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武夷岩茶】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城南10公里,是隔闽赣2省的武夷山脉的支脉,地处北纬27°32′7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武夷山以山水奇伟而得名,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是历史悠久的名山。特别是武夷岩茶的出现,更为这“碧水丹山”之乡(武夷特有称号)、三三六六之胜(九曲溪和三十六峰)增添了新的诗意。武夷岩茶与武夷山堪称一体,“好山,好水,出好茶”,武夷是“茶以山名,山以茶而名”。

武夷岩茶为历史名茶,属乌龙茶类。创制于明末清初,产于武夷山市。着名主产区位于慧苑坑、牛栏坑、大坑、流香涧、悟源涧一带。

(一)武夷岩茶初制工艺特点武夷岩茶指在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1.鲜叶采摘特点采摘以新梢芽叶伸育已达完熟,而形成驻芽(亦称无芽鲜叶),采3~4叶(对夹叶亦采),俗称“开面采”。一般掌握中开面采为宜,即第一叶伸展平坦、叶面积小于第二叶而达2/3左右的。全年3季,品质以春茶最优,秋茶次之,夏茶较差。

采摘优质名丛或品种有特殊要求,雨天不采,露水叶不采,烈日下不采,前1天下大雨不采(久雨不晴例外)。当天采摘时间在上午9~11时最佳,下午2~5时次之。茶青要严格分开,不同名丛、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岩、山阴山阳)、不同批次均需分开,有专职师傅负责处理,分别付制,不得混淆。

2.焙制特点对不同原料鲜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技术。其根据为:一是鲜叶含水量多少;二是品种特性;三是鲜叶老嫩程度;四是气候阴晴;五是前工序适度掌握之差异;六是前后工序衔接时间有否矛盾。

焙制工序分为:鲜叶→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培5大部分。

传统工艺较为复杂:鲜叶→萎凋(日光、加温)→晾青→摇青与做青→炒青→初揉→复炒(炒熟)→复揉→水焙→簸晾索→毛拣→足火→团包→炖火→成茶。

(二)武夷岩茶初制技术1.鲜叶采摘(1)采摘要求当新梢顶叶小开面至中开面时,以中开面为最适宜,采摘2~4叶嫩梢及采摘层上的幼嫩对夹叶。合格的茶青应肥壮、完整、新鲜、均匀。开采期为春茶在谷雨前后开采,夏茶在小满前后开采,秋茶在立秋以后开采。

(2)采摘方法每季萌发的新梢,确定合理的留养高度为采摘面高度,并以此为水准从树冠中往外采。高于额定采摘面以上的新梢芽叶应全部采摘,低于额定采摘面以下的新梢芽应全部留养。

(3)运输与贮存茶青应用清洁卫生、透气良好的篮篓进行盛装,不得压紧。运输时应避免日晒雨淋,不与有毒有味物品混装。茶青采摘后4小时内送到茶厂;不能及时送到茶厂的茶青应注意保质保鲜,合理贮存。茶青盛装、运输、贮存中,应轻放、轻翻。

2.晒青(1)晒青技术晒青是利用光能与热能促进叶片水分蒸发,使鲜叶在短时间内失水,形成梗、叶细胞基质浓度增大,细胞膜透性增强,促进酶的活化,加速叶内物质的化学变化。春茶通常在上午11时前和下午2时后进行晒青,这时阳光较弱,气温较低(不超过34℃),不易灼伤叶片。

手工晒青用水筛。水筛直径90~100厘米,筛孔0.5厘米见方。取鲜叶0.3千克于水筛中,两手持筛旋转,而后将水筛置于青架上沥水。晒青历时10~60分钟不等,视阳光强弱、气温高低、鲜叶含水量多少而灵活掌握。其间翻拌1~2次,翻拌时全程不用手接触叶子,以免损伤青叶造成死青。晒青适度时,将两筛晒青叶合并,重约1千克,用手轻轻抖松摊平,移入青间晾青。水仙品种叶片肥厚,节间长而粗壮,极易损伤,晒青时以不翻拌为宜,采用二晒二晾,以防青叶灼伤。

大规模生产用竹席或晒青布晒青,每平方米摊叶0.5~1.5千克,厚薄均匀。竹席或晒青布通透性不如水筛,所以晒青时间长,其间翻拌1~2次。翻拌时将晒青席(布)四角掀起,青叶自然集中,再用手抖撒均匀。晒青适度后,将晒青叶置于水筛内,移人青间晾青,或置于青间地面的竹席上摊晾散热。

