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六七年前,我很迷茶、迷沉香。那个时候,先是狠狠地学茶知识,什么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然后又把各种茶分成上中下的等次。

内心的喜乐,是追逐好茶的结果——遇上了好茶,就喜,遇不上好茶,就不喜!分别心很大。后来,慢慢地明白,茶其实本无好坏,有些茶在农家的田头,用大茶壶烧煮,用大碗盛了;有些茶在知识分子的案头,用小炉炭烧,用一口杯端着;有些茶在达官贵人家的客厅,由服务人员端着……茶,真的有高低贵贱之分吗?

那些年,我到处追逐好茶,然后把好茶藏在家里。

后来我又追逐好的茶器,很是炫耀地用好的紫砂壶,一把还不行,要几把,后来是一百把。然而,茶真的一定要用这些东西来烘托吗?

我们的感觉呢?真正的好茶,应是在我们的感觉里,而不是在紫砂壶或日本铁壶里吧。

茶和茶器,都没有上下之分。分的是我们的分别心而已。是我们的分别心,让茶和茶器染上了人世的俗气,给它们早早地安上了等级,然后又用这些等级来迷惑自己,命令自己或悲或喜。

茶的真境界是什么呢?

一杯茶是一个宇宙,进入茶,就进入了宁静、淡泊、安乐的另一个宇宙,是空无的茶气中万籁寂灭、心物两忘、超然独立的心境。

Cy260.com精选阅读

君山银针是什么茶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黄茶中的珍品。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故得其名。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就曾选带了君山茶。后梁时已列为贡茶,以后历代相袭。

全由芽头制成,茶身满布毫毛,色泽鲜亮;香气高爽,汤色橙黄,滋味甘醇。虽久置而其味不变。冲泡时可从明亮的杏黄色茶汤中看到根根银针直立向上,几番飞舞之后,团聚一起立于杯底。其采制要求很高,比如采摘茶叶的时间只能在清明节前后7-10天内,还规定了9种情况下不能采摘,即雨天、风霜天、虫伤、细瘦、弯曲、空心、茶芽开口、茶芽发紫、不合尺寸等。

君山又名洞庭山,为湖南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中岛屿。岛上土壤肥沃,多为砂质土壤,年平均温度16~17度,年降雨量为134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较大,三月至九月间的相对湿度约为80%,气候非常湿润。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漫,岛上树木丛生,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山地遍布茶园。

茶的缘起 茶的四种境界


茶这个东西是不可思议的,对密乘的人来讲,它就是一种加持品。当年佛陀成道的时候,两个魔女前来干扰也没能够动摇佛陀的意志。所以她们就发了两个愿,这两个愿加持世间,就产生两个东西:一个是烟,另一个就是蒜。烟这个东西很神奇,如鸦片一样,它能控制人的意志;蒜对人的情绪影响非常大,生吃能引发嗔恨心,熟吃使人的淫欲心特别重。同时,佛陀在他的加持中也产生了两个东西:一个是藏红花,一个就是茶,它们与佛陀的智慧和慈悲相应。

在全世界的范围来看,茶是中国的特产,中国人有这个福报。英国人对茶花了很大的心血,他们皇室喝的茶是从武夷山偷偷移植过去的。茶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东西,在其他地域范围内很难生存。茶是我们中国人的大乘菩提心所感召的。

茶的四种境界

真正的茶,来自于神农尝百草,《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但是在佛家来看,茶的境界很深。茶有着外、内、密和最极秘密四种境界。

一般的茶只能归到“外茶”的范围内,平时我们所知道的植物性的茶,它没有人格性,只有茶多酚,对人的神经有舒缓的功能,这是一般的茶叶。

“内茶”就是比较精品的特产,像大红袍就是天地的精华。你给它同样的土壤,不一定能产出同样的品质。真正的龙井产量非常稀少,它属于大自然的杰作,应该属于“内茶”,和一般的茶叶有着本质的不同。

秘密的茶是什么茶呢?就是“禅茶”。“禅茶”的叫法来源于禅宗,禅宗人以空性作为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僧众都是自己种茶,自产自用,外茶很多用于贸易,好的茶都拿来当作禅茶。一般人修禅容易昏沉,昏沉是一个睡魔,很厉害,如果降服不了它,禅修就不能取得进步。所以,当时是把茶当作药来用,从茶到药这已经很不可思议了。从外茶到内茶还是在物的层面,到了禅茶已经有了“心”的成分了。

