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中国道家茶礼的设计和构思:

一、茶人

人是万物之灵,人是社会的核心。在茶艺诸要素中茶由人制、境由人创、水由人鉴、茶具器皿由人选择组合、茶艺程序由人编排演示,人是茶艺最根本的要素,同时也是最美的要素。

道家茶礼主泡手可以采用男性,但是道家对男性茶艺师的相貌、气质、风度是有一定要求的。一是不胖不瘦,二是美白,三是清逸脱俗,内敛不露。

二、服饰

茶艺师的服装可以采用时尚道袍,就是以传统道袍为模型,加上艺术、时尚的元素。茶艺师的道服采用青色和白色两种时尚道袍。采用青色时尚道袍这是继承道家文化中五方、五行、五色以及道教“贵生”思想演化而形成的。

三、茶品

我们以龙井或者其他名优绿茶、杭白菊、葡萄干、山楂或山楂片、冰糖、金丝枣或枣片、薄荷、枸杞、桂圆等为主要配料调制养生茶,可以充分体现道家养生的理念,不仅鲜爽可口有强生健体之功效,还打破了以往名目繁多的养生茶、保健茶的单一养生功能。

四、择水

道家开山鼻祖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把人世间最崇高的道德“上善”比做“水”——“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谁在道家文化中还是圣洁之物,谁可以治百病。

当今之好水,是无污染之水,各种优质矿泉水、纯净水、深层地下水都是泡茶之好水。

五、选器

“器为茶之父”,道家茶具之中比较典型的茶具是青花盖碗、天圆地方托盘、明代道家色彩桌凳等。

1、景德镇青花盖碗

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天风绕展,道法自然。自中国唐代茶器出现茶托,明代史有茶盖,茶盏称于中,象征天地人,暗寓人与自然的和谐。

2、天圆地方托盘

圆形托盘蓝色,中间黄色正方形方块,正方形方块上面印有白色“道”字。含义:“天圆地方,道在中央”。

3、明代道家色彩桌凳

中国历史上最能够代表道家文化色彩的家具是明代家具,造型简洁委婉清秀,挺拔,以线为主,结构科学合理,做工精细,坚实牢固,装饰适度,繁简相宜。

延伸阅读

中国道家的龙虎茶道


道家崇尚。而道家的"自然"之"道",一开始便渗透在茶文化启蒙的精神之中,它的虚静恬淡的自然观与茶之本性非常和谐,茶道也就成为"自然之道"的组成部分。

茶生长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为伴,以明月、清风、云雾为侣,是沐浴甘露之芳泽、吸纳天地之精华的自然之物,其清灵、玄幽的禀性,与道家淡泊、无为的心境极其契合。

所以,道家是以清静无为、自然而然的态度追求着神仙世界,产以茶能使人"轻身换骨,羽化成仙"的信念,用"道茶"实现着"天道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思想,开创了中国茶文化。当然,茶由其解渴、疗疾的自然,引申出道家的精神功能,形成中国文化中的"茶道"、"茶德",除了茶与"自然之道"的契合外,也与茶性俭、茶至清、味恬淡、苦后甘的特点密切相关;而这些特点又与中国人一贯崇俭朴本分、清白处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先苦后甜的传统美德相一致。因此,饮茶就有了丰富的内涵和高雅的品味,也就有了历代仁人志士借茶抒情、托茶言志、以茶修德、以茶明礼的传说。

中国维吾尔族的茶俗茶礼


维吾尔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凡是家里来客人便高兴和热情的接待,并请坐在上席。客人给敬第一杯擦一般都有女主人来做。女主人将茶是倒在茶碗中放在托盘里端上来,先从资格老的客人开始献茶。第二碗开始有男主人敬茶或者由专人负责随时添茶。倒茶时不要往茶碗中猛倒,而药顺着茶碗内壁慢慢地倒,茶水不能倒满;主人给客人奉茶时,客人不要为表示客气而接壶自斟;如果不想再喝,可用手把碗口捂一下,示意已喝好。按照维吾尔族的风俗在饮茶后或吃完饭时又长者作“都瓦”,作“都瓦”时把两只手伸开并在一起,手心朝脸默祷几分钟或者更长些,然后轻轻从上到下摸一下脸,"都瓦”就完毕了。默祷的时间根据场合不同而定,有短有长。在做“都瓦”时不能东张西望或起立,更不能笑。待主人收拾完茶具与餐具后,客人才能离席,否则就是失礼。

