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饮茶是我国的一个传统习惯,自从盛唐时期就流传下来,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很多的文化积累。

适合女性喝的茶有哪些

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的女性来说,可以喝玫瑰花茶,玫瑰花有舒缓经血。促进血液循环,美容养颜的功效,每次泡2-3朵玫瑰花即可。

对于上班族的女性朋友,长时间的对着电脑,可以喝菊花茶,菊花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对缓解眼部疲劳有很好的作用。

对于平常不爱喝水的女性,可以喝一些玫瑰花拖,玫瑰花托可以调味调色,增进食欲。

女士朋友一般血气亏,可以喝一些红枣茶,枸杞茶,补气益肾,增加血液循环。

绿茶:中国大部分名茶都为绿茶,由于制作工艺中没有发酵环节,所以营养成分较之其他类高,但叶绿素含量也较多,对肠胃刺激较大,胃溃疡病患者不能喝绿茶。

铁观音:空腹不能喝。铁观音属半发酵茶,由于发酵期短仍偏寒性,消脂促消化功能突出,而且茶香特别浓郁。但空腹不能喝铁观音,否则,易醉茶。

乌龙茶:须用100℃开水冲泡。乌龙茶不寒不热,辛凉甘润,是一种中性茶,适合大多数人饮用。因茶叶较粗老,须用100℃的开水冲泡。

大红袍茶:温而不寒不伤胃,滋味醇厚,香气浓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后,还有原茶的桂花香味。

普洱茶:性温和醇厚,有暖胃、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长期饮用对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有效。

CY260.com编辑推荐

茶中岁月,适合怀念


喜欢在喝茶的时候读书,曾经读过汪曾祺先生的《寻常茶话》,里面记载有他和巴金先生以及一些其他朋友的饮茶经历。他们喝的是工夫茶,每人都喝了三小杯。而到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有两位朋友已经故去了,当时的巴金先生也患了病。

岁月无常,仿佛是昨天刚刚发生过的事,可是一转眼,人事已非。

巴金先生喜欢喝茶,潮汕工夫茶至少喝过两次,两次喝茶的时间相差了半个世纪。第二次是在他八十八岁高龄的时候,由著名紫砂壶制茶大师许四海先生亲自冲泡,据沈嘉禄在《茶缘》中记载,许四海先生拿出自己的紫砂壶茶具冲泡,还没喝,一股清香已经飘出,巴金先生品尝之后,说道,没想到这茶真听大师的话,大师说香,它就香了,连声称赞好喝好喝,一连喝了好几盅。赞叹声犹在,人已不在。

大师说香它就香了,我们总说岁月无声,也说岁月如流水,悄声无息匆匆就过。岁月也可以如同大师手中的茶一样,散发出醉人的香气。无论我们是怎样的年纪,是青年或者已经老去,只要在安静饮茶的时候,可以想起一些好朋友,想起一些笑声,便不觉得伤感,只是有些怀念。在沈嘉禄的《茶缘》中我们看到的是缘,在汪曾祺先生的《寻常茶话》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份“寻常”,凡此种种,全是寻常事,淡淡叙说,只因为有些怀念。

中国历代泡茶的方式,你知道几种?


很多茶友都知道用盖碗或是紫砂壶泡普洱茶,而且不同的茶具泡不同的茶,也要讲求不同的方法。但很多茶友应该不知道,现在我们采用的泡茶方式只是其中一种泡茶方法而已,还有其他几种失传已久的泡茶方法你肯定不知道,今天我们据一起来看一下吧。

饮茶始于西汉,西汉以来,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撮泡法四种烹饮方法。

1、煮茶法

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茶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

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依然流行,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陆羽《茶经·五之煮》就记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晚唐樊绰《蛮书》记: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早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唐代煮茶,往往加盐葱、姜、桂等佐料。

2、煎茶法

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团饼茶经过灸、碾、罗等工序,成细微粒的茶末,再根据水的煮沸程度(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锅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在二沸时投茶煮,然后分饮。

具体过程就是:当锅内的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沸水声时,是第“一沸”,这时要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尝尝水的味道。

当水煮到锅的边缘出现连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时候,是“二沸”,这时需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在水中搅动使之形成水涡,再用量茶小勺取适量的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待水面波浪翻滚时,是“三沸”,这时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锅内,使开水停止沸腾。此时,锅内茶汤表面即生成厚厚沫饽,但需及时将茶沫上形成的一层黑水膜去掉,因为它会影响茶汤的味道。然后再将茶汤均匀地舀入三个或者是五个茶盏中,而每盏的茶沫要均匀,陆羽认为茶汤的精华就是这茶汤上面的沫饽。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与煮茶法不同之处: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法只是在水二沸时投入“茶末”煮。

