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紫砂壶已经成为茶客和品位人士品茶最常用的器皿,如何泡养才能使得紫砂壶容光焕发,养出较好的效果等问题成为部分壶友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养壶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不能为了养壶而养壶,要学会在泡茶品茗的同时滋养心爱的紫砂壶,重点是享受泡养的过程。

紫砂壶老玩家认为,养壶如养性,养壶之道,其实就是养人之道。养壶之法在两处,外养与内养。外养即勤泡茶,勤擦拭。由于泡茶时温度较高,壶壁上的气孔会略微扩张,此时可用茶巾擦拭紫砂壶表面,使得茶水中的微生物吸附于紫砂壶壁的气孔之中。久而久之,紫砂壶表面就逐渐温润了。

那么内养又为何?内养的关键是:一仆不侍二主,一壶不泡二茶。由于紫砂壶的特殊气孔结构,善于吸收茶汤,一把只泡一款茶的紫砂壶泡出的茶汤才能保持原汁原味,长久使用,壶内壁积聚茶垢,即便沸水注入空壶,也会茶香四溢。

泡养方法

1、先将开水将壶身的里外淋烫一下,这样既可以起到净壶和去霉的效果,也可以起到暖壶醒味的功效。

2、如果使用茶叶,首先要注意将壶身略微的垫高点,让圈足超过水面一定高度,防止壶身留下了水线或色泽分布不够均匀。

3、将第一次泡好的温润泡茶汤盛放在茶器中备用,等冲第二泡茶的时侯再使用此茶汤浇淋壶身以及外表,这样反复的施行直至全过程的结束。

4、由于紫砂壶自身就具较高的透气性,遇热时,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气孔相对来说会慢慢扩张变大。这时可以采用养壶巾去擦拭壶身,让茶油慢慢的渗入到茶壶里面的细孔当中,时间长了便可以累积出光泽来。

5、每次泡完茶将它冲至无味以后,应当仔细的将茶渣去除干净,然后再用热水将壶内壶外再涮洗一次,将茶壶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且将壶盖拿下来,以便于茶壶的风干。否则,由于紫砂壶的口盖密合度比较严密,放任它密封阴干,是很不卫生的。

有些壶友趁着壶身高热的时侯,用沾有茶汤的棉布巾在茶壶上下擦拭,由于这时器表温度比较高,湿巾里面所包含的茶汤一擦就会挥发掉,留下可以使壶身滋润的茶油,如此便能够提高养壶的成效。

也有的人先冲出一泡比较浓的茶汤用来作为墨汁,紧接着用软性毛笔或养壶毛刷沾此茶汤,反复均匀涂抹于壶身,用来提高茶壶接触到茶汤的时间以及频率。

养壶守则

里外兼修不冲第二茶

养壶养的不仅仅只是外表,壶的内部也应该一并去调养,这样才能够收到内外兼修的效果。养壶的诀窍最重要的就是:一把壶只能够泡一种茶。因为紫砂壶的结构具有特殊的双气孔,它善于吸收茶汤,所以一把经常使用的紫砂壶,即使不加茶叶,单用开水去冲也能够冲出淡淡茶汤来。

因此,一把不冲第二种茶的茶壶冲泡出来的茶汤才能够保持原来的味道不变,否则如今的乌龙茶,明天的普洱茶,后天的花茶,那么必然茶味混杂,毫无独特性可言了。

通常开始养壶以后,首先要避免再用洗洁精之类的化学物品去清洗,以免清洁剂的异味吸附或刷去了壶的光泽。不妨以养壶巾擦干净,或者用软毛笔沾着茶汤清洗干净。

另外,紫砂壶的造型多种多样,有些比如花货、筋纹器等这些茶壶比较容易产生茶渍死角,可以用软毛牙刷勤加清理。另外,壶的底部不太容易接触到茶汤,壶把经常含有手上的油脂,容易排斥茶汤;还有壶嘴下沿应当刻意去擦拭,像以上的这些细节部分,都依靠壶主用心的去照顾。

养茶壶卫生第一位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有的人为了在壶里面形成“茶山”,让它看来更加具有古意,便将茶叶留存在茶壶当中,放任它自然风干,但由于许多地区高温多湿,霉菌极其容易滋生在茶壶里面,若就卫生的观点来判断,这种方法实在不可取的。

更有一些人泡完茶以后,故意将最后一泡茶汤存放在壶里面,直到下回使用前倒掉,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起到内浸外养的功效。其实不知,紫砂壶的气孔结构是既擅长于吸附茶汤,自然也容易吸收到霉菌。以这种方法养出来的壶,只怕以后冲茶时,也会带有异味,甚至有碍与健康,实是得不偿失的行为。(伍策梦枕橹声)

Cy260.com精选阅读

紫砂壶:“养壶”也是养气质


紫砂壶

紫砂之韵

如果“养壶”方式得当,就能养出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艺术效果。

在李青云(化名)的记忆里,已过世的父亲的书桌上曾经有个看似普通但是孩子们却不能去触碰的东西——一把小小的紫砂壶。

“常见他在书房里把玩这只紫砂壶,一只手托着,另一只手细细摩挲,那眼神,仿若细心呵护一个娇弱的情人。”如今在上海经营一家紫砂壶店的李青云对《国际金融报》回忆道。而他与紫砂壶的不解之缘也正是受到父亲的影响。

在爱茶之人的眼里,紫砂壶作为皿中儒者,集古代诗书画印之粹,既有宋词大家闺秀的委婉清丽,也有元曲小家碧玉的兰心蕙质。

“古朴淳厚,不媚不俗。”只有真正触碰紫砂壶文化,你才会发现,研究赏玩紫砂壶,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紫砂之源

自明朝起,紫砂壶渐流行于世,明代有名的金沙寺僧与供春也成为人们记忆中较早开始制壶的人。

那么在明朝以前呢?为文人们所喜欢的紫砂壶的起源又有怎样的传奇?

