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有人说:茶文化属于农耕文明,与现代化格格不入。“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不但不会消亡,相反,还会发扬光大,为什么?因为茶无论作为一种饮品,还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刚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所缺乏的。”

为什么说中国茶文化不会消亡,并且能够传承下去呢

其一,茶是沟通最高端的精英文化与最基层的民间文化的一座桥梁。

其二,茶是抚慰人们心灵的清新剂,是改善人际关系的调节阀。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处于极度紧张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人们变得越来越疏远、越来越冷漠。在这种情势之下,以茶会友、客来敬茶等传统民风,便显现出特殊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们往往内心浮躁,充满欲望,当此之际,一杯清茶正可以清心醒脑,涤除烦燥,使心情恢复平静。

其三,茶是世俗生活与宗教境界之间的中介体。佛教与茶的关系堪称水乳,古来素有“茶禅一味”之说。茶禅如何一味?首先是渊源有自。茶之兴,得益于禅。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可见,茶的驱除困魔的功效,恰好为禅家所利用。而“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山又多产好茶,近水楼台,茶为禅用,也是顺理成章。但是,光有渊源还不够,茶禅之所以能够一味,还有更深的禅机。禅宗讲究顿悟,顿悟强调的是“当下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恰恰就在这一点上,禅与茶“神合”了。想想看,茶的滋味,谁能准确地描述出来?恐怕是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体验。这,不就是禅理吗?

其四,茶是通往诗化生活的重要媒介。现代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最大缺失,是使我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远离绿色,远离诗意。现代都市把市民分隔在一个个钢筋水泥所建造的“笼子”里,割断了人类与山水田园的联系;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也只能是促使人们想出越来越多的点子向大自然索取,向人类自身索取,致使人们同机器越来越亲密,同计算机越来越亲密,却与我们生存其间的大自然、与我们的同类越来越疏远。人们不禁要问:“难道我们追求现代化,就是为了换来人与人心隔壁垒,越来越像机器一样单调、呆板吗?”这种情况已经引起西方许多智者的担忧。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就此提出一个有名的命题,叫做“人需要诗意的安居”。这成了许多发达国家的人们一心追求的理想境界。今天,中国各地(包括台港澳)茶文化的勃兴,恰好反映了中国人面对现代化的挑战和社会的急剧转型,迫切需要以某种具有示范作用和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来平衡民族的心态,净化人们的心灵。这个文化符号,可以是中国书画、可以是气功、可以是京剧,但是,最广泛和最典型的,莫过于茶——茶是最容易诱发诗意的精灵,它与诗歌、音乐、书法、绘画等等艺术形式自古就是相通的,无论哪种艺术形式与茶融合,都可以平添几分诗意,使人脱俗近雅。

其五,茶是东方伦理和东方哲学的集中体现。中华文化非常重视将伦理道德渗透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去,而茶恰恰充当了这样的中介。日本茶道讲究“清、静、和、寂”;台湾的“紫藤茶艺”讲究“正、静、清、圆”;中国茶学大师庄晚芳教授提出的“中国茶德”讲究“廉、美、和、静”。而在体现“天人合一”这一点上,茶无非是达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高层次。

扩展阅读

现代茶文化的讲究和表现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同样少数民族也好茶,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

现代茶文化的讲究

1、礼节:礼仪节度。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致意、问候、祝愿等惯用形式。

2、礼貌: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

3、仪式: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

4、仪表:外表。包括容貌、服饰、姿态、举止等。

现代社交茶文化礼仪的表现就礼仪使用的媒介把礼仪表现分为语言类礼仪、身体语言类礼仪、饰物类礼仪、酒宴类礼仪。

1、语言类礼仪:语音类、口语类和书面类。

2、饰物类礼仪:由服饰、化装美容等代表的礼仪;通过各种物品代表的礼仪。

3、酒宴类礼仪:通过设宴喝酒吃饭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的礼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现代茶文化和茶叶市场的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茶叶产量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趋势,从1949年的年产7500吨增长到1998年的60余万吨,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因为茶文化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之上,所以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

按照中国六大茶类及就近批发原则,中国十大茶叶批发市场主要有南方的广东省芳村茶叶批发市场、深圳市的东方国际茶叶批发市场、江南茶博园茶叶批发市场、福建泉州安溪茶叶批发市场、福州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广西西南茶叶批发市场、浙江省的浙东茗茶批发市场、云南省茶叶批发市场,北方的茶叶批发市场主要有:北京马连道茶叶批发市场、上海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山东省济南市茶叶批发市场。当然,内陆城市中安徽黄山茶城、峨桥茶叶批发市场以及河南省郑州市茶叶批发市场也都是比较知名的。

