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福建乌龙茶】

桂花是一种天然药材,用它的干品泡茶,有清香提神、舒肝理气、醒脾开胃的功效,是上等的饮品。春节期间,连城县培田古村落景区农家乐百花农家主人吴健龙向来自上海的一行游客推介说。

谈起桂花茶,吴健龙关不住话匣子,他介绍说,前些年自己种植100余亩的丹桂、黄金桂,开花时节桂香四溢,满地如铺上桂花毯。爱动脑筋的他于是买来干净的地膜铺在桂花树下,专门收集好,高温消毒烘干,自已泡茶邀请四邻或游客品尝。不想我的桂花茶也随着培田古村的旅游而小有名气起来,2年多出售桂花茶品500公斤。吴健龙欣喜地说。

为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近年来,连城注重茶叶产业与旅游线路、旅游中心景区做好结合,依托自然资源环境优势,在罗坊、朋口、文亨等乡镇探索开发花茶生态旅游项目,打造拥有林下花海核心区、木本花园观光区、蔬菜瓜果采摘区、环境资源涵养区,建设集田园观光、农俗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文化主题生态景区,带动区域内村民增收致富。

期间,连城连续举办品高山生态茶、赏如画梯田赏万亩菊花等旅游节庆活动,培育了颇具规模的万亩高山茶园、茶山科普示范基地等旅游景点,并由春季赏花延伸至夏日品茶,拉长了赏花经济产业链。目前,连城已形成菊花、秋葵、桂花、金银花等花茶系列,与高山茶等绿茶互为补充,丰富了茶叶种类。

茶中有游,游中有茶。登上海拔1200多米、风景秀美的赖源乡黄宗村千亩高山茶园,一条条游道井井有条地穿插其中,游客们纷纷拿出相机拍照。游客来这里可以登山、赏景、品茶。村民们说,夏季旅游黄金时段,上山的车辆川流不息,当地许多农户开起了农家乐,收入连年翻了番。

文亨镇富塘村山环水抱,翠竹摇曳,全村800多人拥有山地1600多公顷。这两年,村民们利用山坡地种植茶叶600多亩,年产值500多万元,绝大部分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曾经的贫困户陈爱华说,茶叶让她走上了富裕路,仅采茶一项就能增收5000多元,每年在家打工100多天,不仅家庭照顾好了,农活也没落下。村里还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统一茶叶种植品种、种植技术、制作工艺、销售等,积极申请绿色食品标志QS认证、注册了富塘茶叶商标,提升了茶叶等级。

cy260.com小编推荐

普洱成全国唯一的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普洱成全国唯一的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妙曼普洱,就像一位天生丽质、清纯可人的少女,退却了青涩的羞赧,顾兮盼兮、风情万种地向世界走来,并且坚信她必将惊艳世界。”昨日,“美丽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美丽云南·妙曼普洱”新闻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会上,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钱德伟就像深爱上一位妙曼女子的男子,深情款款地向世人介绍着他的爱人——一个连空气都洋溢着浪漫的地方、一个联合国环境署官员眼中的“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一个法国设计大师认为是上帝在心情特别舒畅的时候创造的地方——普洱。

令人欣喜的是,在大力发展的同时,普洱仍然清晰地把控住了未来发展的根基:决不让阳光、空气、水成为普洱的奢侈品;绝不走“先污染再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只要保留住普洱优良的生态环境,就保住了千秋万代的衣食饭碗;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让普洱人民永享全球最好的生态福利。

怎么发展普洱?用绿色和世界对话用绿色和未来相应

今年6月1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省政府,同意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标志着普洱“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肯定和支持,也让普洱市成为全国唯一的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这一复函让普洱举市振奋,钱德伟甚至心情大好地开玩笑说:“这就像给普洱戴了一顶‘绿帽子’,虽不好听,但我们很骄傲。”

未来的普洱,将“从自然馈赠当中来发展”,钱德伟说,“用绿色和世界对话,用绿色和未来相应”就是普洱未来的发展方向。普洱要着力培育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林产业和休闲度假4大基地,在试验示范中成就“妙曼普洱”。同时把绿色产业作为发展基础,重点打造休闲度假养生、普洱茶、咖啡、生物制造、高原特色食品5大绿色产业集群。着重建设一批复合型旅游项目;延长普洱茶产业链;打造咖啡庄园,建设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咖啡集散中心,巩固中国咖啡之都的地位;建设生态水产、有机果蔬等“种植、饲养、深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基地,努力把普洱建设成为中国著名、世界闻名的高原特色食品业基地。(本文转自“西湖龙井资讯平台”)

