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

啖茶论道:浅析普洱茶

普洱茶,云南大叶种所制作的晒青毛茶。

产地

古代普洱茶产地:主要分布在今天的西双版纳和普洱市一带。

近代普洱茶产地:明清以后,普洱茶产地随着其繁荣而不断扩大,除西双版纳,普洱两地(州)外,临沧、大理、昆明等地也相继成为普洱茶的产地。

现代普洱茶产地:1973年以后,产地扩大至昆明、大理、临沧、红河、德宏,甚至老挝,缅甸,越南都有树龄较大的茶树群。

命名

除了有唛号或厂家对某款茶的命名之外,大多以产出该款茶的村、寨直接命名。比如大家熟悉的麻黑,刮风寨,弯弓,老班章,贺开,那卡等,其茶名亦是村寨之名。

古六大茶山,就西双版纳来说,澜沧江以北的以易武为中心的地区称为“江内”,南以佛海为中心的为“江外”,江北江南各有六大茶山,传统的江内六大茶山包括曼撒(也称易武)、倚邦、革登、莽枝、蛮砖和攸乐。江外的有布朗山、巴达山、贺开、南糯山、那卡、帕沙、景迈古茶山(澜沧县)等。

制作工艺

普洱茶制作工艺并非属于复杂一类,也有朋友说,普洱茶玩的就是生态、绿色!虽说不复杂,但也是要用心,才能做出好茶,后期转化好的陈茶。

普洱茶分有生普和熟普。熟普是在生普的工艺基础上,人工渥堆发酵而成。

生普制作工艺:

云南大叶种茶鲜叶(一芽二叶或三叶为好)——摊凉萎凋(一般我们萎凋时间的话,上午采的茶,下午杀青,下午采的翌日清晨杀青)——铁锅杀青(尽量达到杀青的目的,又要保持住茶叶里面的活性成分,留作日后转化,本人做法来说,看水汽,30钟左右一炒)——揉捻成条——日光晒青——蒸压成形(散茶留上一个月后再压制为好)——干燥包装。

萎凋:散失鲜叶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部分大分子酯容性糖水解为小分子可容性糖。

杀青: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发一部分水分,利于揉捻成条。

揉捻:让茶叶细胞壁破碎,使茶汁在冲泡时易溶于茶汤,提高浸出率。使茶叶成条。

晒干: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

蒸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同时实现在头次铁锅杀青过程中,没杀青到位的二次杀青。

干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熟普制作:

在制成晒青毛茶阶段,湿水——渥堆发酵。

湿水:将晒青毛茶洒入一定比例的水,为微生物提供生长条件。

渥堆发酵:将湿水后的茶叶按一定厚度堆积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湿热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风味、品质。同时也是褪去苦涩味,甜度凸显的过程。

从茶料分类

台地茶:

是从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园里采取茶青原料,经加工成的普洱茶。一般发芽周期长而荫芽周期短,茶质没有适当的积累期,且茶树没有适当的休养期,产量大,内质较差。

小树茶:

与台地茶的区别在于属于野放型,不规则的种植在茶园生态环境较好,受人为影响小,不施肥打药,也输绿色生态茶,但树龄偏小。

古树茶:

茶园原生态乔木大树型,一般茶树过百年的我们才称为古树茶,且都长在深山老林中,经过时间的沉淀其内质表现力不同。能以内质丰富的最佳状态将各山头独特性表现出来。

野生古树茶(森林茶):

没有经过人工管理,人工驯化,生长在森林中,基本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种植无规则无修剪散布在森林,产量小,茶的韵味十足,有浓厚的森林气息。树龄一般在几百年至上千年之间。然此类茶性寒,慎喝!

古树与台地的鉴别

品质、价格、食品安全都存在不小差异。

鉴别古树台地并没有特别神奇的方法,你多接触真的、经验足够,即能分辨得出来。外形观察只能借助,不可武断。古树普洱品种复杂,有大叶种、也有中小叶种。叶子大小,形状,薄厚千差万别,仅依靠外形来区分是不现实。

拉丝靠谱吗?不知道是哪里传出的方法,通过叶底拉丝来检验是不是古树,茶友中也有不少人采用。

品种的原因,很多古树本身叶片就是要薄一些,在加之采摘老嫩不同,拉丝并不占优势。而更为重要的是,化肥本身就会刺激纤维素的生长。这种现象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到菜市场去看,有的大白菜纤维粗大,不易煮烂,就是化肥使用过量的结果。可以想见,认为能拉丝就是古树是一种误导。

辨别古树还是要依靠香、韵、气

古树和台地最直接的区别:香气。当然这里说的是古树普洱的自然之香,不是炒茶带来的类似绿茶的香气,那种香气意味着出现绿茶化,后面的转化会受影响。台地茶完全可以通过杀青呈现烘炒香。

古树普洱的香气大概有十几个大类,细分则更多,呈现天然的花香、果香(水果/坚果/果干)、糖香、香料香和其他香型,其中和台地茶差异最大的是花果之香。当然花果都是比喻,类似而不完全相同,给人清新舒适的感觉。

香气又分为干茶香、汤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每一种古树茶都和台地有所差异,相对来说,前半程的汤香和数泡后的叶底香更为准确。好的古树不仅呈现令人愉悦的香气,而且会有丰富的层次,需要我们细腻的品鉴。香气应该说是比较好的鉴别方法,但是仍然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普洱茶一般在一年左右香气才会大体定型,直接喝刚加工好的新茶,大概只能喝出30%甚至更少,那就意味着需要更细致的品鉴能力。普洱茶的香气受存储方式影响很大,如果长期通风,即使是好的古树几年以后香气也剩不下多少了。当然香气滋味这些和耐泡度也需要结合起来,古树总体来说耐泡度要好一些,十几泡后还会有香气滋味。

