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李君好普洱茶,受其影响,我亦初尝其趣。一日李君对众友说,刚从渝城游归,在那里品得一陈年普洱,1963年出品,每克达百元大钞。闻之,有人称羡,有人咋舌,大呼:“喝金汤乎?”

记得早年家中亦有普洱茶,是祖父所留。茶存一瓦罐内,罐口蒙上纱纸,然后用缺角的盖儿盖上。祖父1954年故去,当时年幼,对祖父的记忆虽模糊,但此茶必祖父亲手所存。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几十年过去,那茶罐从没有人动过。十年前的那次搬家,竟将那尘迹斑斑的瓦罐连同茶叶当成多余物品扔掉了。今听此“金汤”之说,不胜唏嘘,想起那已经失去的祖父的普洱茶,大有丢宝之痛。

正在郁闷中,李君递来“金汤”之照,红褐油润的汤色,饱含着生命活力的叶片,包装纸上赫然在目的1963年,无不焕发着迷人的魅力。众友争睹为快,赞美之词鹊起,大有闻到茶之丰厚醇香,尝到茶之甘醇润滑的感觉。李君不无感慨地说:“一资深普洱茶人曾言,陈年普洱是时间的醍醐。的确,日复日,年复年,普洱茶贮藏着时间的重量,记录着人生的痕迹,凝聚着生命的坚持。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如果没有藏茶者的厚爱与虔诚,那一砖一饼怎能走到今天?得品尝此茶,是一种缘分,而非金钱所拜。”

李君的话,使我想起最近海峡两岸合璧展出的《富春江山居图》。它历尽更朝换代之沧桑,当它被人们从火盆中抢出,已成残卷,但仍深受世人珍爱。两岸同胞对它的迎来送往,场面之肃穆,仪式之庄重,真是无以复加。它有如此高的地位,自然源于它的艺术成就,更有历史沉淀于它那些凄美动人的故事。同样,普洱茶乃人与自然在某个机缘交合中所生的精灵,它呈现着生命的永恒之美,在岁月流逝中静默地守候着,平实自然积淀着黄金与珍贵,最终升华为一种能喝的古董。

祖父身为商贾,却一生淡泊宁静。包括他的逝去,也是在毫不惊扰他人的安详之中无疾而终。当年他把茶存于一个不起眼的罐子里,是疏忽,还是深谙普洱茶之神韵?又或是他人生的一向意愿,顺其自然,少一分追索,多一分守候?

常言一茶一禅,也有普洱茶的最高境界是“无味之味”之说。虽然当年祖父遗存的普洱茶与我失之交臂,但另一种机缘又让我接触了普洱茶,认识了普洱茶。当一壶浓酽醇厚的普洱茶越泡越淡的时候,心底里渐渐淡薄的,是曾经一时的失茶之痛。

扩展阅读

迷上普洱茶


喝茶已经有些年头了,但还是对香茗茶道一直都没有太多的追求,也从来不考究茶品的类别和质量,这些都不能说明我不爱喝茶。绿茶、红茶,还有花茶,只要是随手捡到的,都会泡上一杯,只为了解渴舒疲。别人讲究的看茶色、闻茶香、品茶味,细啜名种的喝茶之道,在我这里一切从简了,只要是茶,泡到水杯中,就足矣。一切简单就好。

最早知道普洱茶,还是源于前些年的炒作,在一块黑乎乎的茶饼面前,黄金也只能甘拜下风的阵势,让我对普洱茶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于是就买了些普洱茶来泡了喝,不过是在朋友家里喝过后才买来泡。第一次喝上了普洱茶,是在朋友那里,据他声称这价值1000多元的茶饼泡制出来的,酱色的茶汤,平和的味道,让我丝毫体验不出它的价值所在,唉!估计我不会品茶吧。

一切也是要讲究机缘的,再次接触普洱茶,是因为它有减肥的功效,还有就是它的价格便宜得让人难以置信。渐渐地时间长了,喝多了,我也迷上这种与众不同的茶味道。

水是开的,茶是陈的,把茶放入杯中,倒入白开水,一股如红酒般的颜色在透明的水中蔓延,一缕一缕慢慢渗透整杯水。喝一口,一种陈润的味道在嘴中荡漾……此时,绿茶变得苦涩,红茶淡而无味,花茶让人腻烦,只剩下普洱茶了。

