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碧螺春作为我国经典名茶之一,具有味美香高的宜人风韵。碧螺春出产于苏州,尽管苏州人对碧螺春情有独钟,但还是局限于当地的美誊度,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强势的、全国性的品牌。

一、碧螺春市场受冲击

不可否认其它茶对本地碧螺春茶的冲击,近些年由于苏州各式茶馆的盛行,来自闽粤、台湾地区的功夫茶、乌龙茶正逐步在形成更大的消费市场,由于其茶道的有效运用,使得商务人士更多的受其影响,更是带动了苏州原曾未见的茶具市场的销售。

近年来声名更响的普洱茶,由于宣传用的是健身减肥之道,由年轻群体伊始,带动了整体性消费。如果拿碧螺春的全国销售数字跟普洱茶的一比,估计没人能笑得出来了。

二、碧螺春缺乏领军人物

本地茶缺乏一个强势运作的领军人物,无论是三万昌还是玉露春,尽管都培育了自己的植茶基地,拥有门店的销售优势使这些茶商活得很是滋润,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去尝试联动更多的茶农从中受益,饮品的全国整体市场在飞速扩大,而我们碧螺春的市场份额却止步不前

三、品牌影响力不足

中国是茶叶大国,但世界上最有名的茶却是英国的立顿红茶。品牌的缺失使得消费者无从选择,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知名度、美誉度更无从谈起。在茶叶产业貌似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品牌之忧。说起绿茶,头位的还是龙井,这一雷池,无从越过。

cy260.com小编推荐

碧螺春在市场面临的问题


碧螺春是我国绿茶中的精品茶种,碧螺春以其芳香宜人的风韵而深受广大消费者亲睐,碧螺春以苏州出产为佳,然而目前苏州市场碧螺春的销售极为分散,这种市场状况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

一、形象雷同

首先是碧螺春茶品牌小而多。我们的碧螺春品牌创造还停留在苏州传统意识中的“小富则安”角色,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全国性的大品牌,光东西山两地多达数十个碧螺春茶叶品牌,包装雷同,标记雷同,但没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

二、茶客只关注原产地

无论是苏州的茶客还是苏州以外的茶客,除对碧螺春这种茶比较知晓外,对于是什么品牌的碧螺春还真不怎么在意,只在意是不是原产地来的。这对于各地苦心创就的品牌无疑是个无情的打击。

三、茶树泛滥

其实仅东山一地,也分前山后山,往年碧螺春只有东山后山有限的几个村落才出产,到现在已是前后都有,连渔民的渔塘边都种满了茶树。除了熟知东山茶口味的老茶客可以察觉出前山后山茶的细微差别,很多人根本连浙江茶和东西山茶都分不出,更别说买到手的是东山后山产的还是东山前山渔塘边上长的了。

四、“外来和尚”被捧红

个别经销商就是看中这一点,季节性地购进浙江等外地早出的青茶,直接拉来请当地老茶农按碧螺春制作方法进行制作,由于经过茶农高手的手艺加工,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于是就被混作当地明前早茶销售。由于这茶起的早,本地很多茶树都还没有出芽呢,所以这“外来的和尚“反而被众星捧月一般,成为最贵最先上市的一波。

“普洱茶市场现状和营销模式探讨”主题演讲在成都举行


“普洱茶市场现状和营销模式探讨”主题演讲在成都举行

11月5日,由天下茶友网、瑞荣号隐茶茶庄和成都宽和茶馆共同举办的“普洱茶市场现状和营销模式探讨”主题演讲在成都宽和茶馆举行。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顾问刘荻、香港瑞荣实业贸易公司总经理陈惠芬、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会长何修武、著名大树茶企代表瑞荣号川渝总代理代丹、天下茶友网创始人杨健等嘉宾和众多茶企、茶友和省内主流媒体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天下茶友网创始人杨健主持,在简要介绍活动背景和主题后,进行主题演讲。会上,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顾问刘荻就普洱茶市场现状和营销模式探讨进行了深入、仔细地分析,他说,国内的普洱茶市场整体呈现为一个“乱”字,普洱茶山多,那块山火就打那块山的茶,加上部分商人的炒作,如马帮这种概念、普洱有降血脂、降血压功能、三年为茶、十年为参等等,使市场上普洱的价格虚高,普洱茶的品质让消费者失望。随着普洱茶品质提升和品牌发展,现在喝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人回归理性,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普洱茶,使其市场朝良性发展。

