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提起阿根廷,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足坛的神话马拉多纳,或者是香气四溢的阿根廷烤肉,但是现在,来自阿根廷的马黛茶也称为了阿根廷的特色,马黛茶被阿根廷誉为 国宝、国茶,在阿根廷的语言中马黛茶就是仙草的意思,马黛茶的功效有哪些呢?

马黛茶里含有维生素和多种营养成分,常喝马黛茶不仅能清除多余胆固醇、降低血脂,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神醒脑等等,所以阿根廷人认为马黛茶是天赐仙草,阿根廷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是喝着马黛茶长大的,宁愿一天无肉,也不能一天不喝马黛茶,在吃完烤肉后再喝马黛茶,还能防止上火。

马黛茶的功效有哪些,马黛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茶,它是一种冬青科植物,在远古时期的南美人就发现了马黛茶的药用功效,他们将马黛茶的嫩叶采摘下来晒干,然后煮水饮用,用以强身健体、治疗疾病,现代人还发现喝马黛茶可以消暑清火,称之为西方的凉茶。

马黛茶的喝法也比较特别,与传统的茶叶不一样,在喝马黛茶时要先用特制的吸管、勺子以及过滤器集于一身的特殊工具,先放进冲泡好的马黛茶里吹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吮吸饮用,在喝马黛茶的时候可以搅拌一下,但不能经常搅拌,否则会喝到茶渣。马黛茶的味道偏苦,可以适当加点糖调味。

延伸阅读

马黛茶是什么茶 我只知道是阿根廷国茶


说到阿根廷,除了足球,小编还有一个印象,那就是如果穿过地心,中国的对面就是阿根廷。作为一个南美洲的国家,咖啡和软饮料还是阿根廷人民的主要饮品,传统茶叶的消费量相对比较少。而且,据Euromonitor统计,茶叶2014年在阿根廷的消费量减少了1%,究其原因,是因为热饮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其中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就是阿根廷国茶——马黛茶(Yerba mate)。

马黛茶

阿根廷国茶:马黛茶

为什么说马黛茶是阿根廷国茶呢?有两个原因:一是阿根廷本身就产马黛茶;二是马黛茶是由阿根廷政府补贴和监管的产品,其市场的繁荣有政府的保证。撇过国茶的称号不谈,马黛茶也算一种“草药”,其中含有196种活性元素,11种多酚类物质以及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并独有绿源酸、芸香甙等营养成分。值得一提的是,马黛茶中的多酚类物质比绿茶和红酒中的还高。多酚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抗氧化,抗氧化一定程度上又可以抗衰老,所以马黛茶在阿根廷这么受热捧也是情理之中。

马黛茶树

马黛茶

每年的4—8月,是阿根廷马黛茶丰收的季节。采摘嫩芽和绿叶,经过晾晒、分拣、烘烤、发酵和研磨等工序,翠绿或浅翠绿的碎末状马黛茶就做好了。

马黛茶的传统喝法

马黛茶的喝法有很多种,但是传统的喝法更加有特色。

葫芦gourd

首先,要准备容器,这种专门用于饮用马黛茶的gourd是用一种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做成的,将葫芦横切后留下半部分,倒入沸水烫10分钟,轻轻把里面未木质化的果肉刮出来,在太阳下面晒干即可。

吸管bombilla

另外,一定要准备的还有用来喝茶水的 bombilla,一个带有滤网可以过滤茶末的金属吸管。马黛茶是碎末状的,如果没有这个神奇的吸管,就等着喝一嘴的茶渣吧~

抖动葫芦

加水冲泡

接下来就是泡茶啦,在gourd中放入半葫芦的马黛茶,筛掉特别细碎的茶末,然后稍微倾斜着抖动葫芦,在葫芦中的一侧留出一块地方插上吸管,再加入冷水或者热水(80-90度,否则温度高了会很苦),等叶片吸收了水分就可以喝了。

不能来回搅动

喝马黛茶也是有讲究的,一般第一次喝马黛茶的人会忍不住去搅动茶汤,这样吸管就很容易被茶末堵塞,结果就是喝不到茶啦!所以喝马黛茶的时候最好安安静静的喝。

多人品饮马黛茶

人多的时候喝茶更好玩,一个葫芦大家喝。所有人共用一个葫芦,共用一个管子,每人喝过后传给下一个人。一般泡茶的人第一个喝,一定要喝完,然后重新倒上热水再递给下一个人,同样喝完倒满,像这样依次传递。一般半葫芦的茶可以泡十次,也就是够十个人每人喝一葫芦,要继续的话再换新茶重新泡。

马黛茶的随性喝法

直接泡在杯子里喝

现在喝马黛茶已不尽是大家共用一根吸管,也有像喝中国茶一样在壶里泡好后倒在茶杯里喝的,这显然更符合现代人的卫生观念,但当地人往往会认为那样喝马黛茶,就失去了阿根廷风味。

调饮马黛茶

马黛茶本身的滋味有点苦涩,有点像苦丁茶,所以商家会加入草莓、苹果、柠檬、橙子等水果汁来调和口味。也可以不用水来冲马黛茶,换成椰肉和温牛奶,年龄上很适合给小孩子喝,季节上也很适合在冬天喝。

茶为国饮

茶为国饮

新奇的喝法加上卓越的功效,马黛茶作为阿根廷国饮当之无愧。有趣的是,和我们中国的茶一样,马黛茶一开始也是作为药用的,也许只有像这两种茶一样内外兼修的植物,才有可能当得起“茶为国饮”这四个字。下次再去地心对面的时候,一定要尝一尝传统泡法的马黛茶,在享受茶汤的同时,还能体会东西方奇妙的文化关联。

舞剧《茶马古道》:一条没有“马”的艰辛茶道


舞剧《茶马古道》:一条没有“马”的艰辛茶道

舞剧《茶马古道》排练现场

提起茶马古道,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云南的风和日丽、马铃摇晃、日子悠长。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有一条没有“马”的茶马古道——镶嵌的不是骡马蹄印,而是背夫沉重的脚印……

近日,笔者从四川省歌舞剧院获悉,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民族舞剧《茶马古道》将于2020年1月10日19∶30在四川大剧院首演。作为四川省歌舞剧院2020年的开年大戏,这部戏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川藏茶马古道这条没有“马”的艰辛茶道,向观众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在这条古道上发生的一段慷慨激昂并鲜为人知的故事。

