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小户赛在临沧双江很有名气,因为小户赛不仅是勐库面积最大的古茶园,还是双江目前古茶园保留的最多,也是保存得最好的寨子,現今小户赛是公弄的一个名气很大的寨子,公弄是布朗族大寨,从事茶业研究的人都知道,中国茶科所和云南茶科所都曾经将公弄定位勐库大叶种的培训基地。

小户赛属于勐库公弄委员会,而公弄坐落在邦马大雪山伸向勐库坝的一条小山脉上,但是小户赛单独的名气已经很大。小户赛与公弄大寨隔着一条深壑,现在公弄大寨与小户赛已有土公路相通,土公路顺山绕约12公里,但雨季任然无法通行,车不能通行时,顺沟谷走小路一个半小时可走小户赛。小户赛有名是因为它有勐库面积最大的古茶园。双江目前古茶园保留的最多,保存的最好的当数小户赛村。研究双江茶叶历史,考察古茶园,小户赛是个不能不去的地方。小户赛现有200多户人家,由三个寨子组成,一个汉族寨,两个拉祜族寨,三个寨子连排等坐落在邦马大雪山主峰的半腰上,汉族寨与两个拉祜族寨相距约一公里。小户赛背后的高峰便是邦马大雪山,野生古茶树最集中的那片茶林就在其上,从直线距离计算小户赛到野生茶王树距离比大户赛近的多,但小户赛背后的山太陡,峭壁耸立,难以攀登,所以人们去邦马大雪山看野生茶林一般都从大户赛走。小户赛人早就知道寨子背后的大山原始森林里有许多野生茶树,自古以来就将寨子背后的大山称为大茶山。大茶山上有两条水量很大的溪流从山顶流下来,一条穿过寨子,一条从寨子旁边流走,小户赛人将这两条溪流分别取名叫茶山沟和茶山河,这个叫法从先辈留传下来不知有多少辈了。

小户赛是双江最典型,最客观的古树茶,走进小户赛放眼望去,树围超过一米的古树茶房前坡上随处可见,双江悠久的种茶历史在这里真是而鲜活地展现着。

小户赛在清朝初年还没有汉人居住,拉祜族明朝初年已定居在小户赛,拉祜族在没来之前,小户赛,公弄一带是布朗族居住。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名族。云南无论何处只要有上千年的栽培型古树茶,追根寻源,总与布朗族有关,最早在小户赛种茶的布朗族。从小户赛现在留存下来的几十株特大的古茶树来看其树高、树幅、树围都超过冰岛村的茶王树,《双江县志》记载,冰岛村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从西双版纳引入茶种开始种茶,傣族进入双江的时间比拉祜族进入双江的时间晚得多,在傣族还没有进入双江之前,公弄、小户赛一带的布朗族,拉祜族早已经在人工种茶,从名族迁徙的时间来看,小户赛种茶时间比冰岛还要早,说勐库种茶历史始于1485年傣族土司从西双版纳引种至冰岛是不准确的。小户赛背后的山巅上原始森林里就生长着成林成片的上千年的野生茶树,逢暴雨时落在地上的野生古茶树的茶籽顺着山水冲到小户赛都有可能,小户赛茶山和两岸的悬崖上现在也能找到野生茶树的身影,从小户赛到山顶的野生茶林仅2个多小时的路程,居住在公弄、小户赛一带的布朗族、拉祜族将野生茶树引为家种是很容易的事,说小户赛的茶籽都是从冰岛村引来的令人有点不可信。

小户赛的汉族村寨仅有100多年的历史,清道光年间汉人陈忠德带着家眷从与小户赛隔河相望的豆腐寨迁来,在离拉祜寨约一公里的地方搭起竹棚住下,随后又有杨姓,李姓,唐姓的汉人迁来小户赛,汉族寨慢慢形成。拉祜人将汉人居住的寨子称为以寨,意为最里面的寨子。光绪年以前,小户赛汉族不多,汉人还要帮拉祜人种地、盖房子,汉人和拉祜人和睦相处,拉祜人不排斥汉人。小户赛背靠大山,溪流丰沛,汉人在寨子下面的荒坡上开了一些水田,粮食够吃了。拉祜寨早已有茶园,汉人们也想有茶园,汉人们向拉祜头人们送米、送酒换得开山权,汉人们在自己住的寨子边烧出一片坡地,建起了茶园。

