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说一般劳动工作。茶艺是一种物质活动,更是精神艺术活动,器具则更重要讲究,不仅要好使好用,而且要有条有理,有美感。所以,早在《茶经》中,陆羽便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

1、风炉: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国道家五行思想与儒家为国励志精神而设计,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其具体设计思想见后章茶道部分。

2、笤:以竹丝编织,方形,用以采茶。不仅要方便,而且编制美观,这是由于古人常自采自制自食而特意设置。

3.炭挝:六棱铁器,长一尺,用以碎炭。

4、火夹:用以夹炭入炉。

5、釜: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多以铁为之,唐代亦有釜瓷石釜,富家有银釜。

6.交床:以木制,用以置放茶釜。

7.纸囊:茶灸热后储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8、碾、拂末:前者碾茶,后者将茶拂清。

9.罗合,罗是筛茶的,合是贮茶的。

10.则:有如现在的汤匙形,量茶之多少。

11.水方:用以贮生水。

12、漉水囊:用以过滤煮茶之水,有铜制、木制、竹制。

13.瓢:杓水用,有用木制。

14.竹莢:煮茶时环击汤心,以发茶性。

15.鹾簋、揭:唐代煮茶加盐去苦增甜,前者贮盐花,后者杓盐花。

16.熟盂:用以贮热水。唐人煮茶讲究三沸,一沸后加入茶直接煮,二拂时出现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将盂中之熟水再入釜中,称之谓‘救沸”、“育华”。

17.碗: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尚越瓷,此外还有鼎州瓷、婺州瓷、岳州瓷、寿州瓷、洪州瓷。以越瓷为上品。唐代茶碗高足、偏身。

18.畚:用以贮碗。

19、扎:洗刷器物用,类似现在的炊帚。

20、涤方:用以贮水洗具。

21.渣方:汇聚各种沉渣。

82.巾,用以擦拭器具。

23.具列:用以陈列茶器,类似现代酒架。

24.都篮:饮茶完毕,收贮所有茶具,以备来日。

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饮一杯茶有这么多复杂的器具似乎难以理解。但在古代人说,则是完成一定礼仪,使饮茶至好至精的必然过程。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其实,现代烹饪所用器具较陆羽二十四器更为复杂,只不过厨师作,客人吃,不知其中艰辛而已。中国古代茶人,用这样细腻的描述体味自煎自食的乐趣,也从中表现实践精神。陆羽当时便说明,所谓“二十四器必备”,是指正式茶宴,至于三五友人,偶而以茶自娱,可据情简化。

宋代不再直接煮茶,而用点茶法,因而器具亦随之变化。宋代茶艺,处处体现了理学的影响,连器具亦不例外,如烘茶的焙笼叫“韦鸿胪”,自汉以来,鸿胪司掌朝廷礼仪,茶笼以此为名,礼仪的含义便在其中了。碎茶的木槌称为“木侍制”;茶碾叫作“金法曹”,罗合称作“罗枢密”,茶磨称“石转运”,连擦拭器具的手巾都起了个高雅的官衔,叫作“司职方”。且不论这些名称所表达的礼制规范是保守还是进步,其中的文化内涵则一目了然。可见,中国古代茶具不是为繁复而繁复,主要是表达一定思想观念。宋代全套茶具以“茶亚圣”卢仝名字命名,叫作“大玉川先生”。足见,仅以使用价值来理解古代茶器是难得要旨的。今人参观日本茶道表演,看见方巾、水方、小刷子等一堆器物,而不知其义。不用说现代中国人,即便日本茶道师,使用这些器物也不一定尽知其中含义。因此只能从文化观念上,才可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明清废团茶,散茶大兴,烹煮过程简单化,甚至直接用冲泡法,因而烹茶器皿亦随之简化。但简化不等于粗制滥造,尤其对壶与碗的要求,更为精美、别致,出现各种新奇造型。由于中国瓷器到明代有一个高度发展,壶具不但造型美,花色、质地、釉彩、窑品高下也更为讲究,茶器向简而精的方向发展。壶、碗历代皆出现珍品,如明代宜德宝石红、青花、成化青花、斗彩等皆为上乘茶具。壶的造型也千姿百态。有提梁式、把手式、长身、扁身等各种形状。图案则以花鸟居多。人物山水也各呈异彩。我国唐代茶碗重古朴,而宋代由于斗茶的出现,以茶花沫饽较品质高低,需要碗色与茶色和谐或形成鲜明对比,所以重瓷器色泽,而明清以后,茶之种类日益增多,茶汤色泽不一,壶重便利、典稚或朴拙、奇巧,碗则争妍斗彩,百花齐放。所以,仅明清壶碗组成一个大型展览亦并不费难。

