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峨眉毛峰产于四川省雅安县凤鸣乡。原名凤鸡毛峰,现改为峨眉毛峰。是近年来新创制的蒙山地区的名茶新秀。雅安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与西藏高原东麓接壤,位于北纬30°,东经103.3°,受西藏高原大地形和雅安所处四面环山地形所影响,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群山青翠,烟雨蒙蒙,湿热同季。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表土疏松,酸度适宜,为茶叶形成良好品质,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峨眉毛峰继承了当地传统名茶的制作方法,引用现代技术,采取烘炒结合的工艺,炒、揉、烘交替,扬烘青之长,避炒青之短,研究成独具一格的峨眉毛峰制作技术。整个炒制过程分为三炒、三揉、四烘、一整形共十一道工序。所制成品,外形条索细紧匀卷,色泽嫩绿,鲜润显毫,银芽秀丽,香气高洁,新鲜悦鼻;汤色微黄而碧绿;滋味浓爽适口;叶底匀整,整叶全芽,嫩绿明亮。该茶问世不久,即以其独特的风格跨入了全国名茶行列,近几年连续被评为四川省优质名茶,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85年在葡萄牙举办的第24届世界食品评选会上,荣获国际金质奖。

cy260.com小编推荐

黄山毛峰茶的产地及制作方法


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徽茶,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产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黄山风景优美,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到云雾的滋润,没有寒暑的侵袭,孕育出良好的品质。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带有金黄色鱼叶;芽肥壮、均匀、整齐、多毫,色泽嫩绿微黄而且油润,俗称“象牙色”。黄山毛峰品质优异,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黄山风景区境内海拨700~800米的桃花峰、紫云峰、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一带为特级黄山毛峰的主产地。风景区外周的汤口、岗村、杨村、芳村也是黄山毛峰的重要产区,历史上曾称之为黄山“四大名家”。

黄山毛峰采摘讲究,非常细嫩,特级茶于清明至谷雨边采制,以初展的一芽一叶为采摘标准,采回的芽叶要拣制,当天采当天制。黄山毛峰成品茶,外形细扁稍卷曲,状似雀舌,白毫显露,色如象牙,黄绿油润,带金黄色鱼叶(俗称茶简)冲泡后,雾气凝顶,清香高爽,滋味浓醇和,茶汤清澈,叶底明亮,嫩匀成朵。

制作方法

黄山毛峰采摘细嫩,特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1~3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分别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初展。特级毛峰开采于清明前后,1~3级黄山毛峰在谷雨前后采制。鲜叶进厂后先进行拣剔,剔除冻伤叶和病虫为害叶,拣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叶、梗和茶果,以保证芽叶质量匀净。然后将不同嫩度的鲜叶分开摊放,散失部分水分。为了保质保鲜,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夜制。

黄山毛峰的制造分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杀青:用直径50厘米左右的桶锅,锅温要先高后低,即150~130℃左右。每锅投叶量,特级200~250克,一级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鲜叶下锅后,闻有炒芝麻声响即为温度适中。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每分钟50~60次),扬得要高(叶子离开灶面20厘米左右),撒得要开,捞得要净。杀青程度要求适当偏老,即芽叶质地柔软,表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即可。

揉捻:特级和一级原料,在杀青达到适度时,继续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揉和理条的作用。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1~2分钟,使之稍卷曲成条即可。揉捻时速度亦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以上,以后三只温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初烘结束时,茶叶含水率约为15%左右。

初烘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摊凉30分钟,以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初烘叶有8~10烘时,并为一烘,进行足烘。足烘温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筒,封口贮存。

黄山毛峰的来历与制作流程


黄山毛峰的来历

黄山毛峰乃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

黄山毛峰的小故事

关于黄山毛峰的传说: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毛峰的制作流程

采摘

谷雨前后,有50%的茶芽符合采摘要求时采用人工开采,每隔2—3天重复采摘一次,至立夏结束。特级黄山紧条毛峰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开采于清明前后;1~3级黄山紧条毛峰的采摘标准分别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一、一芽二、三叶初展,在谷雨前后采制。鲜厂后先进行拣剔,保证芽叶质量匀净。

摊青

采摘回来的鲜叶按不同的嫩度分开摊放在竹匾里,厚度6cm左右,置于通风处晾放3h左右.

