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1、候汤选具(备具):冲泡茶时,茶具需备好,同时要把水烧上(以山泉水为佳)。

2、礼宾献茶(行礼):拿起茶荷,把即将要冲泡的普洱茶,示以宾客。

3、温杯热盏(温壶):用沸水把杯盏烫一遍,既烫洗了杯具,同时也使杯具有一定的温度。

4、三才迎圣(投茶):传统文化中以茶为“圣”,把普洱茶投入三才杯(茶杯)中,称其为“迎圣”。

5、醒茶开颜(润茶):为使普洱茶茶香更加纯正,需进行温茶,即用沸水把杯中的茶冲烫一遍。

6、精茗蕴香(冲茶):普洱茶浸泡时间,可根据个人喜好程度来调整,一般情况下,每次冲泡的时间为1~3分钟。

7、净汤入海(倒茶):把泡好的茶汤过滤到茶海中。

8、分茶奉宾(分茶):把茶海中的茶汤,分到品茗杯中,以八分满为宜。

9、鉴赏真色(辨茶):示意宾客观赏茶汤亮度及色泽(普洱茶色分为“宝石红、玛瑙红、琥珀红”三色,其间以“宝石红”最为难得,为茶中极品)。

10、闻辨真香(闻茶):闻普洱茶特有的陈香,只有“色真、香真、味真”的茶,才可称为真茶。

11、过喉探玄:喝下一杯茶,入口时体会普洱茶之韵味。

12、回味悟参(品茶):从回味中品觉普洱茶特有的神韵,以各人的悟性参悟各人的造化。

CY260.com编辑推荐

中国历代泡茶的方式,你知道几种?


很多茶友都知道用盖碗或是紫砂壶泡普洱茶,而且不同的茶具泡不同的茶,也要讲求不同的方法。但很多茶友应该不知道,现在我们采用的泡茶方式只是其中一种泡茶方法而已,还有其他几种失传已久的泡茶方法你肯定不知道,今天我们据一起来看一下吧。

饮茶始于西汉,西汉以来,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撮泡法四种烹饮方法。

1、煮茶法

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茶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

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依然流行,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陆羽《茶经·五之煮》就记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晚唐樊绰《蛮书》记: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早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唐代煮茶,往往加盐葱、姜、桂等佐料。

2、煎茶法

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团饼茶经过灸、碾、罗等工序,成细微粒的茶末,再根据水的煮沸程度(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锅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在二沸时投茶煮,然后分饮。

具体过程就是:当锅内的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沸水声时,是第“一沸”,这时要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尝尝水的味道。

当水煮到锅的边缘出现连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时候,是“二沸”,这时需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在水中搅动使之形成水涡,再用量茶小勺取适量的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待水面波浪翻滚时,是“三沸”,这时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锅内,使开水停止沸腾。此时,锅内茶汤表面即生成厚厚沫饽,但需及时将茶沫上形成的一层黑水膜去掉,因为它会影响茶汤的味道。然后再将茶汤均匀地舀入三个或者是五个茶盏中,而每盏的茶沫要均匀,陆羽认为茶汤的精华就是这茶汤上面的沫饽。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与煮茶法不同之处: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法只是在水二沸时投入“茶末”煮。

3、点茶法

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以及侯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区别与煎茶之处在于,茶末不再是水二沸时投茶煮,而是将茶末适量入盏中,再把煮好的水用“汤提点”(煮水瓶)注入盏中,先是调成膏状,再接着注水,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现是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晚露而不散者为上。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宋代点茶时强调水沸的程度,谓之“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冲点出茶的色、香、味。宋代点茶,煮水改用肚圆颈细高的汤瓶,因为很难用眼辨认煮水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声音来判断煮水。

从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书看来,点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茶盏、点茶(调膏、击拂)。

4、撮泡法

明代开始,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逐渐代替了唐代饼茶煎饮法和宋代末茶点饮法,即撮泡法。置茶于茶壶或盖瓯中中,以沸水冲泡,再分酾到茶盏(瓯、杯)中饮用。

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点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流行。

朱元璋罢贡团饼茶,遂使散茶(叶茶、草茶)独盛,茶风也为之一变。散茶代替龙团凤饼,炒茶工艺逐渐流行,六类茶类开始逐步确立。今日流的泡茶法也多是明代撮泡的延续。

这样会毁了你的好茶,不得不知道的泡茶细节!


要是问你会不会泡茶,大家可能要呵呵一笑了,泡茶谁不会,不就跟把大象放进冰箱要几个步骤一样简单嘛!烧水,放茶叶,再倒水,出汤,齐活!

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是有很多讲究的,甚至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当我们品饮到某人泡出的一泡好茶,享受之余不禁崇敬有加。而有的人摩拳擦掌想往泡茶台上一坐,却总会被人无情地拉住,顺便再附上一句:“求你了,别把茶毁了。”一时间各种悲愤交加,却始料未及每次和朋友诉苦的时候,太多人表示“我们同病相怜”!

其实仔细分析,其中也是有逻辑的,只是一些细节大家没有注意到罢了,下面就带大家来看看泡茶有哪些小诀窍!

▎1、温杯洁具不可少

冲泡任何一种茶叶时,都需要先用开水将所有器皿都烫一遍,“温杯洁具”顾名思义,除了清洁茶具,温杯也是使茶汤更好喝的一个前提。如果直接将茶汤倒进没有烫过的杯子里,茶汤温度就会迅速下降,从而影响茶汤的滋味。除此之外,用第一泡洗茶水再烫一遍茶具,茶味也会更纯正哦!