清代京师,则自有独特的高雅茶具。老北京大家贵族、宫室皇廷,乃至以后许多高档茶馆,皆重盖碗茶。此种茶杯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盖碗茶又称“三才碗”。三才者,天、地、人也。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一副茶具便寄寓一个小天地,小宇宙,包含古代哲人“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盖碗茶源于何时,至今无定论。茶托又称“茶船”,民间相传为唐代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所造,始为木托,后以漆制,始称茶船。但从目前考古发掘来看,茶托的出现肯定更早,所以崔宁之女创茶船之说也只能作故事传说来看。益碗茶具有许多花样,常绘山水花鸟,多出名人手笔。碗内又绘避火图。有的连同茶托为十二式;也有的十二碗加十二托,为二十四式,以备茶会之用。清化茶托花样繁多,有圆形、荷叶形、元宝形等等。北京气候高寒,茶具以保温为要,所以盖碗茶具一时风行,此风一起,影响各地。尤其是四川等地,大街小巷,处处茶馆皆备盖碗茶,至今特色不减。

明清以后,茶具不仅为实用,而且成为十分典雅的工艺品,许多家庭喜欢摆一套精美茶具,有客来沏一壶好茶,列杯分茗,既是亲朋情谊,又是艺术品的陈列欣赏。中国人茶艺观点可以说已深入千家万户。

中国瓷器向来知名世界,饮中国茶,又用中国茶具方为完美。茶与茶具结合,推动了中国茶文化向外扩展。自明以来,我国出口贸易中茶与瓷器皆为大宗,近代更是如此。直至现代,中国茶具仍为世界各国所宝爱。今之东南亚国家,明明是自己烧制的茶具,却以“中国瓷器”相标榜,以抬高身价。小小茶具对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精选阅读

烹茶尽具,茶遇好器!


斗笠杯

斗笠,一种古老的挡雨遮阳的器具,至今在山村水乡仍随处可见。斗笠杯造型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取其怡然自得之美,线条简洁优雅,烧成难度高,于简洁中见大智,尤显珍贵。取杯品茶,若姜尚之于渭水,于山水间心怀天下,于平凡中窥大智之道。

汝窑

汝窑茶具是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汝州而得名,在陶瓷史上有“汝窑之魁”之称。经过茶水浸泡,内里会出现开片,茶色又附着在开片上,令茶具呈现出了令人心醉沉迷的花纹,大大增强了茶具的观赏度。既能够闻香,又能够观色,汝窑茶具能给饮茶之人带来视觉上和嗅觉上的双重享受。

珐琅彩

珐琅彩,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是引进国外珐琅材料创制而成的,并一举成为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

柴烧

柴烧制品富含远红外线,对养生有很大的帮助.每个人至少都应该拥有一个柴烧杯,用来日常饮水喝茶,可让茶汤味甘甜,净化水的能量.即便是不用来喝茶,也可常置于手中抚摸,一样可达养生之效.

