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以紫砂茶器泡茶,不仅茶汤滋味醇厚,饮罢茶汤,还能品读妙器,以触觉、视觉感悟紫砂壶之美。图中所示为清代中期一件黑泥绘方葫芦壶,造型方中寓圆,融合了汉方及葫芦壶形,鼓腹而收腰,呈流线形。三弯壶流呈方形,与方柄耳形飞鋬相呼应。壶身两面开光,以深色紫泥绘梅竹清菊,富有情味。壶底钤篆书阳文“荆溪史继长制”印记。细观壶上装饰,壶上一面泥绘“梅竹双清”图,一面泥绘“蝶恋花”,皆绘制精细生动,颇具清雅气息。

古人云:“琴棋书画养心,梅兰竹菊寄情。”中国人以花草喻人,比德君子,尤以梅兰竹菊为代表。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比德于傲、幽、坚、淡之品质。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是自身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推崇不无关系。探究其因,不仅是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通过“四君子”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它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怀的象征和隐喻。wwW.Cy260.coM

此壶造型取材于葫芦。葫芦又名“蒲芦”、“胡卢”、“瓠”、“匏”等,其最早的记载见诸于《诗经》中《瓠叶》、《硕人》、《匏中苦叶》、《七月》等名篇。经数千年来的文化变迁,葫芦作为器物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在民间,人们视葫芦为驱灾辟邪、祈求福祉、兴旺子孙、多福多寿的吉祥物。

CY260.com编辑推荐

方器紫砂壶之六方形壶


方器在陶瓷中出现得较晚。因方器成型不同于圆器,工艺难度较大,不能依靠拉坯机成型。传统瓷器中的琢器,就包含有方形器。瓷器中的方形器是将瓷泥制成泥片,再镶接而成。与紫砂壶成型相似。

明嘉靖、隆庆朝,瓷器造型出现了一些变化,方器多了起来,有八方、六方、四方、斗方和天圆地方等形状。青花缠枝莲纹方盒、青花抚婴图长方盒,即为明隆庆朝的方器。

瓷器中的方形器,边多为直边,紫砂壶中方器,线与面的变化,是瓷器方器所无法相比的。紫砂壶中的方器应与瓷器相同,是在圆器成型工艺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方器成型为打泥片镶身筒,成型工艺难度大于圆器。紫砂壶中的方器以六方形壶居多。

1.六方大彬壶

明万历·时大彬1968年扬州江都丁沟乡出土,发掘时伴有砖刻墓志铭,注明为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墓葬。是已知目前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方形壶。壶身呈六方形,平肩,短颈,压盖,盖为圆形,纽为倒圆台形,纽上有对合的半弧纹。壶嘴为二弯流,把为长圆环形,底为加底。整体造型显得粗犷,加工不够细致。

2.高六方御制诗壶

清乾隆时期的紫砂壶。壶身呈高六方形,折肩,矮劲,压盖,盖为六凸起,盖纽亦为方尖球体,盖沿一周唇;面凸起呈筋纹形,与壶肩筋纹擎、口沿线厚方,壶身肩以下略收,折底,一弯流,如意式环形曲把,短流、环形把。壶身通体装饰乾隆御制诗及绘画。画面为模印。

3.外销六方狮纽壶

清乾隆时期的紫砂壶。壶身呈现六方鼓形状,丰肩矮颈,六方圈足,嵌盖,盖面有一斜边,中间微凸起,狮纽,狮前还有应有一装饰,已损坏。

4.六方直身提梁壶

清·乾隆许伯俊制壶身呈六方形,平肩,六方矮颈,压盖,六方高桥形纽,平肩上装六方形高提梁,壶嘴为六方三弯流。

5.水仙花六瓣方壶

明晚期时鹏刻款此壶不应该是明晚期时鹏的作品,其理由是造型、泥料、烧成均不具有明晚期特点。但是该壶是目前紫砂壶中筋纹器型同方器结合最好的一件作品。壶身为六方形,折肩。

6.僧帽壶

现代·顾景舟壶身为六方形,丰肩,高颈,瓣莲壶冠为六花,其中一瓣为流,六方口,压盖,盖纽为六瓣球体。鸭嘴流,环形圆把,上端有扣,壶腹以下略收。此壶形源于元代僧帽壶,改为紫砂泥来做,由圆器改为方器,其中有延续、有创新,也可以说改变了原来的形态,是方器中难度最高的造型。此壶为顾景舟仿古,与前人作品相比,两者略有不同。