小户赛拉祜族居多,占总人户的70%,拉祜族住在梁子寨和洼子寨,这两个宅离的很近,小户赛面积最大、年代最长的古茶园大部分在这两个寨。梁子寨的古茶园是勐库也是双江保存的最好的,树围都超过1米,树高超过5米的古茶树成林成片的至少还有300亩以上,有十多株古茶树树围都已经超过150厘米,树幅宽展,根扭盘枝那形态不是两三百年就能长成的,那应该是明代或者更早时期种的茶树,小户赛虽然交通不便,但因古茶园面积大,双江的大茶厂和昆明的茶老板春秋两季都在梁子寨定点收购这片古茶园的茶。梁子寨是个很有特色的古茶村,几乎家家户户门前房后都有古茶树,碧绿叶茂的古茶树围着一排排房屋,说不清到底是寨子建在茶林里,还是茶树种在寨子里。梁子寨的拉祜人白天闻着茶香劳作,夜晚枕着茶香入眠,他们尽享茶叶带来的福分,年年卖茶得收入。

小户赛的另一处大茶园在茶山河附近,从梁子寨到到茶山河有条古道约3公里长,古道的两边的地里尽是茶。这一路的茶园有1958年以后种的,也有民国时期种的,民国时期种的茶树主干已有小碗口粗,但这些老茶树已经被矮化过,粗矮的树桩上,发出大蓬大蓬的嫩叶嫩芽,一个个芽头紧实绒亮,让人一见就喜爱不已。小户赛的这片古茶园面积太大,走三个小时也走不完,茶园往上已经连接到原始森林,往下接到山脚的水田边,茶山河沿岸的土埂上也有不少的老茶树,因被荒木野藤包围,已无法进去采摘。

小户赛古茶园留下来的较多与它的交通不便有很大的关系,河水阻道让小户赛福祸皆得,滚岗河,茶山河从邦马大雪山上流下来,一左一右一前一后将小户赛的三个寨子隔在中间,进小户赛的大路小路都要经过这两条河,每逢下雨,河水流量加大,人与骡马难通过,六至九月雨季,土公路泞烂连汽车也无法进去,两条河的阻挡减慢了小户赛老茶园改造的速度。两条河虽然让小户赛出行有些不便,但小户赛人对这两条河都情深意恋,河水让小户赛的水田永不干涸,不下雨时两条河清澈透底,清洁得可以直接入口。

茶山河发源于邦马大雪山野生大茶林生长处,邦马大雪山那棵世界茶王送给世界的第一股清香就在茶山河甘冽的涧水中。

茶山河干季时水面不宽,仅五六米,河水清澈见石,浪花都带着浅绿色,河上有一小桥,小桥用几棵大树的树干扎成,很古朴,很稀奇,远看有种“古木波上卧,蔓藤挂水中”的韵味,站在小桥上,抬头往上看是邦马大雪山的原始森林,往下看是茶园、竹林和梯田,桥下的水是从世界茶王、千年古茶林处流来,这水当是天下茶水第一源,来到茶山河无论如何也要捧上几口清凉的河水喝喝,饱一饱口福。

小户赛古树茶风格:条索:较肥大,梗圆,叶壮。

汤色:淡黄清亮

香气:蜜香袭人,高锐,杯底留香

滋味:回甘快,茶水清甜。

水性:醇绵持久

茶韵:绵长喉韵:舒爽,持久

生津:两颊及舌底生津

耐泡度:较高

总体而言: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唇齿留香。

精选阅读

日照绿茶哪个牌子好白豪银针茶-品鉴小户赛:


日照绿茶哪个牌子好白豪银针茶-品鉴小户赛:情根深种,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香浓

品鉴小户赛:情根深种,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香浓

曹子建初见洛神便“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可谓情不知所起,一望而痴;时间倒回2012年,初见小户赛,见其茶条的浓纤得衷,茶香的白豪银针茶气若幽兰,茶汤的皓质呈露,茶韵的芳泽无加红茶那种好,念此感与洛神有异曲同工之妙,毫无疑问,洛神便成了小户赛的代名词!

可谓与小户赛,只一见,早已情根深重;自此,虽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香浓!

