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恩施玉露是中国传统名茶。自唐时即有“施南方茶”的记载。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载:“茶类今茶名崇阳茶、蒲圻茶、圻茶、荆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据传清朝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位姓蓝的茶商,他自垒茶灶,亲自焙茶,因制出来的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如玉,故名恩施玉绿。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绿的基础上,研制出的绿茶香鲜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显露,故改名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别具一格的品质特色,赢得世人赞赏,屡次被评为名茶。

湖北省恩施市东郊,巍峨奇特的五座山峰骈联,倚不崛起,它就是恩施玉恩的主要产地五峰山。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朝夕云雾缭绕,山下为滔滔清江环抱;山坡缓园,峪地平阔,砂质壤土,深厚肥沃,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促进了茶树健壮生长,而且茶树代谢旺盛,内含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特别丰富,是制作色、香、味、形俱佳的玉露茶的上好原料。

恩施玉露的杀青沿用中国唐代所用的蒸汽杀青方法。恩施玉露是我国目前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传统蒸青绿茶。

恩施产茶,历史悠久。远在宋代,这里已有茶叶生产。恩施玉露之创作,相传始于清康熙年间。当时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蓝姓茶商,垒灶研制,其焙茶炉灶,与今日之玉露茶焙炉极为相似。所制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珍贵如玉,曾称“玉绿”。到了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与黄连溪毗邻接壤的宣恩县庆阳坝设厂制茶,其茶香鲜味爽,外形色泽翠绿,毫白如玉,格外显露,改名为“玉露”。由于品质优异,很快获得了发展,先后运销恩施、襄樊、光化、豫西等地,并远销日本。

现今恩施玉露的制作,除杀青方法仍然沿用蒸汽杀青外,做工较前更为精巧。高级玉露,采用一芽一叶、大小均匀、节短叶密、芽长叶小、色泽浓绿的鲜叶为原料。加工工艺分为蒸青、扇凉,炒头毛火、揉捻、炒二毛火、整形上光、烘焙、拣选等工序。

“整形上光”是制成玉露茶光滑油润、挺直细紧、汤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的重要工序。此工序又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悬手搓条,把0.8—1公斤的炒二毛火叶,放在50—80℃的焙炉上,用两手心相对,拇指朝上,四指微曲,捧起茶条,右手向前,左手往后朝一个方向搓揉,并不断抛散茶团,使茶条成为细长圆形,约七成干时,转入第二阶段。此阶段采用“搂、搓、端、扎”四种手法交替使用,继续整形上光,直到干燥适度为止。整个整形上光过程,约需70—80分钟。然后烘焙至用手捻茶叶能成粉未,梗能折断,就可上拣。拣除碎片、黄片、粗条、老梗及其他夹杂物,然后用牛皮纸包好,置于块状石灰缸中封藏。

所制的茶叶,外形条索紧圆光滑、纤细挺直如针,色泽苍翠绿润,被日本商人誉为“松针”。经沸水冲泡,芽叶复展如生,初时婷婷地悬浮杯中,继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汤色嫩绿明亮,如玉露,香气清爽,滋味醇和。观其外形,赏心悦目;饮其茶汤,沁人心脾。历受消费者所赞。

cy260.com小编推荐

2020恩施玉露的发展


湖北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现仍是我国的重要产茶省份。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其制作工艺及所用工具相当古老,与陆羽《茶经》所载十分相似。

曾称“玉绿”,因其香鲜爽口,外形条索紧圆光滑,色泽苍翠绿润,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

恩施玉露,发源于现恩施市芭蕉乡一带,相传于清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兰姓茶商,垒灶研制,所制茶叶,外形紧圆、坚挺、色绿、毫白如玉,故称《玉绿》。到晚清至民国初期,为茶叶发展兴盛时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改锅炒杀青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汤色、叶底绿亮、鲜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泽油润翠绿,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为《玉露》。1945年外销日本,从此“恩施玉露”名扬于世。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施兆鹏先生给予极高评价并挥毫题词“恩施玉露,茶中极品”!恩施玉露深受国人及东南亚一带的厚爱,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恩施玉露茶历史发展及前世今生


