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茶。

“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落户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8月28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命名第八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的通知”的红头文件。其中“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落户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即大益七号院)。此次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的申报在全省各州、市筛选推荐申报的70个创新平台中,经过材料初审、初审答辩、实地考察调研、专家评审答辩等环节,最终脱颖而出,成为7个获得省发改委认可的创新平台中的一个,被认证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目前,“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是我省唯一一家获命名的普洱茶发酵工程类省级研究中心。普洱茶是云南高原特色优势绿色循环经济产业,是地理标志产品。微生物发酵是普洱茶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的设立,将有效整合政府、产、学、研等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普洱茶产业由资源支撑型的传统农业向科技支撑型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中,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研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此次“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落户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将极大地提升公司研发的自主创新与科研资源整合能力,有利于跟踪掌握技术发展趋势,始终引领普洱茶发酵技术的发展方向。构建普洱茶微生物资源研究平台、发酵工程工艺技术研发平台、新产品开发平台、工程化验证等研发平台,开展具有重要市场价值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持续不断地开发并形成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及其产品和装备,在普洱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科技支撑作用!

CY260.com扩展阅读

话说普洱茶与微生物


话说普洱茶与微生物

自然界中有种叫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没有注意其这类生物,但这类生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很多食物与这些微生物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茶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要茶饮,而与微生物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普洱茶了,那普洱茶与微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怎样的呢?普洱茶有分生茶与熟茶两大类,而生茶是未经发酵直接制作而成的,但熟茶是经渥堆发酵而成的。在这发酵的过程中就会有微生物的产生,而这些微生物就会改变其茶叶中的成分,导致生茶熟茶之间的差别,而普洱茶甘甜、醇厚的味道也依赖于这些微生物。

普洱茶的神奇,一方面是普洱茶历经沧桑,伴随茶马古道产生神秘的茶的故乡——云南。云南有着丰富的大叶种茶树资源和多民族饮茶习俗及民族风情。关于这方面,国内外崇尚普洱茶的研究人员、文人、商人和爱茶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和阐述,推动了普洱茶的健康发展。在普洱茶的品质形成中微生物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这么说,没有微生物就没有普洱茶。有益的微生物对人体的作用表现在普洱茶上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形成普洱茶良好品质的特征,甘滑、醇厚和陈香等特点;第二是代谢有益物质于普洱茶中增强普洱茶保健功效,形成茶类中的特色茶。普洱茶与微生物的密切关系如下所示:

●黑曲霉与普洱茶

黑曲霉是一种低等真核生物,作为世界公认的安全可食用性,在工业生产和学术研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参与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菌种,研究其生命周期及其代谢产物变化有着重要意义。在普洱茶大生产发酵渥堆过程中,黑曲霉数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黑曲霉可以生产胞内、胞外两类霉,有20种左右的水解霉,其中葡萄糖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分解包括多糖、脂肪、蛋白质、天然纤维、果胶和非可溶性化合物等有机物。

●青霉素与普洱茶

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青霉产生多种酶类及有机酸,同时,产黄青霉代谢产生的青霉素对杂菌、腐败菌可能有良好的消除和抑制生长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产黄青霉对普洱茶醇和品质的形成有辅助作用。

●根霉菌与普洱茶

根霉菌的淀粉酶活力较高,能产生有机酸,还产生芳香的酯类物质,但由于分泌果胶酶能力强,普洱茶在渥堆中茶叶软化也与该霉滋生有关。在渥堆中的每个阶段,控制好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提高根霉菌的比例,有利于普洱茶粘滑和醇厚品质的形成。

●灰绿曲霉与普洱茶

该菌种会使食品腐烂变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菌群的滋生。经试验可知,在大生产中出现得较多,而模拟、灭菌渥堆试验加工的普洱茶中出现的很少,后期消失。因此,控制堆温、改善制茶环境卫生有利于纯正普洱茶品质的形成。