吹青

将摊晾好的鲜叶置于不锈钢丝网的方形架上,厚度6~7em,在底部用小功率鼓风机进行吹青2h,鲜叶色泽从嫩绿变为暗绿,有淡淡的清香挥发出来为宜。

杀青

采用电热滚筒流水线杀青机进行杀青,温度控制在40~150%,杀青时间5~8rain,杀青有风扇既可使鲜叶冷却Y叮吹掉散叶和杂质。

整条

杀青后的茶叶放人敞口理条机进行整条,温度200℃,理条5min。出锅的茶叶进行摊晾冷却、分筛,大小分开。

揉捻

筛后的茶叶按大小分别倒人不同的智能揉捻机进行轻揉,待茶叶快成型时逐步减小压力,恢复轻揉。时间25~30min,要求保持叶色鲜艳和芽尖上白毫。3~4小时要对揉捻筒、盖、底盘进行清洗一次,以保证茶叶的颜色和质量。

解块

将揉捻好的茶叶放人电动解块机解块,部分解块机不能解散的茶叶采取人工辅助。

干燥

采用热风炉烘干机,烘焙分初烘、二烘、三烘、老烘四个步骤。初烘:将茶叶放人带孔单层筛匾里,置于热风炉烘干机的烘干槽内进行烘焙,保持温度70

这样烘干后在冷却的茶叶就可以包装了!

毛峰的制作方法


黄山毛峰的制造分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杀青:用直径50厘米左右的桶锅,锅温要先高后低,即150~130℃左右。每锅投叶量,特级200~250克,一级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鲜叶下锅后,闻有炒芝麻声响即为温度适中。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每分钟50~60次),扬得要高(叶子离开灶面20厘米左右),撒得要开,捞得要净。杀青程度要求适当偏老,即芽叶质地柔软,表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即可。

揉捻:特级和一级原料,在杀青达到适度时,继续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揉和理条的作用。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1~2分钟,使之稍卷曲成条即可。揉捻时速度亦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以上,以后三只温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初烘结束时,茶叶含水率约为15%左右。初烘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摊凉30分钟,以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初烘叶有8~10烘时,并为一烘,进行足烘。足烘温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筒,封口贮存。

2020峨眉山名茶 - 峨眉峨蕊茶


峨眉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峨山多药草,茶大好,异于天下”的记载。宋陆游曾写“煮茶”一诗,内有“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诸春”之句,与“杭州龙井、福建闽红同负盛名,驰誉海内外”。

峨眉茶叶品种主要有“峨蕊”、“龙井”、“竹叶青”、“云雾茶”等。具有圆直均匀、沏汤碧绿澄明,进口微涩、回昧甘甜、清香醇厚、久留口舌的特点。尤其“峨蕊”茶,采用一等叶精工制成,外形卷结、叶底嫩匀;“竹叶青”具有“外形绿、当汤色绿、叶底绿”三绿的特点,久享盛誉,畅销国内外。

峨蕊产于四川峨眉山,主要在黑水寺、万年寺、龙门洞一带。以香浓味醇历来著称于世。《峨眉志》:“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黑水寺磨绝顶产一种茶,味初苦终甘,不减江南春采。其色一年绿,二年白,间出有常,不知地气所钟,何以互更。”特级峨蕊茶全用顶茶制成,细嫩多毫,其味嫩香鲜爽,集中体现出高山优质茶的特点。传说中峨眉山仙境之一的峨蕊崮中,住着一位峨蕊仙子,她是一株得道一万年的茶树,专心为峨眉山培育仙茶。一日,一位勤劳善良的茶农偶遇仙境茶林,不料惊动仙子,仙境茶林瞬间消失,化为一捆沾露的茶苗,茶农将茶苗带回。种在峨眉山中,精心培植。岁月沧桑,峨蕊茶香飘千里。其外形紧秀匀卷,色泽嫩绿鲜润,细嫩显毫,清香蔑郁,色嫩绿明亮,滋味鲜嫩醇爽,叶底嫩芽明壳。

2020峨眉峨蕊茶介绍


峨眉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峨山多药草,茶大好,异于天下"的记载。宋陆游曾写"煮茶"一诗,内有"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诸春"之句,与"杭州龙井、福建闽红同负盛名,驰誉海内外"。

峨眉茶叶品种主要有"峨蕊"、"龙井"、"竹叶青"、"云雾茶"等。具有圆直均匀、沏汤碧绿澄明,进口微涩、回昧甘甜、清香醇厚、久留口舌的特点。尤其"峨蕊"茶,采用一等叶精工制成,外形卷结、叶底嫩匀;"竹叶青"具有"外形绿、当汤色绿、叶底绿"三绿的特点,久享盛誉,畅销国内外。

