阳安化而得名。它是边区牧民的生命之饮,被誉为“古丝绸之路”神秘之茶,深受广大品茶爱好者的青睐,是品饮、珍藏、馈赠之佳品。

安化黑茶种类有哪些呢?

三尖茶

采用原料较细嫩的黑毛茶加工而成,篾篓荼装。三尖茶原料相对较嫩,旧时都作为皇室贡品。

1天尖、一级原料为主,少量拼入二级提升茶。

2贡尖、二级为主,少量拼入一级下降茶和三级提升茶。

3生尖:黑毛茶较粗老,大多为片状,含梗多。

花卷茶

源于百两茶,后又出现了千两茶、十两茶等不同规格地产品,其加工工艺基本一致,均由人工蹂制而成

花砖茶

由花卷茶演变而来,因砖面四周印有花纹而得名。

黑砖茶

黑砖与花砖的压制工艺基本相同。

茯砖茶

因在伏天加工,故称“伏砖茶”,其药效似土茯苓,被称为“茯茶”或“福茶”;量用机器压制取代了以前采用纯手工艺

青砖茶

以老青茶为原料压制而成,分里茶和面茶,面茶又分洒面和底面。

提醒:(花砖、黑砖、茯砖、青砖为四砖)

安化黑茶有什么禁忌呢?

1、忌饭后喝茶。茶叶(以绿茶为主)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因此,正确的饮用时间是:餐后一小时。

2、忌发烧喝茶。茶叶中含有茶碱,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发烧病人喝茶无异于“火上浇油”。

3、溃疡病人忌喝茶。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促进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浓度,诱发溃疡甚至穿孔。

4、忌经期喝茶。月经期间喝茶,特别喝浓茶,可诱发或加重经期综合症。

5、忌喝新茶。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易诱发胃病。因此,黑茶类新茶宜少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应忌喝。

6、忌喝头遍茶。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曾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茶叶表面总有一定的残留。因此,头遍茶有洗涤作用应弃之不喝。

【茶船古道境外行南洋篇】在新加坡这个茶庄 六堡茶份额曾占所销售茶叶的10%以上


【茶船古道境外行南洋篇】在新加坡这个茶庄六堡茶份额曾占所销售茶叶的10%以上

9月9日,记者到新加坡安发行茶庄采访六堡茶销售情况。茶庄负责人李麦莲告诉记者,其丈夫黄长安的家族很早就在新加坡经营日杂生意,其经营的品种中就有六堡茶,购买者不少是“红头巾”。1975年前后,黄长安自己创办了安发行茶庄,主要经销六堡、普洱、乌龙和茉莉花茶等茶叶。

李麦莲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苏爱清/摄

李麦莲向记者出示一张昔日在百货大楼内销售六堡茶的老照片。龙天传/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安发行茶庄六堡茶销售的高峰期,其经销的六堡茶主要从黄长安家族在香港的茶企进货。当时,安发行茶庄每年都会从香港进两三批六堡茶,每批重约一两吨。安发行茶庄的茶叶最初以批发为主,主要销往本地酒楼,同时,在百货公司、超市也有销售,不仅如此,一些茶叶还销往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国。当时,安发行茶庄的茶叶供应新加坡本地近八成的大酒楼,其中,六堡茶的份额占到10%~15%。1985年,安发行茶庄在硕莪巷开设了门店,茶叶的零售业务得到提升。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安发行茶庄的茶叶总体销量和六堡茶的销量均有所下降。进入2000年以后,安发行茶庄主要的进货渠道改为中国大陆。供茶的,仍是这个家族在中国大陆的分支。

安发行茶庄里至今仍有出售陈年六堡茶。龙天传/摄李麦莲收藏的两盒陈年六堡茶。龙天传/摄

饮食变迁主导下的普洱茶市场流动


饮食变迁主导下的普洱茶市场流动

倘以饮食文化的广阔视野来俯视华夏大地的版图,我们会发现,在饮食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中,华夏的先民顺应天地自然,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饮食。

华夏民族的主体——汉族,主要居住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腹地,人口稠密,自汉代至今两千多年以来,在优化选择饮食的过程中选择了以五谷杂粮为主体的饮食结构。近两百年来中国人口的激增,也与玉米、番薯、马铃薯传入有很大关系,但向以素食为主。这与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惊人的一致。两千多年以来,汉族食五谷杂粮,饮用中小叶种之茶,达到饮食平衡。