除了香气,我们品茶也关注滋味。当然严格的说,滋味和香气是无法分开的,因为我们品尝滋味的时候,大半仍然要依赖嗅觉。滋味相对复杂,古树有滋味浓烈的,也有滋味清爽的。台地茶大叶种多一些,相对苦涩重一些,有些人会把称为“霸气”。生津回甘是一种生理反应,大部分古树会有,但是仍然不能作为简单的区分标准,台地茶的苦涩仍能够带来一些类似“回甘”的感觉,古树的生津回甘则更加舒适、持久,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区分。

所谓的韵是古树带来人体口腔生理的舒适反应之后的后效果,在喉咙等处长久的舒适感称为喉韵;笼统的回味也可以称为回韵;如果结合山场的特征,我们也可以称为山韵;而也有人类比岩茶、把香气过后的悠长韵味称为岩韵。

总而言之,韵是香和滋味过后的回味,人体很奇妙,虽然语言不好形容,但身体能感受得到,不会欺骗你。如果你通过古树建立起了这种记忆,那么鉴别古树和台地也是比较准确的。古树的韵和土壤及周边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古树处于农田环境,而农田的土壤又经过种种的人工洗礼,那韵味也是大打折扣的。

真正喝古树的人,对这种生理上的反应应该都是有所体会的,只是表述方式有所争议。再怎么争议,茶气如中医理论上的气,怎么科学分析,找不着,但确实存在。茶气的发热反应一般发起于后背,准确一点就是心口窝背后这个位置,然后逐渐扩散,身体通透的人手脚都会有感觉,会有后背发汗,手脚心出汗的感觉。有人说是因为喝的茶本身热造成的,这个不值得争论,只要自己比较一下热水和古树茶气就行了,我们说是古树的茶气,好像是有个什么东西在人体里走,其实也不是,而是古树的一些物质开启了某些人体生化反应,只不过现在这个机制还不清楚而已。

茶气并非香气、滋味、而是饮茶后的身体反应。通透感其实和传统的气更能对应的上,喝过之后,不仅头脑清醒,敏感的人会感觉百会这个地方是通透的。即便没有对经络的认识和引导,至少这种舒适放松的感受还是能体会的。人都说喝茶影响睡眠,其实茶气足的古树,对于放松人们的紧张精神是有很大帮助的,都市里因为压力大而睡眠不足的人,喝古树会有助于他们的睡眠,常常会有人想去睡一会儿,就是这个道理。古树普洱的茶气更加内在。所以古树的茶气不仅有一时的温阳之功,更有长期的滋养之用,有些气血虚弱的女性朋友都有明显的感受。

体验茶气也有几点需要了解:茶气是和存储年份有关的,新的古树也有茶气,但比较糙和散,而随着存储年份的增加,茶气细腻,凝聚,渗透力更好。这也是存茶的价值所在。

存储

普洱茶的储存是省成本的。

空气流通

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保存普洱茶时不能将普洱茶挂置在阳台上,这样放置的茶,茶气都给吹走、茶味都给吹散了,饮用起来感觉淡然无味。所以要有适度流通的空气,但不能放于风口。另外,保存普洱茶时要注意周围环境不要有异味,否则茶叶是会变味的。因此,保存普洱茶时不可以将普洱茶摆放于厨房中或其他有生活异味或工业异味的环境里。

恒定的温度

保存普洱茶时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用刻意地人为创造温度,正常的室内温度就好了。保存普洱茶时最好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相对来说,春、夏、秋三季普洱茶的变化会比冬天变化快,无论什么时候,普洱茶不可被太阳照射,在干燥,阴凉处保存普洱茶为好。

普洱茶收藏之道----生、长、化、收、藏。

春天:生发,万物生长,也是普洱茶变化的开始,经常性透气,让茶品吸收春的气息,保证茶品的清爽程度,但是在雨季与潮湿天气里,需封存起来。

夏天:生长,温度升高、湿度加大,茶品变的重要时期,透气与闭藏结合。天高清爽时期每天打开透气二至三小时,避免湿气过闷,让茶适当继续大力发酵。在高温和潮湿天时,提前闭藏,避免受潮霉变。

秋天:天高气爽,茶品收敛之时。茶品聚气、凝味为主,收藏为主,间中换气。

冬天:万物收藏,茶品凝香为主(以冬至为界),密封闭藏,保温防冻,生发茶之阳气。

普洱茶存放简单实用的小方法:

第一是每饼茶都用塑料袋各自包起来,外面套个麻布袋;

第二是将封包茶叶放在纸箱里,胶封纸箱;

第三是将纸箱放在书柜上或者搭个简易架子;

第四是每次拿茶出来喝时,检查一下茶叶情况。

南方:湿热,高湿。存储的普洱茶发酵速度较快,生茶的汤色比较容易转红。梅雨期间,要把窗、门关紧关好,防止潮湿的空气入侵普洱茶而霉变。更要特别留意。当湿度过高时,比如高达75%以上仍不能通过开窗通风等方式加以解决时,可以用家用抽湿器,加以人工干预。茶叶存放条件:通风、无味、干燥,封存时间多于翻动时间。

北方:四季分明,高温干燥。天气寒冷的时间较多,存储的普洱生茶汤色转红非常慢。高温干燥的季节里,空气湿度较低,不有利于普洱茶的发酵,陈化就变得十分缓慢。因此需要“人工增湿”,在茶叶的旁边摆放一小杯水。茶叶存放条件:通风、无味、干燥,勤于翻动透气、人工加湿。(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cy260.com小编推荐

茶人论道“普洱茶国际论坛”


茶人论道“普洱茶国际论坛”

5月26日下午,普洱茶国际论坛在普洱市隆重举行,世界知名茶人汇聚于此,品茗普洱,论道茶业发展。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沈培平,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小组秘书长常凯松,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诺曼·凯利,国际茶叶委员会原主席麦克·本斯顿,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院士陈宗懋,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普建辉,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边振瑚,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钱德伟,云南省农业厅厅长张玉明,文化大师、中国文化传播座标人物余秋雨,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长、普洱茶研究首席科学家盛军,欧盟茶叶委员会前任秘书长、茶叶杂志主编芭芭拉·杜艾伦,中国普洱茶国际评鉴委员会专家、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勤晋,普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应华,普洱市政协副主席段发彬,普洱市茶产业督导协调组副组长游伟等参加论坛。