产于四川峨眉山,主要在黑水寺、万年寺、龙门洞一带。以香浓味醇历来着称于世。《峨眉志》:“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黑水寺磨绝顶产一种茶,味初苦终甘,不减江南春采。其色一年绿,二年白,间出有常,不知地气所钟,何以互更。”特级峨蕊茶全用顶茶制成,细嫩多毫,其味嫩香鲜爽,集中体现出高山优质茶的特点。传说中峨眉山仙境之一的峨蕊崮中,住着一位峨蕊仙子,她是一株得道一万年的茶树,专心为峨眉山培育仙茶。一日,一位勤劳善良的茶农偶遇仙境茶林,不料惊动仙子,仙境茶林瞬间消失,化为一捆沾露的茶苗,茶农将茶苗带回。种在峨眉山中,精心培植。岁月沧桑,峨蕊茶香飘千里。其外形紧秀匀卷,色泽嫩绿鲜润,细嫩显毫,清香蔑郁,色嫩绿明亮,滋味鲜嫩醇爽,叶底嫩芽明壳。

雁荡毛峰产地


雁荡山为括苍山支脉,亦称北雁荡山、简称雁山。以山水奇秀闻名。号称“东南第一山”。雁荡知名唐初,至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以后声誉渐著,寺庙亭院相继而兴,当时曾有十八古刹、十六亭、十院;至明朝百二奇峰(102座山峰)的名称已全部形成,风景点共三百八十多处,成为浙东南的最大风景区。其中以百岗尖为最高峰,海拔1150米。雁荡山自古产茶,雁山茶世称雁荡“五珍”(雁茗、香鱼、观音竹、金星草、山乐宫鸟)之一。

雁荡山高、雨多、气寒、雾浓。著名产茶区均在风景区之内,有龙湫背、斗蟀(室)洞及雁湖岗等处,均位于海拔800米以上。龙湫背茶园即在我国著名的大龙湫瀑布的峰岭侧后。水从高约190余米的连云峰凌空而下,白练飞泻,十分壮观。清代袁牧有诗云:“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飞罗绵,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是烟,况是百丈至千丈,云水烟雾难分焉。”而雁湖岗茶区海拔900~1046米,山顶原有北、中、东三个湖泊(今已干涸,只留一口小池塘),芦苇丛生,秋雁南归,常宿此荡,徐霞客称其为“鸿雁之家”,雁湖全年云雾缭绕,所产之茶列为上品。

雁荡山产茶历史悠久,约在千年以上。《温州府志》记载:“温州府五县具有茶叶,乐清有雁荡山龙湫背为上,白云茶亦称龙湫茗,味绝佳。宋代梅晓臣《遣碧霄峰茗诗》:“到山春已晓,何更有新茶。峰顶应多雨,天寒始发芽,采时林狖静,蒸处石泉佳。持作衣囊秘,分来五柳家。”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以后,名传四方,明代列为贡品。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新茶园,老茶区亦广泛种植茶树,产量不断扩大。因茶园地处高山,气温低,茶芽萌发迟缓,采茶季节推迟,为雁荡茶之特点。其中以龙湫背所产之茶质量最佳。茶树终年处于云雾荫蔽之下,生长于深厚肥沃土壤之中,芽肥叶厚,色泽翠绿油润。个别茶树生长于悬崖缝隙间,人力采摘困难,古时有山僧驯猴攀援悬崖峭壁采集香茗。所集茶叶称为“猴茶”。猴茶因终年吸取雨露滋润及岸隙间有效矿物质成分,茶味极佳,并有较高营养价值。

雁荡毛峰主产于乐清境内雁荡山的龙湫背、斗蟀洞和雁湖岗一带,尤以龙湫背产者为佳。有史为证,明代《乐清县志》载:“近山多有茶,唯雁山龙湫背清明采者为佳”。这里土层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茶树终年笼罩在云雾之中,芽肥叶厚,品质极佳。

黄山毛峰产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黄山风景优美,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到云雾的滋润,没有寒暑的侵袭,孕育出良好的品质。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带有金黄色鱼叶;芽肥壮、均匀、整齐、多毫,色泽嫩绿微黄而且油润,俗称“象牙色”。黄山毛峰品质优异,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黄山风景区境内海拨700~800米的桃花峰、紫云峰、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一带为特级黄山毛峰的主产地。风景区外周的汤口、岗村、杨村、芳村也是黄山毛峰的重要产区,历史上曾称之为黄山“四大名家”。

黄山毛峰采摘讲究,非常细嫩,特级茶于清明至谷雨边采制,以初展的一芽一叶为采摘标准,采回的芽叶要拣制,当天采当天制。黄山毛峰成品茶,外形细扁稍卷曲,状似雀舌,白毫显露,色如象牙,黄绿油润,带金黄色鱼叶(俗称茶简)冲泡后,雾气凝顶,清香高爽,滋味浓醇和,茶汤清澈,叶底明亮,嫩匀成朵。