维吾尔族喜欢喝茯砖茶。在饮茶习惯上又因是所处的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天山以北的维族同胞多喝奶茶。奶茶的做法:将茶叶放入铝锅或壶里的开水中煮沸后,放入鲜牛奶或已经熬好的代奶皮的牛奶放入奶量以茶汤的1/5到1/4为宜,再加上适量的盐。奶皮茶的做法与此基本类似。此外还有喜食甜茶,即把砂糖块放在注水中饮用。有的家庭喜食核桃茶将碾碎的核桃仁放入大碗中,以煮好的茶水冲饮,是一种营养极高的茶。

中国禅院的御茶礼与径山茶宴


中国禅院茶礼与径山茶宴

据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3因而饮茶习俗首先在佛门得到普及。与封演同时代、被后世尊奉为“茶圣”的陆羽也是在寺庙里长大,并隐居在寺院附近写出了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茶书—《茶经》。《茶经》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唐及以前茶的历史、产地、栽培、制作、煮煎、饮用及器具等,对后世中国茶文化(包括寺院茶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中日两国茶人共同尊奉为最高的茶学经典。

由陆羽、常伯熊所倡导的唐代饮茶之风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文人墨客、官场尤其是朝廷)和禅林僧倡之间,并且主要以“茶宴”、“茶礼”形式表现出来。在良辰美景之际,以茶代酒,辅以点心,请客作宴,成为一种清操绝俗的时尚。中唐以后,随着佛教的进一步中国化和禅宗的盛行,茶与佛教的关系进一步密切。特别是在南方许多寺院,出现了寺寺种茶、无僧不嗜茶的禅林风尚。而茶宴、茶礼在僧侣生活中的地位也日渐提高,饮茶甚至被列入禅门清规,被制度化。到了宋代,随着种茶区域的日益扩大,制茶方法的创新,饮茶方式也随之改变,“茶宴”之风在禅林及士林更为流行。其中最负盛名且在中日佛教文化、茶文化交流史上影响最为重要的当推宋代杭州余杭县径山寺的“径山茶宴”。

径山禅寺创建于唐天宝年间,由法钦禅师开山。南宋时名僧大慧宗杲住持该山,弘传临济杨岐宗法,提倡“看话禅”,由此道法隆盛。南宋嘉定年间被评列为江南禅院“五山十刹”之首,号称“东南第一禅院”。径山寺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据编于清康熙年间的《余杭县志》记载;法钦禅师曾手植茶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岩。径山茶“色淡味长”,品质优良,特异他产。宋以来还常被用来皇室贡茶和招待高僧及名流。唐陆羽隐居著书之地即为径山寺附近的苕溪。南宋时都城南迁杭州,宫廷显贵以及苏轼、陆游、范成大等名流都曾慕名到径山寺参佛品茶。宋孝宗皇帝还偕显仁皇后登临径山,改寺名为“径山兴圣万寿禅寺”,且亲书寺额。所题“孝御碑”,历800年至今残碑犹存。朝廷也多次假径山寺举办茶宴招待有关人士,进行社交活动。从而使得“径山茶宴”名扬天下。

土家茶礼多


土家人视茶叶为灵物,认为山有山神,茶有茶神,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茶文化。神圣的敬茶土家人禁忌将茶泼在地上,否则即玷污茶神。抓茶叶要“净手”,即先洗手然后才能动茶叶。