而居住在华夏大地边域的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饮食则以肉食为主。自唐至今,粗老原料制作的茶,是其赖以为饮食平衡的不可或缺之物。封建阶级的统治者以茶制边,可说是一项稳固的国策。至今,国家仍给予边销茶以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保障。

直到20世纪中叶至今,这种状况逐渐被打破。先是在20纪50年代以后,经济上率先腾飞的港澳台地区;然后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陆临海的广东省接着发展起来;此后中原地区的经济加快发展;未来西北、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有望。经济的发展伴随生活条件的提升,膳食结构的改变首当其冲。传统以素食为主体的国人,饮食以洋快餐为先导,呈现部分西方化;以肉食为导向,部分少数民族化;其核心在于肉食在饮食比重中的增加蔚为主流。先是港澳台、然后是广东,普洱茶成为饮食生活中几乎不可或缺的元素。现今,普洱茶在中原地区市场日渐热络。未来,普洱茶有望进一步在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开拓新的疆域。

纵观普洱茶市场的开疆拓土,从极边之地的藏区,到港澳台,再到广东、中原、西北和东北市场,可说是饮食变迁导致的结果。

自2000年至今10多年来,河南经济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经济总量连年位居全国第五位。2012年河南茶叶总产量为53500吨,总产值接近80亿元。茶产业列入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政策利好。河南省成为户籍人口逾一亿的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省会郑州市实际居住的人口逾一千万,人口密度仅次于北京和广州市。人口红利不断释放下,饮食变迁导致茶叶需求剧增。

仅以普洱茶在郑州为例,2000年以前,郑州只有华中食品城一家普洱茶经销商。2004年河南第一家茶叶专业批发市场郑州茶叶市场开业,整个市场只有一家专营普洱茶,另外两家兼营普洱茶。到2006年伴随全国普洱茶热潮,郑州茶叶市场220多家商户,几乎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在经营普洱茶。2006年开业的郑州北茶城,招商一月爆满,90%以上的商户经营普洱茶。2007年普洱茶行情暴跌,新开茶城半数商户人去店空,一片萧条景象。2010年普洱茶再次走出低谷,郑州茶城数量增加到十家以上,茶叶种类中普洱茶、信阳毛尖、铁观音呈三分天下鼎力中原之势。2014年末2015年初,郑州茶城数量增加到20家以上,且有新茶城不断在招商开业。18个地市,几乎每一个地市都有一家以上的茶城。除开茶叶主产地信阳市,河南各地市茶城,普洱茶都占有较大市场比重。

从食用五谷杂粮饮用花茶、绿茶,到食用肉类为主饮用普洱茶。短短十多年的时间,中原地区普洱茶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伴随经济形势波动起伏,内在的驱动力主要在于经济发展导致饮食变迁的结果。

普洱茶与新加坡的一场美丽邂逅


普洱茶与新加坡的一场美丽邂逅

图为参会嘉宾合影留念

当普洱茶与美丽的狮城邂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7月26日举办的首届“新加坡—云南普洱茶迷你博览会”上,可容纳数百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当地民众在品茶赏茶、以茶会友的同时,也感受到茶香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可谓捧一杯香茶,闻一段岁月。

此次博览会以“普洱茶之用”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茶艺表演、现场品鉴和产品展示活动,同时还推出云南普洱茶专家木霁弘教授主讲的普洱茶文化以及刘春艳女士的“普洱茶的药用功效和保健作用”讲座。活动中,新加坡当地民众不仅欣赏了优雅的茶艺表演、品尝到清透如琥珀的生茶以及玫瑰般红颜的熟茶,也了解到茶马古道的风土人情以及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茶文化的瑰丽。

一叶茶舟也承载起两地的文化和经贸交流。主办方新加坡中国商会及云南驻新加坡商务处表示,希望借此次博览会之机,以普洱茶文化为纽带,推动东南亚与中国云南的交流与商贸投资合作。同时突出区域辐射,扩大博览会的影响范围,力争未来将博览会办成区域性的茶叶交易平台和文化经贸盛会;促进产业联动,实行普洱茶跨国营销,拉动新加坡普洱茶消费。主办方还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把迷你博览会逐渐办成有影响力的国际普洱茶博览会,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中友好协会会长潘国驹出席活动并发言,他谈到,希望通过博览会的形式,引起年轻人对中国茶文化的兴趣。他表示,目前对普洱茶的认识还局限在华人社会,希望未来能够获得更多来自非华人社会的关注。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郑超、中国贸促会驻新加坡代表处首席代表赵会田等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