传递人民声音抒写家国情怀

比起话剧、歌剧,抽象的舞剧更难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舞剧作品需要设定情境和内容,艺术化地表现生活、塑造形象。舞剧《茶马古道》是一部精彩的中国式舞剧,它通过舞剧的形式传递人民的声音,抒写国家的命运。

据史料记载,茶马古道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其中,川藏茶马古道全长近4000公里,已有1300多年历史,属于茶马文明古道的中线,海拔落差极大,在这条线路中,有相当一部分区域是无人区。

“1000多年的历史呀,它见证了我们民族多少悲欢离合与家国情怀!”把川藏茶马古道搬上舞台,是总导演马东风五六年前就坚持的想法。作为国家一级编导,她经常到四川藏区采风,对茶马古道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在她看来,在绵绵数千里的川藏茶马古道上,雅安至康定这一段路上的茶叶运输全靠人力,最为艰难,运茶背夫最为艰辛。

采风期间,马东风曾在无数个云雾缭绕的清晨,与老背夫、锅庄的后代交流,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最终,选择“背夫”作为作品切入点的原因有三:其一是几乎没有马匹运输是川藏茶马古道的客观事实;其二是选择马匹在舞台上呈现很困难,把背夫作为舞蹈艺术的载体来表现恰如其分;其三是作品通过展现背夫在路上登天般的艰辛,可以折射出四川人自古以来乐观、豁达、坚毅的精神。

“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最为艰苦之时,除了英勇善战的前方战士,还有这些不为人知的群体在为国家的明天默默付出。进一步讲,选择背夫作为剧作表现对象,也是因为他们保家卫国时展现出的顽强及非凡勇气让我感动、崇敬。”马东风说。

聚焦“小人物”茶马古道因“情”绵延

根据过往的创作经验,“高大全”式的人物会反噬作品自身的艺术性,让作品失去深度、厚度与温度。舞剧《茶马古道》在人物塑造上下足了功夫,剧中的小人物个个有血有肉,他们的离合与悲欢、辛酸与苦辣、苦恼与热血牵动着观众的心。

作为一部现实题材作品,舞剧《茶马古道》讲述了川藏茶马古道上,艰难行走的背夫队伍遭遇了突发泥石流,杨阿妈不幸遇难,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哥哥山生被康定藏族锅庄主次仁收养,和庄主的女儿格桑梅朵一起生活在锅庄内;弟弟茶生带着哥哥留下的长命锁跟随背夫回到故乡学习炒制茶叶的手艺。10年后,抗日战争到了关键时刻,为了运送抗战物资,茶生代替受伤的掌拐踏上古道,在锅庄内与格桑梅朵相识、相恋,兄弟二人也在背夫精神的浸润下、在家国情仇的激荡中不断成长和蜕变,演绎了用生命守护古道的感人故事。

在舞剧《茶马古道》中,人物之小与主题之大总是相辅相成的,而架起这二者之间的桥梁则是“情”。从茶生代替掌拐踏上古道到他与格桑梅朵相识、相恋,再到他与失散多年的哥哥山生重逢,共同成长蜕变,作品通过吹树叶和长命锁等情感符号,架起了连接台上台下的桥梁。在舞剧不能说话,全靠肢体语言表达的情况下,让观众感受到茶马古道的行路难。

马东风善于用舞蹈讲故事,在大题材中突出小人物,同时强调细节,使得舞剧在舞台整体呈现上形成高度统一。大时代背景下的四川人在这条古道上生活的不易,但又充满乐观、积极、豁达及苦中作乐的人生态度,在舞剧《茶马古道》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现民族风情将感动一以贯之

舞剧《茶马古道》由四川青年编剧吴瑜婷等担任编剧,青年作曲家顾磊担任作曲,青年舞美设计师吴宇担任舞美、道具设计,青年服装设计师沈龙担任服装、人物造型设计,再加上卿庆、苗怡、庄星3位青年编导,整个主创团队都来自四川,且平均年龄不足40岁。

“四川本土的艺术作品一定要四川人来做才有那个‘味道’。”据马东风介绍,舞剧《茶马古道》不仅展现了四川背夫的生活,也在舞台上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四川特色和民族风情。剧中有大量藏族民众喝茶、捡拾牛粪等生活场景的呈现,其中一段极有韵味的舞蹈“熬茶”的创作灵感就取自康定一座寺庙的熬茶锅。采风期间,一位来自康定的茶马古道研究专家表示:“当年寺庙的规模有多大,就看它熬茶的锅有多大。”马东风听后,认为此说法很有意思,便采纳运用到舞剧当中。此外,还有背夫的一段“洗脚舞”是呈现背夫生活细节的桥段。

音乐方面,顾磊用7个月的时间为四川背夫写下赞歌。“创作中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驱使着这群人背负着接近自己两倍体重的茶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穿行在这条茶马古道上。”在顾磊眼中,背夫瘦瘦的身体、压不弯的腿、笑嘻嘻的模样和额头上永远擦不完的汗,都成为他创作的支撑点。

值得一提的是,为让故事更加紧凑、主题更加集中,马东风将本来剧中与剧情联系不大的一些舞段忍痛删掉。“舞剧‘好看’是第二位的,第一位应该是‘感动’。”马东风如是说。

正如开篇所言,一条茶马古道,并不只有骡马蹄印,背后还有无数背夫沉重的脚印。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或许无法因年代而与他们产生共鸣,但当有一天人们有机会看到相关的文艺作品,或许一段舞蹈、一首音乐,就足以让观众感动。

决明子茶的功效决明子茶怎么喝


决明子茶是一种养身保健茶。决明子为豆科,是决明子的种子干燥后制成的。决明子自古就是一种药物。决明子茶的功效对于眼睛特别好,因此也被称为千里光,又叫羊明、还瞳子等。你知道决明子的功效有哪些吗?