“茶不欺客”,倒茶时依顺序,一杯一杯端给客人,哪怕是抱在怀中的婴儿也有份。“茶棍儿起,客到齐。”即茶杯中若出现未立的茶梗,预示着客人还没到齐。若出现的茶梗悬浮在空中,表示客人到齐了。无论是种茶,摘茶,都有讲究,俗话说“阳坡的木瓜,阴坡的茶”。“家有五园(果菜茶竹麻),不愁没钱”;“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等。最神圣的是用茶水敬神灵,除夕敬亡灵、财神灶神等,都必须用茶水。

独特的泡茶与享受土家人的茶具不同一般,泡茶的茶罐为专门烧制的土罐,即喝烤罐茶。先架上昂昂大火,一边烧开炊壶的水,一边将茶罐放于火上烤干,等茶罐发烫了再放进茶叶,边摇边烤,直到满屋子溢出茶香,才将炊壶的开水倒上少许“发窝子”。“窝子”发好,然后再将茶罐里注满水,文火缓烤,煮出茶汁。这样泡出的茶特别香,喝上一口可以让唇齿间的茶香保留一整天。喝茶也讲究“头道水,二道茶”;“头杯渣,二杯茶”。喝茶时还要喝出响动,深吸气,不仅让茶香在嘴里多回味,而且深深地吸进肺中,让五脏六腑都得到享受后,才吞咽下去。

繁多的茶礼土家人的茶礼繁多。仅就家庭的茶礼来讲,饭前的小吃叫“吃茶”,结婚、做寿或生娃的酒席也叫“吃茶”。待客有鸡蛋茶、葛粉茶、面食茶等,给人送礼叫“茶礼”。娶了新媳妇,公爹公婆要给茶钱。新媳妇进门后的第一天早晨给公爹公婆各敬一杯茶,公爹公婆喝茶后给回礼叫“茶钱”。土家人最高贵的茶礼是“施茶”,在稻场边放上一缸茶水及茶杯,让过路人随意取用叫“施茶”,此习俗保留至今。

彝族的茶礼习俗


思普区的彝族支系有阿列、蒙化、倮倮泼、香堂、聂苏、拉乌等。在景东、镇沅、景谷、普洱、江城县等均有分布。日常生活喜食酸辣味,喝浓茶、饮白酒。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过火把节,各家都要到田头地脚,摆上米饭、茶酒、鸡肉、插上香火,献祭天神、地神和五谷。阿列人谈婚提亲过“火龙酒”后,男方家要用上烟、酒、糖、茶、肉和衣服等礼物到女方家吃“定亲饭”。蒙化人吃过定亲饭后的婚礼聘礼中,男方除要拿一头百斤以上的“过礼猪”给女方外,还要2坛酒、60斤大米、8样蔬菜、2斤茶及盐巴,来和亲娘的嫁妆。蒙化人种茶叶,过去有冬季借钱待次年春季用春茶抵还之俗。倮倮泼说亲“合八字”合上后要带一只鸡、一丈六尺布、米、酒、肉、茶、烟等礼物到女方家“认亲”,女方家请吃“定亲饭”。

香堂人的丧礼是在亡人灵柩前,要献祭茶、酒、饭、祭司“朵溪”在“献饭调”中念有唱词:“要吃东西你来接去,左手拿羊血羊肉,右手拿饭、茶、酒,要吃多少带多少,拿到按板(镇沅),拿到景东,拿到大理,拿到凉山,拿到西麻地方煮吃去,拿去后就不要再回来。”彝族民俗里,多有茶贯穿其中。

茶礼——薄子宝讲中国近海第一茶茶经


“自然就是道,自然规律就是德,顺之有德,悖之失德。”道永远是顺其自然的,所以就无所不为。若能持守这个法则,万物将顺其自然而自生自长。这就是薄子宝的种茶理念。

近20年与茶为伴,薄子宝悟了道,而又巧妙地将这“道”运用于茶园经营与管理。说起“道”,薄子宝信手拈来,侃侃而谈……

他认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它融汇了儒、释、道等思想精华。儒家的“中庸和谐”学说,以茶修德;佛教的“茶禅一味”,以茶修性;道教“天人合一”与长生观、养生观,以茶修心。儒、佛、道的思想,三者互相渗透,互相统一,共同孕育了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

