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中国是茶的祖国,是发现、栽培茶树,加工、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悠久的产茶历史,辽阔的产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精湛的采制技术,形成了源远流长,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的中国名茶。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片与装帧更加精美的巨着——《中国名茶图谱》。

《中国名茶图谱》涵盖了我国六大基本茶类以及三大再加工茶类的名茶,共计222个,其中绿茶类118个,红茶类16个,乌龙茶类29个,黄茶类12个,白茶类4个,黑茶及压制茶类16个,花茶类17个,特种茶类10个。其次,全书还收录适制各类名茶的茶树优良品种45个。第三,对各茶类的发展概况、发类、感官审评都做了简要阐述。第四,对每一种名茶作了全面的描述,包括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主要产区、生态环境、造制品种、采摘标准、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等。该书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取材新颖,图文并茂,是一本难得的、雅俗共赏的好茶书;也可以说,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名茶研发与生产比较的全面总结。

CY260.com编辑推荐

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建设暨有机茶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  


12月21日,成都阳光灿烂,由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主办,四川有机茶联盟、四川本色联盟有机茶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建设暨有机茶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新华宾馆雪域会议厅举行,两百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企业家和新闻界人士汇聚一堂,为中国和四川茶叶产业的发展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这里仅摘录一些与会代表发言,供各界人士参考。

四川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郭晓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本次论坛以“弘扬茶文化、做强茶产业、共圆中国梦”为主题,旨在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的精神,特别是深入落实四川省政府2014年关于加快川茶产业建设茶叶强省的一号文件精神,推进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促进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建设。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论坛凝聚共识,搭建起国内外茶企业与四川茶企业广泛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茶叶优势基地项目、优秀人才与优势资本、技术、先进管理实现对接,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推进茶叶产业、产品高端化和多样化发展,打造川茶品牌,让更多的国内外人士认识川茶,了解川茶,品味川茶,从而扩大川茶的影响力,增进川茶的竞争力,进而推进四川茶产业大繁荣,大发展。

四川气候适宜,雨量充沛,雾多湿度大,空气质量生态环境十分独特和优越,非常适宜茶叶发展,同时四川资源多样,茶树品种齐全,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因此农业部在全国茶叶优势茶区区域规划中把四川规划为名优绿茶优势区,并将茶叶发展向中西部地区逐步转移,这就为四川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川茶和川酒、川菜一样是四川传统的特色优势产业,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文化底蕴和发展前景,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实现到2020年把四川建成茶经济强省的四川梦而努力奋斗。

实施品牌战略,塑强势川茶品牌——王恒丰(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名誉会长)

要实施品牌战略,塑造强势的茶品牌,培育打造川派品牌,一是要加强区域品牌建设,要在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两个品牌建设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实施双品牌战略。重点培育自己已经获得的省著名商标品牌,同时加速培育蒙顶山茶、宜宾早茶,雅安藏茶这几个大的产业集群。二是要以科技创新打造绿色健康的茶产业,提高名优茶的规范化、规模化,实现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加速推进茶叶产业的优化进程,多创知名品牌,以更多的优质生态茶园和更新的更先进的设备生产实效对路的外销茶。三是要强化质量安全意识。要把茶叶质量安全作为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督、最严肃的问责确保茶叶产品的质量,保证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四是要培育一大批“航空母舰”,在建设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中发挥标杆作用。五是要支持培育打造大系列茶城、成都龙和国际茶城、大华国际名茶城等茶都茶市,建立精细化的销售平台,促进茶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培育川茶的品牌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率先在川建成第一核心示范区——周述国(四川本色联盟有机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次论坛是我们川茶行业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这也是川茶企业再次扬帆启航铸造新辉煌的起点,作为四川茶行业行业协会有机茶联盟的执行主席,作为四川本色联盟有机茶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我有幸参加这次论坛我感到十分兴奋。四川在全国率先建成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助推川茶产业发展,到2020年建成千亿茶产值,将产茶大省发展成茶叶强省,我们四川本色联盟有机茶股份公司将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展茶产业精神的鼓励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并热诚欢迎众多的社会企业和社会各界朋友参与到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建设的平台中来,携手并肩克服各种困难,率先在四川建成第一核心示范区,为实现四川省政府振兴川茶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像打造川酒那样打造川茶品牌——杨新元(中共四川省委农工委副主任、博士)