决明子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上火引起的双目肿痛、习惯性便秘、头痛、失明、多泪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决明子茶的功效还不仅止于此。决明子具有降血压的功效,对于高血压、肝硬化腹水等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有青光眼、多泪、双目赤痛的老人非常适合。

决明子茶的功效决定了它是一款适合用眼一族的养生茶。常面对电脑的上班族、伏案读书的学生、视力退步的老人等,都可以选择决明子茶。决明子茶的功效不仅是饮用,将决明子茶晒干后做成枕芯,枕之可以清热、醒脑。

决明子茶的功效这么多,应该怎么喝呢?决明子茶的冲泡方法很简单。将决明子茶投入杯中,加入开水冲泡即可。注意要多焖泡一会儿,决明子茶的功效才能完全发挥出来。如果在决明子茶中加入荷叶,还具有非常好的减肥功效。如果是上火、目眩的人士,在决明子茶中加入枸杞和菊花,能够清肝泻火。

茶马古道:民族交流的纽带


茶马古道:民族交流的纽带

“茶马古道”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现任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中心主任木霁弘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保亚等6人,于1990年经过3个多月的实地考察,撰写了《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此书认为云南是世界茶的原产地,从云南开始的茶叶传播和贸易路线,首先在巴蜀一带得到明确记录,然后一直向北、向东、再向西、向南而形成了当今世界的茶叶布局。它贯穿了整个横断山脉,跨越中国西部多省区,连接着30多个民族、8000多万人口,向北连丝绸之路,向南连瓷器之路,波及到世界更远的民族和区域。作者提出中国向世界输送茶、瓷、丝这三大物质文明时,形成了南方茶马古道、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

茶马古道是探险旅游者的乐园。为什么在中国西部到现在还会有茶马古道存在?为什么至今还有人靠古老的人背马驮来维持日常运输?原因有两个:一是特殊的自然地貌,二是众多的民族分布。

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以上的高峰共14座,其中有9座都在中国西部西藏。而世界上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峰,仅在中国西部就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大雪山、岷山等。从西北部青藏高原连接到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海拔虽然降下了2000多米,但依旧是山脉连片,有哀牢山、苗岭、乌蒙山、大娄山、武陵山等。另一端,还连接着黄土高原秦岭等。青藏高原几乎是中国主要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但是,没有人,就不能有道路的出现。在这些高山大河之间分布着众多的民族,有着各自的物质需要,他们之间的长期物质交换,才使茶马古道会成为可能。在这条道路行走,既是视觉大餐,又能体验到不同的民族风情。

行走茶马古道,从云南开始,可以体验生长上千年的雨林古茶园,感受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流传几百年的制茶工艺。茶马古道上的虎跳峡,落差高达3000多米,而梅里雪山和白玛雪山之间的澜沧江,即使是在今天,通过时都必须借助于溜索。

美丽的雪山、纯净的树林和咆哮的江河塑造了我们对生命的最初信念,可是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人类前进的步伐,而正是茶的远征,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了不起的贸易线路。贸易带来的城镇和集市的兴起,现在沙溪镇、鲁史古镇、丽江古城、独克宗古城、哈拉库图城、昌都、西昌等,都是茶马贸易创造的高原明珠。

行走茶马古道,还能体验到多民族的融合与和谐,它见证着中国乃至亚洲各民族间千百年来因茶而缔结的血肉情感。文成公主进藏带动藏区广泛饮茶,宋代在西北大兴茶马互市,明清两代以茶治番,从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找到茶叶于民族、经济、政治、民生的伟大价值。藏族民众说“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说:“汉地的货物运到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这是藏族人民对茶以及茶马古道最深刻的理解。

茶马古道是民族迁徙的走廊,它为人类寻找永恒的家园提供了许多实证。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小中甸村来说,村民平常都恪守藏族习俗,通用藏语交际,但现今老一辈的人还能说纳西语,而中甸县、德钦县等地的许多藏语词汇就来自西南官话。在某种层面上,正是茶马古道的开拓性,才使得那些世居在被高山大川所阻隔的区域的民族有了对外交流的机会。始于南诏国时期的罐罐茶,现在不仅流行于云南广大区域,还在四川、甘肃、湖南、陕西等大部分地区通行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称奇的事情。

当下,由于茶马古道区域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极为脆弱,加之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各类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好在国家层面上在2010年6月启动了茶马古道的保护计划,2011年3月茶马古道顺利通过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评审工作,包括易武古茶园、鲁史古镇在内的200多个地方都整体纳入茶马古道保护计划,这将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无疑为下一步茶马古道申请世界遗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峰)

普洱茶马古道茶香浓


普洱茶马古道茶香浓

营盘山上的万亩茶园。

美味的豆汤米干。

茶马古道上重要的驿站那棵里。

那棵里的巨大碾子磨。

一杯色泽澄清、汤色红润的茶水,一股沁人心脾的温醇香气,品普洱茶就如同在品味一段散发着陈香的岁月,甘中有点涩,涩中有点甜,回味无穷。要探访普洱茶,怎么也绕不开的城市就是普洱市。这座小城,在历史上因是普洱茶集散地而闻名。它是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和集散地,茶马古道就是从这里起源走向世界。如今,在普洱茶的历久弥香中,普洱这座城市愈陈愈香。

宁洱古城:马蹄声声商贾往来

从昆明搭飞机到普洱,从机场到市区,一路上似乎都能嗅到空气中茶叶的清香。仔细一看,公路上的绿化带竟然都种植着修剪整齐的茶树。这真是一座长在茶叶中的城市,普洱,名不虚传!

真正的普洱古城是一个叫宁洱的县城,从思茅区出发,走思昆高速,约半小时就能到。宁洱就是当年普洱府的所在地。1729年普洱府设立,到了咸丰、同治年间,普洱府城已经成为一座有着20多万人口传奇般的大城。宁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勤劳的宁洱人铸就了“普洱茶”这一驰名中外的历史品牌。

而宁洱人以及世界各地的商贾也是从这里开拓了通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五条茶马古道。一时间,这座小城商号林立,其中的众多商会会馆显赫一时,数得出来的就有:江西会馆、徽州会馆、两湖会馆、秦晋会馆、两广会馆、四川会馆等数十家会馆。

2007年宁洱地震之后,宁洱县城全面重建,很多旧城墙不复存在。不过,在街头巷尾兜兜转转中,依然能找到老城的痕迹。在一个小巷中,江西会馆的招牌仍然很是醒目,很多宁洱当地的特产都能在会馆里买到,比如宁洱银器、玉石等等,价格很公道,店员也不跟顾客讨价还价,像极了20多年前的国营老商店。

营盘山:万亩茶园嗅茶香

普洱市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有八大产茶区,离普洱市区最近的是营盘山,驱车半小时就可以到达。

营盘山上的茶园共有2.3万亩,大片大片的台地茶随着山势高低起伏,浩浩荡荡。很难想象,矮小的台地茶也能制造出如此强大的气场,成片的台地茶像翻滚着的巨浪排山倒海般地袭来,令人舍不得眨眼。