禅是什么呢?是清静心。真正的好茶是通人性的。在唐代,陆羽(见备注)把茶的神性能够烹制出来,现在去看《茶经》这些资料,看似有点神乎其神,但这些事实是存在的。

所以,茶有很深的境界。我们参禅,当进入到清静心的时候,跟茶给人的感受是一样的。茶没有什么固定的味道,你想贪着它都不可能,因为茶的味道是很难记忆的。就算是你天天喝的茶,也难以回忆它是什么味道。所以你每一次喝茶都如同第一次喝一样,这就是茶。禅也是一样,参一辈子禅,禅是什么?你能够说出来吗?说出来的就是外禅,不是内禅了。同样,在这个宇宙当中,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是不可复制的,这就是禅与茶的精神,它能够给人真正的内省与警觉。所以从警觉的这个角度来讲,它符合佛的本质,当人品茶的时候,就能知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觉受的层面可以这样说,但是要说清楚茶的原理,得在密法层面,所以这就是最极秘密,叫“密茶”。从禅茶继续深入就到了密茶的境界,密茶是密乘行者用来修法的,它是一种方便。

日本人现在还保留着茶道,茶当中有道,茶道不是给普通人享用的,因为普通人无道。茶道的本源是一种很深的修法,是人和自然界最平等的交流智慧的媒介。这也好似诸佛对我们的心意一样,默默地注视着我们。作为禅茶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作为密茶,它是随时随地都要炮制出来的。因为在这个炮制当中有一个不共的因,就是心的加持。

密茶的转化

作为心的加持,它有几个条件:首先,这个茶要通过一个转化的过程。茶是大自然的精华,它也在不断地转化,转化到最和谐的境界,内在的精气神就能完全体现出来了。所以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比如说茶本性属木,它的木性就强,但是每一个茶的禀赋又不一样,在密法来讲,它的“地水火风空”所占的比例不一样。禀赋是茶的先天因素,后天还需要一个更长的因缘,把它的木性化为土性。

木性化为土性的时候,这个茶是往下走的。平常的茶是往上走的,所以它需要经历第二次的“闭关”。茶采下来需要杀青、保存,需要时间的累积,还要有懂得茶的人给它通风、干仓……只有懂茶的人才能弄好。但是没办法把密茶做成商品茶,就算你懂茶也没用,因为没办法如此复杂地去大批生产。所以一杯好的茶不可以用价值来说,当然也不可以用贪心来说这个事情,这和贪心没关系。如果是俗物是可以的,但它不通俗物,茶本身是很高贵的,不能去强迫它,它也不会依你的想法去转变,茶是有性格的。

要想炮制出来密茶,就必须要完成它的转化。就像现在的普洱茶、黑茶,这些茶就适合去做密茶。它和禅茶还不一样,禅茶就算不转化也可以的,但是密茶一定要转化。

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法界的缘起力,也叫做加持力。想要改变茶的缘起,就要在一个很有灵性、很有风水的地方,完成它的转换。它在此要分裂细化,要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等这个过程完成以后,木性变成土性。在此之后还需要要五行俱全,要有好的水、好的方法、还要有好的火。茶当然离不开火,要用热水才能泡出茶,因为热水是活水。人体有一个穴位叫做涌泉穴,涌泉是什么意思呢?它就代表生命的来源。水是阴性的,它往下走,而涌泉,代表人的阳气往上走,它灌溉五脏六腑,这样人才能健康地进行生命的积累。茶也是如此,一定要有好水,好水不在于先天怎么样,更重要在于人的炮制——以水洗水。水也要靠水来激活。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水的分子在合适温度或者通风的情况下张力最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活水”。

生命非常奇妙,很多精微的变化都是刹那刹那的,我们难以捕捉到那个境界。禅茶都是现量的感受,密茶都是现量的对治。把感受能够复制出来,才能叫做密茶,它是需要方法的,在这个过程中“地、水、火、风、空”都要具足。“空”是往上走的,水里面如果“空”大,这个水就是活的,“空”是要靠加持才能融入的。

密茶,我们是供养诸佛菩萨的。当我们用心地把这杯茶做出来,它就是甘露,就和你虔诚的供养心相应。如果诸佛应供,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因此而改变。这也在告诉我们:一切人都有心力。