(在小户赛初制点品鉴明前小户赛:第一泡)

一六年四月七日,再上小户赛品之。

行车在小户赛的路上,寨子仿佛幽谷藏花一枝冷俏,不禁想问勐库十八寨哪处比天高?到寨内,古茶园郁郁葱葱,尽显绿树成荫之态,春茶古木相映,万木峥嵘竞发,生机勃勃,教人喜欢;杨师扫榻,盛情相邀,饮一口清茶还酹一樽小窖,其实春来制茶岂有半分花哨,山盟海誓说来都太飘渺!杨师说:解我一碗香茗相邀;古域云:不解我自此分道扬镳!

(品鉴明前小户赛:第三泡)

条索初成,色如离离青瓦,开汤香如徐徐幽兰,每芽每叶,宛若青女轻捻玉指,散落人间的思绪;金黄通透的茶汤,又似佳人回眸一笑,勾魂夺魄的温婉。

又见春芽长柚花茶出,大都成形。一草一木,如佳人回眸一笑,勾魂夺魄黄山毛峰是什么茶的温婉。不需多时,必见小户赛芽叶肥厚,芽头饱满,我仿佛看到那小户赛的茶饼了!无需多时,就能嗅到幽郁的蜜香,品到绵密的茶韵!

(品鉴明前小户赛:第七泡)

小户赛入口生苦,茶汤散开,唇齿生香,两颊及舌底生津,水路柔顺细腻,茶汤流到喉部,喉尖舒爽,茶汤流到胃里,胃中充溢着茶气;这种清爽的感觉一直持续到四泡到六泡之间;

其中段,茶汤通透明净,口感层次分明,蜜香醇馥,入口绵,落口甜,涩不凝,苦不滞,汤感厚,滋味足,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唇齿留香。质满香高,口感清爽,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七泡到十五泡之间;

(明前小户赛叶底)

尾水的茶汤开始纯甜,香气不减,喉部山野韵明显,背部轻微发汗!

总的来说,小户赛的茶汤,可谓入口浑然,苦涩怡然,生津了然,蜜香淡然,喉韵悠然,体感释然。有人说品茶的过程,便是人的一生,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波涛汹白茶微博涌,所以我们必须为人飒然,遇事泰然,处事诚然,方能回归自然。

(小户赛的路)

这些日子以来一直绕山绕水绕农家,总念着切莫负了,明前茶;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品醇品韵品芳华,便是饮醉旧城,怎敌它?我想,如是爱茶,须了无牵挂,重重春山始于足下。

(古树春芽节选)

若是不饮朝露餐晚霞云间笑拈花,又怎晓磨烈在哪群玉山头,瑶台月下!若不穿云涯访农家品千万种茶,怎知小户赛的苦,大忠山的韵?我想,如是爱茶,又有何缘法,不过是勾山水入画,笔端一盏诗意将那繁华都折煞!

古树茶与茶园茶的区别


现在,普洱茶市场上风火流行着“野生茶”、“古树茶”、“老树茶”,价格凸高,被奉为茶之至上尊者。把经过千百年精心栽培,驯化培育的现代化新茶园茶、良种茶,具有优良品质、有效营养药理成份含量高的茶,一律贬为“台地茶”,用异样眼光进行鞭挞,刮起违背科学,违背历史的不和之风,如容忍此风继续狂吹,则不仅极有限的象征普洱茶人文底蕴的古茶遗产将被迅速消灭,而且人类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的农业文明成果就被全面否定,岂不悲哀至极,我们岂不要退回到吃野生稻、野果的原始蛮荒时代去?这是一种明明白白的错误,必须迅速纠正。请看,科学家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1.研究材料

茶样鲜叶原料以一芽二三叶为主,来源于思茅市澜沧县景迈、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南糯山、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三个点的古茶园和现代茶园;

2.结果与分析

茶叶是一种健康饮料,它的饮用价值,主要体现于溶解在茶汤中对人体有益物质含量的多少及有味物质组成配比是否适合于消费者的要求。当前,鉴别茶叶品质优劣主要有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