如今,茶文化风靡全国乃至全世界。大街小巷上,茶艺馆与日俱增,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成功举办至第十届,日、韩、美等国家与港台地区踊跃参加,并积极进行交流和讨论。

茶文化:茶在中国的分区


茶树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阔,范围在北纬18-38度,东经94-122度;地跨中热带、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在垂直分布上,海拔高可达2600m的高山,低至仅距海平面几米的矮丘。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中国茶区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地带、气候、土壤特点,可划分为

1、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包括黔、川、渝、滇中北和藏东南。该区年降水较丰富,雾日多,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的种类也较多。适制绿茶、红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等。

2、华南茶区:包括闽中南、粤中南、桂南、滇南、海南、台湾。该区高温多湿,全年降水量可达1500mm,为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该区茶树资源极其丰富,适宜加工红茶、绿茶、黑茶、青茶和花茶等。

3、江南茶区:是中国的重点茶区,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整个茶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量比较充足,茶历史悠久,历史名茶甚多。是发展绿茶、红茶、青茶、黑茶、黄茶、白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4、江北茶区:包括甘南、陕南、鄂北、豫南、皖西、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该区因昼夜温差大,茶树自然品质形成好,适制绿茶,香高味浓,适制绿茶为主。

80后姑娘艾香茗传承家族茶文化


英国女王为什么爱喝下午茶?拥有众多名茶,可全世界最大的红茶出产国为啥不是中国?这些问题都能在80后姑娘艾香茗的书柜里找到答案。作为一个爱茶之人,她收藏了数百本与茶叶相关的书籍,她也希望家族几代传承下来的茶文化,能在自己手里发扬光大。

高中时翻阅《茶经》

小艾出生在芜湖市三山区艾村,这里距中国峨桥国际茶城不远,芜湖虽然不是茶产地,却是江浙皖地区主要茶叶集散地。“我们家族里很多人在全国各地开茶铺,在各个城市里吆喝卖茶。”小艾说,大概五六岁时,她就喝上了茶。

在不少人看来,茶是苦的,小艾却对茶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因为茶叶是维持全家生计的好东西。年少时,她就跟父母学会了品茶,拿着茶叶左看右瞧。“茶叶从茶农手里收来时是很粗糙的,父母忙,我们小孩子要把杆子、黄叶给挑出来。”干这工作时,家里地上常常铺满了茶叶。

高中时,陆羽的《茶经》摆在了小艾的眼前,也让茶文化在她心里埋下种子。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所以泡茶要用二沸的水,三沸以上水就老了。”小艾说,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学专著,陆羽的《茶经》虽然只有几千字,却讲述了茶树的种植、茶叶的冲泡等很多知识。

毕业后拜师学茶

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年,小艾决定南下。她花了一两年的时间,去云南拜师,学习茶树的种植、辨别茶叶的品种、了解茶叶的储存以及茶艺。那时候除了学习技能,还阅读了很多专业书籍和“杂志,比如《茶讯》《茶博览》,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

随着阅读开阔视野,小艾发现,古书中提倡的喝茶方式在发生变化,“以前书上说,泡茶水的等级是‘天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可是现在和以前的自然环境不一样,用雨水或者河水直接泡茶,肯定不能照搬了。”

通过学习,小艾对茶文化的体察更加细致,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的茶道修行日记《日日是好日—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让回到合肥的小艾有了新思路。在她看来,茶道是人与人沟通的媒介,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在福建、广东等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的茶具,人们出来聊天也是喝茶。”小艾说,茶道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我妈妈的朋“友们学习茶道时,会把自己的小孩带在身边熏陶。”

夫妻俩热衷藏书

因为爱茶、懂茶,小艾还收获了一段充满茶语气息的爱情。一起阅读和研究茶学方面的书籍,给小艾夫妇带去了知识的满足和心灵的乐趣。合肥书店里跟茶相关的书籍不多,小艾丈夫就趁着出差的空闲,去北京、上海、广州的大书店里“淘宝”。

两人认识很多研究茶文化的专家,赠书也成为小艾夫妇藏书的重要渠道。“还有一些书,是我们从网上购买来的。”如今,小艾家书柜里收藏了数百本跟茶学相关的书籍,一些茶专业杂志也向夫妻俩约稿。“红茶是茶中产量最大的品种,全世界超过六成的红茶来自印度,红茶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中国的产量占不到5%。”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4次来华调查及引种,促成了如今世界茶叶的种植格局,他把在中国的经历写成《在茶叶的故乡—中国的旅游》一书。“福建很多茶商抱团,容易形成品牌,我们老家的茶商们做茶这么多年,却没有打出什么牌子。”如今,小艾已经接过这一棒,希望家族传承下来的茶文化,能在自己手上发扬广大。