其实,当代对紫砂壶的起源一直有所争论,有人直接引用明朝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书中记载,金沙寺僧是紫砂壶的创始人。而1976年,宜兴羊角山紫砂古窑址的发现,证实了宜兴紫砂宋代已有。但经研究分析,羊角山出现的壶身与宋代点茶所用的器具大相径庭,紫砂壶并不适合点茶之用。不过,又有人以宋人的诗词为证,指出宋代便已有了紫砂壶。

首先,被人提起的是北宋欧阳修的一首诗,名为《和梅公仪常茶》。在古代,“常”与“尝”是通假词,所以这首诗明写的就是品茶,那么品茶的器具又是什么呢?

细读此诗,只见诗中写到,“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

正如诗中描述的,“瓯”在这里就是喝茶的容器。那么紫瓯,是不是我们认为的紫砂做的容器?

与此同时,与欧阳修同朝为官,并作为其诗友的梅尧臣也有一首与紫砂壶相关的诗《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

题目中的蔡君谟便是北宋著名茶叶鉴别专家蔡襄,曾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在这里,他赠茶给梅尧臣,梅便写了这么一首诗来感谢蔡襄的赠茶之举。“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明确说了用紫泥做的容器泡了蔡襄寄的茶。

有人质疑,这诗中提到的紫泥真的就是紫砂泥吗?单从字面上理解,似乎也无法说明紫泥新品便是紫砂。

热爱紫砂壶文化的艺术家们并没有放弃探索,一条新的线索逐渐浮出水面。似乎宋朝的苏东坡和紫砂壶有些渊源,一般的宜兴人都知道蜀山上的东坡书院,蜀山便是苏轼在宜兴谪居讲学时所居住的山,蜀山的名字也是苏东坡起的。

极为巧合的是,蜀山位置就在紫砂壶发源地丁山的境内,居丁山东北方向。

有历史文献指出,丁山人因地制宜,把紫砂做成一些型器以供日常生活所用,平时便用紫砂器来品茶。苏东坡入乡随俗,也用那紫砂器来品茗,茶自然是阳羡雪芽,水是金沙清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壶当然是苏东坡亲手设计的三足提梁壶,后人都称之为东坡提梁壶。

追溯到这里,线索清晰明了,东坡提梁壶的造型和苏轼诗“松风竹炉,提壶相呼”是历史长河中抹不去的痕迹。

然而,提到紫砂壶,就不能不说到宜兴。

“其实全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就叫宜兴。”紫砂壶名家周胜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

这并不是夸大其词,日本人奥兰田说过:“自沏茶之法兴,阳羡砂壶始名于天下。”并且“争购竟求,不惜白金、二百金,必获而百己。”

明代李渔也言:“茗注莫妙于砂,壶之者又莫过于阳羡,较茶必用宜壶。”他称颂宜兴紫砂壶是最理想的茶器。宜兴紫砂壶的出名,也正是从明代正德年间开始。

除去厚重的历史渊源,宜兴紫砂壶的工艺和原料也是壶中精品。

记者了解到,宜兴紫砂壶用泥,由于烧制时的温差,则色泽变化多端,素有“五色土”之誉。或周正、或生猛、或笃厚、或纤细……无论粗犷中透着古朴,还是简朴中蕴涵灵巧,无不风姿绰约,走进了文人书斋数百年。

紫砂与文人

一把小小的茶壶包容了诗、书、画、印等文化艺术,也就无怪乎文人雅士对它宠爱有加,并赞它“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

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徐渭在《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中写道: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灺一灯。合向吴侬彤管说,好将书上玉壶冰。

明代著名文人文徵明也不甘示弱,在《是夜酌泉试宜兴大本所寄茶》这样写道:醉思雪乳不能眠,活火砂瓶夜自煎。白绢旋开阳羡月,竹符新调惠山泉。地罐残雪贫陶谷,破屋清风病玉川。莫道年来尘满腹,小窗寒梦已醒然。

诗词中不难看出,文人们把茶与紫砂作为生活中最美妙的东西,他们的生活因为拥有这些东西而更有品位。

苏东坡则以实际行动体现自己对紫砂与茶的喜爱,时常“砖炉石铫行相随”,不管走到哪里,都带着砖炉、石铫,兴致来了,随时架火烧茶。

明代万历之后,紫砂工艺进入了一个繁荣期,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人的参与。当时,许多文人的闲适小品里以及流传至今的评话小说中,谈到茶事的,无不提及紫砂茗壶。紫砂壶之所以赢得文人的交口称赞,因为它的使用,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正合乎茶事的要求。

正由于经士大夫的一再提倡,紫砂壶的技艺创作和文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时大彬之与娄东诸名士,徐友泉之与宜兴吴氏,蒋伯苓之与陈眉公,都可以说交谊深厚。而陈鸣远的游踵所至,更为文人学士争相延揽,如桐乡汪氏昆仲,海盐张涉园昆仲,海宁杨忠讷、曹廉让、马思赞等,都曾设馆相待。然这辈名流和壶手一起,或则谈壶论艺,对紫砂创作多所提示;或则以书画诗词,参加了部分的创作活动。此间创作的作品,都被后人推为“名工名士,允称双绝”的无上妙品。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至嘉庆年间,出现了具有很高文化品位的“曼生壶”,这种壶的制作者陈曼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下海做壶的文人。