3、点茶法

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以及侯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区别与煎茶之处在于,茶末不再是水二沸时投茶煮,而是将茶末适量入盏中,再把煮好的水用“汤提点”(煮水瓶)注入盏中,先是调成膏状,再接着注水,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现是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宋代点茶时强调水沸的程度,谓之“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冲点出茶的色、香、味。宋代点茶,煮水改用肚圆颈细高的汤瓶,因为很难用眼辨认煮水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声音来判断煮水。

从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书看来,点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茶盏、点茶(调膏、击拂)。

4、撮泡法

明代开始,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逐渐代替了唐代饼茶煎饮法和宋代末茶点饮法,即撮泡法。置茶于茶壶或盖瓯中中,以沸水冲泡,再分酾到茶盏(瓯、杯)中饮用。

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点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流行。

朱元璋罢贡团饼茶,遂使散茶(叶茶、草茶)独盛,茶风也为之一变。散茶代替龙团凤饼,炒茶工艺逐渐流行,六类茶类开始逐步确立。今日流的泡茶法也多是明代撮泡的延续。

茶乐——品茗赏雅乐,喝茶的时候适合听哪些音乐


如果只是单纯地喝茶而没有其它文化元素的陪伴,那么喜欢喝茶、喜欢茶文化的人估计不会有那么多,也不太可能传承几千年而依然兴盛至今。比如说喝茶的时候听听音乐,就是一种能给人带来愉悦感受的方式。今天小编就来推荐一些适合喝茶时听的音乐!

如果参加茶会活动多了,就会发现“古筝”和“古琴”是最主要的两种品茗配乐。关于对这两种乐器的看法,小编认为茶艺表演时适合用“古筝”,茶道适合用“古琴”——因为茶艺表演的重点在于听和看,和古筝向外传播的那种感觉很像;而茶道那种慢、那种淡然适合感受,跟古琴的“走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筝曲比较出名的有《平湖秋月》《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等等,古琴曲有《梅花三弄》《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等等,想找到自己喜欢的可以出门左转百度一下“古筝曲”“古琴十大名曲”等等。

如果是到户外泡茶,比如山间或是海边,那么可以选择一些更休闲的音乐——可以是洞箫、也可以是手鼓、陶笛之类的,无需在意是否高雅;因为这个时候喝茶、听音乐都不是最重要的,只有休闲放松的感觉才是王道。

对于音乐,没有必要把它想得太高深。就像香港著名的古琴家唐健恒老师对古琴曲《渔樵问答》的解释:一个打渔的和一个打猎的在聊天……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大道至简”吧。

如果喜欢喝茶、喜欢听音乐,那么除了听和看别人表演,有机会最好自己也学一两种乐器,愉人悦己想必都是极好的。

怎样挑选一把适合自己的紫砂壶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手头也越来越宽裕,生活品位也随之不断的提高,理财观念也逐渐趋向理性化,使得宜兴紫砂壶进一步的被人们所关注,同时也被人们寄予了无限的期望。

有人将宜兴紫砂壶作为装饰美化,家居用品、用来提升视觉品位;有的人将宜兴紫砂壶作为新年礼品,绿色环保,品位脱俗,健康至上;也有人将宜兴紫砂壶作为新婚礼品,韵味昂然,雍容华贵;更有人将宜兴紫砂壶作为投资理财的对象。。。。。。诸如此类,如何去结合自身条件来挑选紫砂壶成了好多玩家、藏家以及投资者们务必要掌握的一门学问,本人就此结合自身和身边壶友的经验来与大家分享:

兴趣和爱好是玩赏紫砂壶的必要前提,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喜好定位和价值定位是优先要去考虑的关键因素。

宜兴紫砂壶的款型分类可谓五花八门,圆壶、方器、花雕和筋纹器等款型。藏家和玩家需结合自身的喜好玩赏来进行投资。

一般认为多数玩家都是从刚开始的某一种款型演变到后来各种款型都喜欢,走向全面化玩赏投资的趋势这也是一种必然。现就自身和身边多位壶友玩壶的经历或者经验一起分享款型选择。