别的茶都是以新茶为最好,而普洱茶却是以陈茶为佳。青春的光阴逝去,这种茶的感觉完全合乎自己心的感觉。在那陈香琥珀色的普洱茶之中,享受那岁月沉淀般的心境,领悟人生岁月的那份感动。

现在我每天都会泡上一杯普洱茶,如同对待情人般,一点都不敢怠慢,世事无常,怕以后再也喝不到。过去粗犷型的饮茶方式,也随之一点点地发生着变化……先洗茶,再细细品味那不浓不淡、散发出普洱茶的醇厚芳香的茶汤,悄悄地感受着那种优雅娴静、内涵韵致的魅力。呵呵!品茶功夫在提升了,估计再些年就入茶道了。

喜欢上普洱茶,是因为它细腻有余,不显张扬,看似浓郁,饮则不腻的品质,还是人如其茶,茶如其人的感悟,我自己也说不清。但普洱茶的味道,却让我彻底地喜欢上了,再也无法与之分别。

《普洱茶记》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在《人民文学》、《诗刊》、《十月》、《大家》、《山花》等刊物发表大量诗歌、散文、小说作品。

出版有专着《普洱茶记》、散文集《风中的群山》、《云南黄昏的秩序》和《像袋鼠一样奔跑》、《我的云南血统》、《七个人的背叛》(与人合着)、《第二届华文青年诗人奖作品集》(与人合着)等。

曾获《诗刊》“华文青年诗人奖”、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昆明市茶花奖金奖、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人奖2005年度诗人提名等。是当下诗歌界倡导的“草根性和地域性写作”及“中间代”诗群的代表性诗人之一。

内容简介:

雷平阳先生的《普洱茶记》问世,有承接阮氏《普洱茶记》精神,而贯穿普洱茶继往开来的气势。雷氏有着敏锐的觉察能力和明辨的推理能力,以十万言之文字,珍贵图片篇幅,对现代普洱茶做出客观透澈的比较、分析、诠译及说明。往往以一位实事求是的学者态度,以正面对待一件事情、一次因果以及一个问题,提供了正确且富有建树性的结语,对普洱茶有着最深远的贡献。在雷氏《普洱茶记》着作中,提出了许多前所未知的资料,也匡正了许多本以为真实的错觉。

清代普洱茶衰落的原因


在乾隆(1736-1795)、嘉庆(1796-1820)时普洱茶产销处于极盛时期。1799年,檀萃的《滇海虞衡志》(志草木第十一·普茶)记载了“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的盛况。1826年,阮福的《普洱茶记》说,“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近段时间周末和晚饭后到家门口的“雄达茶城”闲逛或喝茶,感到的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与06年、07年上半年的熙熙攘攘相比,萧条感油然而生。

刚好脑海中又出现了“查尔斯道”股票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一、市场行为包含一切;二、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三、历史会重演。

基于原因探索,又埋头于古书堆里,主要是方国瑜主编的《云南史料丛刊》、思茅师专的《清代普洱府志选注》及《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希望今人能从普洱茶鼎盛、衰落的历史原因中,找到解决眼下萧条的办法,别让“历史会重演”。

一、外力推动、根基不牢

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大叶种为主的茶叶,抗逆性强,育芽力强,芽叶重大,生长期长,休止期短;叶质柔软,叶肉肥厚,适制性强,内含水浸出物、茶多酚以及儿茶素领先国内外。

明代谢肇淛于万历年间任云南省右参政,天启元年(1621)因改任广西按察使而离滇。著有《滇略·卷三·产略》,记载:

(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第6卷691页)

(大理感通寺内古茶树)

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于1638-1640年游历云南的有关茶叶记载,主要有昆明太华寺茶、五华寺的五华茶,以及大理感通寺的感通茶、凤庆太平寺茶、宜良宝洪寺的宝洪茶、昭通翠华寺的翠华茶等,还是寺庙茶为代表。