闫希军、盛军、诺曼·凯利、芭芭拉·杜艾伦、刘勤晋、余秋雨、陈宗懋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回顾普洱茶的历史、探讨普洱茶的价值、展望普洱茶的前景。

盛军的主旨演讲题为《食物多酚与代谢免疫疾病》,用严谨的科学数据和生动的医学实验,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食物多酚的种类、功能及其与代谢疾病的相互关系。他说,绿茶抗氧化、抗辐射,是活化剂;红茶对调节人体代谢和预防骨质疏松效果明显,是女性的美丽营养素;普洱茶对刮油、降血脂、降血糖以及降低胆固醇的效果好;黑茶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是清洁剂。盛军与大家分享了三大重要科学发现:茶多酚能够显著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茶多酚、茶色素通过作用膜受体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喝茶预防神经性疾病。

余秋雨的主旨演讲题为《重构普洱茶的生存方式》,表示“要以健康、科学、流通、青春、古典五大语法重构中国茶文化”。他说,现在已经进入一个新的茶文化时代,在中国茶文化重构中有五大文化语法需要建构。一是“健康语法”,如今是一个每个人都关注健康的时代,要大方地讲出茶文化中茶的健康概念,指出茶叶相比世界流行的其它饮品如咖啡、葡萄酒有什么优点;二是“科学语法”,要用大量的科学研究、事实数据来证明茶叶的优点、功效等,普洱茶在这一点上做得很成功;三是“流通语法”,要建立饮品的统一监测标准和质量体系,用以明确辨别茶叶质量的好坏,达到真正的大流通;四是“青春语法”,必须为茶文化注入青春活力,贴合年轻人的生活、消费、思维方式来宣传茶文化,以大爱情怀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五是“古典语法”,要像保护文物一样保证茶叶传统古典高贵性,以其专业性市场赢得世人仰望。

参加“普洱茶国际论坛”的还有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茶业界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来自国家有关部委,云南省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州(市)的领导、企业家和新闻媒体记者。

浅析:大益生普洱茶价格


你想要了解大益生普洱茶价格吗?随小编来看看吧!今年较07年普洱茶普涨此次涨价看来理性的多。这实际也与这些年普洱泡沫破灭之后的多年宣传有关。现在我们就去详细的了解了解吧!

07年的炒作使普洱进入了大众视野,老茶更是被束之高阁,不论跌价多少倍,老茶的价格之高已经是被市场所认可,但由老茶引出的大陆第一波普洱行情之后,出现了尸横遍野的普洱市场惨状,且老茶已在高位,参与度与利润率都有限。

大益黄金岁月001生357克/饼,7饼/提,4提/件480元/饼12000元/件;

大益7542青饼005/006生357克/饼,7饼/提,6提/件150元/饼5600元/件;

大益勐海之春青饼101生357克/饼,7饼/提,6提/件93元/饼3550元/件;

大益女儿贡青饼101生200克/饼,5饼/提,8提/件98元/饼3800元/件;

大益之恋青饼101生357克/饼,7饼/提,4提/件191元/饼4600元/件;

大益味最酽青饼101生357克/饼,7饼/提,6提/件123元/饼4500元/件;

大益辛亥革命青饼101生357克/饼,7饼/提,4提/件280元/饼6900元/件。

看了以上的信息之后,你对大益生普洱茶价格了解了吗?希望对正在找寻大益生普洱茶价格的朋友有所帮助!

浅析普洱茶的香味与形成


浅析普洱茶的香味与形成

普洱茶是有气味的,其中某些香味是普洱茶的魅力和韵味所在,香味的高低、醇正、持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洱茶的价值。

那么普洱茶都有哪些香味呢?这些香味都是如何形成的呢?

1、清香味

这是普洱茶(生茶)以及晒青茶最常用的一个香气描述,以其有清鲜淡然之意,与浓郁芬芳截然不同,让人嗅来有素雅之感,如深山老林、广袤草原之气,无扑鼻之香,却自然和谐,让人舒适。茶叶的清香的气味分子构成主要是青叶醇以及一些简单脂肪族分子。杀青初期,随着叶温上升,顺势青叶醇大量挥发以及转变成反式青叶醇,加上一些高温下降解产生的简单脂肪族分子共同形成了清香的特征。

2、毫香味

这在普洱茶级别很高的时候会表现出来的香气特色。顾名思义就是“毫”所表现出来的香气,与“粗”相反,这种小芽未展的鲜嫩也独具一种特色之香,让人更觉清新可人。

3、鲜爽型花香

花香在普洱茶(生茶)中很常见,而且表现得多种多样,其中很多具有鲜爽花香特色的茶往往令人印象深刻。这种类型的花香或如铃兰、或如百合,虽可香得扑鼻,香得透墙,香得沁人心脾,但香得纯粹,单只是一种纯嗅觉的享受,不似果香蜜香一般嗅来令人流延生唾。“鲜爽型花香”也可以叫做“高扬型花香”。对生茶的鲜爽型花香贡献最大的物质是芳樟醇,这是一种高沸点香气物质,通过杀青将以青叶醇为代表的低沸点香气物质挥发掉后,其如百合或铃兰的花香就显现出来了。

4、甜醇型花香

此类香气或如茉莉,或如栀子,嗅来令人愉悦,往往使人不自觉地深呼吸,精神更为之一振。此类香气在生茶中极为常见,β-紫罗酮、茉莉酮以及部分紫罗酮衍生物等香气物质在生茶中都参与了这种香型的表现。这些香气物质基本在加工过程中生成,沸点高低不同,不同含量不同比例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是普洱茶香气特色多样的原因之一。

