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白茶芽茶】

霍山黄芽起源于唐朝,明代列为贡品,清朝列为皇家御用,是霍山县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唐代李肇《国史补》记曰:“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大蜀山也。”史书记述:寿州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肫得仙。

1、源于唐朝

据史料记载,霍山黄芽源于唐朝之前。唐李肇《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

霍山黄芽唐时为饼茶,唐"膳夫经手金录"载:"有寿州霍山小团,此可能仿造小片龙芽作为贡品,其数甚微,古称霍山黄芽乃取一旗一枪,古人描述其状如甲片,叶软如蝉翼是未经压制之散茶也。"

2、明列贡茶

霍山黄芽自明代列为贡品。六安州志载:明时六安贡茶制定于未分霍山县之前原额茶二百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霍山县志载明人曹琥"注黄芽茶疏"中说:臣查得本府额贡茶岁不过二十斤,祖宗以来圣贤相承不闻以为不足宁府正德十年之贡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不知实贡朝廷几何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

3、清代盛产

清乾隆四十一本《霍山县志》贡茶产地载:"六安茶六安与霍山所并产也其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以似凿。顾霍邑山多绕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之地惟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出西南,迟在雨后,帮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今为详著其地此霍被六大较可睹矣。东山贡茶岁居其八九(东山25处属县境的有与儿街、但家庙、单龙寺、东西溪等21处)。又据《霍山县志》载:"光绪年间,以南乡雾迷尖,挂龙尖二山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

4、失而复得

霍山黄芽曾一度失传。1971年以来开始挖掘、研制、恢复生产。1972年4月27日至4月30日,县茶办室选派农业局茶厂、坝上茶站三位茶叶技干,在乌米尖同三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茶农共同炒制黄芽茶,共计14斤茶样,当即用白铁桶封装六斤上报国务院进行鉴评。翌年县土产公司又布点三处,正式生产黄芽,金字山为重点,数年来,由审评室老茶师负责技术辅导。其余两处为乌米尖和金竹坪。此后,经过大化坪区农技站、茶站的技术人员反复切搓,试验改进,黄芽茶采制技术有所提高,品质规格趋于固定。黄芽茶收购量1973年178公斤,1980年644公斤,1985年多渠道收购量猛增至3700公斤,每斤茶价8.50元。

5、名冠三黄

霍山黄芽现与黄山、黄梅戏齐名并著,并称“安徽三黄”。

现今的霍山黄芽系散茶又称芽茶。开采期一般在谷雨前后二、三日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其炒制技术分为炒茶(杀青和做形)、初烘(摊放)、足火(摊放)和复火踩筒等过程。七十年代以来,"霍山黄芽"每年都特贡中央国家机关为办公用茶。90年获商业部农副产品优质奖、93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霍山黄芽1999年获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成茶评比一等腰三角形奖,2000年获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名茶评比金奖,同年500克极品霍山黄芽在安徽省博物馆以11800元高价成功拍卖,霍山黄芽是1001——2002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唯一推荐产品。

精选阅读

霍山黄芽历史发展


霍山黄芽自明代列为贡品。六安州志载:明时六安贡茶制定于未分霍山县之前原额茶二百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霍山县志载明人曹琥"注黄芽茶疏"中说:臣查得本府额贡茶岁不过二十斤,祖宗以来圣贤相承不闻以为不足……宁府正德十年之贡(1515年)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不知实贡朝廷几何……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

《霍山县志》贡茶产地载:六安茶六安与霍山所并产也其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以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顾霍邑山多绕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州不县之什二)……产茶之地惟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出西南,迟在雨后,帮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今为详著其地此霍被六大较可睹矣。东山……贡茶岁居其八九(东山25处属县境的有磨子潭、与儿街、但家庙、单龙寺、东西溪等21处)。又据《霍山县志》载:“光绪年间,以南乡雾迷尖(即乌米尖),挂龙尖二山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

唐代

霍山黄芽在唐朝即负盛名,明代被列为贡品,清朝更定为内用,清末民初作为贡茶忽然绝迹。霍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古籍测之当始于秦汉,如华佗《食论》中有:“苦荼久食、益思意”。“华佗(?~208)三国谯人,谯即今亳县、距霍山不远、可证。但尚未见到确切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文字的当推陆羽《茶经·八之出》(书成于758年左右):“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原注盛唐县生霍山者与衡山同也)稍后李肇《唐国史补》(书成于806~858年为翰林学士时作):“风俗贵茶,茶之名品亦众……寿州有霍山黄芽。”此时方见霍山黄芽的名号。盖霍山初曰盛唐县属寿州,后改霍山、划归六安,故所谓寿州黄芽实乃产自霍山。又据《册府元龟》(宋·王钦若、杨亿等撰、书成于1005年)“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二月诏寿州以兵三千保其境内之茶园。”可见当时霍山茶园之多、地位之重。