建议一,纯粹是品茗把玩所需的壶友,款型方面可以随心所欲,只要自己喜欢的款型皆可。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一定要注重作品的做工和泥料,做工和泥料一直被认为是影响作品品质的最基本要素。

建议二,投资和收藏偏重的壶友,不妨选择行业中各种款型的领军人物或者代表人物的款型作品予以收藏投资。这些领军人物的作品可以收藏几款或者经济实力不俗的壶友建议整套收藏,后期市场价值潜力无限。

建议三,玩赏兼顾收藏投资的壶友,可选择几位实力和潜力都不错的工艺师的作品进行玩赏投资。每位老师的作品可以系统性的收藏整套或者是代表性的几款;也可选择看好的实力派潜力股工艺师的个人代表作数款。这些工艺师的作品泥料、款型、神韵和做工自然都是自己非常看好的,后期升值潜力较大。

建议四,赏玩紫砂壶不宜一直青睐于一种款型或者一种风格,宜多项全面化把玩,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玩家或者藏家的入门度或者是玩赏境界。不同款型的作品给壶友的视觉冲击是完全不同的,有利于各种情操的陶冶。

最后,建议所有的壶友,购买宜兴紫砂壶并非就一定要到原产地去亲历亲为。去选择一些比较有实力和信誉度的网上紫砂壶门户平台购买,也是一种既省时又省力的良好渠道。投资紫砂壶和玩赏紫砂壶本身就是是一种品位艺术的体现,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在品茗之中感悟自然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层次。

茶有三不喝


1、亲戚朋友的感情茶不喝

现在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被亲戚朋友邀请着参与创业。他们觉得你是熟人,要经验有经验,要感情有感情,做起事来也放心。

说白了,就是到亲戚朋友创办的公司工作。很多人经不起软磨硬泡,干了好一阵子,不但钱没挣到,连基本的生活费也都没有了……

到头来把自己好端端的工作给丢了,亲戚朋友碍于面子,又埋怨不得。

所以,不喝亲戚朋友的这个感情茶是最好的。

2、短平快的茶不喝

所谓的短平快茶,就是利用自己在单位里积累的技能和经验,一遇到虚假高薪的诱惑,就跳槽到一些小企业里拿高工资的事。

这些小企业为了谋生,开设虚高的报酬条件,吸引一些大单位里有经验员工。

等把你骗进企业,那一层窗户纸给捅破了,你也就不值钱了。再想回原来的大单位更难,为了那一点点的小利,把好好的事业给弄丢了。

喝茶也不能急那一口,烫到嘴是一定的,想要享受真正的茶滋味,必须心稳如止水,一口口轻嘬。

工作踏实,求一个稳字,不要为了蝇头小利去喝短平快的茶。

3、烫手冒险的茶不喝

所谓烫手冒险的茶,就是为了获得晋升机会而去尝试一些新的项目或者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很多人都有眼高手低的问题,在职场上有了一定的地位和经验,心态很容易飘起来。

很多事情看似自己可以搞定,但真动起手来,难度比你想的大很多。

宁肯不去追求这个晋升的机会,也不随意去尝试这种烫手冒险的事。烫手的茶接不接,也要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稳中求进才是晋升最保险的作法。

茶为“喝”还是为“吃”


茶为“喝”还是为“吃”

有人认为喝茶,要削尽繁枝,有好茶,老老实实吃上一杯,何必让茶道茶文化一类叠床架屋,弄得一杯茶也吃不安呢?可是,在南宋都城临安,终究吃茶者多,喝茶者少,遗风不灭,杭州人至今都要讲“去梅家坞吃茶去!”味道就变了。

《梦粱录》里的临安,“四时卖奇茶异汤”,冬天卖的七宝擂茶,据说是用花生、芝麻、核桃、姜、杏仁、龙眼、香菜和茶擂碎煮成茶粥单卖,这般吃法,操作起来好比捣年糕,吃者好比吃八宝粥,要紧的是吃,不是喝茶汤了。宋人还喜欢弄些香料,把龙脑珍菜、菊花之类与茶在一道,茶香吃进花香,花香吃进茶香,吃进口里,吃出了一股香气,一种味道。 

南宋咸淳年间,日本高僧大应禅师到了余杭径山寺,深研佛学之余,把当时流行的抹茶做法、吃法一并学会,带回了日本,慢慢发展为“茶道”。看日本人行茶道,便知抹茶是研成细末的,放入茶盏,注入沸水,茶汤浓如豆羹,小筅帚一搅,卷起千堆,待冷却后,一吃而光。南宋时虽有撮泡茶的套路,但是大家都不买账。 