演讲会场全景在谈到普洱茶树时,刘荻还就普洱大树茶与小树茶的区别进行了讲解。他说:大树茶的品种多数由野生种和地方特有品种转化而来,树形特征:树体高大,根系深,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多数为自然生长状态,叶厚富革质,花大瓣多,种皮粗糙,世代借种子繁殖,由于树龄较大,抗性强,多数为晚生种,而且只能在特定地方环境状态下才能生长出她特有的品质。芽叶肥厚硕大,叶底油暗饱满;内含物丰富,特别是矿物质含量较高,香气高,汤质饱满,韵味重,山野气韵强,水浸出物高,茶汤饱满度和纯厚度高。而小树茶条形单薄,芽头偏小,叶色鲜绿,梗细叶薄,汤色清黄,涩比苦重,草青味重,汤质偏薄,叶底翠绿。

作为多年潜心研究普洱茶的刘荻而言,他认为普洱茶的发展正经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品质上乘,风味独特的普洱茶将赢得市场青睐。而对于绿茶大省的四川,四川茶发展的路在何方,刘荻这样说道:四川作为天府之国,人杰地灵,资源丰富,茶商企业众多,在国内绿茶中占据重要地位。四川茶要发展,必须抱团出击,整合品牌优势,茶企业联合专业策划团队打造高品质茶会,使更多茶友了解川茶,感受川茶。“今在天宽和茶馆举办的普洱茶品鉴会对于川茶来说是很好的推广渠道,经常开展这样的品鉴活动,相信川茶一定能走出四川,走向全国。”

回顾07年市场沉浮,再观今朝普洱茶之现状


回顾07年市场沉浮,再观今朝普洱茶之现状2014年刚开始,普洱茶,特别是名山古树茶大热,原料价格战纷纷攘攘,经销商压力山大。因此行业诸多声音在猜测是否是07年再度来临的前兆。猜测永远都只停留在猜测。要好好理解今日普洱茶市场,除了清晰目前所发生的大大小小价格战,品牌战之外,更要观大局之变。回顾06、07年市场大热前的沉浮,深度了解普洱茶市场的变化,07年的崩盘又是建立在何种背景之下,再观今朝普洱茶之势态,普洱茶行业出路在何处。且看茶泡泡网特约供稿人笨泥如何诉说普洱茶大热前市场的历史。2000年前后至2005年的中国普洱茶生产结构笔者尝试解构2000年前后的中国普洱茶市场,实际上,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普洱茶市场,从生产结构上,并无太大改变。也就是说,占据普洱茶生产市场龙头地位的,依旧是大益与下关。在2000年左右的世纪之交如此,在2012年也依然如此。在世纪之交时,亦即是2000年前后,大量的生产普洱茶的私营茶厂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云南。典型的如勐海系从业者邹炳良所创建的海湾茶厂(老同志)、阮殿蓉所创建的六大茶山。还有昌泰茶业等等一批私营茶厂。而整个中国普洱茶消费市场的壮大以及普洱茶产量的大幅度提升,亦是始于那个阶段。根据勐海茶厂原厂长阮殿蓉女士的回忆,在1998年其刚接手勐海茶厂之时,整个勐海茶厂一年茶叶产量约为600吨左右(注1)。而同期的下关茶厂由于长期担负国家边销茶的供应任务,因此当时下关茶厂每年的年产量约在3500吨左右。在当时,云南全省普洱茶产量约为8000吨。也就是说,两大国营茶厂的产量占到整个普洱茶产量的二分之一。(注2)当时间慢慢来到两大茶厂改制前夕的2003年,当年云南全省普洱茶产量为2.2万吨,同期勐海茶厂产量为1200吨左右,下关茶厂则为6000吨左右。两大厂在整个普洱茶生产市场的占比已由1998年的50%下降至2003年的32%。(注3)这意味着,以前普洱茶生产端由两大厂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已经转为由两大厂引领,中小茶厂全面开花的局面。在这段期间,成立于1999年的昌泰茶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2000年前后,市场上贩卖的普洱茶,基本都为中茶包装(无论是否两大厂的产品又或者其他小茶厂的产品)。而昌泰茶行独树一帜,推出了自己的包装,其售价在当时的普洱茶市场亦属于最高端,当时昌泰的新茶售价普洱高过勐海、下关的新茶两倍或者以上。而事实上,昌泰早期的成功,除了其在产品特色确有过人之处外,经销商的推动也是另一要素。当时的普洱茶市场,无论是大益、下关又或者昌泰,经销商的在整个市场上的地位均十分之重要。2000年前后,大益的经销商FT向大益订制了一系列经典产品,如销台六号、金大益、银大益等;大益另一经销商新叶茶庄则向大益订制了绿大树系列,该经销商同时也为下关的经销商,亦向下关订制了8853等茶品;而大益的经销商福今更是与大益联合推出了至今仍被许多茶友所追求的“大白菜”系列,该系列茶也使得班章茶区名扬整个普洱茶市场。但是,对于茶厂而言,经销商的作用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原因无他,对于消费市场而言,销售管道,或者说通路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对于茶厂而言,经销商控制着茶厂的通路。如果经销商愿意经销茶厂本身的制式茶品,则茶厂的获利空间则较为客观。但是对于经销商而言,茶厂的制式茶品的大部分利润都被茶厂拿走,而在消费市场上,每家经销商又需要与其他经销商进行竞争。再加上,由于普洱茶本身的特点,其价值体现更多的在于时间上面。举个例子,以一片2000年的大益7542而言,当年新茶时候市场售价不过每饼10元上下,而12年后的今天,干仓2000年的7542,售价已经直逼甚至突破每饼4000元。对于经销商而言,其本身并不从事生产,属于纯贸易类的企业,因此他们对于资金周转速度的要求非常之高。因此除了部分资金实力非常之强的大茶商之外,基本没有茶商愿意在手上囤积大量新茶,等待新茶变为老茶再来获利。一则没有这个资金实力;二则时间成本太高;三则普洱茶毕竟是食品,万一不小心在仓储环节出了问题,马上血本无归。所以,茶厂的经销商们都希望向茶厂订制茶品,因为自己订制的茶品,无论是向厂家购买原料进行订制又或者自己采购原材料请厂家拼配、压制,都有个好处。那就是经销商可以自己对茶进行定价,那对于经销商而言,可以自己定价,则获利空间自然大有可以发展的余地。因此,在2000年前后至2003年,各个茶厂的经销商都纷纷向茶厂订制茶。而由于经销商掌握了通路,茶厂不得不依靠经销商的订单来生存,因此只能大量的接受经销商的订制茶订单。如此一来,恶性循环产生了,茶厂的生产能力毕竟有限,替经销商生产订制茶意味着本身制式茶品产量的减少,而对于订制茶,茶厂有无定价权,因此至多就是挣取一定的加工费用。而经销商销售自己的订制茶,其获利空间又远远大于销售厂家制式茶品。长期下来,结果是肥了经销商而瘦了厂家。终于,茶厂撑不住了,于是经销商问题成为茶厂改制的原因之一。然后,2003年勐海茶厂改制,2004年下关茶厂改制,2003年昌泰茶行开始谋求变化,逐步减少经销商的影响力,并且因此得罪一批经销商。(注4)但是,虽然2003年开始,普洱茶生产端发生了诸多变化,其生产结构却没有发生变化。如今的普洱茶市场,依旧是两大厂主导,而其他中小茶厂全面开花。不过,虽然生产结构没有变化,但是实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在下结在进行分析。