营盘山的最高处是问茶楼。登上问茶楼向远方眺望,轻薄的雾气与远方的连绵青山相拥,云雾缭绕处尽是茶园,层层叠叠的茶梯延至云海,如梦如幻。在营盘山上坐落着全国唯一的普洱茶主题公园——中华普洱茶博园,这里集中展示了普洱茶采摘、杀青、揉捻、发酵、干燥、加工制作等整个过程。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普洱茶的采摘和制作,了解普洱茶的历史文化。走累了,来到茶园里喝上一壶普洱茶,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棵里:写满茶马古道往事

从宁洱县城出来,走国道10多分钟,在公路一侧就可以看到一个古色古香的村庄,这就是那棵里——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一条当年马帮上京城,出缅甸、老挝的必经之路。

据史料记载,直至上世纪40年代末,宁洱尚未通公路,只有驿马通行大道。商贾以锅头带领马帮驮运普洱茶等货物在驿马大道上穿行。出境驿道有东北路、南路、西北路、东南路、西南路5条。南路经思茅,过佛海,到打洛,入缅甸,全长311公里。那棵里是南路的重要驿站,客栈密布,马帮云集。如今,当时的驿道、风雨桥、驿栈等古迹犹存,风雨桥也恢复重建了。

走进那棵里,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棵里的村民很少,游客更少,偶尔有一两个摄影爱好者端着长枪短炮在亭台楼阁里进进出出。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头流向村尾,碾子房里硕大的碾子在流水的带动下,不停歇地转动着,千百年来,那棵里村的村民就用这种碾米的方式为来往的客商提供食物。

如今,村庄里的房屋仍然保持着木质结构、泥巴外墙,而村里的小路都是清一色的青石板路,显得古朴、厚重。

TIPS

美食:普洱的早餐可谓一绝,尤其是宁洱豆汤米干,更是集美味和营养为一体。所谓米干,就是把米用石磨磨成浆,蒸而成米干。而豆汤是将黄豆泡水或花生泡水磨成浆过滤,煮熟后放在米干碗里。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放佐料。

交通:昆明每天有约4个航班飞往思茅机场,航程约40分钟,思茅机场距离普洱市区很近,打的1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闹市区。也可以选择从昆明客运站乘巴士到普洱市,车程约5小时,全程高速。

特产:普洱的第一大特产当属普洱茶。普洱市区内有几个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不管你看上了什么茶,都可在店里抓上一把泡一泡试喝一番。另外,宁洱的银器和蛋糕也值得一买。尤其是宁洱蛋糕,主要有鸡蛋蛋糕、荞面蛋糕、枣蛋糕、茶叶蛋糕等不同口味,其中,茶叶蛋糕很有特点,甜而不腻,有股茶叶的清香,值得一试。

君山银针茶的功效,君山银针茶怎么喝


君山银针不仅喝起来美味,长期适量饮用还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消食化滞等功效。常喝还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那么君山银针茶怎么喝?

君山银针茶的功效

1、君山银针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

2、纳米黄茶能更好发挥黄茶原茶的功能,纳米黄茶更能穿入脂肪细胞,使脂肪细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复代谢功能,将脂肪化除。

3、君山银针茶茶根的利用是用来按摩二扇门(无名指本节处)能使微量元素透入穴位,增强穴位磁场产生调节作用,增加脂肪代谢。

4、君山银针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

5、此外,君山银针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

君山银针茶怎么喝

1、泡茶的水质选择

许多人认为泡茶直接用热水即可,不过呢,有些比较独特珍贵的茶,可不是那么随便的,得选择好的水质哦。冲泡君山银针茶,最好选择清澈的山泉水。但现在不可能找到山泉水,建议去超市购买纯净水,蒸馏水或矿泉水来冲泡。不要用自来水来泡君山银针,会破坏其口感。

君山银针是好茶,自然要用好水来相配冲泡哦~

2、茶具选择

不同的茶当然得采用不同的茶具来进行冲泡,君山银针茶最适合使用透明玻璃茶杯冲泡,要有杯盖哦。选择一个高度15厘米左右的杯子,为了观赏冲泡过后的君山银针茶的“舞姿”。

3、泡茶的水温

开始冲泡君山银针了,洗好的杯子要擦干水分哦,避免茶芽吸水。取适量干茶投入透明玻璃杯中,随后把好水加入水壶中煮沸晾凉到七十度左右。把晾好的七十度左右的水倒入杯中,采用先快后慢的倒法。倒在杯子一半位置时,让茶芽都湿透,再继续往杯中加满水,随后盖上杯盖。

经过冲泡的君山银针,能看到茶芽渐渐开始直立且上下浮沉起来,芽尖上偶尔还会有晶莹的气泡哦,为你带来很好的视觉体验。

这时候可以打开杯盖了,你会看到有一缕白雾从杯子里冉冉升起随后缓慢消失。赏茶完毕后,可以闻一下君山银针第一泡茶的原始醇香,之后就可以开始品茶啦!

走向西藏茶马古道的开始


走向西藏茶马古道的开始

茶马古道将伸向何处,各种野史书籍只有粗略的记载,详细的路线需要我们去踩踏。要翻越多高的山峰,跋涉多少条雪水河,我们不知道。我们毕竟不是职业登山队员,必须锻炼适应高原气候。中甸到德钦的许多山峰我们算是征服了。茶马古道沿途多为藏民,以糌粑、青稞酒、酥油茶为主食,我们还得习惯这种饮食文化、和藏民交朋友,才能从他们的火塘故事中得到茶马古道的始末。适应性训练虽艰苦,远征却令人神往。一时间我们都沸腾起来了。

我们逐渐适应了高原的气候和生活之后。7月28日,我们认为时机已到,便打点行装,取道德饮,开始了茶马古道上漫长的徒步考察。

我们的队伍拉得很长。除了6个考察队员,还有我们忠实的猎狗嘎丢,马帮青年杜机和他那些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的7匹骡子和马,每匹马都有自己的名字。嘎丢也异常激动。它似乎像我们一样感到了远征意义。它比我们更辛苦,不断来回在古道上奔跑。一会儿窜到队伍的最前面,看看有没有危险。一会儿又跑回到最后一个队员的身边,看看会不会掉队。在4000米上下行走,一只钢笔也是沉重的。谁要是实在太累了,就把水壶、录音机或相机挂在嘎丢的脖子上,它因分担朋友的甘苦越发得意起来,尾巴在古道上左右摇摆。谁要是掉队了,只需用望远镜追踪往远处山林中那晃动的尾巴。嘎丢体重40公斤,体魄魁梧,在我们走过的茶马古道上,还没有哪只狗超过了它。

