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以前与朋友们相聚品茶时,从没想到过这个‘川’字茶的家乡在何处,有时听到一些年轻人看到川茶就说是四川茶,我也只是一笑而过,直到现在自己开始经销茶叶了,才对川茶的历史有所了解,并产生了极大兴趣,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川茶。”刚刚结束内蒙古万里茶道文化研究院举办的寻根“川”字青砖茶茶游学之旅的翁凯敏道出了此行的初衷。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休闲文化成为大众迫切需求。内蒙古万里茶道文化研究院充分利用本土积淀的浓厚的茶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万里茶道”重要节点城市内蒙古区域茶文化,梳理历史脉络,着眼当下,前瞻古道未来,为广大市民提供茶事服务。这次组织茶产业经销商、品茶爱好者走进青砖茶的故乡——湖北羊楼洞,开展茶游学,就是追溯内蒙古地区根植于灵魂的川茶源头,感知历史,回味茶情。

一片叶,托起梦想;一条路,纵横万里;一块砖,承载百年。走进羊楼洞古街,漫步青石板路,感受当年络绎不绝的马帮、熙熙攘攘的行人擦肩而过的繁华景象。步入老式茶店,店主人泡好热腾腾的青砖茶款待远方的客人,一股淡雅清香沁人心脾。

“‘川’字青砖茶,从赤壁羊楼洞出发,在汉口沿汉江而上,经襄阳到河南、山西,直至内蒙古。作为万里茶道的源头,这里曾有个民谣这样唱‘货到汉口活,茶到汉口香’。”坐于茶店,听当地老人娓娓道来,眼前浮现出一队队马队,拖着沉甸甸的砖茶,历经磅礴水路、崎岖陆路,到达内蒙古,在客栈易货、歇脚,稍作休整,换成驼队继续北上,将中国的茶叶远销欧洲腹地。

走进当地老茶厂,从采青到揉捻,从渥堆到干燥,两次发酵后,经过精选、筛分、蒸制、压制、烘干等流程后,一块块印有“川”字的茶砖整齐入库,等待销往大江南北。

看到这些,一路同行的茶产业经销商翁凯敏深有感触地说:“游走茶山,探寻青砖茶的清香与历史,让我对川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它不只是一款黑茶,我更感受到它的温度,它的情怀,尤其是进入茶厂,看到老物件,听到不少员工祖祖辈辈都在生产茶,练就了精湛的技艺,使我一下联想到了工匠精神,这也正是我要坚持的精神,我一定要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款茶,将川茶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追溯几百年来在内蒙古经销的茶,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些老人自然想到‘川’字,如今的我们如何将这个积淀百年的‘川’字更好地传承与发扬,通过参加茶游学我找到了答案。现在,消费者对茶的需求不单单是喝茶,对一些高端产品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这就拓宽了茶产业,加之与厂家面对面的交流,除销售产品外,我想加入企业形象合作环节,通过茶博物馆或老茶馆的形式展示川茶文化,这样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又便于传承。”舍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张永强说。

故地重游,此行发起人、内蒙古茶行业协会会长、万里茶道文化研究院院长刘琪一边品茶,一边说:“‘川’字茶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来到塞外青城,有了多重形式的品饮方式,比如既有品茗清饮,又有与奶同煮的传统奶茶,还有呼市人最传统的稍麦配砖茶的硬早点式的早茶,‘川’字茶,既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又给我们带来餐饮享受。为了让茶文化更接地气,我们做了相关落地产业让青城人切身实践体会。今天,我们循着古道,忆往启今,听当地人解读万里茶道曾经因茶而兴的经济状态,让更多的呼市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被民族称之为生命之饮的青砖川茶文化。同时,我们也将开展双向文化交流活动,带茶产地的人来呼市走走,看看,让他们更清晰产的茶到底去了哪里,现在又是怎样的发展状态,市场的需求有哪些新变化,从而不断增进两地茶文化交流,增强茶产业的长线发展。”。

一路前行,青石立桥,流水缓缓,小亭伫立,古宅清幽,新颖的游学方式,让更多人随这杯茶的温度,去追溯、寻根、传承茶文化。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寻根“川”字青砖茶 感受茶的温度》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