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细说绿茶:湖北当阳仙人掌茶

仙人掌茶属绿茶类,产于湖北当阳境内的玉泉山,制成后的仙人掌茶,外形扁平似掌,色泽翠绿,白毫披露;冲泡之后,芽叶舒展,嫩绿纯净,似朵朵莲花挺立水中,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清香雅淡,沁人肺腑,滋味鲜醇爽口。初啜清淡,回味甘甜,继之醇厚鲜爽,弥留于齿颊之间,令人心旷神怡,回味隽永。

据《全唐诗》第178卷、《当阳县志》及《玉泉寺志》记载,始创于唐代玉泉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创制人是玉泉寺的中孚禅师。

史载:“唐时,玉泉山玉泉寺的中孚禅师不但善品茶,而且还善制茶,创制了一种形如仙人掌的扁形散茶。据查,中孚禅师俗姓李,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族侄。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他云游到金陵(南京)栖霞寺时,却逢其叔李白逗留于寺,于是中孚禅师将此茶献于李白。李白品尝后,觉得此茶清香滑熟,其状如掌,并了解了该茶产于玉泉寺,又是族侄亲手制的仙人掌茶,为此欣然提笔,取名玉泉仙人掌茶,并作诗一首,以颂之。从此,玉泉仙人掌茶名声大振。”

加工工序

仙人掌茶加工时,经蒸汽杀青、炒青做形、焙干定型三道工炒青做形又分头青、二青、做形三个步骤,是形成仙人掌茶独特外形的关键工序。头青炒法主要采“抖”,并须抖得快、散得开;二青炒法采用“抖”、“带”结合,使茶叶初具条形;该茶掌形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做形”。其法是交手四指并拢,拇指分开,平平地伸入锅内,采用“抓”、“按”等手法炒制,力求茶叶扁平挺直,约七成干时,进行烘干定形序加工而成。

仙人掌茶、李白、诗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咏茶诗。这首诗写名茶“仙人掌茶”,是“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作者用雄奇豪放的诗句,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等作了详细的描述。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细细品读,你会豁然开朗,有许多发现。不但是仙人掌茶。好山(玉泉山)好水(多玉泉)好寺(玉泉寺)好人(名人李白、僧中孚)好文章(此名诗)才能营销好茶。如今,仙人掌茶作为当阳的特产,流转于人们心中就是明证。其二,你会发现,如今的茶界营销思维,甚至仍没有超越唐朝,出书拉名人赠品泼墨,这不和唐朝李白一个套路?其三营销讲故事,李白会不会品茶、懂多深的茶?不得而知,但讲的好,“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颜如桃李。”,诗中又言“仙鼠”、“采服润肌骨”等。故事、功效一应俱全。

欢迎

CY260.com扩展阅读

湖北恩施玉露与仙人掌茶介绍


湖北的黄梅县是历史上中国禅宗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地区。黄梅县有东西两山。西山又称双峰山,所建双峰寺是禅宗在中国自建的第一所寺院,是四祖道信大医禅师推行以农养禅、禅戒合一、行证并重、普济众生的道场。东山所建东山寺,是被后世确立为最富中国本土元素禅宗创始人五祖弘忍大满禅师的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鉴禅师承得先祖衣钵之地。湖北当阳市的玉泉寺也是智者禅师所创法华宗的祖庭。湖北的当阳市与恩施市还是中国蒸青绿茶的重要发源地。

蒸青绿茶不同于炒青、烘青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制茶工序中使用了高温的蒸汽,对从特定树种茶树上采摘下的鲜芽新叶进行杀青处理的方法。《茶经》中:“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就是古代长期利用蒸青技艺制作龙团凤饼类贡茶的不二之法。蒸青比炒青烘青可以更好的保留茶叶内质的营养和本身颜色的显灵度,但水蒸气也抑制了部分茶香的释放和茶味的鲜爽,形成了略带发闷青气的海藻味。

