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爱喝茶的人容易成功,喝茶的人品味比较高,成功会很容易。为什么劝你别玩茶呢,因为级别太高,成功随手可得,容易引人嫉妒。

喝茶、爱茶、玩茶的过程,是一个自然而然地磨练性格、培养技能的过程,既有启发性,又富于教育性。

喜欢文茶的人在过程中学会了品鉴茶叶技能,也因此在生活中更可能取得成功。以下是爱茶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的一些原因。

千万别玩茶,你会很冷静

玩茶的人时常要面对不熟悉的新茶、老茶,而他们又必须克服这些未知所带来的交学费的“可能”。层出不穷的新体验,让他们学到各种颇具价值并且不可复制品鉴技能,帮助他们在不确定性面前依然保持冷静和高效。不论是对商务人士还是领袖来说,这都是一个很关键的技能。

千万别玩茶,你会懂得改变

爱茶的人喜欢新鲜事。

持续被新奇茶品围绕的他们体会不到什么叫“无聊”,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专注。如此这般的思维方式往往能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千万别玩茶,你会自己管理情绪

爱茶的人常常会经历不同的压力,经历真假、新老、产地、品质的判别。

任何一项经历都有可能让人变得急躁不堪。爱茶的人通过培养强烈的自我感知意识,磨练自己在压力下控制情绪、保持冷静的能力。自我感知意识可以帮助提升生产力,帮助人们找到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最终的成功。

千万别玩茶,你会知道放权

爱茶的人,一路上都需要来自他人的帮助,其中的很多人他们并不认识。

但因为同样热爱茶叶,大家变成了朋友。他们深知自己无法永远掌控现状,这点非常有利于建立新的关系。他们很清楚哪些可以成为莫逆之交,而哪些只能作为泛泛之交。所以你的员工也会成为你的好朋友,甚至是好茶友,你也放心让他们去经营。

千万别玩茶,你会比别人更善于把握机会

爱茶的人对于世界的认知远甚于他人。通过细品不同的茶叶,学习不同习俗和文化,他们能学到更新更好的做事方式。继而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家乡或是他们所到之处发现机遇,做出改进和创新。

千万别玩茶,你会很有耐心去协调

爱茶的人通常要通过协商来达成自己所愿,如果你要得到自己想要和需要的东西,又不想显得特别扭捏或穷凶极恶,那么良好的协商技巧是必备的。

这项技巧可以使你更有影响力,帮助你的受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这无论是在商业还是领导力方面都很适用。

千万别玩茶,因为你常常会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美

爱茶的人能见到许多不同的事物,他们的大脑也被训练得可以专注在美、在精的事物上。持续经历的新鲜事保持了大脑思维和视野的敏锐性。他们可以从他人眼中的凡事中发掘出不凡之内在美。这项技能往往属于伟大的摄影师、诗人,他们浇灌着灵感诞生的土壤。

千万别玩茶,你会深刻理解“差异性”长满好奇心

爱茶叶的人一路上都在认识新朋友。长此以往,他们学会了如何向这些陌生人提问,以便自己更好地了解茶叶圈子。

爱茶叶的人的好奇心,以及对茶叶有更多了解的渴望自然催生了那些问题,也催生了那些走心的对话,交谈中,爱茶叶的人可以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和接纳不同的人。他们很容易就交到朋友,也很招人喜欢!

千万别玩茶,你会懂得倾听

这是一项困扰许多人的生活必备技能。

学会专注和倾听对于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非常重要。

获得成功与建立良好的关系网密不可分,理解别人,才能与他们建立稳固的关系。爱茶叶的人知道,想要获得深度理解,必须要悉心聆听。

千万别玩茶,否则你会变得太会投资

兴趣让人学会了如何去花钱,爱茶叶的人知道怎么样去做一个更有价值的投资。云游四海的经历让他们可以基于生活现状去考量未来,透过茶叶中的文化看到历史发展的脉络。

喝茶之人很容易成功,懂得享受人生,爱茶之人轻松成就事业,休闲人生,玩茶之人,掌握人生,劝你别玩茶,太容易引起别人嫉妒!