●酵母属与普洱茶

酵母属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菌种。在普洱茶渥堆中,由于湿热作用为酵母菌的代谢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增强了酶的活性,同时也给茶叶的化学成分变化提供了热源。加之霉菌能利用各种多糖作为碳源进行糖代谢,并产生大量的多糖和单糖,为酵母提供足够的营养后迅速繁殖。当提供有利于酵母菌滋生的环境,使其迅速繁殖,加工中茶叶的品质表现为香甜、醇滑的特点。

●细菌与普洱茶

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细菌数目极少,没有发现致病细菌,这是各种微生物之间拮抗作用的结果。如酵母和霉菌的大量繁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同时,国内外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也能抑制对人或动物有致病性的细菌的生长繁殖。

总之,普洱茶在微生物作用、酶促作用和湿热作用下,茶多酚的氧化、缩合,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降解,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与分解以及各产物之间的聚合、缩合等一系列反应,使得色泽黄绿、滋味纯正尚涩、香气清鲜纯正的晒青毛茶转变为色泽红褐、滋味纯正回甘、香气陈醇。而这一系列的变化也表明普洱茶与微生物之间那层微妙的关系,同时也证明普洱茶品质的好坏也依赖于微生物。熟茶具有很好的养胃、暖胃功效,胃不好的朋友不要选择具有刺激性的生茶,而要选择熟茶进行保键养生。

微生物群影响普洱茶发酵机制基本摸清


微生物群影响普洱茶发酵机制基本摸清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直接影响发酵食品的质量,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商业价值。

记者3日从云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龙润普洱茶学院赵明、吕才有教授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潘映红研究员、澳门科技大学伍建林教授合作,历时多年在普洱茶发酵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普洱茶是我国著名的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保健作用。

此前,尽管在解释与食品发酵相关的微生物代谢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仍然不甚清楚,严重制约了普洱茶产业发展。研究团队首次从微生物组的角度,对普洱茶两次重复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定性研究。

他们整合应用扩增子测序、宏蛋白组和代谢组的多维宏组学技术,分析捕获了大多数微生物多样性,系统研究普洱茶发酵菌群结构与变化、微生物组功能及代谢物动态变化,关联分析微生物群落及其酶参与的物质代谢,发现了微生物产生的与纤维素、木质素等茶叶多糖降解以及酚类物质代谢的关键酶,为进一步揭示普洱茶发酵核心微生物组的组成及功能,完善普洱茶发酵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研究证明了微生物群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与多糖降解和酚类化合物代谢有关的酶的产生中的作用,确认由此导致了代谢物含量和普洱茶品质的变化。相关结果以“多维宏组学技术研究普洱茶自然发酵微生物”为题,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刊《mSystems》上。

这项研究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代谢物和酶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

新的见解揭示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复杂的微生物群,并突出了多维宏组学技术在理解食品发酵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方面的作用。

影响普洱茶后期发酵,这些微生物才是关键


影响普洱茶后期发酵,这些微生物才是关键

最初,人们把生物划分成动物和植物,而随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逐渐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提到微生物,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致病的病毒,但是微生物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奶酪、啤酒、泡菜、面包等的制作过程,都是离不开微生物的参与,而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不同种类微生物对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影响吧。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本文小编主要针对霉菌、酵母菌和细菌这三大类微生物,在普洱茶后期发酵过程中的影响进行陈述。

不同微生物对普洱茶滋味的影响

茶多酚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的重要因素,简单地说,茶多酚在茶叶中呈现出的是苦涩味,其含量对滋味有决定性的因素。而研究表明,茶多酚的含量在发酵的过程中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其中霉菌对茶多酚的转化影响最大,酵母菌次之,而细菌的影响最小。

但是当茶多酚的含量减少到一定量的时候,茶汤的滋味就会表现出寡淡无味。而根据相关报告,经不同微生物转化后,茶多酚的含量低于5%或高于20%时,滋味要么偏淡,要么较为刺激。而处在中间位置时,特别是含量为13%时的滋味最佳。