中国(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在六堡茶文化展示馆开幕


2018年中国(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在六堡茶文化展示馆开幕

为了进一步挖掘、传承“茶船古道”文化,促进区域文化旅游合作,于9月27晚,2018年中国(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开幕式在六堡茶文化展示馆举行。这次活动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也是2018年北京“两展一节”活动的延续。

出席本次开幕仪式的领导、及部分嘉宾名单: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政协委员会副主席蒋济雄;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甘霖;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贾蔚;北京展览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丛日芳;广东省旅游局产业促进处副处长武晨。

出席开幕式的梧州市领导有:市长李杰云;市政协主席张学军;梧州学院院长杨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茶产业办主任叶剑强;副市长黄恩;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李彤华。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来自广州、佛山、肇庆、茂名、云浮等地市旅游部门代表;粤、桂和港澳旅游企业代表;广西区内其他13个城市旅游部门代表;全国著名茶馆经营者、茶产业行内专家学者;书法家代表;梧州市各县(市、区)、旅游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六堡茶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代表;梧州市旅游行业协会会员企业代表;梧州市相关茶企、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非遗传承人,以及区内外有关媒体嘉宾朋友们等。

市长李杰云宣布“2018年中国(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开幕领导嘉宾共同按下启动仪式按钮,正式开启“2018年中国(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

市长李杰云表示,文化是旅游的根与源,旅游是文化重要的形与体。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梧州市积极探寻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大力促进六堡茶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通过举办各类节会活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届中国(梧州)六堡茶暨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以“原味岭南·茶韵梧州”为主题,举办全国茶馆产业发展峰会、桂东南岭南风情采风体验游、六堡茶“茶船古道”美食节等专项活动,内容丰富,定将精彩纷呈,诚邀各位嘉宾尽情感受梧州六堡茶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梧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宣传推介六堡茶文化和梧州旅游产业。

梧州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作为岭南古都,地处广西东部,位于两广中心,山在城中,水绕城过,是广西“水上门户”,有“绿城水都,百年商埠”之称。同时梧州也是六堡茶的原产地,六堡茶具有上千年历史,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和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

2018年6月15日至16日,北京“两展一节”举行了茶叶产品推选活动,本次活动共有217个茶样参选,其中广西梧州六堡茶以其黑褐光润、陈香纯正、带槟榔香、醇厚甘爽的特点,带出了广西六堡文化的悠久性及和谐性,获得了海内外茶叶界、主流媒体及评委们的高度认可。

经典003精选2014年一级优质六堡茶叶,做成每一箩500g的经典003散茶。茶叶条索均匀紧结,叶底黑褐柔润,汤色红浓,香气醇厚,滋味甘甜。在本次推选活动中获得金奖。

茶船古道纪念饼

公司为纪念“茶船古道”行销全球活动而打造。在保留原有品质和口感的同时,工艺更先进。

以精选2015年一级优质原料压制而成,整体发酵适中,后期陈化生命力强,呈现了卓越品质。匠心锤炼,每一饼都卓尔不凡,极具品饮、收藏价值。在本次推选活动中获得最佳创意奖。

老普洱茶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在昆成立


老普洱茶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在昆成立

近日,为云南的老普洱茶收藏、鉴定、品饮、营销搭建平台、发扬传承云南老普洱茶民族茶文化,昆明茶叶行业协会“云南老普洱茶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在昆明成立。

据介绍,云南老普洱茶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创办的使命和宗旨是:三个汇聚、三项服务。三个汇聚,首先是汇聚老茶。其次,汇聚品鉴大师、资深专家、学者以深入探索研究陈年老普洱茶的精髓、本质文化特色。第三、汇聚买茶人、卖茶人。通过征集名山、名川、名镇、名茶、龙头企业、知名企业的优质原料,贴上云南省普洱茶地理商标证明,将制作的每一款茶,颁发一个专家顾问团判定的“鉴定证书”或“名茶身份证”。

