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绿茶。

3月19日,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带领省政府办公厅、省农委、省供销社及省茶叶协会等有关负责人专程深入都匀毛尖茶基地调研,表示尽快把“都匀毛尖”做强做大,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全国知名品牌。

黔南州副州长陈有德和都匀市市长刘胜军等州市有关领导向省调研组汇报了以“都匀毛尖”茶为代表的黔南茶产业发展情况。从唐贞观九年(公元793年)起,黔南茶一直是朝廷贡茶产地之一,尤其是1915年都匀毛尖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与茅台一起获奖。2010年,“都匀毛尖”入选中国世界博览会“十大名茶”之一。目前,全州建成茶园基地100万亩,茶叶企业400多家(含专业合作社),茶业从业人员30万人,产量达10840吨,实现产值14.82亿元。其中“都匀毛尖”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品牌价值15.4亿元。

省政府调研组认为,黔南茶叶质量在全国都属上乘,针对“都匀毛尖”发展中存在种植技术滞后、管理粗放、市场运作和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点赞“都匀毛尖”为契机,大力支持黔南州和都匀市加大投入,在保存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提高科技含量,走现代机械化生产加工之路,拓展营销渠道,扩大种植规模,抓紧修编“都匀毛尖”质量标准体系,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宣传力度,尽快把“都匀毛尖”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全国知名品牌。WWW.cY260.COm

cy260.com小编推荐

云南创建“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云南省凤庆县自获批启动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结合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需要,研究出台了茶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意见以及品牌危机应急处理机制、滇红茶产业联盟等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措施,引领产业良性发展。

目前,凤庆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组,并抽调相关部门骨干力量在凤庆滇红生态产业园区管委会组建创建领导组办公室,做到高位推动、组织有力、责任明晰、任务到人。同时,将品牌建设、园区建设纳入全县十三五规划,为创建工作提供科学规划支撑。

该县还在茶叶骨干企业中推行了首席质量官制度,并建立了茶叶产品追溯平台,不断夯实质量管理基础。2016年12月,该县召开质量建设专题会议,总结和研究部署质量工作,并拨专款对获得著名商标和省级名牌产品的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同时,研究制定茶叶种植规范、古茶树管理办法、茶园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措施等,强化茶叶基地种植规范和初加工标准,从源头保障原料质量。该县还深入推进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实验室建设,建设与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质量公共服务平方台。2016年,该县生物产业办、农业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切实抓好茶叶种植、制作、茶艺茶道、质量监管等培训工作,做到专题培训经常化。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和县市场监管局结合创建工作需要,邀请品牌专家、国家首席质量官培训讲师等深入企业开展品牌建设专题讲座以及质量管理经验交流、首席质量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与卓越绩效管理等专题讲座,不断提高县内企业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该县还围绕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突出知名、品牌、示范3个核心要素。一方面,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创建工作理念和宣传口号,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省、市、县大型商品博览会和交易会进行品牌产品展示,利用多种媒体对滇红茶品牌以及茶产业建设进行全方位宣传,不断扩大产品影响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借助中介机构面向全国开展滇红茶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测评,不断总结区域品牌建设情况。

截至目前,凤庆县滇红茶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全县拥有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其中,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云南名牌产品3个、云南省著名商标17个,建成精品茶叶庄园5个、国家级茶叶专业合作示范社1个、省级茶叶专业合作示范社18个、县级茶叶专业合作示范社26个。同时,滇红生态产业园区共进驻企业102家。目前,该县占地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滇红生态产业园区,凭借鲜明的特色,先后被列入云南省未来5年拟培育的45个省级工业园区之一和全省29个生物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凤庆县也先后被评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优质茶叶基地县、全国出口商品茶叶基地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国家农产品安全示范县。

信阳毛尖评测:文新VS龙潭信阳毛尖两大知名品牌


买茶时,面对琳琅满目的品牌,你是否曾左右为难,不知道谁更值得买?

为了解决多数茶友的疑惑,懂茶帝特推出一档评测栏目,以专业、中立的态度,对等级、价格相近的品牌茶做出客观对比,样品全部自费购买,绝不收受任何人一分钱,只希望对您的购买决策有一个正向引导和参考依据。

信阳毛尖评测

文新VS龙潭

信阳毛尖评测,终!于!来!了!这段时间太多茶友cue小懂,非常友善地询问“信阳毛尖还有机会吗?”并热情发出“再不安排,不如一起去爬山啊”之类的友好邀请……

我们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快马加鞭做了安排,做了这期信阳毛尖的评测。

信阳毛尖小知识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因产于豫南信阳地区得名,民国初年被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被誉为“绿茶之王”。

品质:外形属长条形(特级、一级为针形);干茶色泽翠绿或绿润;汤色嫩绿明亮;滋味具有浓烈型和浓醇型特征;香气为清香型,并不同程度表现出毫香、鲜嫩香、熟板栗香,叶底均呈嫩绿明亮。

这一期,我们选了信阳毛尖里的两大领军品牌——文新和龙潭,一起决战六峰山之巅。

文新“印象中原”

这罐文新“印象中原”,规格为50g,级别为特级嫩芽,网上售价99元。

龙潭“绿茶家香”

而龙潭“绿茶家香”的规格也是50g一罐,级别也是特级嫩芽,网上售价98元。

这两款茶无论从茶叶级别、价格而言,都在同一个量级,可以说是旗鼓相当。那么,作为信阳毛尖的两大品牌,哪一款茶能够在这次评测中更胜一筹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干茶PK

ROUND1

文新“印象中原”干茶

文新这款信阳毛尖,条索纤细显毫,芽头细嫩带鱼叶(茶树新梢上抽出的第一片嫩叶,因形似鱼鳞而得名),色泽隐翠显润,整体看上去很匀整;

龙潭“绿茶家香”干茶

龙潭“绿茶家香”发现有两根竹枝

龙潭的这款信阳毛尖,条索也很纤细,同样显毫,芽头显嫩,色泽灰绿显润,也非常匀整。不过可惜的是,龙潭的茶叶里发现了两根竹枝,属实有些不应该。

茶汤PK

ROUND2

第一泡

(茶水比3g/110ml水温100℃,时间20s)