而如今,从“南茶北引”的成功落地生根到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茶,这南方的嘉木已植根于日照,并成就了日照绿茶。当谈到日照茶文化,薄子宝说道“茶,到了不同的地区,就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茶文化的形成与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密切相关,日照正所谓日出先照,与大海相连,与太阳相系,这种特殊的地域环境才能培育出‘日照绿茶’,又一脉相承地形成独特的日照茶文化。”

文化是茶的灵魂所在,御海湾建园10多年来,薄子宝爱茶,更潜心钻研茶文化,并形成自己独到的文化体系。来到御海湾,品茶彻悟,亲近自然,感受微妙的茶蕴万象,早已被这文化气息深深地吸引。

“尊重自然的规律与法则,让茶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少加人为干涉。”从建园之初,薄子宝就秉承着“道法自然”的理念,将道的思想融入茶园建设的方方面面。根据沿海地区的环境特点,薄子宝因地制宜,采取让茶树回归自然的管理方式。自然环境下生长的茶树适应能力好,抗害能力强,此种方法,不仅使茶树免受寒冬灾害和病虫害的侵害,而且节省了人工劳作。“动态平衡,相克相生”,认识了这个平衡法则就能包容万事万物,而能包容万事万物就能平和地处世。就能周到、和谐,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讲的“顺其自然”。

遵循“生态建园、茶归自然、遵其规律、求本溯源”的思想,将种茶与植树造林相结合、种茶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种茶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种茶与文化相结合。走进御海湾茶园,你就会发现这里的茶园被一排排密不透风的松柏分割成方块。据介绍,御海湾茶园到目前共栽植了十万余株松柏,这道天然的绿色屏障为茶园建起了厚实的挡风屏障,不但风大能疏、严寒能挡,还有利于营造出适宜茶树生长的“小气候”。因此,我们要好好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互惠互利,取得长远发展。

薄子宝管理茶园采取“冬不盖、夏不采,只取春秋”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遵循自然规律。茶树强健,加之园内绿色植物墙的庇护,即使冬天不加人工保暖防护措施,茶树也能安全越冬。健康的茶树,产出的绿茶品质自然也就高。因此,御海湾只在春、秋两季采茶,夏天让茶树充分的休养生息,增强抵抗力,提高茶的内质。因此,御海湾绿茶叶片厚,内含物质丰富,冲泡开来则汤色黄绿明亮,香气高,芬芳甘醇。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曾挥毫题下: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这位大家将赏茶、制茶、煮茶、喝茶的文化习俗和悟茶的精神境界融会贯通,正所谓“一茶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可见茶叶虽小,别有乾坤。

“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无为而无不为”,薄子宝如是说。只一个“道”字,便将他心中的“茶”和思想精髓展示的淋漓尽致。

日出东方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新的一年,万象更新。值此2015年元旦到来之际,薄子宝携御海湾茶博园全体工作人员向广大朋友们致以诚挚的祝福!祝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为什么要茶席设计?


喝茶就喝茶,哪来那麼多规矩,还要什麼「茶席设计」?近年来,高级茶艺师培训的课程中,茶席设计已列為重要的新课题,是茶艺师应具备的技能,也成為热门的学科。為什麼要有茶席设计呢?