今年2月28日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一号文件,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四川省建成国内外知名的茶叶生产加工和文化基地,到2017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500万亩,产量30万吨,培育大集团,打造大品牌,扩大出口规模,到220年建成千亿川茶产业,这意味着在四川新一轮的产业发展中,茶业将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近年来,川茶开始了依托大龙头,打造大品牌,拓展大市场的发展布局,政府也是下定了决心,要像打造川酒那样打造川茶品牌,政策上大力扶持川茶发展,把举办高水平的活动作为宣传川茶的一个平台。今年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关键是落实得怎么样,文件已经发了大半年了,落实的情况怎么样,我觉得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从现在川茶产业的发展来看,确实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政府的决心很大,也希望企业要参与到这场振兴的活动中来,让川茶产品借一号文件的东风蒸蒸日上。

要大力发展和深度开发有机茶——齐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我们天天都在喝茶,如果这个茶有了问题,我们就等于天天在喝毒,所以我们就要实施有机茶品的生产,要转换成循环型的茶叶生产模式。第一要实现肥料的有机化。第二生产过程要清洁化,要无废的生产。第三循环利用,茶叶生产会产生一些废弃物,过去很多用来烧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把它收回循环利用制成高级的有机肥。第四制作绿色化,实现茶叶生产的碳排放负排放。第五生产体系的循环集成,就是要工业、农业集成,茶产品加工集成。第六我们要产品创新。我们的茶光做一做就卖了,甚至我们仅仅作为一个原料供给基地,这带动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对茶产品进行深度的开发。我举一个例子,全世界人均蘑菇每天消费量是254克,中国人均才54克。我们大量的茶叶做出来以后能不能做成茶叶食用菌呢?这种市场和结构都是有的,我们需要开发。我们现在吃得越来越精,过去吃的面头是粗面的,现在都吃精面粉,我们肠道吸收不行了,我们需要在里面加大量的纤维素。纤维素哪来的呢?我们种芋头来生产纤维素成本很高,我们能不能把茶叶做成馒头、面条的添加剂呢?

严格国家标准保障茶叶安全——叶志华(国家知名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我们国家总的来讲茶叶的质量安全指标跟世界其他产茶国相比是最严的,水浸出物32%,粗纤维16%。关于农药这一块我们国家也是要求非常严格,印度、非洲国家对农药的要求比较少,我们国家是28种农药,说明我们国家的质量安全是有保障的。关于政府监管这一块,从农业部门有例行监测,有专项监测,跟踪监测,我们食药监也有抽查,风险监测,我们全国对500多各农牧批发市场,一年四季每年有四次例行监测。检验检测这一块,我们国家规定了统一的质量安全检测标准,这个检测包括理化检测,包括农药残留的检测,也包括其他污染物的检测。对于农药的残留,现在我们国家允许在茶树上使用的28种农药有明确的限量,超过这个限量就是不得上市,按照正在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所有食品当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都是强制性的标准,超过这个限量你的茶叶就销毁。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现在有一些生产企业没有道德,没有良心,假冒伪劣,龙井茶的范围是在西湖周围20平方公里的地方,这个才叫龙井茶,但现在安徽也有人生产龙井茶,山东也有人生产龙井茶,假冒的很多,这个怎么办?我们在研究一些真实性的识别,第一是通过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把我们行侦部门用来做案件处理的侦查手段都用到了食品行业里来做确诊,做检测,将红外光谱和电子溯源结合起来,构成电子标签物码合一的检测技术,这是一个西湖的龙井茶和其他扁形茶鉴别的情况。同位素并不在一定的地位和海拔高度是恒定的,你浙江这个地方的比例和安徽的是绝对不一样的,山东也是完全不一样,我们通过这个能把真正的西湖龙井分开来。另外,我们有一套新的方法是红外光谱。通过这个我们今年对14年的茶叶样品有一个预测的检验,现在我们对西湖龙井茶的判别率达到97.6%,对不是西湖的龙井茶判别率达到97.1%,这个模型现在运行得很好。