5、柔和型花香

此类香气以玫瑰香为代表,一些存放了几年的生茶会表现出这种香型。这种表现在普洱茶(生茶)中的柔和型香气与鲜爽或甜醇类的较易刺激嗅觉的香气不同,让人感觉不温不火,在普洱茶中较为少见,独具特色。所谓“兰香型”也可以属于此类,只是兰香比玫瑰香更低沉更轻柔,已接近于似有似无的状态了。与玫瑰香相关的气味分子主要是香叶醇,香叶醇具有玫瑰香气,是在茶叶中重要的香气物质,级别较高的茶含量会偏高一些。但总体来说,云南大叶种中的香叶醇含量较中、小叶种低,所以能表现出玫瑰香型的普洱茶极少。

除此之外,普洱茶还具有糖香、焦糖香、水果香、梅子香、干果香、蜜香、陈香、枣香、桂圆香、木香、霉味、参香、烟熏味等气味。

汕头都市报携手大益论道普洱茶


汕头都市报携手大益论道普洱茶

普洱茶以其甘醇的滋味、独特的保健功效深得世人喜爱。在潮汕,爱喝普洱、对普洱有研究的茶客众多。然而正如本文标题,若是冷不丁问一句:“您真正懂得品味普洱茶吗?”相信并非人人都能说出个头头道道来。随着受众不断扩大,普洱茶市场渐呈良莠不齐的局面,一些“修行不深”的茶客时常有被误导的感叹。基于对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正确实用指导的共同认知和社会责任,中国普洱茶第一品牌“大益”和汕头都市报有了这次携手。

在今年3月份揭晓的“2012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排行榜”上,云南大益茶业集团的“大益”以11.01亿元的品牌价值雄踞榜首。有着72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大益茶,成为实实在在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品牌。从本期开始,本报于每周四出版的《茶乐》版开辟专栏,特邀大益普洱茶专家为读者和茶客们详细介绍普洱茶的种类、特点、功效,以及选购、鉴别、收藏技巧等实用性指南,与您谈普洱论茶道。

相信通过专业人士的指点,“初级”消费者对于喝普洱的讲究和辨识普洱茶质量的高低等方面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老茶客则可通过本专栏加深对普洱茶的体会和研究。

普洱茶投资分析:浅析大益今年的布局


普洱茶投资分析:浅析大益今年的布局前不久大益集团掌门人在公开场合里表示未来7个月的时间里,大益茶将组织“品茗发烧友”遍访全国60多个名茶产地;置身各知名茶产地的茶园,与各知名茶产地的茶农一起亲身体验种茶、采茶、炒茶等各种环节的乐趣;并将深入了解当地茶文化、茶历史,真实记录种茶、采茶、炒茶等一系列工艺;用微视频、纪录片、微电影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各地名茶从茶园到茶桌一整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看到以上消息,诸位是否似曾相识?从吴总披露的这条消息不难看出,大益的分销商确实被雨林通过产地旅游营销的方式拉走不少,而大益的这条举措更像是亡羊补牢的商业营销。相比雨林,大益的优势还是产业话语权上,同样旅游营销,大益的影响力很容易超过雨林,原因有二:大益和央视的关系非常好,大益集团就是大型茶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背后的投资商之一。大益常年在央视的广告投放则很容易拉进和央视媒体的关系,所以如果大益搞旅游式营销,再加上央视的全程报道,活动的影响力之大在所有茶企中都难有对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益集团的科技背景,大益之所以能在几年内的影响力超过中茶、下关。除去产品之外的因素就是大益集团背后的运营团队,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大益集团很多高层都来自IT行业。有了这部分人才的加入,大益在产品的推广和宣传上秉承IT行业快速、精准的特性,短短几年内就拉开了与下关、中茶的距离。可以预见,大益通过旅游式营销能够吸引很多新的分销商加入。有了这些新的分销商,大益茶市会在未来几个月后有一定的反弹,目前大益的唯一难点就是:如何找出通过旅游式营销吸引分销商的加盟?这点也是雨林的不传之秘,越早找到,大益茶市复苏的就越快。这就要看大益掌门人的智慧了,我们拭目以待。

浅析普洱茶的干仓、湿仓、港仓的区别


浅析普洱茶的干仓、湿仓、港仓的区别

很多新来的朋友们都会说起一个问题,就是在茶叶店里购买茶叶的时候,见过很多人问老板,这个普洱茶是什么货啊?老板一般都是是回复说:干仓、湿仓、港仓,这三个回答。虽然看到听到过很多人问这个问题,但是还是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湿仓普洱茶是指使用一种办法加速其发酵速度,达到催熟普洱茶的效果,将普洱茶存放在一个相对比较潮湿而且又比较高温的环境中,这种湿热的环境会使茶叶自身的发酵速度加快,这种方法其实和熟茶的渥堆工艺是很相同的,但是熟茶的渥堆是经过科学的计算,完美的控制了仓库的湿度和温度,从而使其有益菌更好的生长。而湿仓的的催熟技术并没有很好的控制温度和湿度,这样可能会导致普洱茶在催熟的过程中会发生霉变。如果发生霉变的普洱茶是不能喝的。港仓普洱茶也是近些年出来的一种叫法,一般最简单的答案就是:普洱茶做好了以后,存放在香港的仓库里面。其实这也是一种催熟的技术,只是这种技术相较于湿仓来说技术更好一点,和熟茶相比,在茶厂里而渥堆后将茶叶转变为熟茶,然后再出厂推向市场。但是港仓是通过高温高湿度不通风的环境,让新生茶很快的变为老生茶,这样就可以拿出去当成陈年的老生茶卖。因为港仓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香港茶的特殊风格了。干仓普洱茶是一个比较常的仓储方法,只要是不通过人为的手段干预仓库的环境,让茶叶经过时间的陈化,慢慢的自然转化成老茶,这都可以叫做是干仓茶。一般情况下,干仓普洱茶的环境是“温度湿度适中、环境通风、无其他异味”的仓库存放这是比较正常的干仓茶。因为我国土地辽阔,南北方的气候相差比较大,所以就算是同一批出厂的新生茶在全国不同的仓库存放几年之后,自然转化的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南方仓库和相较于北方仓库的转化速度明显是要快很多。专家解释说过,“发酵”这种反应要求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下才能很好的进行,南方的环境一年都处于比较高的气候,而北方只在夏季三个月中温度比较高,北方的空气的湿度也是很低的,一年四季都比较干燥,所以北方并不是非常的合适普洱茶的转化。南方因为温度和湿度都比北方更适合发酵的进行,所以南方的普洱茶转化起来会比北方的更要快。而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我国的西南地区,一年四季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温度,所以云南仓的普洱茶转化也要比广东这边的地区要慢一些,但是云南的普洱茶转化虽然慢一些,但是出来的口感是非常的好的。普洱茶的仓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是不管是从哪个仓出来的普洱茶,只有自己喝着好喝才是好茶,其他技术上说的再好也没有用,在购买普洱茶的时候一定要亲自品尝,不要听老板的忽悠,只有觉得好喝,才是最好的选择。