作为“西泠八大家”之一,陈曼生诗书画印样样精通,他长期担任溧阳县知县,因为对紫砂壶太过痴迷,找到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兄妹三人联合开发紫砂新品。陈曼生负责设计与篆刻,杨家三兄妹负责烧制,双方优势互补,“曼生壶”就此名扬天下。

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杨彭年,善制茗壶,浑朴雅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杨彭年与当时名人雅士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坚(石梅)、邓奎(符生)、郭麟(祥伯、频伽)等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世称“彭年壶”、“彭年曼生壶”、“彭年石瓢壶”,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

在后世看来,文人爱紫砂壶,是因为后者能给他们带来的一种心灵上的寄托,以情融壶,更能引起文人的共鸣。或潇洒豪放,或婉约细致,紫砂壶成为了文人们灵魂的归宿。

壶与匠心

正因为紫砂壶与文人的不解之缘,所以在爱壶者的眼里,它温润高雅,极具灵性。

“我们在拥有一把名贵的紫砂壶的时候,也要看懂它的灵魂。”李青云在爱上紫砂壶之后,彻底体会到父亲当年的情感。

是的,紫砂壶之妙不仅器型之美,时代久远所蕴藉的岁月沧桑,是一个工匠无法营造的人文情怀。

在历史造就了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顾景舟、蒋蓉这些大家的同时,也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紫砂文化。

提到那些制壶大师们,我们发现,他们无所谓职称,却将壶做得如此文化;他们无所谓身价,或穷得只剩两把壶。也正是因为它如此民间,才最具生命力,最终演化成历史文化的积淀,成为一个时代的独特的文化风景。

业内有一种有意思的说法,人讲面子,壶讲造型。人活一张脸,壶活一股气。

人存正气,壶涵茶香。每把壶肚里都蓄着一口气,有人这样评价一把壶:上品乃是虚静之气,如空谷幽兰、德馨怡人;中品乃是平庸之气,虽八面玲珑,却了无个性;下品乃是混浊之气,断然是苟且敷衍、猥琐不堪。

可见,做人与做壶都要用心在里面,存善心得善果,修善心,结善缘。换算到一把壶身上,泡的是好茶,通体透香,是糟粕,则破了壶的金身,惹得一身腐败气。

每一个做壶的工匠也都知道:做壶做到最后,就是做人,一个没有婉约之心的人,他的壶是没有内容的,一个没有耐心的人,他的壶是不细腻的,一个没有善心的人,他的壶只会糟蹋一匙好茶。

工艺美术大师蒋蓉曾说过,壶是人做的,壶与人又有不少相似之处,用心观察,你会发现同样造型的壶,不同的人做,就会产生不同的韵味,有高雅粗俗之分,有霸道儒雅之分。

“做壶是做艺,做艺如做人,需要全身心投入,要认真做人、认真做艺,不要把造型、做工勉强带得过的壶给人,不要看今天带得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会评价这把壶,也会评价做壶人的艺品。”对于做壶,蒋蓉有自己的原则。

在周胜平看来,这就是“匠心”了,做壶的人,就是匠人,要做一把好壶,不只是会这种技术工艺就行,这样只是做出壶的“形”。“做壶时候投入的情感,那一刻产生的灵气,做壶之人的道德、人品都会体现在他的作品上。匠心不佳,自然难做好壶。”周胜平说。

其实往大了说,一把壶往往体现了一个人,壶要心中有日月,人要心中有天地。要创造出一把好壶,就必须胸怀乾坤,德艺双馨,才能具备合格的“匠心”。

养壶即养心

了解紫砂壶之后,才能去做一个好的收藏家。但是收藏紫砂壶,也是门高深的学问。

这里的收藏,可不是摆在架子上,或“藏”在柜子里,一名真正的紫砂壶爱好者会隔段时间就挨个地把自己的心爱之物拿出来观赏把玩。因为紫砂壶重在养,如果不养,即使是名家之作,也还停留在凡胎的阶段,变不成“仙器”。

周胜平告诉记者,这样“养壶”的目的在于使其更能够涵香纳味,并使壶焕发出本身浑朴的光泽。

其实,一把新的紫砂壶从泡第一壶茶的时候就开始与它的主人结缘了,主人要细心地呵护它。如果“养壶”的方式得当,就能养出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最佳艺术效果。

“这就和养玉一样,你每天的摩挲它,每天用好茶去浸泡,紫砂壶就会越发的晶莹剔透。你就会越喜欢它,它也会因为你的照顾变得越美。”周胜平告诉记者。

当然,想养好壶,首先要尽量选择质地上乘的紫砂壶,那些低劣、残缺之壶养得再好,终究也是残缺。不仅如此,“养壶”还有外养与内养之说,只有内修外养,兼收并蓄,才能养出好壶。外养就是要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时,壶的温度较高,壶壁上的细孔会略微扩张,此时要用细纱布擦拭氤氲的水汽,让茶油顺热吸附于壶壁之中,久而久之,壶壁就逐渐生辉了。内养的关键是一壶不事二茶,因为紫砂壶有特殊的气孔结构,善于吸收茶汤,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壶冲泡出来的茶汤才能保持原汁原味的茶来,否则,相互混杂,几无个性可言,养出来的壶品性也不见得高雅。

仔细琢磨,你会发现,“养壶”其实也有人生哲学暗含其中。因为,“养壶”心急不得,不可一蹴而就,不然的话就会事倍功半,不得其所。

总之,养壶更像养心,真正爱惜茶壶的人,会定时地将他在不同时期收获的壶儿挨着个儿沏茶——以精心挑选的不同香味的茶叶,配合不同温度的水,去养壶之色泽,养壶之香气。

成大爷是紫砂壶的发烧友,他喜欢来李青云的店里和朋友一起赏玩紫砂壶。

他对记者炫耀他手中的养了8年的宜兴紫砂壶,壶身摸上去温润如玉。“我们养壶,壶不是盛茶用的,茶水也是倒掉不喝。所以,那茶是为了养壶的性情,是去浇灌壶,滋润壶。你看看,过了8年,它才有这样美丽的壶身。”