清代才有的普洱府,哪来那么早的普洱茶!看史料:

(《清代普洱府志选注·三建置志·沿革》80-81页)

在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前,云南茶的普洱茶还未量产。看史料:

(《清代普洱府志选注·食货志·课程》130-131页)

名不见经传的普洱茶能够在清代一鸣惊人的鼎盛,就其原因一是市场需求大增;二是民族融合产量提高;三是成为贡茶皇帝喜欢政府引导。本人在《茶友聊茶》第26期、27期有详解。

清代是满族人统治,满族人以游猎吃肉为主,得到天下后,更是养尊处优、大鱼大肉,身体容易出问题,也需要用“藏人非车佛茶不过瘾”的普洱茶来去油腻助消化,使肠胃舒服。再加上普洱茶味酽耐泡越存越香,喝了整个身体舒服。普洱茶得以推广和鼎盛。

1665年在丽江市永胜县设茶马市。

1735年,“云南茶法”及七子饼的诞生。

但一开始也就埋下了衰落的诱因,因普洱茶属于外力推动、根基不牢。受外力控制,非当地人喝茶主流,不像野生菌、云烟一样,非云南本土的菌、烟不吃、不抽,基础很牢固。就如1973年要求发展普洱茶供港澳,一大茶厂领导还问什么是普洱茶一样。我等也是2006年外地朋友委托采购,才知普洱茶名、喝上及迷上的。

一旦市场变化,外地人不追捧,或外销受阻,就必然走向衰落。玛卡炒废了,小粒咖啡没推广开,已是例证。

1938年成立“省茶司”。1939年筹建顺宁试验茶厂(凤庆茶厂前身)也主要是生产红茶;1940年成立的佛海试验茶厂(勐海茶厂前身)也主要是生产红茶,附带收购和加工紧茶、圆茶等;1941年在下关建立康藏茶厂,目的是生产边销茶。

二、假货盛行、祸害他人

由于普洱茶名声鹊起,假冒者也四处蜂起。

1755年(清高宗乾隆二十年)前后,张泓《滇南新语》载:“滇茶有数种,盛行者曰木邦,曰普洱。木邦叶粗味涩,亦作团冒普茗名,以愚外贩,因其地相近也,而味自劣”。

(方国瑜主编的《云南史料丛刊》第5卷677页《肇域志·云南志》(明·顾炎武撰)

从上图中看木邦、孟艮[gèn](今缅甸掸邦的景栋)现在已不是中国领土了,清代乾隆时划归了缅甸。

木邦在今缅甸东北部,介于龙川江、潞江之间,与今中国的德宏遮放、芒市,临沧镇康、孟定、耿马,普洱孟连等相连,范围很广。

清代张泓认可的普洱茶是产于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的茶叶,其它的认为是冒牌货。认为木邦(今缅甸)产的茶叶,但味道远不如西双版纳古六山的茶叶好。用今天的说法,就是用德宏、临沧、思茅茶来冒充版纳古六大茶山茶“以愚外贩”。

今天普洱茶市场上的边境茶,量有多大难以统计,但最大厂有专业收购人员。到境外经营茶叶的大军接踵比肩,生产的不仅仅是普洱茶了。

但并不是说边境茶或外域茶不好,要看具体位置、树种,如勐腊易武与老挝交接的普洱茶,云南十大名山普洱茶中的曼松、弯弓、刮风寨、麻黑四个就与边界很近。山连山树连树茶连茶,古六大茶山以前就是一个整体,茶质会不好?

但我也买过、喝过原“木邦”现叫果敢的古树茶,叶子很肥大很美丽,但入口就甜,滋味不敢恭维,应与土壤中钾含量高,气温高有关。听讲有的茶厂还特地用来撒面,增强美感。

上述讲的是古书中清代普洱茶鼎盛期的“造假”手段,假的当然“味自劣”,让人却步或摒弃。今天的造假可就丰富多彩了!