如何识别普洱?建精品不建废品建文物不建废物

“这些年,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取得很大成就,但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的情况特别严重。”钱德伟说,普洱城镇化建设刚刚起步,现在也在思考普洱应该建一个怎样的城市?其他城市的区别在哪里?如何让来到普洱的朋友觉得温馨?最终,普洱提出了打造世界级精品城市的目标。

把独具普洱特色的生态文化、普洱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城镇建设中,用丰富的文化特色元素展示普洱的妙曼新姿,让每栋建筑都尽量体现本地文化元素;城镇建设要尽量往山上走,尽量组团发展,把城市建在森林之中;充分挖掘、整理、提炼村庄特色,把每一个村庄都建成融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生态特色于一体的美丽家园,把普洱打造成全国乡村旅游目的地。

“但一定要建设精品城市,避免在建筑上不追求质量,要求每栋建筑都要成为精品,甚至成为传世之作。”钱德伟说,不能建过几年就拆的建筑,还不能让普洱的乡村消失,因为这些才是普洱最吸引人的地方。

怎样留住普洱?给自然以自由放生态以生路

“对现代人而言,阳光、空气、水,这些‘生态福利’是最起码最基本的需求,但在有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奢侈品。”如何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钱德伟说,只有一个办法:“给自然以自由,放生态一条生路,让普洱人民永享全球最好的生态福利。”

早年间,普洱提出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让普洱人民永享全球最好的生态福利,为此,主动叫停了400万亩的中低产业改造。考虑到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破坏,还整顿关停了200多家小型的木材加工企业,主动减了800多万吨的森林采伐指标。

“普洱的生态环境,是普洱最大的资本和优势,未来我们可能什么都没有,但只要有这个就够了。只要保留住普洱优良的生态环境,就保住了普洱人民千秋万代的衣食饭碗。”钱德伟说,“我们宁可牺牲一时、一定的发展速度,也要不遗余力保护生态环境。”接下来,普洱市还会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如主动削减采伐指标,主动关闭木材加工企业,甚至可能将到户的林地也收回来。推进“森林普洱”、原始生态和湿地恢复等生态保护工程,完善生态保护机制,让普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名副其实的资源最富集、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环境最优良的地区之一。

景迈山古茶园会是云南下一个世遗吗?

景迈山古茶园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景迈山古茶园位于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分布在景迈、芒景两个行政村范围内,距澜沧县67公里。目前规划的遗产区面积为2703公顷,缓冲区面积为14000公顷。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和古茶活化石园,是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世界茶源遗产地和普洱茶祖朝圣地。

2010年6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茶马古道)论坛”在普洱举行期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提出了将景迈山古茶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提议。此后,普洱于2010年7月启动了景迈山古茶园申遗工作。澜沧县为保护景迈、芒景古茶园及古村落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及保护措施。那么,在未来的哪一天,景迈山古茶园会不会成为云南下一个世遗呢?

数读

5最气候舒适指数最高,年平均气温18.9℃,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洁净度最好,一年365天只有大年初一放鞭炮这一天PM2.5超标;负氧离子浓度最高,中心城区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12500多个,享有“天然氧吧”美誉;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8.7%,保存着全国近1/3的物种;少数民族文化最多元,有26种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4个。

90%2012年普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6.9亿元,其中绿色GDP占90%以上。

1/3普洱境内亚洲象家族从2010年的30余头增至73头,约占全国亚洲象总数的1/3。为此,还建立了象损替代发展基金和“大象食堂”。

助读

普洱,辖9县1区,103个乡镇,总人口257.5万,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州市。

普洱商周时属彻里地,唐南诏时置银生节度;明万历年间始称普洱;清雍正年间设普洱府。新中国成立初设立普洱区专员公署,1953年改为思茅专员公署,1971年改称思茅地区,2003年10月,撤销思茅地区,设立思茅市,2007年1月更名普洱市。

普洱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长486公里,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有国家级一类口岸两个(思茅港口岸、勐康口岸),国家级二类口岸1个(孟连口岸),及17条边境通道。