由此可见,收藏茶壶到了“养壶”的境地,除了要有钱,还得要有闲;除了要有闲,更得要有心。如此长年养壶,养到后来,养的不仅是壶的气质,更是养壶人自己的气度了。

如此说来,“养壶”也是养气质,洗壶便是洗性情。人们何尝不能用养壶的心情去过日子?用岁月做茶,悠然度过岁月的同时也让岁月蕴养自己呢?哪怕到最后,岁月流逝如倒掉的茶,我仍如壶,有着带不走的温润剔透。

重收藏,轻买卖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对紫砂壶的收藏热情高涨,中国人对紫砂价值的认可和尊崇也是由来已久。

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剔红饕餮夔龙纹紫砂壶以147.7万港元成交。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拍卖会上,吕尧臣的小石冷泉套壶拍卖成交价为60万元人民币。在某春拍中国古董珍玩夜场上,顾景舟的“寒汀石瓢壶”更是以1495万元的天价成交,刷新了其单把紫砂壶的纪录。

一把壶价值何以如此之高?

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艺术教授堵江华对媒体表示,对紫砂的追捧要从它所承载的历史说起。在民国到抗日战争时期、紫砂行业极度萧条之际,以顾景舟、朱可心等“紫砂七老”为代表的一批老紫砂艺人为紫砂的传承起了巨大作用,其作品承载了那个年代的艺人文人群体对紫砂的情感和他们对快乐、自由的期望。

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艺术造诣较高的紫砂名家的作品达到数万元至数十万元的市场价位,而壶艺泰斗顾景舟的单件作品已超过百万元的价格。与整个艺术品发展的大环境相比,紫砂艺术品的整体市场发展应该说还处在价值发现的过程中。

“人常说紫砂有魂。我想这主要是因为,紫砂是真正能够融入人们生活的艺术,也是最能让人品味和感受的艺术。”堵江华说。

周胜平告诉记者,随着紫砂泥逐步变得稀有,紫砂壶收藏价值更为珍贵,价格必然不断上升。

记者也从收藏市场上了解到,如今,明清时期的紫砂壶价格一般上万元,明代名家名作可达10万-15万元,清代名作也要5万-10万元。国内最贵的紫砂壶是清朝制壶大家邵大亨的作品“龙头一捆竹”,市价达40万美元。

由于明清紫砂大师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杨凤年的作品十分难得,因此给现当代紫砂大师如顾景舟、朱可心、蒋蓉等大师的作品留下了升值空间。如已于1996年去世的顾景舟,其茶壶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价格才380元一把,如今它的价位已在数百万元了。此外,蒋蓉等人的作品价位一般也在300万元左右。

“如今,匠人艺师的壶价水涨船高,需求旺盛,名家作品更是一壶难求。”周胜平指出,在紫砂发展史上,从未有过如此的繁荣兴盛,如今应该算是进入了紫砂壶收藏的高潮。

“而且紫砂壶的收藏价值是随着时间体现的,或许你现在买入的作品,它的工艺各方面不错,而作家籍籍无名,买入价不会很高。但日后,若是这位作家成为了大师,那么,这把壶的价格便会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上涨。这与字画收藏是一样的道理。”周胜平说。

有投资机构表示,就其目前的市场地位和前景分析,现在的紫砂壶价格处于增长期,长期前景非常看好,不断创出的拍卖天价就是最好、最有利的说明。

“不妨选择作品不错,职称还有明显晋升空间,投资潜力不错的实力派工艺师作品收藏投资。”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与此同时,收藏紫砂壶同样要保持谨慎态度,收藏的目的性要明确,格调要高雅,要懂得辨别壶的质量的好次。

在紫砂壶爱好者的眼里,紫砂壶的收藏则重在“藏”而非“卖”,不能将紫砂壶的价值与它卖多少钱画等号。

在周胜平看来,衡量紫砂壶的价值,首当其冲是它的艺术价值,就是作品本身的造型工艺,以及它的美观度、感染力等。接着便是它的社会价值,包括作者的名气,修养,德行等。最后才是市场价值,即作品在市场经济中的认可度、接受度。

“总之,一件好的紫砂艺术品,应该是技术和艺术完美统一。我们赏玩收藏紫砂壶,也要有自己的品位和灵魂,无需一味地追捧名家。一把好壶是可以让使用者忘记价格,忘记它是否出身名门,而专心去体会‘茶事’的乐趣。”每日“养壶”的李青云一边煮茶,一边对记者如是说。

紫砂壶藏养小知识


紫砂壶以其艺术性、实用性和升值潜力,深受藏友的青睐,但许多初入门的藏友只知观赏,却不懂得养壶。当一把壶烧制出来后,因胎骨火气重,紫砂壶间微孔结构松,故而性脆,容易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只有通过调养,才能改变其弱点,成为一把真正的好壶。

现在喝茶的人多了起来,一些茶友便开始收藏紫砂壶。壶友就自己20多年藏养紫砂壶的小知识,告与藏友分享。

紫砂壶以其艺术性、实用性和升值潜力,深受藏友的青睐,但许多初入门的藏友只知观赏,却不懂得养壶。当一把壶烧制出来后,因胎骨火气重,紫砂壶间微孔结构松,故而性脆,容易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只有通过调养,才能改变其弱点,成为一把真正的好壶。那么,怎样藏养紫砂壶呢?