南京雨花茶的发展现状


茶叶是南京园艺业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较好的专业之一。截止2002年10月,全市茶园面积8.77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5.61万亩,年产干茶170万公斤左右,产值1.42亿元,投产茶园亩均产值2535元,全市茶叶亩产值最高达到9500元,产值、效益均居全国前列。作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南京雨花茶,目前年产量已达20吨,年产值6000万元以上,自1986年雨花茶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以来,已先后制定了雨花茶的产品标准(DB32/T142-1996,2001)、加工技术规程(DB32/T432-2001)、栽培技术规程(DB3201/T003-2002)系列标准,这套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实施,对稳定雨花茶的产品质量、提高雨花茶的市场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推动雨花茶的产业化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建成了南京雨花茶集团、南京中山陵茶厂、溧水县茶叶实验场等一批茶业龙头企业;初步创建了"雪松"、"溧峰"、"钟山"等雨花茶品牌,研制开发了"金陵春"、"平山翠茗"、"七仙银芽"、"浦桥玉剑"、"溧峰翠眉"、"方山紫雾"等一批南京地方名优茶产品;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销售中心→专卖店→超市、宾馆、旅游景点等三位一体的营销网络。

云南茶山旅游的设施现状


云南茶山旅游的设施现状

要想有一次愉快的旅游,最基本的食、宿、行都是缺一不可的。

因为云南的茶山暂时还未进入国家级的旅游规划项目,所以与旅游有关的设施大多是民间自发形成的,这也意味着云南茶山的设施相对较差。以笔者连续五年行走茶山的经验来看,只有景迈山因为有政府指导开发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是相对最完备的,从山下的惠民镇,到山上的景迈大寨、芒景村,旅馆、酒店的数量应该是所有茶山中最多的,而且不乏一些条件设施都非常好的酒店,如惠民镇上的柏联精品酒店,与柏联普洱茶庄园连在一起,不仅人住在茶园里,还能够全程参观现代企业的制茶过程。