7.雪华壶

现代·顾景舟壶身为六方形,折肩,虚短颈,六方口,压盖,盖面凸起,盖面重叠六方形,六方盖纽与壶身相似,壶腹下内收,六方加底,六棱三弯流,环形方把。整体造型,折肩以上刻画较细,俯视可看出六个方形层层叠加,壶身较为简单,可形成对比。

8.井栏六方壶

现代·周桂珍壶身为六方形,上小下大,每条边线均为直线,六面平整,折肩,圆口,壶面略为凸起,嵌盖,盖面微凸,桥形纽,六方短直流,环形把,略有夸张,整体造型极为简洁,局部还多有变化。

9.铜砣六方壶

现代·施小马壶身呈六方形,腹上渐收敛,方角,平肩,六方口,嵌盖,桥形纽,六棱一弯流,环形圆把。整体造型简洁,线面变化清晰。(编辑:杨哲)

赏析紫砂壶: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宜兴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以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紫砂陶在浩瀚的中华文物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人们称为高超的艺术品。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其所以成为名陶,是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

论紫砂的艺术性,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它陶瓷品类无法相比的。目前,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文形体三大类。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吸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的。

几何形体分为圆器和方器二种。这两种造型都是以几何形的线条装饰壶体的,甚至有的器形本身就是一种几何图形。

A、圆器

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掇球壶、仿鼓壶、汉扁壶是紫砂圆器造型的曲型作品。圆器的造型规则要求是“圆、稳、匀、正”。它的艺术要求必须是珠圆玉润,口、盖、的、嘴、把、肩、腰的配置比例要协调和谐,匀称流畅,达到无懈可击,致使器型上的标准要求为“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有骨有肉,骨肉亭匀”。

井栏壶周身皆由弧线构成,线条圆融有力,简洁明快。壶身虽圆似方,沉稳而不凝滞。斜斜向上的管状流和重心略为下沉的环形把,前后呼应。壶的造型简单却无以增减,再三观之韵味无穷。

B、方器

方器造型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种比例的长方形等。方器造型方中藏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历来有很多出色的方器造型。如四方壶、八方壶、传炉壶、觚棱壶、僧帽壶等造型。方器造型规则要求为“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要正确、匀挺、富于变化。方器除口、盖、的、把、嘴应与壶体相对称外,还要求做到“方中寓圆,方中求变,口盖划一,刚柔相称”。使壶体不论四方、六方、长方、扁方为壶型,其壶盖方向均可任意变换,并与壶口严密吻合。方器既为几何形体,也属筋纹形体。

以方钟为型,底宽而稳,向肩线收缩,弧度洗练优雅,壶身造形端庄特别,挺秀大方,盖钮与壶身造型相同,上下相应,一虚一实凭添韵味,三弯嘴与把背弧度前后呼应,大方自然,亦使方钟壶更为生动。

C、自然形体

塑器造型一般称为“花货”,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造型的统称。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各种物象的形态透过艺术手法,设计成器皿造型,如将松竹梅等形象制成各种树桩形造型。或者是在圆器及方器选型上运用雕、镂、捏塑等手法,将自然形体变化为造型的部份,如壶的嘴、把、盖、钮,或者是在造型的显见部位施以简洁的堆雕装饰。壶体上这些堆雕,总是要求宁简勿繁,做到主次分明,以达到视觉上的和谐与平衡。这种壶艺造型规则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仅应具有适度性的艺术夸张,又应着意于风格潇洒”。例如此类壶艺以松竹梅为装饰题材时,劲松要刻划出枝干劲拔,针叶挺秀,气势铿锵;秀竹则要求娴静有致,俊逸潇洒;冬梅又须主干苍劲,寒中独俏,素枝闲花,以简为主,达到疏中见密,少里寓多,富有活力气息的艺术效果。所以,紫砂塑器不仅应形象生动,构图简洁,而且应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泽来增强其艺术效果。