不同微生物对普洱茶口感的影响

通常人们会利用汤感的厚与薄,或浓与强来对普洱茶的口感进行描述。水浸出物是茶汤主要的呈味物质,其含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口感厚薄。微生物在后期的发酵过程中,要源源不断的消耗茶叶内的营养元素,其中霉菌的消耗量最多,而细菌几乎没有影响。所以霉菌越多,茶叶在后期发酵时,口感会变薄变柔。结果证明,当水浸出率约为46%时,口感则醇和回甘。

不同微生物对普洱茶汤色的影响

茶多酚作为多酚类大分子化合物,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不断地被氧化。最明显的特点可以从不同年份的普洱生茶汤色上表现,由最初的黄绿色变成红褐色,这个过程的呈色物质绝大多数都是茶多酚的氧化物,如茶黄素,茶红素,茶褐色,颜色依次变深。

霉菌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的茶褐色越多;酵母菌对茶褐色的影响不及霉菌,而细菌对茶褐色几乎没有影响。研究发现,当茶褐色的含量为6.72%—7.85%时,汤色呈现红褐明亮的特质。

普洱茶在后期发酵转化过程中,茶多酚的含量有所下降,而茶褐色的含量有所增加,总的水溶性物质呈现下降趋势。而不管从口感滋味还是汤色亮度,霉菌对普洱茶发酵有着重要的影响,酵母菌次之,细菌最小。原因在于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酶的活性已经遭到钝化,而霉菌可以分泌较多的酶系,所以促进了普洱茶的快速发酵。

云南中检大益集团茶叶检测中心挂牌成立


云南中检大益集团茶叶检测中心挂牌成立

12月16日上午10:30,云南大益茶业集团、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战略合作签约暨云南中检大益集团茶叶检测中心揭牌仪式在昆明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隆重举行。

大益集团总裁吴远之、微生物研发中心主任高林瑞、技术专家唐蜀昆、丁章贵、职晓阳。云南中检检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元明、总经理王曲华、副主任杨玲春、办公室主任朱奎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吴总裁首先代表大益集团对云南中检各位领导及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吴总裁回顾大益十年之路,从十年前大益勐海茶厂成为云南省首家进行QS认证的茶企业开始,到现在每年三月举行的质量月活动,大益一如既往地将食品安全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随着大益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及业务的拓展,大益责无旁贷要担当起对普洱茶宣传及文化的推广的责任,同时市场也对普洱茶品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此次大益茶业集团与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云南中检检验检测公司强强联手,开展普洱茶年份鉴定、标准制定、检测方法筛选等多维度多形式的合作,为大益未来实现服务亿级消费者的目标,为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云南中检检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云南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拥有国内外先进的检测仪器与设备,现仪器设备原值一亿多人民币,拥有20多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技术专家。并取得了食品相应的各种检测资质,是辐射整个西南乃至全国的综合水平较高的专业检测实验室。中检公司高度认同大益对产品安全、质量等严格要求的理念,期望此次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云南乃至全国知名的第三方检测平台,为普洱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签约及挂牌仪式结束后,中检公司一行参观了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并就普洱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解读普洱茶中的微生物


解读普洱茶中的微生物普洱茶在后期发酵很复杂,由于普洱茶中的蛋白质含量少,使得有害菌很难生存。我后来也从另外一位专门从事微生物研究的学者得知在酸性环境下,有害菌很难生存,大多数是有益菌,普洱茶发酵呈弱酸性,因此大多数为有益菌。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在普洱茶的品质形成过程中,除了湿热反应、氧化反应外,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对品质形成十分重要,在现有的研究中,已经发现的主要微生物有以下几种:

1、黑曲霉

黑曲霉是一种低等真核生物,作为世界公认的安全可食用性,在工业生产和学术研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参与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菌种,研究其生命周期极其代谢产物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在普洱茶大生产发酵渥堆过程中,黑曲霉数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黑曲霉数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黑曲霉可以生产胞内、胞外两类霉,有20种左右的水解霉,其中葡萄糖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分解包括多糖、脂肪、蛋白质、天然纤维、果胶和非可溶性化合物等有机物。水解产物大多为单糖、氨基酸、水化果胶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使茶叶内含有效成分易于渗出、扩散,为增强茶汤的滋味和形成普洱茶干滑、醇厚的品质特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所以说,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黑曲霉代谢产生的有机酸和酶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黑曲霉始终是以优势菌群作用于普洱茶。

2、青霉属

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青霉产生多种酶类及有机酸,同时,产黄青霉代谢产生的青霉素对杂菌、腐败菌可能有良好的消除和抑制生长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产黄青霉对普洱茶醇和品质的形成有辅助作用。

3、根霉菌

根霉菌的淀粉酶活力较高,能产生有机酸,还产生芳香的酯类物质,但由于分泌果胶酶能力强,普洱茶在渥堆中茶叶软化也与该霉滋生有关。在渥堆中的每个阶段,控制好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提高根霉菌的比例,有利于普洱茶粘滑和醇厚品质的形成。

4、灰绿曲霉

该菌种会使食品腐烂变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菌群的滋生。经试验可知,在大生产中出现得较多,而模拟、灭菌渥堆试验加工的普洱茶中出现的很少,后期消失。因此,控制堆温、改善制茶环境卫生有利于纯正普洱茶品质的形成。酵母属与普洱茶酵母属是普洱茶品质形成的重要菌种。

5、酵母菌

在普洱茶渥堆中,由于湿热作用为酵母菌的代谢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增强了酶的活性,同时也给茶叶的化学成分变化提供了热源。加之霉菌能利用各种多糖作为碳源进行糖代谢,并产生大量的多糖和单糖,为酵母提供足够的营养后迅速繁殖。当提供有利于酵母菌滋生的环境,使其迅速繁殖,加工中茶叶的品质表现为香甜、醇滑的特点。可见,普洱茶甘甜、醇厚品质特点的形成直接与酵母菌消长相关。也就是说,普洱茶所表现出的陈香、醇、甘、滑等品质特点与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种是分不开的。

酵母菌在普洱茶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数量控制得当,可以增加普洱茶的有效营养物质以及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物质,赋予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有独特疗效的品质特点,而且有利于形成普洱茶甜、醇、香等品质风格。但是,如果控制不当,则会形成辣、刺、叮、麻、挂、锁、酸等不利的物质,影响和降低普洱茶的品质。所以,良好普洱茶具有的甘滑、醇厚、活顺、陈香等品质特点与酵母在普洱茶渥堆中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6、细菌

细菌与普洱茶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细菌数目极少,没有发现致病细菌,这是各种微生物之间拮抗作用的结果。如酵母和霉菌的大量繁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同时,国内外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多酚也能抑制对人或动物有致病性的细菌的生长繁殖。

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除上述几种微生物外,还有少量和极少量未检出的微生物。结合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消长变化与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可知:普洱茶制作过程中微生物的菌种变化是极其复杂的。从不同处理比较分析可知,黑曲霉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酵母菌的总数居次,细菌数目极少,没有发现有致病细菌。在普洱茶渥堆过程中,这些微生物都对普洱茶的品质形成产生作用。

普洱茶研究:普洱茶不同贮藏时期微生物种群的鉴定


普洱茶研究:普洱茶不同贮藏时期微生物种群的鉴定

方祥1,陈栋2,李晶晶1,赵超艺2,李斌1,黄国资2,陈忠正1

(1.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2)(2.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广东英德513042)

摘要:本研究在8个不同贮藏时期的普洱茶中鉴定出黑曲霉、产黄青霉、根霉、木霉、灰绿曲霉、酵母、芽孢杆菌、无芽孢杆菌、球菌、乳酸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类群。