三、茶山乱象、奸商蜂拥

云南茶区多分布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处边疆,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民风骠悍。

茶商乱。一段“桃色丑闻”引发血案,导致整个茶寨被烧。雍正六年(1728),几个江西籍的茶商到云南六大茶山之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去购买茶叶,借宿在一个叫麻布朋的当地人家中。其中一人勾引麻布朋的妻子与之通奸,事情败露之后,麻布朋杀死了妻子和这个商人。而这几个商人不但不思悔过,反而恶人先告状,联名向省府诬告麻布朋“劫商害民”。当时管理莽枝山的大土司刀正彦没有处置麻布朋,也没有理会清政府,却给自己惹了祸。看史料:

(方国瑜主编的《云南史料丛刊》第11卷99页《滇云历年传·云南事略·卷十二》(清·倪蜕缉)

当时的云贵总督鄂尔泰下令清军进山平叛,许多的茶寨都被烧毁,尽管一年后动乱以刀正彦与麻布朋均被斩首而结束,茶山却也就此衰败。直到乾隆初年(1736),这些动荡才真正被平息下去,山里却已经是“户口寥寥”,到了乾隆年间,本地的少数民族逃的逃,散的散,人数只剩下原来的十分之一,茶园全都荒废。

现在有的人责怪部分茶区民族民风不古,怎么不追问他们是谁影响帮教的?立个牌、照个相、标个注→自己的某某茶园、茶树,明目张胆做假卖假!拉上教会有的民族兄弟坑害热爱普洱茶的消费者,茶山乱象方兴未艾!

(2002年紫大益7542)

官也乱。看史料:

(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449-450页《附录:筹酌普思元新善后事宜疏》清·尹继善撰)

正如清人倪蜕于《滇云历年志》(卷二)(公元1737年)记载:“小民生生之计,只有此茶,不以为资,又以为累。何况文官责之以贡茶,武官挟之以生息,则截其根,赭其山,是亦事之出于莫可如何者也。”

四、税负过重、茶山荒废

从唐代到民国茶叶不仅仅是食品,更是管制品,都是采取垄断性的管理办法,要求以茶治边,以茶养兵,以茶丰库。

茶税(课税)的历史:榷茶制→茶马法→茶引制。

唐代(云南当时叫南诏国)→始于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茶叶实行官办官卖的专卖制称为榷(què,专卖)茶制。宋代(云南当时叫大理国)→北宋时先实行榷茶制,后改为行通商法和茶引法(但四川实行榷茶法和以茶易马的茶马法)。元代→沿用茶引法,废茶马法。明代→以实行茶引为主。清代→茶引法。

古代茶法极严,如明代茶法规定,私贩茶叶出境者以通番论罪,关隘失查者并凌迟处死。西、北少数民族对茶依赖性很强,犹如离不开盐一样。因为西、北少数民族多以肉类和奶酪等为主食,茶叶是帮助“消化”的必需品,“番以茶为命,北狄若得,藉以制番,番必从狄,贻患匪细”。所以“茶”成了中原的战略物资,作为“驭边”的“羁縻”政策。

云南记载茶税是从康熙四年(1665)在北胜(今丽江永胜县)设茶马市,实行的是“茶引法”,商人买茶易马,货银每两抽三分;咸丰三年(1853)开始实行厘金制,在水陆交通要道设卡征收出口茶值7.5%的通过税(每担估价银50两,抽取税银三两七钱五分);光绪二十年(1894)加收二成茶捐,1901年又增为三成茶捐。到了民国茶税更是名目繁多,有照票、胥役费、挂号、扦手钱、灰印钱、草鞋钱等。

(2004年大益7542)

税要交、费要出。看史料:

(方国瑜主编的《云南史料丛刊》第8卷《清会典有关云南事迹摘录·附录:钦定大清会典事例》218页)

个人认为,正因为上述一外力推动、根基不牢,二假货盛行、祸害他人,三茶山乱象、奸商蜂拥,四税负过重、茶山荒废,这四个原因,到了清代后期,云南茶区茶叶无出路、农民放弃种茶,茶园荒芜,当时茶区流传一首歌谣:“满山茶树头光光,茶农茶工泪汪汪,两手空空无出路,卖儿卖女去逃荒”。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开始,难以出口和国内动荡,普洱茶也就从“京师尤重之”到世间少人知晓。

(有3张图片取自网络,敬表谢意!)