D、筋纹形体

筋纹器造型的特点是将形体的俯视面作若干等份,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织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之中。这是从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创作出来的造型样式。因此筋纹器选型不仅在造型侧视面上寻求变化,其俯视面上的形象更吸引人。筋纹器造型纹理清晰流畅,口盖准缝严密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合。筋纹器形体是从砂器早期的六方形壶的基础发展而来的。筋纹器壶艺造型规则是“上下对应,身盖齐同,体形和谐,比例精确,纹理清晰,深浅自如,明暗分明,配置合理”。大多数这类壶艺均要求口、盖、嘴、的、把都必须作成筋纹形,使与壶身的纹理相配合。这也使得壶艺和壶体与壶盖结合上要求有如精密之机械。每一等份、每一壶口半圆线、弧线等都要计算得十分精确。其工艺手法的严谨程度,达到了无比严密的程度。近代常见的筋纹器造型有合菱壶、半菊壶等。

紫砂壶这三类造型的形制,几乎包罗了自然界与世间各类可创性的形体。这也是紫砂器形制特别丰富的重要原因。目前,有的砂壶兼有两种甚至三种形体造型,这种造型方法就是在圆形、方形壶上再装饰着别的形体,如掇球壶是自然形体与几何形体的结合;四方竹段壶既是筋纹形体又是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的造型;六方掇球壶乃是自然形体与几何形体和筋纹形体的统合。

紫砂器的各种形体是在方器、圆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紫砂器造型是“方非一式,圆不一相”,这就是数百年来无数艺人创作经验的累积。现在紫砂工艺又继续在早期砂器基础上不断地承袭与发展,将紫砂艺术推向更臻完美的境界,实乃当今收藏家所乐见。

传统经典器型:仿古壶赏析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字。今天来细聊紫砂壶型之一的仿古壶。

仿古壶是壶中经典的款式,经过无数名家大匠锤炼,可谓是炉火纯青了。

关于仿古壶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清代邵大亨初创,邵大亨制此款壶时,称为仿鼓壶。细观壶形,上下约缩,腰略鼓,状犹如一扁鼓。另邵氏景南曾制有太极鼓壶传世,两者眉目之间多有相似之处,想必是此款壶式之名的最初由来。顾老壮年精力旺盛时,曾以此款大亨壶为楷模,心追手摹,潜力专研,得益良多,可能是敬先人之遗风,又可能古通鼓音,后多以仿古壶称之,更多含追慕之思。

另一说此壶最早为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徵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字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此壶以冰心道人所制为最,亦为其晚年代表作之一。

仿古自出道以来在紫砂壶的大家庭中一直是主流壶型,历经百年而不衰深受大家的喜爱和追捧,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肯定有它的必然之处,个人也是个仿古的粉丝,喜欢它的理由自己总结如下;它的出处来源于古代战场上的鼓,鼓作为两军交锋时鼓舞士气的工具,擂鼓助威,鸣金收兵,说的就是它,仿古应为仿鼓;仿古口大身矮圆腹,人要是长这样就惨了,但它是使用的壶却非常合理,无论哪种茶都能与其和睦相处,最主要的是投茶与倒茶渣方便,是一款实用性非常强的作品;就性格与偏好来讲,传炉代表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石瓢代表的是儒家的孤傲和内敛,而仿古则代表了战场上的士气与鼓舞,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有各种的压力和困惑,用品茶玩壶来静心,养性,对自己的事业,人生等等方面的都是一种思考与规划,而仿古在你休整的时候依然默默的给你加油打气,用到的是壶,感觉到的一是种激励。仿古端庄、秀丽,又透着一股霸气。

木工工艺与壶艺赏析


也许朋友们乍看到这个题目时可能不甚明白,木工与壶艺有什么联系?然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不暗藏玄机。木工和其他工艺的从业人员染指紫砂的,在宜兴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且正是借鉴其他工艺的流程和造型,使得紫砂工艺不断完善,推陈出新。这里就“木工与壶艺”谈些浮浅的看法。

我曾经做过几年木工,熟悉木工工艺流程,看过好多明清传世家具,逐渐练就了精确的眼力。一九八八年五月,首届中国陶瓷艺术节期间,我第一次有幸看到了很多精美的紫砂茶壶,“景州提壁茶具”、“可心报春壶”……,每把都精美绝伦,特别是一些简洁明快的方器茶壶,使我自然与木工工艺和木制器具联系起来,如“升方壶”的造型不就象儿时玩过的木方斗吗?“玉带壶”的壶身不就象我师傅做过的木食盒吗?还有“砖方壶”、“六方井栏壶”等等,一个个使我联想了许多,在左右观看、驻足凝思中,一个念头涌上心头——尝试做紫砂壶。