科技兴茶大力开发新茶品——陈胜昌(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世界生产力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教授)

我想补充强调的一点是开发新产品。目前市场上王老吉和加多宝,其实他们也是茶,人家叫广东凉茶,也是茶,那个销量是极其可观的。这说明衍生产品是非常有前途的。这次咱们的有机茶论坛,有机茶联盟的人到北京找我,我喝了甜茶,我感觉很新鲜,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新的开发,我认为甜茶有可能符合外国人的口味。另外,一些新技术下,有一些茶里面含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也是非常好,比如说茶多酚、儿茶素。那年我们去雅安考察的时候,李德贵(音)——雅安茶场的老板就讲儿茶素对减肥效果极佳,我说你要能提炼出儿茶素,做成延伸品,你销遍全世界,你到美国看,到处都是大胖子,这个减肥功能你有的话那就太好了。刚才有人讲到茶叶全利用,我认为这是对的,也是科技发展的一个方向,因为我们在这方面茶的很远,大家现在光把眼光放在小小的茶叶上来竞争,其实有很多可以挖掘的。这方面的开发都可以给川茶的发展开辟一个新的方向,所以我们强调科技兴茶,在茶叶生产、制造加工、销售过程中的科技成份的提高,保证它的质量。

建设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的几点建议——余悦(江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江西发展战略研究所创始所长)

建设中国名茶核心示范区的远景目标是本色集团提出来的。世界茶叶贸易基地,世界茶文化的精神圣地,这个目标很高,要成为贸易的一个中心点,起码你要有价格的主导权,要有话语权,要这样的能力和影响力。另外作为世界茶文化的精神圣地,你的精神产品是什么,你能提供怎样的精神,能影响现在乃至于影响未来,这才能够成为精神的圣地。

从发展战略来说,第一个把茶文化一站式消费体验做出特色,应该有与众不同的东西。第二个茶文化历史文化展示区,要保证自己的文化特色。第三叫茶文化学术研究高地。我很客观地来讲,四川在茶的研究方面有优势,但是茶文化方面很多人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真正的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茶文化研究方面,还缺乏标志性的成果。第四茶文化教育体系的完善。我们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茶文化教育体系,可以这么讲高层次的只有茶学教育体系,而缺少文化的教育体系,我们这里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第五,茶叶贸易。现在大家比较多的关注是哪个方面呢?是服务收藏,除了这个还有很多方面可以开拓。第六是名茶核心示范区,你怎么让人家认同,怎么让人家影响,如果事件再一次的传播,如果这六个方面的问题我们中国名茶文化核心示范区能够解决或,战略能够定好,布局能够布好,我们的成功就是指日可待的。

抱团发展,实现多赢——王云(四川省农科院一喝就变成仙了。

黄山毛峰名茶鉴赏


黄山毛峰分特级和一、二、三级,特级黄山毛峰在清明前后采制,采摘1芽1叶初展,其他级别采1芽1、2叶或1芽2、3叶芽叶。选用芽头壮实茸毛多的制高档茶。经过轻度摊放后进行高温杀青、理条炒制、烘焙而制成。特级黄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显露,色似象牙,鱼叶金黄。冲泡后,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鱼叶金黄”和“色似象牙”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

黄山毛峰的独特和黄山人的传世茶道

黄山毛峰茶以其独特的品质,早在100余年前即名扬海内外,成为我国茶叶中的珍品。195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1986、1987年三次入选全国名茶行列;1986年被外交部指定为国家礼品茶;1999年,国务院朱总理代表江泽民送给其老师顾毓的礼物就是一包黄山毛峰茶。