关键词:普洱茶贮藏时期微生物种群

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673-9078(2008)02-0105-05

1实验材料

供试材料均由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提供,具体样品及来源见表1。

表1不同贮藏期普洱茶样品及来源

Tab.1ResourcesofPu-erhteawithdifferentstoretime

样品来源

>30年生茶中茶牌黄印圆茶

>30年熟茶文革方砖

23年广东生茶广东烘青绿茶,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制

15年广东生茶广东烘青绿茶,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制

9年云南熟茶吉幸牌云南普洱茶砖,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制

9年广东熟茶广东普洱茶,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制

2年云南熟茶云南七子茶饼,中国云南昆明云普茶厂制

2年广东熟茶广东陈香凤凰单枞茶饼,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制

2实验方法略

3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对8个贮藏期为10~30年的普洱茶样品进行系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共发现、鉴定6种真菌、1种放线菌、4种细菌等。

3.1普洱茶的真核微生物

3.1.1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

黑曲霉是普洱茶中数量最多的微生物,约占微生物总量的80%。黑曲霉可产生多种酶类,如果胶酶、葡萄糖淀粉酶、纤维素酶、柚苷酶、单宁酶、葡萄糖氧化酶、糖苷酶等。其单宁酶可分解茶叶中的单宁,解除其对于后续微生物的抑制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酶类对于分解茶叶中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增加普洱茶溶出物、对普洱茶甘醇品质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3.1.2灰绿曲霉(Aspergillusglaucus)

3.1.3产黄青霉(Penicilliumchrysogenum)

在普洱茶的真菌中,产黄青霉的数量仅次于黑曲霉。产黄青霉可产生多种酶类及有机酸,并可代谢产生青霉素,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普洱茶中的杂菌、腐败菌等,对普洱茶形成醇和品质有积极影响。

3.1.4根霉属(Rhizopusspp.)

根霉属的淀粉酶、果胶酶活力较高,能产生芳香酯类物质,也能转化甾醇族化合物。在普洱茶中生成一定数量的根霉,有利于甜香品质的形成和茶叶的软化。

3.1.5木霉属(Trichodermaspp.)

3.1.6酵母

酵母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脂肪、粗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有利于普洱茶形成甜醇、爽滑的品质风格。

3.2普洱茶的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是普洱茶中数量较少的原核微生物之一,仅占微生物总量的0.04%~0.06%,其代表属有链霉菌

属(Streptomyc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链孢囊菌属

(Streptosporagium)等。

普洱茶中细菌

数量众多,常见的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p.)、短杆菌(Brevibacteriumspp.)、球菌

(Staphylococcusspp.)、乳酸菌(lactobacillusspp.)等。

4讨论

不同贮藏期普洱茶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多,是一个多种微生物类群并存的体系。主要的微生物类群包括霉菌(黑曲霉、灰绿曲霉、根霉、酵母、木霉、产黄青霉等)、酵母、细菌(芽孢杆菌、球菌、无芽孢短杆菌、乳酸菌)、放线菌。以上微生物类群均为自然环境常见微生物,未发现致病菌和特殊微生物类群。该结果与刘勤晋[6]、何国藩[7]、温琼英[8]及周红杰[9]]对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的分析结果相同。本研究认为黑曲霉为不同贮藏期普洱茶中第一优势类群,该结果与刘勤晋[6]、何国藩[7]、温琼英[8]、周红杰[9]]的结论一致;本研究中多次检出放线菌,该结果也与何国藩[7]对广东普洱茶微生物的分析结果相符。

酽普评语

本科研的重大缺陷:

1,取样原则不详,没有遵从随机原则,样本从方法学上不能代表整体,科研结果只能证明个别样本,对普洱茶没有代表性。

2,样本中只有个别是云南普洱茶(从名称上看),大多不是普洱茶,包括错误的工艺烘青和假冒的原料(广东普洱茶),这些都不是普洱茶,因此不能代表普洱茶,这是张冠李戴。

3,微生物的数量不详,没有定量,特别是放线菌和细菌,对健康的威胁与微生物量有密切关系,当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所谓机会(条件)致病菌会活跃起来,因此需要定量研究,在一定量之内可以认定为安全。

