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泡白茶。

温州茶痴的1600把紫砂壶

谢麟祥(右)与蓝雪玲正在“千壶居”仔细端详宝贝壶儿色泽、光彩的细微变化。

我们在蒙蒙细雨中走近“千壶居”。“千壶居”位于市区机场大道一侧,两间铺面,在一溜各色铺面中一点也不显眼。我们叩开装饰得古色古香的木质门扉,木门“吱呀”一声开启,一位姑娘笑容可掬地请我们进入。

我闻到了清幽的檀香、醇厚的茶香。姑娘轻轻地“吱呀”一声闭上门扉,霎时感到自己身处一种妙不可言的环境之中。木质门扉将都市的喧嚣完全地堵在了门外……

“千壶居”不大,也就60来平方米。里头陈列着一橱橱一架架的紫砂壶,这些紫砂壶大小不一款式不一色彩不一,凝视之下,这些壶仿佛都活动起来……难道这些壶果真拥有了生命?

主室门楣上方有一横匾题着“紫玉金砂”,一架古筝静静摆在下方,那炷檀香燃出一缕缕袅袅上升的青烟。

居室里只有姑娘孤身一人,显然,她便是本文的主人公之一——养壶人蓝雪玲。

每天用近50把紫砂壶泡茶,1600把“养”遍要花一个多月

今年25岁的蓝雪玲来自山城重庆,小小年纪却已有近四年时间的养壶经历。蓝雪玲身材适中,举止文雅,谈吐得体。我怀疑穿越到明朝或者更加遥远的年代,因为蓝雪玲给我有那么多的陌生感。

“我在养壶,壶也在养我,养壶经历使我完全改变了性格,从前好动活跃的我不见了,有人说我拥有了紫砂壶般的性格。”这是蓝雪玲接受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蓝雪玲于2007年10月27日来到温州,她在大学里学的是电子商务,首选是寻到一份公司办公室文员工作,阴差阳错,最后居然却是与电子商务毫无关系的养紫砂壶。而聘用她的,是台商谢麟祥。

谢麟祥收藏了数量庞大的紫砂壶,总数逾1600把。谢先生租用两间铺面陈列紫砂壶,名为“千壶居”。

养壶过程无疑是单调的刻板的。养壶不需要深奥的学问,养壶只需要细心耐心。谢先生简单传授给蓝雪玲养壶的操作流程:每天在30至50把紫砂壶里泡上茶叶,浸泡24个小时后,用茶水互浇壶面,然后冲洗紫砂壶,擦拭壶表面。1600把紫砂壶“养”的周期为一个半月至两个月之间。

从厌恶到亲昵,她闲暇时就对着紫砂壶“耳语”

养壶貌似简单,但这是一项颇见心性的活儿。

工作伊始,蓝雪玲面对一排排紫砂壶就仿佛面对一道庞杂凌乱的数学题,显得揪心和无奈。每天泡茶、倒茶、擦拭壶表面,一天下来,浑身酸痛。而一想到第二天又要重复同样的工作,蓝雪玲望着那一排排小巧玲珑构造精致的紫砂壶,不禁顿生厌恶之感:你们这些只配盛茶水的容器,怎地娇贵成由专人伺候的小姐?

“机械养壶自然令人疲惫和厌倦,因为你心中没壶,你心中只有‘工作’。”蓝雪玲颇有感悟地说,如果你手中有壶进而心思在壶,你面对的就不单纯是紫砂壶了,而是一个个有生命的小精灵。

一天傍晚,蓝雪玲在擦拭一把八瓣壶,她清楚记得这是第五次擦拭这把最有特点的紫砂壶,她感到手感有些异常,她有些兴奋,将八瓣壶举到台灯下凝视,发现这把壶无论光泽、色彩都有进步了。她的养壶工作有收获了,谢先生向她传授的有关养壶经验和理论得到了验证。她欣喜若狂。

蓝雪玲终于领悟到养壶的妙处。她成了一名合格的养壶人。谢麟祥对蓝雪玲的感悟颇为赞赏。他说,养壶只有在养的过程中感悟到成就,养壶经验是没办法传授和灌输的。

蓝雪玲面对这1600多把紫砂壶,从此甘之如饴,就仿佛面对形态各异的小精灵。她可以与紫砂壶“交流和沟通”,她熟识每把紫砂壶的“毛细血管”。她给多把紫砂壶起了小名,闲暇时就与它们“耳语”一番。

蓝雪玲的性格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变得沉稳变得淑静。紫砂壶那红色高贵典雅的品质在蓝雪玲身上时有体现。