湖北恩施市西南的芭蕉乡和东郊五峰山上的恩施玉露茶是当地最具特色的历史名茶。恩施全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侗族、土家族、苗族人民的融聚,让这里景致别有一番少数民族风情,所产茶叶苍绿细挺、状如松针与南京雨花茶齐名。因其鲜嫩芽叶采自本地清江环绕的清代军马场--五峰山,又有如玉般光滑白净的茶毫显露于外,所以被人们称为恩施玉露,属于细嫩形蒸青绿茶。

湖北还盛产一种扁形蒸青绿茶,由唐代李白的侄儿中孚禅师在当阳市的玉泉寺创制,因茶生仙境,其状如掌而被李白命名为仙人掌茶。大唐盛世时期的玉泉寺,已经不仅是天台宗的祖庭,也是被武则天爱称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的禅宗神秀的道场,还是密宗、净土宗、律宗,多宗兼修、竞相盛放之所。律宗的鉴真禅师更是六渡日本,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弘扬以戒律为原则,重视从内心巩固,发展止恶兴善的理念,是日本佛教中律宗的祖师。在中国古代,同佛教一起传到日本的还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官员的等级制度,文字的书写与发音,建筑的理念与风格,纺织的工艺与样式,文化的诗词与绘画,茶叶的技艺与内涵,甚至还有豆腐的加工与制作等。

日本的制茶技艺就是延用蒸青方法加工出的玉露茶、煎茶、碾茶与抹茶,茶树品种也多由古代中国移植。煎茶有形有色有卖相,碾茶有梗有叶有暗香,抹茶有粉有末有翠光。日本是个弹丸岛国,国土面积少,能生人又多,所以在向外侵略扩张的同时,也讲求本土内,单位面积的充分利用,单位产品的充分利用,单位人口的充分利用,将单位量能发挥到极致是充分利用的不二之选。也所以日本的女人温良娴熟得比所有国家的女人都更谦柔,也所以日本的抹茶粉碎研磨得比所有国家的抹茶都更细致,也所以日本的茶道唯美极致得比所有国家的茶道都更深邃。正如冯唐描述,曾在1968年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自杀身亡的日本籍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千只鹤》那样“茶道大师的儿子睡了父亲临终前钟爱的女人以及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后来那个女人相思太苦,死了。那个妹妹相思太苦,走了。那个阴魂不散的志野陶茶碗,碎了。”哦!这简直是唯美得太变幻了,极致得太梦态了。我想,川端大师在临死前,一定看到了他所憧憬过的纯白千只鹤在那夕阳中的树林和天空下,翩翩翱翔。

仙人掌茶文化历史渊源及品质特点


仙人掌茶历史渊源及发展

仙人掌茶,又名玉泉仙人掌,产于湖北当阳境内的玉泉山。该处远在战国时期就被誉为“三楚名山”,山势巍峨,磅礴壮观,翠岗起伏,溪流纵横。

据《全唐诗》第178卷、《当阳县志》及《玉泉寺志》记载,仙人掌茶始创于唐代玉泉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创制人是玉泉寺的中孚禅师,此僧俗姓李,是诗人李白的族侄。每当春茶竞相迸发之际,他就在珍珠泉水汇结成的玉泉溪畔的乳窟洞边,采回茶树的嫩叶,运用熟练的制茶技术,制出扁形如掌、清香滑熟、饮之清芬、舌有余甘的名茶。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中孚禅师云游江南,在金陵恰遇自己的叔叔李白,以此茶作见面礼。李白品饮之后,觉得此茶外形“其状如掌”,内质“清香滑熟”,与自己品尝过的许多名茶相比,别具一番风味。又听说此茶是在玉泉寺新创制出来的,遂命名为“仙人掌茶”。

目前玉泉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游客络绎不绝,仙人掌茶也是游客慕名必尝的佳茗。仙人掌茶作为玉泉寺待客之珍品,制作绵绵不绝。1962年这里办起了玉泉寺茶场,1981年开始恢复仙人掌茶的试制工作,一举成功,并多次被评为湖北省的优质名茶。

品质特点

仙人掌茶外形扁平似掌,色泽翠绿,白毫披露;冲泡之后,芽叶舒展,嫩绿纯净,似朵朵莲花挺立水中,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清香雅淡,沁人肺腑,滋味鲜醇爽口。初啜清淡,回味甘甜,继之醇厚鲜爽,弥留于齿颊之间,令人心旷神怡,回味隽永。