3.老树茶与台地茶感官品质比较

茶叶的感官品质是多种物质综合所得的结果,试验中感官审评样为晒青样,审评分别由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和云南农业大学的专家进行密码审评。老树茶与台地茶在感官品质上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老树茶的茶气更足,滋味协调、味厚回甘好,叶底薄大而柔软;而台地茶滋味欠协调、味薄、生津回甘较差,叶底较硬。不同地域、不同种质也培育出不同的品质风格,诸如南糯茶山的味较浓强、易武的鲜活度高、景迈的醇厚度好等。

4、老树茶与台地茶内含化学品质成分含量比较

茶叶品质的好坏与原料内含化学成分关联度极大,水浸出物是茶叶中能溶于热水的可溶性物质,其含量的多少与茶叶品质成正相关,一般含量多则内含物质丰富,茶汤浓度高;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涩味物质,占茶叶干物质的30%左右;氨基酸是茶叶中的主要鲜爽味物质,含量约占干物质总量的3%;糖类是构成茶汤甜味的主要物质,能增进茶汤浓度和“味厚”感;儿茶素、黄酮类是既呈涩味、又具苦味的物质,茶的苦昧与涩味总是相伴而生,二者的协同作用主导了茶叶的呈味特性,儿茶素在茶叶中含有12—24%干量,其含量约占多酚类总量的80%左右。台地茶的灰分、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老树茶,含量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极显著水平。从平均含量上看

云南六大茶山古茶园的兴衰历史


云南六大茶山古茶园的兴衰历史

普洱茶名重天下。清朝中前期,即1662—1870年,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是西双版纳六大茶山产茶最高峰的时候,可年产干茶8万担,茶叶产品的品种也很多。但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变迁,以及战争、瘟疫等诸多原因,普洱茶几经沧桑,几度沉浮。

从明末清初到现在的300年间,六大茶山随着时代的变迁共经历了三次大的起落。

第一次衰落:清朝中后期,清政府不断加重农民的负担,使农民不堪重负,茶农的经济利益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损害,茶商也无利可图,许多茶商和马帮只好另走他途,茶农们纷纷丢弃茶园另谋生路,六大茶山的茶叶产量逐年下降。到了清朝末年,由于地方混乱,盗匪蜂起,交通阻塞,商旅畏途,茶叶经营无销路,制茶商号纷纷倒闭,过去那种茶商云集、马帮络绎不绝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六大茶山的茶叶贸易也一蹶不振。

第二次衰落:到了民国二年(1913年),内地的汉族商人又逐渐进入茶山购买茶叶运至越南的莱州销售,运输全靠马帮和牛帮,牛帮运送一次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随着茶叶销量的逐年增加,六大茶山才慢慢开始复苏,过去的一些茶号又开始恢复了茶叶加工。在倚邦,除了过去已经有的庆丰号、庆丰益号、元昌号、恒盛号等老茶庄外,又新增加了园信公号、惠民茶庄、升义祥号、鸿昌号等茶庄。但是,老茶园没有完全得到恢复,茶号虽多,但产量有限,每年只有两千担左右,茶号之间相互抢购毛茶,一些茶农为了眼前利益,乘机制造了部分假茶,被买方发现,名茶倒了牌子,销路再次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是六大茶山第二次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六大茶山的“普洱茶”第二次兴起后,产品主要是运到越南的莱州进行销售。当时越南被法国占领,法国人看到中国的“普洱茶”在越南很受欢迎,唯恐市场被中国人控制,便任意加重了“普洱茶”的进口关税,引起了中国茶商的抗议。随之,法国人即下令禁止中国的“普洱茶”在越南销售,并强迫中国商人将运到越南的“普洱茶”全部原路运回。中国商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私下与当地华侨商人协商,勉强将茶叶收下,仅收取了一点返回的旅费。茶商回国后,马帮和牛帮的主人又来追讨运费,茶商们只好变卖家产还债,茶号再次纷纷倒闭,茶市一派萧条。至此,六大茶山出现了大萧条。这就是六大茶山“普洱茶”第二次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二。

在六大茶山“普洱茶”第二次兴旺的同时,勐海茶区的茶叶贸易也处在热火朝天之中,其产品主要是通过缅甸销往印度、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国内的四川、西藏等地。二战期间,国内局势不稳,道路运输困难,极大制约了茶叶的销售。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占领了缅甸,勐海茶区的外销通道被堵死,刚刚建成的佛海茶厂不得不忍痛撤离,私人茶庄多数也倒闭。