静观紫砂“升方壶”,呈梯形状,意步步高升,块面平整,底部大,角线面处理干净利落,修饰不露痕迹,口盖紧密,出水流畅,要求甚高,给人以向上的感觉。当时我想,和木制方斗来比较,只是倒置且多个出水的嘴和把而已。但当我把打好的几块泥片用脂泥沾起来时,才知道泥片和木板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泥片含有水份,拿放要小心,用力要均匀,否则块面不凹即凸,不听使唤,成型时要用竹制拍子拍打,而且四周拍打次数也要均匀,修盖时修饰不宜过多,多则宽盖,子口不要烂,要适中,否则盖面不平,不是四周凸起,就是陷下,壶身用牛角制成的明针修饰,一把茶壶要经过无数次的拍、打、刮、压。

经过这次与紫砂的亲密接触,渐渐的,学过的东西有了用武之地,木工讲究造型落落大方、轮廓周正,块面平整,起线清晰流畅,转折、接合处天衣无缝,看得舒服,用得舒心。紫砂壶同样是造型端庄、古朴大方、线条流畅,同属手工艺,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眼和手,不同还在于悟性,相同在都用材料完成一件作品,由粗到精,不同在木工工艺只能做减法,有大到小,即俗话“长木匠”。而用紫泥做壶,有减有加,随意性、可塑性强,果能千奇万状,韵味十足,学做壶得益于几年的木工生活,任何用材料经手工艺制作而成物件,器皿,均可称为工艺品,也是心、手合一创造的一种美。一张红木台子,一套紫砂茶具,你会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红木台子呈现在你面前一种古色,紫砂茶具就是一种古香,一个既能做红木台子,又能做紫砂茶具的艺人,怎能不感到成功的喜悦呢,做木工与做茶壶给人带来愉悦,尤其在成型的过程中,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首先选材,木工一般会把硬度一致、木纹、色泽、无节疤等品相好的木料做出面,次的则作副料,茶壶用泥同样要求泥色纯正,颗粒均匀,硬烂适中,打作料时要厚薄一致,木工成型用榫头,紫砂用脂泥,一硬、一软,殊途同归,木工用斧子敲打,紫砂用拍子拍打,同样都要求用力均匀、趁势,“一记归一记”,木工成型后要用细口刨精加工,达到表面平整、光滑,再用细砂纸打磨即可完工,茶壶成型后用明针修饰,壶内壁还要“推墙刮底”,两者之间诸多共性,颇具个性,最大区别在于壶做好只能算半成品,还要经过上千度高温的烧制,所谓“陶是泥与火的艺术”,经过火的洗礼,一件“素面素心”的紫砂壶才得以真正完成,用以盛茶,“外如紫玉、内如碧云”,赏其风采“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丽娴如佳人,潇洒如少年,飘逸如仙子”。日久把玩,亦能和红木家具一样有“包浆”……紫砂工艺历经五百多年,其间技法不断完善,历代艺人推陈出新,吾在方壶成型时借鉴木工工艺益颇多。传统成型技法之“镶身筒”法和木工工艺如出一辙,同时做木工时练就对事物的观察和欣赏能力,同样是派上了用场,设计、制作茶壶都能用理性思维方式,“推、刨、凿、切、割”样样上阵。

这样摸爬滚打了近二十年,从木工到现在所从事的紫砂专业,亦小有成绩,作品在国内外大型展览中展出,同时发表在“壶锦”、“紫砂风采”、“茶与壶”、“紫壶砂艺”、“紫泥如金”等各种专业书籍、杂志上。其中“井栏茶具”在91年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获金奖,同年荣获镇十大杰出青年技术奖、“陶精壶”获“宜兴陶艺新人新作三等奖”,其构思还是出自木工“角尺”,整件器皿由多个三角形构成,结构稳重、严谨。加一长方圈足,托起整个壶身,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