第一泡,我们用沸水冲泡了20s(特别说明:用沸水冲泡是审评需要,正常泡茶无需沸水,水温85℃左右即可)。

爱喝信阳毛尖的茶友应该知道,信阳毛尖由于茶毫较多,会出现明显的毫浑现象,因此绰号“小浑蛋”。

这两款茶毫浑现象还是挺明显的,汤色上,龙潭这款信阳毛尖略深一些。

文新“印象中原”香气上是鲜香带有花香,滋味鲜爽浓滑,有明显的甘甜;龙潭“绿茶家香”的香气是粮食香带豆香,滋味浓强,有苦涩感,同时有回甘生津。

第二泡(水温100℃,时间20s)

第二泡,同样用沸水冲泡20s。可以看出两款茶汤色都更浓郁了一些,冲泡出的物质也更丰富一些。

这一泡,文新这款信阳毛尖鲜香、花香明显,滋味更浓爽一些,有一点点麻感,喉头略苦,有回甘生津;

龙潭的信阳毛尖这一泡花果香明显,滋味鲜浓生爽滑,收敛性比较强,苦涩感明显,不过喉部回甘持久,生津的同时有一些清凉感。

第三泡(水温100℃,时间40s)

第三泡,我们将冲泡时间延长到了40s。这一泡,文新这款仍是花香,滋味上有一点点麻,但是能化开,依旧有回甘生津;

龙潭这款信阳毛尖鲜爽中滋味很浓强,麻涩感突出,回甘生津也比较持久。

叶底PK

ROUND3

文新“印象中原”

最后,我们来看下叶底。文新印象中原叶底嫩黄软亮,芽头细嫩,整体匀整有弹性;

龙潭“绿茶家香”

龙潭“绿茶家香”叶底黄绿显润,芽头细嫩,有弹性,能看见较多的叶片,相比之下,文新信阳毛尖叶底更好一些。

国标法评测

ROUND4

在国标法评测中,我们用沸水分别闷泡了4分钟,总体来说,文新信阳毛尖鲜香带花香,鲜浓生爽,回甘生津;龙潭信阳毛尖呈花果香,收敛性强,回甘生津持久。

评测总结

ROUND5

平心而论,两款茶整体品质都比较不错,几乎难以分出高低,只是风格有所不同。

文新这款“印象中原”总体的感觉是更偏现代一些,原料嫩度更好,花香明显,鲜度很高,但带有青味;

龙潭“绿茶家香”风格更偏传统一些,滋味更饱满,但是茶叶嫩度不如文新,而且干茶中出现了两根非茶类夹杂物,对评分有一定影响。

最终评分:文新“印象中原”86分,龙潭“绿茶家香”85分。

TIPS:如果您想看更多评测,可进入【懂茶帝评测】查看,也欢迎大家积极留言,说出你想要评测的茶,我们会逐一安排哒~

此次评测,由懂茶帝审评团队联合国家一级评茶师唐洁共同进行。此评测结果只针对评测样品,不涉及该品牌其它产品。

贵州都匀着力提升“都匀毛尖”品牌


记者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茶叶办公室获悉,今年,都匀市将茶叶发展基金由原来的600万元增加到1500万元,以进一步培育毛尖茶产业,挖掘百年毛尖茶文化,提升都匀毛尖茶品牌。

近日,黔南州委常委、都匀市委书记吴丹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省州有关支持发展都匀毛尖茶产业精神,明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把茶叶发展基金由原来的600万元增加到1500万元;制定都匀毛尖提升国际知名品牌计划方案和三年茶叶发展计划;将在贵阳、都匀、高速公路出口、机场设立都匀毛尖茶广告牌,LED屏播放都匀毛尖视频广告;在香港、欧美、东南亚等地开展专题推介会和招商引资等。

组织专家学者挖掘整理茶文化,出版都匀毛尖茶专著和拍摄都匀毛尖专题片,为培育发展壮大提升国际知名品牌打下基础;在保存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抓紧修编“都匀毛尖”质量标准体系,丰富产品种类,发展都匀红茶、大宗绿茶、饮料茶等系列茶产品,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和效益;加强现有茶园管护,提高茶叶下树率,加强茶叶加工技术改造和质量监管,提高茶叶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清洁化,走机械化生产之路;争取申办全国炒茶比赛及茶叶年会在都匀市召开,筹备召开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都匀毛尖获金奖100周年纪念宣传活动,以此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提升具有百年历史文化的“全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茶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知名度。

云南勐海县创建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云南勐海县创建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勐海县众多普洱茶企业秉承“质量创品牌,诚信共发展”的理念,为普洱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企业,为勐海普洱茶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同步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日前,勐海县委、县政府对在普洱茶产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大益集团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勐海陈升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农垦集团勐海八角亭茶叶有限公司等7家规模以上先进普洱茶企业进行了表彰授牌。(上图)

勐海,勇敢之人居住的地方。这片土地上的各族群众与茶的历史可谓渊源流长,为世人书写了一章章传奇故事。近日,勐海又有大动作:全县各族人民将携手强势推进筹建“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此举为勐海县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保护、开发和利用茶产业资源并科学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提供了有效途径。号角已吹响,风帆已扬起,只待续写勐海普洱茶新的传奇。

世界茶源彰显风采

勐海县,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和普洱茶发祥地,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和滇缅通关的重要驿站,是我国最早的普洱茶出口基地县,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种茶民族,有最古老的野生型和栽培型茶树王,有最古老的种茶山寨……

