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白茶与黄茶】

黄本鸿与安化茶厂

黄本鸿(1896-1959年),字石舞,湖南湘乡人,1917年毕业于湖南省高等工业学校(湖南大学前身),1925年又在南京金陵大学农业专修科毕业,先后担任湖北省汉阳兵工厂、江西安源煤矿的工程师及湖南省湘岸榷运总局的会计师。1936年转攻茶业,任湖南省建设厅农业改进所技师,1938年任第三农事实验场安化茶场主任兼技师,精致示范厂厂长等职。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安化红茶厂(安化茶厂前身)第一任厂长。

安化茶区传统的栽培、制造技术,长期很少改进。1940年代初,黄本鸿配合省合作事业管理局在安化首先组织茶合作社,以桥口乡的仙缸洞为中心点,推广台刈更新施肥及合理间作等技术,使茶业单产显著提高。原红茶精制加工工艺流程有70多道工序,全凭经验加工,杂乱无章,费时费工,茶业精制率低,他曾向工人师傅学习筛茶技术,遭工头拒绝,于是关起门来用筛子筛鞋,勤学苦练,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术。在此基础上又刻苦钻研,发明了铁木结构的抖筛机、拣茶机等茶叶精制机械,为我县红茶精制使用机械之始。在工艺上,改变了旧的“看茶做茶”的传统,创造了“四条龙制茶法”,当时产品唛头“裕农”在香港售价港币115元,创“湖红”外销价高纪录。

1940年以后,安化红茶外销受阻,生产萧条,黄本鸿土法上马,制造茶素成功,每50千克低级红茶可提炼茶素1~3磅(1磅为453.59克),每磅能售银元100元,一时东坪、桥口、黄沙坪、酉州等地茶厂相继推广,为滞销的红茶找到了新的出路。

他还在省办的衡阳特展会上,举办“安化茶展”。

在旧社会,一个知识分子尽管个人苦心奋斗,终于壮志难酬。共和国成立后,才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黄本鸿在原安化茶场的简陋基础上,着手扩建工场,1950年上级又配备一些主要茶叶精制机械,于是,他分兵两路,一路派人深入茶区,发动群众,发放贷款,发展茶叶生产;一路建厂加工,使安化、桃源、沅陵等地红茶加工生产恢复(当时桃源茶叶集中安化加工)。安化县的茶叶产量、质量居全省第一,安化红茶厂(即安化茶厂)当时是省内最大的茶叶企业,产品质量优良,资金周转快,经济效益高,多次受到中南区和湖南省茶叶公司的好评。传统的红茶精致加工方法,全部靠手工拣茶,拣茶高峰时女工近2000人,平均每50千克红茶需拣工100多个工时。黄本鸿厂长深入生产第一线,亲自试验,采取先集中机械取梗,使半成品含梗率降低,最后采用人工手拣,使人工减少90%,拣工降低80%,成本显著下降。同时,简化制茶工序、茶机科学组合,工场形成流水作业线,一改过去那种繁杂落后局面。

1950年冬,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制茶技术培训班上,黄本鸿聘为技术课长,“两湖”组采用他的流水作业法,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951年撰文《试行定额管理的制茶方法》在中南茶叶经理、厂长会上作经验介绍,并应邀去武汉大学作专题报告,后该文在《中国茶讯》发表。1953年根据在安化的多年实践,著有《红茶精制》一书,对精制原理,茶叶机械,定额管理,工艺技术作了精湛的论述,是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红茶精制专著。

黄本鸿重视对茶叶技术人才的培养,曾受聘修业农校茶科授课。任安化红茶厂厂长时,悉心对本厂职工及来厂实习的武汉大学茶科实习学生传艺。

黄本鸿博学多才,为人坦诚心直,为事兢兢业业,深得同仁爱戴。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黄本鸿与安化茶厂》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白茶与黄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