这些将在以后的文章中着重介绍。我只想说像我这样成功改行的例子在宜兴肯定大有人在,希望这点滴肤浅的感悟,能引起有识之士的共鸣,携手传承卓越的紫砂陶文化。

富贵竹平圆紫砂壶赏析


近日,我在朋友孙正伟老先生寓所看到博古架上的紫砂壶,真是琳琅满目。其中一款周桂珍制作的富贵竹平圆紫砂壶(见图),造型呈平圆形,壶柄环竹节,壶身壶嘴有竹枝、竹叶相连,寄寓“竹报平安”之意。壶的底印为“周桂珍制”,盖印“周桂珍”。周桂珍,1943年出生,1958年进紫砂工艺厂,在近代制壶大师王寅春班里学习。1963年起长期受壶艺泰斗顾景舟悉心传授,现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孙正伟笑称自己收藏紫砂壶是歪打正着。从事造型设计的他,平时酷爱绘画,所创作的油画、国画、水彩画几十年来不断见诸全国各大报纸杂志,并参加相关画展。凭着画家的直觉和审美情趣,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开始进入收藏领域,开始是瓷器、紫砂器和杂件兼藏,但很快,他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紫砂壶收藏。

孙先生说:“我有时到老画家那里去,往往看到他们手捧紫砂壶冲茶,高雅的举止让我好生羡慕。慢慢地我发现紫砂壶造型美观,形态千变万化,壶身、壶盖、壶柄的不同形态,能组合出无穷造型,使人眼花缭乱。这种美感和由此引起的精神享受,是促使我花时间、精力进行收藏的主要原因。另外,宜兴不比景德镇,离上海较近,来回方便,价格又相对不高,正符合我的实际承受能力。”

此后二十多年里,孙正伟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宜兴选壶。他回忆,那时的宜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街,两旁分布三四十家门面很小的陶器店。街上冷冷清清,行人很少,来买壶的人更少。

在这否定一切的特殊社会环境里,几乎无制壶名家,更没有职称、头衔一说,即使紫砂壶价格低得不可思议,也不会有人想到收藏。孙正伟根据自己爱好,从中挑出造型美、壶身亮丽、制作精致、价格不太高的紫砂壶买。

孙先生告诉我,幸亏当时不断有报刊发表他的画作,有点稿费,从事造型设计也有点“外快”,加上自己省吃俭用,还是有能力继续收到一批藏品的。

到了本世纪初,随着艺术市场的兴起,他开始关注书画行情和拍卖情况。在拍卖图录中,他惊奇地发现,原来紫砂壶行情竟如此火爆,而周桂珍还是位蜚声海内外的制壶工艺美术大师。他感慨地说,收藏真的是有运气靠机遇的。

如何选购方器紫砂壶


紫砂壶方器也是传统的造型工艺。对制作技艺和工艺水平要求甚高。一把既美观又实用的方型茶壶,要求比例准确、口盖紧密平整、块面挺括、线条利落、气势挺拔、力度到位,其工艺水平毫不逊色于其它造型。因其难度较高,所以生产数量相对较少。欣赏一件方器作品美不美、好不好关键在以下几方面:

紫砂方器要有“度”。构思要合理,比例要得当,线条要流畅,虚实搭配要恰当。这与创作者的功力、对作品的见解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制作的方器茶具不在乎有多少个面、有多少层,关键要有层次感和立体空间感。

紫砂方器要有“力”。这是一把方器茶壶最重要的直观特征。为什么清代黄玉麟创作的“铺砂斗方壶”、现代顾景舟创作的“僧帽壶”能被收藏家和行家青睬、追捧,就是因为它们看上去非常有力,似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线条有力、角度有力、衔接有力、虚实对比有力,作品厚重。

紫砂方器要有“角”。所谓方器茶壶,就是用数学立体几何概念来衡量的。比如潘持平老师创作的“砖方器”是用四片泥片镶接而成,角度端庄,嵌接合理,是一件上乘之作。这里说的“角”,不仅是角度的意思。而是一个气度,也就是上下左右线面界定明显,角度协调,对称匀称。

紫砂方器要有“粒”。紫砂方器对泥料要求比较严格。通常以“拼紫”、“底槽青”等掺以颗粒适当的砂粒为宜。烧成后让砂粒在壶身上似隐似现,反而让人感到老而不枯、新而不嫩、粗而不润、娇而不艳的混沌感觉。这就是方货区别于一般其它种类紫砂壶的工艺特色。