云南普洱绿色经济:一种茶叶、栽中药


云南普洱绿色经济---种茶叶、栽中药

在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郊外的倚象高新科技园区,一个投资近30亿元的茶叶深加工基地正在紧张建设。“我们叫这里"生物茶谷",普通的茶叶经过高科技萃取加工后,产出茶珍等产品,品质和价值翻倍提升,极具市场竞争力,而且生产过程中除了茶叶渣之外,几乎没有废物排放。”

云南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黎晖说,基地每年将消化1.5万吨茶叶,相当于普洱市茶产量的四分之一,未来产值将达120亿元。“普洱茶这个传统的农产品要发展,就必须转变为标准化、精细化的工业品,才能形成市场竞争力,发展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贾黎晖说。 

普洱市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中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全市4.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着热带、亚热带雨林和温带植被,森林覆盖率达67%。这片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孕育了5600种高等植物,1496种动物,约占中国物种总量的三分之一。

然而,与中国西部很多地区一样,普洱市山区面积大,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资金和技术。长期以来,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完全转化成社会经济进步的强大动力,普洱10个区县仍有8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市250多万人超过1/3是贫困人口。“普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绝不能走被动式、低价值、掠夺性开发的死路。”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说。

为此,普洱市确定依托境内丰富的绿色资源,培育绿色产业。目前,全市已种植茶叶300多万亩、咖啡40多万亩,是全国最大的咖啡、普洱茶产地,其中咖啡产量占全国的54.7%。此外,普洱市还积极打造名贵中药栽培、现代林业基地,推进水电、风电等新能源开发。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先进的理念吸引了天士力集团、康恩贝药业、澜沧江啤酒、佳浩茧丝绸等一系列大企业,星巴克、雀巢等国际知名品牌也纷至沓来,主动寻求合作。

在云南爱伲农牧集团的咖啡加工厂,新的咖啡深加工生产线已在今年投入使用,洁净的加工车间内只有一个工人在电脑控制台前操作,空间里充满了咖啡豆的香气。云南爱伲农牧集团总经理王涛说,这条生产线是从德国引进的设备和技术,设计年产焙炒咖啡豆3000吨,产值将达到12亿元。今年2月,公司还与星巴克签约,在云南成立合资公司,进一步改变普洱市咖啡产业链条短、效益低的局面。

普洱市市长李小平说,普洱将全力打造“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到2020年,实现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8%左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以上。

云南普洱:茶产业引领绿色发展


云南普洱:茶产业引领绿色发展

现代茶园

茶叶加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普洱”所呈现的内涵愈加丰富,从最初的一片茶叶,到成为一座城市的名字,再是代表着一种绿色发展方式。

这样的变化,源于普洱市茶产业的砥砺奋进,推动普洱茶从“边销茶”发展到风靡全国的网红产品。从规模种植生态茶园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开始,普洱茶产业不断跃上新台阶,特别是从2004年以来,产量从当年仅有的2万吨,增长到了2017年的13.9万吨,增长了近7倍。

产量倍增的同时,普洱茶的品牌、文化价值也在不断提升。“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普洱茶品牌价值连续两年位居首位,高达64亿多元。一生一熟、越陈越香,这样的普洱茶文化体验正被越来越多人熟知。

普洱茶,从一片生态绿叶,到一种文化现象。如今,在普洱,茶叶美了一方环境、兴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普洱市作为茶马古道的源头,2013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普洱市“世界茶源”称号。围绕“普洱茶文化之源”发展定位,普洱市致力于把茶产业打造成大生态、大产业、大文化、大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

长成“衣食万户”大产业

俯瞰普洱大地,漫山遍野的现代茶园,生机盎然的古茶林,独具特色的茶景、茶街、茶庄园,成为普洱自然底色、大地本色。

经过几代人的耕耘,普洱市茶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茶园面积300多万亩,其中现代茶园165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12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18万亩。“茶产业覆盖全市10个县区,茶农130万人,占总人口的一半,去年全市茶产业实现产值23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0%以上。”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负责人说,茶产业已经成长为普洱“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农民来自茶的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许多农民通过茶叶实现了脱贫致富。

普洱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目标,始终坚持把茶产业作为普洱最有优势、最具特色、最惠及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重点打造,坚持抓品牌、抓标准、抓“互联网+”、抓融资、抓庄园、抓整合,形成百姓增收、企业增益、产业增效——全产业链持续提质增效的良好局面,普洱茶成为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品质的绿色产业。