cy260.COm小编推荐

永春“茶王”郑清池 让马来西亚人接受高端乌龙茶


不久前,一个下着春雨的夜里,记者在永春“茶王”郑清池家喝佛手“茶王”茶。喝着他制作并亲手沏的佛手茶,整个人瞬间清爽起来。宾主在氤氲的茶香中相谈甚欢。郑清池说,他做的永春佛手茶保持传统的金黄汤色,“三泡后更好喝,七泡有余香”。他非常爱惜自己的茶,把泡完的茶渣拿去浸泡后供漱口用。

泡茶,除了好茶好水好茶具外,泡茶的技艺也很关键,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马来西亚,当地30%的华人有喝茶的习惯,而其中70万是永春籍侨胞。25年前,郑清池到过马来西亚,他带去永春佛手茶,自己亲手泡给当地华人喝,受到一致好评。在马来西亚的亲戚的孩子萌生了卖茶的念头。可是,当真开始卖茶,情况不容乐观。1990年,从永春购进的10担茶叶(500公斤)两年才卖完。1992年,郑清池再去马来西亚旅游时,发现亲戚的孩子已经能泡得一手好茶,这也让他坚定了在马来西亚推广永春佛手茶的念头。

1994年,永春佛手茶在马来西亚渐渐打出名气后,郑清池搞了个与茶有关的宜兴茗壶展,一把茶壶卖出10万马币的价格,也让当地人对动辄数十万人民币的宜兴紫砂壶啧啧惊叹。1995年10月,郑永针和儿子郑清池的永春佛手茶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2000年1月4日,马来西亚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情系乌龙茶之约”中国茶文化活动,主角正是郑永针、郑清池父子。随后,卖永春佛手茶的店也开到吉隆坡等地。永春佛手茶、闽南水仙和铁观音“茶王”也都卖出超过10万元的价格。

2005年,时任马来西亚首相阿都拉·巴达威到大地茶行品尝永春佛手茶,感叹中国茶的美妙。通过茶行,马来人开始接受高端乌龙茶。郑清池提到:有一次,著名茶专家、福建农林大学副所长郭雅玲到马来,在当地喝到永春佛手茶后称“你们的好茶都跑到外国了”。

郑清池提起父子两代“茶王”的佛手茶情缘,充满自豪。他提到,茶界泰斗张天福曾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一泡极品佛手而情有独钟,还称赞“茶王”郑永针做的茶是“茶王中的茶王”。2010年1月31日,郑清池到张天福家拜访。张天福泡了10道茶来接待,这是张天福接待客人的最高规格。

吴凤鸣——“玩茶”的人


走进他的办公室,似乎就是走进一个小型的茶文化博物馆,扑入眼帘的是,全国各地的300多种茶被井然有序地摆在壁柜里。环顾整个屋子,有关茶知识、茶文化、茶历史的书籍有上千本,偌大的茶台上摆满了精致的泡茶器具,什么茶具泡什么茶都摆放得井井有条,连泡茶的水都是从百公里外拉回的山泉水,非常考究。

没错,源于对茶的酷爱和痴迷,他筹资组建了山西省茶叶学会(法人代表)和太原市茶业协会(会长)并成为总创始人,现担任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国家茶馆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科学普及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职称为国家高级评茶师、国家高级茶艺技师、高级(副编审)技术专业职称。

他交茶友,写茶书,拿职称,弘扬祖国茶文化,一脚踏进茶的世界就是20多个春秋,直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具有国家茶业资质的专业人士。当听到赞美他的声音时,他会淡淡地说:“我只是一个"玩茶"的人”。“玩茶的人”通常也应该是喝茶的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带着自己的茶,即使参加全国性的茶业会议,他也是茶不离手。有人说,自己带茶者有两种人,一种是喝茶非常讲究的人,一种是卖茶的人。他属于第三种人,是两者兼而有之的人,就是那种既讲究喝茶又卖茶的人。不同的是,他卖的茶是意念上的茶,理念上的茶,文化上的茶,是以茶为媒,广交朋友;卖的是茶的纯净,茶的感性,茶的率真,茶的天然,其实他玩的是人生的至情至真至善至美。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核心价值理念和性格底色,他为需要帮助的素不相识的弱者能够见义勇为、大打出手而自己受伤,也就不足为奇;他每年会自费拿出几万元来,跑到全国各地,参加有关茶业方面的会议,这也在情理之中了。