紫砂方器要有“润”。方器茶壶是由多个面嵌接而成的,在“公共边”处理上,也要注重“方中寓圆”的艺术感受,把线条在交界处处理得圆润些,使线条变化更富有特征。当然一件好的作品也要根据造型特色和创作理念,不一定要牵强附会地找“圆”接点。

所以说,方器茶壶在创作或制作过程中合理把握好线与角、线与面的关系,或粗犷、或丰腴、或刚健、或清秀,将会呈现不同的立体效果和艺术感染力,这就是方壶造型富有独特魅力之处。

紫砂壶知壶与识壶


按步就班玩出专业与感情,我们华夏民族5千多年所传承的东西,其艺术内涵博大精深,在这一领域中你有多大的素养,就会喜爱什么样的东西,就会有什么层次。从外行到内行,从不懂到懂,从玩假的慢慢看到真的,有句普通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同一张画,一张画的好,另一张画的不好,可是摆在一起,好的就突出了。

紫砂壶知壶

要知历史,介绍紫砂壶目前情况首先要了解紫砂壶历史,即紫砂工艺历史、发展史,以及工艺构成。紫砂是优秀民族传承,从茶文化发展而出,明代起为实用品,对于何谓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等等老一辈的紫砂艺人,应该研究了解,加之理解,从理性到感性,再由感性及理性的充分认识。

知现在、了解现代,此单指宜兴紫砂壶。华夏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师传徒承。可以更进一步了解现在,此外我们作品的造型艺术有时代性,不能、将明朝的搬到21世纪来,也不可以一代十,以点带面的简单领会,因为时代是在不断发展和前进的。

是知人,何以要知人,这个作者做的壶是雕塑,还是光、素,要知“人”的艺术品、艺术道德及声誉,要从那方面得知呢?不是靠宣传,也不可一味的垂青所谓的名人效应。众所周知,真正的艺术品是放在桌面上,群众来抬轿,民众最有鉴定的资格,是经得起推敲的。

紫砂壶知壶

识壶方面,何谓真?假?好?坏?,壶从大众化到高最层次艺术品,其中分二个层次,一是一般群众普及层次,另一个是高文化水平层次,取决于各阶层不同人士的对紫砂艺术地领会与理解。

谈识壶非一言两语说得明白,总括地说无非是两个字,一是“理”,一是“趣”,所谓的(理)即是实用性的体现,在使用中是否合理;所谓的(趣)即是否有趣也就是艺术性的体现,是否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第—是合理:当然,除了对于泥料要有相应的或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以外,壶最主要的是用来泡茶的,泡茶拿起来舒不舒服为第一要紧,第二是泡茶叶、冲开水时方不方便,倒起来流畅与否,用起来舒不舒服,若产生一点点不舒服的地方,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实用品。

适用是理,还包括用完之后,茶叶倒掉方不方便,洗刷方不方便;这都是适用的理,合理与否要看其符合要求,若不合理也无所谓的欣赏,是找麻烦、找不痛快,这个茶壶就可以不要了,用杯子好了,也就不要欣赏茶壶了。还是应该选一个适合自己用的壶,这样就会愈用愈有感情。

第二是有趣:趣味,就是美,漂不漂亮,喜不喜爱这个造型,你喜欢梅花的、松干的、镶银等花货类,还是喜欢几何形的光素类,这要根据个人的欣赏角度。个人的欣赏水准及底蕴,直接影响到所选壶的状态,如明朝家具较简略些、清朝家具较复杂,所以造型也有它的时代性。过去敦煌的雕塑、石刻、壁画是历史遗留下来,依然令后人叹为观止,这是有她的艺术独到性和历史性所致。

艺术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壶基本上也是一样,总结出这个趣与这个理,你就会愈有趣愈爱它,这是发自真心去爱她,和紫砂壶去用感情沟通达到情感释放,人壶合一,这就是你最好的紫砂壶。从我有个圆的倒又想要个方的,有个方的就想要其她类的,日久天长这样你就会顺其自然变成紫砂行家里手。