1962年,《中国茶叶》月刊向世界发布了在勐海县巴达发现野生茶树的消息。经现场测量、当地历史考证及多位知名专家联合认定,树龄超过1700多年,成为当时发现的世界上存活树龄最长的古茶树,被誉为“茶树活化石”,在世界茶叶界引起了轰动。中国是世界大叶种茶起源地的论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据有关文献记载,晚清至民国时期,为开发边地茶树资源,发展茶叶贸易,一些手工业制茶商云集佛海,鼎盛时期全县23个茶庄年产紧压茶外销达到4万担。1938年,云南个旧人白孟愚创办南糯山制茶厂,开创了佛海茶区办茶厂和用机器加工茶叶的先河。1940年,茶叶专家范和钧建成佛海茶厂,也就是勐海茶厂的前身,是云南较早的规模化机器制茶企业。1951年,云南省农科院在勐海县南糯山茶叶实验场的基础上建立了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开展茶树种质理论研究,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推行“土肥、修剪、采摘、养蓬”关键技术和“密植、速成、高产、稳产”栽培法,实现了云南大叶茶由“乔木”向“矮树”的革命性跃进,为滇南茶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勐海县政府于1958年成立“茶叶办公室”,是云南省设立时间最早的茶叶技术推广机构,至今仍然在全县茶叶种植、低改和技术推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勐海县属亚热带高原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8.7℃,年平均相对湿度78%。雾多是勐海的特点,年平均雾日107-160天。“高山云雾出名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丰富,土质肥沃,极宜茶树生长。浓雾的滋润使普洱茶的原料大叶茶得以枝繁叶茂,茶味独特,富含多种营养素,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勐海味”。遍植于各生态系统中的茶树,通过自然杂交、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许多具有独特的植物学特征的地方品种,既可从中选出良种推广,又可作进一步选育良种的种质资源。这一优势,为全国其他茶区所望尘莫及。经审定,勐海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3个品种为国家级茶树良种;长叶白毫、云选9号等11个品种为省级茶树良种。勐海成为茶树良种的种质基因库。

有关史料记载的“濮人植茶”也证实了布朗族先民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在布朗、傣、拉祜等民族的生活中,无论生养婚娶、饮食起居、往来应答、岁时节令、占卜禁忌、丧葬祭祀、信仰崇拜,都离不开茶。如今,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藏于深山老林中的无公害古树茶也受到广大爱茶人的青睐,成为了茶农的摇钱树。曾经寂静的山村成了热闹的茶叶交易市场,勐海人因茶而富,勐海县经济因茶而盛。每年春茶开采之际,县城宾馆爆满,茶商涌上茶山寻茶、守茶成了一个不变的约定。

多年来,勐海县委、县政府一直把茶叶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扶持,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广运用科技成果,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扶优扶强普洱茶龙头企业,扶持优质茶叶原料建设,打造普洱茶品牌,确立了把勐海建成全国最大、最优、最安全的普洱茶生产加工基地县的目标。目前,已形成了“大益”、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勐海七彩云南等为龙头的普洱茶精加工企业群,成功打造出了大益、八角亭、七彩云南、庆沣祥、陈升号、兴海、福海、朗河等普洱茶著名品牌。茶品牌享誉海内外,茶叶产业逐步成为全县重要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绿色产业,在推进勐海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3年,全县茶园面积达45.06万亩,其中古茶园4.6万亩;干毛茶产量2.02万吨,精制茶产量2.14万吨;茶叶的工农业总产值达34亿元;创造税收收入2.1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7亿元的30%。在工商局注册的茶叶生产、销售企业共1460户,近3万人就业。其中,初制所653户、精制厂229户、茶叶销售企业388户、茶叶专业合作社190户、涉茶商标535件,均为全省县级第一。全县33万多人口中有茶农近20万人,茶农人均来自茶叶纯收入达3000元左右,占全县茶农纯收入近50%。

创建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2013年6月,勐海县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创建“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11月初正式获准筹建。此举标志着勐海普洱茶产业在进军国家级品牌战略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也是勐海茶叶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从示范区获准筹建之日起有两年的创建时间,全县上下将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抢抓机遇、创新措施、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攻坚战,努力把勐海建成普洱茶原料基地最优、产量最大、品质最好、品牌最响的县,茶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最好、发展最兴旺的县。

为此,勐海县科学制定工作规划和制度。结合城镇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等规划,将尽快制定出台“普洱茶产业品牌建设发展规划”,出台品牌建设的鼓励性措施,并将对全县的茶资源分布情况和制约茶产业发展的各类问题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摸底排查,找到破解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把创建工作作为第二批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全面抓好落实,最终把创建工作打造成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特色亮点,成为帮民、扶民、助民的一项民生工程。

勐海县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以“茶樟间作”为主的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到2015年,全面建成茶中有林、茶在林中的生态最优普洱茶原料基地。着力推进初制加工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晒青茶生产水平和品质特色,大幅度提高初加工水平。着力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全面提升茶叶产品品质和档次,提升茶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品牌和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全面提升品牌效益,扶持茶叶企业争创品牌,促进茶产业向品牌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格局,力争实现该县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全部荣获“普洱茶产业中国知名品牌”称号,并建立规范的进入和退出机制。着力加强流通市场体系和营销网络建设,构建“勐海普洱茶”走向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渠道。着力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突出“勐海味”特色,认真落实包括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加工工艺、外形特征、内在品质、包装方式等技术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体系。夯实品牌建设的质量基础,不断加快建立茶叶质量整治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质量状况分析,建立统一的普洱茶生产质量标准,有效遏制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加快建立质量诚信联动机制,建立茶叶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建设统一的质量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筹备建立检测水平高、专业性强的勐海普洱茶公共检测实验室,以及计量基础建设、认证认可等工作,有效发挥标准化工作效能。

勐海县委、县政府还将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全力保障“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各有关部门、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也不断加大协作力度,充分挖掘论证有潜力的项目,为引进资金、技术、拓宽外部市场创造条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茶产业发展。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与乡镇茶叶示范样板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积极推进此项工作,勐海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创建“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建设“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工作领导小组,并层层明确部门、乡镇(农场)、行政村(组)和企业职责,细化各项任务,倒排时间、倒逼责任、倒推进度,形成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各职能部门加强业务指导,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乡镇(农场)、有关部门精心策划,细化方案,落实责任,把任务具体明确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推进。行政村(组)也积极组织动员群众投身到创建工作中来,真正成为创建工作的主力军。

勐海,正在凝聚全县人民之智,汇集全县人民之力,强力推进“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

把“普洱茶”金字招牌打造成世界大品牌


把“普洱茶”金字招牌打造成世界大品牌

普洱,一张茶产品的响亮名片!