唐时茶叶虽然饼茶、散茶与末茶并存,甚至还有炒青的出现,如刘禹锡(772-843年)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自傍芳丛摘鹰咀,斯须炒来满室香。”但这仅是极少数或偶尔为之,仍是以饼茶为主的。霍山黄芽当亦系此种蒸青饼茶。杨华的《膳夫经手录》(书成于858年)中有:“寿州霍山小团”之语可证。饼茶又叫团茶、片茶。据唐《食货志》:“贞元(785-804年)江淮茶为大模一斤到五十两”,所谓“霍山小团”当系指此斤把重的小饼茶。饼茶制法、陆羽《茶经》记述是:“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乾矣。”霍山黄芽之制法当亦如是。

宋代

宋朝制茶改捣为碾,并向小巧精致发展,反受其局限,加之“失茶真味”,故逐渐改饼为散并终为散茶所替代。元人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书成于1310年)中说:茗有片有散、片即龙团旧法,散则不蒸而乾之如今之茶。始知南渡以后茶渐以不蒸为贵矣。”其同时人王桢在《农书》(书成于1313年)上始有:“鲜叶微蒸放筐箔上摊晾,然后乘湿用手揉捻,最后入焙烘干”的记载。据此可知中国绿茶制茶工艺在元朝已基本形成,而此时霍山黄芽在制法上当亦系如此。

明代

明朝是中国制茶工艺全面发展继往开来的光辉时代。元朝贡茶仍为团茶,饮茶仍为烹饮。到了明朝“杀青”就改蒸为炒(粗茶蒸、嫩茶炒),饮茶亦由烹改为冲泡(点)末茶产量也大减,(末茶在今天我县,山区仍未绝迹),从而形成散茶独盛的局面。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命罢贡龙团凤饼改为制芽茶以进。明人许次纾在其《茶疏》(书成于1597年)中说:“炒茶:生叶初摘香气未透,必借火力以发其香。然性不耐劳,炒不宜久。多取入铛则手力不匀,久于铛中过熟则香气散矣,甚至枯焦不堪烹点。炒茶之器最忌新铁,铁腥一入不复有香。尤忌脂腻害甚于铁。……炒茶树枝不可干叶,干则火力猛炽,叶则易燃易灭。铛必磨莹、旋摘旋炒。一铛之内仅容四两。先用文火焙软,次用武火催之。手加木指急急炒转以半熟为度。微俟香发,是其侯矣。急用小扇之被笼,纯棉大纸衬底烘焙。积多候冷,入瓶收藏。人力若多、数铛数笼。人力若少仅一铛、二铛、亦须四五竹笼,盖炒速而焙迟。燥湿不可相混,混则大减香力。一叶稍焦全铛无用。然虽忌猛,尤嫌铛冷则枝叶不柔。以意消息、最难最难”。这里描述的制茶方法与我们今天绿茶的制法何其相似。同书中他对霍山茶的制法亦有专门记载,则是:“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河南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甚宝爱。顾彼山中不善制法,就于食铛火薪焙炒,未及出釜业已枯焦,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笥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其同时人屠隆在《茶笺》上(书成于1577年)说:“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质实佳。”这里记述的制法与今天霍山黄大茶制法基本相同。特别提到绿枝、紫笋辄就萎黄这当是霍山黄芽(黄小茶)制法滥觞。这也正是黄茶与绿茶制法上的区别所在——“渥黄”过程(黄小茶的摊黄、黄大茶的渥闷)。

清代

到了清王朝,所谓康、雍、乾百年盛世,农民得到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特别是资本主义的萌芽商业的繁荣,使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地发展。因为茶叶比其他农产品更富有商品性。但芽茶仍属贡品,霍山黄芽更被定为内用。据《清会典》(书成于1690年、阿世坦等撰);载:“顺治七年(1650年)礼部照会:产茶各省布政司每年谷雨后十天起解(贡茶)转送该衙门供用。各有定数具列于后…江南省六安州霍山县芽茶仍另委官起解。于进到时会同光禄寺〖ZZ(〗交送内务府以供内用〖ZZ)〗,并定额数为:“庐州府六安州霍山县三百斤(原注:实解三百六十袋,每袋一斤十二两,共芽茶六百三十斤)。又据姚范《援鹑堂笔记》(书成于18世纪60年代):“六安茶产自霍山。第一蕊尖、无汁。第二贡尖、即皇尖,皇尖只取一旗一枪。第三曰客尖。第四曰细连枝。第五曰百条。……六安茶以谷雨前为上品,立夏后则无毛而生骨。其产地周回八百里,可用者仅六处。仙人冲、黄溪涧、乌梅尖、佛寺岭〖KG-*3][HT5,6]蒙〖HT5〗潼湾共五处、脱一。其不佳者沿口东、西石笋、次则管驾渡、舞旗河、野鸡岭、石盆、傅埠园。”这段文字对霍山黄芽的产地、采摘时间、标准和质量关系清楚道出。明清时黄芽仅取一芽一叶曰贡尖、皇尖;一芽二叶曰客尖;一芽三叶的细连枝则属黄芽(黄小茶)之次者。黄小茶有白毫。有枝有梗的则为黄大茶矣。