景迈山上的旅馆、客栈、山庄林立,大多是茶农将自己家的房子改造成旅馆,设施比较简陋。有实力和远见的茶农会各方集资,在寨子周围重新盖上有当地民居风格,房间设施完备的酒店,如大寨的“景迈人家”、芒景的“布朗公主山庄”、“阿百腊庄园”都是非常优质的酒店。

住的问题容易解决,吃就更不是问题了,茶山上餐馆也不少,而且民风淳朴,就算是陌生人,想去茶农家蹭顿饭,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唯一欠缺的只有“行”,景迈山已经是云南古茶山中路况最好,并且唯一有公共交通车往返的茶山,只是开的班次比较少,一天2-3趟,错过了就没有了。自己有车会更方便一点。

除了景迈山,云南的其他茶山,最好就不要考虑在山上留宿的问题了,旅馆基本没有,除非有相熟的茶农,愿意让你借宿家中,但条件也不会太好,哪怕是富裕得像老班章这样的村子,茶农也大多保持着原来的生活习惯,一般的城里人应该是不容易适应的,当然,如果你愿意体验这样的乡村生活,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是防蚊虫、跳蚤的药得备好。

“食”的问题,在山上基本只能靠在茶农家蹭饭了,至于“行”的话,没有一辆性能好、底盘高的越野车或者皮卡车,上茶山一定会增加路途上的困扰的。茶园,尤其是古茶园,基本都在山区,山路十八弯,领教过你才懂!

如果去景迈山以外的其他茶山,在旅游设施方面就更加显出自发性强,规范性弱的特点。要解决住宿问题,只能到茶山所在的乡镇上,还得是相对热门的茶区,乡镇的上的旅馆的接待能力才相对好一点,比如易武乡、象明乡、勐库镇、小景谷乡等,这些旅馆都是随着普洱茶的兴起而迅速增加的,而且这几年的配套设施进步已经很大了,普洱茶无人问津的时候,谁会去那些穷乡僻壤住宿啊!

离乡镇再远一点,那就是县城了,在县城,就基本无忧了。一些县城如勐海县,因为普洱茶的兴起也迅速提升了旅游设施,小小县城酒店林立,不过到收茶旺季依旧是一房难求。除此之外,建在茶区的企业、工厂也会在厂区开辟一片接待区,提供简单的客房和员工餐,不对外营业,只接待客户和熟人,这个也只算是凑数的旅游设施了。

总之,云南茶山旅游的设施建设确实存在许多的不完善的地方,如果对茶山环境不算熟悉,或者没有熟悉的人带领的话,来云南茶山旅游基本会是一场“非华丽的冒险”,旅途中多少会出现一些障碍,当然,对于旅行者来说,遇见未知、排除障碍的过程,也未尝不是一种美好的体验与记忆啊!

老普洱茶的保存现状


老普洱茶的保存现状

了解老普洱茶的保存现状是鉴别老普洱茶的必要前提。

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私营茶庄不复存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也改造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至此普洱茶的生产、贮藏、品饮暂时告一段落。甚至故宫保存的不少普洱茶也被打碎掺入其它茶种消费掉了。在以后的大约四十年里,只有少量的国营茶厂在生产少量普洱茶销往香港等地为国家换取物资、外汇。还有少量用粗老叶片制作的“边销茶”销往藏区等。中国大陆有一定的普洱茶仓储已近绝迹。由于普洱茶存新茶、喝老茶的传统,因此几十年后由于长期没有存茶,人们已经忘记了历史上还曾经有“普洱茶”这种东西。1993年当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在思茅举办时,普洱茶原产地的人们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什么事真正的普洱茶,对于台湾、香港人带来的老普洱茶感到困惑,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茶留了几年还可以喝吗?”甚至到了2000年后都还有茶厂用绿茶或者用绿茶拼晒青茶压制普洱茶。

当21世纪普洱茶逐渐为国人重新认识时,人们才发现那种要存储多年才饮用的“普洱茶”已经很难寻求到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保存下来的老普洱茶大约有一下几类:

第一类,香港为主的传统茶庄的存茶。由于普洱茶是贵旧不贵新,有存老茶卖的传统,因此香港等地的传统茶庄都有存茶的传统,而且在较长的存储实践中,香港的茶仓也总结了一些存储的经验,因此最多、最好的老普洱茶是在香港。当然要说明的是由于各茶庄的仓储方法有别,加之香港属于高温高湿的地区,香港存出来的老茶中也有相当比例的老茶有跑香霉变的问题,因此香港仓茶的老茶也要慎重选择。