首先,选择紫砂壶藏品,一定要挑选造型精美、质地上乘的佳壶。一要看色泽,无论朱、紫、棕、黄,烧制的火候都要恰到好处。二要观壶形,好的紫砂壶要形体悦目、轮廓周正、线条流畅、比例协调。三要察工艺,做工要精巧细致、壶面光洁、格律严谨、无瑕可寻,而且所选之壶要完整无损。

养壶,主要靠茶叶来养,一般选用绿茶,而且要好茶叶,越是精品紫砂壶越要用上等茶叶来养。泡茶的水要好,最好用山泉或矿泉水。沏茶也有讲究,先用开水浇外壁,以暖壶身,然后再沏茶。不用时,壶要放在干燥之处,残留的茶叶要留在壶中过夜。洗壶时,不要洗掉壶内的茶垢,以便达到保养壶的灵气。一般来说,一把新壶养2至3个月即可,然后将壶洗净晾干,放置入盒就可收藏。

紫砂壶盘养价值高


紫砂壶又显收藏热,这当然是好事,表明了人们对紫砂这一传统工艺的爱好和重视。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买了紫砂壶后,常是往家里的柜中一放了事,从此不闻不问。这其实是一种外行的表现。因为,紫砂壶一定要用,要养,即如宜兴当地人习称的:一定要日日“盘养”,而在天长日久的“盘养”中,紫砂壶便能达到加快升值的效应。

宜兴紫砂壶,为什么人人称好?除了因为紫砂泥原料的化学成分、分子结构、吸水率、透气性等性能独特,“用以盛茶,不失原味”,“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其形制优美,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还由于紫砂壶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使用把玩得越久,颜色越显古雅光润,越能“久且色泽生光明”。

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养壶方法呢?首先,持壶回家,需要用细纱布擦洗干净。其次,如果是中高档壶,建议将壶先放入锅内,加水加茶叶煮沸,既用以去除异杂味,又滋养壶身;阴干后,再以好茶叶沏茶,放一天之后,才正式使用。再次,平时用壶沏茶,应以手经常抚摩壶身,一日十遍,百遍,尽量让手泽接触壶身;同时,因茗壶用沸水沏茶后,壶表有肉眼看不见的极细微的茶汁渗出,因此最好能备一湿棉布不时来回擦拭。如此使用日久,壶身定会日渐细腻、晶莹、光滑、净亮,如玉似鉴,手感舒适,且能心神宁静,给人以古朴之神韵美感。另外,需提醒的是,使用紫砂壶时间长了,则应停用一段时间,以利于壶身的滋养、吸附、透气。

经过上述“盘养”过程,数月,乃至数年之后,一把紫砂壶的身价便大不一样了,按行家的话说:壶经养护,当身价倍增。如果本来就是名家设计、制作的高档料壶,那么说不定就真能重现“一两紫砂、一两黄金”的身价呢。

紫砂壶包浆要靠养


紫砂壶包浆的定义:紫砂壶使用经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通过泡茶用壶、养壶,更显示紫砂壶自体妍丽的肌理美,登大雅之堂,为时人所珍惜。此为包浆。

紫砂壶包浆的起源:温玉说中国国学里,历来有温玉的说法。玉石经过历史的浸濡,几代人的把玩赏悦,在玉石里会出现血丝、血痕、或癯痕、玉油等迹象,俗称包浆,雅称温玉。紫砂壶之包浆说也是即此而来。

紫砂茶具的色泽,可利用紫砂泥泽和质地的差别。经过“澄”、“洗”,使之出现不同的色彩。如可使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黄泥呈朱砂色,梨皮泥呈冻梨色等;另外。还可通过不同质地紫泥的调配,使之呈现古铜、淡墨等色。优质的原料,自然的色泽。为烧制优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成陶火度在1100—1200摄氏度。无吸水性,音粗韵长。它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炖茶,也不会爆裂。因此,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但美中不足的是受色泽限制,用它较难欣赏到茶叶的美姿和汤色。

包浆的物理特性

紫砂陶土主要产于丁蜀青龙山、黄龙山与赵庄等地。在黄龙山的砂岩覆盖之下,蕴藏着宜兴陶瓷工业的重要原料“甲泥”!紫砂天然陶土具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及矿物组成成份。其主要成份为石英、赤铁矿、高岭土、云母等。紫砂泥料分为紫泥、朱砂泥、本山绿泥等三种。三种泥料皆可单独成陶。又能互相掺合配制成不同色调。

紫砂胎质能记录使用者的一片宝惜之情,让使用者与创作者共同赋予紫砂陶艺以灵性。经使用者精心养护,紫砂器自会发出黯然之光,如珠似玉,灵光四溢。由这三种基泥按不同分量、颗粒、粗细的配比,经不同温度气氛的烧成,则显现出“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黄而不娇、黑而不墨,如铁如石、胡玉胡金,备五文于一器,具百美于三停。远而望之,黝若钟鼎陈明庭,迫而察之,灿若琬琰浮精英。”真可说是把紫砂壶材质的质感烘托造型的气度,描写得淋漓尽致,如再在泥中掺以粗粒生、熟泥砂,或调、铺钢砂。使作品造型谷绉周身,珠粒隐现,更为夺目。这里还要提上一笔,能得到这样的亚光包浆【葆浆),表现出的肌理材质美,这必须是在泡茶、养壶的百日之功后,才会撩起这神秘面纱,得到这珍宝气质之美感。