举办茶会,参加茶会是一个茶人应有的素养,為了提昇生活品质,学习茶艺是很重要的功课,茶艺是生活美学中操作性较强,较具艺术表现空间的一门学问。举办“以茶会友”并能呈现茶艺形式的聚会是学习茶艺的具体实践,也是茶艺的体现,这种聚会即称之為“茶会”。

一个完整的茶会必须要有掛画、插花、焚香、点茶四艺共同出现,才是茶艺形式表现的体统,没有体统的茶会不成样子。四艺的彼此呼应、相互配合,以烘托茶会的主题,使茶艺的形式表现更為完美,茶会更為成功。具体的说,茶会需要进行设计,这项设计,包括茶筵、茶席及品茶环境的艺术设计。茶筵是指茶桌的全部;茶席是指围绕茶桌席位的全部;品茶环境,是指环绕著茶会周围,对茶筵席会產生影响的情况和条件,包含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设计茶会,包含室内装饰设计与室外景观设计,总的来说,就是“品茗环境设计”。在中华茶艺三段十八步演绎中,品茶环境设计是準备阶段的工作。

一个成功的茶会必要有一个完善的茶席设计,茶席设计是依据茶会的需要而產生,往往代表这次茶会的意义和风格;因此,茶席是茶会的重心所在,是茶会的精神标帜,茶席设计的主题就是这次茶会的意义。茶席设计是以茶器為主体,在一定的空间形态中,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共同组成一个茶艺环境整体。设计茶席必竟是為进行茶艺操作、品饮茗茶而设计,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实用性,茶席虽然是一种物质形态;但,也是一种装置艺术,為艺术形态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掌握茶席设计的基本结构、方法和艺术表现技巧,对於运用这一形式来表现充实多彩的茶艺内容,有著极大的创造意义和作用。

当茶席独立展示时,茶席即作為审美的客体;当茶席被作為手段进行茶艺演绎,共同完成茶的内涵表达时,又成為审美的部分客体,茶席与茶艺演绎常常互為审美的主客体存在;静态的茶席通过动态的茶艺演绎,动静相融地使茶在泡饮过程中,更加完美地呈现出茶的艺术特质、茶艺的魅力和精神。

当今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应该从对茶文化资料的詮释、茶叶知识的汇编中走出来,转向对茶文化实践的茶艺上,茶艺是茶文化实践的主体,茶会又是茶艺最具体的呈现。目前,茶会风行,茶席设计是茶文化的新兴学科,具有很大的实用性,茶席设计的研究与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茶席设计符合茶艺教学的需要。

茶艺已经形成一门学科,在讲授茶艺学有关品茗环境佈置、茶艺体统等课程时,都是以茶席设计為主要重点,茶席设计具体而微,符合茶艺教学的需要,在茶艺学学科建设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二、茶席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於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环。

茶席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实践内容较多方面且丰富的课程。环境设计已形成室内与室外环境设计两个专业,在继承强调宽基础厚积累的环境艺术设计基础上,强化专业方向的深入研究,為建立室内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茶席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三、茶席设计為庶民带来成就感。

具有艺术涵养的人,都為社会所尊敬,艺术是精緻的「雅文化」,学习艺术是一种专业,非一般庶民所能。部分喜爱艺术而没有能力或机会学习者,待有条件的时候,往往以学习传统茶艺、花道、香道、园林等作為第二兴趣,茶席设计是很能表现成就感的设计艺术,也是很能得到庶民愉悦的一种“亚艺术”。满足於庶民的艺术成就感。

四、茶席设计是茶室建筑造址的参考元素。

茶室建筑造址,一方面要求契合地理、地形的天然因素;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举办茶会、设置茶席的人文要求。不论选在市中心还是郊外风景名胜区,建筑形式要轻灵、通透,与环境取得积极的和谐;建筑造型要求以坡屋面為主,色彩淡雅、明亮、整洁、清静、优雅等基本条件,水电供应方便,能使茶席设计表现清贵而非富贵為原则。

有趣的茶俗叩指礼


小编才疏学浅,第一次看见茶俗里面还有这么个礼节,故兴冲冲的整理整理,分享给也不知道的朋友们。

叩指礼是从古时中国的叩头礼演化而来的,叩指即代表叩头。

相传是乾隆微服出巡时,在茶馆内喝茶时,为下属倒茶,下属不便以宫廷礼仪相回,便灵机一动以叩指谢恩,自此叩指礼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早先的叩指礼是比较讲究的,必须屈腕握空拳,叩指关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为将手弯