恩施玉露

品一杯新鲜、醇爽的恩施玉露茶,看着嫩绿明亮的汤色,闻到清鲜馥郁持久的茶香,仿佛听到了屋檐外的雨滴落到绿叶上的声音,春天忽然就在眼前。

就如同崇山峻岭包围着的土苗风情一样,恩施玉露也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无论是传说中康熙年间的发源,还是历经沧海桑田的风霜洗礼,到现今恩施市着力打造的“三张名片”之一,都充满着神秘的传奇色彩,只有探根究底,细细品读,方能体会她的味道。

恩施玉露,是我国传统名茶,发源于现恩施市芭蕉乡一带,自唐朝起便有“施南方茶”的记载,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载:“茶类今茶名……崇阳茶、蒲圻茶、圻茶、荆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因恩施古时曾称施州。故根据历史资料的显示,早在3世纪,恩施茶叶生产、加工和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据传清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兰姓茶商,垒灶研制,所制茶叶,外形紧圆、坚挺、色绿、毫白如玉,称之为“玉绿”。到晚清至民国初期,为茶叶发展兴盛时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改锅炒杀青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汤色、叶底绿亮、鲜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泽油润翠绿,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为“玉露”。因其品质优异,很快获得了发展,先后运销恩施、襄樊、光化、豫西等地,1945年外销日本,从此“恩施玉露”名扬于世,并逐步赢得海外市场。

拥有这个温润名称的恩施玉露茶渊源来自地名,恩施的全称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的西南端,安静的躺在巴蜀与江汉之间,北面有长江三峡为屏,南面与张家界相呼应,被誉为中国“硒都”。清同治年《恩施县志•地理志》里记载,恩施即雍正皇帝恩赐于施县之意。这里朝夕云雾缭绕,山上所载茶树代谢旺盛,内含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特别丰富,是制作玉露茶的上好原料。

陆羽《茶经》也说茶树的生长环境“其地,上者生乱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茶叶的味道会随着生长地的土壤、水、气候、光线等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恩施市的土壤尤其蕴藏着罕有的硒资源,它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

清人陆次云说:“茶真者,甘香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股太和之气弥留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在大部分茶友的观念里认为绿茶最容易泡,其实在六大茶类中,绿茶的冲泡,看似简单,其实极为讲究。绿茶品种最丰富,每种茶,由于形状、紧结程度和鲜叶老嫩程度不同,冲泡的水温,时间和方法都有差异,此外,绿茶在色、香、味上,讲求嫩绿明亮、清香、醇爽。所以没有多次的实践,恐怕难以泡好一杯绿茶。

2020恩施玉露茶的历史渊源


恩施玉露是中国传统名茶。自唐时即有“施南方茶”的记载。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载:“茶类今茶名……崇阳茶、蒲圻茶、圻茶、荆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据传清朝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位姓兰的茶商,他自垒茶灶,亲自焙茶,因制出来的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如玉,故名恩施玉绿。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绿的基础上,研制出的绿茶香鲜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显露,故改名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别具一格的品质特色,赢得世人赞赏,屡次被评为名茶。湖北省恩施市东郊,巍峨奇特的五座山峰骈联,倚不崛起,它就是恩施玉露的主要产地五峰山。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朝夕云雾缭绕,山下为滔滔清江环抱;山坡缓园,峪地平阔,砂质壤土,深厚肥沃,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促进了茶树健壮生长,而且茶树代谢旺盛,内含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特别丰富,是制作色、香、味、形俱佳的玉露茶的上好原料。

恩施玉露的杀青沿用中国唐代所用的蒸汽杀青方法。恩施玉露是中国目前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传统蒸青绿茶。

恩施产茶,历史悠久。远在宋代,这里已有茶叶生产。恩施玉露之创作,相传始于清康熙年间。当时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兰姓茶商,垒灶研制,其焙茶炉灶,与今日之玉露茶焙炉极为相似。所制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珍贵如玉,曾称“玉绿”。到了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与黄连溪毗邻接壤的宣恩县庆阳坝设厂制茶,其茶香鲜味爽,外形色泽翠绿,毫白如玉,格外显露,改名为“玉露”。由于品质优异,很快获得了发展,先后运销恩施、襄阳、光化、豫西等地,并远销日本。

现今恩施玉露的制作,除杀青方法仍然沿用蒸汽杀青外,做工较前更为精巧。高级玉露,采用一芽一叶、大小均匀、节短叶密、芽长叶小、色泽浓绿的鲜叶为原料。加工工艺分为蒸青、扇凉,炒头毛火、揉捻、炒二毛火、整形上光、烘焙、拣选等工序。