如何清洗紫砂老壶


陶质古玩是收藏中的一大项,大多数陶质古玩不需清洗和修复,只需在保管方面注意,避免磕碰,不要互相叠压,不要放在潮湿的房间里保管。有些陶器由于长期埋在地下,大量的可溶性盐类及其它杂质深入到器物内部并积聚起来,使得器物含盐分很高。另外,土壤中的部分钙类、硅类化合物也牢固地吸附在器物表面,形成难溶的履盖层;还有一些彩绘俑仕,表面彩绘剥落、起翘,陶质松脆等等。

陶质古玩病害可溶性盐类去除方法:

陶器中所含可溶性盐类与土壤、水有关。主要为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镁及这些金属阳离子的氢氧化物。可溶性盐类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情况下有一定的溶解度,当温度和湿度条件发生变化时,就会发生溶解重结晶现象,使器物表面泛白,并且被盐结晶撑出无数小花点,造成器物表面粗糙,釉陶的釉面剥落,器物内部松脆,容易碎裂。可溶性盐类是陶质古玩最主要的病害,一般采用水洗的方法去除。在洗涤含盐分高的陶质文物之前,先要断定其火候,即烧成温度,可以从声音上来判断。火候越高,敲它时声音就越响。其次要看器物表面装饰物(如彩绘)能否经受得住清洗,否则就要先进行加固保护,然后才能清洗。

素陶表面没有其它装饰的器物。这类器物除盐较简单,一般用洗涤法。把器物放入流动的水中,洗涤一二天,除去大量的可溶性盐后,再换用蒸馏水浸泡洗涤,可用2%的硝酸银溶液测定洗涤液中氯离子浓度,来判断除盐程度。

彩陶彩料绘于器物表面和器物结合很牢固。对于这类器物可直接用洗涤法去除盐类。但还有一类彩陶,颜料图纹高于器物表面,且很松散,如果直接用洗涤法除盐,则会使颜料酥松脱落,因而要对其表面进行加固。加固剂一般常用的有2%的硝基纤维素丙酮溶液,2%的可溶性尼龙酒精溶液,3%的乙基纤维素酒精溶液。采用喷涂或者刷涂的方法对器物进行加固时,器物应处于干燥状态,加固后的器物可用洗涤法除盐,除盐完毕后可用溶剂除去高分子材料。也可不除,因高分子材料能起到保护加固器物的作用。

彩绘陶器这类器物由于地下潮湿作用,颜料中的胶结材料已老化失去作用,出土后在干燥状况下彩色颜料脱落。对于这类器物应先修整,进行表面加固后视其强度选择洗涤法或纸浆包裹法除盐。

釉陶釉陶烧成温度较高,其表面覆盖有一层玻璃质石灰釉或铅釉层,故其稳定性比一般器物要好得多。如果釉层不完整,盐类也会渗入陶体内部,盐类的结晶作用会造成釉层剥落。如釉层和器物结合牢固,可直接用洗涤法除盐;如釉层和器物结合很松散,应先用高分子材料加固,视其强度选用洗涤法或纸浆包裹法除盐。

紫砂网提示您:以上方法仅供参考,所有文物的保护处理都应在文物保护专业部门和专家指导下进行。

紫砂壶经典壶型:如意壶


“如意”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指划用或玩赏。历来如意就被各大家所喜爱而用于制壶,以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寓情于形,寄情于景,传递自己的祝福。

正传统的“如意壶”端正秀美,既古朴醇厚,又简约时尚,是紫砂壶的一种经典壶型。"如意壶"飞起的壶把与昂起的壶嘴相对称,形成了流畅的线条,方中带圆的壶身显的大气美观,深受壶友的喜爱。

"如意"是吉祥的化身,一直深受大众欢迎。如意壶在传统的壶型上有所变化,气势非凡,结构比例十分完美,尤其是如意纹饰,轻盈灵动,整壶制作难度较高,而此壶既具小品之细腻,又有大品之霸气,把握有度,堪称精品。

最初制造如意壶的为清乾隆年间的邵茂林,宜兴川埠邵氏宗族为制壶世家,壶艺名声卓著,有“邵家壶”之称。最初此壶是为迎合富商、市民情趣而选的款式,但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被其所折射的人文历史背景和蕴含的传统文化所吸引,如意壶也越发受到欢迎。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清代紫砂方葫芦壶赏析》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