古道顺着山溪延伸,有时在山溪上来回穿梭,有时和山溪重叠起来,分不清是山溪还是古道。山溪由山顶融化的冰雪汇成,在溪水中绕古道,寒气直逼骨髓。起初我们还脱鞋涉水,从脚到头凉透了。三番五次,后来索性鞋也不脱了。晓松从后面赶上来说,趟雪水忌讳脱鞋,穿鞋趟水一是不滑,也可防止划破皮肉,避免伤筋冻骨,影响赶路。我们又学了一招。晓松喜欢在森林中打猎,积累了好些生活经验。

脚下浸透了雪水,身上浸透了汗水。走上十几里,口中开始干起来了。马帮师傅杜机几次匍匐在山溪上喝雪水,我们都纳闷。根据我们过去军训的经验,急走暴热后不宜喝凉水,更何况是刚从山顶上淌下来的雪水。杜机却用多年赶马的经验告诉我们,喝了山溪的雪水,清爽、解乏,还可避邪。我们半信半疑,涌涛试了几口,果然凉爽,脚在水里也不感到刺骨了。于是我们大家纷纷摆出俯卧撑的姿式,两手支在溪水里,两脚横扫在古道上背朝蓝天,吐噜吐噜喝了个痛快。“喝吧!这就是雪域文化!”我们对着山林胡乱吼叫起来,雪水顺着嘴角淌到肚皮上,疲乏忘得一干二净。

后来我们了解到,茶马古道和雪水若分若离,是茶马古道得以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滇、川、藏大三角地带上土质多为堆积层,经过雪水溪的冲刷,松散的泥土被冲到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中,留下大小不等的坚硬石块成为铺底的溪床。马踏在硬石上,实实在在。沿着雪水溪,马帮打茶饮马较方便。山顶融化的雪水自然干净,马帮们有默契,从不弄脏雪水溪。雪水溪是他们的圣溪,他们要饮用它,还祈求它的保佑。

有的雪水溪改道了,便露出乱石铺成的古道,我们认为是马帮捡乱石铺成的,原来却是马帮利用了大自然的杰作。石头上到处能见到很深的马蹄印,往来的马总是踩着同样的马蹄印走,马帮凭马蹄印的深浅来断定古道的年岁。乱石利于马帮的马行走,却给我们增加了不少麻烦。马帮已经走惯了,我们稍不留心,脚就会卡在马蹄印中。第一天初征,谁也免不了扭伤脚脖子。晓松、涌涛、李林常出没山林,也难以幸免。幸好我们带了足够的麝香虎骨膏,加上晓松熟藏医,没有影响赶路。

马帮杜机因长期赶马,看上去又黑又瘦,赶起马来似乎悠悠的,但我们老得放小跑才跟得上。我们都说杜机“瘦是瘦,有肌肉;干是干,扔不翻。”杜机的媳妇也来送行了,背上背个藏族娃。这“小伙子”刚满六个月,比昆明囝子老辣多了,早已适应了高原气候。我们之中有的还有点儿高原缺氧,他可是笑眯眯的,嘴里嚼着糌粑。霁弘给他一块硬糖,接过去就往嘴里塞,决不错过求生的机会。我们便争论起达尔文“自然淘汰,适者生存”的理论来了。滇、川、藏高原上的藏民或其他土著居民都是经过自然选择的,小孩生来粗放,在高原上摔打,活下来的个个高大魁梧,经得起磨炼。我们都“同意”,藏族是优秀的种族,有着贤慧坚韧刚强的体魄和性格。雪域文化是坚韧的。

杜机的媳妇背着小孩和我们同行在凸凹不平的古道上,看上去一点儿也不累。她对我们很友好。当我们想帮她背背小孩时,她总是露出牙齿微笑,又直率又漂亮。难怪我们有些队员屡次表示要帮她背小孩,为的是多享受几次美感,多拍下几个特写。杜机和他哥哥合娶了这个媳妇,这是过去马帮常有的习俗。杜机说,过去云南马帮驮着茶叶从西双版纳出发,取道大理、丽江、中甸、奔子栏、德钦,往西藏去印度、尼泊尔,转时又运回珍珠宝石、佛经典籍,翻山越岭,数月有余,生死未卜。或坠入深渊,或受马熊虎豹攻击,或埋在泥石流下,这都是常有的事。兄弟同娶一妻,遇有不测,家庭仍能维系下去,妻子儿女仍可得到照料。这真是又经济又合理的婚姻结构。杜机媳妇远道送行,盼夫一路平安,顺利归来,不是送出柴门便罢休,她足足送了两天,背着孩子翻过了几座四千公尺左右的丫口,趟过了数不清的雪水溪和雪水河,与我们同食同住,然后随西藏归来的马帮回去。这里凝聚着雪域文化的深厚情谊,而这种情谊孕育的是博大精深。在这一点上,很多文化都不及藏文化。

7月28日下午五时左右,我们翻了一个丫口,李林掏出海拔表一看,3630米。往下是一个叫奔折多的小坝子,海拔3365米。四面是森林,流过坝子中的几条小溪清澈透明。晓松说这样的坝子扎营不错,周围环山,夜间风小。顿时大家又忙乎起来了。卸马的卸马,扎帐篷的扎帐篷。寂静的高原小坝子充满了嬉声笑声。在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扎营露宿,对我们来说已不是第一次。但大家仍旧露出喜悦感,因为这是走向西藏茶马古道的开始。

普洱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普洱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普洱茶马古道是以普洱府驻地(今宁洱县城)为源头,以贩运普洱茶为主向国内外辐射出去的古代交通要道。2013年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是祖国西南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它对促进边疆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

云南普洱地处祖国西南边疆,高山大川纵横,不便使用车辆或舟楫作长途跋涉,需要人力肩挑、背负和骡马等畜力驮运,马帮成为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使普洱茶、磨黑盐等物资的大规模运输成为可能。茶叶的远征性和交通的独特性塑造了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成为最重要的文化传播通道。

普洱茶马古道宁洱段遗址,现存的有茶庵塘段、孔雀屏段、那柯里段、石膏井段、石丫坡段等。古道铺建于嘉庆十七年至道光三年(1812年—1824年),当时为方便向京城进贡普洱茶,由官方出资修建。古道上的石板条,全靠脚夫从几里甚至几十里外的山涧、河谷一块块地背上山,那些轻则几十斤,重则上百斤的板石、条石,是先民们用血汗的代价运来,任务之重、劳力之大,叹为观止。石镶古道沿着原始密林遮盖的山岗箐头,盘山而上,古木参天,林葱鸟语。石镶路的石面上,被众多骡马的铁蹄踏成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马蹄窝。