(文章就是写给大家看的,转载请保留作者,注明出处,不准删减,包括插图,尊重作者的辛苦劳动及构思。盗与道别等同,占为己有能心安理得?)

张顺高:普洱茶保健科学普洱茶讲座


张顺高:普洱茶保健科学普洱茶讲座

主讲人: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云南省农科院发展和演变,从明朝时期的"士庶所用,皆普洱茶也"到清朝时期被列为贡品,再到民国和抗战之后的逐渐衰败,为众多老科技工作者勾画出了一条普洱茶兴衰史的轨迹。演讲着重阐述了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和功能成分,以及普洱茶的保健机理,通过介绍分析普洱茶微生物发酵变化产生的特殊成分,详细阐明了普洱茶保健的科学依据。除此之外,张顺高先生也普及了普洱茶的种植和制作的相关知识。

从事多年茶叶研究的张顺高老师总结道:"普洱茶是当今世界上最珍贵又最廉价的保健饮料,在各类茶中独占鳌头,也是今后世界上最具市场潜力的生活饮品,前途不可限量".他也希望,普洱茶能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并喜爱。

随后,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会长王树文先生现身说法,结合自身20来年喝普洱茶带来的诸多裨益,号召现场所有的老科技工作者"喝茶要喝普洱茶".在场的老科技工作者对此纷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许多老科技工作者积极提问,诸如怎么鉴别普洱茶的真伪,如何选购质量上乘的普洱茶,普洱茶的农药残留是否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等等,两位老专家耐心地一一做了解答。台上台下的互动讨论此起彼伏,讲座由此推向了高潮。

讲座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到场的老科技工作者们都觉得,这样的讲座让他们受益颇丰。据悉,云南省老年科技工作协会,还将在今后陆续开展一系列类似的科普讲座。

普洱茶与清廷的“缘份”


茶叶是我国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是一朵美丽的奇葩;而普洱茶更是极品中的极品,不仅是因为其“越陈越香”的特点,更主要是其的味道醇厚浓郁,经久耐泡;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及营养价值。普洱茶与清廷有一种特殊的“缘分”,在清朝时,宫廷的皇宗贵族偏爱普洱茶,就像末代皇帝溥仪对作家老舍所言:“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显贵标志”,还说:皇室成员的饮茶习惯一般是夏喝龙井,冬喝普洱;普洱茶作为茶中珍品,不仅上贡朝廷,而且还曾作为礼品馈赠他国。

普洱茶进贡朝廷,至迟起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时应已岁贡;3年后设置“普洱府治”,控制普洱茶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最好的普洱茶进贡朝廷,以图博得皇帝的欢心。由于清朝廷特别喜爱普洱茶,规定每年需上缴贡茶6万6千斤;普洱茶上贡朝廷,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组织的;官府在普洱府治所在地宁洱镇专门设有茶厂、茶局,制作茶叶上贡朝廷。在进贡清宫茶叶中,来自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大叶种茶的茶味特别浓厚,有一定助消化能力,性温味香,有医疗保健作用,此茶特别适合游牧出身、肉食为主的满清朝廷皇亲国戚的需要。于是,普洱茶系列中的“女儿茶”、“团日本茶道茶”、“茶膏”等深得帝王、皇族、将相的喜爱,顿时,宫中掀起饮普洱茶风潮,有的泡饮,有的熬煮奶茶,朝廷所重,民间仿效,普洱茶在清朝时声誉人震。《红楼梦》有贾宝玉喝女儿茶助消化的描写;《宫女谈往录》(金易沈义羚著)也提到慈禧太后喜喝普洱茶:“老太后进屋坐在条山坑的东边;敬茶的先进上一盏普洱茶,图它又暖以能解油腻”。

清朝廷收纳的普洱茶,除了上贡朝廷之外,还当作高级礼品馈赠外国使团。如公元1792年,英国特派前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戛尔尼爵为首的观光团一行茶起源95人来华,以向乾隆祝贺80大寿为名,要求清廷增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允许设立租界,派驻公使,并送上大批寿礼;乾隆没有同意英方的要求,但作为礼尚往来,也回赠了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和普洱茶膏。西双版纳历代封建首领也把普茶视为珍贵之物;据《泐史》记载:“明朝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车里宣慰史,刀应勐为其妻(缅王之女)回缅省亲准备的礼物中,就有普洱茶4筒,每筒5团,与金银珠宝并重”。