做大做强普洱茶产业,普洱市最有希望、最有条件、最有潜力。普洱市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不断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全力实施好有机茶园基地建设计划、标准化生产提升计划、品牌战略营销计划“三个计划”,为云南打造“千亿云茶”产业目标贡献普洱力量。

叫响“世界茶源”品牌

普洱景迈山已有近2000年的种茶历史,家家种茶,户户饮茶,人茶相依,伴茶而生。丛林深处少数民族村庄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古朴典雅,与美丽的山水和千年万亩古茶林交相呼应。为有效保护澜沧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这一人类共同的自然人文遗产,普洱市全力推动景迈山古茶林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普洱市不仅有景迈山的栽培型千年万亩古茶园,还拥有距今3500多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至今还存活着2700余年的千家寨野生型“茶树王”和野生茶树群落,还有邦崴千年过渡型茶树为代表的一批过渡型古茶树。完整的茶树进化景观,让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茶源”。

叫响“世界茶源”品牌,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普洱市把打造普洱茶品牌,作为主动服务“千亿云茶”战略的具体行动,以八大古茶山普洱茶品牌打造为突破口,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机制,出台景迈山、普洱山、凤凰山等名茶名山古茶林普洱茶产品标准,确保每一片古茶林都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知道茶原料来自哪里,是哪个厂家生产的,质量、标准、价格一目了然,完全可以放心消费。

从普洱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到全市推出“名山名茶”品牌,普洱市坚持“高端精品”和“大众大量”两条腿走路,推行“联盟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模式,深入实施“古茶山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做优大基地、培育大主体、建设大数据、建成大仓储、擦亮大品牌、发展大产业,推动普洱资源禀赋变为物质财富,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本,“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不久前,第十三届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普洱市举办,成立刚好10年的普洱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会上发布了2018年普洱茶产业创新成果,普洱茶基因组、茶发酵微生物、茶功效、茶工艺设备、茶新产品开发等一系列创新研究令人对普洱茶有了全新认识的同时,“科学普洱”理念正推动普洱茶各类基础研究和研究成果的转化。

位于普洱市的帝泊洱生物茶谷完美诠释了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普洱茶的融合,公司研发制备了数控自动化罐组逆流提取生产线,最大程度地提取出茶叶中的有益成分,创新开发现代生物普洱茶、即饮普洱茶饮料等系列产品,把普洱茶从单一的农产品打造成一个全面升级换代的高科技产品。这得益于“科学普洱”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普洱茶的种植、采集和产业链全程建立了严格的标准控制体系,结束了普洱茶仅凭经验感官评判的传统历史。目前,仅公司在普洱茶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已受理和获批100多项专利。

在绿色生态新理念下,普洱茶的种植、加工各环节均取得突破。传统普洱茶烘干技术中,引入纯太阳能烘干系统和蒸汽系统,将清洁能源运用到普洱茶的生产加工环节中,不仅极大地节能减排,更加清洁卫生地保证了茶产品质量;出台《普洱市有机茶发展规划》,目前全市已建成生态茶园165万亩,已有30多万亩茶园通过有机认证和进入转换期。力争到2020年,全市60万亩的茶园实现有机化,100%的茶园将走上绿色安全生态之路。

茶是普洱的根、普洱的魂、普洱的历史和文化,是普洱人的依恋。普洱茶已深深融入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已成为普洱传承不息的靓丽名片。(来源:云南日报沈浩/文李奕澄/图)

普洱启动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


普洱启动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

日前,普洱市召开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动员大会,正式启动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发展绿色经济是普洱进一步推进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推进云南桥头堡战略的重要举措。”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介绍,普洱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物质支撑;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并且相应的水陆空交通体系逐渐形成;普洱茶、林、咖啡等绿色产业收入占到了GDP的90%以上,引进了天士力、康恩贝等知名生物企业,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普洱市建设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将按照“资源利用集约化、能源开发清洁化、工业发展园区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城乡环境宜居化”的思路,坚持改革创新,大胆先试先行,为云南乃至全国发展绿色经济作出示范。加快实施生态种植养殖、产品深加工和绿色创新产业“三大示范项目”。加快建设特色生物产业、林产业、清洁能源和休闲度假“四大基地”。发展壮大以茶产业精深加工、高品质生态咖啡、生物药、特色优质渔牧业、橡胶制品、生态果蔬为重点的特色生物产业;重点开发以绿色生态旅游、抗衰老医疗养生和茶文化、咖啡文化体验、文化创意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发展以水电为主,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为补充的清洁能源产业;提升发展以林(竹)浆纸纤为龙头、林板和林化为两翼、林下特色产业为补充的现代林产业,形成“四大绿色产业”。到2015年,把普洱建设成为云南低碳经济试点核心区,西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特色生物产业聚集区和绿色工业示范区、绿色经济总部园区、绿色产品贸易集散地。