彭庆中:品茶论道:六堡茶 卖什么?


彭庆中:品茶论道:六堡茶卖什么

六堡茶卖什么

(一)

彭庆中

甫写题目“六堡茶怎么卖”,友哂之,余一介寒儒,非卖茶之人,竟信口“怎么卖茶”,岂非贻笑方家?惶然,遂改“六堡茶卖什么”,盖此处“卖茶”者云,非坊间市集之“卖”,乃欲一议“六堡茶何为卖点”之“卖”,然究其根本之道,亦关乎“市集之卖”。此本肉食者谋,难免越俎代庖之嫌。然当此产业加速发展之时,亦匹夫之责,姑且谈几点浅见抛砖探讨。

以什么撬动市场?

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裁沃伦·巴菲特是当世聪明绝顶的投资奇才和理财高手,他那一句“只有在退潮的时候,你才知道谁一直在裸泳”的名言广为流传。在营销领域,有人将其总结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残酷的市场才让你知道哪个产品在经营中一直忽略了品牌建设和市场准确定位。”

举一个很著名的例子,我们生活在两广,对凉茶很熟悉,“王老吉”也是非常熟悉,谁能想到可以将凉茶卖给从来不喝凉茶的两广之外的北方市场?这不是与把梳子卖给和尚一样的道理吗?但“王老吉”做到了,短短几年内,销量从2002年的1.8亿元,猛增到2008年近120亿元,增长近百倍,销售遍布大江南北,秘诀在哪里?在成功而出色的产品定位,这在业内已是非常著名的案例。

如果,“王老吉”依旧定位于凉茶,依旧定位于“‘热气’了,去饮杯王老吉”的层面上,现在最大不了不过是个“凉茶王”罢了。而且,“热气”之后,再饮杯王老吉,有效与否,百人百口,各有各说,怎么可以推广、做强做大?

“王老吉”神话是怎么做到的?看过其广告的人都知道,王老吉成功最巧妙之处其实在于其将其功效,放着“上火”之前———“怕上火,喝王老吉”,营销的是一种“预防”作用。并且将两广流行的“热气”说法,改为全国消费者接受的中医正规说法“上火”。这一改,看似轻巧,其实将消费群体由“已经上火需要喝凉茶的”一小群体,扩展到全国所有“正常人”可以用来预防上火。

定位之准确与巧妙,让人拍案叫绝。也难怪其随着广告及宣传活动的推开,销量在短短几年内增加近百倍了。当然,配合其定位所做的大量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梧州六堡茶该如何准确定位?这个问题事关六堡茶整个产业的兴衰成败,非常值得研究。六堡茶,卖什么?怎么样将六堡茶卖给不喜欢喝苦茶的人手中?怎么样把六堡茶卖给从来没喝过六堡茶的人?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什么才是六堡茶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卖点?

用什么明晰消费?

一直以来,人们对六堡茶的认知都不多,包括梧州本地人。

过去,由于六堡茶的运输本来借助于水路,经梨埠从广东封开转入西江,而不是经梧州运输,运到广州及港澳,转口外销。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梧州茶厂成立,六堡茶才经梧州精制后运销各地。但由于六堡茶黑茶的粗老样子及其口味习惯、消脂刮油等等特性,在当时生活尚处在温饱线的人们,是不敢多喝的,更不会去追捧和研究的。因而,虽然出口量不小,但梧州本地大多是仅仅作为一种基本生活用品来消费,甚至经济稍微宽裕点的人,都追捧周边绿茶或花茶、香片去了。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墙内开花墙外香”。

之后,由于历史的因素以及一些深层的原因,六堡茶起起落落,出口锐减,产量萎缩。这种状况持续到2000年,普洱茶的风起云涌带起人们对黑茶的关注,才慢慢地让更多的人留意到我们梧州,留意到我们身边,还有六堡茶这么个历史名茶。

虽然作为生产厂家是没有停产,但就市场而言,存在非常大的时空断层,很多人对于六堡茶的认知非常有限,消费大众仅仅是翻来覆去几个“嘉庆年间名茶之一”、“茶产多贤乡六堡”等几个记载,以及中国历史名茶录里面简单的几句。人们对六堡茶的历史、分布、原料、工艺、口味认识非常模糊甚至混乱。而且,随着产业的兴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厂家商家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更是刻意模糊和混淆一些概念,以劣充优、以“吭”作香、以新做陈,甚至将“发毛发霉”称之为陈香,窨入杂味串味称之为“奇香”,连怎么样的六堡茶是好,都让消费者弄不清道不明,如此则发展前景堪忧。

该如何从六堡茶悠久的历史、特色的工艺及茶本身的特殊风味中,找出的卖点,如何让大众更多地了解六堡茶、消费六堡茶?如何使得我们梧州本地人把六堡茶作为一个名片,自豪地介绍出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靠什么拓展营销?