还有个说法,杭州早年有酒馆无茶坊,只不过富人有了聚会宴饮,会招些茶博士来来往往,热闹煞也。后来宋室南迁,汴京开茶坊的习俗南渐,茶馆在临安一家接一家地开起来,且在茶汤巷一带成了气候,成为茶馆一条街。茶馆虽然吃茶,但是点心也是重头,你看今天在杭州坐茶馆,无论青藤或门耳,那些各色吃食消闲果儿的消耗,分量不会少于茶汤。南宋的擂茶,现在无处可买,但在保留擂茶习俗的湖南乡下,待客吃一顿擂茶,是要摆上十数个碟子的,炒米、炒黄豆、炒绿豆、炒包谷……一路吃下去,好比是在吃饭了。 

至于文人雅士,骚人墨客说到茶,可吃,可咏,可品,可分,就是不提“可喝”。分茶这一活计,知识分子很喜欢,说白了就是闲来无事,弄把小筅帚筅筅茶汤,由泡沫形状,茶末游移,想像出金戈铁马,杏花春雨,生离死别,聚散无常。只要胸有点墨,胡思乱想,就能成全分茶好事。 

还有斗茶一节,是茶农做了新茶后的一项趣味赛,比比看,谁的茶神完气足,做得好,以便卖个好价钱。斗时一是要观汤色,色纯白表示茶质鲜嫩,颜色青、黄、灰、红,均不足取。二是要汤花匀细,紧咬盏沿,倘若咬不住,粘不牢,汤花飘零,便稍逊风骚。斗茶三局两胜,可是,茶汤入口的那股子鲜味,居然完全避而不谈。这些南宋人士呵,他们的想法,真有些怪呢,有了他们的积习与遗风,杭州人喜说吃茶,不说喝茶,也就不足为怪了。

孟庭苇:喜欢喝普洱熟茶


孟庭苇:喜欢喝普洱熟茶

青春年少的岁月里,记不得有多少个夜晚,是在被窝里塞着耳机,听着孟庭苇的音乐入眠的。那是适合夜晚聆听的声音,不是惊艳、反而淡然,更带几分忧伤。音随声动,声声沁心,给少年爱的教育,给成年心的明净。

11年前,她淡出娱乐圈,因顿悟、因释然。相夫教子、参禅礼佛,过平静的生活,不在名利场里逐流。但不知为何,我却总觉得她从未远离,也许是习惯了每年情人节从大街小巷里飘出《没有情人的情人节》,一度慰藉那些无根的心;又或许每到帘外雨潺潺的时候,总禁不住哼起《无声的雨》,想起她《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的邀请。那声音,可以在忧伤的时候穿透灵魂,在幸福的时候熔炼尘埃。

如今的孟庭苇虽已年过不惑,却仍保持着少女般纯净的眸子,在袅袅佛音中有一盏清亮的茶汤相伴,并行的灵魂与躯体都变得通透起来。纵使再度回到公众视野,纵使繁华光影交错,她的心一如既往的平和安宁,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她却已经不再为了销售数字而唱,而是为心而唱,为予人希望与欢喜。

2000年您在大陆的告别演唱会是在昆明举办的,那时您在云南应该呆了不短时间,之后你还来过云南吗?对于云南,您有什么特别深刻的记忆吗?

孟庭苇是的,我非常喜欢云南。后来2007年夏天又去了一趟。在昆明待了几天拍广告,工作之后一行人到丽江旅游,对于当地的美景与古镇非常难忘。

听说您比较注重养生,以至到现在还是显得非常的年轻漂亮,能不能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养生心得呢?

孟庭苇因为茹素18年的缘故,饮食上较为清淡,在佛法的熏习之下,心境开阔,生活起居正常因此无夜生活与应酬,身体自然健康;家庭幸福美满是我年轻的主因!

您喜欢喝茶吗?有偏爱哪种茶类吗?您对普洱茶有什么认识和感受吗?

孟庭苇我很喜欢喝茶,因为容易胃寒,通常会选用普洱熟茶。我所知的有: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等等。因此,用餐时总习惯喝普洱茶。

我们知道您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艺人,这些年一直很低调地在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公益活动,帮助了很多人,您认为公益对您最大的意义在于什么?我们作为普通人,应该怎样将公益渗入生活呢?