由此可见,普洱茶与清廷的缘分还真是不浅,两者相辅相成,普洱茶为皇族人提供了健康,而清廷也为普洱茶铺了一条光明的大道;从此,普洱茶的身价上涨。

普洱茶情缘


从接触普洱茶,到从事普洱茶,再到教学普洱茶,我一直觉得,品普洱茶不仅是一种品味,也是一种福报。我常常讲,玩普洱茶的人,必须是文雅内敛,有修养风度之人,才能真正品味普洱茶的陈香,气韵的奥妙。虽然,我等非文雅之人,但在从事普洱茶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人士却非等闲之辈,他们似普洱茶般内敛,有劲,却并不张扬,他们似普洱茶般厚重,如一本本古典文学,越翻越有味。。。

所以人与普洱茶的缘份,往往是"普洱茶找人",不是"人找普洱茶"。举凡被普洱茶找上的人皆是有福报之人。

早年我从事其他工作,与茶几乎不着边,99年接触普洱茶后,便与普洱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有趣的是,第一次接触陈年普洱茶,并不知普洱茶为国之重宝,乃可以喝的古董。那时,朋友送我—块半斤重的砖块型的黑亮的东西,让我用改刀将其撬开,用开水冲泡服用,可治疗或缓解父亲的胃肠疾病。(在博文《普洱茶情缘》里有详述)。普洱茶的魅力,父亲的毅力,家人的努力,它让我的家庭光茫重见。若说普洱茶是拯救父亲的灵魂之饮,实不为过。

陈年纯正普洱茶是一种高贵,典雅,内敛的纯天然,纯生态的保健养生佳品,更承载,融合了千百年沉积下来的厚重文化。老茶的形成,必须是好茶历经岁月的痕迹,有心人的呵护,给予其良好的环境让它在天地人的博爱下成长,变化。倘若某一个环节疏忽,都无法得到如今含在口中的玉露琼浆。

在无数人的眼里,普洱茶不外乎与其它茶类一样,今年没有了,明年还可以再生,再产。不然,每年皆可出茶,但却永远不可能复制出年份。这也就是普洱茶令人玩味不腻的其中的一个奥妙,贵在变化。它汇集天地之灵气融于一体,自毛茶紧压成团后,与大自然中的空气发生谋和,而那种无声胜有声的交易,唯有知它的人知道。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它无时不刻的产生着万千变化,凝聚且储备了天地人所赋予它的极其丰富的能量。老普洱茶是大自然的礼赞,其灵气磁场特别的强,在天气变化之时,它会散发出与平常截然不同的香气。而这种自然的茶香让人陶醉,这也是多少年来,存茶爱好者越来越多的原因。尝试过多少次,这种香不仅年少的人喜欢,老至上百岁,少至两三岁的孩童也欢喜的要命,即喜欢香也喜欢味。一片新茶要摆置上百年而不坏,那是需要三代人的精心保管,传承方可得啊!所以,在当今的茶海里,抑或是在拍卖市场有幸得见几十上百年的古董老茶,我们又应该以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态度去读它呢?

老普洱茶的药用价值极高,它不仅可治身病,还可治心病,治身病,丰富的保健养生信息足可说明一切,而治心病,融厚重的历史长河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释家文化于一体的,足以让当今浮躁的人们透过一杯自然的茶汤,冲淡都市的烦恼,寻得内心原本应有的本心,从而过得更加祥和、圆满、自在。

老普洱茶除了日常的品饮养生之外,还可成为传世之收藏。佛门将普洱茶老茶作为礼佛待友的无上佳品,国家领导将国之重宝的普洱茶作为馈赠他国的衔接友谊的赠品。。。。。。数不胜数的普洱茶佳话,我却只有一句话:喝懂普洱茶之人乃大富大贵之人!

陈年老普洱茶越来越难得。这十几年下来,因为老茶的供不应求,知道它好处的人越来越多,导致作假的人也有机可乘,这更增加了玩茶之人的玩味性.