廖义荣:普洱茶的真、性、美传承下去


对于自己收藏的每一款老茶,廖先生都能讲出一段精彩的“光阴的故事”。在当今普洱茶界,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廖义荣。他是台湾普洱茶协会会长、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台湾大友普洱茶博物馆创办人、馆长。

台湾大友茶业公司(台湾大友普洱茶博物馆)负责人─廖义荣先生出生于民风淳朴,风景宜人之花莲市,年由宪兵队退役后,即投入其所喜爱之茶艺世界,随后在花莲创办了─「台湾大友茶业公司」。之后有鉴于台湾饮茶人口日益增多,故于民国87年间开办了台湾第一家类似家乐福的茶具大卖场──「莺歌观光陶市」,,并以专业性经营各项茶艺器具陶瓷艺品、手拉坏及不定期举办各类主题展,为热爱中国茶艺文化及陶瓷艺术的国人带来不小的回响与方便。

廖义荣先生因其长年专研于了解各类茶品之茶性与制作,其发现「普洱茶」对人体健康有显著功效。因此,分别于民国88年6月举办了「台湾第一届普洱茶大展」、民国89年5月举办了「台湾第二届千禧普洱茶嘉年华会」、民国89年8月举办了「百万古董普洱茶及名家壶联解到「普洱茶」之真性情。

由于「普洱茶」之存放与品茗方式有别于一般茶叶,故廖义荣先生又特别针对「普洱茶」研发出红、黄、紫、黑等四色「普洱专用紫砂罐」及「普洱专用好口杯」,可说是对「普洱茶」之推广不遗于力。

一个佃农之子,可以登上元首宝座。一个中辍生也可以成为世界电玩冠军。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原来只要坚持理想努力不懈!〝人〞有无限的可能。

回顾大友十周年的日子里,或许有些幸运的眷顾,但出生贫寒的家世,让我知道要加倍敬业。清苦的日子,促使我在拓展事业上,坚持蕴含爱心的公义理念!虽不敢期许自己成为〝伟大〞,不过〝努力〞与〝缩小自己〞却是吾终生奉行的目标。在华人社会里,同行相忌、同业相残的劣质商场法则下,对于有志青年更是需要比别人更用心、更积极、更细心且更热忱。回想创业十年的辛酸史,有道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本着做中学、学中做的精神,对于同行的鼓励,我们都以动力为导向来勉励自己,业者的批评指教、大环境的变迁,幸有广大的消费好友真心支持,大友才能有今天的小小成就。

得奖,只是肯定的开始,我们将以更虚心更专业的精神及态度来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一人一善,美好不断;日行一善,快乐常在。

祈愿︰

得奖感恩的心情能带给我心灵的成长,付出所得的快乐也能让所有的朋友共享。

一位来自贫瘠乡村的年轻人,只因一股对茶艺的喜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全心全力的投入茶的世界。

本人经营大友茶业公司,从事普洱茶研究推广十数年,并于1999至2001年连续举办第一至第三届[台湾普洱茶展]深受茶友肯定,台湾各大平面媒体,屡次来店采访并深入报导普洱茶之认识与功能,更受[陶艺杂志]邀稿撰写专文。

本人虽不敢自称专家,但对普洱茶的专业更惊动西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刘勤晋"所长莅临本院指导,并邀请吾参加2002在中国举办之[术节],并于刘所长之普洱茶论文中签名留念,相惜之情让人倍感荣幸。

我们的用心,更需要您们的支持与鼓励,期许良性的启发来引导茶友们对普洱茶的真、性、美进而将普洱茶之茶道文化推广传承下去。

90后傅志娇:“体验店”传承茶文化


上图为北京紫玉公馆主人傅志娇

但凡文化、技艺,提到“传承”顿觉严肃,顿觉使命感、沉重感倍增,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神秘,“白话”翻译过来是承上启下,先传递,再继承,于是这如何承接,如何继续便有了见仁见智的方式。傅志娇这样定位自己的“地盘”,不是茶楼,不是茶馆,更非高端的茶会所,“正如苹果的体验店,年轻人都熟悉的,可以尽情玩,尽情试。至于是否真要买些什么,那是在你真的爱上紫砂,欣赏茶之后的事情”。

讲出这番道理的是个“90后”的小姑娘,如今独当一面经营着以紫砂和易武古树茶为主的紫玉公馆。新与旧的对比,创新与传统的融合,在这个小姑娘身上的映照格外突出。她的看市品茶生意经别有一番味道在其中。