孟庭苇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创造更大的价值,公益是其中一项,在带领群众投入公益的过程中,更珍贵的是,人性中最美好的特质被彰显与提升!公益就在生活起居之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鼓舞人心的话语,一个举手之劳的帮忙,都是公益,即使是一块钱的捐助都能聚沙成塔解人急困。

阔别歌坛十余年,重新走进录音棚、走上舞台,您觉得自己的心态有了什么改变吗?

孟庭苇不再为了销售数字而唱,不再为了排行榜名次而心情起落,此刻站在舞台只为一个目的:给人希望,给人欢喜!

请问您近期有什么全新的音乐和演唱会呈现给大家吗?

孟庭苇去年底结束20周年巡演,今年9月将展开新的巡回演唱——“纯真年代之月亮说话演唱会”。转载《普洱》杂志!

吴屯妇女“喝”茶风俗


这里的喝茶风俗,男人概不介入,只要女人才有资历入席。设宴喝茶由村里农家妇女轮番作东,当天“茶宴”少不了邀请进村来的女来宾入席。作东者都想借此机会体现本人的手工和美意,拿出本人所有的好菜摆上茶宴,让姐妹们品味。银根紧缩的日子,她们也会想方设法“因地制宜”,亲手制造小菜,如雪里蕻、豆腐卤、豆渣饼、腌辣椒、南瓜干、咸笋干、沙炒黄豆、花生等。如今,“茶宴”则丰厚了起来。“茶宴”上农家以茶代酒,彼此敬茶,且边喝边聊,谈趣风生。

这里的妇女喝茶俗与其他区域的喝茶个性大不一样,它不是品茶,也不是喝茶,而是喝茶,它即不必茶杯,又不必热水瓶,也不必当今最盛行的紫砂茶具,而是用饭碗。用的茶叶也不很考究,当地山茶即可。茶水用三角茶壶放在灶门炉前文火煨开。

“喝茶”不只沟通女人情感,并且还起到了增进邻里友善的效果,发挥着“妇委会”的调停功用。吴屯红园、上村、大际、小际一带,这种农家妇女的喝茶风俗沿用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前史。

茶喝三道 杯有余香


三毛说:“茶喝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题记

落日的余辉中,我应邀推开那扇门。桌上,有一盏热茶,在氤氲着淡淡的清香,一边,一台简单的收录机里,一曲二胡正缓缓拉着,空灵而悠扬。

一时间,我有些恍惚,你笑着看我,告诉我,这是阿炳的二胡曲,叫《二泉映月》。

这是我第一次听阿炳的《二泉映月》。也只是在这一瞬间,我感受到了里面某种摄人心魄的心酸,那声音欲罢不能,让看我毫不犹豫地开始沉迷起来。

你依然笑笑,递上那盏茶,拉了我在桌前坐定,你说这是支自述式悲歌,听它会让你想到“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听它会让你知道对人世的关怀,对自我的思考,仿佛一种同在的命运感。

你浅浅地啜了一口茶,看向窗外,眼里,是怡然自得,也有一种不知名的忧伤。

从来不知道,一盏茶,一首曲,可以让你有这样一段娓娓的轻轻述说;从来不知道,这个黄昏,可以让我这样静静地感受着这样的一份恬淡。

是的,是恬淡!看,此时香渺渺,韵袅袅,仿佛如云之飘逸,如雾之妙曼,如风之清灵……

于是,爱上了悠扬的二胡曲,爱上了淡淡的茶香,和低低轻述的你。

一直很感激,在我的生命里,可以有着那样一段为人师表的生涯,让我在这一段生涯里认识了这样一个你。

乡村的校园,一到晚上便十分静谧,我经常会在那样的夜晚坐灯下,或批改,或备课,或写上一些只有自己才能看得懂的文字。往往这样的时候,你也会从寝室过来,带上暖壶,让两盏清茶在渐渐浓了的月色中一道又一道地暖了又凉,浅了又满……

我很奇怪为什么你会这样喜欢茶。

每一次看你翻动着灵巧的手指,然后提壶,举杯,冲水,刮沫,压盖,低斟,那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忽急忽缓,有柔有刚,仿佛一个精通茶道的老者在展示着他精湛的茶艺。

你依然笑笑,你说你喜欢喝茶,是喜欢一杯茶的韵味和它那独有的魅力,你说一杯茶用开水漫过茶叶看似那么简单,却有着尘世里千丝万缕的牵连,初尝时有浅浅的苦涩,之后是淡淡的清香,仿佛一种久抑于心中的拨开云雾,和经历了一种一种情怀后的恬淡--恰如你面对着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初时懵懵懂懂,后来清澈明亮。