第二类,从香港流到台湾、大陆等地的老茶。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出现炒作紫砂壶热,同时也带动了普洱茶热,香港仓储的普洱茶开始大量流入台湾,2005年后由于大陆普洱茶热的出现,又有不少老普洱茶从香港、台湾流入大陆。影响普洱茶品质的三要素是原料、制作、存贮。存贮得当的香港仓中有不少品质好、沉香足的老茶,但老茶一但开仓后不注意保存,沉香会很快散去,一般称之为“跑香”。

一般而言出仓后的老茶如果保存不当,单片的茶饼随意摆放2个月后,沉香就会散失50%以上.成筒的如果随意摆放,沉香也会明显下降。因此从香港流到台湾、大陆的老茶中,有相当数量的会出现甜滑足但沉香不足。

第三类,历史上销到西藏、内蒙等牧区没饮完而保存下来的老茶。这些茶一般会有两个不足,一是原料多为粗老叶,会使汤质滑润感不足,汤薄;二是多为自然存放,跑香较严重。但这类茶有一个优点是存放地方气候干燥,不易受潮,与同样存放在广东、港台地区的自然存放的茶相比这类茶的香气、品质会更好一些,尤其这类茶中有一些用正常茶菁压制而不用粗老叶压制的茶品质会较好。但这类老茶的数量不多。

第四类,普洱茶的生产、销售企业保存下来的茶样。这些茶样如果放在样品室,长年的跑香和光氧化会使这类茶缺乏沉香而且会有严重的光氧化味,有的书中称为“日光臭”。如果存放在专门的仓库会比较好,这类茶的数量不多。

第五类,普洱茶的生产、销售企业未售出的库存。这种库存的茶由于是自然存放一般会沉香不足。如果仓库湿度大还会有霉味或湿仓味。如果仓库防潮做得好,会有一些比较好的茶。

第六类,普洱茶生产企业当年挑拣出来的粗叶、碎茶,放置库房多年,有的被找到后翻压成了老茶饼。这类茶一般都会香气严重不足,而且很多受过潮。

第七类,山区茶农当年制作后没售出而又没扔掉的晒青毛茶,有人零星收拢后翻压成紧压茶或作为老散茶销售。这类茶跑香和易酶便是通病。

第八类,广东仓储茶。广东仓储的茶大体可以分三类:控制型干仓、自然仓、人为湿仓。广东虽有存茶传统,但大量存茶是近十年的事,广东的人为控制湿度的干仓应该可以存出好茶,但目前这种仓数量不多且存茶时间还不长。自然仓是广东最多的存茶方式,由于广东属于高温高湿地区,自然存放的茶叶跑香是通病,如果存放地方湿度过大还会受潮发酵。如果存放地相对干燥则会有比较好的茶。广东仓储中前些年有湿仓存法,就是用认为增加温度湿度方法让茶加速变化,虽然近年来湿仓存法已被普遍认为是不好的存放方法,湿仓味也被普遍拒绝,但用湿仓法存留下来的茶已有很多,其中还有不少是轻度入湿仓后拿出来退仓的茶。

第九类,人为做旧的“老茶”。一般用轻度发酵加湿仓存放的方法可以让茶的变化速度加快2至3倍。

试论云南茶叶现状与出路


试论云南茶叶现状与出路

1基本情况

云南茶园面积达246万亩,占全国茶园总面积1660.4万亩的14.8%,居全国首位。总产量7.5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68万吨的11%,位居全国第3位(前两位为福建省和浙江省)。在国务院发布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和措施中,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云南建设成“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三大目标,明确提出:“巩固提高茶叶产业,把茶叶产业培育成区域性支柱产业”。到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240万亩,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园50万亩,建设生态茶园15万亩,茶叶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到2010年茶叶产值达到30亿元;2015年良种茶园面积达到120万亩,茶叶产业产值达到40亿元,名优茶产值占茶业总产值的50%,主要布局在临沧(3个县)、思茅(3个县)、保山(3个县)、版纳(1个县)、德宏(1个县)、红河(1个县)等市、州。云南省政府决定,“十五”期间,省财政每年投资900万元,在全省茶叶主产县选定绿春、思茅、澜沧、景谷、景洪、腾冲、昌宁、龙陵、梁河、风庆、临沧、耿马等12个县,建设2万亩无性系生态有机示范茶园,辐射带动周围地区建设10万亩生态有机茶园,生产无公害、优质名牌茶叶。