一直以来,六堡茶的推广没有一个明确的点,六堡茶好在哪里?在商家厂家及业界,都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营销诉求。消费者不知道为什么要买它,企业也不知道怎么去卖它。

有一个厂家明确提出了一个营销口号,就是做礼品茶。想法不错,作为厂家也属于难得了。但为什么要购买六堡茶作为礼品?其深层次的需求是什么?其卖点何在?个人觉得,这个就需要梧州市相关部门立足于整个产业的高度,将六堡茶作一个整体定位,“量身定做”确立一个清晰的推广理念。

经历了普洱茶的大起大落,今天回头看看其当时的推广理念,得得失失都可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越陈越香”并由此引申出普洱茶的保健属性、文化属性、类股票(金融)属性。其造势过程动用了各种手段,包括查询各种史料,考据古迹,挖掘、整理和提升普洱茶的文化特性。并催生了大量普洱茶书籍,策划了多次普洱茶相关(如马帮进京、拍卖、迎接故宫人头茶展出等)的活动,这一切,仍有其借鉴的价值。

普洱茶的推广理念有着一个延续性,炒作点一个接着一个,先是品种云南大叶种,之后有乔木灌木、野放台地,再接着还有纯料拼配、各个山头,概念可谓层出不穷。

六堡茶的推广一直还停留在“历史名茶”、“送礼佳品”、“梧州特产”等等这些层面上,对这些消费者是不关心的。而这些“苍白”的推广因素对应初学者难以一下子接受的口感,使得很多外地消费者“浅尝”即止,笔者在生活中和网络论坛上看过不少这样的例子。

六堡茶卖什么(二)

■彭庆中

在进一步加快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要把六堡茶产业培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的今天,从大的方面如何经营好六堡茶这个产业,关系到其今后的发展之路,普洱茶在这方面有很多前车之鉴值得我们业界去研究。

如何

从小众到大众

茶友们或有过这样的经验,说起喝六堡茶,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是一种品茶爱好者的事,属于小众的“雅事”而非大众的日常的消费。在近年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六堡茶从品茶的人群中,获得了一部分消费,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只是,在人们的意识中,六堡茶远没有从一个休闲怡情的小圈子,走到大众的消费中去。这个或是与现有的定位有关。

在历史来看,六堡茶本来就是一种根植于大众、消费于大众的茶。六堡茶的市场营销应该走出仅限于“品茶”消费、走出茶发烧友狭小的圈子,让其成为一种大众的茶,让六堡茶人人喝得懂,让喝的人都懂六堡茶,喜欢上六堡茶。

但如何从小圈子,走向大众化,这中间应经过怎样的营销策划、宏观造势、宣传配合呢?应该怎么合理定位六堡茶消费群体,以利于六堡茶的可持续发展呢?

而反观我们的六堡茶市场,在远远未被市场所充分认知的情况下,由于茶业从业人员的急功近利以及市场的不良运作,刻意故弄玄虚,人为地拔高价格,脱离了大众消费,其新茶(出厂1~3年新茶)价格明显高于市场知名度、认可度更高的普洱茶,使生产和市场得不到健康的发展,这些做法,无疑会大大损害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整个六堡茶产业的。

对比绿茶,有历史悠久的龙井、碧螺春,有梧州附近的凌云、昭平绿茶,更有附近乡镇的绿茶,消费人群庞大;再对比大街上福建人来开的茶庄里面的闽南乌龙,本山、铁观音等等,已经赢得了部分铁杆茶友;再对比前些年市道急升急降的普洱茶,有酽香醇厚的普洱熟茶,风格各异、回味无穷的普洱生茶,也同样赢得市场的普遍认可,反观我们梧州六堡茶,综合考量我们梧州六堡茶,原料、工艺、品质、口味、价格,优势在哪里?劣势的根源又是什么?如何在已有的市场份额,将这些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的消费者争取过来

如何

小众引领大众

一直以来,六堡茶以其特有的原料和传统工艺,形成极具特色的风味,在品茶爱好者当中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消费群体。无疑,这些铁杆“粉丝”对六堡茶的普及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开发大众市场的同时,为这个小圈子所定位的高端市场同样的重要。

所幸,历史悠久的六堡茶由陈茶、老茶所构建的高端市场产品从来没曾欠缺,所担心的更多只是六堡陈茶市场的诚信。在现在这个六堡茶的变通价值盛行的时代,市场将出现六堡茶借鉴其他茶类的加工工艺,开发出更多新的高端品种,来适应一些喝惯其他茶类的消费者的口感需要,近年来出现的轻发酵工艺探索就显示出一个明显的趋势。

高端茶和大众茶共存,并由高端品茶圈子引领大众茶品消费的做法,在普洱业界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片面地追求高端消费或者是只推广大众茶市场,都是不可取的。湖南安化黑茶、四川藏茶等同属黑茶的营销方式有很多经验与教训。

如何

走出陈茶误区

在某论坛一位茶友对一款新茶评价“精品的享受:基本具备红浓陈醇甘甜爽滑的品质特点!”惹来网友质疑:新茶,何来“陈”?

知道六堡茶的人,大多都知道其最著名的“红、浓、陈、醇”四大特色,知道符合这几点方为好六堡茶,并且写进了前些天通过审批的广西地方标准《DB45/T581-2009六堡茶》里。

“红、浓”容易理解,“醇”也可以感受体会得到,“陈”也可体现六堡茶在一定时间段内“越陈越香”的特点。这些都是基于口感而言。只是大家都求陈,存放几年算陈?新出厂的茶如何能够做到“陈”?是否真的能做到要求厂家必须存放三年以上才允许出厂销售?

老茶、陈茶存量不多,大家都很清楚,而且价格大多已经很高了,不利于推广和普及。而且,仅仅依靠口味和茶味的风格做卖点,可以做大六堡茶产业吗?我们怎么拓展六堡茶的真正消费群体?