我这才细细端详起来,看那简陋的白色瓷杯,杯身有典雅的兰花图,杯顶有白雾在缭绕盘旋,杯中有茶叶舒卷有致,宛然那一季的春色正在这清澈的水中无言地释放着生活的苦涩,而曾经的褶皱曾经的不平已然渐渐摊开,渐渐舒展,渐渐绽放出生命中那一缕缕淡淡的清香。

因为你的茶,因为你的这番话语,我更喜欢这样的日子了。想到那小小的三尺讲台上,有那么多如你我的人正燃烧着热血,每天面对的是那么多的孩子和他们那满是求知的眼神--原来教与学,本身就有无穷尽的乐趣啊!

是淡泊的生活,是如水的日子,每天我就这样忙碌在校园里,渐渐养成了一份淡泊闲适的心境。看杯中的茶叶在水里慢慢舒展,慢慢沉浮,心里满是那种去留无意的闲散和宠辱不惊的淡定。

尘世浮躁,人生苦短,若能忙里偷闲捧得一杯香茗,守一份清心,凝心静气里,该自有一番温润且意味深远的悠悠乐趣。这样的时候,多么希望会有那么一天,我可以找到那有雕花的格窗,古香古色的案几,抚着琴,焚着香,斟一壶茶,与你,浅浅慢品……

后来,我告别了三尺讲台,告别了我生命中最难以忘怀的岁月,以至于现在每每想起时,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疼痛。

但,我很欣慰,你一直守着那方净土,用你那一如既往的热忱和一如既往恬淡的心境。

一晃已是十多年的光阴。

想到阡陌红尘,终于可以这样和你相依相伴,我嫣然一笑。

慢慢的,就养成这样的习惯了--常常捧着一杯茶,慢慢地细细品着,看杯中的茶叶经沸水一泡慢慢地舒展开来,那种美,美得让人凝神屏气,此时若能迎着阳光看去,那嫩绿的芽片会在茶汤中上下翻滚,有细小茶素,晶莹着,闪灼着,交相辉映着,宛然一片春的生机;而茶水之色则素净淡雅,仿佛早春三月烟雨空蒙中的一片新绿,那水气氤氲,香如幽谷之兰,无意中便沁人心脾,芬芳隽永;而茶叶,则像女子着衣裙在迎风慢慢地起舞,在旋转、在翩迁、在娥娜、在摇曳,直让人想起苏东坡的那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是平淡如水的日子,你一直忙碌着,学校里各种各样的事务也曾经让你累的一回家便蒙头大睡,但往往也会看到夜深人静时你的埋案疾书。我无以说清我心头的那种不舍,却也只能在这样的时候,娴熟地斟上一杯你喜爱的茶,让那一缕缕淡淡的醇香缓解你那一刻的劳累。

三毛说:“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我只希望在这样的悄悄流逝的时光中,让生活里那些酸甜苦辣在能这一注浇灌之下,慢慢沉淀,慢慢融解,慢慢地消逝。只留下满是茶香的氤氲空气中,这份细水长流的快乐。

四、

这个有雨的夜里,想起三毛曾说“茶喝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很喜欢这句话,看似品茶,却也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吧。

我倚窗而坐,许是沿袭了你的习惯:只一杯茶,伴一首悠扬的乐曲。杯中,那绿的芽翠的叶慢慢舒展着浮沉着,馥郁的香气在那瞬间开始弥散开始袅袅升腾了--第一道,涩涩的,有点苦;第二道,是那浅浅的甜;第三道,淡淡的,是萦绕在舌间的那份回味甘醇,和杯中遗留的缕缕醇香……

是啊,任时光飞逝,任岁月流转,我只愿这样做个如茶般淡然的女子,在那纷纷扰扰的尘世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定而从容。

隋唐时期抹茶不是喝的?