“整形上光”是制成玉露茶光滑油润、挺直细紧、汤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的重要工序。此工序又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悬手搓条,把0.8—1公斤的炒二毛火叶,放在50—80℃的焙炉上,用两手心相对,拇指朝上,四指微曲,捧起茶条,右手向前,左手往后朝一个方向搓揉,并不断抛散茶团,使茶条成为细长圆形,约七成干时,转入第二阶段。此阶段采用“搂、搓、端、扎”四种手法交替使用,继续整形上光,直到干燥适度为止。整个整形上光过程,约需70—80分钟。然后烘焙至用手捻茶叶能成粉末,梗能折断,就可上拣。拣除碎片、黄片、粗条、老梗及其他夹杂物,然后用牛皮纸包好,置于块状石灰缸中封藏。

所制的茶叶,外形条索紧圆光滑、纤细挺直如针,色泽苍翠绿润,被日本商人誉为“松针”。经沸水冲泡,芽叶复展如生,初时婷婷地悬浮杯中,继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汤色嫩绿明亮,如玉露,香气清爽,滋味醇和。观其外形,赏心悦目;饮其茶汤,沁人心脾。历受消费者所赞。

2020恩施玉露概述


恩施玉露,发源于现恩施市芭蕉乡一带,相传于清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兰姓茶商,垒灶研制,所制茶叶,外形紧圆、坚挺、色绿、毫白如玉,故称《玉绿》。到晚清至民国初期,为茶叶发展兴盛时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改锅炒杀青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汤色、叶底绿亮、鲜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泽油润翠绿,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为《玉露》。1945年外销日本,从此“恩施玉露”名扬于世。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施兆鹏先生给予极高评价并挥毫题词“恩施玉露,茶中极品”!恩施玉露深受国人及东南亚一带的厚爱,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恩施玉露是我国传统名茶。自唐时即有“施南方茶”的记载。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载:“茶类今茶名崇阳茶、蒲圻茶、圻茶、荆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据传清朝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位姓蓝的茶商,他自垒茶灶,亲自焙茶,因制出来的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如玉,故名恩施玉绿。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绿的基础上,研制出的绿茶香鲜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显露,故改名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别具一格的品质特色,赢得世人赞赏,屡次被评为名茶。

2020恩施玉露采制工艺


恩施玉露茶是中国罕有的传统蒸青绿茶。该茶选用叶色浓绿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鲜叶经蒸汽杀青制作而成。恩施玉露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状如松针;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甘醇,叶底色绿如玉。“三绿”(茶绿、汤绿、叶底绿)为其显着特点。日本自唐代从中国传入茶种及制茶方法后,至今仍主要采用蒸青方法制作绿茶,其玉露茶制法与恩施玉露大同小异,品质各有特色。

恩施玉露的取材于中国富硒有机茶标准化国家级示范基地,选用独芽或一芽一叶的嫩芽,采用保留鲜叶营养成分最丰富的唐代蒸青工艺和现代不落地清洁化生产技术精制而成,最大程度保留茶叶营养,使饮者获取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保障人体健康。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施兆鹏为恩施玉露题字:“恩施玉露、茶中极品”;日本茶师清水康夫到恩施考察茶叶生产时题字:“恩施玉露、温古知新”。

2020鉴赏恩施玉露茶


恩施玉露茶是我国罕有的传统蒸青绿茶。该茶选用叶色浓绿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鲜叶经蒸汽杀青制作而成。

品质特点

条索紧细、圆直,外形白毫显露,色泽苍翠润绿,形如松针,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爽,叶底嫩绿匀整。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成立。

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由恩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明东同志出任协会会长,市农业局局长张自树和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文旗先生出任协会副会长,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蒋子祥先生出任协会副秘书长,恩施市各级政府部门行政领导出任理事及恩施市茶叶行业生产厂、茶叶基地成员170余家出任会员。协会的成立旨在建设大基地、培植大龙头、打造大品牌、拓展大市场。