扎实推进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


杨照辉在我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强化机遇意识

扎实推进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

近日,市政府召开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工作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照辉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善强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市绿色经济办公室汇报了我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工作进展情况。市发改委、工信、环保等部门围绕会议主题积极发言,讲做法、谈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在听取汇报后,杨照辉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获批来之不易,且通过前一阶段大量、有效的工作,现已初见成效。但是,试验示范区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完善,从目前来看,推进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找准重点,更好地推进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

就加快试验示范区建设,杨照辉强调:一是要强化机遇意识。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也是普洱参与全省区域经济竞争的重要载体,更是普洱顺应科学发展潮流,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重要平台,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主动作为、积极实践,争取取得更大的成效。二是要出台实施方案。要在规划指导下,尽快出台实施方案,将规划中明确的各项工作具体化,把四大绿色产业基地、八大试验示范重点工程和重点支撑项目有机衔接,充分融入到“十三五”规划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三大定位”中。三是要突出产业项目支撑。产业项目是试验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要依托特色主导产业,扶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庄园经济,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推动绿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要创新体制和机制。要加大对重点产品的标准研究,掌控特色产品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同时,要认真研究制定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机制,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发挥好龙头企业对“三农”工作的带动作用。五是要认真落实政策。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支持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各项政策,将支持政策逐一化为具体办法,吃透用足,确保政策红利最大化,进一步推动我市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六是要明确支持政策落实责任。要把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实主体明确到市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强化跟踪督查,确保支持政策尽快落实到位。同时,要择机召开推进会,总结成绩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市政府秘书长杨彬,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黑茶圣金 六堡茶推动经济发展


黑茶圣金六堡茶推动经济发展

茂圣茶业公司资深顾问郭维深。(记者徐维远摄)

六堡茶是梧州特色產业的重要支柱,被誉为「黑茶中的圣金」;梧州市政府近来将六堡茶產业打造成该市农业產业化支柱,更为当地带来农业发展、就业增长及「扶贫」的作用。

据梧州市农业局统计,该市总茶园面积已达7.5万亩,六堡茶生產企业45家,相关从业人员4500多人,年產量超11200吨,產值11亿元以上,创税超2500万元;茶產品畅销大陆各省市及港澳、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另外,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经网,在2016年共同对大陆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作价值评估,结果显示,六堡茶品牌价值达15.79亿元人民币。

这也促使梧州市政府以「十三五」所强调的创新为发展策略,积极鼓励茶农以企业建设标准化茶园、发展绿色有机茶园、建设自有生產线及创立商标等。

当地着名的六堡茶龙头企业「茂圣茶叶」董事长苏淑梅受访表示,梧州地理环境优良,种植出来的茶种质量非常高;且当地水质优良,奠定六堡茶的竞争力基础。「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推动,绝对有助于将六堡茶推销至东盟及世界各地」。

拥有20多年制茶、產茶经验,曾任梧州茶厂厂长的郭维深,目前担任茂圣茶叶的资深顾问;针对为何茂圣可成为六堡茶產业中的佼佼者,他表示「源头决定质量」,该企业利用基地、农户和技术,确保茶叶原料的品质,除刺激地方经济转型,更带动当地茶农脱贫致富。(旺报)

吹响六堡茶产业发展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的“集结号”


吹响六堡茶产业发展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的“集结号”

为有效解决我市六堡茶企业分布散、乱、小的问题,促进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17年9月29日,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园区(暂定名)现场协调专题工作会议在原苍梧县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内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茶产业办主任叶剑强、副市长黄恩参加了会议。