说到黄山毛峰茶的历史,不可逾越的是黄山茶的历史。黄山茶可追溯到1200年前的盛唐时代。历经不断发展,明代的黄山茶不仅在制作工艺上有很大提高,品种也日益增多,而且这时的黄山茶已独具特色、名声鹊起,黄山毛峰茶的雏形也基本形成。据成书于弘治十五年的《徽州府志·土产》记载,“近岁茶名细者有雀舌、莲心、金芽,次者为下白、为走林、为罗公,又其次者为开园、为软枝、为大号,名号殊而一。”这种由“雀舌”而知形状、由“金芽”而知色泽,与“形如雀舌之状、色如象牙而黄”的黄山毛峰极为相似。

高档茶的外形芽多且肥,呈全芽或者一芽二叶,色泽嫩黄绿带金黄;中档茶一芽二三叶,芽叶较肥,色泽黄绿,略带金黄片;低档茶细瘦的一芽三叶为主,色泽呈青绿或深绿色。高档茶清香带花香,滋味醇厚;中档茶清香或略鲜爽,滋味醇和;低档茶香气纯正。

信阳:名茶之乡的信阳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信阳人,信阳毛尖永远是我心中最好喝的茶。

信阳是名茶之乡,盛产白毫细嫩、汤色碧绿的上乘“信阳毛尖”.信阳人爱喝茶、会喝茶,茶喝得可谓尽心尽意而又家常至极。

茶将茶乡人的朴拙纯厚天长地久地浇灌在山乡村岭,茶已与信阳人血脉、魂魄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那清纯简洁、内涵丰富、苦中有甜、甘味无穷的品性正是茶乡人所崇尚的精神品格。信阳人又把浓浓的友情泡在这酽酽的茶汁里,款待四海友人,八方宾朋。早春三月,谷雨前后,豫南山乡的万亩茶园新芽吐翠,生机盎然,山山坳坳绿得那么博大,那么纯净,那是信阳茶农孕育了千百个日日夜夜的真情和汗水,八万个芽叶才能采摘出一斤优质毛尖茶,信阳茶是最浓缩的爱,最凝练的情!

信阳饮茶的最大特点是普及。无论各色人等,男女老幼,朝野雅俗,无论为文的为商的为官的为民的,也无论有身份的无身份的钱多的钱少的,几乎人人皆有嗜茶之好,人称茶为“国饮”,但唯有到了信阳才能真正体味到这种泱泱大国透彻入里的“国粹”和民族意识。如若要研究信阳的民俗学,首先要论及的则应是信阳的茶道。见客先上茶,这是信阳人一般的家庭礼俗。不倒茶,主人便觉无法显示热情,愧对来客;不饮茶,客人又会手足无措、言语不畅。如果来客是位烟君子倒还好,若不会抽烟便更觉无趣。在信阳,不倒茶意味着逐客,客人阻止倒茶或续茶,则表示片刻即走。往往是一杯热茶捧着,氤氤氲氲中,亲朋好友的叙谈才亲密无间,气氛融洽。茶成了好客的信阳人交友的重要仪式和内容,客人来请喝茶,客人走了要送茶,对遥远的友人,信阳人还喜欢寄一包新茗送情谊。茶,在信阳友情的锦缎上,犹如织锦的金梭,往返穿行,运载着缕缕情丝和绵绵厚义。

信阳在喝茶上十分讲究,极儒雅,极繁文缛节,贵族气十足。主人在陪客人饮茶时,不断打量客人杯中茶水的存量,如果喝去一半,就会及时续茶,使茶汤浓度保持一致,水温适宜。到信阳作客,饮茶应漫饮细啜,边谈边饮,不可狂饮暴喝。客人喝足,倒掉残茶,即示意不再饮用,否则,主人还会给客人续茶。在信阳以茶敬客,敬客的茶要好,沏茶的水要好,茶具旧时多用茶壶,先泡茶后倒茶水,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用茶杯直接泡茶,否则视为不大方、失礼。茶具一定要用透明的玻璃杯,沸水要落了滚才可沏茶。杯中放了茶叶,注入浅水,但并不饮,而是倒去浮沫再注水,这叫“洗茶”.经过了这番洗,茶方可饮。送给客人的茶水不是十足的满杯,而是七成满,俗称“茶七酒八”.茶杯是绝对不可盖的,这既不同于北京的盖碗茶,更不同于闽南的功夫茶。信阳人饮茶无论城乡都讲究一个观赏美,客人到来,一溜十几个玻璃杯亮晶晶排开,一一放茶叶,又一一注浅水洗茶,再一一斟满,一杯杯捧到客人手上。尤其是当你到农民家做客,看到胼手胝足的主人不厌其烦地为你做着这一切,及至你捧起杯来,但见杯中绿叶徐徐而落,一枪一旗渐次展开,茶汁莹绿剔透,犹如人捧了块芳香四溢的翡翠时,你会觉得有这样的茶喝着,就是给个神仙你都不愿去做的。