从茶到心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粗拙的心、烦恼的心都在污染着我们居住的环境,也就是说我们在“加持”着这个环境。这让我们的事业不成功,让我们疾病缠身,让我们的运气衰败,一切都是我们心的显现。所以不要抱怨任何的遭遇,一切都是自心的遭遇,这就是因果的道理。

心不可能停下来,如果我们在每一个刹那去净化心,不仅仅能够满足生活所需,而且能够给周围的“场”带来变化。茶有一个很集中的”场“,我们叫它“坛场”。这个“坛”就好像自然的制造场,是”自然之道“。我们把这个”自然之道“模拟出来,让“地、水、火、风、空”川流不息,这就炮制出了真正的密茶。当你与诸佛菩萨去分享,我们也就入了发菩提心的境了。

所以,发菩提心要用心更要有方便、方法,还要有媒介。禅茶包括沉香,俗人只会觉得它价值大,很容易生贪着的心。但是密茶,我们利用它的方便,就能够撬动佛菩萨的福报赐予众生,或者让法界川流不息。这就是密茶,能够真正地创造万法,加持就是指的这方面。

密茶加持,有相应的仪轨及咒语。咒语通于管茶的诸佛菩萨,他们会把茶更完美的一面加持出来。通过水的媒介、通过清静的禅心,你才能感受到佛菩萨给你的是什么。佛菩萨一定会给我们一些礼物,但是我们不一定发现,因为我们的心是朝向贪嗔痴的;就算给我们,我们也收不到。但是佛菩萨不会因为我们收不到而不给,他一直在给予。

我们在宇宙法界当中,一直这样糟蹋,但是人类一直没有绝种,也还没有遇到大的灾难,这正是因为有佛菩萨的保护。他们不断地给予,给予我们智慧,给予我们信心,给予我们力量。

备注: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

紫砂壶的 五奇是什么


宜兴紫砂壶之所以受到茶人喜爱,一方面是由于紫砂壶造型美观,风格多样,独树一帜,另一方面也由于它在泡茶时有许多特别的优点。

人们在泡茶的实践中,总结紫砂壶的优越性,归纳起来有五大优点:

色香味保全

高含铁量的紫砂泥,经1200℃左右的高温烧制后,分子重新排列,形成鳞片状结构,并生成大量开放式和封闭式的双重气孔,独特的高致密度的多孔状物理结构,具有较强的吸咐力。因为有双重气孔,透气不渗水,故泡茶时色不变异、香不涣散、味不耽搁。

元气恢复快

紫砂壶泡茶虽可越宿不馊、久置无杂气,但长期不用又存放不当,自然免不了会有异味。只需用沸水冷水交换冲洗几遍!壶的元气又可恢复,泡茶仍可得真味。

无茶可生香

紫砂壶经久使用,内壁会积聚“茶锈”形成“茶山”,以致不放茶叶注入沸水,也会有茶香。调砂掺砂、辅砂等手法,更改善了壶的肌理结构,“茶山”生成更易。

不裂不烫手

紫砂壶传热缓慢,握持不会炙手。因其材质特殊,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也不会因温度急变而爆裂。

越用越光润

紫砂壶表有粗细砂粒排列,用之愈久包浆愈厚,色泽光润,气韵温雅,所谓“摩挲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成为奇物”。

茶禅境界:空无与和满


禅的文化与其说是佛教中的一支不如说它是一种智慧的思维,一种对生活的独特观察方法。在中国的唐、宋时代禅风大盛,它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它虽然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魏晋玄学,还包括了儒学中的一些观点,使它全方位的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个人修养方式,开拓出独特超越解脱的途径,这种禅不但易于接受还影响到许多东方国家。

据说圆悟克勤禅师曾提出“禅茶一味”,之后,禅与茶便形影相随,并给了茶一种崇高的使命,就是由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起了人的一种文明并指导人们思考着生和死、心和色、思维与存在等根本问题。由此,一碗茶水就不再是一种生理需要的饮料了。中国的茶饮源自巴蜀,唐代之后成为比国之饮,这和当时的宗教氛围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禅就是茶的翅膀。因为茶的本性是冷静的、思索的、理智的。在一年四季变化的大自然中,成片的茶树永远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人们在一叶一芽中看到了希望,得到当下的宁静,这就是一种禅意。