谈起茶业协会,谈起茶艺茶道茶文化,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出阵阵的古筝声,氤氲的茶香,身着唐装的茶艺小姐用纤纤玉手,为客人把琼浆玉液倒入品茗杯中,再把手起杯落间蕴含的一个个历史传说和典故,用轻声慢语讲述给客人听……这样的情景,似乎与他谦和、低调的做人风格显得尤其一致,初识他的人都会有此种感受,真诚的微笑,绵绵的话语……这就是他性格的矛盾魅力。血性和刚性,柔情与温情,都是他兼具的品性。

1.8米的个头,体重100多公斤,饭量大得能吃两个人吃的东西,但对茶叶研究的细腻,却每每让人咂舌。比如普洱茶饼那层纸的包装,对于有几个褶子、操作手法应该怎样,他都非常谙熟。如果你要是打开的话,他会很快为你复原,并教给你专业人士的做法。如此豪气的男子汉做的却是茶文化这“软科学”的研究与探索,这种落差的魅力给人带来的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还是回到这样一个矛盾中来。其实,他的第一故乡是山西朔州,是那种典型的雁北大汉,决然与茶这种南方佳木没有太大的关系。他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先后获得了大学文、理双学位,曾留学于苏联国立大学。

可能在茶界的朋友有所不知,作为资深媒体人和斩获大学文、理双学位的他,主持开办各种形式的栏目、专版、专题、专刊,出色地报道了山西省各条战线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成绩,取得的成功经验、科技成果和先进事迹,塑造了一大批先进企事业单位形象。在他的倡导下,团结了山西广大茶业科技工作者、茶业经营者、茶文化爱好者,在多家媒体开辟各类茶文化栏目,开展了各种茶文化和社会公益性活动,承接了《太原市茶文化历史及发展研究》学术课题,多次受到了茶业同仁的表彰和好评,他的多篇报告文学、通讯、专题报道等文章刊发于各大媒体,曾多次获奖。与同仁共同编著《走进茶道》一书、《茶与健康》科普知识系列丛书、《闪光的道路》一书等多部著作,以新颖的思维和格调为振兴三晋茶文化不断进行着探索和追求,受到了国内外茶友、专家的好评。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参加国内外茶叶学术交流及茶事活动,在全国茶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特别是他在开展普及茶叶科学、倡导科学饮茶方法、传播茶叶科学思想、弘扬茶叶科学精神,在培养山西茶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上,亲自讲课,举办了13期山西省茶业从业人员国家茶叶职业技能(茶艺师、评茶员)培训班,学员们全都获得国家茶业职业资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和山西省太原市茶业协会培训学习证书。

针对目前山西新型茶庄和茶馆增多的实际情况,他还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茶叶技能培训,不仅为会员单位上岗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和指导,而且为非会员单位和新开茶叶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在提高三晋茶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涉足茶事,也可以叫做“不务正业”。然而,他坦言道:“追求茶的境界,这是我最喜欢的心灵修炼。”从1990年开始“踏上茶路”,一发不可收拾。他超前决策,筹资组建了太原市茶业协会,被推选为会长。此后与多家媒体开辟各类茶文化栏目,开展各种茶文化和社会公益性活动,承接了《太原市茶文化历史及发展研究》学术课题,多次受到了上级部门及茶业同仁的表彰和好评。在他的倡导下,为促进山西茶业经济和茶文化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山西省茶叶学会应运而生,自己又被推选为会长。

“协会和学会是两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将继续把茶文化发扬光大”,这是他的情结所在,也是他成立这两个平台的初衷所在。“两会”一路走来,他和他的团队身后是一连串闪光的足迹“晋商茶文化研讨会”、天美名店茶文化节、“龙福”茶文化节、“马帮茶道瑞贡京城”,为促进山西茶产业发展继续努力、奔波。

他就是山西茶界泰斗吴凤鸣。

杨君

人生,不过一杯茶!何必太清醒


人生,不过一杯茶,

满也好,少也好,争个什么!

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

急也好,缓也好,那又如何?