紫砂壶包浆要靠养

养壶之术讲究用好壶和养好壶,科学的方法是将沏好茶的壶,趁热浇茶汤洗壶。任壶体表面吸收。由于紫砂壶体壁内有双重气孔结构。使壶透气而不渗水,并容易吸收茶汁,去除新壶土味,留下浓郁茶香。壶的表面往往会积有茶迹,这就需用养壶毛笔或软毛牙刷在壶表面经常刷洗。以保持清洁,这就称之谓“茶汤养壶”。如此日擦、涤洗。壶的表面亚光逐起。愈用愈光亮,亦有人称亚光为“包浆”(葆浆):这种亚光(包浆)用高温高压冲洗都冲刷不掉,甚显高雅品位。爱壶者切忌“和尚光”,万勿用油手、油布在壶身揩擦。《阳羡名陶录》云,“而爱护垢染舒袖摩挲、惟恐拭去日吾以宝其色尔,不知西子蒙不洁。堪充下陈”。一定要保持壶的洁净,才能养好壶。养壶的方法很多。每天早晨清洗茶壶茶具时,用壶中的茶渣在壶体周身润擦一遍。这样,一则可擦去壶身的茶垢结渣痕,二则经湿茶叶水磨一遍使壶体光润亮泽。

还有一种养壶的方法:把瓦片(江南黑土瓦)碾磨成很细的粉末,用六层纱布包扎成枇杷大小的布球,趁茶汤浇在壶体时,纱布球沾上茶汤轻轻顺序抚磨壶体使壶体洁净光润。

还有人干脆把壶放在茶中煮。还有人研制成功用来养壶的养壶机。这些虽有它另一方面的功效。但总觉不如日积月累的茶汁浇洗涤揩来得柔和绚丽。

宜兴紫砂壶,经久用、久养的工夫培养,养成了浑圆脂润,方敦厚重,珠玑隐现,肌体丰满,亚光宝气,似玉洁莹,像是撩开了神秘的面纱,看到了完美肌理的真容,紫砂段泥壶,有人认为“段泥壶泡茶容易脏。爱者甚少”。用段泥壶泡宣兴红羡茶,养好的段泥壶,如铜质之色,似玉石之光,击之有铿锵声,胡玉胡金别有一番精神,朴质可爱。

紫砂壶保养七条守则


壶的保养通称为养壶,养壶的目的在使其更能够涵香纳味,并能使壶的表面透出一种浑朴的包浆光泽,很多人都喜欢用紫砂壶泡茶,但是有些末必懂得日常保养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好的旧壶,若护理失当,则浪费或破坏了它的优点。以下介绍日常保养宜希要注意的七点。

(一)、泡茶时,勿将茶壶浸入水中,有些人在泡茶时,习惯在茶船内倒入沸水,以达到保温的功效。其实这对养壶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在壶身留下不均匀的色泽。

(二)、泡茶之前先冲淋热水,泡茶之前,宜先用热水冲淋茶壶内外,可兼具去霉、消毒与暖壶三种功效。

(三)、每次泡完茶后,应倒掉茶渣,用热水冲去残留在壶身的茶汤,以保持壶里壶外的清洁。

(四)、绝对不能用洗碗精或化学洗洁剂刷洗紫砂壶,因为这样做不仅会将壶内已吸收的茶味洗掉,甚至会刷掉茶壶外表的包浆,所以应绝对避免。

(五)、把茶壶冲淋干净后,应打开壶盖,放在通风易干之处,等到完全阴干后再妥善收存。

(六)、壶内勿浸置茶汤。泡完茶后,务必把茶渣和茶汤都倒掉,用热水冲淋壶里壶外,然后倒掉水分。应保持壶内干爽,绝对不可积存湿气,如此养出来的紫砂壶,才能发出自然的光泽(俗称包浆)。

(七)、趁热擦拭壶身泡茶时,因水温极高,茶壶本身的毛细孔会略微扩张,水气会呈现在茶壶表面。此时,可用一条干净的细棉巾,分别在倒出茶汤后的间隙,分几次把整个壶身拭遍,这样即可利用热水的温度,使壶身变得更加亮润。

品茶,品的是韵;养壶,养的是心


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在炎热的天气中,不论是吹着风扇,还是躺在空调房里,只要心静不下来,依然会有种莫名的烦躁感。于是聪明的中国人就泡上一壶茶,让紫砂壶留住淡淡的茶香,在茶香中渐渐去浮心静。

壶型设计

桑扁壶,柱钮拿捏方便,器形优美雅致,颇得古代文人之精神韵味,中和圆润的姿态和低调的气质,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暗合,符合审美特点,平盖压口,极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直流嘴如珠炮喷薄而出,力度十足,出、断水极其利索。圈形壶柄略呈方形,与嘴头的阳刚之气相呼应,大气得体。

以桑扁壶的端庄朴拙配上紫砂泥的晶莹透明自是别具一格,端庄中自有一种超脱的气质,质朴中不失一股风流雅韵,极具实用性与观赏性。

关于紫泥

紫泥,为较常见之典型紫砂泥;良者寡,而劣者多,呈紫棕色,玩家惯呼“黑紫泥”,为最广泛市场接受的泥料之一,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评价好!

紫泥原矿石

窑温:约1180度C。

收缩比:约11%。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紫泥系。

紫泥桑扁壶

泥性:稳定性佳,易掌控;紧密结实,可塑大型塑像,成型较易,作家最喜爱使用之泥料。

难度:易生氧化铁融点、跳砂、及花泥。

特点:泥色成熟稳重、端庄肃穆,作品大小皆宜,呈棕紫色调,能安定心灵,亲和力甚佳。

冲茗特性:使透气性佳,亲茶性颇符中庸之道,易掌控冲泡时间,养成后更显高贵迷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也!