▎2、取茶量要注意

取茶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茶叶太少的话茶香不足水味太重,太多则茶味过浓,一般来说100毫升左右大的盖碗,放5-7g干茶,能够充分体现一款茶的特质。在刚开始时,最好使用电子称来称量,以求得到准确的投茶量。等到冲泡熟练了以后,量的多少就比较容易把控。当然,最好还是按照自己的口感喜好来自行调整,“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放到茶叶这里来也是一样的道理。

紫砂壶相较盖碗而言出汤更慢,不但投茶量需要酌减,冲泡时间也需要适当缩短。而且不同的紫砂壶,器形不同,壶嘴不同,投茶量也就各不相同。可以说每一款都有适合自己的投茶量,建议大家多做实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冲泡时间有讲究

冲泡时间对茶汤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多细节的地方常常容易忽略。如注水和出汤的时间,也是计算在冲泡时间中的,最好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注水和出汤时间。

虽然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冲泡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但第二泡要比第一泡的时间短些,因为第一泡只是醒茶,茶叶经过第一泡的浸润之后,第二泡的内含物质析出速度要比第一次快,所以要缩短一些时间。

另外茶叶如较松散,或碎末较多,则内含物质浸出速度较快,需要适当减少冲泡时间,防止茶汤滋味苦涩。茶饼压制较紧时,醒茶不容易将茶叶完全泡开,则需要适当延长冲泡时间。因此建议大家多做实验,多多交流探讨。

▎4、水温是关键

水温是首当其冲的泡茶关键,用高于90℃的水冲泡绿茶,茶汤的活力就会降低且容易烫坏茶叶;冲泡铁观音要用沸水,否则香气不扬,阳刚的风格也表现不出来;红茶则要用85℃至90℃的水冲泡,以保持最香甜的口感,过高容易烫坏茶叶。

单说普洱茶,不同的普洱冲泡水温都不一样,像班章、易武这样滋味醇厚的古树茶必须用沸水冲泡,才能使其茶香充分释放;冲泡熟茶的水温要求更高,在注入沸水前后还需要“淋壶”,保持壶温不降,这样冲泡出的茶汤滋味强、汤感厚;而特殊的普洱茶,例如独芽茶,冲泡水温在90℃至95℃即可。

可以说每种茶都有最适合它的温度,这个问题有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现在有专门烧泡茶水的壶,其底盘上一般都会显示当前水温,根据需要的水温来烧水就可以啦!

▎5、水线的影响力

何谓“水线”,就是注水方式。有的茶友可能要疑惑了,简单的倒水还能有什么学问?答案是肯定的,水线的高低、快慢、疾缓、走势、粗细都会影响茶汤的口感,分别影响着茶汤的温度、浓淡、协调度、均匀度和饱满度。

如有些茶因为强调汤感,其茶本身内涵物质丰富,咖啡碱含量高,所以对冲泡手法要求较为独特。如注水时沿杯壁定点注水,避免击打茶叶,出汤时也应避免出汤过急。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稠厚的汤感,另一方面是避免咖啡碱过度析出,使得茶汤过于苦涩。

注水方式常见的有四种:高冲、高吊、低冲、低吊,注水点还分螺旋形注水、环圈注水、单边定点注水、正中定点注水等。

一般来说:香靠冲,汤靠吊。意思就是如果希望让茶汤高香,我们就快水猛冲,让茶叶在容器中翻腾激荡,充分和水摩擦;如果希望让茶汤绵密柔软,就让水流在一个点上稳定而缓慢地注入泡茶器皿。

对于普洱茶来说,生茶主要品高扬香气、熟茶主要尝绵长甜韵。像景迈这一类以香气见长的普洱生茶来说,采用“高冲、单边环圈注水”的方式最好,高冲时水流在空气中降温较少,注满盖碗所需时间短,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强,最能激发香气。

普洱熟茶则可采用“低吊、定点注水”的手法,低吊时水温保持得较好,注满盖碗时间长,水与叶底的激荡最小,便于让内含物质缓缓释放,泡出绵长的口感,茶汤也不易浑浊。

▎哪几泡茶是精华?

有很多刚开始喝茶,还不太懂茶的茶友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喝茶,到底哪一泡才是最好喝的呢?对于每泡茶的口感,一直流传着这么一段话: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仍回味。

这么说来,第三、四道才是茶最精华的口感。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茶叶刚泡的时候味道还没出来,泡到三、四泡时,茶叶已然舒展,茶味也已经出来,这是茶汤滋味最好的时候,泡到后面,茶味渐渐消退,但滋味还是不错的,仍有余味。

关于敬酒、倒茶你知道多少?


酒桌上的规矩,酒桌上的敬酒词,都是相当讲究的。不懂酒桌上的规矩,人家会认为你不会做人,领导对你印象会减分;懂得酒桌上的规矩,加上适度的灵活,你可以成为领导和同事中的红人…

关于敬酒

1、主人敬主宾。

2、陪客敬主宾。

3、主宾回敬。

4、陪客互敬。

记住:作客绝不能喧宾夺主乱敬酒,那样是很不礼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倒茶

这里所说的倒茶学问既适用于客户来公司拜访,同样也适用于商务餐桌。

首先,茶具要清洁。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适量。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再次,端茶要得法。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添茶。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品茶中的暗语你知道多少


中国是茶叶大国,茶叶产量是世界最大的,而中国人习惯以茶会客,这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礼仪文化,“以茶待客”是我们最高的待客之道。但是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其实暗含了许多学问,不同的做法有着不同的暗语,那么你真的懂茶的礼仪吗?