历史的重复如同当年龙团饼茶一样,明清之际绿茶大量的兴起(特别应该说这是在我们霍山,因为绿茶在全国来说比黄茶早,比黄茶广)并逐渐取代了黄小茶。民国以后贡茶随着末代皇帝垮台而被取消。据徐柯《可言》(书成于1924年)卷十二上载:“六安茶之通行者曰毛尖,亦有旗枪之名,与龙井同。”这里指定是绿小茶。可见民国时黄芽已濒绝迹。解放后在党和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县茶叶生产发展很快。为了发掘历史名茶,恢复黄芽生产,曾组织专人深入茶区调查。在技术人员、老茶工、老茶农的共同研究针对“黄”字与“芽”字上反复揣摩,终于在一九七三年第2次试制出“霍山黄芽”并送交广交会展销,及时投放市场颇受好评。85年获省优,90年获部优。年产量在3万~35万公斤左右。新的“霍山黄芽”采制要求极严,有“一要雨前采、二要芽头齐,三要槲炭火、四要炒烘功”之说。质量要求条索紧凑,体态匀称,芽头壮实。峰毫显露,有独特的甜和清爽的“熟板栗香”。要达到外观金黄、汤色黄绿、叶底嫩黄的“三黄”。形成上述优良品质和原因除要求茶芽具有优良的内质因素外,在加工工艺上对“渥闷”—黄小茶的“摊黄”,黄大茶的“堆闷”—过程要掌握恰到好处。虽然“渥闷”对茶叶机理作用及变化情况尚未完全弄清。但国内外专家认定:“渥闷”不是通过化学作用,而是在“湿热”作用下破坏酶的活性,促进叶内化学变化,使酯型儿茶素自动氧化和异构化。裂解作用改变了多酚类化合物的原来的苦涩味。从而形成黄茶特有的金黄色和较绿茶醇和独特滋味。

由于黄小茶采制技艺难度较大,不能象黄大茶那样普及和畅销不衰。故清王朝除贡奉朝廷的黄芽外,我县绿茶生产有很大发展,有梅花片、兰花头、松萝春、银针、雀舌等名茶。民国以后黄芽濒绝。当时霍山黄芽的产地也似乎不是今天的大化坪金字山。因之我们恢复黄芽生产应主要着眼于“黄”字与“芽”字上狠下功夫。要突出名茶的特点来。应选择自然条件优越的划片生产,严格掌握茶芽嫩度,保证茶芽具有优良内质,采制工艺要定型,逐步走向工艺数据化,产品规范化。要达到“三黄”的要求和其独有的“熟板栗香”与甜和清爽的滋味来。霍山黄芽-中国名茶――霍山黄芽推介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名茶――霍山黄芽2008北京推介会于4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霍山黄芽是久负盛名的历史名茶,为了提高霍山黄芽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霍山县委、县政府跨出山门,走向市场,把名茶推向都市。这次活动邀请了有关领导、中直部分单位、近30家在京茶叶企业、60余家新闻媒体参加。霍山县委书记束学龙、县长陈俊率四个班子的领导、县直单位、产茶乡镇和企业负责人参加了这次推介会。

霍山自古产名茶,有据可考的种茶历史已有2000年,清光绪《霍山县志》记载:“霍山黄芽之名已肇于西汉”。史载“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在陆羽《茶经》、李肇《国史补》中均有记载,可见霍山茶叶历史悠久。

霍山自然环境优越,属北亚热带温湿气候,境内群峰竞秀,竹茂林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茶树生长,所产霍山黄芽,滋味浓郁,清香持久,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霍山茶叶基础良好,全县11.5万亩茶园,年产干茶4500余吨,产值1.5亿元。全县90%农户拥有茶园,10万多人从事茶叶的生产、加工和营销,销售网络已遍布北京、上海、江苏、山东、安徽等地,销售行情呈上涨趋势。

霍山茶叶品质优良,由于自然环境的优越和经营管理的精细到位,霍山茶叶已有近10万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认证,2008年可望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基地县的验收。喝霍山茶叶就是喝放心茶叶,就是喝健康饮品。

2008年春,为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霍山县委、县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产业建设的意见》、《加强霍山黄芽茶质量保护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有力地促进霍山茶叶、霍山黄芽的健康发展。

清乾隆四十一年《霍山县志·物产志》

茶,本山货属以茶为冠。其品之最上者曰银针(仅取枝顶一枪),次曰雀舌(取枝顶二叶之微展者),又次曰梅花片(择最嫩叶为之)、曰兰花头(取枝顶三五叶为之),曰松萝(仿徽茗之法,但徽制叶,霍制全叶)。皆由人工摘制,俱以雨前为贵。其任枝干之天然而制成者最上,曰毛尖,有贡尖、蕊尖、雨前尖、雨后尖、东山尖、西山尖等名(西山尖多出雨后,枝干长大,而味胜东山之雨前)。次曰连枝,有白连、泉城红、泉城绿、绿连、黑连数种,皆以老嫩分等次也。至茶既老而不胜细摘,则并其宿叶捋而雉之曰翻柯,皆为头茶。至五月初,复茁新茎,其叶较头茶大而肥厚,味稍近涩。价不及头茶连枝之半,是为子茶。

《史记记载》

《史记》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六霍旧寿春故也。一曰仙芽,又称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岘春,皆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自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州县县贡,县户采办者例应汇州总进。