暖也好,冷也好,相视一笑。

人生,因为在乎,所以痛苦。

因为怀疑,所以伤害;

因为看轻,所以快乐;

因为看淡,所以幸福。

我们都是天地的过客,

很多人事,我们都做不了主。

“心”字三个点,没有一个点不在往外蹦。

你越想抓牢的,往往是离开你最快的。

一切随缘,缘深多聚聚,缘浅随它去。

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离开你多少。

人人都怕自己不清醒,希望自己心明如镜。

其实人生何必太清醒?做粥要放三分米,七分水。

处事要三分为己,七分为人。

对朋友要三分认真,七分宽容。

对家庭要三分爱,七分责任。

看文章,三分在看,七分在品。

喝酒要到三分醉,七分醒。

三分…七分…,不过是人生的掂量。

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

沏的是茶,尝的却是生活;

斟的是酒,品的却是艰辛。

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

没有彩排,没有重来,

多珍惜眼前的,你现在拥有的,做自己想做的!

李易祥的玩茶理念


李易祥

星座:双子座 

血型:A型 

199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影视作品:电影《盲井》、《鸡犬不宁》、《我叫刘跃进》,电视剧《军人机密》、《香水》、《心囚》、《天伦劫》等。《盲井》曾在第53届柏林电影节上获得柏林最高艺术成就银熊奖,荣获2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银奖,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改编、最佳新人提名。

重点文字:“每次拍完戏之后,所得片酬我不看作是钱,而看作数字,数字就应该及时归零。”

李易祥的财富观:

越没有财富的时候朋友就越多,越有财富的时候真正的朋友就越少。

理财不是为了要世界的东西,我的理财观是和大家分享。

最大的富足是心灵的满足,不是物质的积累。

我现在的梦想是用智慧的财富,一种比物质财富更简单、更轻松的财富,让我们生活的地球越来越美好,让每个人的心灵都更快地净化。

刚刚主演了电视剧《神话》,正处在空闲档期的李易祥,穿一身白色休闲装,安坐在自家茶馆的巴西花梨木大桌前。

在茶叶的袅袅清香中,没有了鸣蝉的噪音和暑热,李易祥气定神闲地讲述他的财富人生和“茶之道”。

理财是为了分享

“理财不是为向世界索取,我的理财观是和大家分享。”李易祥很平淡地说,娱乐圈里的同行,很多都善于投资、理财,比如做房地产,炒股票,收藏古董、艺术品等等,不乏高人。“不少朋友会跟我聊一些投资股票、房地产之类的事,他们的心情受到市场的影响。而我的心情是随着自己的心跳自然的起伏。很多银行的朋友带他们的大客户来喝茶的时候,他们自己都说理财和喝茶感觉真是不一样。这是一种心灵的理财,是最大的财。他们是钱越多,心里越恐惧。而我是心灵越来越平静。”

他认为,会理财很好,但他不羡慕,“我天生没有什么理财的意识。物质财富对于我而言并不重要,房子再多、再豪华,一晚上也只能睡一张床而已。最大的富足是心灵的满足,不是物质的积累。”

演员的职业充满了风险,很多朋友劝他买几份保险,“可是我自己不需要这些,万能的保险就是你的自信。我的财富是零,就是永远的归零。每次拍完戏之后,所得片酬我不看作是钱,而看作数字,数字就应该及时归零。”[page_break]

他说着,拿出一包凤凰单枞,专注地泡起来。“每次拍完戏之后,想着所得片酬足够一段时间买茶了,就觉得可以了。当我发现需要钱买茶的时候,就再出去工作。”他轻轻地给桌前的每个人倒了茶,然后举起闻香杯,一边仔细地嗅着单枞的香气,一边若有所思地说,“买一些好茶,请多一些人喝,这是很快乐的事。你看,我这里多贵的茶都有,有的百年老茶拍卖价能达到二十万元,但是我不藏着,都拆开、跟朋友一起分享。”

好茶用来喝,不为投资

除非遇到好的角色和剧本而忙与排戏,李易祥多半时间都在茶馆。

茶是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我5、6岁还没桌子高的时候,就和姥姥一起喝茶了。”他称自己为茶专家,指着多宝格上排列的林林总总、各种包装的茶叶说,迄今他收藏的茶已有200多种,包括绿茶、乌龙茶、陈年普洱茶等等。“也许这算是我最值钱的资产吧。藏茶也可以算是一种理财吧——记得以前中央台做过一期节目,说到囤茶的利润达到每年20%以上。我买的普洱茶,2万多1斤买的,两三年的时间,已经翻了两三倍,到现在涨到6、7万1斤了。”