老普洱茶文化交流中心将为茶人搭建“斗茶”平台,通过专家组评判,把“真正一流”的“好茶”斗出来;与昆明市茶叶行业协会密切合作,开展茶产业职业经理人的专业培训;把率先“使用普洱茶原产地地理商标”的经营成果及时与各生产企业交流沟通,着力优先采购“使用普洱茶地理商标”的茶区原料,共同分享“不追加求最多,只追求最好”的营养大餐,共同推进云茶产业的大发展。

"茶马史诗"文化系列普洱茶在昆明举行新闻发布会


"茶马史诗"文化系列普洱茶在昆明举行新闻发布会

10月28日,普洱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普洱茶品牌——“茶马史诗”文化系列普洱茶在昆明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作为普洱市政府顾问,著名艺术家袁熙坤先生多年来一直关注普洱茶的发展,多次到普洱探寻茶文化,为普洱茶文化发展、茶产业推进献智献策。此次他牵手普洱共同打造的名茶品牌“茶马史诗”可谓是生态普洱和文化普洱相结合的杰作,充分体现了他的环保理念和艺术设计,为千年普洱古茶注入了“绿色生态、健康饮茶”的理念。

“‘茶马史诗’产品选自无量山自然生长百年老茶树春季芽尖,主打健康、环保、绿色的理念……”发布会上,普洱市副市长杨卫东激情推介。他介绍说,作为“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普洱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普洱茶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普洱茶知名品牌。截至2011年底,普洱全市现代茶园总面积达143万亩,毛茶总产量6.08万吨,茶叶总产值36.18亿元。2012年9月,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使普洱茶文化作为农业文化品牌走向世界。据他透露,2013年国际茶业大会将在普洱召开,现在前期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第七届都匀毛尖茶文化节在北京开幕


6月20日,秉承着“都匀毛尖走出贵州香飘天下”的理念,第七届都匀毛尖茶文化节在北京马连道茶缘茶城开幕。刘建民、郭玉山、高越美等都匀市领导以及徐天才、舒曼、于观亭等部分国内著名茶叶研究专家为都匀毛尖北京品牌店揭幕。

本次文化节以“绿色都匀毛尖茶·香飘京城誉中华”为主题,致力于将贵州都匀毛尖带给京城茶友,同时也将崇尚生态的都匀毛尖茶文化首度引入北京。

据介绍,第七届都匀毛尖茶文化节首度落户京城,并选在北京茶界闻名的马连道茶叶产业聚集区举办揭幕仪式,这是贵州的荣耀、都匀的光荣、黔茶的自豪。将贵州绿茶的有机品质与文化精髓呈现给广大茶友,将都匀毛尖推向首都市场,由此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化舞台,让更多的人品上好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将独特的生态环境与古朴地道的加工工艺完美糅合,树立起有机生态绿茶的全新标准。

文化节期间,生态茶论坛等丰富多样的茶文化活动将一一展开,同时都匀毛尖将正式进驻北京马连道茶缘茶城,为首都人民惜茶爱茶的有缘人提供又一处品鉴香茗的上佳之所。

长久以来,都匀毛尖茶以其品质润秀、香气清香、滋味醇厚、回味甘甜的特性,深受业内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好评。早在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酒同获金奖,1956年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其命名“都匀毛尖茶”,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2008年都匀被授予“中国毛尖茶都”称号,2010年被评为“世博十大名茶”,这些传奇历史和无上殊荣只是都匀毛尖优质茶品的注脚,最关键的有机品质保障在于贵州苗岭原产地的天然生态环境。

纯天然、零污染的绿色生态环境中,得天独厚而又无法复制的独特条件下,恰到好处的温度、气候、水分、土壤,“毛”和“尖”两大特征得以完全满足,自然孕育出都匀毛尖这一款别致的有机香茗。

贵州出好茶,都匀出名茶,毛尖茶成为当地面向世界的特色名片,这亦与都匀市的绿色发展理念息息相关。在贵州省农委、中共黔南州委及各级政府的全力扶持下,都匀市以茶为媒,依托区域优势,将生态有机茶的产业概念融入城市气韵,成就了绿色都匀的城市定位。2012年6月,都匀市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获得联合国授予的“全球绿色城市奖”,也是全国仅有的八大全球绿色城市之一。