“恩施玉露”是恩施市“三张名片”之一,是我国的传统十大名茶,历史悠久,品质独特优良,含硒丰富,是我国唯一一只保留传统蒸青工艺的健康富硒针形绿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现有基地15.54万亩,产量达4300多吨,是恩施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恩施玉露”茶在恩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恩施市润邦国际富硒茶业有限公司为主导核心技术生产,同时加大品牌战略化、产品系列化、生产标准化、市场规模化的发展建设,为恩施玉露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的成立为“恩施玉露”重振雄风带来了福音。

2020恩施玉露的产地


恩施位于湖北省的西南端,全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这里生活着土家族、苗族、汉族、侗族等27个民族。崇山峻岭包围着恩施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恩施的美在于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旅游者来到这里,可以随兴游玩,于不经意间就能随时发现好风景。这里的山水风光如诗如画,奇洞异穴光怪陆离,主要景点有清江、腾龙洞、鱼木寨、大水井宗祠、星斗山原始森林、土司王城、土家摆手堂、梭步垭石林等。除此以外,土家族的吊脚楼、侗乡的风雨桥、七月的女儿会、吉庆时跳的摆手舞,无不展示着绚丽多彩的恩施风情。

恩施玉露是中国传统名茶。据传清朝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位姓蓝的茶商,他自垒茶灶,亲自焙茶,因制出来的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如玉,故名恩施玉绿。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绿的基础上,研制出的绿茶香鲜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显露,故改名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别具一格的品质特色,赢得世人赞赏,屡次被评为名茶。

2020恩施玉露的品牌建设


近年来,在发展茶叶产业上,恩施市坚持“整合品牌成大器”的理念,把“恩施玉露”作为恩施市“三张名片”之一全力打造,2009年成效开始显现,3月27日,恩施玉露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初审公告,3月28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湖北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6月28日恩施玉露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注册公告,12月,“恩施玉露”品牌价值被权威机构评定为1.87亿元。如今,“恩施玉露”已在武汉、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设立了销售网点。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鲁银成表示,茶叶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恩施玉露”更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蒸青绿茶,他建议恩施市一定要坚定将“恩施玉露”品牌做大做强的信心,引进工商资本,加强品牌管理,并深入研究茶叶产业发展情况,使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在恩施市恩施玉露茶叶协会的指导下,众多茶叶加工企业开始开展合作。按规定的工艺要求生产恩施玉露茶,同时必须接相关的质量检测和产品定级。

2020恩施玉露的品质特征


恩施玉露,发源于现恩施市芭蕉乡一带,相传于清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兰姓茶商,垒灶研制,所制茶叶,外形紧圆、坚挺、色绿、毫白如玉,故称《玉绿》。到晚清至民国初期,为茶叶发展兴盛时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改锅炒杀青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汤色、叶底绿亮、鲜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泽油润翠绿,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为《玉露》。1945年外销日本,从此“恩施玉露”名扬于世。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施兆鹏先生给予极高评价并挥毫题词“恩施玉露,茶中极品”!恩施玉露深受国人及东南亚一带的厚爱,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品质特征

恩施玉露的品质特征是:条索紧细、圆直,外形白毫显露,色泽苍翠润绿,形如松针,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爽,叶底嫩绿匀整。

此外,恩施玉露含硒量适中,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分析,该茶干茶含硒3.47毫克/千克,茶汤含硒0.01~0.52毫克/千克,符合富硒茶0.3~5.0ppm的人类消费要求。

2020恩施玉露茶 - 顺道一游


八百里清江清江闯滩位于恩施城区清江中游至汾水河大桥段,全长38.5公里,最窄处15米,最宽处200多米。沿途既能感受到惊险刺激的险滩漂流,观赏到如梦似幻的清江画廊,还能体验古朴独特的土家民俗,被誉为“神州第一漂”。

每年四至十月间是清江闯滩的最佳时间,此时河水水量较大,水流湍急。漂流时乘坐橡皮艇,游程中要穿过48道险滩,最大落差4米,越5段峡谷,在水流缓处,可仰望两岸幽静的景色;而水面急处,浪花飞溅,一不小心会撞上大石头,既惊险刺激,又颇有意趣。全程漂流需6小时,到终点后乘车返回恩施市。