普洱茶马古道虽仅存几段遗址,但它自唐代以来,伴随普洱茶的流通、马帮运输业的发展,为促进边疆与内地,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交流,特别是促进中国滇川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洱茶马古道始于唐代以后,随着农业和蓄牧业的兴起,物资交换与对外交往的扩大,步驿道路已具雏形。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思茅辟为陆路商埠。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设立海关,商贾云集,马帮四至,被誉为“东南亚陆路码头”。普洱是连接祖国内地和边境贸易、商品交流的货运中转地。据《普洱府志》记载,以普洱府为源头出境的茶马古道有进京官马大道、普洱西藏茶马大道、普洱江城茶马道、普洱澜沧茶马道、普洱易武茶马道5条。民国8年(1919年)之后,思普地区“瘴气”(瘟疫)流行,边贸货运由兴盛转入衰落。民国22年(1933年)省政府下令将昆洛驿道沿途进行整修。抗日战争期间,普洱茶马古道成为中缅战区的军事运输线之一。1951年至1953年,在昆洛公路建设中,普洱茶马古道在后勤运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历经千年的普洱茶马古道因历史的变迁沉寂,逐渐被人遗忘。民间有山歌唱道:“林深苔滑茶庵坡,猴子打秋鸟唱歌。自从汽车通普洱,官道长满茅草棵。”

现代交通兴起后,虽然茶马古道和马帮逐渐被边缘化,但普洱茶马古道因表述普洱茶文化,传达普洱府沉淀历史,逐渐发展为文化符号,变成文化产业品牌,产生巨大的社会历史价值。

普洱茶马古道是普洱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难度最大的文明古道。正因有普洱茶马古道的存在,边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最终才有了历史积淀和谐发展的基础,对中国的统一和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普洱茶马古道是汉藏民族团结的纽带,沟通了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带动了边疆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边疆城镇的兴起和繁荣。普洱茶马古道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宁洱县地处祖国的西南边疆,普洱茶的故乡,普洱府所在地,普洱茶的原产地、加工和集散地,这就是普洱茶马古道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原因,普洱茶马古道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凸显其意义和价值。

茶马古道上的古茶园、古茶树、古茶号、老茶厂、古城镇和集市、马店、古道、古桥等不可移动文物,以及马具、茶具、衡具、火器、乐器、服饰等可移动文物和丰富的马帮制度、艺术作品、历史记忆等诸多精神文化,都是值得珍视的遗产。进一步开发、挖掘和保护普洱茶马古道文化遗产,深刻理解其历史的、现在的、将来的价值意义,是我们儿孙后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1993年建设磨思公路,普洱茶马古道遗址受到严重破坏。宁洱县高度重视茶马古道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积极将普洱茶马古道宁洱段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标志说明牌进行保护,全面完成茶马古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宁洱县投资400多万元,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新恢复了茶庵塘石牌坊和接官坊、接官厅,尽力按古道原貌对茶庵塘至磨黑段部分残缺的茶马古道进行了修复。新修复的茶庵塘茶马古道全长约12公里,道边植被保护良好,石板路上还保留着马帮长期踩踏出的几厘米深的马蹄印窝,可体会到“径仄愁回马,峰危畏如去”的意境以及千百年来马帮竞相争行的盛况。同时,宁洱县引进资金,投入约450万元,修复了那柯里至思茅坡脚段4.377公里的茶马古道,建成穿寨茶马古道、河道自然景观、古道陈列室、水车拉风箱、千锤大马掌、驿站广场、洗马台、碾子房、实心树、连心桥等近20个旅游景点和基础设施项目。

2005年5月1日,举办首届“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活动,由11个民族43位赶马人和120匹骡马组成的云南进京大马帮,在宁洱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再现了贡茶进京的历史盛事。

2005年8月28日,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在普洱市宁洱县正式宣告成立。

2006年4月9日,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交通厅、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在宁洱县城茶源广场建立了“茶马古道零公里”碑,标志着古普洱府(今宁洱县)作为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和茶马古道源头的地位得到确立。

2007年3月19日,“百年贡茶回归普洱”主题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将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百年贡茶——“万寿龙团”贡迎出宫,于4月8日顺利将贡茶迎回宁洱。

2008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时任副主席)曾亲临踏访那柯里茶马古道遗址,对云南各级政府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0年4月1日,由澳门民政总署主办,云南省文物局、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协办的“千年印记——茶马古道风情展”在澳门卢园茶文化馆揭幕,这是海内外首次以茶马古道文化为主题举办的展览。

2010年10月22至24日,首届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在宁洱县隆重举行,搭建起承载历史、弘扬文化、连接友谊、交流合作的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相聚宁洱,共同分享先辈们留下来的茶马古道文化盛宴。

综上所述,茶马古道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体现着“团结、无畏、执着”的人文精神。从久远的唐代开始,茶马古道就像一条大走廊,连接着各个民族,进一步促进了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友谊。同时,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衬托出人生的真义和伟大。如今,在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留印在青石板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幻化成华夏子孙崇高而执着的民族创业精神。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将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雕铸成一座座永恒丰碑,千秋万代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光辉。

白马非马:中期茶崛起的秘密


白马非马:中期茶崛起的秘密

什么样的茶算中期茶,市场是有不同的说法的,最主流的说法是指,陈期10年左右,具备一定越陈越香的品饮价值的茶品。对于“10年”大家都没有意见,但左右浮动范围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的混乱。但要统一“左右”其实是很难的,因为同一茶品放在不同地域其转化速度是不一样的,在广东放个三四年转化就很明显,而在昆明摆个七八年也许变化还不大。转化差异我们要考虑,但我们要明确的是中期茶其实是一个市场概念,而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因此我们定义中期茶更多的是从市场需要出发。

为什么会出现中期茶这样的概念,其实是仓储10年左右的茶要放量,是做流通的需要。在2003年以前,普洱茶的产量很少,香港人执普洱茶市场之牛耳,云南厂家生产的普洱茶在内地很少销售,都是拉到香港去。当时香港的市场情况是,新茶不值钱,要摆个三四年后卖掉才能赚点钱,于是新茶大都入库,三到四年后再开仓大量销售。普洱茶兴起之后,在突然释放的巨大需求之下,产品供不应求,于是从2003年开始,普洱茶“仓储几年再卖”的模式被打破,变成直接大量卖新茶。而且还形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2003年以前产量非常低,之后产量被急剧放大,因此2003年之前的茶物以稀为贵,形成了老茶市场。2003年之后,新茶越做越多,到了2007年第一次面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些没有饮用消耗的茶,就变成了天量库存,藏在云南的厂家手里,藏在东莞,这就是云南中期茶、广东中期茶概念兴起的历史渊源。