六安产茶名茶


“六安瓜片“,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国际著名特种绿茶。象其它中国名茶一样,“六安瓜片”生长在长江以北,靠长江边大边山北麓淠河上游的天然腹地,这里高山环抱,云雾缭绕,青山碧水,竹大成林。是“六安瓜片”的先天性条件。与其他众名茶不同的是“六安瓜片”采制技艺和加工工艺独特。采摘时间必须在“谷雨”前后十天,鲜叶必须长到“开面”时采摘,以保证茶品茶味。

早上采,下午“板片”、“去梗”、“去芽”,以“片”取胜,是我国绿茶中惟一去梗去芽的片茶。炒制时,分炒生锅、炒熟锅,拉毛火、拉小火、拉大火,竹篓装茶木炭灰,炭火猛烈,火苗盈尺,抬篮走烘,一罩即提,二、三付烘篮,交替进行,一抬一步,边烘边翻,节奏紧扣,配合默契,如跳古舞一般,次数在80次以上,直至起霜有润,清香扑鼻。用专家们的话说“实为一绝”。其外,制作“六安瓜片”的茶树,必须是当地自古以来的“小叶种”,否则就变形走味。清代康熙年间文化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所著《聪训齐语卷一》这样写到:“予少年嗜六安茶,中年饮武夷而甘,后乃知介茶之妙。此三种可以终老,其它不必问矣。介茶如名士,武夷如高士,六安如野土皆可为岁寒之交。六安尤养脾。食饱最宜。”《中国质量报告》1997年5月20日在品味全国十大名茶时称:“六安瓜片既是饮料又是良药,有消食解毒去疲劳之功效。”

茶文化之各省名茶


江苏省:绿茶有宜兴的阳羡雪芽、荆溪云片,南京的雨花茶,无锡的二泉银毫、无锡毫茶,溧阳的南山寿眉、前峰雪莲,江宁的翠螺、梅花茶,苏州的碧螺春,金坛的雀舌、茅麓翠峰、茅山青峰,连云港的花果山云雾茶,镇江的金山翠芽等。

广东省:乌龙茶有潮州的凤凰单枞、凤凰乌龙、凤凰水仙,还有岭头单枞、石古坪乌龙、大叶奇兰等。红茶有英德红茶、荔枝红茶、玫瑰红茶等。绿茶有高鹤的古劳茶、信宜的合箩茶等。

海南省:南海、通什、岭头等的海南红茶。

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茶有桂平的西山荼,横县的南山白毛茶,凌云的凌云白毫,贺县的开山白毫,昭平的象棋云雾,桂林的毛尖,贵港的覃塘毛尖等。花茶有桂北的桂花茶。红茶有广西红碎茶。

河南省:绿茶有信阳的信阳毛尖,固始的仰天雪绿,桐柏的太白银毫等。

山东省:绿茶有日照的雪青、冰绿等。

贵州省:绿茶有贵定的贵定云雾,都匀的都云毛尖,湄潭的湄江翠片、遵义毛峰,大方的海马宫茶,贵阳的羊艾毛峰,平坝的云针绿茶等。

陕西省:绿茶有西乡的午子仙毫,南郑的汉水银梭,镇巴的秦巴雾毫,紫阳的紫阳毛尖、紫阳翠峰,平利的八仙云雾等。

台湾省:乌龙茶有南投的冻顶乌龙,台北、花莲的包种茶等。

茶之黄茶中的名茶


君山银针:产于湖光山色、风景秀丽的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岛上,君山银针属于芽茶类。