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

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六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早时做茶用脚踩,怕茶叶有脏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闽南语),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

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九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十茶三酒四惕桃二

潮汕人习惯于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20种饮茶习俗 你知道吗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中国人创造了多样的品茗方式,以人数分,有独饮、对饮、品饮、聚饮,古人云: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则为施茶。

那么,以下的20种饮茶习俗中,到底哪种最奇葩?哪种最风雅?

1.擂茶

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等,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

2.龙虎斗茶

纳西族用茶和酒冲泡调和而成的“龙虎斗”茶,被认为是解表散寒的一味良药,因此,“龙虎斗”茶总是受到纳西族的喜爱。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龙虎斗茶制法

配方:茶叶5-10克,白酒适量。

用法:先将茶叶加水煎熬5分钟左右成浓涩茶汤,冲入有酒的容器中,即成。代茶及时饮服。

3.虫茶

虫茶又叫“茶精”,主要产在贵州、湖南、广西以及四川云南部分地区。虫茶并不是茶,只是外形似珠茶,冲泡之后色如茶水,故有“茶”名。虫茶泡出茶来,香气四溢,喝上几口,味道醇香甘甜,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虫茶经多年陈化后,口味更醇和,药性更温和。

它是把采摘的茶树鲜叶和部分香树叶混合放在竹篓或大木桶里,浇上淘米水,让其自然发酵。数天后便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氮气味,这种气味会招引“化香夜蛾”的昆虫成群来此安家落户,生育繁衍。它的幼虫特别喜食腐烂的茶叶和香树叶,并排出一粒粒比菜籽还小的虫屎,把这种虫屎收集起来晒干便是虫茶。饮用虫茶时要先在杯中倒入开水,后放入适量虫茶,盖好杯盖。虫茶粒先漂浮在水面,待其缓缓下沉到杯底并开始溶化时即可饮用,虫茶泡出的汤清香宜人,沁人心肺。

4.竹筒茶

竹筒茶既有浓郁的茶香,又有清花的竹香,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喜欢饮这种茶。将清毛茶放入特制的竹筒内,在火塘中便烤边捣压,直到竹筒内的茶叶装满并烤干,就剖开竹筒取出茶叶用开水冲泡饮用。

冲泡竹筒香茶时,一般大家围坐在小圆竹桌四周。一般可分两步进行:

1.泡茶。先掰下少许竹筒茶,放在茶碗中,冲入沸水至七八分满,大约3~5分钟后,就可开始饮茶。

2.饮茶。竹筒茶饮起来,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非常可口,所以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5.锅帽茶

在锣锅内放入茶叶和几块燃着的木炭,用双手端紧锣锅上下抖动几次,使茶叶和木炭不停地均匀翻滚,等到有屡屡青烟冒出和闻到浓郁的茶香味时,便把茶叶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拣出去,再把茶叶倒回锣锅内加水煮几分钟就可以了。布朗族同胞喜欢饮锅帽茶。

6.盖碗茶

盖碗茶,四川等地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品盖碗茶,韵味无穷。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一些懂茶道的人很会品茶,他们认为,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在有盖的碗里同时放入茶叶、碎核桃仁、桂圆肉、红枣、冰糖等,然后冲如沸水盖好盖子。来客泡盖碗茶一般要在吃饭之前,倒茶是要当面将碗盖揭开,并用双受托碗捧送,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沏盖碗茶是回族同胞的饮茶习俗。

7.婆婆茶

新婚苗族妇女常以婆婆茶招待客人。婆婆茶的作法是:平时将要将去可的南瓜子和葵花子、晒干切细的香樟树叶尖以及切成细丝的嫩腌生姜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储存在容器内备用。要喝茶时,就取一些放入杯中,再以煮好的茶汤冲泡,边饮边用茶匙舀食,这种茶就叫做婆婆茶。

8.功夫茶

厂东潮州和汕头一带盛行功夫茶。饮功夫茶一般以3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三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因此功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无怪乎人们说,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

9.寄生茶

广西梧州出产一种用老龄茶树的根、茎、叶制而成的茶叫寄生茶。这神茶得用水煮四、五十分中后加糖才可饮用,如能加点鸡蛋花则更好。据说是鸟雀叼衔一些树果停歇在桑树上啄吃,其中一些种子粘落在山茶科和山榉科等树枝或伤陷处寄生,吸取树的养分长成。人们采集这种寄生物的嫩叶晒制成茶,即为桑寄生茶。其节、茎、枝、叶均可入药,作茶剂、煎膏和泡酒之用。味苦、甘,性平和,不寒不热,补肾补血。

10.砂罐茶

把冲洗干净的小砂罐置于火塘旁烘烤,等砂罐烤温热了,再把茶叶放进去,手握砂罐在火上慢慢摇晃,等砂罐内的茶叶散友出悦鼻的馨香时,便可将滚开水冲进砂罐里,盖上罐盖,闷上三分多钟,砂罐茶便沏成了。我国三峡一带的老百姓醉心于砂罐茶,他们觉得只有喝这种茶才够味才过瘾,喝后五脏六腑都熨贴,无比畅快。