2008年,普洱茶进入了瘦身提质的阶段,厂家纷纷压缩产量,古树茶等中高端市场也被开发出来了,加上大益茶变成新时代投资的标的物,由此新茶市场被再次激活,一直到2014年春天茶价冲高回落,市场难以走货为止。新茶卖不动了,商家要寻找全新的题材股,于是2003年到2007年生产的茶,被重新包装冠以中期茶的名义,从东莞的大仓库放出来,大量投放市场,以具备一定陈期与品饮价值,性价比高的名义攻城略地,成为了市场最新的热点。

关于中期茶,有几点需要深入谈一下:

1、中期茶有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一个是普世价值的概念,是指介于新茶与老茶之间,陈放10年左右,有一定转化的茶;另一个是特定的市场概念,其指的是2003~2007年间生产的茶,本文要探讨的就是这一时期的茶。

2、2003~2007年,是个非常特殊的时间段,之前生产的茶,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归入老茶的范畴,除了时间长之外,其最大的卖点是稀缺性。

2008年之后生产的茶,厂家更加注重质量,许多是高品质的古树茶,但其目前困扰于B货、价格被炒高,加上多为陈期不够的生茶,性寒,不适合日常大量频繁饮用,在普洱茶由投资时代再次转向日常饮用消费时代之际,这就给中期茶登场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而2007年前后生产的茶,曾经因产量大,产品良莠不齐而广为人诟病,尤其是2006年10月份到2007年上半年的茶,被视为价格虚高粗制滥造的代名词,非理性普洱茶年代深度套牢的产物。但到了2013年以后,大家逐渐发现,这些陈放10年左右的茶,虽然产品良莠不齐,但还是可以淘出天量的高性价比好茶出来的,也不能用老眼光一概排斥。

3、普洱茶是个不断在投资收藏与品饮消费之间摇摆的农产品,从2014年起普洱茶由投资时代再次转向日常饮用消费时代,这就造成了新出的生茶很难走量,市场上熟茶、桔普与中期茶好销之格局。老茶我们喝不起,也缺乏辨别真伪的功力,新出古树茶确实是人间美味,但性寒,喝多了身体受不了,再加上山头茶韵的专业知识尚处于普及的初级阶段,一看高企的价格很难下单。而中期茶品饮价值高,常喝身体受得了,口感消费者容易接受,价钱实惠,就充当了消费者的口粮茶与品鉴茶的主力。要实惠,选择性价比高的中期茶作为口粮茶,要品饮价值,可以挑点价格稍微高些的中期茶精品,当做品鉴茶.中期茶还是绝佳的投资茶,因为其陈期10年左右,买来收藏几年,就是老茶了,到时可以当老茶自己喝,也可以当老茶去卖。

4、数量庞大中期茶的出现,喻示着在未来老茶数量稀少,价格奇高的现象将得到纠正,因为这些中期茶再存放5~10年就可以当老茶出售。中期茶的热销也喻示着普洱茶向2003年之前的销售模式回归,即新茶少量卖,大量的茶仓储三五年再投放市场,而且厂家会严格控制仓储品质,并建立仓储流通交易体系,让经销商、茶客都因之受益。(白马非马,《普洱杂志》)

茯茶怎么喝减肥?


大家都知道茯茶有很好的减肥功效,降脂功效,那么用茯茶减肥,茯茶怎么喝减肥?

对于怎么喝茯茶减肥,有经验者建议:才开始喝茯茶建议在饭后半小时饮用,消脂解腻,并能促进食饵性体温发生。

当然饭前饮用也可,能使胃有饱涨感,从而减少摄入食物,但饭前喝完后,如果感觉太饿而自己又控制不住食欲的话,就成增肥了,这点请才开始喝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如果自己不能控制的话,建议饭后半小时喝。最好不要饭后马上饮用,以免冲淡胃液。经常尝试过很多种减肥方法,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的人,虽然做了计算热量等各种各样的努力,但似乎人的身体却都不按计算的数字变化,这种情况时,促进脂肪燃烧是非常重要的,推荐朋友们喝茯茶减肥。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节食减肥就算能瘦下来,一不注意,体重就会回到原来的状况。

健康饮品茯茶不但可以减肥,还可将体质调节到最佳状态,当减肥成功后,应该继续保持喝茯茶的习惯,这样可以保证体重不反弹,有实验证明茯茶能降血脂,虽然权威的科研机构从来没有说茯茶能减肥,但是茯茶确实能辅助提高减肥的效果和反弹程度。

喝茯茶的最佳时间最好在饭后饮用,每天1升最为理想,虽然效果因人而异,但一般自律神经较活跃的人,一星期后体重就会有所变化,有一位相扑教练,喜称自己喝了茯茶后,皮带松了一扣。现在知道什么时间喝茯茶最好了,但是也要注意适当的做运动,那么茯茶减肥的效果才会好。

大麦茶怎么喝


大麦茶味道香浓,营养价值高,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是绿色健康的饮料。常喝还能保健身体健康,功效是很多的。那么,大麦茶怎么喝呢?下面一起来了解看看。

大麦茶怎么喝?

1、水2升左右,煮沸,放入一包大麦茶,再煮5-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2、不愿意煮的朋友可以用开水直接泡,泡15分钟就可以喝了。煮的比较香。在办公室可以用泡的。

3、夏天不想喝热的,那就把泡好的大麦茶放进冰箱吧,会是很好的解暑饮料。

注意,冰的大麦茶不要多喝,因为冰过的大麦茶调理肠胃功能很强,除非便秘,不然适量啊。

喝大麦茶的禁忌

1、湿热或食积引起的脘闷腹胀忌用。

2、习惯性便秘患者,肝、肾病患者,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忌用。

3、大麦有回奶作用,哺乳期的女性不宜饮用。

4、胃不好的人。这种情况喝了会感觉胃部不适,严重点的可能会拉肚子。

5、空腹的时候不宜喝大麦茶。

6、隔夜茶不能喝。另外,大麦茶最好现泡煮就现喝,隔夜或者隔了好几天的大麦茶就不要喝了,尤其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