蒙顶黄芽:蒙顶黄芽产于四川省名山县蒙顶茶场等地。蒙顶黄芽十黄茶之精品。

霍山黄芽:霍山黄芽产于大别山北麓水库上游一带。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霍山产茶之载。

黄大茶:黄大茶是我国黄茶类产量最多的一种,主要产于安徽省霍山、金寨和湖北的英山等地。黄大茶以大枝大杆,黄色黄汤和高浓清爽的蕉香而得名为黄大茶。

鹿苑毛尖:鹿苑毛尖产于湖北省远安鹿苑一带。成品条索环、状露毫、色泽金黄,香高持久,汤色黄亮,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嫩黄匀整。

温州黄汤:温州黄汤产于浙江省的泰顺、平阳等地。成品外形细紧纤秀,色泽金黄披毫,香气高锐,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和爽口,叶底匀整成朵。

上述介绍了黄茶中的名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公茶等。

著名茶学家,云茶泰斗张顺高


按语:对于泰斗的称谓,很多人也许会打个问号。也许,很多人是因为不熟悉,;也有的人,是出于偏见。那么,就让我们看看他的贡献吧。我觉得,哪怕有其中那么一两项,就足以让一个人名垂青史。

张顺高,土家族,祖籍湖北五峰,中共党员,1933年生(张老现在已是82岁高龄,依然耳聪目明,身体矍铄,思维清晰)。退休前,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1952年读五峰初中时,任五峰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委。

1960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茶学专业,历任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党总支书记、顾问。《云南茶叶》首任主编,中国援马里茶场专家组栽培组长,中国援上沃尔特(今名布吉纳法索)茶树试种专家组组长(援外共十年)。

1990年调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任经济植物室主任、康德科技开发公司总园艺师、总经理。中共勐海县四大、中共西双版纳州一大代表,中共西双版纳州1980年党员代表会议和中共云南省1980年党员代表会议代表、十二大代表候选人以及县、州政协委员,州科协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省农科院学术委员、中国茶叶学会理事,云南茶叶学会副理事长等。

2002年,发起创办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创会会长,创办《民族茶文化》会刊,任主编。云南省老科协茶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华茶人联谊会名誉理事,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多个茶叶社团顾问。

1961年考察发现报道勐海巴达野生大茶树。与省茶科所工作人员刘献荣一起。该树的发现及张老所撰写的《巴达大茶树的发现及其意义》,从实物和理论上奠定了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这一不争的事实。

用生态学方法测算了镇沅千家寨野生茶王树龄。这个也是值得浓墨重彩大书一笔的,考察团当时汇集了国内外茶叶界强大的专家阵容,但最终采用的是张老的测算方法。

主持茶树太阳光谱考察。该项研究到目前为止都堪称权威与前沿,可惜没得到应有的运用与重视。主持大叶茶速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云南省茶叶综示区。这也是云南新式茶园的开始,云南数百万亩的新式茶园就是这时候打下的基础。该项目得到了时任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的大力支持,云南茶科所成为全国的样板和榜样。论证、设计与指导了江城牛洛河万亩生态茶园建设。该项目从平整土地开始,由张老的爱人——同为研究员的梁凤铭老师亲自蹲点指导。主持勐海国家星火计划。现今南糯山8000亩新茶园已经成为南糯山茶农的摇钱树,还有该计划下创建的星火茶厂在当时与并驾齐驱。

著名科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到云南省茶科所考察

在理论上,提出了茶树速成高产的基本理论,创新茶树栽培学,提出“生态茶园”新概念及理论框架;提出了茶文化的概念、基本特征和茶文化是茶叶生产力的理念(这每项一成就后面都是业界全新的理念)。

创立了元、真、和、寿的普洱茶道的理论。可惜也没得到运用与重视,云南茶界似乎天天就只知道念叨和静怡真。

在任云南省茶科所所长(1980-1988)时,使该所成为全省茶叶科技中心;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时,获两项国家专利,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蔡希陶科学基金”。