除了好茶、名茶,他还收集了大概二十把清代和明代的茶壶,那些应该在博物馆展出的价值连城的茶具,他每天都用来泡茶喝。“对我来说,好壶就是用来泡好茶的,不是用来摆着的;而好茶就是用来喝的,不是为了投资。”

此外,他还请专业人士在全国的一些茶产地定制茶。“他们都是茶业世家出身,专业水准勿庸质疑,所以客人在我这里喝到的都是最好的茶。我们根据不同茶叶的味道、香气等特点,自己命名,如‘幸福’、‘长生丹’等等,再包上我们自己设计的包装。”

李易祥说,有位英国的客人,喝了名叫“幸福”的普洱茶,由衷赞叹道:“这是7岁时我在英国乡间闻到过的味道,一瞬间,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实现“财务自由”

李易祥第一次赚钱比较早,是在1993年。“我们全班都去广州拍了一部电影,不管戏份多少,每个同学赚的钱都一样多,所以我心里特平衡。我记得很清楚,是3600块钱,没拍几天戏,赚了那么多钱!那部电影名叫《女人花》,也得了比较多的奖。”

第一次拍电影时他上大二。“可能是当时技术的限制吧,拍片时,多走一步或者少走一步,镜头就虚了,所以我们能走对位置、把台词说完就不错了。”回顾第一次拍电影,他感慨良多,“以前拍戏,我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状态,设计感比较多,一场戏可能有7、8个设计方案。但是现在不同,就是按照直觉去演,用灵感创造人物,只有唯一的方案。”

经过多年的努力,实力派的李易祥凭着精湛的演技、流畅自然的表演风格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也被诸多导演称为“最省胶片的演员”——排戏几乎一条就过,因而越来越红。

李易祥,每一个阶段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有无所事事的时候,也有辛苦忙碌的时候,“最快乐的人生就是能够做自己的主人,想工作就工作,想休息就休息。我觉得自己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不为一份具体的工作而束缚。顺其自然,有合适的角色,觉得蛮好玩的就尝试一下。”

除了品茶,李易祥的另一大爱好是旅游,欧洲、美国、中国的名山大川他基本都去过,“不过,不是那种辛苦的专业登山,能开车的路我就开车,能坐缆车上去的就不会走上去,”他笑言,“何必整得自己特别累呢!”

减法人生更快乐

淡泊、随性、自然,这是李易祥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现在我们的会员很多,经营没有问题。每到一定时期我都会去买进一批新的茶,资金在不断的流动,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有不少个人或者开茶馆的,都会来这里买茶。”他说,“生意方面我不用担心,所以经常有空坐下来品茶,喝上一杯好茶,大脑就被清空了,很放松,很快乐。”

也许是好茶的作用,李易祥总是妙语连珠:人一生下来就在过加法的生活,拼命地累积财富、给自己加担子;人类也拼命地对地球做加法,让地球不堪重负。地球不平衡就会有灾难和危机,身体不平衡就会有疾病。要过简单的生活,减法的人生。

请朋友吃顿素食、喝一杯好茶,就是给自己的心灵洗澡,让心灵放下重负。难怪李易祥诙谐地说:“就是地球马上要毁灭,我也会坐在这里喝茶。”

茶,竟然还可以这么玩?


茶不用来喝,还能干什么?对于有创意、有想法的人来说,这恐怕不是一个问题,在他们的手中,茶叶的角色可以千万种。

在整个古代,即便茶发展到后期趋于普及,但毕竟还算珍贵,所以古人不敢过于浪费,对茶的利用方式也比较保守,依然与喝茶相关,只不过在具体环节中增加了娱乐的成分。比如在茶汤上作画,和现在的咖啡拉花相似,美其名曰“茶百戏”,前提当然得是煎茶,散茶泡的茶汤可不行。

茶百戏

后来随着茶普及到平民阶层,利用茶的花样渐多。比如用茶做菜,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当然要数杭帮名菜:龙井虾仁。此外,还有一个令无数人为之倾倒的风味小吃:茶叶蛋。