11.三道茶

分三次用不同的配料泡茶,风味各异,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头道茶为苦茶,把茶叶放入小陶罐中用小火烤至微黄并有清香味时,再向茶罐内冲入沸水,泡成浓酽的茶汁倒人杯中饮用,此茶味浓且苦,故称苦茶。第二道茶为甜茶,它是和茶叶嫩芽和核桃仁、烤乳扇、冰糖蜜饯或者蜂蜜等用沸热的开水冲泡而成。此茶甜滋滋的,故称甜茶。第三道茶为回味茶,它是用茶叶嫩叶加生姜片、花椒、桂皮末、红糖等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

此茶麻、辣、甜、苦各味皆有,饮之使人回味,故称回味茶。云南大理的白族同胞爱饮三道茶,并用三道茶待客。三道茶喻示着人生有苦有甜,苦尽甜来,令人回味无穷。小小三道茶折射出白族同胞对人生哲理的悟性。

12.土锅茶

土锅茶是我国为云南哈尼族一种古老而方便的饮茶方法。先用大土锅将山泉水烧开后,放进南糯山上特制的“南糯白毫”,约煮5—6分钟后,将茶水舀人竹制的茶盅内饮用,这种茶水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哈尼族同胞爱饮这种茶,并称它为“土锅茶”。

13.腌茶

即把新茶叶放在大缸里,撒上适量的盐,然后用石块压紧盖好,经过数月后(一般是三个月)再拿出来饮用。此茶香气和滋昧都别有风味,由于像腌白菜一样,所以叫腌茶,部分彝族同胞爱喝。

腌茶一般在雨季进行,所用的茶叶是不经加工的鲜叶。制作时,姑娘们首先将从茶树上采回的鲜叶,用清水洗净,沥去鲜叶表面的附着水后待用。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德昂族等兄弟民族,至今仍保持着一种以茶作菜的食茶方法。

14.酥油茶

藏族同胞特别爱饮酥油茶。酥油茶的一般做法是将茶叶捣碎,在锅中熬煮后,用竹筛滤出茶渣,将茶汁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桶内,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停地搅伴,使酥油充分而均匀溶于茶汁中,然后装入壶内放在微火上以便随时趁热取饮。较高档的酥油茶还得加上事先就炒熟的碎花生米、核桃仁或者糖和鸡蛋。酥油茶既可单独诙用也可在吃糌粑或麦丐粑时饮用。

15.雷响茶

是酥油茶的一种,所不同的是把钻有小孔的鹅卵召烧红,放进装有酥油与茶汁的桶里,桶内茶汁便噼噼吧吧作晌,晌声过后立即用劲上下抽打,以增强茶汤的浓度及香气和滋味。白族的"雷响茶"颇具趣味性。将茶叶放人砂罐内烧烤一定时间后,冲入沸水,这时砂罐内会发出一种似"雷响"的声音。其时在场的宾客都会集中注意力等着聆听这种"雷响声",且自身的情绪也会随着响声的大小而起伏,发出发自内心的微笑,都认为是一种"吉祥幸福"的象征。

16.盐奶茶

将青砖茶敲碎,取50克左右的茶叶放到能装四、五斤水的铜壶或铁祸内,用沸水冲沏后再在微火上煮沸几分钟或直接用冷水煮开,等汤色浓后掺入一、二勺奶和一些盐即成盛奶茶。蒙古族和藏族牧民爱喝盐奶茶。他们每天旱晨煮一大壶置于微火上,趁热边喝盐奶茶边吃炒米和酪蛋子,一直到吃饱为止。

17.铁板茶

先把茶叶放在簿铁板或瓦片上面烘烤,待闻到茶香味时再倒入事先已准备好的锅子里熬煮几分抑。这种茶色如琥珀,昧酽香高。由于在铁板上烘烤,所以叫铁板茶。佤族同胞爱饮铁板茶。

18.罐罐茶

将砖茶敲碎成块,取几小块和水一道置于小罐内放在火上熬煮,直到罐内茶汤熬得恨浓很浓,只剩下一、二口时停止加热,稍凉后一饮而尽。甘肃省的一些老年人就爱喝这种罐罐茶。一个土火炉子、一只“曲曲罐”、一撮茶叶或一笼火,一撮茶,一个茶罐和一只茶蛊,便是罐罐茶的全部家当了。大家坐在热炕上,架旺火炉,将黑瓦罐里的茶熬的浓酽至极,一口口的呷着,显得十分舒坦轻松。

19.打油茶

贵州的布依族,广西的侗族、苗族同胞都爱喝打油茶。不过,们们的做法略有不同。步依族的打油茶做法是,先把黄豆、玉米、糯米等用油炒熟混合放在茶碗里,然后用油把茶叶炒香后放入少量的姜、葱、盐和水煮,直到沸腾为止,去渣后倒入茶碗里拌匀即成打油茶。布依族同胞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翌,雷打不动”之说。

而广西侗旅、苗族同胞的打油茶做法是,把事先煮熟晒干的糯米(又称阴米)下油锅爆炒好倒进茶碗里,再向碗里放一些熟芝麻、油炸花生米、葱等配料,然后将茶叶、油放入锅内爆炒并不停地用锅铲轻轻敲打,最后加水煮沸,虑出茶渣,把热茶汤冲入茶碗内即成打油茶。侗族有首民谣说:早上喝碗油茶汤,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个喝油茶汤,鸡鸭鱼肉也不香”。可见他门对打油茶的酷爱程度。

20.盐巴茶

盐巴茶是怒江州一带怒族一种较为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罐放在火炭上烤,取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块饼茶放人罐烤香,再将事先煨涨的开水加入罐中,至沸腾翻滚3~5分钟后,去掉浮沫,将盐巴块放在瓦罐中潮几下,并持罐摇动,使茶水环转三五圈,再将茶汁倒入茶盅,茶盅中再加适量开水稀释。

这种茶汁呈橙黄色,这样边煨边饮,一直到小陶罐中茶味消失为止。剩下的茶叶渣用来喂马、牛以增进牲口食欲。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蔬菜缺少,就常以喝茶代蔬菜。现在,怒族人家里每人有一土陶罐。

冲泡红茶的方法,你知道吗?