1973年获马里共和国国家勋章(在撒哈拉沙漠边缘种出茶来,援非整十年,谁人能做到?);1983年获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在京受到中央领导接见和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国家民委联颁嘉奖;主持(后因1977年出国委托陈清华主持)的云南大叶茶速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获省委、省革委一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科技成果证书;科研获多项省、地级成果奖;1995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在第九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上被评为“全球普洱茶十大出人物”,获“茶马”奖。

2008年与梁凤铭合著《茶海之梦足痕心迹——茶文化、茶生态、茶经济研究》专著出版。2007年,在张宝三领导下,与苏芳华联合主编《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出版,主编的《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揭秘》2008年10月出版。文章《新世纪中国文化走向思考》被中共中央党校理论前沿杂志社编入《三个代表的理论与实践》大型文库,《国家昌盛是发展茶叶的最大机遇》被收入《中国改革回顾与展望理论文献》。主编《马里共和国法拉果茶叶农场技术规范》、《西双版纳州文史资料第四辑茶叶专辑》(这是云南第一本茶文化读物,1988年出版,云南茶文化的启蒙及后来的很多深度挖掘都是基于此书)、主编《云南茶园建设技术规范》及参编中科院主席团成员于光远主持的《西双版纳国土经济学研究》等。2009年在省老领导张宝三同志指导下,与朱强主编《红土高原铺绿金——云茶60年巡礼》,2009年底发表专著《普洱茶道论》(该书思想完全依照传统哲学理论创建,没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完全不可能写就。而张老不懂电脑,很多书完全依靠自己的学养和自有资料)。

这只是一个履历式的材料,加了老驴的解说。而更多更细节的东西,在这一篇小文里不可能完成,因而也是点到为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张老和梁老的专著《茶海之梦足痕心迹——茶文化、茶生态、茶经济研究》,相信你会获益匪浅。

传统与现代“牵手”传承名茶铁观音


铁观音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项目签约和口述书稿《铁观音秘笈》首发仪式,在位于“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福建安溪的魏荫总部铁观音文化园内相继举行。

作为中国茶叶第一大县、铁观音的发源地,经过多年发展,安溪茶产业正逐步走向现代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这杯浓浓的“茶香”不仅弥漫中国,更飘向世界。

“铁观音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项目,对铁观音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有着里程碑意义。”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孙威江教授介绍说,该项目由福建农林大学牵头,福建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福建魏荫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主要是收集并保存铁观音种质资源,在魏荫茶业基地建立纯种铁观音母本园,开展鉴定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开展铁观音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的研究与建立。”

据介绍,DNA指纹图谱具有多位点性、高变异性、简单而稳定的遗传性,因而在茶树种植资源利用研究方面具有巨大的使用价值。“自2009年开始着手寻找铁观音母树等种质资源,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发现一些优良品种,预计今年底基本可确定DNA指纹图谱库。”孙教授表示,“通过图谱判断铁观音纯度,进而确定纯种铁观音,开展铁观音提纯复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将大大提高铁观音纯度,保持其优异品质,增强安溪铁观音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国家级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荫名茶董事长魏月德经过祖辈代代口传身教,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实践,历时两年六个月,由闽南方言整理而成的铁观音著作《铁观音秘笈》,当天也举行了首发仪式。

分为铁观音溯源、栽培、制作技艺、品评泡饮、茶路、茶事工具、渊源、制作工艺、情歌及后记等十个篇章的“秘笈”,通篇采用七字一句的顺口溜、农谚和歌谣的形式,全面解开了铁观音种植技术、加工方法、品饮艺术、营销和文化等方面的“秘密”。不仅全方位介绍安溪铁观音知识,更集中展现安溪茶人在茶叶生产实践中的精神和智慧。

一部解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的口述书稿,一个彰显现代科技的铁观音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项目魏月德表示,“希望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中,古老的铁观音技艺和文化将继续发扬光大。”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中国名茶图谱》》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