以“手”代“首”,二者同音,这样,“叩首”为“叩手”所代,三个指头弯曲即表示“三跪”,指头轻叩九下,表示“九叩首”。至今还有不少地方和港澳地区行此礼,每当主人请糖倒茶之际,客人即以叩手礼表示感谢。

早先的叩指礼是比较讲究的,必须屈腕握空拳,叩指关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为将手弯曲,用食指、中指或者食指单指叩几下。轻叩桌面,以示谢忱。

茶间三种叩指礼:

1、晚辈向长辈: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一般敲三下即可。

2、平辈之间: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3、长辈向晚辈: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即可。如特欣赏晚辈,可敲三下。

清楚的了解过这个礼节之后,我想大家日后在生活里也是相当的用得上的哦!

敬茶之礼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都有客来敬茶之礼。随着茶文化的传播与普及,茶道、茶礼、茶艺已经通过不同的表现渗透到了寻常百姓家。特别是南方一些省市,很多家庭在家里不仅开辟了一个别致典雅的茶室,而且功夫茶具、各类名茶、特色茶点也一应俱全,俨然就是一个小茶楼。普通百姓家虽然没有专用的茶室,也结合自身条件,配备有茶具和茶叶。

绿茶、花茶、白茶、黄茶不需洗茶,否则将损失茶叶有效成分;而经发酵的如红茶、黑茶、青茶(如铁观音、乌龙茶等)都需要经过洗茶,保障茶汤的口感和品质。茶叶冲泡时,要轻而快,八分满即可。冲泡后,有礼貌地对客人说:“请用茶。”客人也应表示谢意,待3-4分钟后,即可品茶。品茶时,若用茶杯,应右手拿杯柄,左手启杯盖;如用玻璃杯,则用大拇指和中指、食指夹杯,无名指和小指托底;如用盖碗,则右手持杯,左手启盖,客人可以拨去茶汤上的茶叶,慢慢细饮。如感到茶水过热,应放在茶几上稍凉后再饮,不要用嘴吹降温。

茶俗之茶礼


我国汉族同胞还有种种以茶代礼的风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毗邻,叫做"七家茶"。这种风俗,就是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茶礼还是我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的。明·许次纾在《茶疏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以茶为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则就会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男女订婚以茶为礼,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并有“一家不吃两家茶”的谚语。同时,还把整个婚姻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

“三茶”,就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称,即定婚时,男家除送如意压帖外,要回送几缸绍兴酒。婚礼时,还要行三道茶仪式。

三道茶者,第一杯百果,第二杯莲子、枣儿;第三杯方是茶。吃的方式,接杯之后,双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后向嘴唇一触,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作揖后才可饮。这是最尊敬的礼仪。这些繁俗,现在当然没有了,但婚礼的敬茶之礼,仍沿用成习。

我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又有着严格的敬茶礼节,还有着奇特的饮茶风俗。

我国饮茶,从神农时代开始,少说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茶礼有缘,古已有之。“客来敬茶”,这是我国汉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直到现在,宾客至家,总要沏上一杯香茗。喜庆活动,也喜用茶点招待。开个茶话会,既简便经济,又典雅庄重。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婚俗的茶礼,云南婚礼“闹茶”习俗


云南婚俗的茶礼中“闹茶”的习俗

在中国云南地区举行婚礼时,有“闹茶”的习俗。“闹茶”于新婚三天内,每天晚上,由新郎新娘在客堂的中间,向亲朋好友们敬茶。茶内必须加放红糖,取其“甜蜜”之意。闹茶时,可由宾客出题,要新郎新娘以绕口令、猜谜语、咏诗歌等形式回答考题。若新郎新娘不从,宾客们则不饮茶,而若文不对题,众皆哄堂大笑。闹茶取“越闹越热”之意。

婚俗的茶礼的关系

简单说来,茶与婚礼的关系就是在婚礼中应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其实,茶叶文化的浸渗或吸收到婚礼之中,是与我国饮茶的约定俗成和以茶待客的礼仪相联系的。