(2)加温萎凋由于产茶季节会遇到雨季,加温萎凋是解决晒青的技术途径之一。生产上常用的技术方法有2种。

①萎凋槽热风萎凋槽内摊叶厚15~20厘米,平均每平方米摊叶8~10千克,每槽可投叶片150~200千克。热风温度35℃~38℃,风量要大,中间停机翻拌1~2次,经1N1.5小时完成萎凋。萎凋叶下机前鼓冷风(即自然风)10~15分钟,使叶温下降,以代替晾青,防止高温做青而导致死青。

②综合做青机萎调在阴雨天做青可直接用综合做青机加温萎凋。热风温度为32℃~34℃,每隔30分钟翻拌1次,历时2~4小时。

(3)晒青标准感官标准为青叶顶下第二叶明显下垂、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顶叶和梢头明显弯垂,且大部分青叶达此标准,失水均匀。叶质柔软,青气减退,青香显露,减重率为10%~15%,晒青适度叶含水率为70%左右。

3.做青青间室温度21℃~27℃,空气相对湿度70%~85%。若室温低于20℃时,则需加温,以促进做青叶内含物的化学变化;当室温超过29℃时,应采取降温措施,以控制化学变化进程。

(1)手工做青将萎凋叶薄摊于水筛上进行手工做青操作。每筛首次放茶青0.5~0.8千克,往复操作摇青一晾青程序6~8次;摇青次数从少到多,逐次增加;每次摇青次数视萎凋叶变化情况而定,一般以摇至青味显露,再参考其他因素进行调整。第三次摇后将叶摊成凹形,以控制做青叶失水速度、提高叶温、促进内含物转化。晾青时间逐次加长;摊叶厚度也逐次加厚,可通过2筛并1筛或3筛并2筛的办法增加摊叶厚度。直至达到成熟标准后结束做青程序。

(2)综合做青机做青萎凋叶装进综合做青机至其容量的2/3左右。按吹风一摇动/吹风一静置的程序重复进行6~10次,历时6~9小时。吹风时间每次逐渐缩短,摇动和静置时间每次逐渐增长。直至达到成熟标准后结束做青程序。

(3)做青叶判断总的要求是看青做青。看青做青主要是指做青操作的时间和程度的控制以及做青环境的控制。影响因素主要有茶青原料、气候、做青环境、设备和方式等。

看气味变化。茶青在做青过程中气味变化主要表现为:青香→清香→花香→果香。看叶态变化。主要表现为:叶软、失去光泽→叶渐挺,红边渐现→汤匙状,红边扩展。做青适度的基本标准为青叶呈汤匙状绿底红镶边,茶青梗皮表面呈失水皱折状,香型为花果香。茶青出现上述表现时即时进行下一炒青工序。

叶片较厚和大叶品种,宜轻摇,走水时间长,多停少动;叶薄和小叶种需少停多动,摇青加重,到后期方需注意发酵到位。茶青较嫩时,做青前期走水期需加长,总历时也更长,注意轻摇,多吹风;茶青较老时,做青总历时缩短,注意防止香气过早出现和做过头。萎凋偏轻时,用综合做青机做青可用加温补充萎凋,并注意多吹风多走水,重摇轻发酵,并延长做青时间,调整好温、湿度。

4.炒青与揉捻(1)手工炒青与揉捻岩茶炒青主要的是把前阶段萎凋做青过程已形成的品质相对地固定起来,并起纯化香气的作用。高温下完成团炒、吊炒、翻炒3次主要动作才能达到品质要求。起锅后趁热迅速于特制的“十”字状阶梯形的揉捻笠上揉捻,然后复炒。复炒时间极为短促,是补炒青不足。再加热,促进香韵和味韵的形成,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复炒后趁热适当复揉条索更为美观。

(2)机械炒青与揉捻大生产上主要使用滚筒杀青机(110型和90型)。进青前筒温升至23℃以上。可以手感判断,手背朝筒中间伸人1/3处明显感觉烫手即可。每次进青量25~20千克。杀青时间为4~5分钟。至青气尽、清香显、叶质柔软、有黏性、减重率达40%一50%即可。炒青叶下机后趁热揉捻。

机揉用35型、40型乌龙茶揉捻机。此机型棱骨高锐,有利于揉叶成条。每桶投叶8~10千克。趁热揉捻,经6~20分钟,视叶子老嫩而定。揉捻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产生璜味。揉至茶汁外露、茶条紧直时下机解块。