仙人掌茶的历史


历史

仙人掌茶

人掌茶,又名玉泉仙人掌,产于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山麓玉泉寺一带,为扁形蒸青仙人掌茶。仙人掌茶的生产历史,据《全唐诗》第178卷、《当阳县志》及《玉泉寺志》记载,始创于唐代玉泉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创制人是玉泉寺的中孚禅师,此僧俗姓李,是诗人李白的族侄。每当春茶竞相迸发之际,他就在珍珠泉水汇结成的玉泉溪畔的乳窟洞边,采回茶树的嫩叶,运用熟练的制茶技术,制出扁形如掌、清香滑熟、饮之清芬、舌有余甘的名茶。

记载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中孚禅师云游江南,在金陵(今南京市)恰遇李白,以此茶作见面礼。李白品茗之后,觉得此茶外形“其状如掌”,内质“清香滑熟”,与自己品尝过的许多名茶相比,别具一番风味。又听说此茶是在玉泉寺新创制出来的,遂命名为“仙人掌茶”。。更有香飘四海的月月桂,花瓣千枚的千瓣莲,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这里山间云雾弥漫,地下乳窟暗生,山麓右侧有一泓清泉喷涌而出,清澈晶莹,喷珠漱玉,名为珍珠泉。用此水泡茶,茶味更具鲜醇。生产仙人掌茶的玉泉寺,是我国佛教的著名寺院,它与江苏南京的栖霞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山东长青的灵岩寺,素称为“天下四绝”。据载:北宋天禧末年,玉泉寺规模之大为“楼者九,能殿者十八,三千七百僧舍”,常住和尚1000余人。此后屡遭兵劫,几经重修。如今这里办起了玉泉寺茶场。

仙人掌茶的制茶历史


在蒸青团茶的生产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同时还出现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

这种改革出现在宋代。《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即饼茶。元代王桢在《农书.卷十.百谷谱》中,对当时制蒸青散茶工序有详细记载“采讫,一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

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相比于饼茶和团茶,茶叶的香味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炒青仙人掌茶自唐代已始而有之。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言道:“山僧后檐茶数丛……斯须炒成满室香”,又有“自摘至煎俄顷余”之句,说明嫩叶经过炒制而满室生香,有炒制时间不常,这是至今发现的关于炒青仙人掌茶最早的文字记载。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炒青茶逐渐增多,到了明代,炒青制法日趋完善,在《茶录》、《茶疏》、《茶解》中均有详细记载。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这种工艺与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参看附录中仙人掌茶制造工艺。

仙人掌茶的传说:诗仙李白和仙人掌茶


仙人掌茶属绿茶类,产于湖北当阳玉泉山,制成后的仙人掌茶,外形扁平似掌指,色泽翠绿。玉泉山东麓玉泉寺,靠近长江上的西陵峡,是一座古老的寺庙。这座寺庙建于三国时,出产一种名为“仙人掌茶”的名茶。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悲壮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的一场战争中,玉泉寺被洗劫一空,玉泉寺被烧毁,200多名僧侣被杀,一半受伤。这时,仁慈的观音派来的一位神仙来到三峡水库并经过此地,看到这个惨景非常难过。于是仙人伸出右手,嘴里含着仙水向前喷出。随着掌心升起,渐渐地从地里长出了一株株青葱的茶树。随着茶树的生长,因大火而丧命的僧侣也一个个复活了。

寺庙里面的和尚立刻明白了,起死回生一定和茶树有关。他们立即为受伤的和尚采茶煮汤,喂他们服用。很快,喝了“仙茶”的僧侣们都好了。从那以后,玉泉寺就有了一个茶园,所产茶叶的形状似掌。为了纪念神仙,和尚称这种茶为“仙人掌茶”。与此同时,观音菩萨和仙人的佛像也被刻在石碑上,至今仍然存在。