看市:实力派将成就市场新高度

汝窑、紫砂、景泰蓝。傅志娇店里的陈设清雅不失华丽,古拙不失新意,一方褐色的纱曼,恰如女主人温婉沉静的气质,衬着如烧过一般的多宝槅。那上面放的是专门省茶用的各式紫砂小罐。这里不过是店的一角,整面墙又换了明快的石青色,衬出颜色相对厚重的紫砂和景泰蓝茶具。

以往遇到凡能对这些物件讲得头头是道、神采飞扬的多是四五十岁的老先生,且作为听者,只有踏踏实实洗耳恭听的份儿,完全插不上嘴。可在紫玉公馆,那份炫耀知识储备、展现见多识广的傲气,变成了怯生生的交流,有求教于人的谦卑,却也暗藏成竹在胸的稳当。

傅志娇是这里的主人,刚满22岁的年纪,做的就是茶与壶的生意。

“对紫砂,聪明的办法不是盲目追高。虽说以经营紫砂为主,但只做两个紫砂艺人的壶,那就是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惠祥云和80年代的傅耀鸿。”在傅志娇看来,这是在目前名家大师壶高价难以企及,普通工艺壶低价无人问津的两极之间,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成长空间。“这样的紫砂壶作者年轻,自己也有市场运作的团队,能进行比较专业的推广,同时技艺也有精进的空间。”短短三五年,上涨趋势已清晰可见,傅耀鸿的壶三五年前不过一两千,目前已经近万元。“现在有不少客户愿意回收他们早期的作品,买壶的藏家其实更多是偏爱艺人自成一派的风格,假以时日,实力派新生代紫砂工匠必会促成紫砂市场的新高度。”

在选择主推壶上,傅志娇有自己的标准,“泥料和做工,名气大不大无所谓,职称高不高也不是关键。职称现在买家已经不认了,还要看作品”。宜兴有上万人在做壶,有职称的不过上千。没有职称的实力派,功底未见得逊色。“若在前几年,的确。买壶先问作者的职称级别,这是定价的死线。可现在即便你要告诉客人作者的级别,客人也会回答,先甭管级别,看了东西再说。”足见消费者对紫砂的认知已经有所转变。这也是实力派能有市场成长的先决条件。包括惠祥云在内的新生代的实力派正在进入市场上升通道。目前,专门代理的两个紫砂艺人,每月都会推出新品,培养藏家和壶迷,“个人的风格、创意能吸引稳固的粉丝,他们会期待新品的出现,持续收藏。”

传统与现代“牵手”传承名茶铁观音


铁观音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项目签约和口述书稿《铁观音秘笈》首发仪式,在位于“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福建安溪的魏荫总部铁观音文化园内相继举行。

作为中国茶叶第一大县、铁观音的发源地,经过多年发展,安溪茶产业正逐步走向现代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这杯浓浓的“茶香”不仅弥漫中国,更飘向世界。

“铁观音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项目,对铁观音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有着里程碑意义。”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孙威江教授介绍说,该项目由福建农林大学牵头,福建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福建魏荫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主要是收集并保存铁观音种质资源,在魏荫茶业基地建立纯种铁观音母本园,开展鉴定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开展铁观音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的研究与建立。”

据介绍,DNA指纹图谱具有多位点性、高变异性、简单而稳定的遗传性,因而在茶树种植资源利用研究方面具有巨大的使用价值。“自2009年开始着手寻找铁观音母树等种质资源,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发现一些优良品种,预计今年底基本可确定DNA指纹图谱库。”孙教授表示,“通过图谱判断铁观音纯度,进而确定纯种铁观音,开展铁观音提纯复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将大大提高铁观音纯度,保持其优异品质,增强安溪铁观音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国家级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荫名茶董事长魏月德经过祖辈代代口传身教,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实践,历时两年六个月,由闽南方言整理而成的铁观音著作《铁观音秘笈》,当天也举行了首发仪式。

分为铁观音溯源、栽培、制作技艺、品评泡饮、茶路、茶事工具、渊源、制作工艺、情歌及后记等十个篇章的“秘笈”,通篇采用七字一句的顺口溜、农谚和歌谣的形式,全面解开了铁观音种植技术、加工方法、品饮艺术、营销和文化等方面的“秘密”。不仅全方位介绍安溪铁观音知识,更集中展现安溪茶人在茶叶生产实践中的精神和智慧。

一部解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的口述书稿,一个彰显现代科技的铁观音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项目魏月德表示,“希望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中,古老的铁观音技艺和文化将继续发扬光大。”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文化在现代人心中代表什么能否传承下去》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