(3)炒青叶判断成熟标准为叶色转暗,叶质柔软,富有黏性;青气消失,茶香显露,手抓茶叶握紧后无水溢出且有黏手感,即为适度。出叶时需快速,特别是最后出锅的尾量更需快速,否则易过火变焦、碎末,俗称“拉锅现象”。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低火直至出锅。

5.烘焙(1)烘焙特点岩茶烘焙过程十分细致。第一道烘焙俗称“抢水焙”,高温快速。手工烘焙在毛火后经摊晾拣剔,时间长达5~6小时,俗称“晾索”,使内含物进行充分的非酶性氧化和转化,使滋味趋向浓醇。因此,烘焙是岩茶色、香、味特有风格形成的重要环节。烘焙时,须分毛火与足火。对足干叶再行文火慢焙,俗称“炖火”或“吃火”,以增加岩茶色度与耐泡度,使茶汤更醇厚,香气进一步熟化。

(2)机械烘干采用烘干机完成烘焙。毛火温度120℃~150℃,历时10~15分钟,下机毛火叶含水率20%~25%,经30~60分钟摊晾后足火。足火温度100℃~110℃,历时15~17分钟即达足干,毛茶含水率6%。水仙等品种梗、叶粗大肥厚,含水量大,烘温可较高;奇种等节间短、叶质薄、含水少的品种,烘温可酌情降低,时间适当缩短。

cY260.com编辑推荐

精湛独特——武夷岩茶制作工艺


采青

春茶一般在谷雨后开采至立夏后七天左右结束。夏茶在夏至前后,秋茶在立秋后采摘。采摘的嫩度对岩茶质量影响颇大。过嫩则成茶香气偏低,滋味较苦涩;过老则味淡香粗,成茶正品率低。及时采是宝,过时采是草。标准采法是“三叶半开面”,即顶端驻芽开一半,以下三叶全展开时采最好。在运送过程中,要保持鲜叶的新鲜,特别是要保持鲜叶的完整性,尽量避免折断、损伤、散叶等不利提高品质的现象发生。

萎凋

有日光萎凋和加温萎凋(雨田则用加温萎凋),它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萎凋的过程是鲜叶生理失水的过程,要恰到好处,失水过多则成“死叶”,水分散发不够,则影响做青。

做青

武夷岩茶特殊的品质就在于做青。做青的过程,是半发酵形成绿叶红镶边的过程,也是形成花果香的过程。因此,做青是决定毛茶品质好坏的主要关键。而做青要非常注意不同的品种和萎凋的程度(即内因),以及当时温度、湿度(外因)的变化。俗称“看青做青”、“看天做青”。原则上是摇青与做手结合,动静交际交替,厚摊静放,前轻(摇的力度)后重,前短(摇的时间)后长。一边促进内质变化,一边限制水分继续蒸发,使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紧密结合。

杀青

杀青的目的主要是使做青叶受高热迅速升温,以钝化酶的活性(酶是岩茶制作过程中实现一系列酶促化学转化的催化剂),使做青叶的酶促转化的发酵作用受到限制,从而巩固品质特征。同时,通过高温(滚筒杀青温度在220~2600度之间)镣青,原有芳香成分中的低沸点青臭气进一步散发,高沸点花果香气进一步显露,在热化条件下,还会形成新的芳香成分。

揉捻其目的一是将经过杀青的青叶揉捻成条索(形成蜻蜓头,蛙皮状);二是通过揉捻挤出茶汁,使之凝于叶表,有利于内含物的混合接触和一定程度的转化,便于冲泡饮用。

烘焙

干燥是最后一道工序,分水焙、复焙、炖火。揉叶经散解后,进行水焙,至六成干,薄摊晾索,以利茶梗水分散发。然后高温复焙。经捡剔将梗、片和成形不了的茶条除去,最后加焙炖火,即低温久烘,温度由高到低,炖火时间约8~10个小时。

通过低温久烘,以火调香,以火调味,使香气、滋味进一步提高,达到熟化香气,增进汤色,提高耐泡程度。炖火高超技术,为岩茶所有。清代梁章钜称:“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优良的品质、精湛独特的制造技术,造就了武夷岩茶独具“岩骨花香”的神韵。正如当代茶叶界泰斗张天福所说:“由于武夷山独特的自然环境的熏陶,遂使岩茶品质具特殊的岩骨花香的‘岩韵’之风格。武夷茶叶不仅品质超群,而且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茶叶知识