2云南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

云南具有最适合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茶区海拔高度一般在1200~2000m之间,年平均气温12~23°C,年有效积温在4500~7000°C,年降雨为1000~1900mm,5~10月为雨季,降雨有效值高。11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光照条件好。茶树生长期长,采摘期一般有8~9个月,元月10日左右开始采摘早春茶,比内地茶区早两个月左右,具有生产早春茶的优势。云南茶区大多分布在远离污染的山区,土壤肥沃,涵养水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茶叶农药残留量水平最低,具有开发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的有利条件。云南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和优良的云南大叶茶种。目前世界茶组植物已发现的37个种和3个变种,云南就有31个种和2个变种,并且有17个新种和1个变种是云南独有的。云南茶树新种之多,类型之丰富,是其他任何地区或国家所少有的。至今全省有地方茶树品种共199个,其中无性系良种46个,有性系良种153个,云南省茶科所品种资源保存圃保存茶树资源1000余份,国家登记列为国家茶树品种资源财富的127个,占全国666个茶树品材料的19.3%。云南大叶种茶,芽叶肥壮,发芽早,白毫多,充育芽力强,生长期长,叶质柔软,持嫩性强,鲜叶中水浸出物、多酚类、儿茶素含量均高于国内其他优良品种,一般茶多酚类高5%~7%,儿茶素总量高30%~50%,水浸出物高3%~5%,与印度阿萨姆种和肯尼亚种同属世界茶树优良品种。

3云南有可能在近几年内发展成为全国茶叶的几个重要基地

云南有可能在近几年内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名优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优质红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花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有机茶、无公害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普洱茶和特种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出口茶生产基地。

4普洱茶

传统的“普洱茶”,特指普洱府历史辖区(即今思茅市、西双版纳全境和临沧市的沧源县)范围内种植,在普洱府驻地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并以普洱府驻地为中心销售,在中国众多茶类中独树一帜的、特定的系列产品。近代历史上的普洱茶,有散装茶和紧压茶两类,都是以云南大叶种茶的鲜叶为原料,以晒青工艺初制成的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再加工(如后发酵、蒸压等)制成的各种规格的成品茶,如普洱沱茶、普洱方茶、七子饼茶、紧茶以及普洱散茶等。除上述大宗生产的产品外,还有小饼茶、团茶等。传统普洱茶,汤色栗红明亮,滋味陈香润滑,醇厚回甘,无刺激感,叶底褐红。到现代,在传统普洱茶的基础上,又开发了一些新的产品。普洱茶是中国的十大名茶。普洱茶以质量优异、风味独特而著称。“普洱茶”并不是一朝成名,而是经过了历史的洗礼,才获得“中国的十大名茶”之尊,成为在世界上深有影响的国际名茶之一。“普洱茶”之名来之不易!“普洱茶”作为一个有特定内涵的云南茶叶传统名牌,是非常值得珍惜和保护的。据专家论证,普洱茶积累的无形资产逾300多个亿。但可惜的是,极具潜能的普洱茶资源优势尚未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普洱茶业的生产、销售和管理等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从国内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普洱茶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1年5至6月,普洱县人民政府派出茶叶市场考察组赴山东、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等地进行普洱茶销售市场的考察,看到了普洱茶销售市场巨大,在经过的地方和茶叶专业市场都有普洱茶销售;在山东、北京的茶叶市场,茉莉花茶的原料主要是思茅地区或云南其他地区的大叶茶,而且传统普洱茶的销售正在扩大;在上海茶叶市场,一些茶叶商人正在宣传普洱茶的保健作用,普洱茶的销售正在增长;在广东茶叶市场,普洱茶的销量占茶叶总销量的50%以上,由于广东靠近香港、台湾及东南亚,普洱茶的销售一直保持旺盛势头;“普洱茶是大陆茶叶在台湾市场窜起最快的一种”,“在1993年所做的《台湾人民饮用普洱茶现况调查》中:喜欢喝普洱茶的人口占饮茶人口的16.67%,约为200万人。10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范增平著:《台湾普洱茶文化发展的特色》)。在东南亚地区以及西欧等地,普洱茶作为一种“减肥茶”、“窈窕茶”、“美容茶”及“保健饮品”的声誉日隆、影响弥深。多渠道开发普洱茶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普洱茶将受到消费者更广泛的欢迎。普洱茶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普洱茶的市场前景很广阔。

以思茅市为例看现代普洱茶的发展。到2002年,思茅共有茶园面积56.62万亩,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22.1%;其中可采摘面积38.52万亩,年产量达1.76万吨,产值23380万元,占全省总产值的21%。全区已有10个精制和初精合一的茶叶加工厂,158个茶叶初制所。思茅茶树良种场已引进国内外地方优良群体种30个,国家级、省级无性系茶树良种和材料35个,繁育无性系苗木10多个品种2000多万株,提供插穗条230多吨,成为全省良种繁育和推广的重要基地。全区生产6大类共100多个系列品种,有名优茶114个,其中获国际金奖5个,部优34个,省名优茶22个,地区优质茶57个,10个名牌获国家“绿色食品”称号。