这里是“世界茶源”,是产品名称和地域名称结合得最为完美的地方。

茶:普洱的根,普洱的魂,普洱的历史和记忆。

普洱,不但茶树类型齐全,而且构成了从茶树的野生、过渡到人工栽培这一完整的人类发现、利用、驯化茶树的文明序列。

普洱,名副其实的“古茶树博览园”,中国乃至世界茶树资源的重要宝库,也是世界茶树原生地中心地带。

普洱茶以其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演绎了光辉灿烂的茶文明,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3年5月,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普洱“世界茶源”的最高名号,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茶叶的国家,标志着普洱作为“世界茶源”的地位得到了全球公认。

同时,普洱还是被人们誉为“古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源头。早在600多年前,从普洱起源辐射出接内地、达京城、通邻国的五条“茶马古道”,被后人称作是中国西南大地上最早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明的国际大通道;“茶马古道”更是民族融合之道、开放之道,成为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放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

今天,昔日的马帮铃声已渐渐远去,随着大健康产业的风生水起,历久弥新的“普洱茶”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云茶”、“中国茶”一张靓丽的名片。

茶产业是普洱名副其实的“衣食万户”大产业,覆盖全市10个县(区),茶农130万人,占总人口的一半。农民来自茶产业的年收入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20%。

近年来,普洱市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云茶”战略。按照省委陈豪书记和阮成发省长的指示要求,着力破解品牌培育滞后、品牌分散、组合不够、知名度不高、号召力不强等突出问题,通过建设优质基地、强化标准建设、塑造知名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完善物流体系,统筹好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流、政策链,以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为突破口,抓品牌、抓标准、抓“互联网+”、抓融资、抓庄园,不断强化品牌、标准化、品质、大批量、影响力“五要素”,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努力把金字招牌打造成世界大品牌。

所谓“金字招牌”,就是品牌。强化品牌就是要把“金字招牌”打造成世界知名大品牌。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放心的食品饮品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首选。

普洱生态良好,环境优越,生物多样性丰富,绿色是普洱最大的特色,生态是普洱最大的优势。加之我们全面禁止高消耗、高污染企业进入,严控化肥农药的使用,空气、水体、土壤基本没有受到污染,清新空气、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为生产包括茶叶在内的高原特色农业产品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普洱市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茶产业,全力打造品牌,统一“普洱”地理标识,开展普洱产品地理标识设计、认证工作,引导企业在包装上启用普洱特色的区域功能公用品牌LOGO和文字,让所有普洱出产的产品打上“普洱”的烙印。

大力实施“品牌整合”战略,以“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同一商标”为目标,以普洱市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景迈山”LOGO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26座古茶山茶产地范围内的企业尽快成立诚信联盟,并制定联盟标准,将众多小企业集中到一个区域龙头企业下,形成集群抱团发展,共同打造品牌、建设品牌,共享品牌红利。同时,加强品牌策划营销,采取企业自行策划、专业品牌策划公司操盘、委托分销渠道充足的企业作总代理等形式,扩大品牌营销,让产品变成商品,让商品变成品牌,用品牌吸引消费者的忠诚度。

普洱茶品牌价值开始凸显。2016年,普洱市凤凰窝名茶市场价10,800元/公斤,困鹿山古茶市场价8,600元/公斤,产值过亿的企业达到了5家(天士力帝泊洱、澜沧古茶、柏联普洱茶庄园、云南普洱茶集团、祖祥高山茶园)。

景迈山,一座令人心驰神往的“山”。山上生长着千年万亩古茶林,是目前国内所发现的古茶林中茶树面积大、历史长、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林。国内外专家学者也因此称景迈山为“人类茶文化史上的奇迹”、“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

景迈山古茶林,集生物宝库、文化宝库、金山银库、生态宝库、人文旅游宝库及艺术宝库于一身,是重要的自然和人文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人文、生态、科研、品牌价值,被人们誉为是普洱茶文化的精神高地、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

为此,我们正在全力推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担当起填补世界文化遗产中茶文化空白的神圣使命,有效捍卫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种茶、制茶及饮茶领域的主体地位,为保护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2月7日,昆明海埂会堂召开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上市,这是普洱为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打造“世界的普洱”迈出的又一大步。

为打造普洱茶地域品牌,提升“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普洱市全面启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工作,构筑诚信联盟、产品标准、标志使用监控、产品检验“四条防线”,明确特定的企业、特定的产区、特定的原料、特定的工艺、特定的标志“五个特定”,使每一片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四有四可”,即: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

目前已经完成诚信联盟组建、产品标准制定、生产加工监控系统建设、产品检验等工作,即将向市场推出一款有身份证、有履历、可查询、可追溯的新型普洱茶产品。

标准化是产业体系建设最重要的技术基础,也是塑造品牌的关键。制定普洱茶标准,对茶企业内部来说,是其生产、加工、销售的准绳和检验依据,对外可以作为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的品质指标,对生产和贸易都起着提高和促进作用,也是让消费者能否放心的重要评价标尺。

一、建立普洱茶标准体系

抓住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对口帮扶普洱的有利时机,成立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依托科技创新,推广运用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标准体系,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茶叶生产基地、生产过程、监督管理标准,建立行业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基地、企业、市场三方相互配套又分工负责的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健全完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二、推动基地建设标准化

推进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建设生态、绿色、有机茶园。严格实施农药销售准入机制和去向目录备查机制,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禁止在茶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严格控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加大物理防治,积极推行太阳能杀虫、生物农药、寄生虫、微生物等绿色防控技术及茶园整地、茶树修剪、病虫防治、大宗茶机采等关键环节的实用机具和配套技术,推广应用茶—沼—畜模式及配方施肥、肥水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建设一批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从源头上保证茶产品质量安全。