清同治十一年《六安州志·物产》

货之属,茶为第一。茶山环境皆有,大抵山高多雾,所产必佳,以其得天地清淑之气,悬岩石罅偶得数株,不待人工培植,尤清馨绝伦,故南乡之雾迷尖、挂龙尖二山左右,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茶商就地收买,倩女工检提分配花色,装以大篓,运至苏州。苏商薰以珠兰、茉莉,转由内洋至营口,分销东三省一带。近亦有与徽产出外洋者。次则东北乡与西南近城一带,多北运至亳州及周家口,半薰茉莉,转售京都、山西、山东,而西乡自土地岭以西,迤逦而南,茶叶厚,微苦,枝杆粗大,采焙不精,皆青齐茶商于大化坪、五溪河收买,运销山东一路。诸佛庵以北数保,则由土人运潮枝至州境之流波石童,西商收买,自行焙制,运销山西、外蒙古等处。极西之九五保,所出极微,味制具逊,多为鄂人收买。至前志所载诸名目花:如银针、雀舌,则茶始萌芽者;梅花片、兰花头、松罗春则茶初放叶者;统名之为小茶,价既数倍,采以维艰,故惟近城及柳林河、诸佛庵数处有之,运销京都为多。气候则东南稍暖,谷雨前即可采摘,故有雨前、毛尖之名。西山谷雨后,始能开山,间数日,采摘一次,须二旬始毕。故有头道、二道、三道、四道之分。最后,并宿叶而撷雉之,曰翻柯老茶,为民间常用。春茶既毕,五六月复生新苗,谓之子茶。其干扁而味微涩,价亦半减。然爱惜茶株者,恒蓄不采,取次春茶必茂盛。

又一种名苦丁茶,虽名为茶,实则木本,枝叶似茶而大,有二种:一叶小上有刺;一叶大而圆,皆天然自生深山岩石间,无子种,与茶同时采制,味苦,其性极凉,可入药,极难长成。

《潘志》

六安茶,六与霍所并产也,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顾霍山多硗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不及什二。考州志有州茶黑、县茶黄之说,恐亦傅会。惟产茶之地,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西南,迟在雨后,故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

《吴志》

土人不辨茶味,唯燕、齐、豫、楚需此日用。每隔岁,经千里挟资而来,投行预质。牙狯负诸贾子母,每刻削茶户以偿之:银则熔改低色;秤则任意轻重;价则随日低昂,且多取样茶。茶户莫能与较;虽迭经告诫,申详各宪,严饬乡保稽查,茶户稍洁实惠,然弊端犹未能尽除也。按茶之为利虽厚,工则最勤苦:日采摘,夜炒焙,恒兼旬不得安枕。人力不足,又须厚雇客工,茶值稍昂,犹可相偿。军兴后,厘捐日益浮费繁多。商人成本既重,则转而抑减民值。行户渐增,竟有汇缘茶商,预计价值把持行市者。黠贩收买,则又搀老叶加水潮,茶商得以借口,故茶价愈趋愈下。光绪以来,每斤银不过钱余,贱时才七八分,以是民用益绌。近徽郡仿外洋以机器烘焙,制精工省,颇获其利。本邑绅商,如能集股,设公司,精其制造,则利权操之于我,诸弊不禁自除矣。西人亦云:霍茶香味较胜徽产。

《霍山县志》

六安州岁贡芽茶二百袋,每袋重一斤十二两。自明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后,随定额分办,州办茶二十五袋,县办茶一百七十五袋……

国朝因之,至康熙二十三年奉文增办一百袋,州承办三十七袋,计六十四斤十二两,县承办二百六十三袋,计四百六十斤四两。每年州备价发县代买一色芽茶……

本县农户拣雨前极品,新芽一枪一旗,依法择制,以黄绢为袋封贮,共四箱,用龙旗龙袱恭进。康熙四十七年,贡茶一千二百袋,雍正七年增办一百袋。乾隆元年贡茶七百二十袋。

今天下产茶处不下数百,致贡者仅十余处,而明朝上供专用六安,其余悉以市焉。每岁上供,霍多至三百六十封,又有副封以补其乏。州额不及什二,是霍倍其力,而六享其成。

霍山黄芽的历史发展


霍山黄芽黄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文化底蕴深厚,在其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以其独特的风韵享誉海内外,下面就带您追溯历史,了解霍山黄芽的发展历程。

源于唐朝

据史料记载,霍山黄芽源于唐朝之前。唐李肇《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霍山黄芽唐时为饼茶,唐“膳夫经手金录”载:“有寿州霍山小团,此可能仿造小片龙芽作为贡品,其数甚微,古称霍山黄芽乃取一旗一枪,古人描述其状如甲片,叶软如蝉翼是未经压制之散茶也。”

明列贡茶

霍山黄芽自明代列为贡品。六安州志载:明时六安贡茶制定于未分霍山县之前原额茶二百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霍山县志载明人曹琥“注黄芽茶疏”中说:臣查得本府额贡茶岁不过二十斤,祖宗以来圣贤相承不闻以为不足……宁府正德十年之贡(1515年)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不知实贡朝廷几何……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

清代盛产

《霍山县志》贡茶产地载:“六安茶六安与霍山所并产也其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以似凿。顾霍邑山多绕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之地惟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出西南,迟在雨后,帮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今为详著其地此霍被六大较可睹矣。东山……贡茶岁居其八九。又据《霍山县志》载:"光绪年间,以南乡雾迷尖,挂龙尖二山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