好的老普洱茶的几大标准:一味(味道)、而质(质地)、三价位。

好的老普洱茶

观外形:条索清晰,油润,有光泽,无霉斑;

闻干香:香气纯正,无霉味,无怪异味;

开其汤:汤色红浓明亮,不浑汤,无沉淀;

品其味:入口饱满,汤稠、厚滑,有喉韵,有茶气,且气流回荡。

好茶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要辨识茶香是否正确,品茶前先用白水洗口,品茶前饮酒或食辛辣之物,都会影响品茶的质量。老普洱茶消耗量日益增加,因此价格也日益高涨。但若买到加工或作假的“老普洱茶”,再便宜也不值得。因此提醒寻茶之友谨慎分辨。我本人在“老普洱茶”里缴了不少的学费,个中滋味自知。

老普洱茶有脾气,有灵气,它可以正念清神、修心养性,引人入境的特殊功效。尤其是上品紧压老普洱茶,若用于静心,打坐,更有助于提升修炼的境界。唯有您与这位充满智慧的智者交流方可见其间真理,个中奥妙。正如一些茶友说:点好香,喝好茶、赏古玩、交好友,此乃人生最大享受。

泡出好普洱茶的秘诀


喜欢喝茶的亲们必须知道有必要冲泡一壶好的普洱茶。冲泡技术非常重要。冲泡普洱茶不仅要有好的茶壶,茶具,茶刀,还要有茶的温度和茶的量。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这两种不同的茶,泡法也不同。

叫醒茶,目的是洗去茶叶中的杂质,茶泡沫,灰尘,唤醒茶叶和茶叶,让叶子舒展,充分睡眠。

每次都容易醒来

建议(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1,散茶:应该出汤3-5秒

2,紧压茶:5-10秒出汤

3,小沱茶:15-20秒出汤

4,熟茶:10-15秒(建议醒茶2次)

在高温下,茶汤表面有泡沫,可以补充水分。用盖子取下漂浮的泡沫。将汤从盖子中取出后,不应将其盖紧。它应该留1-2厘米的间隙。由于高温,它不会扼杀茶的味道,也不会太快冷却。

倒入90°C-93°C的水中冲泡,将茶倒入公平杯中5-8秒,然后将茶叶分入杯中,先闻香,观察颜色,然后饮用。汤是黄绿色,明亮或金黄色,具有独特的香气。叶子是黄色和绿色,味道甜。喝完后很爽。3-5岁茶叶的用量将少于新生茶,水温会更高,出水量应逐渐增加和延长,达到每个泡沫之间的节奏。

为了冲泡普洱煮熟的茶,水温要求高于冲泡茶。由于茶叶受损,茶叶表面受损,茶叶表面容易形成一些影响茶汤真实性的水溶性成分。因此,前两个茶汤被冲走,随后的排水时间优于冲泡。茶应该短,并注意注入锅中的水的强度(碗)不应该太重,不应该翻倒,不应该摇晃,不应该让很长时间站立然后再次冲泡,以免茶汤混浊,茶味变形。

普洱茶制作者艾田神游普洱茶


2004年2月,曾被鲁迅、许广平收藏的一块清宫普洱茶砖(重3克)在5分钟之内,便拍出了12000元的天价;同段时期,珠三角的普洱茶销量增三成以上;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所推出的"普洱茶世纪珍藏版"500克一盒目前售价达320元;上海茶叶协会的调查显示,香港人最爱饮普洱茶,该区市场上最好卖的茶叶排名榜首的就是---普洱茶;目前,台湾、香港追逐三十年以上的普洱茶已成为一种最高境界;仅是云南就有1300万茶农依靠普洱茶生存……就在这些年,多少饮茶发烧友、商家竞相收藏普洱茶以待升值!