4.2普洱茶产业发展之优势

普洱县具优越的茶树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有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有历史名牌的效应;古普洱茶产区已有一定的产业化的基础;有适宜种茶的大面积的土地资源;有向外开放的区位优势。

4.3做强做大普洱茶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4.3.1初制品和原料卖出多,名优茶少且产值低

云南是中国第三大产茶大省。可是,云南茶叶低产茶园面积占了全省茶园面积的2/3以上,且单产低,每亩产茶31.3公斤,居全国第10位,仅为江苏的36.4%,全国的75%,世界的31%。云南名优茶少且产值低。云南是西部的产茶大省,而名优茶仅有0.78万吨,产值1.47亿,平均每公斤18.85元。浙江是东部的产茶大省,名优茶达2.7万吨,产值高达14.8亿元,平均每公斤54.8元。云南70%以上茶叶以初制品和原料卖出。由于云南茶叶加工能力弱(有200多个精制茶厂,还有3000多个初制厂,平均每个精制厂加工茶叶不到400吨),使得2001年的8万多吨茶叶中有4万多吨以原料形式提供给广西加工花茶销往全国。

4.3.2企业规模小,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

企业缺乏资金,缺乏人才和有效的管理。一些地方的普洱茶企业经营不景气,由于种种原因留下的过重债务,使得不少普洱茶的企业举步维艰,发展乏力,比如说2001年组建的普洱。

(1)普洱茶食品的开发,县茶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一方面。

(2)普洱茶饮料的开发,面临着所管理的基地、茶园面积的扩。

(3)多渠道开发特色产品:①普洱花茶,②普洱生态茶,③普洱有机茶,④普洱袋泡茶,⑤普洱速溶茶,⑥普洱保健茶,⑦开发提取普洱茶。

另一方面却缺乏生产资金,从而使其他有些靠贷款或借款,并且建设时正处于我国的通货膨胀时期,贷款利率高。茶园投产后,由于市场及加工等原因,效益较差,基地无力偿还利息,更无力还贷,使公司和基地的负担越来越重。

4.4绿色营销—广泛宣传普洱茶的“生态”的特色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全国10多个省市1000多种茶叶做农药残留测试,云南茶叶的农药残留含量在全国最低,具有开发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的有利条件。普洱茶生长在云南森林覆盖率最高的、自然生态环境最好的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有“绿色食品”、“生态饮品”这些天然优势。普洱茶的宣传,要紧紧扣住“绿色营销”,紧抓一大特色:普洱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生长的茶叶,是世界上最好的茶树品种大叶种茶的鲜叶原料制成,是天然无公害的真正的“绿色食品”;是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

4.4.1生产没有统一的标准

普洱茶的生产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没有统一的注册商标,也没有统一的品牌管理,省内外、国内外厂家争相生产“普洱茶”。据统计,省内外生产“普洱茶”的企业有几十家,比如: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普洱茶加工三厂的“普洱茶”、“远年普洱茶饼”、“远年回甘普洱茶砖”;云南茶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陈香普洱”、“普洱茶”;玉溪市的云南玉元茉莉花产业开发公司的“特级茉莉普洱”;云南安宁海湾茶业公司的“云南七子饼茶”、“普洱茶”;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宫廷普洱茶”、“普洱茶特级”等等。

4.4.2做大做强普洱茶的对策

4.4.3着眼于普洱茶的深加工、精加工

4.4.4在茶叶品类、品种的多样化上狠下工夫

(1)普洱茶食品的开发;

(2)普洱茶饮料的开发;

(3)多渠道开发特色产品—①普洱花茶,②普洱生态茶,③普洱有机茶,④普洱袋泡茶,⑤普洱速溶茶,⑥普洱保健茶,⑦开发提取普洱茶其他有效成分。

4.4.5美化包装—为普洱茶配上适合的外体。

4.4.6认真策划—强力推出“普洱茶”品牌

4.4.7正名—尽快落实普洱茶原产地申报工程

“普洱府”所辖区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从“普洱”地名的渊源和“普洱府”的行政沿革来辨清“普洱茶原产地”的迷雾。据考证:古普洱茶区在澜沧江流域一带,即今思茅、西双版纳及临沧地区的一部分;而现在的普洱县,在地理区域上属于古普洱府的一部分。

4.4.8商标—做好普洱茶系列商品的注册工作

4.4.9文化—认真演绎普洱茶艺,弘扬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在历史上成名的基础,首先得之于大叶种茶质地的优异、特殊工艺制作的精良;其次,在于它具有皇家贡茶的身份—居于中国社会金字塔尖顶的皇室,只会选择中国最好的茶叶来享用,这对普洱茶的优质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