失而复得

霍山黄芽曾一度失传。1971年以来开始挖掘、研制、恢复生产。1972年4月27日至4月30日,县茶办室选派农业局茶厂、坝上茶站三位茶叶技干,在乌米尖同三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茶农共同炒制黄芽茶,共计14斤茶样,当即用白铁桶封装六斤上报国务院进行鉴评。

翌年县土产公司又布点三处,正式生产黄芽,金字山为重点,数年来,由审评室老茶师负责技术辅导。其余两处为乌米尖和金竹坪。此后,经过大化坪区农技站、茶站的技术人员反复切搓,试验改进,黄芽茶采制技术有所提高,品质规格趋于固定。黄芽茶收购量1973年178公斤,1980年644公斤,1985年多渠道收购量猛增至3700公斤,每斤茶价8.50元。

名冠三黄

霍山黄芽现与黄山、黄梅戏齐名并著,并称“安徽三黄”。七十年代以来,“霍山黄芽”每年都特贡中央国家机关为办公用茶。90年获商业部农副产品优质奖、93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霍山黄芽1999年获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成茶评比一等腰三角形奖,2000年获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名茶评比金奖,同年500克极品霍山黄芽在安徽省博物馆以11800元高价成功拍卖,霍山黄芽是1001——2002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唯一推荐产品。

霍山黄芽茶属于什么茶?霍山黄芽茶知识


霍山黄芽是一种黄茶,这个名字自古代流传到现在,原来的意思只是指代茶树的茶头泛黄,但是黄茶之所谓叫黄茶,是因为其是加工之后才会是变黄的。它产于霍山县西南大别山腹地的大化坪镇、佛子岭水库上游大化坪、姚家畈、太阳河一带,为传统的十大名茶。霍山黄芽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颇多的保健功效。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关于霍山黄芽茶的知识,一起来学学。

霍山黄芽茶

霍山黄芽是什么茶

霍山黄芽是一种黄茶,这个名字自古代流传到现在,原来的意思只是指代茶树的茶头泛黄,但是黄茶之所谓叫黄茶,是因为其是加工之后才会是变黄的。

霍山黄芽保质期多长

如果存放的方法是适当的话,霍山黄芽保存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常温之下一般是可以达到一年左右的,不过因为存放茶叶还是会受到很多其他的因素影响,例如温度以及湿度等等。

霍山黄芽功效

1、护齿

研究表明,霍山黄芽含氟量较高,常饮能摄取足够的氟,在牙齿形成一层保护粘膜,能起到保护牙齿的功效。同时,饭后常用霍山黄芽茶水漱口,还能有效防治龋齿哦。

2、清热解暑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大多茶叶,都是清火的凉性饮品。盛夏酷暑,饮上一杯霍山黄芽,顿感满口清凉、生津,也能起到清热、降火的功效。

3、提神

霍山黄芽含有较多的咖啡碱、茶儿素等,这些成分能刺激人体神经中枢,振奋精神。饮之,能令人心旷神怡,有提神、醒脑之功效。

4、助消化

霍山黄芽富含咖啡碱成分,经常饮用,能增强胃液分泌,帮助肠胃消化。而且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及时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

霍山黄芽怎样保存

1、密封

将买回来的霍山黄芽拆成几小包,放在茶叶罐里,最好是选用新的茶叶罐,以免有很多味道混在一起。然后在茶叶罐上盖子,不使用的时候最好是不要打开。以避免防潮。

2、冷冻

如果是想适当延长霍山黄芽的存储期限的话,那么冷冻法也是可以用的,不过茶叶在放入冰箱之前最好是进行真空处理,因为这样才不至于使冷热相遇事茶叶发现变质。

黄山黄芽茶冲泡之后,茶香清醇,入口高香绵长,回味无穷,沁人唇齿,小编建议,各位茶友们一定要去试试哦!

霍山黄芽茶怎么保存霍山黄芽茶的保存方法


茶叶是非常容易受潮变味的,因此我们没喝完的茶叶都需要很好的保存,霍山黄芽茶是黄茶中的精品,因此也需要妥善地保存。那么,霍山黄芽茶怎么保存呢?

霍山黄芽茶怎么保存低温储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霍山黄芽茶叶密封好放入冰箱中进行存储,在地位的状态下茶叶是不容易变质的。

霍山黄芽茶怎么保存充氮存储

茶叶在空气中变质是因为会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将氮气等不与茶叶发生反应的气体充入茶叶包装袋中,这样就可以将袋内的氧气排出,进行茶叶的保存。

霍山黄芽茶怎么保存干燥存储

由于茶叶会吸收水分和异味然后会变坏,所以要将其干燥后密封好再放入容器中,同时也要在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干燥剂或者块状石灰等,这样一来,就算有水分异味等也会被干燥剂吸收了。

以上就是关于霍山黄芽茶怎么保存的介绍,霍山黄芽茶的保存除了要注意保存的方式,还要注意在保存过程做到避光防潮,密封低温的措施。

喝霍山黄芽茶的好处霍山黄芽茶的功效与作用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人们一直都喜欢喝茶,茶叶不仅是一款饮品,更是一种天然的保健品,喝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那么,喝霍山黄芽茶的好处是什么呢?