普洱茶制作者艾田:神游普洱茶

作为普洱茶的产地,云南,避无可避地被推上了这个火爆市场的最前沿试炼地;作为曾获中国茶叶学会"中华杯"全国名优茶一等奖"陈香牌"普洱茶制作者,艾田,毫无准备地在良莠难辩的诸多茶行中当上了普洱茶茶庄"百茶堂"堂主,他以积累了二十多年的事茶经验,将"陈香牌"普洱茶在堂中发扬光大,将"百茶堂"做成了海内外说到当代普洱茶都会提到的一个茶人会所。

这是个把爱好作成了品牌的人。从生存到热爱

云南普洱茶从商周起,到唐代已经成为主要商品,清代入贡朝廷,声名崛起。这种原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思茅、版纳、临沧等地的"历史宝物"因其独特的保健作用和收藏价值在20世纪90年代再次从台湾地区刮起"热"风,吹向全国乃至世界。

普洱茶制作者艾田:神游普洱茶

这股热风渐刮之初,艾田对"普洱茶"的概念是,生存。

"我一个学化工的人,为能到城里工作选择了临沧的茶厂,跟着同事全国到处跑,就觉得云南的茶很牛,广东、浙江、上海都争着要。后来参与普洱茶制作、品普洱茶……也就为生存,为工作而做。"艾田在选择做"自由人"之前,几乎是自觉地将普洱茶划到了私人生活享受以外。

而世间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不可能。就在艾田自认为对普洱茶的态度仅仅是"解决生存问题"时,他已经不自觉地成为了一个"茶人",一个性格都被浸染尽了普洱茶气息的茶人。

普洱茶制作者艾田:神游普洱茶

所谓普洱茶气息,其实就如品它的人---厚道、敦实、内敛。这是艾田开始意识到此生热爱是什么的缘因。那时,台湾人正在络绎不绝地一波波涌向云南,涌向这个传说中普洱茶的神奇产地。普洱茶,在人气极旺的推动下,其云南市场露出灿然的黄金一角。

一个人知道了自己会毕生挚爱什么,无论这个什么是她,还是他,是金钱,还是幻觉。只要知道,都是有福了。

艾田分明在30岁那年成了个有福之人。其后他凭自己悉心研究多年得出的对普洱茶茶色、茶形、茶味、茶气、茶性、茶理、茶义、茶境、茶情的准确理解,于1994年开设"百茶堂",摆开八仙桌,全凭一张嘴---品茶道、谱茶经。这个至今已经研究制作、销售普洱茶20多年的茶界"奇人"制作的"陈香牌"普洱茶曾获"中茶杯"一等奖。

一人得神、二人得趣

艾田在他的堂中闲闲地抽着老烟,玩着一把宜兴紫砂壶,和茶友们谈到最想过的生活。"不过是有好茶喝、有好书看,足矣。"还有呢?"还有,就是在这样过日子之前,先把我办个普洱茶博物馆的梦圆了。"

其实,艾田本人就像一个活着的普洱茶历史文物。他的普洱茶知识之详尽、专业,令中国台湾地区"普洱茶王"邓时海教授为之惊叹,专门带上韩国弟子亲自到百茶堂学习切磋。众所周知,中国云南尤其是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发源地,它为世界茶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坚实的基础,它是世界茶叶赖以繁衍、发展的母体,是世界茶文化发生、传播的摇篮,因而它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普洱茶却是这一茶树发源地的传统正宗名茶。作为"可以喝的古董",很少有饮料或食品具备普洱茶这种"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人人皆可饮,越旧价越高",新普洱茶是人人可得的日常饮料,老普洱茶却又"价等兼金",可望不可及,如果在"普洱天平"的左端是"典藏价值",是只涨不跌的"耐久财";而右端则是"饮用价值",是喝一片少一片的"消费财",那"时间"就是游走在两者之间的"砝码",随着时间砝码往左推移,这饼茶的典藏价值就越高,反之亦然,远年普洱茶所具备的典藏性类似红酒,两者一样讲究年份、出身(酒庄、茶庄),注重稀有性与保存状况。艾田就对法国人之于红酒的痴迷执着、专业专注给了很高评价,"我要像法国人做红酒一样来做普洱茶。面对前辈留下的好茶和神秘未破知的做茶技术,我总是愿意挑战这样的好茶,希望自己做的茶可以一步一步更贴近前辈留下的文化遗产精髓。"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祖父的普洱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