好山好水养好茶,都匀毛尖将为“生态贵州、绿色黔南”带来无尽的发展空间,并通过茶文化节搭建起一座城市交流与文化传承的桥梁,为全国各地的爱茶之士献上原汁原味的绿色有机茶。

文化产业融入六堡茶产业链填补空白,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茶具在梧州市亮相


文化产业融入六堡茶产业链填补空白,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茶具在梧州市亮相

9月28月,“梧州古韵”文化产品发布会传佳音。以梧州市内13个历史传统文化景色景点钢笔画13幅,分别钤印在盅杯5个,套杯等10个,共2套15个新颖青花瓷茶具在梧州市面世。它填补了1500多年来,梧州市苍梧县盛产六堡名茶,却没有本土知名品牌茶具的空白。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主持研讨会与致辞中,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梧州学院副教授毛廷贵认为,此次会议研讨的是如何将建城2200年“梧州古韵”文化产品暨历史资源开发利用到经济发展上,特别是如何配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在今后五年内,让六堡茶产业上100个亿大关,连接一路一带倡议下的“茶船古道”,“茶马古道”的产业链等等发展梧州市经济的问题,让六堡茶等再次下南洋,走出国门,远走远航到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的各国市场,让六堡名茶重新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飘香。

这次研讨会是由梧州历史文化研究会、市囍号文化传播公司主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市旅游发展公司等单位协办。相关文化产品的企业、公司、六堡茶生产的公司企业单位40多人参加研讨会。

作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文化人,如何把文化支持与作用于经济发展,又以经济支撑文化事业发展,是文化产业人努力探究的目标。这次以钢笔书画为媒,以茶具作载体,支持六堡茶的生产经营销售发展,作了大胆有益尝试。囍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冬梅表示。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美术爱好者、市老科协会员、第二中学聘用教师丁国明介绍,本土文化产品如何融入经济发展,开拓市场前景可观。因此,我在近50年积淀的3万本藏书与近3万幅钢笔画中,精选3000多本书与画作,8次举办个人画展,再选出26幅书画作为这2套茶具上的书画作品。反映老城故事,家乡情愁,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茶饮文化,环保的元素,将文化产业融合到经济发展产业链中,实现双嬴多赢。

丁国明钢笔画展中,丁老师接受采访。何延铠拍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今天研讨会过后,囍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市骑楼城小舞台处主办文化产品茶具的发布会,让市民购买到茶具,让茶具随“茶船古道”、“茶马古道”前行,助推六堡茶产业生产经营的跨越生展。

卫星:力争让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在普洱落地生根


卫星:力争让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在普洱落地生根

卫星主持召开第二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普洱茶节和第八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筹备工作汇报会

4月29日,普洱市委书记卫星主持召开会议,专题听取第二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普洱茶节和第八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筹备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他强调,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注重细节,狠抓落实,确保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影响,力争让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在普洱落地生根。

市领导胡琨、丁艳波、白文彬、张善强、黄丽云、王军、赵联涛、李忠民、杨林、梁正军,市茶产业督导协调组组长王其明参加会议。

卫星指出,第二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普洱茶节和第八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在普洱举办,是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文化院交给普洱的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对于宣传普洱、营销普洱,展示独特的茶文化、民族文化和“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普洱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卫星对活动筹备工作扎实有序推进表示肯定。他强调,目前,活动筹备已进入冲刺阶段,组委会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按照主题要突出、重点要确保、组织要严密、接待要周到、特色要鲜明、范围要控制、规格要到位、安全要保障、宣传要强化、费用要节俭、氛围要浓厚的要求,细化职责任务,做到分工到人、职责到人、任务到人、岗位到人,实行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切实把每项工作做细做实。

卫星对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七点要求: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组委会各有关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抓好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协同作战;二要搞好舆论宣传。做到有预热、有铺垫、有高潮,点、段、面有机结合,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全方位做好宣传;三要精心做好接待。实行对口接待和“一对一”联络服务,将接待任务分解到人,各块工作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承办谁负责,为嘉宾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四要抓紧环境整治。重点做好城市出入口、主次干道、大型活动场地和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作;五要强化安全保障。按照“严肃认真、周到细致、安全可行、万无一失”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各项活动安全有序;六要做好招商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举办活动的重头戏,做好“注意力经济”和“节会经济”的文章,认真做好招商项目的筛选和准备工作,争取更多的投资项目在活动上签约;七要厉行勤俭节约。节俭办会,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各参会市领导结合各自分管工作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第二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普洱茶节和第八届世界云南同乡联谊大会组委会成员,组委会下设各工作组负责人参加会议。

下关沱茶的“短板”在仓储?