三、促进生产过程标准化

按照标准建设茶叶初制所,支持企业建设高标准茶叶加工生产线,配套现代化加工装备,实现清洁化、循环化、自动化加工,推进分级包装,减少散装等低附加值产品销售。加快普洱茶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运标准化发展。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帝泊洱速溶茶珍”,就是用制药的工艺生产的普洱茶产品,是对普洱茶生产标准化的新提升。

四、构建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平台,创新产品质量监管体制和方式,切实加强普洱茶产地环境监测、商标注册和农产品认证,确保普洱茶安全生产、放心消费。

品质就是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形成品牌的重要支撑。提升品质不仅是顺应消费需求,更是茶产业提质增效、增加茶农收入的重要途径。我们重点做好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源头控制,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加强茶叶品质安全的监测。深入实施茶园立体工程、中低产茶园改造工程,大力开展有机茶园认证。截止2016年,普洱市有机茶园认证面积24万亩,力争到2020年超过30万亩。一批普洱茶产品通过欧盟、美国、日本的有机认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茶叶清洁化生产的建设步伐,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清洁化,确保普洱茶品质安全。

全力推动普洱茶产业全链式发展,大力发展集基地、加工、文化体验、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普洱茶庄园。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联合开展协助攻关,开发药物、保健品、功能食品、化妆品等精深加工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积极发展工业旅游,推动茶旅融合,全力支持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创建国家4A景区,鼓励茶企业利用生产基地、加工车间、产区景观、企业文化等相关工业因素开展旅游体验活动,让游客及消费者实地参观茶叶生产基地,现场制作茶产品,体验普洱茶文化,增强消费者对普洱茶的信心,让普洱茶产品成为健康、有机、生态、无公害的代名词,努力建成普洱茶大健康食品基地。

大批量就是规模,包括基地规模、加工规模。普洱有很多优质产品,消费者也十分认可,但由于没有形成大批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有效供给不足,实质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问题。就茶产业而言,我们正在大力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成规模效应,进而促进品牌集聚。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快土地流转,支持龙头企业或大户以租赁、承包、购买、合作等方式推进基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打破过去以户为主分散经营的“小农”格局,做大做强基地。

2016年,普洱市茶园面积296万亩(含野生古茶林)、采摘面积154.5万亩,均居云南省第一;毛茶产量10.67万吨,居全省第二;综合产值203.4亿元,居全省第一;单产69.3公斤/亩,居全省第三;亩产值2,815.5元/亩,居全省第一,规模效益初显。

我们积极推动企业整合做大规模,鼓励和支持同类企业、相关企业通过股权并购、股权置换、互相参股等方式,跨地区、跨行业优化重组,扶优扶强龙头企业,扩大规上企业数量。全力支持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云南天士力帝泊生物茶集团、龙生集团、澜沧古茶公司、云南普洱茶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鼓励大、中、小企业分工合作、联动发展,促进产业内部生产要素、上下游产品和销售渠道优化组合,打造产业集群。

影响力是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获得利润最大化的能力。文化是形成影响力的灵魂。普洱茶历史悠久,辐射力、穿透力强。我们深入挖掘普洱茶的历史、文化、旅游等资源,搭建茶文化传播媒介平台,丰富普洱茶产品的文化底蕴,提升品牌的文化品位,扩大普洱茶文化影响力。

普洱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和遗产,如景迈山茶祖历史文化及古茶园遗产,茶马古道、古镇遗址等,还有作为世界茶叶原产地的“五世同堂”的实物证据链,即宽叶木兰化石——中华木兰化石——镇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型古茶树——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景迈山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

加强普洱茶文化遗产保护,加快推进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鼓励茶文化文艺作品创作,推进生态文化、民族文化、边地文化与普洱茶文化有机融合。

大力弘扬茶艺茶道、“茶祖历史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等传统普洱茶文化,以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全力推动茶旅融合,使旅游景区景点和集中连片茶区有效衔接,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茶香的茶园、茶景、茶乡、茶村、茶街、茶馆,把最美的景、最纯的水、最好的茶融合起来,以普洱茶产业兴全域旅游以全域旅游促普洱茶产业,提升名景与名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充分发挥好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的作用,积极支持茶叶企业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拓宽普洱走向世界的新“茶马古道”,让普洱茶不仅是云南的茶、中国的茶,而且成为亚太的茶、全球华人的茶、世界的茶。(文/卫星云南省普洱市委书记,资料来源:新华网)

梧州茶厂荣获中国生态原产地知名品牌称号


六堡茶企业荣获中国生态原产地知名品牌称号

两手分别拿着中国生态原产地品牌创新人物奖(左)、中国生态原产地知名品牌奖(右)的梧州茶厂刘泽森厂长(右1)与其他获奖者孔祥军(中,广西检验检疫局高工)、闭桑槐(左,广西金秀马骏红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等合影9月9日,由亚洲品牌协会主办,以“大文化大商圈大数据”为主题的《第九届亚洲品牌盛典》在香港隆重举行。盛典共举行9项主题活动,发布2014年第九届亚洲品牌年度“奥斯卡”大奖是其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在“中国生态原产地知名品牌”榜中,梧州茶厂成为三家上榜企业之一;而在“中国生态原产地品牌创新人物”榜中,梧州茶厂刘泽森厂长成为五位上榜者之一。此两奖项均为第二次发布,梧州茶厂和刘泽森均为黑茶企业唯一上榜者。据悉,多年来,梧州茶厂致力于企业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其在积累60多年良好质量和信誉基础上,获得了“中华老字号”称号,但企业并不止步于此,进而追求不断充实企业品牌内涵的目标,并为之付诸实际行动。在刘泽林厂长的带领下,在21012年10月,梧州茶厂生产的六堡茶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2014年6月底又通过了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成为全国48家通过此类评定的企业之一;其企业品牌价值也由去年的1.97亿元增加至今年的2.43亿元,在全国茶叶企业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上升了11位,位列全国第29位,创出历史新高,连续3年稳居广西第一位。据了解,主办方规定参评企业品牌应符合:营业收入连续三年增长、能影响带动同行业发展、诚信经营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本本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等要素中的一项或几项;参评人物应当具备行业范围内有重要影响力、为行业品牌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本年度所参与的事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品牌回馈社会责任感为己任、在品牌责任意识、品牌信任度及品牌诚信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等要素中的一项或几项;不论上榜与否,参评均不收费。据悉,亚洲品牌协会(AsiaBrandAssociation简称ABA)于2006年在香港注册,是亚洲地区最权威的品牌学术研究、品牌评估、品牌交流、品牌推广、品牌合作的联盟组织,并在印度、日本、新加坡、韩国、法国、新西兰等十多个国家建有分支机构及合作组织,属下有30个专业委员会,是亚太最高规模的品牌联盟组织,其宗旨是致力于提高亚洲品牌意识,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增进亚洲国家之间及亚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品牌文化交流,打造亚洲强势品牌,提高亚洲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为全亚洲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其一年一度的亚洲品牌盛典因其以时尚尊贵、高端权威、国际化、高品质的定位,而享有亚洲品牌年度“奥斯卡”之称,是诠释亚洲品牌价值、交流亚洲品牌理念、塑造亚洲品牌国际形象的最佳舞台,成为亚洲品牌通往世界品牌的重要桥梁。