会议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现场调研查看园区情况。

2、第二阶段,召开协调会。

调研会上,龙圩区、苍梧县、市茶产业办,六堡茶股份公司先后汇报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住建委、工信委、农委、财政局、发改委、国土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先后对园区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六堡茶产业发展,建设梧州六堡茶产业园区(暂定名)对加快六堡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非常必要。应尽快组建园区建设工作机构(含临时机构,如指挥部)及早启动相关前期工作;应积极对接高水平的设计单位,高标准做好产业园区规划;应积极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理顺苍梧县和龙圩区的关系;要精准招商引资,吸引有实力投资商共同投资开发建设,力争将产业园区打造成为一二三融合发展的示范园区。

建设标准化茶园 打造独特茶旅文化 六堡茶产业进一步升级


建设标准化茶园打造独特茶旅文化六堡茶产业进一步升级

标准化- 普洱茶发展的基石


标准化-普洱茶发展的基石

最近的文字,说到普洱茶中庸之道,有感于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普洱茶产业状况。各种追求、理念让人目不暇接。这种凌乱之中,让不少人迷失了方向,今天追求这样,明天又追求另外的东西。

今天的世界,网络信息化来得太快,喝茶者、藏茶者、制茶者,市场已经形成了及时互动,理念相互影响着。如果没有清晰正确的理念,只能在普洱茶大潮中随波逐流,是否有所收获不得而知。而理念正确者,不为浮躁所动,坚持理念,坚持一些处事的规范,有这份耐心,作为一个“庸者”(庸,坚持也),在普洱茶领域里必定有所收获。

简单看看普洱茶界的一些躁动:

有追寻历史的,复古理念,或“概念”就十分流行,什么“xx工艺”?什么“古法制造”,如果再加入了地域、山头之别,加入了文化的内涵,加入了“纪念”的意义,会让人肃然起敬。

有追求“创新”的,创新是普洱茶发展的动力自不必说。现在,也有某些过分的躁动,以及某些不合时宜的创新。

微生物概念、医药概念纷纷引入,拓展了普洱茶的视野。但就茶而论,是一种饮品,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农产品,至今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

普洱茶,可能成为“保健功能食品”,但,按“功能食品”要求的规范去做,还要走很长的路,不是一般企业能够做的,普洱茶也可能经过深加工成为药品,但这些产品最后都脱离了茶,成了其他产品,非普洱茶也。

如此说来,对制茶人或即将投资于普洱茶制茶业的人,记住“普洱茶是饮品、普洱茶是农产品、普洱茶是食品”的概念尤为重要。

而某些不合时宜创新,如“轻柔捻、松泡条索,仿造大树茶的做法”,这是市场的误区,消费者简单的以为“大条索”就是“乔木茶”(通俗的概念,不准确的说法)大树茶,这样,经某些不良商人,或不懂的商人(他们自以为是古法,或传统制法,反而上山指导茶农。),形成毛茶初制加工的错误导向。这种做法,导致茶菁内质单薄,最终饼茶产品,有其形而无其味也。。。。还有很多,“不杀青”制法,部分红茶发酵制法等,都是不按标准规范的胡乱“创新”。

既然,定位了普洱茶是一种饮品、食品,那么标准,就是这个产业的基础了。

古法制茶,又没有标准?

有!故茶山的先民传承至今,制造晒青茶,对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的少数民族来说,是基本的技能。

老字号、古董茶,有没有标准?

有。看着史料,以及民间通俗的制茶语言。为过去的标准,感到叹服。

老字号,古董茶的内飞,都要说到,“精选某某春尖”,“拣剔xx嫩芽”,。。。。。“请认准内飞”等。

史料上还有一些,当年茶饼配方的描述,可以说老字号正是以标准、配方为核心竞争力的。

分享一下当年标准,以及配方的用语:

尖子茶、二梭、黑条、粗茶;头水、二水、谷花茶。。。。。

尖子茶:比较细嫩,带芽茶比较多的茶,推测,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采摘加工,类似现在的1-4级晒青毛茶。这部分料主要是春茶,这就有了老茶品上春尖的描述。而第一波春茶,往往含有一定的小黄片,所以某些古董茶内飞上说“拣剔透心”,表明他们加工精细,挑拣尽了这些小黄片。