小贴士:大麦茶不但是夏季消暑的良饮,同时也是很多女性减肥的首选,在利用大麦茶达到减肥功效的同时还要注意腹泻问题。

大麦茶能天天喝吗

大麦茶能不能天天喝,是根据每个人身体情况而定的,有的人天天喝会引起拉肚子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大麦茶,是可以多喝的,因为它的主要成分就是一些水分,阳性离子等小分子物质的,喝了以后不会影响的正常代谢,而且也可以补充身体的水分丢失的,还有着很多的好处,可以下火,可以预防很多的疾病。

易武茶马古道的古文化


易武茶马古道的古文化

古茶园

易武至今还有古茶园11430亩,主要分布在麻黑、高山、曼洒、曼乃、曼腊等几个地方,全乡各个地方均有零星分布。位于麻黑村委会的古茶园最具代表性,茶园面积4700多亩,有茶树56.4万余株,这片茶园均为老茶树,从明朝初期起就开始在这里种植,在清雍正至道光年间得到进一步发展,清末和民国不间断地补种,增种,由此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古茶座

易武茶产业的发展,在漫氏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受到国内外战争、社会动乱、天灾人祸、方针政策的影响,时而兴旺发达,时而冷冷清清,在清嘉庆、道光时期茶业发展达到顶峰,易武茶区(包括漫撒茶山)茶民众多,茶商云集,茶庄林立。主要茶庄有:同兴号,大约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是易武建立最早的茶庄,与同庆号、乾利贞、同昌号多年形成四强之势。其他茶庄还有东和祥(义兴祥)、泰东祥、宋兴昌、元泰丰、鸿庆号等。

古民居

明洪武年间,中原汉族人口大量迁入石屏。明末清初,“六大茶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发展茶业的巨大优势,吸引了部分石屏等地人迁入易武。清乾隆年间至道光年间,易武土司用窑泥制造砖瓦坯,造瓦窑烧砖瓦,建盖四合院民宅,其建筑结构和布局与江南各地略同。易武现存的古民居一般是砖土木结构,即房屋结构用木质穿斗,外墙用砖石打基石,上面用土夯筑山墙,房顶用筒瓦铺盖的四合院。为正堂两耳的二层楼房,正大门前是用青石铺设的正方形天井,正面上房为堂屋,堂屋两边为主人卧室,每边用木板隔分为里间和外间。长辈多住里间并铺没有地板,中间为堂屋,作为祭祀活动和接待亲戚朋友及设宴席专用,有时用于粮米加工的临时作坊。楼上用木板相隔,有的用作堆放家什用具,有的用作接待远亲留宿之用。正房下左右建有二层楼的耳房,下面为灶房,楼上一般作粮食储藏室。房屋一般是坐北朝南或因地形而为坐南朝北,屋脊两端翘起,左端微高,右端稍低,意为:左青龙、右白虎。整个民宅建筑风格和各种花纹雕刻及禽鸟图案,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

公家大园

该大园被认为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是茶文化在易武的见证。清乾隆至道光年间,易武、倚邦、攸乐、曼撒、曼砖、革登70%的茶叶均在易武集散,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约400余年的10株大榕树紧紧围绕着公家大园,树冠高大,枝叶茂盛,仿佛在迎接八方来客。榕树的根系当时还被马帮运茶出发前用来栓马。

2006年,在易武原关帝庙旧址仿照关帝庙建筑风貌,建成“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951.9平方米,馆内收藏有石刻碑文、木匾、清代字据契约和当地老百姓祖传的制茶、泡茶、马帮驮运茶的工具,各茶庄、茶号生产的茶叶样品,有关茶文化历史书籍等计364件。

作为普洱茶六大茶山之一,和普洱茶的原产地,易武在清朝光绪年间,一度是云南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茶叶生产、加工和集散之地。各种商号、茶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商业繁盛,马帮不绝”就是对易武古镇那时的真实写照。

茶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而且还促进了其他(传统)产业,如:种植业、加工业、纺织业、商业、交通的发展。使易武呈现出“商旅民工云集、店铺茶庄林立、骡马、牛帮塞途”的繁荣景象。

大量汉人迁居易武种茶、制茶、卖茶,既恢复和发展了茶业;由于当地土著民族与汉族共同居住、共同耕作、共同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同时,汉族的花灯艺术、教育形式(私塾)、酱菜加工、农具制作、建筑技艺(四合院)、纺织技术等大量先进的汉文化传人了易武,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

茶马古道倚邦古镇亟待保护


茶马古道倚邦古镇亟待保护

近日,笔者陪上海国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预计投资200余万元拍摄《古道西风》作者到勐腊县易武乡和象明乡采点。摄制组到了象明倚邦古镇,看到古镇街道两旁拔地而起的钢混结构的平房,天蓝色的铁皮房,正在改变着古镇的原貌,记载着几百年岁月打磨的压茶石,有的拿来做建房的柱脚石,古镇周边青石板铺就还幸存的一小段古道,受到人为破坏。据说古道的石板下面因压着古代的铜币而被人翻起寻找,财神庙的古遗迹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损坏,令人感到痛心和惋惜。方圆2000多平方公里的古六大茶山,曾有辉煌的过去,它们是中国普洱茶的摇篮,倚邦古镇则是引领茶山潮流,彰显民族文化的一块历史丰碑。但是,当我们踏着坑凹崎岖的林中公路来到倚邦古镇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残破的古道,陈旧的房宿,清冷的街景,眼前的倚邦古镇,除那条踏磨得光滑清亮的石板路,再难找出往日街市的形貌。为此,笔者呼吁:“倚邦古镇亟待保护!”笔者建议,倚邦古镇首要问题是先得到保护,应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古庙、古碑、古桥、古井、古茶具及其它实物进行普查,对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文物进行登记造册,做出文物标签以免再度破坏;把古镇、文物古迹的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向群众宣传保护这些文物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邀请有关专家,关心倚邦古镇建设的学者,进行认真的考察论证后,请有资质的乡村规划设计院,做好古镇保护建设规划,对在古镇的核心区建钢混结构的房屋,政府要严格审批,少量与古镇传统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应对其进行整治,力求恢复古镇的原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做好古村古镇、历史遗迹、民风民俗、历史典故、自然保护、沿途物产、旅游信息等文化收集整理工作,积极努力把倚邦古镇申报为全国“名村名镇”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倚邦古镇的保护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分时序、有步骤地来进行。但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做出规划,寻求合作,重振倚邦古镇雄风。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西方凉茶马黛茶的功效 马黛茶怎么喝》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