贵州都匀力争三年建成全国大毛尖茶产业基地


都匀市举全市之力,加快茶产业发展,力争到2016年,将都匀建成中国最大的毛尖茶产业基地。

随着都匀毛尖茶种植规模逐年增加,目前,都匀市从事都匀毛尖茶种植、加工、管理的人员3万多户,10多万人。

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都匀以茶叶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目标的茶叶主产县(市)建设,黔南州委、州政府将都匀毛尖茶生产基地,列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规划。都匀市抓住机遇,把茶产业定位为富民兴市的主导产业和一把手工程。成立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茶产业发展,层层落实责任,加大对茶产业的发展力度。2013年,投入资金1370.08万元、整合茶产业相关资金3600万元,投入茶产业发展。今年,都匀市级财政投入茶产业资金预计将突破2000万元。2020年8月份全国鸡蛋价格最新行情及走势2020年8月大豆价格最新行情及走势预测2020年8月全国羊肉价格最新行情十大名贵鹦鹉种类介绍动物耳朵的特点和作用中国非洲猪瘟最新消息韩国多地自来水现幼虫样生物是什么原因?蜱虫的天敌是什么?蜱虫如何正确防治?武汉采购360吨黄豆来抗洪!抗洪为什么要用黄豆?兔子养殖回收靠谱吗?是不是骗局?农村分户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怎么办理?今日鸡蛋价格多少钱一斤?2020年8月1日全国鸡蛋价格最新行情今日猪肉价格多少钱一斤?2020年7月28日全国生猪价格最新行情2020年花椒价格多少钱一斤?种植花椒的真实利润鸡蛋批发价月内涨近三成,后期走势如何?(附最新蛋价)2020农村宅基地最新政策解读2020湖南猪瘟疫情最新消息今日猪肉价格多少钱一斤?2020年7月13日全国猪肉价格最新行情2020河北今日的小麦报价是多少?2020年农村宅基地新政策,这几类宅基地将被回收!

中行广西区分行助力梧州六堡茶成为知名品牌


中行广西区分行助力梧州六堡茶成为知名品牌

近年来,中行广西区分行推出的一批“惠农”产品在持续助力地方经济增长,尤其是在信贷支持“三农”产业发展中形成了一条条独具特色的绿色通道。自2009年以来,该行连年被自治区政府评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突出贡献银行机构。

“为了提高茶叶质量,我们的六堡茶需要陈化三年以上才上市,因此占用了比较多的流动资金。”广西梧州市从事茶叶生意的吴先生说道。在他的公司仓库里,中行广西区梧州分行公司业务部霍副主任和小吴经理一边看着工人们不停地把加工好的茶叶运送进来,一边仔细地听着苏先生介绍。苏先生的茶叶公司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刻遇到资金周转困难。中行广西区梧州分行接到苏先生的贷款申请后,立即派出信贷人员到吴先生的公司开展信贷现场调查,并很快核发放了1500万元的“黑茶通”贷款,企业存货得到了极大地盘活。

早在2011年,广西区分行就为梧州六堡茶生产行业专门设计了“黑茶通”产品。只要企业向该行提供陈化或库存中的六堡茶作为质押物,即符合“黑茶通”产品准入条件。而广西的六堡茶在数年销售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中国知名品牌。

“担当社会责任,做国家战略的践行者,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实现客户资金效益最大化,是我们服务的最终目标。”中行广西区分行行长杨展鹏始终向该行员工强调这个工作理念。据悉,截至今年4月末,中行广西区分行涉农贷款余额较上年末新增17.8亿元。通过创新“惠农”产品,为地方“三农”产业发展注入了大量资金“活水”。(稿件节选自《银行搞金融创新,变通农业信贷方式 茶叶家禽也能“变”贷款》)

勐海县普洱茶产业园区被命名为 “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勐海县普洱茶产业园区被命名为“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炒茶培训

生态茶园

近日,经国家质检总局文审论证和现场验收合格后,勐海县普洱茶产业园区被命名为“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示范期为2016年12月到2019年12月,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企业被列为创建知名品牌的骨干企业。

国家质检总局于2013年11月正式批复同意勐海县筹建“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全县形成了党政一条心、上下齐抓共建的氛围,全力创建示范区。全县注重保护与利用普洱茶资源,加强对古茶树保护条例、古茶树保护实施办法的宣传贯彻落实,增强茶农自觉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意识,指导帮助茶农科学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古茶树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村民自律保护古茶树资源,用村规民约约束种植户生产优质安全的茶叶原料。优化茶园基地,建设“优质、生态、高效”茶园,与省茶科所合作制定《勐海生态茶园技术规程和操作规范》《勐海茶产业技能培训实施细则》等,构建完善的生态茶园指标体系,全力实施连片建设标准生态茶园,创建茶中有林、茶在林中的生态原料基地。县内各民族长期保留着各自独特的食茶、饮茶、用茶习俗,通过传播茶文化,普及茶知识,拉动茶消费。浓厚的茶文化是勐海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拥有丰富传统民俗积淀地区在现代社会谋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民族特色化充分运用到品牌的创建和质量的提升当中,形成企业品牌农户诚信基地共建=价值的最佳合作模式。