二梭,类似于现在的5-6级茶,有嫩度,也带有一定的毫,老字号多用来做盖茶也。

而“黑条茶”,是成熟度稍高,肥壮少芽毫的茶叶,类似7-9级晒青毛茶了,这部分茶叶,条索肥壮尚紧结,揉捻稍重,色泽自然乌润,所以称为“黑条”。

而粗茶,则是十级或级外了。

综观历史上老字号配方的产品,圆茶以及饼茶,用尖子、二梭、黑条拼配制成,而藏销之“紧茶”(牛心茶、蘑菇茶),则低一个档次,用二梭、黑条、粗茶加工。

回顾这些历史,可以看出标准与配方的重要性。

许多追求“大树茶纯料”的制茶人或消费者,获取、研究这些历史信息,无疑会受益非浅。

2004年以来,继承勐海茶厂传统,以及标准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首先,2005年组织重新制定了企业标准,这就是包装上可以见到的产品标准:“Q/MHC0002-2005”(普洱茶熟茶标准),“Q/MHC0003-2005”(青茶标准)。

标准里,严格按照国家强制的标签标识管理规定:GB7718-2004“食品预包装通则”的规定,规范了批次等定义。

2004年前,一个批次,按贸易方便性确定,为100件产品,是历史因素使然。新标准执行后,2005年开始,一个批次的定义,按GB7718规定,执行“一次拼配,在一个加工周期内完成的产品”为一个批号,每批产品就不是定额的了。

标准化普洱茶产品,是普洱茶走向世界的基础,人们在发挥普洱茶个性的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2004年以来,我设计的所有产品,都遵循了这个理念。新配方的确立,如勐海之春、勐海之星、金针白莲、0622、V93等,都是在充分考虑原料、工艺的基础上,实现能够重复,能够量产的方案。

普洱茶,会在标准中,在产品配方的风格化下,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中获得发展。

如果说,普洱茶营销的最高境界,可以实现期货交易,或者是象荷兰花卉一样搞拍卖,标准化必不可少。目前可以实现这种愿望的产品,莫过于大益标准化的产品,7572、7542、7262、......等。这就是标准的典范与力量。

还有没展开的,再叙了。。。。

苍梧六堡茶产业化稳步发展 种植面积梧州第一


苍梧六堡茶产业化稳步发展种植面积梧州第一

近十年来,苍梧县六堡茶种植、加工、销售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六堡茶产业化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六堡茶种植区域已经扩大到六堡、狮寨、梨埠、木双、京南、岭脚等镇,茶园种植面积已达5.23万亩,全县注册登记的六堡茶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有12家,六堡茶生产经营微型企业3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44个,六堡茶注册商标有苍顺、苍松、六顶、濡菲、芊河、金花六堡、茂圣、同堡源、鼎然、六玄、熹誉、臻誉等12个。

全县有5家茶叶企业通过了QS认证,5家茶叶企业被评为龙头企业,其中自治区级1家,市级3家,县级1家,3家企业获得国家有机茶认证,1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六堡茶产业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产业园在苍梧工业园区思乐堂片区,一期用地366亩,总投资3.2亿元,设计生产能力1.4万吨。产业园列入自治区2008年新开工重大项目和市级重大推进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已有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同堡源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苍梧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签约。目前,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研发综合楼主体工程已完成建设并已进入试产阶段,梧州同堡源茶业有限公司厂区进入室内装修阶段,苍梧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厂房已封顶,正在试产阶段,六堡茶展示区主体建设已封顶并进入装修阶段。

据统计,六堡茶分别获得了国家级的如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国饮杯”一等奖、省市级授予的“一等奖”、“金奖”等奖项超过50项。同时,六堡茶先后获得了“广西著名出口商品”,“广西著名商标”、“广西名优产品”、“广西十大(旅游)土特产品”、和“梧州三宝”等称号。六堡茶传统加工工艺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取获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全县六堡茶种植面积名列梧州市第一位,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产茶县。2012年10月,中国茶叶学会经过对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化发展评定和审查,正式命名苍梧县为“中国名茶之乡”。六堡茶产业化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圣源茶业:发展特色农业 搞活农村经济


发展特色农业搞活农村经济

——自治区对思良江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进行考评验收

11月8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第二考评组以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邓建华为组长,在梧州市副市长黄恩的陪同下,到梧州市万秀区思良江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作项目考评验收。万秀区区委书记蓝盛新,区长高洁凤,区委副书记覃必元,副区长马金花、莫靖华,区政协副主席黄煜等一起随同。