5,日后建议普洱茶采集的微生物应当对动物模型进行安全性研究。

6,在取样上特别要注意原料、工艺和仓储,对所取的样品必须进行标准描述,同时刊登标准照片参考。建立研究普洱茶的标准样品库。

7,从实际出发,从仓储良好和不良的不同群落中科学的取样才能说明问题。

随着普洱茶的普及和陈年普洱茶价值的彰显及追捧,对普洱茶不同年份茶品的微生物安全性评估是重大的人民食品健康安全问题。研究的假设应该是所取得的研究样本应当代表人们日常饮用的普洱茶,不应当仅仅从保存在茶科所的样品库里选样,必须从市场实际出发,建立仓储与微生物关系的指标,如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程度等,分为若干不同的仓储级别,从每级中随机或整取抽样,同时建立标准仓储样品对照,样本量要通过计算获得,绝对不是像本研究那样取样,否则说明不了研究假设的对象。况且研究者连什么是普洱茶都还没有搞清楚,糊里糊涂的开展研究,把假普洱茶也纳入进来,这样蹩脚的研究还是什么广东科技一个项目,发表在食品科技这样的专业杂志,实在需要有关人员反思。总之我国普洱茶研究,不仅有对普洱茶无知的缺陷,许多研究连科研方法也相当初级。

全国首家普洱茶酝化中心落户东莞


全国首家普洱茶酝化中心落户东莞

5月5日,七彩云南普洱茶东莞酝化中心推介会暨华南农业大学与七彩云南普洱茶陈化技术开发集成研究项目签约仪式在莞举行。

据了解,目前东莞分布大小茶行约5000家左右,个体收藏者也达6万人。七彩云南普洱茶东莞酝化中心作为全国首个普洱茶酝化中心项目落户东莞,将打造一个集中高品质茶品、高效管理、高规格接待、高档次服务等多重优势于一体的普洱茶品升级项目,向所有爱茶人提供具备完美茶色、至高茶香、幸福茶感的顶级普洱茶茶馆家服务。七彩云南东莞酝化中心占地总面积2600平方米,仓储面积1900平方米,可存放1500余吨普洱茶,配套设施齐全,可为普洱茶爱好者提供普洱茶酝化整体服务。针对普洱茶冲调、饮用、收藏、定制等多个方面的特殊性,七彩云南将为普洱爱好者提供完美的仓储、陈化等服务,以及24小时×360°茶管家式的增值服务。根据七彩云南会员的特殊要求,七彩云南东莞酝化中心可以帮助会员进行专业保存、代客交易、代客寻茶、礼赠、定制等服务,甚至还提供茶道定制培训、茶艺师上门服务、收藏沙龙、采茶体验等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当天,华南农业大学与七彩云南签署了“普洱茶优质高效陈化技术开发集成研究项目”战略合作协议,预计3年内完成。并向七彩云南经销商发布了诚信宣言。

“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梧州学院举行


“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梧州学院举行

7月13日上午,在梧州学院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路演大厅,由梧州学院、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市产品质量检验所联合举办了“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仪式上,梧州学院唐平秋书记、杨奔校长分别授牌和致辞。唐书记、杨校长与市科协主席吴舒沁、市茶业办副主任武卫国一道为“中心”揭牌。仪式由麻新纯副校长主持。此外,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农委、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国资委、市农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西绿异茶树良种研究院、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代表和梧州学院师生代表,共100多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是由梧州学院牵头,联合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梧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共同申报,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同意,建立的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中心”着力于加强六堡茶种质资源保存和品种筛选研究、六堡茶加工工艺与发酵关键技术研究、六堡茶质量安全技术与标准体系建设及六堡茶功能成分研究与多样化产品开发等平台的建设,旨在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六堡茶产业化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全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茶叶品质的标准水平,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创新和增效增收提供技术服务,推动六堡茶产业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六堡茶产业化水平。