1。将新鲜的冷水倒入煮沸的水壶中煮沸:因为水龙头上的水充满了空气,红茶的香气可以完全散发出来,而隔夜的水、两次开水或热水瓶里的热水,都不是泡红茶的好地方。

2、以逐渐休息的方式注入沸水、暖水壶和温杯,避免水温过大的变化:一般茶壶的形状,都有一个短脂肪圆壶体,是让茶在泡泡时有完整伸展和舞蹈的空间。

3。仔细权衡茶叶的数量:泡浓茶,每茶一茶匙(约2,5克茶),但如果你想泡一杯好的红茶,建议你用2杯红茶(约5克)做两杯红茶。既能充分发挥红茶的原味醇厚,又能享受灌装杯的乐趣。

4。将沸水倒入壶中煮茶:大约30秒后,当水开始沸腾时,当水形成一个硬币大小的圆形时,最适合做红茶。

5。冷静等待合适的气泡时间:由于快速气泡不能完全释放茶叶的香气,一般的专业茶叶可以,会专业标记茶叶的浓度,气泡时间从2分钟到3.5分钟不等。依次递减。

6。把煮好的茶汤倒入你最喜欢的茶杯里:虽然茶杯有多种形状,但一般说来,它属于浅浅的底部,杯口更宽,因为除了让饮茶者充分享受红茶的香气外,你还可以欣赏到它迷人的棕色。

7。根据您的口味添加适量的糖或牛奶:如果您选择饮用纯红茶,重点在于红茶的真正颜色和原味。奶茶一般属于较重的口味,有一定的涩味,但添加丰富的牛奶后,其收敛性会降低,口感会更加丰富。

春节关于茶的习俗,你知道多少?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大家都过得隆重而热闹。除了琳琅满目的特色食品,还有纯朴美好的饮茶习俗,年复一年地延续着中国人丰富多彩的食饮文化。那么各地的春节饮茶习俗是怎么样的呢?下面的盘点有没有你的家乡茶味?

台湾:新春围炉茶会

围炉茶会,顾名思义就是在茶桌下罢火盆,新年时在四周置钱多枚围成一圈以求吉祥财运之气,然后邀请好友知己过来围炉团坐品茗,盆内炭旺火红,杯中茶暖,人群谈笑,其乐融融。

其实现在除了台湾,其他地区的朋友犹其是做茶叶生意的商家也会在新年时,邀请店铺的老客户及当地的好朋友过来品茗闲话,亦称新年茶会。

广东:叹茶与吃茶

先来说广府地区的饮茶文化,粤语俗称“叹茶”。一般是上茶楼的场景是这样的:

是不是吓呆了这么多小吃点心?所以大多数时候叹茶都是需要与茶水配合才能去油解腻,更重要的是时时润口,才能与各位亲朋好友滔滔不绝地谈天说地:叹茶是十分接地气的一种茶饮生活,百姓喜闻乐见。广东消耗普洱茶之量居全国前列岂是浪得虚名?

而吃茶主要在潮汕文化区域风行,工夫茶几乎从早到晚都不停歇,吃茶的家人或是来拜年的亲朋好友等都统称“胶己人”,轮番饮茶,人声鼎沸,单丛飘香,一时也欢乐无穷。

浙江杭州:元宝茶

浙江盛产绿茶,家家户户都喜饮新绿。而杭州的元宝茶一般都会在绿茶汤里加上两颗橄榄或是两颗金橘,橙黄碧绿,讨喜吉利。一般在大年初一早上起床之后饮用,寓意“喝碗元宝茶,一年四季元宝来”。

福建宁德:三茶六酒

福建蕉城春节得用三茶六酒祭祀祖先与神灵。除夕春节得供“茶米水”(即茶水,闽人称茶为茶米),正月初一供年茶,然后大家喝做年糖茶(当地人称春节为做年),拜年要喝冰糖茶,这些加入了调料的甜味茶带着“大家喝了就可以一年到头口甜心甜”的美好寓意。

正月初一还有向祖先讲茶的习俗,每位祖牌前放置一盅茶,然后尽膜拜,捧茶、举茶、献茶等仪式之手势及祷词等~~应该是比较复杂的传统做法,乡下人家多见之。

江苏镇江:三道茶

这种新年茶俗应该是大家都想要的。因为不像大多地方的大年初一要早起的传统,镇江的大年初一是可以晚起的——为了把被窝里的“财气”捂住~~嗯,这个理由也挺可爱!晚起的一家人洗漱完毕之后,开始上茶了。

第一道圆子茶,象征合家团圆,生活圆满;

第二道枣子茶,不能吃完,要剩下几枚枣子,象征有吃有剩,年年有余;