白牡丹茶的两种初制工艺


白牡丹,花一样的白茶,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若蓓蕾初放,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一般来说,茶的制作初期显得很重要,初期的工艺决定以后的工序,那么白牡丹的初制工艺是怎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白牡丹的两种初制工艺。

1、复式萎凋:白牡丹和贡眉的初制也可采用日光和室内复式萎凋,其优点是可以缩短萎凋历时和提高茶汤醇度。日晒只能在春季早晚日光不强时进行,历时20-25分钟,勿超过30分钟。日晒后即移入室内自然萎凋,视情况可反复进行2^-4次,移入室内萎凋至适度。复式萎凋品质难于掌握,一般不用。

2、自然萎凋制法:鲜叶采回后,用水筛每筛放鲜叶0.3公斤左右,两手持筛加以转动,使芽叶均匀薄摊于筛上,以不重叠为度,俗称“开青”或“开筛”。摊好后置于通风良好的萎凋室内的凉青架上,勿加翻动,萎凋35-45小时,至芽叶毫色发白,叶色由浅转深,部分叶张贴着筛上,称为“贴筛”,叶尖翘起,俗称“翘尾”,叶缘略显垂卷,叶面出现波纹,青气消失,即可两筛并为一筛这种处理,一是因为叶子萎缩,已不能铺满筛面,容易引起叶缘干枯,二是防止叶子筛阻碍萎稠失水;三是防止叶张干燥后形成平板状的摊张,继续萎凋至含水量为22%,俗称‘八成干”,再将两筛并为一筛,继续萎凋10余小时,至含水量为13%左右,俗称“九五干”,即成萎调适度的毛茶。

以上就是白牡丹的两种初制工艺。制出来的白牡丹成品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缘向叶背卷曲,芽叶连枝,香毫显,味鲜醇。

武夷岩茶是什么茶武夷岩茶品种分类


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通称为武夷岩茶。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

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为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首,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誉,具有显著的健胃养胃药理作用。大红袍最大的特点就是性质温和,适合四季饮用,还有突出的健胃养胃功效,肠胃不好和寒气重的人可饮用。此外,还有防辐射和防日晒的作用。

铁罗汉

武夷最早的名丛。清代郭柏苍《闽产录异》(1886年)记载:"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又仅止一株,年产少许。"传说原产地在慧苑岩内鬼洞和竹窠岩长窠。据传,惠安施集泉茶店于19世纪中叶经营武夷岩茶,以"铁罗汉"最为名贵,有疗热病的功效,极受欢迎。

白鸡冠

白鸡冠之名在明代已有传闻,早于大红袍。白鸡冠树高1.75米,分枝颇多,该树叶色呈淡绿,嫩叶浅绿微黄,叶面开展,春稍顶芽微弯,茸毫显露似鸡冠。这也是白鸡冠名称之由来。

水金龟

原产于牛栏坑杜葛寨峰下半岩上,后被洪水冲至牛栏坑坑底的兰谷岩。1919~1920年间,为此树曾引起诉讼。

苦丁茶的栽培与初制


苦丁茶与茶叶有不解之缘,栽培和初制都有很大的讲究。栽培上应注意合理、适时采摘。初制时注意摊青、杀青和揉捻,掌握好火候。

苦丁茶,植物名大叶冬青,俗名茶丁。用其叶制成茶泡饮,滋味浓厚并有独特的甘苦味。据记载,常饮苦丁茶有清暑解毒、提神醒脑、降脂减肥、健胃强身、利尿降压及消炎、防癌抗癌,延年益寿等功能,是珍贵的天然药用保健饮料。苦丁茶与茶叶有不解之缘,古人谓“点登”、“点茶”,就是在茶叶中渗入少许苦丁茶,“一分茶丁千分水”,则茶色清碧,微苦回甘,清适爽口。

一、对环境条件要求

1温度:苦丁茶最适宜于亚热带温暖的环境条件,具有耐热、喜荫的特性。要求年平均气温15℃以上,≥10℃年积温4500℃以上,低于0℃时会产生冻害,高于35℃又干旱缺水时生长受抑制。