为提升产业质量水平,勐海县制定《低产茶园改造技术与管理规范》《普洱茶原料初制技术与管理规范》等四套标准,编制《勐海县茶叶初制规范达标培训手册》,大力推进初制加工标准化生产,规范农民群众家庭作坊初制茶的技术规程,推广科学晾晒、卫生储存等技术,全面提升晒青茶初制加工工艺水平,编制普洱茶发酵、筛分、拣剔、成型、包装等环节的企业标准22个;5个《国家级勐海县普洱茶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考核验收,“紫娟保健茶”获国家三项发明专利授权。

为大力提升勐海茶的社会知名度,勐海县依托多样化区域品牌营销方式,县政府牵头组织县内知名茶企借助茶博会等平台,分别在广州、上海、北京、山东、昆明等地开展勐海普洱茶品牌推介,连续举办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及茶王节;通过“勐海茶互联网、勐海茶民族文化、勐海茶科技创新”等方式全方位营销勐海区域品牌。开展的茶文化进社区、“全民炼茶”、茶事直通车、万人茶友茶山行、茶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将普洱茶推向大众。

全县普洱茶区域品牌价值目前初见成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2015年,全县32.56万人口中就有涉茶人口28万人,期中茶农达21万人,茶农来自茶叶的年平均收入达5050元,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55%;上缴茶叶税收2.48亿元,占全县税费总收入45.4%。(西双版纳新闻网苏云华)

毛尖名品资讯:都匀毛尖推介周活动


  最新毛尖名品资讯:都匀毛尖现在瓮安县举行推介了周系列活动。

图为:成品都匀毛尖

  10月27日记者去到了名品毛尖产地都匀市茶办进行采访。此次黔南州“都匀毛尖”品牌推介周系列活动具体是在瓮安县草塘千年古邑区,参加此次活动的是都匀市有名的15家规模茶叶企业,他们将在活动期间向民众们展示都匀毛尖布依茶艺、宣传都匀毛尖茶基本知识、茶歌舞等,更是吸引大家对都匀茶文化的兴趣,同时开始更大的销路。

  据茶办介绍,此次周系列活动还将组织“都匀毛尖”第一届夏秋花展销会、“都匀毛尖”万人品茗活动、都匀毛尖茶艺大赛”十佳茶艺表演巡回表演、“都匀毛尖”茶进宾馆活动、“都匀毛尖”茶文化进讲堂活动,邀请省内茶叶专家讲茶道、打造道德讲堂内都匀毛尖茶文化氛围,向大家推介“都匀毛尖”茶品牌和悠久深厚的茶文化。

  实时查看全国毛源码名品资讯,关注中国。

  文章

贵州都匀毛尖茶


大家都知道贵州是有名的茶叶生产地,很多知名茶叶都是在贵州出产销往全国的,都匀毛尖茶就是其中的一种。都匀毛尖茶历史悠久,从明代的时候就被誉为鱼钩茶,深受帝王的喜爱。不但国内很多人都喜欢都匀毛尖茶,而且国外的人也折服于毛尖茶的魅力,下面让我们来看看。

一、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区。都匀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南东山屹立,西面蟒山对峙。

二、产于贵州南部的都匀市。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就列为上贡之佳品,深受明崇祯皇帝所喜爱,曾赐名为"鱼钩茶"。它以优美的外形,独特的风格列为中国名茶珍品之一。畅销各地,远近争购,惜产少耳。一九八二年评为全国名茶。茶香飘万里,吸引着中外来客。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巴拿马赛会曾得优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三、都匀毛尖采用“清明”前后数天内刚长出的一叶或二叶未展开的叶片,要求叶片细小短薄,

嫩绿匀齐。嫩度和长度超标准的,受病虫害的和色紫的都不能用来制作毛尖茶。都匀毛尖茶

经过高温杀青、低温揉捻、搓团提毫、及时焙干等四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素以“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色著称。成品毛

尖茶芽尖细呈条索状,白毫特多,色泽鲜绿,品质润秀,香气清嫩,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在国内外市场有盛誉。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

四、都匀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充沛,雨热同季,立体气候明显,属国内少见的冬日温煦、夏季清凉的旅游渡假型气候。都匀历史悠久,殷商时为鬼方东南部地,至洪武二十三年(公园1390年)置都匀卫,弘治七年(公园1494年)置都匀府,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置都匀县,1949年11月成立都匀县人民政府,1958年6月18日设立都匀市。都匀市为多民族聚居地区,有汉族、布依族、苗族、水族、侗族等31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5%。都匀山水秀美,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2001年10月,都匀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都匀毛尖瞄准全国顶级绿茶品牌蓄力突破


99年前,在巴拿马和茅台酒一起抱回奖杯的都匀毛尖,如今正在寻求新的突破:获得巴拿马奖100周年盛大的庆祝活动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都匀毛尖茶博园和茶文化一条街正在兴建中。

黔南州铆足了劲头打造都匀毛尖品牌,成为我省第一个为茶产业立法的地区:今年2月底,黔南州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在都匀毛尖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化体系以及茶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界定说明。

“都匀毛尖要做全国极致绿茶品牌。”一位熟悉都匀毛尖发展的地方官员告诉记者。“茶是生态环境的承载品,卖贵州茶就是卖贵州的生态环境。比起沿海地区,我们贵州发展农业有后发优势,要让都匀毛尖成为顶级绿茶的象征,提到都匀毛尖,就能想到贵州的好生态。”