龙井虾仁

发展到现在,对茶的利用就更显五花八门,比如茶枕、茶化妆品等,也有更极致的,据说四川有一家酒店用茶砌墙。只能说,除了壕,也未免太过于暴殄天物。

砖茶砌墙

只是外国人脑洞更大,居然将茶和酒这对生死冤家组合在了一起,发明了茶啤酒,名字做“kombrewcha”。

茶啤酒

诚然,以上这些对待茶的方式,多少还是停留在物质层面,对于茶精神的彰显并无助益。而真正将茶叶利用好,其实是一件极其需要智慧的事情。

【访谈】太璞茶业:为云茶科研成果“吼”市场


聚焦茶企新模式系列报道

策划:编辑部

本期人物:太璞茶业总经理王强

稿件采写:凃春艳

枯山,雨夜,寒风,一名老僧孤独的行走着。此刻,他最需要的是一碗有味道的茶。一杯热气腾腾的茶下肚,老僧面向苍茫大地,直抒胸臆,在寂静的深山中一声“吼”,尽显霸气......这个场景,来自一款叫做“寒山吼”的茶。

“只有‘吼’字,才符合他的年龄、经历和当时环境,才能更形象把这款产品的个性突显出来。”太璞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对()表示,一款茶在保证基础的品质之上,还要带给茶友独特的体验,让他在喝完茶后,形成一个立体的形象,“寒山吼”是太璞推出的第一批茶中的一款。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声大“吼”,也是在为云南优秀的茶叶科技成果在“吼”市场。这就是太璞茶业这家茶企新锐肩负的大责任。其通过深挖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云茶科技的供给侧改造,让科研能更好地与市场无缝对接,并用庄园模式深度整合上游茶山资源,从而创造了全新的“科技+庄园+市场”模式。

王强与记者交谈(图/)

太璞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创立的()表示。

太璞茶业虽是行业新人,但有备而来:有自己的个性,有科研力量,有庄园基础,致力于用科研力量来提升品质,做示范性茶山,传递产品价值,努力成为示范性品牌,引导市场和消费者,为这个行业树立一种标准。我们祝愿“科技+庄园+市场”模式能早日落地,为云茶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启示!

尹志刚:玩普洱茶玩出新心情


尹志刚:玩普洱茶玩出新心情

尹志刚:别轻言普洱“春天”

5年前的暴跌曾让普洱市场风云突变,无数茶商套牢从此淡出。今年春茶市场的红火,使得普洱原料上涨的消息备受关注。当普洱的春天到来,当行情一路看涨,,进山收茶是件辛苦事。“20公里的路程要走大半天,车是根本开不上去的。进山收茶别的甭多带,最重要的是多背点儿北京二锅头。”这是为给当地的茶农“送礼”的,货款该多少是多少,且绝对是现金交易。爽快的行事风格让尹志刚和各地茶农建立了感情。“越是有好茶的地方越是艰苦,茶农淳朴,以‘诚’换‘诚’是必须的。信誉倒了,便再没有得到好茶的机会。”

进山收茶,面临的问题复杂而多元。因为一个原料产地,其所处地域的内在、外在因素非常复杂,这当然特别针对古树茶精品而言,在原料的要求上必须有传统价值做评判的标准,对口感、滋味、香型及产区风格都必须有严格的标准原则,否则便失去古树茶的意义。

以易武为例,到易武收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了解每一个产区的特点,例如管理状况、天然条件、高度及水域状况,以及口感的分界线。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必须对每一个地方所生产的原料特点有充分了解,例如对于刮风寨的各个产地都必须明确掌控,还有各个产地交汇之间的模糊地带,常常会有一些未被发现的产茶地,往往会“巧遇”一款独特的新茶,费心寻找便会发现惊喜。

“对于收古树茶的人来说,好原料永远比好价钱来得重要。”尹志刚说,“市场概念的追捧让大家只知道明前茶精贵,只知道春茶优于其他季节,却不知春茶也要分几次采,一个春天能采3-4次,每次采摘的价格相差悬殊,春尾茶也是春茶,可价格与质量已经相去甚远。”采摘的精细度同样影响收茶价格,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同一棵古树采一芽四叶,能出十公斤;如果只采一芽一叶,可能只有两公斤,甚至一公斤,价格自然翻倍。而茶区不同,价格也是天差地远。