下关沱茶的“短板”在仓储?

众所周知,云南著名的沱茶,产于大理的下关。因创制于下关,故名“下关沱茶”。沱茶产制历史悠久,系由团茶转化而来,随着普洱茶的发展,到了清朝时期下关沱茶作为普洱茶中代表之一进贡宫廷,较早最为著名的有乾隆年间的“宝焰沱茶”,虽然是进贡敬献皇帝的茶,但当时下关沱茶还没有正真成为“贡制”,所以记载的史料甚少。而到了清光绪年间,具有现代形状的云南沱茶才被创制,时至今日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下关沱茶在经创制和改制的演化进程后,逐步行销全国。如今,在生产数量和质量均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下关沱茶主产于下关茶厂,以高档大叶种青毛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经若干工序蒸压成碗形,其茶叶品质不管是从原料和制作工艺上来说绝不逊色于其它两大品牌(大益、中茶)。从多年来消费市场的反馈中得知,像“特级沱茶”就是一款出众且具有代表性的茶品,品质过硬,是可以同大益7542和中茶7541睥睨的下关茶品。但在这些反馈中也有不好的评价,特别是仓储这一块。有不少商家、茶人、茶友反映,“多好的下关茶呀,经广东一放,整体的品质就下降许多了!”,我们不禁有疑问,茶叶是原来的茶叶,怎么经广东一放,差别就大了呢?难道真是仓储问题?

从各方的回应来看,很明显仓储已经在市场中已有不小的争议,甚至从某方面来说,成为下关沱茶畅销全国过程中的一块“短板”。据悉,2005—2006年所生产的下关茶大多屯于广东,沱茶居多,但是囤于昆明干仓的沱茶少之又少,成批量的更是难以找寻,并且在流向市场的时候却遭遇瓶颈,销量不甚理想。那么是什么样的情况导致这些结果呢?

2005年,虽然普洱茶已经出名,其销量也扶摇直上,但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却是从广东及沿海而起的,内陆和边境地区还不具备大量屯茶和销茶的实力,特别是云南较为明显,只有广东地区有这样的市场,也才有这个能力去巨量屯茶,也就形成了2005—2006年昆明干仓沱茶很难找寻,却流向广东的原因,但是我们从另一方面设想,为什么云南当时大量产茶却没有能力屯茶呢?在诸多的因素中,我们例举几点最有可能的原因来印证和分析一下。

第一、经济因素:沿海地区受改革开放的大潮影响较早,经济飞速发展,间接的拉动了云南普洱茶的远销。

第二、地理和历史原因:在现代,普洱茶虽然产于云南,却闻名于广东和香港地区。于云南而言,广东和香港地区温度较高、湿度较大,人们对饮食有一定要求,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香港地区饮茶就渐渐以普洱茶为主,到了七八十年代喝茶人的基数不断增大,加之香港面向国际,经济不断繁荣,使得云南普洱茶开始闻名于香港,也因此香港地区开始了大量私人囤茶。而此时的云南虽产茶,但是难以在本地区形成巨大的影响力,也难以利用普洱茶打响云南的名号,做到产销自如的态势。而这样的局面在2004年普洱茶在全国声名大噪后也未能打破。说去说来还是经济实力和自身的局限在羁绊着云南的发展。

第三、普洱茶大品牌在云南有强大的原料基地,优良的制作技艺,可是在品牌架构,渠道营销,宣传推广方面,似乎又不如广东等地做得好。“产销分离”恶果在普洱茶市场中日益滋长,形式好比是没有事先谋划战略,过早的脱离主战场单枪匹马去杀敌,在无功而返后,又不得不以一亩三分地厉兵秣马。没有一个系统的格局,最后只能“浅尝辄止”,翻不起身,不得不紧随外边的模式艰难踱步。