在项目考评验收中,副市长黄恩向邓建华组长等考评组一行介绍了梧州市万秀区休闲农业项目的投资规划和开发情况,蓝盛新书记就万秀区思良江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相关项目建设等向邓建华组长一行作了汇报。广西梧州圣源茶业有限公司作为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项目展示代表,以农业特色六堡茶在展示厅作展示和接待。

邓建华组长在黄恩副市长等陪同下来到示范区圣源公司六堡茶展示区域时,高兴地一边谈生态休闲农业的发展情况一边品尝圣源六堡茶。期间,黄恩副市长提到,目前,通过电商就可以把我市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出去,比以前通畅快捷多了。对此,圣源公司总经理韦燕娟介绍,现在只要扫一扫我们的二维码,就可以完成对产品信息的全面了解,完成支付结算后,产品就可以直接到家了。

在畅谈品茗当中,圣源六堡茶特色农产品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据了解,万秀区思良江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项目建设,以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为特色,结合“生态乡村”活动和“特色生态游”的要求,按照经营组织化、生产标准化、装备设施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五化”建设标准,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品牌以及农业观光旅游,凸显出示范区的新业态功能和附加值,对促进农民致富增收起到积极的作用。

考评组一行先后深入到铁皮石斛生态园、西瓜种植大棚、花卉蔬菜育苗中心、农业文化展示厅等进行仔细检查。期间,考评组一行还参观了夏郢镇凤凰村中共广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对万秀区结合思良江自然环境,变水患为水利、变荒滩为沃土,结合实际、具有特色地开发生态休闲农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初步符合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相关条件和要求。

近年来,广西梧州圣源茶业有限公司作为万秀区辖下的企业,把六堡茶生产作为一项生态特色农业项目来抓,在刚刚获得“2016年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核心品牌”称号的圣源茶业,更多的是进一步加大对品牌市场的宣传力度和优势品牌的精准定位等。梧州市政协委员、圣源公司总经理韦燕娟认为,在加大休闲农业发展建设的同时,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创新思维来做到更好地精准扶贫,将是今后一项重要的工作。认为可以通过电商增收来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还可以把我市更多的物美价廉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下一步,圣源公司将在万秀区夏郢镇旺坡村设厂,对当地农民进行专业培训,指导他们如何手工编织六堡茶包装竹篮子,逐步形成及延伸六堡茶产业生态链,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化发展壮大


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化发展壮大

近十年来,苍梧县六堡茶种植、加工、销售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六堡茶产业化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六堡茶种植区域已经扩大到六堡、狮寨、梨埠、木双、京南、岭脚等镇,茶园种植面积已达5.23万亩,全县注册登记的六堡茶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有12家,六堡茶生产经营微型企业30家,茶叶专业合作社44个,六堡茶注册商标有苍顺、苍松、六顶、濡菲、芊河、金花六堡、茂圣、同堡源、鼎然、六玄、熹誉、臻誉等12个。

全县有5家茶叶企业通过了QS认证,5家茶叶企业被评为龙头企业,其中自治区级1家,市级3家,县级1家,3家企业获得国家有机茶认证,1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六堡茶产业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产业园在苍梧工业园区思乐堂片区,一期用地366亩,总投资3.2亿元,设计生产能力1.4万吨。产业园列入自治区2008年新开工重大项目和市级重大推进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已有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同堡源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苍梧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签约。目前,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研发综合楼主体工程已完成建设并已进入试产阶段,梧州同堡源茶业有限公司厂区进入室内装修阶段,苍梧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厂房已封顶,正在试产阶段,六堡茶展示区主体建设已封顶并进入装修阶段。

据统计,六堡茶分别获得了国家级的如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国饮杯”一等奖、省市级授予的“一等奖”、“金奖”等奖项超过50项。同时,六堡茶先后获得了“广西著名出口商品”,“广西著名商标”、“广西名优产品”、“广西十大(旅游)土特产品”、和“梧州三宝”等称号。六堡茶传统加工工艺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取获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全县六堡茶种植面积名列梧州市第一位,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产茶县。2012年10月,中国茶叶学会经过对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化发展评定和审查,正式命名苍梧县为“中国名茶之乡”。六堡茶产业化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福建龙岩连城茶旅一体化致力发展绿色经济》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福建乌龙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