第三道八宝茶,在绿茶中入金菊、葡萄干、枸杞等配料,象征新春大吉大利,吉祥如意。

三道茶喝完,就打开门准备拜年了~~

安徽黩县:锡格子茶

锡格子是传统茶点的锡制器具,是大多当地人的喝茶印记,而大年初一见“锡”即见“喜”,寓意皆大欢喜。新年一早,大家前面摆了两杯茶,一糖茶一香茶,寓意生活甜美、活色生香。

先喝香茶,再喝甜茶,寓意先苦后甜,好日子在后头。喝完茶后再来两个五香茶叶蛋,代表好事成双。

大家发现没有?传统的茶俗基本都是当地人喝当地茶,但随着茶叶经济的崛起,茶叶多样化也逐渐融入万千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北方人们也开始热衷喝普洱茶,犹其是茶性温和、保健功效较多的柑普茶更是成为大众新年茶礼的热门。

而各地的春节茶俗很大程度上是大家心里的家乡茶味,是属于温情记忆里的美好印象。

你知道婚礼上有哪些用茶习俗吗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都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本”,可示爱情“坚贞不移”;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又四季常青,以茶行聘寓意爱情:“永世常青”,祝福新人“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未婚少女茶规。流行于福建一带农村。未婚少女出外做客,不能随便喝别人的茶水,倘若喝了,就意味着同意做这家的媳妇。此习俗流传已久,当地认为茶树至性不移,结婚必以茶为信物,因此,未婚女子不可随便喝别人家的茶。

三茶。旧时汉族婚俗。流行于江浙一带,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合茶”。此俗现已不常见,但在某些地区仍有遗风。行于湖南一带,指提亲、相亲和入洞房前三次所沏之茶。媒人上门提亲,沏以糖茶,含美言之意;男子上门相亲,姑娘送递的是一杯清茶,置贵重物品或钱钞于杯中送还女方,姑娘收受则为心许,入洞房前,以红枣、花生、龙眼等泡入茶中,并拌以冰糖招待客人,系早生贵子跳龙门之意。

食茶。亦称“走媒”。旧时汉族婚俗,流行于浙江西部地区,媒人受男方之托,向女方提亲,倘女方应允,则泡茶、煮蛋招待,俗称“食茶”。可用桂圆干泡茶,或用三只水泡蛋,加白糖拌和,当地称:“圆眼茶”和“鸡子茶”。

茶礼。也称“下茶”、“聘礼茶”。定亲的聘礼。以茶为礼取茶种“不移”之意,寓其白头偕老。明代许次纾《茶疏》:“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子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曰下茶。”此俗最迟宋已有之,延续至近代。。

茶之所以被婚嫁男女所青睐,是因为茶树为常青树,是至性不移之物,正如明代郎瑛所说:“种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以茶为聘礼喻示人们对从一而终的幸福婚姻的向往和美好祝愿。现今,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区的男女青年订婚、受娉、婚宴等,仍离不开茶,分别称为定亲茶、受聘茶、新娘子茶、传茶等。

中国全的茶礼仪 你知道哪些


中国被称作礼仪之邦,这待客茶道中自然是蕴含着许多中国文化。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比如,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

学文化,知礼仪,是每个喝茶人都应该做的功课。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应知道以下的茶礼仪细节,才能营造更好的祥和品饮氛围。招待客人,注意这些细节,才能展示主人的风采。

中国被称作礼仪之邦,这待客茶道中自然是蕴含着许多中国文化。

学文化,知礼仪,是每个喝茶人都应该做的功课。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应知道以下的茶礼仪细节,才能营造更好的祥和品饮氛围。招待客人,注意这些细节,才能展示主人的风采。

5、取茶

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取茶,不要用手抓。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

6、逆时针的讲究

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

7、顺时针的讲究

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因为如自右到左逆时针则口向前冲着为宾客倒茶,壶嘴不断行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当然,如习惯左手持壶,则可逆时针。

8、分茶

分茶时要求的就是要注意不得溅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分茶时,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

9、茶满欺客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10、最后为自己添茶

习惯上,最右方的茶是尾席,斟茶适量,每一泡茶,都应由茶主人进行扫尾。茶主人应随时关切每一道茶汤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发挥茶汤的品质。

11、续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该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主人应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适当注意观察,在喝的尽兴时候,也应该掌握茶局结束的时间。

12、茶点

正规场合,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视为对茶的不尊重。食用的茶点,并不推荐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坚果类的零食比较适宜。茶到深夜,当备茶点。

13、安排座位

为了配合长幼有序的礼节,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原因是这样一来,斟茶将会按照顺序,自左向右,最后到自己,如果将主宾安排的位置不对,则斟茶过程中如先给主客斟茶,则顺序将被打乱,从而变得无序。

14、续水

如遇宾客多需要助泡协助烧水壶续水时,可以在需要续水时适当打开壶盖示意,避免高声要水,那样会使宾客感到尴尬。

15、放置茶壶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16、擦拭茶壶

有的茶主人,十分爱惜自己壶,在冲泡中,难免淋壶擦拭,把玩摩挲,甚至多壶齐养,但不知道在自己的举手投足间,这些多余的动作,已经影响到了客人品茶注意力。同样道理,品茶期间,整理茶台、擦拭桌椅,也让人以为主人要送客了。

品茶礼仪之(二)

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

喝茶是长辈的,用食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

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六、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很多地方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

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九、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十、茶三酒四秃桃二

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饭桌上的饮茶礼仪你知道多少


生活当中,在饭桌上的礼仪是很讲究的,特别是在职场中,与客户吃饭时一定要注意饭桌上的礼仪。也许你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可能会引起客户的注意,饭桌上的细节和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在饭桌上谈成的交易数不胜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饮茶礼仪。

饭桌上的饮茶礼仪一、茶具要清洁

不管宴请客户,还是客户来访,首先要注意的是茶具要清洁。客人入座后,理应先起身让坐,后备茶。倒茶之前,一定要确认茶具是否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

二、茶水要适量

先说茶叶,一般要适量。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味把茶冲好。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者客人,让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三、端茶要得当

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疾,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轻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

添茶,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亲自来添则更好。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最后再给自己添。

你知道这些独特的饮茶习俗吗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首,它的起源地在中国,我国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你知道这些独特的饮茶习俗吗?