从民国二年到民国二十四年,六大茶山的第二次兴起走过了二十余个春秋,最后还是在时局和天灾人祸的影响下,再次走入其生命的低谷。

第三次衰落:1949年以后,内战结束,国内形势趋于平稳,各级政府对恢复老茶园,促进茶叶生产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从1952年开始,茶叶生产开始再次复苏,一些老茶庄又开始了“普洱茶”的加工。到了1953年,全国进行了工商业改造,私营茶庄实行了公私合营的运行体制。由于受到国家计划经济的控制,茶叶被列为统购统销的商品,六大茶山和勐海茶区所生产的“普洱茶”由政府统一收购,并按照上级的计划和指令进行调拨和销售。私营茶庄的茶叶只能零售,不得批发。1955年农村实行合作社,1956年底至1957年农村纷纷成立了人民公社,六大茶山的私人茶庄被彻底解散,随之而来的是遍及所有产茶区的国营茶叶收购站、初制所。1958年,茶区所有的茶叶几乎都是用来制作绿茶和红茶,主要供应国内市场,部分红茶也出口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传统工艺加工的“普洱茶”已经很少有人问津。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传统的“普洱茶”加工工艺被放弃了,对“普洱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停止了,六大茶山的古茶园大多数被荒废,靠近村寨的老茶园被进行改造,按照规定的标高进行砍伐,使之符合新式茶园的高度,六大茶山的生态茶产量在逐年下降。

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保障市场的需要,从1964年开始,西双版纳开始种植高密度的新式茶园。1975年,西双版纳又开发了一大批新式茶园。到1982年,全州的新式茶园已经达到了32000亩。由于新式茶园产量高,老茶园的生态茶产量低,所以老茶园慢慢的也就无人过问了。到目前为止,在六大茶山范围内,仍有老茶园16000余亩,新式茶园8000余亩,仅勐腊县的易武、象明、曼腊就有老茶园13873亩,新茶园6100余亩。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六大茶山古茶园在休眠了30多个春秋以后,再次焕发出了它独有的光彩。如今的六大茶山是家家采茶,户户卖茶,茶商络绎不绝,茶叶成了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高峰:全力推进普洱景迈山古茶园申遗


高峰:全力推进普洱景迈山古茶园申遗

11月11日至12日,省政府副省长高峰深入到普洱市澜沧县调研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工作,重点研究景迈山古茶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关问题。

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厅负责人,市委书记卫星,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赵联涛,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忠民,市政府副市长童书玮分别陪同调研。

高峰一行走进澜沧县职业中学、澜沧县人民医院、澜沧县县小、惠民镇卫生院了解当地教育卫生发展情况,深入酒井乡老达保文化传习场所和景迈山古茶园核心区大平掌、惠民镇翁基布朗族古村落、糯干傣族古寨实地考察,同当地茶农和少数民族群众交谈,详细了解相关情况。

12日下午,在听取了普洱市申遗工作情况汇报后,高峰对普洱市在古茶园生态保护、古村落风貌保持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景迈山古茶园申遗有利于弘扬挖掘普洱茶文化,实现普洱品牌价值升级,解决“三农”问题,将为普洱发展助力,为云南添彩,为国争光。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明确目标,打好基础,强化保障,统筹推进申遗的各项工作。要尽快完成申遗文本、保护规划制定工作,力争在2016年实现申遗成功。高峰要求,普洱要发挥特色和优势,打好绿色、文化、幸福“三张牌”,推动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要进一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认真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努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办人民放心、满意的教育;要围绕“文化乐民育民富民”,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和谐优势、发展优势;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引入和发展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卫星说,高峰副省长深入普洱市调研,指导景迈山古茶园申遗工作,为我们下步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卫星强调,申遗是普洱的大事,云南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全市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申遗有利于提升普洱的国际国内形象;有利于用文化包装普洱,提升普洱品牌的含金量;有利于宣传推介普洱,推动普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文化遗产保护负责的态度,增强推动申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卫星表示,普洱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将申遗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谋划、来推进,进一步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制定保护法规,加大投入,严格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全力以赴推进申遗工作。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澜沧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调研。

“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荣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官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普洱市授牌。

据介绍,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开始推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的是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