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无釉裸烧追求的是一种本真、古拙、朴实之态,天然形成的釉色与陶坯高温下形成的肌理再加上建水紫陶特有的阴刻阳填工艺,书画与肌理釉色在窑内自然形成的画面美感十分有意境,且多了几分文化气息。

品茗杯的手持姿势

女士持杯手势:右手持杯,用拇指食指夹杯,中指托住杯底,并舒展开兰花指。

男士持杯手势:右手持杯,拇指食指夹杯,中指托住杯底,男士就不要将兰花指舒展开了。这样的持杯手势称作“三龙护鼎”,三根指头誉为“三龙”,茶杯如鼎。

因为爱茶,所以爱杯。茶杯,自品茗伊始,成为不可缺少的角色。或行单影只或成双成对,与壶相伴,自愿作壶的配角。然而,茶杯虽小,却藏有无尽之美,是与生活最贴近的用器。所谓“烹茶尽具,茶遇好器”,一如美人在侧,花香满堂,妙不可言。

好茶配好器,喝什么茶就该用什么器!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喝茶也如此,一套精致的茶具配以色香味俱全的好茶,可谓是相得益彰。

茶与茶具的完美结合,才能体会品茶的乐趣,好的茶具才会带给我们良好的视觉享受。

中国是茶的故乡,几千年来,茶已成为深得人们喜爱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根据茶的基本分类以及,我们将和大家分享一些不同茶具的搭配。

1、绿茶

未发酵茶。我国盛产茶叶,以绿茶为最早。这种茶内质香气高爽,滋味鲜醇,含有茶多酚、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常见绿茶: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太平猴魁、峨眉毛峰、安吉白茶、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等。

茶具:1.紫砂壶

选用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适宜绿泥、段泥类紫砂壶。

②、壶形:壶身不宜过高,壶口较大。

③、容量:容量宜在150cc至250cc之间。

2.透色玻璃杯,或用白瓷、青瓷、青花瓷杯。以无色、无花、无盖的玻璃杯为最好。

玻璃茶具质地透明、传热快,透过玻璃杯可以观赏到茶汤的颜色以及茶叶的形态。

但玻璃茶杯质地脆、容易破碎,且传热迅速,保温性差,茶的香气也易于散失,因此使用玻璃器具冲泡出的茶最好尽快饮用完。

2、红茶

全发酵茶。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其品质特征是红叶红汤。茶色乌润、汤色红亮.

常见红茶:祁门红茶、云南滇红等

茶具:

1.紫砂壶

选用的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紫砂壶的原料尽量为红泥类、清水泥等。

②、壶形:宜使用壶身较矮之器型;高级细嫩红茶还适宜口盖较大之器型,如“仿古壶”;

③、容量:壶容量适中,宜在220cc以上。

2.内挂白釉紫砂、白瓷、红釉瓷、暖色瓷的壶杯具、盖杯、盖碗或咖啡壶具。

3、乌龙茶

即青茶,属于半发酵茶,经过鲜叶采摘→做青(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揉捻→干燥几道工序制成,制作工艺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

常见乌龙茶:武夷岩茶(如大红袍、肉桂、水仙)、安溪铁观音、潮州凤凰单丛、台湾冻顶乌龙等。

茶具:

1.紫砂壶

选用的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朱泥、红泥、紫泥类皆宜。

②、壶形:乌龙茶适宜小壶冲泡,闽南乌龙以香气著称,适宜壶身较高、壶腹鼓之器型,留香效果好,如“龙蛋壶”;闽北乌龙以茶汤而显,宜使用壶腹宽之小壶冲泡,更能激发岩茶醇厚之韵味,如“水平壶”。

③、容量:容量宜在100cc—220cc之间。

2.紫砂壶杯具,或白瓷壶杯具、盖碗、飘逸杯配。

4、黑茶

后发酵茶。黑茶一般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和干燥五道工序。

常见黑茶:湖南安化黑茶、四川边茶、滇桂黑茶、广西六堡散茶等、包括普洱茶。

茶具:

1.紫砂壶

选用的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适宜紫泥类颜色较深的紫砂壶,养出效果佳;

②、壶形:圆器、方器皆可;