盛名之下的重负

众所周知,都匀毛尖的品牌优势非常突出。在品牌核心竞争力中,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为它增添了无数光彩。从明代起,都匀毛尖就是贡茶。1956年,都匀农民向毛主席献茶,毛主席亲自将茶改名为毛尖茶。

品质的优势使得跻身全国十大名茶的都匀毛尖一直备受关注。

“贵州茶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都匀毛尖,这款茶太独特了!”记者采访的省外茶人,多数都会提到都匀毛尖。

产自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终年浸润在滚滚浓雾中,再加上传统工艺,赋予都匀毛尖独特的气质。都匀毛尖的汤色黄中带绿,白毫个性张扬,是中国绿茶三种口感之一——鲜甜的典范。

5月8日中午,都匀毛尖主产地螺丝壳。摆忙乡的村民罗秀莲已采了3个多小时,不到3两。小竹篓里,两厘米长短的一叶叶独芽溢着清香。

“由于独芽难采,来买茶的客商又多,所以这几年,采摘费一路飙升,今年最高时达到了320元一公斤。”常年在都匀螺丝壳收购茶青的客商告诉记者。

炒制工艺上,“一般5万到6万个芽头才能做成一斤干茶。”摆忙乡省级都匀毛尖工艺传承人张子全说,像自己这样的老师傅,一个晚上最多也只能做4公斤。

都匀毛尖名优茶的特质,在业内人士看来也是一柄双刃剑:高海拔、低纬度,意味着好茶,也意味采摘难度大;独芽原料带来了鲜甜,也带来了量少的困扰;传统手工制作,意味着无法标准化因而效率低下。量少价高,已经成为都匀毛尖在全国推广的巨大障碍。

同样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经营都匀毛尖这个公共品牌的企业和合作社多而且散。仅在螺丝壳,就有几十家农民合作社各自经营着自己品牌的都匀毛尖。每个品牌都有不同的包装,使得品牌缺乏辨识性。

茶叶机械化发展缓慢、管理水平低下、从事茶叶种植管理的专业人员大量缺乏……一系列在贵州茶产区能感受的“病痛”也在这里经历。同样制约着都匀毛尖的产业化步伐。

去年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被中国茶科所俞寿康教授誉为“茶中极品”的都匀毛尖,尚不及西湖龙井的四分之一。

品牌突破之路径

谈到贵州茶产业未来的发展路径,多次到贵州考察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强调:“必须发展品牌!这是贵州茶产业的竞争力。”品牌竞争的核心是产品的差异化,地理标识的推广成为产品差异化的主要策略之一。

无论从地理标识到内涵品质,都匀毛尖的差异性都很明显。品牌突破,其势已聚,其时已至——

基地稳定。去年,都匀茶园总面积达到25.56万亩,其中可采茶园10万多亩,有机茶园2万多亩;茶叶总产量2200余吨,综合产值6.5亿元。

参与广泛。都匀市18个乡镇、85个行政村、12.5万余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

茶企众多。现有47家茶叶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企业资产总额1.5亿元,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家,年生产加工能力可达1万余吨。

营销方面也有了更大进展。经过几年努力,都匀毛尖茶产品已遍布省内各茶庄、商场和超市,进驻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海口内蒙等国内24个大中城市,打入韩国、东南亚、欧盟等市场。2013年,都匀茶庄已发展到49家,年人均消费茶叶300克,比2000年增长200%。

围绕都匀毛尖品牌提升的一系列措施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5月初,黔南州委州政府出台《创建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知名品牌3年行动计划纲要》,从基地建设、品牌营销、标准规范修订、科技队伍建设、融资投入和督查领导等六方面做起。

按照纲要,今年起到2016年,黔南州将用3年时间,创建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知名品牌,使都匀毛尖品牌跻身全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前十名,全州有机茶标准基地发展到200万亩,投产茶园100万亩,实现茶叶加工能力3万吨,综合产值80亿元以上。

新标准护航新发展

今年4月,都匀毛尖第三次修订了地方标准。在原有名优绿茶级别的基础上,增设高绿类、红茶类、白茶类和青茶类等产品类别,并按照鲜叶等级和成品感观品质特征划分具体产品质量等级。都匀毛尖大品牌下,形成五大类二十六个等级的茶产业架构,实现了地方标准对州内茶叶产品的全覆盖。

等级延伸意味着产品空间的拓展。

“我们要通过顶层设计,以立法形式加快都匀毛尖的发展。”黔南州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罗运春告诉记者。

“以前的标准比较高,做独芽手工茶,采摘期只有一个月,属于明前茶,售价必须在1000元以上才能盈利。现在原料可以采用一芽一叶或者二叶制作,能够更充分利用茶青。”营销出身的东驰都匀毛尖茶业公司总经理李辉认为,此次修标完善了都匀毛尖的市场价格体系,给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更有利于产业链的完善。

“新标准执行后,等级层次拉大,最低层次的都匀毛尖茶每斤只需100元左右,属于高绿的毛峰每斤售价为50到60元。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水平和喜好程度选择。”一位做了10多年茶馆的馆主说。

与新标准相适应,都匀毛尖茶的加工工艺开始尝试半机械化、机械化。

业内人士介绍,机械生产可减少70%到80%的人工成本,每斤市场售价大约800到1000元左右,而手工茶均价则在1200元以上。

李辉结束了“6年痛苦的手工制作之路”,去年投入100万元新上了都匀毛尖生产线,一天生产500到1000公斤干茶,创下了销售翻3倍的记录。

在增加收入方面,人们也找到了更多的办法。螺丝壳农民合作社的带头人张家辉和张子文开始利用夏秋茶制作红茶。去年张子文做了205公斤红茶,每公斤市场售价约1200元,都卖给了来螺丝壳旅游的外地人。今年他打算做到500公斤,提高夏秋茶的下树率。

“都匀毛尖必须抓住现在的发展机遇,快速把品牌的量做起来,以顶级绿茶的姿态集中冲击全国市场。”一位长期关注都匀毛尖营销的老专家如是说。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贵州将把都匀毛尖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毛尖绿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