喝霍山黄芽茶的好处之生津止渴,提神益思

在炎炎夏日,天气十分的干燥,喝上一杯霍山黄芽茶,让人感觉十分舒爽畅快。霍山黄芽茶中的咖啡碱等成分刺激人体的神经中枢,使人保持兴奋,达到提神益思的效果。

喝霍山黄芽茶的好处之降脂降压,减肥美容

霍山黄茶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等成分有助于加快脂类物质的分解,加快脂类物质排出体外,同时又抑制人体对脂类物质的吸收,达到降脂降压,减肥美容的效果。

喝霍山黄芽茶的好处之预防癌症,抵抗衰老

霍山黄茶茶叶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有助于预防癌症,同时含有的茶多酚类化合物可以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抵抗衰老。

喝霍山黄芽茶的好处之护齿明目,改善肠胃

霍山黄芽茶叶有助于消除口臭,改善口腔卫生和口腔健康,消灭口腔细菌。同时有助于帮助消化,改善肠胃。

以上就是喝霍山黄芽茶的好处的介绍,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霍山黄芽茶的知识,敬请关注。

霍山黄芽茶叶怎么泡


霍山黄芽茶叶冲泡时水温宜在80度左右,茶叶与水的比例大致为1:50,即每杯投茶叶2克左右,冲水100毫升。注水量约占杯容量的1/4-1/3。浸润时间20-60秒,目的使霍山黄芽吸水膨胀,便于内含物的析出。

霍山黄芽茶叶冲泡的方法

1.备器。

冲泡霍山黄芽宜用无色透明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霍山黄芽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观赏霍山黄芽汤色、茸毫。此外还须备有水壶、茗炉、杯托等。

2.择水。

泡茶用水以泉水、溪水、雪水、雨水为上,其次则为江河水。若用自来水,需静置24小时,以使氯气挥发掉。冲泡霍山黄芽,要选择清轻甘活的软水。

3.候汤。

冲泡霍山黄芽的水温宜在80℃左右,即古人所谓的“蟹眼汤”。

4.洁杯。

清洁茶杯。

5、冲泡。

提高水壶,让水由高处向下冲去,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将水壶由上向下反复提举三次,这一动作被称之为“凤凰三点头”。注入杯约七成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凤凰三点头”的作用,让杯中的茶叶在水的冲激下上下翻滚,促使茶叶中的有效成份迅速浸出。

霍山黄芽茶的简介

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大化坪镇、太阳乡金竹坪、太平乡王家店村、为中国名茶之一。该茶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

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共有46种之多,同时还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因等生化成分,具有降脂减肥、护齿明目、改善肠胃、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霍山黄芽茶叶等级鉴赏


怎么鉴赏霍山黄芽的等级?霍山黄芽是自于安徽霍山,一向都是黄茶中的贡品。那终究应该怎么鉴赏霍山黄芽的等级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怎么鉴赏霍山黄芽的等级吧。

霍山黄芽茶叶等级鉴赏介绍

霍山黄芽等级一:特一级

鉴赏特一级的霍山黄芽,能够从茶叶的茶青淡绿程度上看,通常特一级的一芽一叶初展程度会到达九成以上,外形旗枪,额热切茶叶色泽对比淡绿,稍稍带有微黄色泽的披毫,品尝起来香气更是耐人寻味。

霍山黄芽等级二:特二级

关于特二级的霍山黄芽鉴赏,方法相同,特征却有必定的不同,旗枪的茶叶含量也许只到达多半,品尝起来必定会稍比特一级的茶一些些,但同样是香气回旋。

霍山黄芽等级三:一级

霍山黄芽的一级鉴赏,就不是从有多少茶青是淡绿的,而是看有多少茶叶含量是对比老的,相对较少的则更优异,而一级霍山黄芽出现的外形有低于三成是雀舌,还算对比匀齐醇甘。

霍山黄芽等级四:二级

鉴赏二级的霍山黄芽,可想而知,等级越低,茶叶质量会更差一些,像二级的霍山黄芽采用的老茶叶较多,有简直一半,而且色泽带有微黄,香气新鲜,但是难以耐久,这即是二级的霍山黄芽鉴赏效果。

以上就是小编对怎么鉴赏霍山黄芽的等级的有关介绍,现在你知道怎么鉴赏霍山黄芽的等级了解了吗?希望这篇文章对您了解怎么鉴赏霍山黄芽的等级有所协助。

关于名人与霍山黄芽茶


霍山茶叶从唐代开始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已具规模,并逐步形成名茶产地,成为历代王朝的贡品,受到古今伟人、名人的青睐。据民国《霍山县志》记载:民国四年,武汉茶庄来霍山收购“抱儿钟秀”黄芽,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获金牌奖。建国后人民政府更致力于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现在茶园面积已达10万亩,为安徽省主要产茶县之一。从七十年代起,先后恢复了黄芽、菊花茶、小岘春等历史名茶;新开发了翠芽、雨花茶、银针等高档茶。出口炒青、霍山翠青、霍山黄芽获得了省优、部优名茶称号。