冲泡建议: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等。

在这秋虎天,不如为用桑扁壶为自己泡壶好茶,让心情做个总结。许多烦恼或许会像茶叶般沉淀,而独留自己在未来的时光中享受至味。

养壶需注意的事项


“养壶”的这个“养”宇,很具生活化,很有生命感。“藏壶”罢了,“用壶”也无妨,怎么还能“养壶”?壶不是花不是鱼不是鸟,怎么“养”,其实,“养壶”是一种典型文人化的生活。休闲方式多种多样,名具其妙,各得其乐,不一而足。养壶自有胜于养花养乌养鱼之处,因为养花养鸟养鱼固然乐趣无穷,但毕竟每天要拿出专门的时间来侍弄,非有闲而不能及。况且生物难逃盛衰荣枯的自然法则,养主总有溅泪惊心之时。养壶便不同了,每日必饮茶,饮前饮后只需顺便浇烫措拭几下,稍微照顾一番;倘若忙,连举手之劳的这点事儿都可以往后错。但有一条,养壶虽然没有麻烦,却怕摔碰,一不小心失了手,必然前功尽弃。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养壶的注意事项:

1、新壶买来后通常表面会有一层薄蜡,那是制壶人为美观而涂上的,所以在使用前一定在清洗干净才可以,不然,日后容易将壶养花。清洗方法,可用热水反复冲壶身或直接放热水中煮。

2、一把壶只能泡同一种茶不要混泡,会使壶的味道变杂。

3、第一次泡茶后将茶渣留在壶中12小时,为的是去除壶中的泥土味道,也称开壶。以后泡茶则及时清理,以免茶叶变味进入壶里,对身体有害,也会影响以后泡茶的口感。

4、及时清理壶会很好刷,不要洗里面,壶内只需用清水冲洗两遍即可,壶身可用软的布擦拭,然后将表面擦干,打开壶盖晾干即可。

5、养壶要特别注意壶盖,壶嘴,壶把,因为这些地方接触茶会少,容易和壶身颜色不一致,可常用热茶擦这几处。

另外养壶时最重要是保证壶的热度,只有在高温下紫砂泥的气孔才会打开,吸收茶香,低温下是无法养壶的,所以有的人把壶泡在茶里是非常不正确的养壶方法,只会适得其反。

如果你的壶是花货,可去买支养壶专用笔,避免将壶上细小部位碰坏,也可更方便养壶。

紫砂壶传统的开壶方法介绍


一、清水煮壶。此步骤之前,请用温水和软布仔细擦洗壶身。放凉后,放入清水中,慢慢煮沸。让其在沸水中煮上5-10分钟~

二、将壶从沸水中捞出,放在一边自然凉快,等到没有热度的时候,填装豆腐,以老豆腐为妙。

三、填装时,稍微压紧,以免水沸腾后,豆腐全部跑出壶身外面。将装好豆腐的壶,放入清水内(冷水下锅),慢慢使其沸腾,沸腾后继续加热至厨房内充满豆腐的香气后5-10分钟~此步骤的目的:因为窑烧的关系,有人认为壶的“火气”很大,在正常使用之前,应该给壶降火清火。

四、将和豆腐煮好的壶捞出,用热水洗净。自然凉快至没有热度。将甘蔗头,注意是甘蔗头,由于小弟实在是没有勇气在卖水果处捡甘蔗头头,所以买了一根很多结疤的甘蔗来代替。将其劈好,放入清水里(冷水),和壶同煮。火候同上步:沸腾后,等到满厨房都是甘蔗香气后,在让其沸腾5-10分钟。

五、将和甘蔗煮好的壶,捞出,自然凉快至没有热度。将你最好的茶叶拿来,如果这个壶今后是泡普洱,就拿普洱来;如果今后是泡绿茶或铁观音,请用铁观音,将锅里重新加入冷水,将壶和茶叶一起下锅开煮,使其沸腾后,让厨房内充满香气后10分钟或更长时间,将起捞出,放置一旁,将锅内的茶叶捞出,用此茶叶稍稍用力摩擦壶身及壶盖数分钟。最后用温水将壶洗净即可。此步骤的目的:定味。所以推荐用你最好的茶叶,最好是用什么类型的茶定的味,今后就用来泡什么茶。

好了,到这里开壶的工作就完成了。这就是完工的壶。

好壶不养不出神


“养壶”的这个“养”宇,很具生活化,很有生命感。“藏壶”罢了,“用壶”也无妨,怎么还能“养壶”?壶不是花不是鱼不是鸟,怎么“养”,其实,“养壶”是一种典型文人化的生活。休闲方式多种多样,名具其妙,各得其乐,不一而足。养壶自有胜于养花养乌养鱼之处,因为养花养鸟养鱼固然乐趣无穷,但毕竟每天要拿出专门的时间来侍弄,非有闲而不能及。况且生物难逃盛衰荣枯的自然法则,养主总有溅泪惊心之时。养壶便不同了,每日必饮茶,饮前饮后只需顺便浇烫措拭几下,稍微照顾一番;倘若忙,连举手之劳的这点事儿都可以往后错。但有一条,养壶虽然没有麻烦,却怕摔碰,一不小心失了手,必然前功尽弃。

壶确是有生命的。已故上海名画家唐云藏有8把”曼生壶”,成为“八壶精舍”主人,有一把他用了38年的“曼生壶”因他自己不慎而打破,他感到极为愧疚和不安,说:“我这是造了孽,流传于世几百年的茶壶,竟然葬送在我手里。”天津书画篆刻家华非素以玩壶闻名,其中两把他用了20多年的紫砂壶,壶盖被孙子摔坏了,他对这两把壶很有感情,多次对我透出惋惜之意,前不久终于出资请人将壶盖配上,看上去似老僧古庙,原装原套,了却了一桩心事。唐云之壶因碎而死,华非之壶因伤而病,你能说壶没有生命吗?