揭牌仪式之后,工程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了六堡茶产业发展座谈会。梧州市相关职能部门与各茶企负责人就六堡茶在种植品种选育、加工工艺、质量安全、产品开发和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热烈地探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要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科技要起到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政校企合作和产教研融合的力度,并期待“中心”在六堡茶有关标准的制修订,品牌建设、新产品开发,以及六堡茶文化挖掘等等方面有创新性突破,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微生物制茶法”诞生记


“微生物制茶法”诞生记

上次,益信君跟各位益友科普了一下《关于普洱茶发酵技术的那些事儿》,讲述了普洱茶发酵每一代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每一代发酵技术的相关定义。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食物中的“发酵”原理被逐一破解,而决定了普洱茶口感风味的“发酵”技术,也成为了一个有趣、独立的科研课题,在大益七号院以及全国相关科研部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第三代发酵技术即“微生物制茶法”诞生了。

益信君这周为大家说一说“微生物制茶法”诞生记。

温馨提示:本系列报道过于专业,看完摇身变“学霸”哦。

“微生物制茶法”诞生记

话说在1973年,勐海茶厂科研团队首次采用“渥堆法”,取得普洱茶快速发酵试验成功,使得普洱茶又一全新品类与全新市场得以开拓。

“渥堆”发酵是微生物和湿热作用综合作用的过程,也是茶叶内源酶与微生物代谢外源酶综合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晒青茶内含物质发生了复杂转化,经过一定时间,形成了普洱熟茶独特的品质。

其中,微生物是最核心的因素。大益酵池经过几十年的沉淀,现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微生物菌落结构,这是大益茶“勐海味”形成的关键。

为探明大益酵池微生物奥秘,掌握发酵机理,大益集团于2010年启动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项目“普洱茶渥堆机理研究”,联合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组学中心、中国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西南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专家,以及多家机械设备公司联合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现并掌握渥堆过程微生物消长规律,基本掌握微生物与代谢产物、品质、功效等四位一体的关系规律。最终掌握渥堆有益微生物的人工可培养及发酵多酚的单体分离提取检测以及环境各项指标及参数控制等系列技术。

2013年,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大益七号院)成立,开始微生物制茶法工业应用的研究。首先,在实验室小试水平(测试水平为5KG),对温度、湿度、溶氧、PH等指标参数进行试验,并筛选菌方,初步确定工艺。

2015年初,研制中试水平普洱茶固态可控发酵罐。为实现普洱茶可控工艺,必须进行装备的创新研制,经过艰苦努力,研制了物料输入输出系统、搅拌系统、灭菌系统、补水系统、无菌通风系统、干燥系统、发酵环境理化因子参数实时监测系统,操作区控制方法系统等,基本实现从投料到发酵完成整个过程的人工可控。并于2015年9月,中试线安装完成并投入试验与参数验证与修正。

2016年,在中试水平基础上开始研制生产试验线,在勐海茶厂安装调试完毕(即七号车间),并于2017年初进行试验性生产。目前,试验性生产运行正常。

微生物制茶法将传统渥堆发酵由开放式转为人工可控式;由自然接种转为人工接种;由发酵环境开放式转为可控式。并传承了传统渥堆高温、需氧、多轮次发酵的工艺本质,接种“大益酵池”40余年沉淀形成稳定、特有的菌群。至此,经过六年多努力,第三代发酵技术即微生物制茶法由最初的设想逐步变成了现实,这将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拓展出一片新的天地。

看完这两篇《科技时代中的普洱茶事》科普文,弄明白了微生物制茶法的定义和产生背景后,是不是和益信君一样感慨科技力量的伟大呢?

好啦,关于《科技时代中的普洱茶事》的报道就此结束咯。当然,大益对普洱茶的科技探索不会止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您杯中的大益茶就因为科技力量的加持,而愈发的经久弥香。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 落户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大益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