普洱市作为普洱茶的起源地之一,境内分布着40余处117.8万亩野生茶树群落,有树龄2700年的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和古老的人工栽培千年万亩古茶园。

近年来,普洱市全面进行古茶树资源普查,并制定了对野生古茶树资源保护办法,出台了《云南省澜沧县古茶园保护条例》《云南省宁洱县困鹿山古茶树原生境保护区管理规定》等相关的保护法规,有效地保护了古茶树及古茶树的生长环境,为今后开展野生古茶树基因遗传资源的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古茶园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于保护古茶树,打造普洱茶产业,弘扬普洱茶文化意义重大。

普洱古茶园:世界上第一个茶农业文化遗产


普洱古茶园:世界上第一个茶农业文化遗产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是茶树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祥地。在云南省普洱市境内,包含着完整的古木兰和茶树的垂直演化过程,证明了这里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之一。从野生型古茶树居群、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园以及应用与借鉴传统森林茶园栽培管理方式进行改造的生态茶园的各个种类的茶树居群类型,形成了茶树利用的发展体系,具有多样的农业物种栽培,农业生物多样性及相关生物多样性丰富,涵盖了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茶树栽培利用方式与传统文化体系,具有良好的文化多样性与传承性,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也是茶文化传播的中心节点。该系统不但为我国作为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源地提供了有力证据,是未来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植资源库,还保存了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丰富的民族茶文化,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因此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12年9月正式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世界茶树之源。普洱市境内有茶树始祖化石——第三纪景谷宽叶木兰(新种)、中华木兰化石及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野生茶树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全世界唯一树龄千年以上的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最大规模的野生野茶自然群落和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人工栽培千年万亩古茶园。

茶树种质资源博物馆。古茶区茶树资源丰富,几乎包括了原始和进化的各种类型,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等不可或缺的材料,其中野生大茶树是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最具有保存和研究价值的初级茶树种质资源。与普通无性系茶园不同的是,野生状态的古茶树对各种病虫害、冷害、冻害等抗性更强。普洱市有大叶茶16个种、中叶茶5个种、小叶茶2个种,是茶树变异最多、最集中、茶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充满生态智慧的古茶园。古茶园是当地居民在逐渐摸索茶树生长习性的基础上,长期利用林窗内的合适光照、水湿条件,形成的一种特殊而古老的茶叶栽培方式。种植于林窗之中的茶叶受天然森林的遮荫,凋落物量大,有机质丰富,不需要喷洒农药和施用化肥,因而古茶园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丰富,保存了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在茶树的栽培中,一些少数民族为防治病虫害,提升茶叶的口感等多种目的,在茶园中有意识地栽种树木、花果或蔬菜,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同时获得了更好的茶叶品质。古茶树上有较多的寄生和附生植物,仅发现少量的茶籽盾蝽、蚜虫和茶毛虫等病虫害。这种源自传统经验的耕作方式使农民获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生存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天、地、人和谐共处。

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澜沧江中下游世居少数民族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孕育了风格独异的民族茶道、茶艺、茶礼、茶俗、茶医、茶歌、茶舞、茶膳等内涵丰富的茶文化和饮茶习俗。云南及其邻近地区各民族(主要是布朗族、佤族等)可能是最早引种、驯化野生茶树和食用茶叶的先民。不同的少数民族皆有其祖先利用茶作为药品的传说,不同民族对茶的加工和饮用方式更是各具特色。如傣族的“竹筒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布朗族的“青竹茶”和“酸茶”,基诺族的“凉拌茶”,佤族的“烧茶”,拉祜族的“烤茶”,彝族的“土罐茶”等,已作为传统的饮茶习俗,代代相传。在各民族的婚丧、节庆、祭祀等重大节日和礼仪习俗中,茶叶常常作为必需的饮品、礼品和祭品。茶对当地各民族的影响已经浸透到生活、精神和宗教各个方面。

茶马古道的起点。茶马古道是亚洲大陆上以茶叶为纽带的古代交通贸易网络,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形态最复杂的古商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茶马互市的结果。据史学家考证,普洱市(古称普洱府)在东汉时期已有人工栽培茶树,距今有1800多年;唐朝时普洱茶已作为商品销往西藏等地,明清时已大批运往海内外,并形成了“普洱昆明官马大道”、“普洱大理西藏茶马大道”等6条保存完好的茶马古道,被称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也因此使普洱市成为普洱茶生产和贸易的集散地,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也是普洱茶文化的中心地带。