壶的生命在于人缘。这个缘恰恰是在长期用壶、养护中生成的。值钱的东西不等于是喜欢的东西,值钱的东西变成真心喜欢的东西,需要一个用的过程。壶是什么?壶是用来喝水的。一把值钱的壶,你舍不得用,视同商鼎周彝、汉璧唐镜,供在博古架上,那么它永远只是一把值钱的壶。它永远不会被磕碰,永远不破碎,无伤无残,无病无死,实际上等于永远没有生命。壶的生命在茶盘里,在茶海里,在于茶碗的交流里,在饮茶人手和口的抚爱里。唐云爱壶,爱如生命,但他把爱浇注在使用中。他说“我不想用古董来装饰,我要用,能使用的东西我就使用。”他收藏的8把“曼生壶“,就像普通的茶壶那样,轮流地使用。客人见他竞用如此珍贵的壶煮茗相待,感到手足无措。唐云莞尔笑日“此系身外之物,当常用之。只有常用才能变成身内之物,方能达到物我两忘,世人多不知此。”懂得珍惜这个缘,培养这个缘,保护这个缘,才懂得藏壶的真谛。

玩壶的人往往都有几十上百把壶,即便整日喝茶如牛饮,这些壶也不可能都用得上。因此近几年我所认识的玩壶的朋友形成了两派藏壶派与用壶派。藏壶派中,高的视壶为古董,低的拿壶当装饰家居的小摆设、小玩意儿:用壶派则主张,即使壶用不上,也要注重壶的实用功能,壶的艺术价值是以壶的实用价值为基础的。

紫砂壶成熟于明代,它的历史并不短,但紫砂壶的历史基本上是使用的历史,正式进入收藏领域是在“文革”以后。那些真正够得上文物的壶,当初都是使用起来十分顺手,在使用过程中保存完好的壶。历史上的制壶名家,包括大师,如果做出的壶中看不中用,不方便喝茶,那么他们。在这个行业里根本就混不下去,连饭都吃不上。如今制壶,如果不考虑实用,仅仅把心思放在如何把壶做成小船、小车、小人儿、小动物上,你做得再像,也只能算是雕塑。不是说有个蔫、有个把、有个嘴就叫壶,壶是有很多内涵的。反正我买壶的时候,即使压根儿就不打算用,也要端起来试试手感,或者注入水试试水感。静下来还得看壶体造型与附件配置的比例是否恰当,口盖关系是否紧密通转,平整妥帖,倒茶时有无落帽之忧,方壶和筋纹壶的盖是否从各个方面盖上去都能和颈肩吻合,壶的装饰内容与壶的形体是否和谐统一。上品是行神兼备、气质好、品位高的壶,只有这样的壶才能久玩不厌,愈养愈爱,越用越有通灵之感。我见了那些过分雕饰、外华内虚、百无一用的壶,就如同见了庸俗浅薄之人,自给我也不要。这也就是说,只有好壶值得养,值得养的是好壶。

在饮茶中养壶,是最为方便的。用紫砂壶沏茶,第一遍注入壶中的沸水用以洗茶,往往不喝,倒在公平杯里。然后将公平杯里的茶水浇在周身已经发热的紫砂壶上。浇在壶上的茶水容易被壶热蒸发,同时也容易被壶体表面吸收,紫砂壶由此得到茶水的滋养。但是在很多地方,第一遍茶水因香味扑鼻,饮茶者是舍不得放弃的。泡茶次数越多,壶吸收的茶水就越多,壶胎吸收到一定程度,就会透到壶表发出润泽如玉的光芒。平日养壶一般选用绿茶,因绿茶性温,养出壶来包浆自然均净。有些人本爱喝绿茶,却因养壶而改喝红茶,认为红茶颜色较深,养壶见效较快。但我见他们用红茶养出来的壶往往花里胡哨,颜色不够沉静。所以泡茶叶以当年产新茶为佳。茶叶的等级不宜过低,越是紫砂壶精品越要上等茶叶。泡茶的水也要质好,最好用山泉水或矿泉水。

无论是新壶还是旧壶,养壶之前要把壶身上的蜡、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净。紫砂壶最忌油污,一旦沾油必须马上清洗,否则泥胎吸收油垢后会留下难以消除的痕迹。上海收藏家沈嘉禄[微博]对不珍惜爱护紫砂壶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深有体会,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前年春天的一个周末,在上海福佑路旧工艺品市场看到一个摊主正在出售一把旧壶,其中一把正是壶身如树皮,壶把如树根,壶盖如瓜蒂的仿供春壶,拿起细看,色泽深褐,如古今铁,包浆较亮,壶身用手指奈的螺纹随意而有天趣,轻叩之下,声晌悦耳,当即强按欣喜以八十元购得。画家把玩,复见壶盖内携有宝珍二字,查阅了有关资料,也不识制壶者为何许人。直到前不久九华山仁德法师携百岁宫佛茶来泸弘扬茶文化,由百年老店程裕新茶庄设素斋洗尘,我有幸叨忝末座,席间有机会请教江南壶王许四海先生,他当即说“这肯定是民国时期的名家李宝珍的作品。”甚感欣慰。不过那把壶的主人肯定不识也不爱惜此件宝贝,我把玩之余就用来泡茶想尝一尝老味道,却不料壶里有一股汽味冲鼻而来,一壶茶就坏掉了。我用清水洗涤多次甚至多次用热水泡煮也未见味道散去,看来已深深地渗透到紫泥里之中了,非常可惜,忍不住要骂那把壶的前主人简直是暴殄天物了。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紫砂壶的泡养方法及养壶守则》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