古树茶纯度及真伪的控制是最难的,“自从古树茶日渐风行后,产地作假也变得难以避免”。造假有三种情况:一为外料掺假,二为台地茶掺假,三为夏秋茶掺假,这三种情形最为普遍,而且利润最高,对于这三种情况,“没有别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试饮”。在口感上,古树茶的喉韵较深,而台地茶相对于古树茶喉韵要弱很多,从喉韵的完整度可以得知,从口感及香型的一致性可以得知有无外料的掺入。

“必须不厌其烦亲力亲为,如此便能有效地控制掺假,让纯度提升,做出好的茶品。”尹志刚说。山头茶是一种高度专业的行当,如果没有严格的要求与坚持,是做不出好茶的,“坚信一句:检查不厌其烦,收料不假手他人,绝不相信没有试泡过的茶叶。如此才能在日渐混乱的产地中寻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好茶。”

【茶人心语】

开茶行的做IT,做IT的玩路亚,玩路亚的搞起了车友会。各种爱好、各种玩、交各种朋友。原本只是因为喜欢开始玩茶,哪知“玩”大了,便开了茶行。渐渐地,紫砂、红木、玉器的摆件、名家的字画都收入店中,取名“隐芝”茶行,谐音“饮之”,更简单地说,“喝吧”!干脆而纯净,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才有喝不完的好茶,才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商报记者姜琳琳/文并摄

理性收藏紫砂壶也别贪低价


在紫砂界,张明强是个特异的角色,做紫砂,玩紫砂,售紫砂,评论紫砂,几种角色融为一体不亦乐乎。二十多年前,紫砂泰斗顾景舟本有心让张明强做自己的弟子。阴差阳错,张明强没有去走专业这条路,却也有幸得了顾大师赠与的几块上好泥料,张明强当宝贝一样存了多年,如今都在他手上做成了紫砂精品。他自己觉得,可能是业余成就了现在的他。多重身份之下,他更喜欢别人称他为“壶匠”。

寒暑两季做不出好紫砂壶

这几天,在紫砂店里侃侃论道的张明强听到家乡宜兴下了一场雪好不兴奋,好在返乡过年的日子很近了。他说,这个季节,宜兴绝大部分紫砂壶成型工艺师已歇下手中的活,从事紫砂的匠人尤其懂得休养生息,气温一到零摄氏度,绝不再去工作,因为泥性对气候不好把握,许多時候,成型还是要靠天吃饭,因为好的紫砂泥在成型时既怕干燥又怕冷风,也不能开空调,寒暑两季做不出好的紫砂壶。张明强自己也是踩着这个节奏在深圳和宜兴两边走动,春秋温度适宜的日子在宜兴创作紫砂壶,冬夏两季在深圳售壶,论道,教授收藏经。微博上众多粉丝追随他学习紫砂收藏。

早年,张明强被单位分配做了紫砂外贸,1988年就开始跑广交会,三十多年来他看遍了紫砂界的波澜兴盛,紫砂引出的众生相更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上世纪八十年代,紫砂就有了暴发的苗头。有一次,他一个高中同学拿着一密码箱的紫砂壶坐火车去厦门,在当时最高级的酒店门口把密码箱打开。10分钟之内,先后9个台湾人来看,最后一人将他带入房间,将一密码箱的钱,换他一密码箱的壶。朋友瞠目结舌,赶紧给厂里打电话,叫他们都过去,“在上海的静安饭店包了一层楼,胡吃海喝了一个星期。”现在讲起来张明强也觉得好笑。

又过了好些年,紫砂的行情更是一路追高,各种靠紫砂暴富的故事不一而足。紫砂界的水越来越深,张明强见过仿壶拍上千万,也见过几年出一茬亿万富翁,还见过好泥造出烂东西,盖个名家章,还真有人愿出高价。这种现象看多了,张明强总忍不住发些议论。他的议论不像商人,倒有几分文人的义愤。