2水分:要求年降雨量1000mm以上,空气湿度达70%左右的地方。

3土壤:土壤要求微酸性,pH值45~65较适宜。土层60厘米以上。山地、丘陵、沟边、溪旁、房前屋后均可种植,如有自流灌溉条件的山坡和旱地最为理想。

二、繁殖方法

苦丁茶的繁殖,一是种子播种,二是扦插繁殖。育苗季节以冬至到立春为宜。

1播种育苗: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灌良好的圃地,苗床宽1m,高25cm,能搞营养袋最好。种子有很厚的蜡质层,播种前用50~60℃温水浸泡24小时,再将种子与细沙、草木灰按1∶03∶03的比例混合,加少量水用双手摩擦,将种子表面的蜡质擦薄后播种。播种时用小木棒按15×20cm的株行距插2cm深的小穴,每次播1粒种子,播后盖土浇水。从播种到发芽约需8个月,因此苗床上应搭荫棚,遮荫度应保证在80%。发芽后要适当增加光照。幼苗长到3~4叶时,开始追肥,施肥应薄肥勤施,苗高20cm时要培土护苗,并注意防治虫害。幼苗经两年的培育,苗高40~80cm时可移栽定植。

2扦插繁殖:扦插育苗能保持优良性状。扦插应选当年生的健壮枝条作插穗,插穗长5cm左右,每个插穗具有一个饱满腋芽和一片健全叶。一般一个节间可剪一个插穗,剪法同茶叶扦插,叶片应剪去一半,以减少水分蒸发。将插穗基部1~2cm用50ppm的24-D药液浸泡6~12小时。扦插方法同茶叶扦插相同,唯扦插时须用小木棒在浇透水的苗床上插孔以避免插条皮层擦破影响发根。遮荫也同样用铁芒其直接插在苗床上。扦插苗经1~2年管理后可出圃移栽。

三、整地移栽

苦丁茶是常绿高大乔木,其经济年限长达几十年乃至上百年。要达到高产稳产,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沙质或粘质土壤,园地宜选择在水源充足、自然植被好的缓坡地。按株距5~65m挖定植穴,穴深宽1m,下足基肥,定植后在幼树旁插上临时遮荫物。

四、园地管理

定植后,每隔2~3天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湿润,多雨时应注意排水,防止渍水烂根。植后20天,应薄施腐熟人粪尿,7天一次。苗木抽梢后,一个月施肥一次,并进行中耕松土。在茶苗生长的盛期,逐渐增加施肥浓度。在新梢长出1~2片叶时,喷施综合型叶面营养液,如“叶面宝”、“植物健生素”等,能加速芽叶生长,提高产量。幼林地上间种豆类、烟草和药材,以耕代抚,可促进幼树生长。但不应种植高杆和藤蔓作物,以免影响苦丁茶生长。

五、采收方法

苦丁茶是多年生多次采摘嫩芽的植物,栽培上应注意合理、适时采摘。幼龄茶树以养为主,以采为辅,多留少采,长梢多摘,短梢少采,高梢多采,低梢少采。促进茶树多枝多梢,培养良好的树冠,增加有效分枝,扩大采摘面。成林苦丁茶树头轮多采,次轮少采,长梢多采,短梢少采,梢叶尽头时采,叶未完全展开至尽头则不采。采摘后应及时除草追肥,促使下轮茶芽萌发。

六、苦丁茶的加工

1摊青:把采收回来的鲜叶摊放阴凉通风处3~4小时,厚度为2cm,室温应保持20~25℃,晴天可将鲜叶放在日光下晾晒,勤翻动,使其水分均匀散发,至鲜叶柔软即可。

2杀青:杀青是决定苦丁茶品质的关键。每锅放鲜叶4~5公斤,锅温120~140℃,温度先高后低,相对稳定。杀青时间视鲜叶老嫩、数量、含水量、叶片厚薄等因素而定。以叶色转暗绿、光泽消失、叶质柔软、稍显清香、略有粘性、折茎不断为适度。杀青叶起锅后,及时散热摊凉,嫩叶凉透后再揉捻,老叶可以温揉或热揉。

3揉捻:将杀青后的叶片放在竹筛上,用手满握茶叶在同一方向揉动,其间松动3~4次,以散发水汽。要点是:量少、轻压、充分、短揉。经初揉后,再入锅烘炒,锅温从70℃降至50℃,先高后低,翻炒至茶叶不粘手后,再进行轻度复揉,形成条索,最后烘干。保存方法与茶叶相同。

武夷岩茶品鉴先容


武夷岩茶简介

武夷岩茶产于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峰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它属于半发酵茶,制作方式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武夷岩茶的主要品种有“大红袍”“肉桂”“乌龙”“水仙”等。