曹雪芹笔下的霍山茶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贾府喝茶进行了描述,文中写道:“贾府中常喝养生茶,六安茶是贾宝玉最爱喝的养生茶”。明代文霍亨《长物志》曾注:“此茶产于六安州霍山县宜人药品茶之本性实佳”。

张星焕称诸佛庵仙人冲的茶为“仙人茶”

这位清朝文学家、旅行家在《皖游记闻》中曰:“霍山仙人冲以左元放故里得名,如今左姓最多,皆为元放之后裔也。其地产石灰亦产茶,贾人美其名曰‘仙人茶’”。

郑板桥作联赞誉菊花茶

扬州八怪之一,清诗人、画家郑板桥,生平嗜霍山菊山茶。郑板桥曾作联云:“白菜青盐芡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可见菊花茶是他的生活必需品。安徽茶叶专家陈椽教授考证此茶主要产于霍山诸佛庵、品质极佳。近年当地恢复了这一名茶,颇受顾客青睐,1990年一李姓台商一次就订购1000公斤。

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霍山在宋代时,年出售茶叶已超过五十万斤,占当时全国出售茶叶总量的百分之五这位北宋政治家、科学家在该书记载:“国朝六榷货务:十三山场都贡茶。岁一千五十三万三千七百四十七斤半,租额钱二百二十五万四千四十七贯四十。霍山山场卖茶五十三万二千三百九斤,卖钱三万五千五百五十五贯四百八十九。

欧阳修称:自唐代开始霍山黄芽就上贡朝廷

他在《新唐书》中记载:“寿州、寿春郡士贡丝、布匹、茶、生石斛”。从这位唐代大文学家记述中,可以看出霍山茶叶,唐时即为贡品。因当时霍山属寿春郡,茶、石斛均为霍山出产。(霍山古时曾属寿春)

高一涵身回故园赞新茶高,六安人,爱国主义教育家。1956年6月到佛子岭水库参观,时值茶市旺季,沿途欣赏新茗,触动情怀,赋诗表达回乡之情。诗曰:“云雾山中旭日红,饱赏新茗腋生风,茶歌声里闻乡语,真个身回故园中”。

孔德成为李传轼《中国茶诗》题名李传轼生长在茶叶之乡霍山,长期从事茶叶工作,编辑《中国茶诗》一书在台湾出版。孔子后裔,台湾国民党考试院院长孔德成先生为该书题名。台湾汉学家苏莹女士为该书作序,极力向海内外推荐,同时宣传了霍山名茶黄芽。

陈椽指导霍山名茶开发世界农业科技名人,中国科技专家,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陈椽对霍山的名茶开发,非常重视和关心。八十年代期间,他多次委派安农茶叶教授、讲师到霍山指导茶叶开发,自己也多次亲临霍山。霍山恢复创制的名优茶都得到了他的指点和审评。他鉴定的霍山黄芽品质特征是:芽叶细嫩多毫,形似雀舌,叶色黄绿,汤色黄绿,滋味浓厚鲜醇,有清炖熟板栗香味;小岘春的品质特征是:形似三叉嫩竹叶,大小形状较一致,色绿披毫、嫩香,高爽持久,滋味鲜浓甘爽,水色黄绿清澈、明亮,叶芽完整,稍有青味;菊花茶的品质特征是:数十芽条扎成串,形似菊花,大小匀齐,色泽墨绿,稍有暗叶,味嫩香高,滋味醇和,水色黄绿,明亮,叶底形如菊花怒放,嫩黄绿明亮。1988年,他还亲自在桃源河乡上谷园村指导生产绿茶,因为得到陈椽教授的指点和评审鉴定,故质量好,名气大,销路广,发展快,在我国名茶中占有一席之地。

王泽农指导精制“桃源金针”、“桃源云雾”原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学院著名茶叶教授王泽农,对霍山茶叶开发十分关注。他多次到霍山鼓励和指导名茶的开发。1991年,当他看到桃源河乡在安农老师的指导下开发的名茶,十分高兴,当即以《吟桃源河名茶》为题,赋诗祝贺。他在引言中写道:霍山桃源河乡创制的名茶桃源金针、桃源云雾,外形紧凑,色泽翠绿,滋味醇甜,品质优异,特此赋诗祝贺:“桃源仙境绝凡尘,羽化登仙真有神;守旧闭关叹自锁,创新开放任飞腾。黄芽瓜片贡天子,名茶新茗惠庶人;玉液清清今胜昔,金云雾无比伦”。表达了王教授对霍山茶叶开发的无比关心和喜爱之情。

如何保持霍山黄芽茶叶新鲜 关于如何保持霍山黄芽茶叶新鲜


只要严格按照霍山黄芽的贮存方法来处理,一般都不会出现茶变。造成茶叶变质、变味、陈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水分、氧气及光线。因此,不让茶叶受到它们的伤害,是保存好茶叶的首要工作。

一温度:温度愈高茶叶品质变化愈快,平均每升高十摄氏度,茶叶色泽褐变速度将增加3-5倍。如果把茶叶储存在零摄氏度以下的地方,较能抑制茶叶的陈化和品质的损失。

二水分:茶叶的水分含量在3%左右时,茶叶成分与水分子呈单层分子关系。因此可以较有效地把脂质与空气中的氧分子隔开来阻止脂质的氧化变质。当茶叶的水分含量超过5%时,水分就会转变成溶剂作用,引起激烈的化学变化,加速茶叶的变质。