“陈”和在一定时间段内“越陈越香”的特点,作为梧州六堡茶的一个特色应该大力宣传,但同时,不应忽略了新茶(这里所指新茶不是指堆味未去出厂十天半月的茶,而是指出厂在一年左右,基本没有堆味的茶)的品饮与研究,怎样饮用新茶,工艺上怎样提高新茶的适口度、可口度?怎样让初接触六堡茶的消费者接受新茶的口感?毕竟,六堡茶在致力于大众消费市场的情况下,新茶是销量最大的,也是六堡茶发展潜力所在。

作为黑茶的六堡茶,特别是新茶,其口感初喝者大都不习惯,跟其他茶类是“没得比”的。有十年八年的六堡陈茶口感会较大改善,但老茶数量又有多少呢?笔者觉得,不妨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新茶可藏可饮”引导一定的新茶消费,并更讲求正确泡饮方法,如饼茶需要分拆醒茶;散茶可以先在通风处晾置数天;洗茶应注意什么等等。记得普洱茶学者邓时海对普洱茶有过类似说法,这里不妨改为更适合六堡茶的“买新茶,饮旧茶,品陈茶,崇老茶。”

由谁

进行宏观策划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产品要立足市场需要一个总体营销策划已是共识。六堡茶作为一个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品,迫切需要一个站在产业高度,作整体策划、包装和宣传。这一切,更需要相关部门有所作为,为整个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找条“好路”。

纵观现在整个六堡茶市场,厂家商家多起来了,各赚各的钱,各自忙着去走关系、跑自己的礼品市场,更不忘了在有意无意中,在客户面前诋毁一下别家的口感或工艺。谁会顾及这些总体的而没有切身利益的事情?有的厂家商家则是打着主意,像前些年做龟苓膏那样,做那么“一阵火”,狠狠赚上一笔又转到别的行业去,现在所做的不是提高品质,经营品牌,而是急功近利不从长远发展来考虑的事。

梧州市曾经“红火”一阵的龟苓膏产业也有很多经验教训供我们参考,源自凉茶却能够风行两广以外北方市场的“王老吉”也给了我们启示,现代的市场需要的先进的营销理念,历经百年盛衰之后的梧州六堡茶产业期待着翻开光辉灿烂的一页。

六堡茶专家:品茶论道:六堡茶 越陈越佳(二)


六堡茶的“越陈越佳”在专业论著有记述,但如何才能将这个独有的特色用之于市场营销,市场应该怎么规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茶界院士著作权威论述

上回说到,有人指出,普洱茶的“越陈越香”说是在1993年由中国台湾学者邓时海首先提出。而在黑茶之中,由于六堡茶一直以来都有崇尚陈茶之风,其文字记述“耐于久藏,越陈越好”在1979年最早见之于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等著《中国名茶》中。在1993年之前,其他黑茶类包括普洱茶,暂未见类似说法。

之后,笔者在一些茶叶相关的学术专著中屡有发现,在专业著作中,只有“六堡茶”中有这种说法,而且,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普洱茶兴起之前,这种越陈越家的说法,未见用于他茶类,“越陈越佳”仅仅是针对六堡茶而言。如在中国百科大辞典(十六)“农业卷”中293页,“六堡茶”的词条中有“越陈越好”。

茶学泰斗陈宗懋在他主编的两本专著中,都在六堡茶里提到“越陈越佳”这类说法:在1992年出版的《中国茶经》(上)688页中,的“六堡茶”里面有“有槟榔香,越陈越好”的记述,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权威著作里面的“茶类部”第273页“六堡茶”词条里,有“存放越久品质越佳”的记述。

茶学泰斗陈宗懋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和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2003年,70岁的陈宗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国茶业界的第一位院士。

笔者从手头这些茶叶权威专著里面都有六堡茶“越陈越佳”这种说法,而同样字眼未见于其他黑茶,可见绝非偶然。而普洱茶类似提法则在1993年邓时海提出之后出现,多见于本世纪初普洱茶兴起后出版的一些普及读物中。

应是“越陈越佳”更为严谨

从在近年我们一些专业机构对六堡茶及其他黑茶的理化分析研究表明,在一定时间内陈化的黑茶在微生物的参与下发生较为复杂的成分变化。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一篇黑茶存储及其理化指标变化的论文中,陈茶在储存过程中,其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是,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茶多酚等指标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氨基酸可与多酚类化合物和糖类相互作用生成具有挥发性的香气物质参与茶叶色泽和香气的形成,从而形成更佳的口感风味。黑茶在一定的时间内陈化,品质发生的变化是有实验室的数据支持的。

黑茶中这些成分发生变化,表现在其口感、味道、香气等多方面,综合体现黑茶品质的提高,其中,香气物质多属可挥发性的成分,单纯说“越陈越香”似乎不够科学、准确和全面,而且,易于被人以量化分析中一些香气成分的减少为由进行批驳。

据笔者粗略统计,在这些权威的书籍中,用的均是“越陈越好”“存放越久品质越佳”等字眼,而并非“越陈越香”。在此,笔者建议业界今后在“六堡茶”的描述中,尽量采用茶业院士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里面的权威说法:“存放越久品质越佳。”

规范陈茶交易 尤为重要

目前市场上出现诸多对“老茶”的看法,这点在普洱茶市场现在的低迷状况尤为明显。很多普洱茶研究者包括茶叶界的部分专家对“老茶”的概念采取否定态度,认为“老茶”不会具备更好的品饮价值。更视“越陈越佳”这类说法为异端,片面理解为不合常识。个人认为,这种认识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失偏颇。对“老茶”、“陈茶”,部分人从一开始的极端崇尚,到现在的彻底否定,都是不可取的。

“老茶”其“越陈越佳”说起来,还有一个时间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如100年),其陈化过程,可以“越陈越佳”,但不可脱离了这个前提,无限引申———“到三五百年之后,岂非更佳”等等。据经验得知,六堡茶的陈化口感曲线,呈现出一定的抛物线形态。例如,从理化变化的角度,若干年(十多年或数十年),在经过一个口感达到最佳的顶峰阶段,之后应该可以理解为走向一个艺术层面的阶段。近百年的“老茶”从逐年渐渐淡去的茶味中,品饮历史,品味沧桑,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顶峰阶段呢?