茶像一根根悄无声息的血管流进了千家万户,串连起一个个彼此相亲的社会关系。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不是一千多年前。在以农耕为主的时代,人们还可以用棒喝顿悟的思辨方式开示,到今天的科技信息时代,“生活禅”、“人间禅”的提出,无疑是禅学的发展。基本内涵是引导人们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将个人融入大众,那么,与人们生活必不可分的茶就是最佳的媒体之一,那是我们需要用心去体悟的。

水是茶之母。水是白的,白色既可视为完满俱足,又可视为空无所有。如果在一碗茶中,它与茶叶平分秋色,就像青山之颠飞过的白鹭予人以高洁远俗感,蓝天中几朵白云给人以悠闲恬静感,深色衣裙上的零碎白花或一缕白边又令人想到是活泼又是静穆。那么在一碗茶中的白水可不可以看作天地宇宙之气在浸泡着我们一个个的^***呢?一碗茶中的你只是一片小小的茶叶,正因为有了你、我、他,我们才能在白色无色的水中浸泡出一碗韵味隽永的芳香。也因为如此,茶中贮满和平、安祥、圆融,为什么人类要在一个地球上彼此争斗呢?水是无垠的,茶叶是单个的。关爱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就是生活中的禅了。

器是茶之父。泥土与火电结合成最质朴的陶或瓷。捧在手上就像托起了大地所有元素。而我们人类生命短暂,躯体渺小,我们必要和手中的茶碗产生一种依恋的亲和力。不要只看成一件容易打研究会或只能盛着茶水的容器。

唐代中国的赵州和尚说了“吃茶去”三字禅,成为一则至今难以破解的公案,我看了许多这方面的书,还要老实承认我看不懂。韩国釜山市已故的茶星崔圭用老师提出他的“吃茶去”,并在山中刻了很大的石碑“吃茶来去碑”,成为两国禅茶文化的交流纪念。但是去和来有什么区别吗?彼此的方位有了变化,去和来有什么影响喝茶的关系吗?对此,我也作了一偈:“赵州和尚吃茶去,韩国茶星吃茶来。茶碗圆团似明月,欲知西北即东南”。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茶的


根据历史得知,“茶”字最早出现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后)的《百声大师碑》和《怀晖碑》中,以前“茶”是用多义字“荼”表示的。“茶”字的基本含义是“苦菜”,远古时期人们对茶还缺乏认识,仅仅只是根据其味道而将其归于苦菜一类,当人们认识到它与一般苦菜的区别及其特殊功能时,单独代表它的新字也就“应运而生了”。

茶与粮食,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于气候等原因,当地并不产茶,官府为了增强控制少数民族的力量,对茶叶的供给采取限量(直接分配的办法),以此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与此同时,官府不仅控制茶叶的供应,而且还以少量的茶来交换多数的战马,给各个民族带来沉重的负担,这就是历史上的“茶马互市”。

茶叶从唐朝开始就作为一种饮料,并流传到我国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茶叶从发明到运用,经历了一段极度漫长的历史,它之所以深受人们的欢迎,除了其可作为饮料被人们饮用外,还因为它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和治疗的作用。在三国时代时,诸葛亮带兵南征北战。一次,兵至云南励海,士兵因水土不服,多患眼病,诸葛亮命令士兵采茶煮水喝,不久,眼病患者的眼睛就治好了。直到现在,当地人民还把茶树称作“孔明树”,把诸葛亮尊为“茶祖”。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了茶这种植物,最先利用了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如我国史籍所载,在未知饮茶前,“古人夏则饮水,冬则饮汤”,恒以温汤生水解渴。以茶为饮则改变了人们喝生水的陋习,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于茶在欧美一带,被认为“无疑是东方赐予西方的最好礼物”,“欧洲若无茶与咖啡之传入,饮酒必定更加无度”,“茶给人类的好处无法估计”,“我确信茶是人类的救主之一”,“是伟大的慰藉品”等等。世界各国饮茶及茶的生产和贸易,除朝鲜、日本以及中亚、西亚一带是唐朝前后就从中国传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纪以后,特别是近200年以来才传入发展起来的。

可见,茶叶确实原产于中国,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茶文化也成为了中国最璀璨的一颗明珠,闪闪发亮,也象征着中国茶文化发展迅速。

放下,才懂茶真味


常说茶能修心,当我们喝茶的时候

请你把身份放在一边;

请你把虚荣放在一边;