武夷岩茶鉴别方式

真的武夷岩茶的形状肥壮、匀整,带着扭曲条形,民间称为“蜻蜓头”,叶子后头像蛙皮,又称为“蛤蟆背”。它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清亮艳丽,可以冲泡6-8次以上。假的武夷岩茶味道淡寡,没有韵味,而且色泽暗枯。

武夷岩茶冲泡方式

1.冲泡水温:需现开现泡。水温以95-98为佳。

2.冲泡置茶量:取出5-7克茶叶,放入杯中。

3.冲泡用水的选择:选择矿泉水或者纯净水来冲泡。

4.冲泡用具的选择:最好选择紫砂壶来冲泡茶叶。

5.把茶叶放入紫砂壶中,再用水壶把开水突入壶中,然后再把水倒掉,再次把热水突入紫砂壶中,即可饮用。

武夷岩茶传说

武夷岩茶里最著名的“大红袍”的传说很动听。传说古时一个穷秀才上京赶考,途经武夷山时病倒了,幸幸亏天心庙的方丈相救,给他喝了一碗茶后病就好了。厥后,秀才中状元后,来到武夷山谢恩。秀才在老方丈的陪同下来到茶树眼前,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治好的。这种茶叶炒制后珍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就要了一盒献给了得鼓胀病的皇后,果真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就将一件大红袍赐予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到了茶树前,状元命人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隆恩。说来新鲜,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灼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厥后人们就把这种茶树称之为“大红袍”了。

武夷岩茶产于哪里


武夷岩茶产于哪里呢?武夷岩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

武夷岩茶的产地介绍

武夷岩茶名岩产区为武夷山市风景区范围,区内面积70km2,即东至崇阳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黄柏溪的景区范围。武夷岩茶丹岩产区为武夷岩茶原产地域范围内除名岩产区的其他地区。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面积70平方公里,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

地质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根据生长条件不同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

武夷山的中心地带,盘卧着一条高低起伏的深长峡谷,谷底两侧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对峙骈列。

谷中松柏成林,竹海连绵,谷底成行成列的茶树娇翠欲滴。茶树倚山岩而植,是为岩茶。

武夷岩茶的茶园几乎都在“九龙窠”的岩壑幽涧之中,借谷底冬暖夏凉,雨量充沛的条件,特别是这里的土壤属于酸性岩石风化后形成孕育出岩茶独特韵味。

不同品种的产地

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为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首,产于福建武夷山,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誉,具有显著的健胃养胃药理作用。

大红袍最大的特点就是性质温和,适合四季饮用,还有突出的健胃养胃功效,肠胃不好和寒气重的人可饮用。此外,还有防辐射和防日晒的作用。

铁罗汉

武夷最早的名丛。清代郭柏苍《闽产录异》(1886年)记载:"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又仅止一株,年产少许。"

传说原产地在慧苑岩内鬼洞和竹窠岩长窠。据传,惠安施集泉茶店于19世纪中叶经营武夷岩茶,以"铁罗汉"最为名贵,有疗热病的功效,极受欢迎。

白鸡冠

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隐屏峰蝙蝠洞(在武夷宫白蛇洞口和慧苑岩火焰峰下之外鬼洞亦有与白鸡冠齐名之树),相传明代已有白鸡冠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

水金龟

原产于牛栏坑杜葛寨峰下半岩上,后被洪水冲至牛栏坑坑底的兰谷岩。1919~1920年间,为此树曾引起诉讼。

综上,武夷岩茶的产地是武夷山。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品质高味醇厚,岩韵特显。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武夷岩茶真伪辨别


武夷岩茶有着辉煌的历史,一度成为贡品。在历史上享誉甚高。但是,好东西出了名,就会招来“假李鬼”,冒牌货充斥茶叶市场,让一些钟情岩茶的消费者蒙骗上当,因为武夷岩茶在中国的茶叶排名中,也属于十大名茶之一。慕名购买者大有人在,购得自已所独钟的武夷岩茶真品,除了对武夷岩茶有鉴赏能力的消费者能认出岩茶的真伪外,确实有不少人因辨识岩茶的知识掌握不多的消费者,在较为复杂的茶叶市场想谨慎购茶,却防不胜防,买了假冒伪劣回去。因此,如何让消费者不落入购买“陷井”,本文根据一些常规经验,提供鉴别方法:

一是问。问出产地。了解清楚岩茶的产地,也就瞄准了岩茶的入围圈。即使是岩茶也有内山茶,外山茶,半山茶之分。武夷岩茶又分为名岩区岩茶和丹岩区岩茶。真正的武夷岩茶应当是产自名岩区,就是被联合国授予“世界自然遗产地”称号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武夷岩茶是有赖于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只要是产自“三十六峰”、“九曲溪”之区域内的武夷岩茶,才有岩韵。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才有资格称为武夷山岩茶。此乃国家强制标准,由国家质检总局认证。武夷山丹霞地貌的局部岩石历经亿万年风化成砂壤,表层尽是砂块,疏松富透水性,“上者生烂石”(《茶经》),是为形成岩茶品质之“岩韵”的前提条件。名岩区所产茶叶民间俗称“正岩岩茶”,为传统意义上的武夷岩茶。具体地说,名岩区中的“三坑二涧”(指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流香涧和浯源涧五片山场)所产的茶,才是正宗的武夷岩茶。同时不妨问问武夷岩茶的加工技术。因为岩茶加工技术的差异,形成了成茶品质的三、六、九等级,再加上品种的多元化、肥培管理的影响,茶树生长期的气候影响,采制加工期的气候影响,不同季节的差异等多项因素的共同影响,形成了岩茶系列的多元化和丰富的品质内涵,由此形成复杂的价格体系。喝样品茶的同时,你也了解到了一些相关的品牌保护机制,如查询你所要买的茶是否已被国家授予“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保护”证书?有那些茶厂名单?在武夷山市茶业管理委员会可查询到大规模生产武夷岩茶的茶厂名单。在武夷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可查询到讲信誉的茶厂名单。在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武夷街道办事处(原武夷镇人民政府)可查询到自产自销的茶农中的诚信户名单,街道岩茶协会、岩茶推介中心可提供纯正的分档级的武夷岩茶样品。

二是看。看样品茶,色泽,条索很重要。武夷岩茶的茶青经多道工序加工后,才制成干毛茶。干毛茶捡出茶梗、黄片,筛除碎末,剩娇嫩的茶芽,经焙火,成为精制茶,一般来说,精制的乌龙茶条索壮美,冲泡后的武夷岩茶中的乌龙茶呈绿叶红镶边。但是,有些假冒伪劣者,在茶叶中掺和色素,香精,甘草,人工模拟岩韵,企图以假乱真,因此看茶叶洁净度、火色是否失当,是否有焦色,等等。

三是品。肉眼看茶,只识其形,不识其味。要品岩韵,就要亲自冲泡品尝。在冲泡的过程中,必然香味扑鼻。如105(黄观音)以香气见长,水仙以“水”(滋味)为佳,入口水仙,佳味清纯。“岩骨花香”之品质特征的关键,且岩茶的品种风格“岩韵”的强弱,只有通过传统的精湛工艺技术才得以充分体现。深谙传统工艺且饱读理论基础知识的制茶师掌握点石成金术,茶青发酵恰到火候,成茶香气扑面、甘甜如怡,小啜一口,回味隽永。正宗的武夷岩茶可连续冲泡六至二十道,色、香、味俱不变,耐泡是武夷岩茶的一大特色。正确的泡武夷岩茶方法,应在手边备有正在沸腾的开水,冲入泡茶碗后不超过一分钟,迅速滤出茶水,不得长时间浸泡,以免破坏茶叶中的有效成份。鉴赏已泡过的茶叶是将其展平,审视,除叶边缘有两毫米呈暗红色外,整体呈浅绿色。而不是正宗岩茶者,只能泡个三、五回,就韵味全无了。当然,如何鉴定武夷岩茶的真伪,还有多种方法。一是要靠实践,二是要学会对比。还要通过积累经验,一次两次买了武夷岩茶的冒牌货,只是“交了学费”,会变得谨慎些,对虚假广告的言过其实,会有所发觉。有些消费者,“吃一堑长一智”,也会懂得购茶的门道。同时不妨懂得些岩茶的生产知识。武夷岩茶一年一般采摘三季,分别为春茶、夏茶和秋茶。气候暖和年份可采少量冬茶。就同一枞茶树而言,春茶质量最优,冬茶次之,秋茶再次,夏茶最差。由此可见,要买到理想的武夷岩茶,看准那个季节来买,也是很有讲究的。总而言之,要买到纯真武夷岩茶,多用心观察,仔细品尝,才能鉴出真伪,让消费者一份钱买一分货,真正达到货正价实不欺君的满意效果。