三氧气: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维生素C的氧化,以及茶黄素、茶红素的氧化聚合,都和氧气有关,这些氧化作用会产生陈味物质,严重破坏茶叶的品质。

四光线:光线的照射,加速了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对储存茶叶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光能促进植物色素或脂质的氧化,特别是叶绿素易受光的照射而褪色,其中紫外线最为显著。

霍山黄芽茶冲泡方法介绍


“茶兹于水,水籍于器,汤咸于火”。茶、水、器、火是泡茶的必要条件。要想泡好一杯茶,还须具备冲泡技艺。冲泡技艺包括对所泡茶叶的了解,对泡茶所需水温、时间的掌握,以及冲泡的手法、程序。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冲泡方法,下面就霍山黄芽茶的冲泡方法简介如下:

霍山黄芽茶冲泡方法第一步:备器,冲泡霍山黄芽宜用无色透明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霍山黄芽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观赏霍山黄芽汤色、茸毫。此外还须备有水壶、茗炉、杯托等。

霍山黄芽茶冲泡方法第二步:择水,陆羽《茶经》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正点”。泡茶用水以泉水、溪水、雪水、雨水为上,其次则为江河水。若用自来水,需静置24小时,以使氯气挥发掉。冲泡霍山黄芽,要选择清轻甘活的软水。

霍山黄芽茶冲泡方法第三步:候汤,“活水还须活火煎”,烧水要用武火急煮。冲泡霍山黄芽的水温宜在80度左右,即古人所谓的“蟹眼汤”。

霍山黄芽茶冲泡方法第四步:洁杯,清洁茶杯。

霍山黄芽茶冲泡方法第五步:投茶,茶与水的用量比例适中,泡出来的霍山黄芽就清香宜人。冲泡霍山黄芽,茶叶与水的比例大致为1:50,即每杯投霍山黄芽2克左右,冲水100毫升。

霍山黄芽茶冲泡方法第六步:浸润,候蟹眼乍起、松风欲鸣之时,采用“回旋注水法”,轻轻地将水沿杯子周边旋转着冲入,注水量约占杯容量的1/4-1/3。浸润时间20-60秒,目的使霍山黄芽吸水膨胀,便于内含物的析出。

霍山黄芽茶冲泡方法第七步:冲泡,提高水壶,让水由高处向下冲去,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将水壶由上向下反复提举三次,这一动作被称之为“凤凰三点头”。注入杯约七成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凤凰三点头”的作用,一是让杯中的茶叶在水的冲激下上下翻滚,促使茶叶中的有效成份迅速浸出;二是对宾客表示敬意,三点头象征着谦逊、真诚,如同行鞠躬礼。

霍山黄芽茶冲泡方法第八步:品饮,品饮之前,先赏茶汤,观色、闻香、赏形,然后趁热品啜茶汤的滋味。霍山黄芽形似雀舌、嫩绿披毫,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第一泡品茶之鲜醇和清香;第二泡茶香最浓,滋味最佳,要充分体验霍山黄芽茶汤甘泽润喉、齿颊留香、回味无穷的特征;第三泡时茶味已淡,香气亦减。三泡之后,一般不再饮了。

霍山黄芽生产历史 关于霍山黄芽生产历史


霍山黄芽自明代列为贡品。六安州志载:明时六安贡茶制定于未分霍山县之前原额茶二百袋,霍山办茶一百七十五袋。霍山县志载明人曹琥注黄芽茶疏中说:臣查得本府额贡茶岁不过二十斤,祖宗以来圣贤相承不闻以为不足……宁府正德十年之贡(1515年)取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不知实贡朝廷几何……芽茶一斤,卖银一两,犹恐不得。

清乾隆四十一本(6-2)《霍山县志》贡茶产地载:六安茶六安与霍山所并产也其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以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顾霍邑山多绕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州不县之什二)……产茶之地惟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出西南,迟在雨后,帮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今为详着其地此霍被六大较可睹矣。东山……贡茶岁居其八九(东山25处属县境的有磨子潭、与儿街、但家庙、单龙寺、东西溪等21处)。又据《霍山县志》载:“光绪年间,以南乡雾迷尖(即乌米尖),挂龙尖二山所产为一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

霍山黄芽曾一度失传。1971年以来开始挖掘、研制,恢复生产。1972年4月27日至4月30日,县茶办室选派农业局茶厂、坝上茶站三位茶叶技干,在乌米尖同三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茶农共同炒制黄芽茶,共计14斤茶样,当即用白铁桶封装六斤上报国务院进行鉴评。翌年县土产公司又布点三处,正式生产黄芽,金字山为重点,数年来,由审评室老茶师负责技术辅导。其余两处为乌米尖和金竹坪。此后,经过大化坪区农技站、茶站的技术人员反复切搓,试验改进,黄芽茶采制技术有所提高,品质规格趋于固定。黄芽茶收购量1973年178公斤,1980年644公斤,1985年多渠道收购量猛增至3700公斤,每斤茶价8.50元。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霍山黄芽茶历史发展》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白茶芽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