她为我们泡茶,动作稔熟,身姿自然,绝无一丝茶馆里茶女泡茶时散发的商业气味。

养壶居然能陶冶人的性格到这步田地,这是在我采访之前无法想到的。

玩壶人人壶合一,养壶女技艺日精

养壶和茶道是孪生姐妹。

蓝雪玲在工作之余,便翻阅一些茶道的书刊。浸淫在紫砂壶的世界里,闻香辨茶对蓝雪玲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谢麟祥几乎每天下班后就带着茶友到“千壶居”喝茶,蓝雪玲为他们续水,如遇极品茶,谢先生也会请蓝雪玲喝几杯。耳濡目染,蓝雪玲便慢慢悟出茶之道。

谢麟祥喝茶对茶壶的选择极为讲究,他进“千壶居”的第一件事便是选茶壶。他对有一把壶情有独钟——这把壶也是他自己拥有的第一把壶,这是一把水平壶,全手工捏制,他父亲送给他的,已有40多年历史。

谢麟祥选这把水平壶泡茶时,会默默注视良久,然后玩起茶道。

蓝雪玲说,谢先生用这把水平壶泡茶时,那可是人壶合一,将茶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谢麟祥鼓励蓝雪玲学习茶艺,考茶艺师资格,这是一门生存技能,他还为蓝雪玲选好研究课题:关于台湾乌龙茶存放时间与品质的关系。

乌龙茶从台湾运过来,因保存时间、地点和气候的不同,泡出的茶水天差地别。蓝雪玲选定一个星期为一个周期,对同一品乌龙茶进行冲泡品别,通过闻香口品等程序,详细记录下对同一泡茶的不同感受,得出存放期多少才可喝到茶叶精华的结论。

蓝雪玲于去年考取中级茶艺师资格,今年在筹备考高级茶艺师。

从去年10月开始,蓝雪玲练习古筝,每星期一节课。她现在会弹奏《绿岛小夜曲》等多支名曲。

在淡淡的檀香青烟中,面对小精灵的紫砂壶,缓缓弹奏着古筝,哪里还有都市的浊尘?

蓝雪玲从养壶始,相继学会茶艺以及与茶艺相关联的弹奏古筝。“我在温州这近四年的时间没虚度。”蓝雪玲说。

“养紫砂壶的最高境界是‘紫玉金砂’,将壶养得温润如紫玉,色彩若金砂。我为谢先生养出一把真正的‘紫玉金砂’后,就辞职返回重庆,在家乡办一个以养壶为主的茶馆,将养壶这项有意义的事带给家乡父老。”蓝雪玲微微一笑,说:“炒壶完全偏离了赏壶的初衷。”

“千壶居”主人看淡“紫砂风云”

“千壶居”主人谢麟祥健谈。

他对蓝雪玲的养壶技术表示高度肯定。他说,小蓝从一个刚出校门的黄毛丫头到成长为一名养壶高手,在速度上来说是惊人的。

养壶在台湾很盛行,有些人养了一辈子的壶。谢麟祥说,养壶并不单纯是爱好,而是固守传统文化的情愫。

他到温州创业后,也将台湾自己收藏的一些紫砂壶运过来,但“千壶居”里的大部分紫砂壶却是从祖国大陆淘来的。

大陆收藏紫砂壶热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台湾则先走了一步。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批台湾商人到紫砂壶的故乡宜兴淘壶,将老厂仓库里堆积的紫砂壶一集装箱一集装箱地廉价买走,想不到几十年以后,这些紫砂壶又纷纷返回宜兴被人高价收藏。

“大陆人收藏紫砂壶不够理性,炒名人茶壶炒出天价后,又开始炒旧壶,动辄以万元乃至数十万元计。”谢麟祥说。

在2002年宜兴举办的紫砂论坛上,有一名大陆老板从台湾人的手上花近千万元天价买下两把紫砂壶,令台湾人瞠目。而更令人震撼的举动还在后面:这位老板当众用两把壶泡茶,耍起茶艺。这令在场者心惊肉跳:若稍有闪失,其损失就无法弥补,因为这两把紫砂壶虽由你掏钱购得,但本质上说不是你的,而是中国的。“连最基本的敬畏都没有,就枉谈收藏紫砂壶了。”谢麟祥说。

近年紫砂资源的锐减导致紫砂壶价格飙升,但谢麟祥却不认为从此以后紫砂壶就奇货可居,因为人们可玩的东西太多了。

温州有许多人收藏紫砂壶,也有壶友与谢麟祥切磋收藏心得。谢麟祥知道他们以炒壶为主。“炒壶完全偏离了玩壶的初衷,收藏紫砂壶还是理性一些好,要规避风险,免得投放巨资只剩一些砂土捏制的盛茶器皿。”谢麟祥诙谐地说。

□记者徐贤林/文李立/摄刘浩/制图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温州茶痴的1600把紫砂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紫砂壶泡白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