③、容量:适宜在190cc-380cc左右。

2.普洱茶:可选紫砂壶、铁壶、银壶、盖碗等冲泡。

5、黄茶

轻微发酵茶。其品质特征为:黄叶黄汤。其制法与绿茶基本相同,但在揉捻后或初干后有闷黄过程。

常见黄茶: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黄小茶: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茶具:1.紫砂壶

选用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适宜段泥类紫砂壶。

②、壶形:壶身不宜过高,壶口较大。

③、容量:容量不宜过大,宜在150cc至250cc之间。

2.奶白或黄釉瓷及黄橙色壶杯具、盖碗、盖杯。

6、白茶

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常见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茶具:1.紫砂壶:

选用的紫砂壶宜满足:

①、泥料:紫砂壶的原料以紫泥,段泥类为宜,

②、壶形:宜壶身高度适中、口盖大,例如“金钟壶”;

③、容量:容量宜在250cc—350cc之间。

2.白瓷或黄泥炻器壶杯及内壁有色黑瓷。

7、其他种类

花茶:

花茶是将花或叶的果实炮制而成的茶,属加工茶类。分花果茶和花草茶。

常见花茶:茉莉花茶、玫瑰花茶、玉兰花茶等。

茶具:1.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壶杯具。

2.采用玻璃壶,实用而且美观,可观看花的完美形态。另外用花茶壶的话建议快速洗茶一次,这样可喝的更纯净的花茶。

总结

瓷质茶具

瓷质茶具特别适合用来冲泡风格清扬的茶。

适合冲泡茶类:原料较嫩的绿茶、花香型红茶、清香型的乌龙茶,如:铁观音、白茶的新茶,如:白毫银针等。

陶质茶具适合冲泡一些风格厚重的茶。

特别是普洱、蜜香型红茶、醇厚型乌龙茶,如:武夷岩茶、老白茶,如寿眉等。

陶制茶具

紫砂器具适合泡厚重风味的茶,尤其是重发酵、重焙火的茶以及老茶。如:普洱老茶、老白茶、黑茶等。

紫砂茶具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要泡好一壶好茶,茶具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有着许许多多的讲究。

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茶类、饮茶习惯、场合与季节,选用不同的茶具。只有这样,才会发现饮茶的乐趣。(文章来源:茶姐聊茶;

器之韵·老铁壶


而在宋代文人中,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不仅在文学和书法上技冠群雄,在喝茶这件事情上也是极其讲究。

他写过的一首诗-《满庭芳·茶》,就把他对于喝茶这件小事的执着与审美体现了出来,“兔毫金丝薄盏,松风蟹眼轻汤。”

兔毫金丝薄盏指的是宋朝时风靡全国的黑釉盏中的一个名贵品种兔毫盏,后传到日本,成为日本茶道的圣器,日本人称之为兔毫天目釉。

而松风蟹眼则是对泡茶时水的沸腾情况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也只有用老铁壶煮水,才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

极其讲究,可喝茶本就是风雅之事,若要喝到最好喝的茶,自然要对水、煮水的水壶、茶、茶器,甚至喝茶时的环境与氛围都严格把关。

为了自己的健康,也为了入喉的风韵。

好的茶是能让人体会到一种醉意的。

宋代诗人杜耒在寒夜会客,以茶当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火汤沸火初红。”

而宋代的董嗣杲则说,“石鼎煮茶非异事,井栏镌字是何年。”

近年来,痴迷老铁壶的人越来越多,茶人们觉得,使用这种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铁壶泡茶,茶色喉韵更佳。

说得平白点,老铁壶使用河床风化后裸露出的砂质铁矿为原料,含有的重金属较少,又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可以补充人体的铁,且能软化水质。

用其煮出的水,更清澈甘甜。用其泡茶,可以更多地激发出茶叶中的多糖,使茶汤甘味更浓之余不见涩味。

当然,用老铁壶来泡茶的实用主义者有很多,收藏老铁壶的人也不少。器物本身就是收藏者生活品味、性格的一种言说方式。老铁壶自带老味,质朴古拙,仿佛一位身经百战的智慧老者,身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这是馈赠,亦是成熟的象征,一种老而弥坚的境界。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