中国既是一个“诗国”,也是一个“茶国”。唐朝同时诞生了“诗人”李白和“茶圣”陆羽。从这两个领域的高峰来看,唐朝的确是一个非常不同寻常的朝代。饮茶在唐代已相当普及,大诗人李白除饮酒、作诗外,也爱好饮茶。他有一首极为出色的咏茶之作《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在唐代许多诗中,这是早期的咏茶诗,为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仙人掌茶的传说:诗仙李白和仙人掌茶

李白在诗中栩栩如生描绘了仙人掌茶的与众不同之举。前四句写景,以衬序文,后八句写茶,生在石中,玉泉长流,好的生长坏境塑造了卓越的品质。最终八句写情,以抒其怀。

玉泉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隋朝皇帝统治期间,它是由智者国师建立的,与江苏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山东长清灵岩寺,并称为“天下四绝”。玉泉寺寺僧李英法,名中孚,通佛理又喜喝茶。中孚年年在乳窟采茶,制成仙茗,以形名之“仙人掌”,以茶待八方客人,以茶供佛。

中孚云游金陵栖霞寺,幸逢族人李白,以仙人掌茶相赠,李白以诗做答。茶因人而闻名,从此仙人掌茶也便沾光入了唐朝名茶谱。

仙人掌茶的品鉴与历史


仙人掌茶,又名玉泉仙人掌,片形似掌,多茸毛,汤清味香,茶产于当阳玉泉寺一带,始于唐代,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为湖北地方名茶。产于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山麓玉泉寺一带,为扁形蒸青仙人掌茶。

仙人掌茶品级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特级茶的鲜叶要求一芽一叶,芽长于叶,多白毫,芽叶长度为2.5—3厘米。加工分为蒸气杀青、炒青做形、烘干定型三道工序。蒸汽杀青在蒸笼内进行,温度达近100℃,蒸汽杀青时间为50—60秒钟,以鲜叶失去光泽,呈现灰绿,发出清香,叶质柔软为适度。蒸汽杀青后,即予扇凉,进行炒青做形。炒青做形又分头青、二青、做形三个步骤,是形成仙人掌茶独特外形的关键工序。头青炒法主要采“抖”,并须抖得快、散得开;二青炒法采用“抖”、“带”结合,使茶叶初具条形;该茶掌形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做形”。其法是交手四指并拢,拇指分开,平平地伸入锅内,采用“抓”、“按”等手法炒制,力求茶叶扁平挺直,约七成干时,进行烘干定形。至含水量5%左右时,出烘包装收藏。外形扁平似掌,色泽翠绿,白毫披露;冲泡之后,芽叶舒展,嫩绿纯净,似朵朵莲花挺立水中,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清香雅淡,沁人肺腑,滋味鲜醇爽口。初啜清淡,回味甘甜,继之醇厚鲜爽,弥留于齿颊之间,令人心旷神怡,回味隽永。

在蒸青团茶的生产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同时还出现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这种改革出现在宋代。《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即饼茶。元代王桢在《农书.卷十.百谷谱》中,对当时制蒸青散茶工序有详细记载“采讫,一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相比于饼茶和团茶,茶叶的香味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炒青仙人掌茶自唐代已始而有之。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言道:“山僧后檐茶数丛……斯须炒成满室香”,又有“自摘至煎俄顷余”之句,说明嫩叶经过炒制而满室生香,有炒制时间不常,这是至今发现的关于炒青仙人掌茶最早的文字记载。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炒青茶逐渐增多,到了明代,炒青制法日趋完善,在《茶录》、《茶疏》、《茶解》中均有详细记载。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这种工艺与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参看附录中仙人掌茶制造工艺。

仙人掌茶的茶叶文化


长江西陵峡附近的玉泉寺是一座古寺,始建于三国时候,寺中出产一种名叫“仙人掌茶”的名茶,提起它,还有一段悲壮的故事呢。传说很早以前的一场战乱中,玉泉寺遭到洗劫,玉泉寺被烧,二百余名和尚死伤一半。此时,恰逢大慈大悲观世音派遣的一位仙人视察三峡水情路过这里,见此惨景很伤心。

当时仙人就伸出右掌,口含仙水向前喷去,随着手掌向上抬,便渐渐地从地里长出了一株株一窝窝青翠的茶树来,随着茶树的生长,那些在大火中丧命的和尚竟也一个个死里还生了。寺院里的和尚顿时明白,这死里还生肯定与茶树有关,于是立即采茶煮汤给受伤和尚服用,不久喝了“仙茶”的和尚身体都好了。