云南景迈山古茶园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云南景迈山古茶园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连日来,普洱市加快推进景迈山古茶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目前,景迈山古茶园已通过了国家文物局遗产专家现场考察评估,并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作为申报文化景观类遗产的景迈山古茶园,是目前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首家以茶为申报主体的项目。申遗范围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景迈、芒景2个行政村,申报的遗产区面积2.8万亩,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园。该市邀请和组织了多批国际国内遗产专家对景迈山古茶园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和基础研究,聘请北京大学申遗专家团队到古茶园进行考察,对茶园保护与管理规划和申遗文本进行专题编写。

为保护好景迈山的自然生态、古茶树、古村落,普洱市采取了多种手段和保护措施,通过立法工程加以规范和保护。自2009年以来,先后出台了保护景迈山古茶园和景迈芒景古村落的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法规。同时,在上景迈山的路上设立关卡,禁止外面的茶叶、未审批的钢筋水泥建筑材料、违禁农药化肥等流入景迈山,对不符合规划的茶厂和民居建筑进行拆除,还逐步引导景迈山申遗区居民逐步搬迁,减少景迈山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保持申遗区原有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另外,普洱市加大对景迈山自然生态的保护力度,实施退耕还林、生态恢复造林等工程,切实保护好景迈山的一草一木。

首届黄金桂茶王赛出新鲜茶王


黄金桂传统手工炭焙技艺

5月6日,“华虹杯”首届黄金桂茶王赛上,新鲜茶王出炉后,当即拍出了1公斤18800元人民币的高价,令参赛者大为咋舌,大呼:“好茶堪比黄金贵”。

当日上午,安溪当家四大名茶之一黄金桂(黄旦)故里虎邱镇罗岩村“华虹杯”首届黄金桂茶王赛现场,来自安溪虎邱镇罗岩、美庄、双都三个村共178名黄金桂制作高手,携茶前来参与了此次角逐。经过6名专家评委数轮评选,黄金桂“茶王”终现身。亲眼瞧见茶王被识货人高价买走,各参赛选手无不重新审视一番手中的黄金桂。

黄金桂,又名黄旦,是与铁观音、本山、毛蟹齐名的安溪县四大名茶之一。黄金桂一般为4月中旬采制,比铁观音早近20天。其外形“黄、匀、细”,内质“香、奇、鲜”,香气幽雅鲜爽,略带桂花香味,有“未尝清甘味,先闻透天香”的美誉。

“黄金桂香高质好,但由于宣传方面的不足,黄金桂‘养在深山人未识’!”茶王赛主办方、华虹茶业总经理高水治告诉记者,举办此次茶王赛,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弘扬黄金桂,把黄金桂推向市场,让更多的人来品尝。

茶王赛现场,同时上演“茶公茶婆敬典仪式”。当日的罗岩村宫美厝正埕上,一场祭祀黄金桂发现者林梓琴的活动,显得十分庄严肃穆。几十张八仙桌整齐摆开,茶农们用刚炒制好的黄金桂春茶,上香敬酒,感恩土地,祈福丰收。

罗岩村宫美厝下厅内,还展示了传统手工炭焙技艺。炭焙现场,淡淡的“桂花香”萦绕,沁人心脾,更是醉倒了追逐而来的爱茶人。

“茶为君,火为臣”,传统手工炭焙技艺主要是把精选出来的黄金桂,进行两至三天的烘焙。足够的火候令黄金桂更具纯正口感,喝起来味道更香、更纯,口感更足,比普通茶叶有更明显回甘的感觉。同时,烘焙的黄金桂更有温胃健脾的功效。

当日活动现场,一段流传已久讲述黄金桂由来的因茶结缘、古老美好的爱情传奇《黄旦记》,首次以掌中木偶的形式搬上舞台,吸引了各路茶客和戏迷。“美庄村里话黄旦,痴情堪比黄金贵!”虎邱镇党委宣传委员林格雷表示,今后还将利用与掌中木偶相结合等形式,进一步做深做透黄金桂茶文化。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古茶园·小户赛》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