武夷岩茶的贮存方法


武夷岩茶爱吸异味,更怕潮湿、高温和光照。烘烤加工的 武夷岩茶成品茶极为干燥,用手指轻轻一捻即碎,是茶叶的最佳保存湿度。茶叶贮存的最佳温度为0~10℃。气温在15℃左右保存期不能超过4个月,气温在25℃以上,保存期不宜超过2个月,否则会出现较明显的变色和变味。

光照可加速茶叶的氧化作用,不可将茶叶放于透明玻璃和塑料容器内贮存,更不宜在阳光下晾晒。由于高级茶叶均系细尖嫩芽加工而成,极易发生氧化和老化,即使在防潮、防光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花茶保存期也不宜超过1年,绿茶保存期则不宜超过半年。家庭保存茶叶可放置冰箱冷藏室内,但也不宜超过1年。

①选用双层铁盖的茶叶盒,不宜装得太满,放入干燥剂,分层盖紧铁盖;

②采用深色玻璃瓶,放入茶叶和干燥剂,盖紧盖子并用石蜡封口,存于阴凉避光处;

③选用干燥的保温瓶,封好口;

④短期保存可先用干净纸包好,放入双层塑料袋内;

⑤放入冰箱内保存,温度在0~10℃之间最佳,不能与香皂同放,也不能与糖放在一起;

⑥生霉,不可晒,放在锅中干焙10分钟左右可复原,锅要干净,火不宜太大;

⑦要干燥、洁净、避光、低温、少氧;忌水分含量高、接触异味、光线照射、高温环境、暴露空气。

武夷山岩茶产地,武夷岩茶核心产区“三坑两涧


商周时,武夷茶就随其"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了。西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唐朝元和年间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别名的最早的文字记载。那如此颇负盛名的眼馋产自哪呢?

武夷岩茶是主要产地“三坑两涧”

武夷岩茶是主要产地“三坑两涧”指的是:“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流香涧”和“悟源涧”。

古时称“正岩茶”便产于此处,而周边的岩茶古时称“半岩茶”。

三坑两涧”的岩谷之间,植被状态和遮阴条件较好,谷底有甘泉细流,夏季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冬季岩谷可抵挡冷风,气温变化下。

岩谷峡缝间的茶园土壤均为风化岩石,通透性好,富含有丰富微量元素,酸度适中,茶品岩韵明显,是武夷山岩茶传统标准中,正岩茶的中心产区。换句话说,即“三坑两涧”间出产的茶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的茶。

岩茶园土壤通透性能好,钾锰含量高,酸度适中,茶品岩韵明显。正岩主产地有天心岩,马头岩,慧苑,竹窠,碧石,燕子窠,九龙窠,御茶园,玉花洞,水帘洞,佛国,桃花洞,桂林,三仰峰等等。

武夷岩茶生长环境

从地理学上来说,武夷山属于丹霞地形。各具形态的巨大岩石山峰,武夷山地表之所以呈现褚红色,是因为岩石中铁元素年长日久氧化的结果。武夷山岩石,主要是石英班岩,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等几种。表层的土壤,则是富含腐殖质的酸性红壤。这种土壤,正如古人所说的"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除了地形表土外,经纬度、海拔、气候也是重要因素。武夷山景区处于北纬2743,,东经11801。平均海拔六百多米,最高的三仰峰729米。属于中海拔地区。而一般来说,中国的名优茶,特别是乌龙茶,几乎都产于这种海拔地区。气候则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温度在18-18,5之间。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2000毫升左右。

正岩区的植被非常特别。因为岩石多,土层薄,高大树木很少,多为矮小乔木和灌木丛,其中有许多桂花和杜鹃;而在岩壁和溪涧边,则有许多野生四季兰和菖蒲。这一来,一年四季,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股清新的花香,对岩茶的香型产生一定影响。

正岩茶区小环境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因为多在峡谷间,云雾易聚难散,所以空气湿度大,年平均湿度在80%左右。这种小环境,为茶树提供了特别的生长条件。所以,即使是同一品种茶树,种在不同的地方,也会产生一些变异。这也是武夷岩茶"岩岩有茶,茶各有名"的缘故。

半岩茶指武夷山边缘地带所产的茶叶,其岩韵略逊于正岩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岩两岸所产的茶叶,品质又低一筹。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武夷岩茶初制工艺》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武夷岩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