于是大家跪地向南海观世音派出的那位仙人祷告。从此玉泉寺有了茶园,那茶树是仙人伸掌招唤出来的,制出的茶叶形状似掌,为了纪念那位仙人寺里和尚就把这种茶叫“仙人掌茶”。同时还将观世音菩萨和仙人的佛像都刻在石碑上,至今仍在。

仙人掌茶的冲泡技巧


冲泡技巧

(一)选具:

茶具展示

大凡高档细嫩名仙人掌茶,一般选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饮茶,而且无须用盖,这样一则增加透明度,便于人们赏茶观姿;二则以防嫩茶泡熟,失去鲜嫩色泽和清鲜滋味。至于普通仙人掌茶,因不在欣赏茶趣,而在解渴,或饮茶谈心,或佐食点心,或畅叙友谊,因此,也可选用茶壶泡茶,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壶泡”。根据品饮人数准备好茶杯碗以及茶叶罐,茶则,茶匙,赏茶盘,茶巾以及烧水壶。

(二)观茶:对细嫩名优仙人掌茶,在泡饮之前,通常要进行观茶。观茶时,a.先取一杯之量的干茶,置于白纸上(或盛茶专用器具上),让品饮者先欣赏干茶的色、形,再闻一下香,充分领略名优仙人掌茶的天然风韵。对普通大宗仙人掌茶,一般可免去观茶这一程序。b.或者倾斜旋转茶叶罐,将茶叶倒入茶则。用茶匙把茶则中的茶叶拨入赏茶盘,欣赏干茶成色,嫩匀度,嗅闻干茶香气。

(三)洁具:就是将选好的茶具用开水一一加以冲泡洗净,以清洁用具,平添饮茶情趣。b.温杯:用开水将茶杯烫洗一遍,提高杯温,在冬天,尤显重要,利于茶叶冲泡。

(四)置茶:冲泡仙人掌茶的茶杯一般容量为150毫升,用茶量在3克左右(置放相对于容器五份之一的茶量)。用茶匙将茶叶从茶盘或茶则中均匀拨入各个茶杯内。

(五)浸润泡:对名优仙人掌茶的冲泡,一般视茶的松紧程度,采用两种方法冲泡:一是上投法,它适用于外形紧结的高档名优仙人掌茶,诸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径山茶、庐山云雾、涌溪火青、苍山雪绿等,即先将摄氏85~90度的沸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茶叶便会徐徐下沉。对条索比较松散的高档名优仙人掌茶,一般采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后冲入沸水。至于普通大众茶,当然是先置茶后冲水了。泡茶水温在85~90℃为宜,水量为杯容量的1/4或1/3,使茶叶吸水舒张,便于茶汁析出,约30秒后开始冲泡。

(六)冲泡:冲泡次数:约三次,用“凤凰三点头法”,冲水入杯内至总容量的七成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经过三次"高冲",使杯内茶叶上下翻动,杯中上下茶汤浓度均匀。另一方面表示礼节,对客人到来以示欢迎。冲泡过程,要求水壶高悬,使水流有冲击力,并有曲线的美感。

(七)赏茶:这是针对高档名优仙人掌茶而言的,在冲泡茶的过程中,品饮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汤的变化、茶烟的弥散,以及最终茶与汤的成象,以领略茶的天然风姿。

(八)奉茶:冲泡后尽快将茶递给客人,以便不失时机闻香品尝。为避免茶叶过长浸泡在水中,失去应有风味,在第二、三泡时,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再将茶汤低斟入品茶杯中。

(九)品饮:饮茶前,一般多以闻香为先导,再品茶啜味,以品赏茶的味。饮一小口,让茶汤在嘴内回荡,与味蕾充分接触,然后徐徐咽下,并用舌尖抵住齿根并吸气,回味茶的甘甜。仙人掌茶冲泡,一般以2-3次为宜。若需再饮,那么,得重新冲泡才是。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湖北当阳仙人掌茶历史文化》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