以上的几点原因虽大体上是说云南的普洱茶,但同理,也是下关沱茶面临的困局。这些原因同样会导致具有悠久历史的下关沱茶不得不大量销往沿海。可是问题又来了,广东和香港地区温度较高湿度较大,这将会使原本本质良好的下关沱茶在不不合理或者说仓储技术不达标的情况下存放下,必然会影响茶叶质量,特别是湿仓存放,极有可能导致茶叶作废。而针对有牛皮纸报包装,密封性好的茶品,相对其它而言要好得多,湿仓味较轻。暂且不论广东仓,就下关沱茶品牌自身和营销环节上来看仓储,确实是“短板”一块。而我们所认为的好茶应该是这样的,“优良的茶品质(茶叶本质、制茶技艺)+良好的仓储”,下关沱茶的茶叶本质和制作技艺并不输大益、中茶,但是在仓储环节上就稍逊一筹,如果下关沱茶不在仓储环节上下功夫,那么在未来将会制约着下关更好的发展,甚至会失去忠实的消费群体,失去市场份额的占有量,到那时再来解决仓储问题,恐怕就有点晚了。

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暨中国普洱茶节在普洱开幕


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暨中国普洱茶节在普洱开幕

祭茶祖是普洱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

5月23日上午,以“天赐普洱·世界茶源·传承文化·保护遗产”为主题的第二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普洱茶节在普洱隆重开幕。

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中共云南省委原副书记、省长徐荣凯,台湾海峡两岸民意交流基金会董事长饶颖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全国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张百如,副省长张祖林,省老领导张宝三、陈勋儒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论坛和茶节从5月23日至25日历时3天,由中国文化院、普洱市政府和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包括开幕式、祭茶祖仪式、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普洱茶加工和斗茶大赛、普洱茶产品交易博览会、普洱特色产品展销会、支持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等内容。

普洱茶在香港


普洱茶在香港

普洱茶发源地在云南,然而将普洱茶以藏放转陈旧方式来品饮却是广东省一带、尤其是香港的传统。旧普洱茶不但作为港人的日常饮料,同时大量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及美洲各地,所以香港一地可以说是陈旧普洱茶的推广地。从前几年开始,报章媒体不断报导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减肥、抗癌、消血脂、排尿酸、降胆固醇等作用,更有一部《粉红女郎》的电视剧,因剧中有用普洱茶减肥的情节,从而在香港掀起了一阵又一阵普洱茶热。生活在热带的人寿命往往不及寒带人长,香港地处热区,人均寿命却位于世界第二,人们认为这与他们普遍喝普洱茶有着密切的关系。港人年均茶叶消费量接近两公斤,是全国人均茶叶消费量的近6倍,因此进入世界上10个平均寿命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也就不足为怪了。

香港茶肆曾有一联云:普洱铁观音松祷烹雪醒诗梦;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在此联中,普洱茶位尊第一,这自然也说明了普洱茶在香港的受宠程度。据资料载,作为中国茶叶外销的重镇,香港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茶叶贸易关系。而在外销的茶叶中,以1998年为例,外销绿茶是2583.1吨,外销普洱茶和红茶达到了5211.5吨。目前香港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05年从云南销往香港的普洱茶已过万吨。全球普洱茶十杰、香港惜壶茶舍主人何景成表示,香港是内地普洱茶较大的消费市场。

香港著名美食家、茶博土蔡澜,1995年曾在《一周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名叫《普洱颂》。该文在阐述了香港人爱喝普洱茶缘由之后,笔锋一转,如此写道:“普洱茶已成为香港的文化,爱喝茶的人,到了欧美,数日不接触普洱茶,浑身不舒服。我每次出门,必备普洱。吃完来一杯,什么鬼佬垃圾餐都能接受。移民到国外的人,怀念起香港,普洱好像是他们的亲人,家中没有茶叶的话,定跑到唐人埠去喝上两杯……。”由此可见,香港不产茶,却是中国的一大品茶之都。香港街头,入目皆“茶”字,茶行、茶庄、茶楼、茶室、茶寮、茶座、茶餐厅、凉茶铺……比比皆是。能有这般茶文化气象,显然也非一日之功,没有百年时间的造化是难以如此的。在香港,阮福所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应当改为:“港人尤重之”了。据原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董事长、现居香港的陈文怀先生所著《港台茶事》一书载:“香港每年要销五六千吨普洱茶,平均每人每年差不多要喝一公斤,像蔡氏(蔡澜)这样的茶博士,每年没有上十公斤是过不了年的"。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新加坡在饮食文化》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