普洱茶在历史上成名的基础,首先得之于大叶种茶质地的优异、特殊工艺制作的精良;其次,在于它具有皇家贡茶的身份—居于中国社会金字塔尖顶的皇室,只会选择中国最好的茶的无形资产得以发扬光大。

4.4.10传统的茶叶产业需要与现代经济管理经营机制嫁接改造

4.4.11打造普洱茶品牌,必须要有产业集团这个载体

发展云南的茶叶必须有一个大型的企业集团。组建一个比现在西双版纳和思茅任何一个大的茶叶企业都大得多的、有国内(国际)大资本实力的“普洱茶叶集团(云南)股份有限公司”,是使普洱茶的生产集团化、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从而使普洱茶高达300多亿元一杯清凉饮品。

4.4.12大力宣传—着力于宣传普洱茶突出的药理功效

普洱茶有消食除腻、降血压、扩张血管、除风祛邪、补充营养、杀菌消炎、利尿解毒、解酒、解热消暑、强骨固齿等功效。最突出的是有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脂减肥的突出作用。昆明天然药物研究所国家级专家梁明达、胡美英在《普洱茶—21世纪的抗癌保健饮料》一文中列举了这样的事实:“我国恶性肿瘤总死亡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云南省是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较低的省份。思茅、临沧及西双版纳等又是我国恶性肿瘤较低的地州……为何思茅普洱等地恶性肿瘤较少?……普洱茶杀灭癌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茶及红茶则可杀伤癌细胞……普洱茶杀伤癌细胞的作用最为强烈,甚至常人喝茶的2%的浓度亦有明显的作用”。据云南茶科所化验测定,普洱大叶种茶鲜叶的化学成份较为复杂,儿茶素为170%~190%,这对普洱茶的优质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

普洱茶文化的内涵很丰富,它联系着民族、经济、文化、历史、科研、饮食、外贸、社交、农业、园艺等各方面。各民族之间,以茶待客、以茶祭祀、以茶联姻、以茶会友、以茶作礼、以茶入市、以茶入诗、以茶入曲、以茶入艺、以茶经贸,已成了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团结友好的象征。品饮普洱茶,不仅是品饮云南西南边疆地区的山光水色,更是在品饮云南民族文化的独特风味。云南各民族都喜欢喝茶,如布朗族有酸茶、青竹茶,景颇族有腌茶,纳西族有盐茶,拉祜族有烤茶,佤族有苦茶,德昂族有砂罐茶,傈僳族有油盐茶,傣族有竹筒茶,苗族有八宝油茶,侗族有油茶,基诺族有凉拌茶,布依族有姑娘茶,怒族有盐巴茶、藏族有酥油茶,白族有三道茶,回族有罐罐茶,哈尼族有土锅茶等。各少数民族因文化的不同,表现出来的茶艺也各个不同。云南的茶艺具有多民族地方的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这是由普洱茶产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造就的。普洱茶文化是云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碧螺春的功效


兴奋作用: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效率。

利尿作用:茶叶中的咖啡碱九茗茶碱具有利尿作用,用于治疗水肿、水滞瘤。利用红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强心解痉作用:咖啡碱具有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辅助药物。

抑制动脉硬化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所以经常饮茶的人当中,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

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于细菌,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将细菌杀死。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如霍乱、伤寒、痢疾、肠炎等。皮肤生疮、溃烂流脓外伤破了皮,用浓茶冲洗患处,有消炎杀菌作用。口腔发炎、溃烂、咽喉肿痛,用茶叶来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减肥作用:茶中的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和芳香类物质等多种化合物能调节脂肪代谢,特别是乌龙茶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茶多酚和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所以饮茶能减肥。

碧螺春的历史溯源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

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碧螺春茶的先容


碧螺春茶是我国的名茶之一,产于太湖的碧螺春茶传说是清朝康熙南巡所赐名。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茶,不仅香味醇厚,还具有许多功效。

碧螺春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松散,极宜于茶树生长,由于茶树与果树间种,以是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据纪录,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历史。传说清康熙天子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平均的细白绒毛。“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喝一杯碧螺春,仿如品赏传说中的江南玉人。

碧螺春茶的产地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碧螺春茶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以是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茶始于明代,俗名“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天子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以为“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今后成为年年纳贡的贡茶。碧螺春茶是采摘一芽一叶为质料,制造500克特级碧螺春茶,需采6~7万颗芽叶。碧螺春茶形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汤色碧绿清亮,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冲泡碧螺春茶时可观赏到“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三种异景。

碧螺春的溯源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

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碧螺春市场的现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