请你把贪欲放在一边。

茶承受不起那些分量,平静的人才能从茶中寻到惬意时光。

饮料有千百种,唯有茶能称为国饮。所以喝茶对于我们来说,像是一种本能,如果能从中找到乐趣哪怕是养成习惯,就是一种生活状态。

人人都知道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我国的饮茶人数也在逐年增多。

但是也常会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总是小心地说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随便喝喝。不管这谨慎的态度是不是谦虚,其实懂不懂茶对大多数人来说不那么重要。如果喝了某个茶感觉还不错,能接着喝下去就足够了。

茶不是功课不是束缚,不是只有“懂”的人才有资格爱好。

茶是享受,本着享受和放松的心态喝茶,暂时不必想着去弄懂它,反而会越喝越懂,要是一开始就说自己不懂,对茶有隔阂感,岂不是越来越不懂?

懂茶与不懂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天都在喝茶。

好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于尘世偷来闲暇时光,不啻为人生之一大乐事。

无论怎样说,茶作为一种饮料,其终极的目的就是被喝掉。无论是高官权贵,还是普通百姓,茶喝的是口感,喝茶应该是一件轻松、享受而又健康的事情。忘掉普洱茶魔术的幻彩吧,当整个市场为了利益而蠢蠢欲动的时候,希望所有的茶友能抱着一个健康、简单的心态去喝茶,真正地在茶中喝出健康,喝出快乐。

禅茶之味,可得其真?


禅茶之味,可得其真?

心若乱了,茶再香也品不出滋味。

放空放下,需要自己修行,也需要环境使然。

喝茶不但是一种味道,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心情。

是茶、器、空间、声音、泡茶的动态整体融合。

我们不应该停留在茶与器的小物件上,

也应该注重于环境的配合,也就是茶室空间。

天地方圆间,给自己寻找一个宁静的空间,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

一隅的宁静,端起、放下,懂得茶便懂得了人生诸多令人心碎的道理。

但是,万物终归要回归宁静,心静了,便知道了泰然面对。

繁华终归是过眼云烟,一杯茶最初再香,也会沏至无味。

静静接受,默默相守。

朴素的、自然的、平实的也许才是与我们相守最长久的。

世间事总有变化,不怕。

粗茶也好,淡饭也罢,

给自己一个静的空间,平静今生岁月。

不羡富贵之奢华,只恋茶香相伴。

拉茶是什么茶,拉茶茶文化


拉茶是什么茶

马来西亚拉茶马来西亚植茶较迟,1914年由华侨引种中国茶种子在吉隆坡辟园植茶,以后由英商经营。

在马来西亚的华人一般多饮无糖青茶。他们十分注重茶叶的香气,不在茶中加任何作料,将茶叶放小瓷壶中加热水冲泡再注入小杯中饮用。

马来西亚“拉茶”是别具一格的。当地居民喜欢以拉茶来佐食薄饼。拉茶实际上是一神奶茶,配制好后,用两个杯子,将奶茶倒过来,再倒过去,反复多次,像杂技表演似的,幅度越来越大,茶汤形似一条被越拉越长的奶白色的粗线,并在杯中产生泡沫。

此外,马来西亚举行宴会时从不上酒,都是以拉茶和冷饮待客。

拉茶的茶文化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市中心的茨厂街,俗称唐人街,华人小商贩的商铺摊档密集聚合,非常兴旺。漫步唐人街,拐了个弯,留心观察倾耳细听,再来个深呼吸,当发现另有一番风景与气息,这里是戏院街,又称文化街,茶艺中心、茶坊、咖啡馆、民歌餐厅及书局都在此展示着自己的风貌和特色。“紫藤茶坊”吸引了许多文化人、艺术工作者、新闻从业人员和青年学生。“紫藤茶坊”从1987年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联合体,共拥有一家茶坊、二家茶艺中心、二间餐厅、一所茶艺学习中心、二家茶艺小铺。

如今,茶文化的传播已成为紫藤人实践文化使命的核心产业,让茶艺的美进入华人的生活不仅是承担一分社会文化责任。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社会,华人传播茶不但可以提升自己,同时也在灌溉人文精神。例如“茶倒七分”暗喻“韩信点兵”式,分杯均匀,一个不漏,茶汤色一,则传达公平与平等的要义。在华族与其他友族的交往中,通过茶艺作为文化沟通的桥梁,去搭建一个华人、马来人及印度人等圆融品茗,文化交相互动的景观。紫藤的文化舞台,因为这样的理想而美多姿。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的真境界是什么》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