笔者有幸,也饮过一些真正的老六堡茶,得以体会到老茶的魅力,也得以体会到从老六堡茶“品饮层面”到“艺术层面”的不同。只要不是假老茶,它的品饮价值以及文化价值一定很高,是非常难得一遇的。很多茶友不了解或否定老茶,大多源于没有接触到真正的老茶。

老茶对有着“越陈越佳”特色的六堡茶而言,承载六堡茶购买、存储的价值判断,也承载着这个历史名茶的太多东西,而在还没有一个准确

鉴定老茶年份科学方法的今天,“陈茶”市场的诚信尤为可贵。

一个假的老茶,没有相应的口感,没有相应的品质,流入市场,会影响其品饮者对六堡茶的认知和认可度,也必定会影响相当部分茶友对六

堡茶存放品质的预期,影响到新茶的销售,其影响的甚至是整个市场、整个产业。

酒类以陈为贵 多有启迪

 众所周知,同样有着“存放久而品质益佳”说法的比较著名的有葡萄酒和白兰地、威士忌等。在国际葡萄酒市场上,刚刚酿造出来的新酒因为所含单宁“强劲”,口感并不是非常好,很多有实力的名牌酒庄的新酒大多至少要窖藏两年,才能允许进入市场,称为“reversa”(窖藏),窖藏5年以上称为“grandreversa”(陈年)。葡萄酒等洋酒以陈为好、越陈风味越佳得到大多数人认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六堡茶早有历史证明,记载于权威典籍的“存放越久品质越佳”更应该得到确认,并作为六堡茶独具的特色广为宣传并用之于市场营销。

从某个角度理解,由于新生产出来的六堡茶可以理解为一个“半成品”,需要适当存放,适当地后发酵使品质变得更好,之后再进入市场。六堡茶应该秉承“越陈越佳”的后发酵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建立好新茶与陈茶的市场关系。利用“越陈越佳”的优势,探索这么一种管理模式,在产品经过正确存贮若干年(如分三年、五年、十年),统一贴上某种年份标识,这种经过认定年份的茶品,成为不同级类的茶品,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对存储年份的信赖并卖出更好的价钱。

笔者认为,六堡茶市场是否可以探寻这么一种模式,以一个业内认可的机构,用一种业内皆认可的方法,客观公平地认证现在市场上六堡茶的年份和品质,借鉴欧洲葡萄酒类的营销模式,为六堡茶产业探索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浅析选购普洱好茶的四项标准


浅析选购普洱好茶的四项标准

如今市场上的普洱茶种类可谓是“五花八门”,其品质参差,品种良莠不齐等问题不断浮出水面。面对此种情况,在六大茶类、中国十大名茶分类和评选过程中,逐渐有了较为严格的深层次划分。但茶品之多,品牌的“推陈出新”,让很多消费者眼花缭乱,难以辨别好坏,甚至难以下手购买!居于这些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怎样的普洱茶才算得上是好茶呢?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好茶的几项标准:

一、健康和安全是普洱茶最基本的标准之一

不管是哪一种食品,还是哪一种茶叶,首先对于人来说它必须是健康和安全的。没有这两项硬性指标作为前提和基础,那么其它一切都将是扯淡!茶从总体上来说是安全的。尤其是像古树茶和野生茶那样,是粗放式经济下生长起来的,远离工业园区,受到现代技术影响较小,极少受到污染。

但是种茶的和做茶的就不一定健康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往往而忽略了生态环境以及生命安全健康。大面积出产导致的茶树营养成分单一等都不利于好茶形成。尤其是近两年来频频曝光的茶叶农残和稀土严重超标的事实,导致了严重的茶叶质量安全。使消费者对茶叶诚惶诚恐,购买信心下降,不利于茶叶的健康发展。于此同时,让我们感到格外高兴的是在这些曝光的茶叶黑名榜单上,还未见普洱茶。一方面反映出市场对普洱茶健康安全的肯定。另一方面说明,云南的普洱茶生长生产条件符合了政府和市场的检验标准。

二、再好的茶也要符合体质

茶叶含有咖啡因和茶碱等元素,对肠胃、神经有一定的刺激性作用,但因工艺的不同造成茶叶品质的极大差异。我们知道普洱茶分生熟两种。胃性寒的人比较适宜喝熟茶,但是可能因口感的“偏爱”,这种指向像性的引导会发生逆转,喝生茶比喝熟茶多。因此,我们在选购普洱茶的时候,首先考略是比较喜爱生茶还是熟茶?其次就是因身情况而选茶,再好的茶也要符合体质,不然买回去身体不适应,只能搁在家里浪费掉。除非你把它送人那就另当别论了。

三、适合自己的口味,才是最佳选择

在上面说到口味口感会影响到一个人对茶叶的“偏爱”。不管是什么茶种,买茶时一定要买自己懂的茶,甚至要买口碑良好的茶。在没弄懂要买的茶之前,不要急于购买。选择一款好的适合自己口味的普洱茶。好比做试卷,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基础不牢固,了解不透彻,下笔就会模棱两可,同样是50%的机会,但偏偏就会选错答案,虽然不至于损失惨重,但足以看得出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和用心如何来。若常此以往下去,终将会徘徊在“选”与“备选”之中,没有一个合理的答案。其结果是痛苦了自己,也痛苦了别人。

总之,买普洱茶,无论它是什么味道,买前自己要先试试,对口了,咱们再买!

四、普洱虽好,购茶也要量力而行

在众多普洱茶中,不缺乏那种惊人“天价”茶。这种茶很多时候超越了品饮价值,更多趋向于投资和收藏价值。假如有幸有碰到能尝一尝就行了,大可不必争相购买。即使不是天价茶,我们在选购时也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选择价格适中,性价比较高的茶。不要打肿脸充胖子,明明买不起,或者是没有必要买这么贵的茶,也要在众人面前显摆显摆。当然了除了有钱可以任性除外,我们相信大家为生活都不容易。因此,在价格、品牌、品种和口感多样化的前提下,普洱虽好,购茶也要量力而行!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啖茶论道:浅析普洱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