初见“抹茶蛋糕”,我以为是做蛋糕时融入了茶水,随着“抹茶拿铁”、“抹茶冰淇淋”……不断扑入眼帘,我觉得不对劲了,百度一下,原来“抹茶”是这样的:抹茶古时称作末茶,起源于中国隋唐,将春天的茶叶的嫩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团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干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

唐代诗人卢仝有诗云:“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这就很形象地说明“抹茶”之“抹”是“末”,是粉末,冲在碗里的茶不是汤水,是凝面;抹茶是用来吃的,不是喝的。一开始,我把“抹茶”当成动宾结构的词语了。

进一步翻看,可“涨姿势”了:抹茶的原料是一种没有经过揉捻的小茶片,它的制作有两个关键词“覆盖”和“蒸青”。春茶在采摘前20天必须搭设棚架,覆盖芦苇帘子和稻草帘子,遮光率要达到98%以上。日本学者竹井瑶子道:“覆盖遮阴改变了光照强度、光质、温度等环境因素,因而影响到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露天茶不含B-檀香醇,除低级脂肪族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外,其他香气成分的含量明显低于遮阴茶”。

简直颠覆了我心目中茶叶的形象!我一直觉得,茶择了高山岭地,餐霞吸露,敛日月霓虹,饮山岚云雾,绝尘清碧地成长,然后经采茶村姑的巧手采摘,又经制茶师傅晾青、炒青、揉捻、发酵、干燥等程序的打磨,纸包,装罐,就可以润养一个个的人生了。捏一小撮茶叶放到玻璃杯子,冲水,看茶叶在水中舒展,轻舞,是极美妙的享受。沸腾的水唤醒着茶叶凝结的山居岁月,显其清,漾其香,轻轻啜一口,醇香入胃入心,肌舒肤爽了,心明眼亮了,茶的生命也得以曼妙地重现和升华。

抹茶应是茶的另一秘境,通过覆盖,蒸青,焙干,磨粉,温碗,调膏,点茶,最终把茶独特而深沉的海苔香气全激发出来。据说卢仝的诗句赞美的是一级抹茶,颜色翠绿,泡沫浓厚,想想都要醉。人是何等的贪婪,把大自然的清香泡了汤水喝掉还不够,还要连汤带渣全吃掉,把茶“餐霞吸露”酿就的蛋白质、食物纤维、茶多酚、维生素ABCD、钙铁钠等全吸收了才过瘾。细思量,不管是抹茶还是叶茶,早已深入到人间的日常生活中,因而茶的后成长阶段都是依从了人的力量。

茶是什么时候走进了人类生活的呢?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简明的文字,读来却让人有些坐不住,真真渴望能生出翅膀,飞越苍茫时空,去看看神农氏,如何在一个明媚的四月天,在山中忽觉心燥口干,见一株灌木青碧喜人,就随手摘了一片嫩叶放口中咀嚼,只觉得苦涩中飘漾着一缕缕的清香,一时神清气爽,燥烦顿消,百禽闻之欢乐齐鸣,百兽见之奔跃相告……也许关于茶的起源有多种说法,而我偏爱“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一说。胸怀苍生,亲尝百草;悲悯生灵,善待万物,是我心目中的神农氏,“发乎神农氏”,我觉得更符合茶的本义和内涵。

而后,到了西汉初期,蒙顶山甘露寺普慧禅师开始人工种植茶树。采其嫩叶,晾、炒,去其青涩;揉、搓,激其香气。人们喝茶、吃茶成风,茶不仅仅可以生津止渴,祛病除疼,还带给了人们心灵的治愈和精神的丰悦,有关茶的文化应运而生。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是何等的苍远辽阔,而中国的茶文化在那“苍远辽阔”中又是何等的清韵独绝、翠碧迷人!

从神农氏开始,就注定了茶的兼容并蓄风格,蔬菜王国里有一“君子菜”曰“苦瓜”,所谓“君子”,就是苦瓜保持其傲慢之苦味,只有它影响旁物,旁物休想影响它。茶恰恰相反,小小叶子一片天,它可以吸纳走近它的一切味道!所以茶,变化万端,奇趣无穷;所以茶,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器物,什么样的人,就煮出了什么样的茶水,沏出了什么样的情致,喝出了什么样的品相。

沈复夫人陈芸,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沈复的《浮生六记》有一段文字记述了她的可爱:“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深秋时节,桂花飘香,桂花花瓣太小,一片茶叶都放不进去,但可以采下初开之桂花,置之于干净的盘子上,铺开,于通风处放半天,然后把它们放进茶叶里,泡出的茶,一样“香韵尤绝”,很美!