徽州区组织实施“科技兴茶”发展战略,出台了《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成立茶叶协会,大力实施生态茶园、品质提升、品牌塑造、龙头培育四大工程,实施茶树良种工程,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大力发展无性系。

峨眉雪芽的制作工艺


峨眉雪茶的制作工艺精巧,杀青时,锅温与时间长短全凭经验,这样才能使干茶的色泽润绿有光泽。

峨眉雪芽茶叶具有扁、平、滑、直、尖的特点,泡之香气清香馥郁,色泽嫩绿油润,汤色嫩绿明亮,口感清醇淡雅,叶底嫩绿均匀。

峨眉雪芽茶叶的制作工艺可以分为堆放、杀青、摊凉、理条整形和提香五步骤。

堆放将采摘下来的茶芽轻轻摊晾约摸半个小时。

杀青待锅温烧至滚烫时,便开始进行焙制的第一道工序:杀青。杀青的锅温与时间长短全凭经验。两手要配合,要贴近锅底,将茶芽搂底翻起撒落,让茶芽在杀青过程中均匀受热,达到色泽一致。约摸三五分钟,杀青的茶芽受热萎凋,呈暗绿色。

摊凉将杀了青的茶芽从锅中极快地刨出来,放在圆箕里薄薄地摊晾开来,约摸五分钟后,摊晾的青茶冷却透心。

理条整形锅温调低,将杀青摊凉的茶芽放回锅中,搂底翻动散落拍打贴压,这道程序叫“理条整形”。如此反复多次,颗颗茶芽便秉承其生态自然,浑实饱满,其形宛如佛眼。在“理条”工序中,还用了当地产的虫蜡抹锅底,谓之润色。有了这道工艺,干茶的色泽润绿有光泽,品相极佳。

提香最后的一道工序是提香,锅温要调至380度左右。茶芽入锅后,翻动要迅速,翻搂的动作极快,茶芽与高温锅底相触的时间长短,是提香的关键,翻搂拍压没有配合好,容易产生苦焦味,火工不到,火温太低太浅,又容易产生青涩味。分级、分批摊放于大簸箕,适当摊凉后及时装进洁净专用的大茶桶密封,存放于干燥、低温、卫生的室内。

黄山毛峰的制作过程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与颉顽,往郭次甫亟称黄山……”(明·许次纾《茶疏》)。又据《徽州府志》记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祐,兴于明之降庆。”由此可知,黄山产茶历史悠久,黄山茶在明朝中叶就很有名了。

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记述:“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品中第一。又有一种翠雨茶,亦产黄山,托根幽壑,色较绿,味较浓,香气比云雾稍减,亦轶出松萝一头。”另有《黄山志》载:“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轻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云雾茶。山僧就石隙微土间养之,微香冷韵,远胜匡庐。”据考证,黄山云雾即为黄山毛峰的前身。

黄山毛峰是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徽州商会资料》)。该茶庄创始人谢静和,歙县遭溪人,以茶为业,不仅经营茶庄,而且精通茶叶采制技术。1875年后,为迎合市场需求,每年清明时节,在黄山汤口、充川等地,登高山名园,采肥嫩芽尖,精细炒焙,标名“黄山毛峰”,运销东北、华北一带。到抗战前,高级黄山毛峰年产量已达百担以上。

黄山为我国东部的最高山峰,素以苍劲多姿之奇松,嶙峋维妙之怪石,变幻莫测之云海,色清甘美之温泉闻名于世。明代徐霞客给予黄山很高评价,写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把黄山推为我国名山之首。黄山风景区境内海拔700~800米的桃花峰、紫云峰、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一带为特级黄山毛峰的主产地。风景区外周的汤口、岗村、杨村、芳村也是黄山毛峰的重要产区,历史上曾称之为黄山“四大名家”。现在黄山毛峰的生产已扩展到黄山山脉南北麓的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区、歙县、黟县等地。这里山高谷深,峰峦叠翠,溪涧遍布,森林茂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5~16℃,年平均降水量1800~2000毫米。土壤属山地黄壤,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透水性好,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磷钾肥,呈坡性(PH4.5~5.5),适宜茶树生长。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黄山毛峰自然品质风格的形成创造了极其良好的条件。