紫砂代工结了恶之花

近些时间,紫砂的行情遇冷,有些国家级大师作品严重贬值,3万元就可买到一把大师壶,甚至还不如一个无名无分实力派工艺陶手作品的价位,与往日的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相比,可谓是断崖式滑落。张明强认为,这种跌落,一方面是紫砂在经历市场洗礼后回归常态,但是衰落来得如此之快,与紫砂制作的普遍代工现象很有关。现在代工如此普遍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曾经清贫的制壶人,现在赚得盆满钵满。这当然不是坏事,只是太多人财迷了心窍。出名的找不出名的代工,盖个自己的戳,一天能产几把。泥料更是千奇百怪,花红柳绿。张明强讲起来也心痛:“紫砂界的代工现象是所有艺术界中最容易的,由于功利主义的乏滥,导致了这个丑陋现象的普遍性,工艺员为助工代工,助工为工艺师代工,工艺师为高工代工。一条诡异的产业藤蔓在美丽的紫砂土壤上开出了恶之花,所以,收藏紫砂壶已经变得非常吊诡的事情。”

代工只是现象,本质是紫砂职称考试的迷信。张明强一针见血地指出。“20万紫砂大军共赴紫砂职称考场是不正常的,爱好者很难对紫砂壶的价值进行判断,只得以做壶者的技术职称作为重要依据,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唯职称论’的怪现象。技术职称是劳动部门通过考试确定的,目前是职称越高所做的作品价格也越高,于是许多人的精力不是放在创作上,而是如何能考到职称上。传统紫砂工艺人员的技术职称衡量的是成型技术,绝不是艺术。很多人花钱买文凭,花钱买职称,职称成了金钱的奴隶,敛财的工具。”

紫砂艺术在于文化支撑

现在宜兴出了不少三四十岁的高工大师,在张明强看来是一种笑话,“无非就是手巧一些的工匠的‘炒作大师’罢了”。在张明强挑剔的眼里,紫砂艺术品一定需要心手合一,一定需要厚重的文化支撑和个人涵养,修身养性,沉下心来潜心紫砂艺术传承的人,才能捏出美丽的作品。一代宗师顾景舟高超的壶艺境界与他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顾景舟重视这个渊源,并为之努力了一生。比如他与画家收藏大家吴湖帆、江寒汀、唐云、王仁辅、来楚生都交往甚密,经常切磋陶艺。他还多次参加宜兴地区古窑址的发掘研究工作,对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窑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证。他对紫砂陶的历史沿革、名人传记、古陶鉴定做了大量的研究。顾景舟相信“宜兴紫砂壶是文化壶、文人壶”。宜兴紫砂壶从明代开始,就成为江南文人生活的重要内涵,后来被有学养的帝王厚爱,进入宫中。顾景舟早就指出“跟我的人,无文化者得我技,有文化者得我艺”。顾景舟一生制作的紫砂壶数量不是很多,他有时好几年才做一批壶,而且个个要求质量上乘,不满意的都要毁掉。“顾老常常三米开外站着两个钟头盯着一把成型的壶,动也不动,如果发现不满意,其他人会稍作调整,他却把泥胎往地上一甩,重新来过。”说到此,张明强不免叹息:“现在的人,没有做两年就说自己的壶可以卖几千上万元了。”

理性收藏也别贪低价

“收藏紫砂壶,无论是几千万,几万,几十万的壶,买来之后,一定要自己用起来,慢慢变化,慢慢品味,你对它好,它也对你好,你观察他每天一个样的变化,就像你养的宠物一样。”

对于初入门的收藏者,张明强强烈不推荐在网上购买,因为“网上的二维图片很有欺骗性,而且根本做不到七天之内有专家来帮助鉴定”。张明强也告诫藏家不能在纯商业的会展上买。“展会上的人一年90%的时间都在外面跑,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做壶,而那些从宜兴进货的外地人对紫砂本身不懂,进货这道坎都过不去。各种形式层次的商业展会,看似紫砂文化的繁荣,但良莠混杂,粗制滥造、假大空乱”。

虽然要理性消费,但是张明强也说,千万不要贪图便宜,1000元以下的壶都不要买。为什么?1000元以下的原料就不正宗,好的壶原料都不只1000元了。制作者对于1000元以下的壶是不会认真去做的。张明强说,现在99%的收藏者对紫砂壶都不懂,只是看到有升值的价值,人云亦云地去收,看着名字去收藏。真正懂壶的人主要看料看工艺。

在深圳的这几年,张明强发现,深圳藏家比北方藏家要理性许多,南方人喝茶比较早,紫砂市场发展早十年,对紫砂的认识也早了十年。北方的土豪多,可能来钱更容易,在深圳卖5万的壶,北京可以卖到10万。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千万别玩茶,小心太成功,让人嫉妒!》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