婚俗的茶礼由来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茶成了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称“下茶”、“定茶”,而女方受聘茶礼,则称“受茶”、“吃茶”,即成为合法婚姻。如女子再受聘他人,会被世人斥为“吃两家茶”,为世俗所不齿。

中国婚庆茶俗文化

茶与艺,茶与礼


泡茶有三种方法。泡茶的日常习惯是先放茶,然后冲进沸水里,这就是“下投法”。将沸水洗入茶杯后,将约1/3的容量放入茶叶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茶叶灌满水,称为“中投法”。在放茶前,用沸水灌满杯子,这就是所谓的“上投法”。

各种名茶具有骨重、绳子紧、嫩叶嫩、香气成分高等特点,茶汤的香气和色泽可作为“上投”的方法。茶叶条形松散,比重轻,不易浸入茶汤中,宜采用“下投”或“投””的方法。对于不同季节,可参考“秋季中投,夏季上投,冬季下投”的方法。

精致的高级绿茶,用85度左右的水冲泡是合适的.如碧螺春、明前龙井、太平厚壁茶、武夷大红袍、黄山毛峰、君山银针茶等,不要用沸水浸泡。乌龙茶和花茶应该用90到95度的沸水冲泡,云南红茶和祁宏等红茶可以用沸水冲泡。普洱茶可以用沸水冲泡,使其产生香味,并立即饮用,浸泡2分钟3分钟,不超过5分钟,以保持茶叶的香气;一般绿茶、红茶、花茶等,也应仅用沸水冲泡茶。

敬茶是非常礼貌的,首先,我们必须好好地询问客人,并安排客人坐下,然后他们才能泡茶。

主人亲自泡茶是对客人最好的礼貌,茶具应该是干净的,茶杯内外不应该有任何污垢,即使是洗过的茶具,最好在泡茶前用清水清洗茶水,以示尊重。

现在烧水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制作有价值的绿茶,请选择玻璃茶杯,不要盖上;例如,制作红茶、香茶或普通绿茶,选择白瓷杯,加杯盖;如泡乌龙茶,宜使用小陶罐、小茶杯。

当你拿起茶,你不能用你的手抓住它。你应该用瓷、铜和竹子做的勺子。泡茶时,动作要轻而重,把茶壶拉上拉下三次,叫“凤凰三点头”,要注意随时给客人倒茶,不要露底,泡了三次茶再煮一次。

茶艺表演的节目设计四个重点


首先,我们应该符合茶的性质。我们知道,茶叶不仅有不同的种类,每一类还包含着不同的茶叶品种,每种茶叶,其茶叶厚度、陈年和嫩嫩、发酵等都是不同的,所以茶叶艺术需要适应茶叶的性质。应根据茶叶性能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茶具、水温、喂茶方法和酿造时间。只有顺应茶的本质,把握相应的要素,才能在各个方面充分展现茶叶的色泽和风味。一壶真正好的茶是茶艺表现的基础,否则即使有华丽的技艺也不能称之为茶艺。

第二,它应该符合茶道。茶艺表演应与茶道相一致,即遵循茶道的基本精神,并通过茶艺的表现来表达这种茶道精神。什么是茶道精神,主要是“精致节俭”的人文精神和“精益真”的基本理念。

第三,要科学卫生。在各种各样的茶艺表演中,经常会有一些长期流传的习惯,这些习惯不那么科学和卫生。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茶艺在洗杯的过程中把所有的杯子都放在一个小碗里洗,这样比较脏,不卫生。因此,在传统民族茶艺术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该抛弃不科学卫生的地方,结合现代观念,形成现代科学茶艺术。

第四,我们应该有文化品味。茶艺术的表现离不开节目的命名和步骤的阐释,也是反映文化品位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应该在节目名称和解释内容上多下功夫,这样不仅可以介绍茶叶的特点和历史,还可以使内容有趣。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中国道家茶礼的设计和构思》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