鱼木寨

位于利川西部,地处318国道线利川至万县途中,寨楼空兀于万山之中,两边一色悬崖,中间只有一狭窄寨门与外界相通。

相传古代马、谭两大土司交战,鱼木寨的险要地势令谭土司久攻不下,数月后,守寨的马土司扔下活鱼无数,落于前来攻寨的谭土司帐前,谭土司叹道:“吾克此寨,如缘木求鱼也”,从此便有了鱼木寨这个名字。目前,鱼木寨中居住着五百多人,均是土家族。寨内还保存有清代碑墓10座,碑高一般都在5米以上,墓石大都石雕工艺精湛,技艺高超。寨中的“三阳关”卡门、“亮梯子”石栈道凿于绝壁之上,十分险要,“古城墙”、“六吉堂”等遗迹则古朴典雅,环绕山寨的“鸡头沟瀑布”高达百余米,气势磅礴。

2020恩施玉露茶简介及特点


恩施玉露曾称“玉绿”,因其香鲜爽口,外形条索紧圆光滑,色泽苍翠绿润,毫白如玉,圆直,外形白毫显露,色泽苍翠润绿,形如松针,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爽,叶底嫩绿匀整。故改名“玉露”。

恩施玉露,发源于现恩施市芭蕉乡一带,相传于清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兰姓茶商,垒灶研制,所制茶叶,外形紧圆、坚挺、色绿、毫白如玉,故称《玉绿》。到晚清至民国初期,为茶叶发展兴盛时期,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改锅炒杀青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汤色、叶底绿亮、鲜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泽油润翠绿,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为《玉露》。1945年外销日本,从此“恩施玉露”名扬于世。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施兆鹏先生给予极高评价并挥毫题词“恩施玉露,茶中极品”!恩施玉露深受国人及东南亚一带的厚爱,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为保护这一地方特色产品,恩施市于2006年申请对恩施玉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质检总局于2007年年底以第48号公告批准对恩施玉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借此东风,当地一些企业积极打造茶叶品牌,一批现代茶农脱颖而出。现在,这里已发展茶园4000多公顷,100多个“茶老板”办起了现代化的茶叶加工企业,开发的系列产品畅销欧美和东南亚市场。

恩施玉露的历史,“魏说”与“王说”并存!


世界硒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著名的硒茶之乡,恩施人以茶会友、客来敬茶,茶叶不仅是这里的支柱产业还是当地生态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其中以恩施玉露为代表的绿茶历史悠久、赫赫有名。今天就阿里了解一下恩施玉露的历史吧!

传说:“魏说”与“王说”并存

据考,恩施制茶始于唐末。当时翰林学士韩屋有诗云:“古崖觅芝叟,乡俗乐茶歌。”明代,恩施茶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传遍全县各地,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明崇祯十三年前后,恩施茶农从茶树枝条压在土壤中能生根发芽得到启发,创造出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这项创造,促使恩施成了中国茶树无性繁殖的发源地。

明末清初,恩施茶农又创制了绿茶(青茶)。黄旦、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叶绿等一大批茶树优良品种的相继发现,把恩施茶业推向了鼎盛发展阶段。但真正奠定恩施“中国名茶之乡”地位的,则是恩施玉露的出现。清朝时期,恩施茶农发现了名茶恩施玉露。

关于恩施玉露的诞生历来有两种传说

一是“魏说”。相传,清雍正三年前后,西坪尧阳松林头(今西坪镇松岩村)老茶农魏荫,勤于种茶又信奉玉露。一夜,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正想探身采摘却被狗吠声扰醒。第二天,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一石坑的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并悉心培育。因所谓的“玉露托梦得之”,所以将这茶起名“恩施玉露”。

二是“王说”。“王说”的主人公是清代的王士让,其人生性好集奇花异草。他与魏荫同是尧阳人,一个为尧阳松林头人,一个则是尧阳南岩人,两地相距不远。相关传说讲的是:乾隆元年春,士让告假南轩,于层石荒园发现一株异茶,遂移栽之。采制成品,香馥味醇,乾隆六年托方苞转献内廷。乾隆喜饮,观其外状遂赐名“恩施玉露”。

这两个传说在民间传播了近300年,但却并未为了起源说而起争夺打内战,八马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礼,他是“王说”的第13代传人,采访他时说道其实恩施玉露起源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两个传说能够共同促进恩施玉露的发展,扩大恩施玉露的知名度,让恩施茶商成为佼佼者,也让茶产业更加辉煌。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2020恩施玉露 - 历史与发展》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