刘长卿一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不知慰藉了多少漂泊失意的心灵:“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我很愿意去想象这样的画面:屋主人听到犬吠,迎进来客,然后自屋外舀来一瓢雪。雪,纯白如云,晶莹似玉,倒进陶罐,置诸炉火,以柴薪烧化,烹茶共饮……噢,那茶味定是清冽的,那温暖也有着穿透力,穿越了古今。

《轻松喝绿茶》


明末·李贽在他的《茶夹铭》中说:我老无朋,朝夕唯汝。世间清苦,谁能及子?逐日子饭,不辨几锺。每夕子酌,不问几许。夙兴夜寐,我与子终始。子不姓汤,我不姓李。总之,一味清苦到底。

清苦,乃茶的本性,更是绿茶的本性。入口一点微苦,渐渐地从舌底泛起一丝丝的甘甜,有如人生,亦如禅的平静,平和。

或芽,或叶,浮浮沉沉,却无定势。然而,几千年的文化,在快速发展的今天,被忽略甚至是阉割,被误解和糟蹋。绿茶是药吗?茶为万病之药,这已是定论。祛滞,涤烦当然不用说了。可当我们完全把茶当药用的时候,却大大的偏离了饮茶的宗旨。

对于如何喝好茶,泡出一杯可口的茶,如何去体验和享受茶给人带来的愉快,很多人却知之不详,甚至存在一些致命的误解。在以往的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的茶着中,亦只是热衷于那些已经烂熟于耳的传说故事。甚至把这些传说和故事当成正史来对待。而对于如何让更多的人品饮到一杯好茶,如何从茶汤中获得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双重感受却语焉不详。

《轻松喝绿茶》的出版就是为了达成这样的一个目标,让更多的人直观的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来认识绿茶。填充页面的传说彻底地摒弃在纸外,把作为一个喝茶人不需要的专业术语扔进垃圾桶里。让好茶者面对的只是一杯清盈可人的茶,观茶形,品茶香,赏茶味。

书中对如何简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如何冲泡出一杯适合自己心意的茶。对各种茶具所冲泡出来的茶的优点缺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大家由此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对应的器皿进行冲泡。

一提起绿茶,大家马上就会浮现出散的芽,叶。对于贵州的银球茶,还有经过紧压的绿茶。难得的是,书中还收录了目前能找到的一枝贵州布依族的女儿茶,已经60多年的历史了。这也是目前我们所知的绿茶里唯一可以陈着喝,而且是需要煮饮的绿茶。

茶本清,喝茶本应该轻松享受。不如趁着这春光,大家同饮一杯绿茶吧。

先有喝茶的心,才有茶喝


想当初喝茶是为了什么,想必很多茶人也无从说起,其实喝茶和许多事一样,也看机缘,很多时候都是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所以以喝茶的动机去论高下,有些多余。喜欢,你就喝了,口渴,你也会喝,友人相邀,又何乐不为。

喝茶这件事,本是风雅,但现如今却正因为它的风雅,有了物极必反的征兆,人们总结北京新四大俗:学琴学古琴,开店开会馆,学佛学密宗,喝茶喝普洱。喝茶居然也在其列,无非是因为附庸风雅的人多了,也就把原本风雅的事变成了俗事,所以喝茶本无短长,喝茶的人给了它不同的格调罢了。

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霍元甲》里有个桥段:霍元甲与日本武士安野喝茶,安野问霍元甲,难道当真不懂茶?霍元甲说,不是我不懂,是我不愿懂。我不想将茶分出高低,是茶就好。安野说,可是这茶却有高低不同和品性之分。霍元甲说,什么是高,什么是低?它们本身都是生长于自然当中,并没有高低之分。

茶品的上下高低,并不是由茶对我们说,倒是由人来决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不愿做这个选择。安野不明白其中的缘由,霍元甲回答,喝茶是一种心情,如果你心情中了,茶的高低还有那么重要吗?

霍元甲与安野谈的是茶,也是武学,更是人生。茶本无高下,喝茶的人才有高低,而我们要把一杯茶喝出风雅气度,首先要有风雅的修为。想苏东坡当年袒胸露肚,还被认作东床快婿;曹操捉刀在侧,仍被使者认出是真英雄,无非都因为人本身的透露出的气场与风韵。

那把茶喝俗了的人,也无非是那些东施效颦的人,不是人喝茶,反倒是被茶的仪式和礼节给束缚住,纠缠其中而不得其妙,这样喝茶不仅喝不出清明透彻,反倒要走火入魔。

不以喝茶论短长,但求自有高格,当追求一件事的形式到极致,是要被物化的,倒是那些从山重水复中走出来的人,更懂得简约与平淡里的真淳。先有喝茶的心,才有茶喝。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女士适合喝那几种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