龙虎斗茶

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锅帽茶

在锣锅内放入茶叶和几块燃着的木炭,用双手端紧锣锅上下抖动几次,使茶叶和木炭不停地均匀翻滚,等到有屡屡青烟冒出和闻到浓郁的茶香味时,便把茶叶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速地把木炭拣出去,再把茶叶倒回锣锅内加水煮几分钟就可以了。布朗族同胞喜欢饮锅帽茶。

婆婆茶

新婚苗族妇女常以婆婆茶招待客人。婆婆茶的作法是:平时将要将去可的南瓜子和葵花子、晒干切细的香樟树叶尖以及切成细丝的嫩腌生姜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储存在容器内备用。要喝茶时,就取一些放入杯中,再以煮好的茶汤冲泡,边饮边用茶匙舀食,这种茶就叫做婆婆茶。

虫茶

它是一种制法奇特、极富民族习俗的特产茶。虫茶是把采摘的茶树鲜叶和部分香树叶混合放在竹篓或大木桶里,浇上淘米水,让其自然发酵。数天后便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氮气味,这种气味会招引“化香夜蛾”的昆虫成群来此安家落户,生育繁衍。它的幼虫特别喜食腐烂的茶叶和香树叶,并排出一粒粒比菜籽还小的虫屎。把这种虫屎收集起来晒干便是虫茶。

饮用虫茶时要先在杯中倒入开水,后放入适量虫茶,盖好杯盖。虫茶粒先漂浮在水面,待其缓缓下沉到杯底并开始溶化时即可饮用。虫茶泡出的汤清香宜人,沁人心肺。饮之令人顿感心旷神怡。湖南城步苗族目治县五岭山区的苗族同胞尤爱饮虫茶,所以虫茶又叫城步虫茶,它是一种速溶性饮料。

三道茶

分三次用不同的配料泡茶,风味各异,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头道茶为苦茶,把茶叶放入小陶罐中用小火烤至微黄并有清香味时,再向茶罐内冲入沸水,泡成浓酽的茶汁倒人杯中饮用,此茶味浓且苦,故称苦茶。第二道茶为甜茶,它是和茶叶嫩芽和核桃仁、烤乳扇、冰糖蜜饯或者蜂蜜等用沸热的开水冲泡而成。此茶甜滋滋的,故称甜茶。

第三道茶为回味茶,它是用茶叶嫩叶加生姜片、花椒、桂皮末、红糖等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此茶麻、辣、甜、苦各味皆有,饮之使人回味,故称回味茶。云南大理的白族同胞爱饮三道茶,并用三道茶待客。三道茶喻示着人生有苦有甜,苦尽甜来,令人回味无穷。小小三道茶折射出白族同胞对人生哲理的悟性。

土锅茶

用土锅或主罐烧水,待水烧开时再把新鲜的茶叶直接放入土锅内或土罐内,并继续加水烧,直至烧到茶汤很浓时为止。哈尼族同胞爱饮这种茶,并称它为“土锅茶”。

酥油茶

藏族同胞特别爱饮酥油茶。酥油茶的一般做法是将茶叶捣碎,在锅中熬煮后,用竹筛滤出茶渣,将茶汁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桶内,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停地搅伴,使酥油充分而均匀溶于茶汁中,然后装入壶内放在微火上以便随时趁热取饮。较高档的酥油茶还得加上事先就炒熟的碎花生米、核桃仁或者糖和鸡蛋。酥油茶既可单独诙用也可在吃糌粑或麦丐粑时饮用。

铁板茶

先把茶叶放在簿铁板或瓦片上面烘烤,待闻到茶香味时再倒入事先已准备好的锅子里熬煮几分抑。这种茶色如琥珀,昧酽香高。由于在铁板上烘烤,所以叫铁板茶。佤族同胞爱饮铁板茶。

打油茶

贵州的布依族,广西的侗族、苗族同胞都爱喝打油茶。不过,们们的做法略有不同。步依族的打油茶做法是,先把黄豆、玉米、糯米等用油炒熟混合放在茶碗里,然后用油把茶叶炒香后放入少量的姜、葱、盐和水煮,直到沸腾为止,去渣后倒入茶碗里拌匀即成打油茶。

布依族同胞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翌,雷打不动”之说。而广西侗旅、苗族同胞的打油茶做法是,把事先煮熟晒干的糯米(又称阴米)下油锅爆炒好倒进茶碗里,再向碗里放一些熟芝麻、油炸花生米、葱等配料,然后将茶叶、油放入锅内爆炒并不停地用锅铲轻轻敲打,最后加水煮沸,虑出茶渣,把热茶汤冲入茶碗内即成打油茶。

侗族有首民谣说:早上喝碗油茶汤,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个喝油茶汤,鸡鸭鱼肉也不香”。可见他门对打油茶的酷爱程度。

中国“两大奇茶”你知道吗?