黄山毛峰采摘细嫩,特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l~3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分别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初展。特级毛峰开采于清明前后,1~3级黄山毛峰在谷雨前后来制。鲜叶进厂后先进行拣剔,剔除冻伤叶和病虫为害叶,拣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叶、梗和茶果,以保证芽叶质量匀净。然后将不同嫩度的鲜叶分开摊放,散失部分水分。为了保质保鲜,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夜制。

黄山毛峰的制造分杀青、揉捻、烘培三道工序。

杀青:用直径50厘米左右的桶锅,锅温要先高后低,即150~130℃左右。每锅授叶量,特级200~250克,一级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鲜叶下锅后,闻有炒芝麻声响即为温度适中。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每分钟50~60次),杨得要高(叶子离开灶面规厘米左右),撒得要开,捞得要净。杀青程度要求适当偏老,即芽叶质地柔软,表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即可。

揉捻:特级和一级原料,在杀青达到适度时、继续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探和理条的作用。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1~2分钟,使之稍卷曲成条即可。揉捻时速度宜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供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以上,以后三只温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初烘结束时,茶叶含水率约为15%左右。初烘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摊凉30分钟,以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初烘叶有8~10烘时,并为一烘,进行足烘。足烘温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筒,封口贮存。

黄山毛峰分特级及1~3级。特级黄山毛峰又分上、中、下三等,1~3级各分两个等。特级黄山毛峰堪称我国毛峰之极品,其形似雀舌,匀齐壮实,峰显毫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金黄片”和“象牙色”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

黄山不仅盛产名茶,而且多有名泉。“黄山旧名黟山,东峰下有朱砂汤泉可点茗,泉色微红,此自然之丹液也”(《图经》)。名山、名茶、名泉,相得益彰。用黄山泉水冲泡黄山茶,茶汤经过一夜,第二天茶碗也不会留下茶痕茶叶知识

2020恩施玉露的产地


恩施位于湖北省的西南端,全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这里生活着土家族、苗族、汉族、侗族等27个民族。崇山峻岭包围着恩施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恩施的美在于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旅游者来到这里,可以随兴游玩,于不经意间就能随时发现好风景。这里的山水风光如诗如画,奇洞异穴光怪陆离,主要景点有清江、腾龙洞、鱼木寨、大水井宗祠、星斗山原始森林、土司王城、土家摆手堂、梭步垭石林等。除此以外,土家族的吊脚楼、侗乡的风雨桥、七月的女儿会、吉庆时跳的摆手舞,无不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恩施风情。

恩施玉露是中国传统名茶。据传清朝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位姓蓝的茶商,他自垒茶灶,亲自焙茶,因制出来的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如玉,故名恩施玉绿。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绿的基础上,研制出的绿茶香鲜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显露,故改名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别具一格的品质特色,赢得世人赞赏,屡次被评为名茶。

雁荡毛峰产地环境


雁荡山高、雨多、气寒、雾浓。著名产茶区均在风景区之内,有龙湫背、斗蟀(室)洞及雁湖岗等处,均位于海拔800米以上。龙湫背茶园即在我国著名的大龙湫瀑布的峰岭侧后。水从高约190余米的连云峰凌空而下,白练飞泻,十分壮观。清代袁牧有诗云:“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飞罗绵,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是烟,况是百丈至千丈,云水烟雾难分焉。”而雁湖岗茶区海拔900~1046米,山顶原有北、中、东三个湖泊(今已干涸,只留一口小池塘),芦苇丛生,秋雁南归,常宿此荡,徐霞客称其为“鸿雁之家”,雁湖全年云雾缭绕,所产之茶列为上品。雁荡山产茶历史悠久,约在千年以上。《温州府志》记载:“温州府五县具有茶叶,乐清有雁荡山龙湫背为上,白云茶亦称龙湫茗,味绝佳。宋代梅晓臣《遣碧霄峰茗诗》:‘到山春已晓,何更有新茶。峰顶应多雨,天寒始发芽,采时林狖静,蒸处石泉佳。持作衣囊秘,分来五柳家。’”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以后,名传四方,明代列为贡品。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新茶园,老茶区亦广泛种植茶树,产量不断扩大。因茶园地处高山,气温低,茶芽萌发迟缓,采茶季节推迟,为雁荡茶之特点。其中以龙湫背所产之茶质量最佳。茶树终年处于云雾荫蔽之下,生长于深厚肥沃土壤之中,芽肥叶厚,色泽翠绿油润。个别茶树生长于悬崖缝隙间,人力采摘困难,古时有山僧驯猴攀援悬崖峭壁采集香茗。所集茶叶称为“猴茶”。猴茶因终年吸取雨露滋润及岸隙间有效矿物质成分,茶味极佳,并有较高营养价值。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2020峨眉毛峰的产地与制作》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