一、蒙顶山茶

众所周知茶叶都是凉性的食品,医生也时常交代胃寒凉的人要少喝茶,特别是不要喝绿茶。而在我国20个产茶的省份中,还真有一个地方所产的茶叶不是凉性的,而是温性的!那就是地处我国西南方的四川蒙顶山茶。

“蒙顶山茶”最近刚被国家商标总局授予驰名商标,蒙顶山茶生长于号称中国天漏之地的四川雅安蒙顶山。蒙顶山茶的奇特之处似乎是个难解之谜,据明代着名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介绍,茶叶属于性寒植物,而唯独蒙顶山所产的茶叶味温性茶,到底是茶叶品种的特殊还是蒙顶山土壤的特殊,至今没有研究机构给出答案,人们只知道蒙顶山茶是中国20个产茶省份中唯一的温性茶,而不知道它的温性特征是如何形成的。温性茶具有其他茶叶所不能匹敌的养生保健功效,古代医学家认为蒙顶山温性茶“主却疾”,即为”可治疗小疾病”的的意思,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蒙顶山温性茶对防癌抗癌还有着独特的功效。因而在养生大潮下,人们对蒙顶山茶珍爱有加,蒙顶山的温性茶成为讲究养生人士的挚爱珍品,蒙顶山茶的神奇也逐渐被更多人所熟知。

二、碎铜茶

产于福建省北部山区邵武市境内的一种茶叶——碎铜茶,碎铜茶又名"观星茶"也叫"神仙茶",该茶茶树植株呈灌木型,中叶类,分枝部位低,稀蔬不齐,叶片长,椭园形,叶脉明显,叶缘锯齿细而密,叶色暗绿,芽叶较肥壮,持嫩性强。发芽偏迟,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开始采摘,9月上、中旬停止生长,整个生长期不到7个月。耕作管理粗放,一般只在春茶前稍作耕锄,不施肥也无修剪与喷药。由于种植稀蔬,管理粗放,采摘期又短,产量甚低,但绿毛茶毫显、味浓、耐泡、质佳,除了具有碎铜功效外,沏上一杯,满屋飘香,品茗一口,更是沁人心肺,颊齿留香。省农业厅提出把“碎铜茶”列入2009年野生茶保护盘子,农林大茶学系也有意将“碎铜茶”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工商部门已决定把“碎铜茶”作为省知名品牌进行申报。

“碎铜茶”的名称由来已久,因该茶叶具有“碎铜钱”的功能,只要将一小撮茶叶放入嘴里咀嚼片刻,再取一枚洁净的铜钱放入嘴中与茶混嚼一分钟,在吐出的茶渣中便能看到闪闪发光的碎铜,故当地流传着“碎铜茶好众人夸,能把铜钱碎成渣”的民谣.经福建省有关部门检测,“碎铜茶”中的氨基酸含量为2.9,而当地普通茶叶为1;茶多酚含量为46.5,当地普通茶叶仅为15,其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当地普通茶叶。

相传从前有个小孩不慎吞下了一枚铜钱,危在旦夕。这时张三丰恰巧路过,为了救这个孩子,他随手抓了一把路边的茶树上的茶叶放在口中嚼烂,然后喂给吃了铜钱的孩子。没过多久,那枚铜钱就从孩子的身体里排出来了,孩子也因此得救。从此,这种茶叶就有了可以嚼碎铜钱的功能,后人称之为“碎铜茶”。

盖碗喝茶的“暗号”这些你都知道吗?


盖碗,简称三才碗。由盖、碗、托组合而成,“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取天地人三才之意”。用盖碗泡茶,是现在人喝茶的时尚,可是你知道古代茶馆用盖碗喝茶时,盖碗的摆放是有讲究的吗?

每一种盖碗的摆放(茶阵),都蕴含了其各自的“暗号”。最近,茶阵的“暗号”成为了网友热议的话题:看似普通的盖碗茶,居然有这么多的门道!是不是很想知道不同茶阵代表的“暗号”呢,快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一:茶盖朝下靠茶托

这种方式摆放的含义是客人需要添水了,茶馆小二看到便会立马给你添水。

二:茶盖上放片树叶

这种情况一般是客人短时间离开,但是还是要回来喝茶的,暗示茶馆的老板不要把茶收走。除了树叶,还可以在茶盖上放其他小东西,如火柴、石子都行。

三:茶盖朝外斜靠茶托

古代帮会很多,如果外地帮会的人遇到困难,想寻求本地帮会人的帮助,就会如此摆放茶具。茶馆小二看到这种暗语后,会在茶馆寻找,介绍两方认识。

四:茶盖立起放在茶碗旁

这种放置方式一般都是熟人才会这样,意思是要赊账。如果朋友在场,钱没带够,这样暗示老板,下次再补,就能避免尴尬。一般只有熟人才可以“刷脸”哦,新客“刷脸”就难了。

五:茶盖朝上放进茶碗

这种放置就是告诉茶馆老板,自己喝完了要走了,可以收拾桌子了。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明白了这几种“暗号”了。要知道茶馆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十分重要,不仅是休闲的场所,也是消息最多且流通最快的地方,在茶的“江湖”上混,不懂点“暗号”是不行的哦!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泡茶12步,你知道几个?》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