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是指茶的制备方法,制茶设备以及在中国消费茶的场合。如今,无论是在休闲场合还是正式的中国场合,都经常喝茶。除了作为饮料外,中国传统茶和中国菜还使用中国茶。

在几种特殊情况下,茶会被制备和食用。

茶作为尊重的标志:

在中国社会,年轻一代总是通过喝杯茶来表达对老一代的尊重。邀请长者去餐厅喝茶是假期的一项传统活动。过去,低等阶层的人向高等阶层的人喝茶。如今,随着中国社会的自由化,有时父母可能会为孩子倒杯茶,或者老板甚至会在餐馆里倒下茶给下属。但是,较低级别的人员不应期望较高级别的人员在正式场合下为他或她提供茶水。

茶用于道歉: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过为他人倒茶向他人道歉。例如,为父母喝茶的孩子表示遗憾和屈服。

在结婚当天向长辈敬茶表示感谢:

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仪式中,新娘和新郎都跪在父母面前为他们服务。这是表达他们感激之情的最虔诚的方式。父母通常会喝一小部分茶,然后给他们一个红包,这象征着好运。

在婚礼当天与大家庭建立联系:

婚礼期间的茶道还可以作为双方聚会的一种方式。由于中国家庭可能会扩大,可能会有一两百人,因此在求爱过程中完全有可能没有被介绍给某人。因此,在茶道仪式上,这对夫妇将为所有家庭成员提供茶道,并以他们的正式头衔称呼他们。喝茶象征着对家庭的接纳,老一辈将给婚姻中的夫妇一个红包,而这对夫妇则有望给未婚的年轻夫妇一个红包。

Cy260.com精选阅读

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的发展方


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沿着茶艺轨道而与时俱进的。对茶叶的色、香、味及艺术意境的追求一直是中国茶艺的重点。

从唐代以前的夹杂他物的混煮法到唐代的煮茶法、宋代的点茶法和明清时期的瀹茶法,泡茶方式是朝着自然、简约、生活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茶叶的制造方法也从蒸青、压汁、制饼发展为烘青、炒青以至摇青等方法,制造出能显示茶叶自然形态、色泽、香味的绿茶、黄茶、白茶和青茶等产品,形成了千奇百态、异彩纷呈的茶世界。这一切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的发展、人们品茶口味的变化而向前演进。这种变化的终极目标是越来越追求茶叶本身天然的色香味形,赋予品茶以丰富的审美情趣,无疑,这是一种人性化的追求,它符合中国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本性。应该说,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反观日本,他们将中国宋代的点茶法引进本国后,发展为宗教色彩极浓的日本抹茶道。直到今天,他们饮用的是从宋代以来一成不变的蒸青绿茶粉,使用的也是宋代点茶法那一套点茶器具和方式,历千年而不变。这是因为,引进中国饮茶方法的都是日本高僧,他们是在中国寺庙中将佛门茶事学回去,并将它们作为佛门清规的组成部分,一直在佛门中被严格地传承下来。比如,最早将中国宋代寺庙中的饮茶礼仪引进日本的,是对日本茶道的创立产生重大影响的南浦绍明(1235―1309).南宋开庆元年(1259),南浦绍明师从杭州净慈寺虚堂智愚禅师。咸淳元年(1265)秋,虚堂智愚奉旨为余杭径山寺万寿禅寺住持,南浦绍明也跟着上山,一边参禅,一边学习径山等寺院的茶礼。咸淳三年,南浦绍明回国,临行前得到一套茶台子。他将茶台子连同七部中国茶典带回了日本,一边传禅,一边传授禅院茶礼。南浦绍明回国后曾任崇福寺住持33年。其茶礼被弟子大德寺开山宗峰妙超所继承,带回的茶台子等茶道器具也转移到大德寺。大德寺的茶礼后来就传至对日本茶道的创立有很大贡献的一休宗纯和村田珠光。由此可见,日本所传去的茶道实际上就是佛教茶道。

不仅如此,连赫赫有名的日本茶道精神――茶道四规,"和、静、清、寂"也是从中国佛门典籍中学去的。据日本学者西部文净在《禅与茶》一书中的考证,南浦绍明带回日本的七部茶典中,有一部是刘元甫所作的《茶堂清规》,其中的"茶道规章"和"四谛义章"两部分被后世抄录为《茶道经》。从《茶道经》中可知,刘元甫乃中国禅宗杨岐派二祖白云守端的弟子,与湖北黄梅五祖山法演(杨岐派三祖)为同门。刘元甫以成都大慈寺的茶礼为基础,在五祖山开设茶禅道场,名为松涛庵,并确立了"和、敬、清、寂"的茶道宗旨。可见,日本的茶道四规本是来自中国五祖山的松涛庵,一直传到千利休的手里,再次被发扬光大,成为日本茶道信徒们顶礼膜拜的最高宗旨,名扬世界。

探索中国茶文化的艺术


由于咖啡是西方国家的咖啡,茶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艺是一种茶道文化,中国茶艺文化、饮茶的文化源远流长约2000年。饮茶已成为富有传统的中国文化的艺术和智力表达形式。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上海世博会的台湾馆,享受茶文化的艺术。

张素銮是中国台湾省茶叶之乡南投县鹿谷村茶道比赛的冠军。她分享了如何选择,制作和品尝茶的秘诀以及茶精的精髓。

“茶起源于中国大陆,台湾最着名的茶是来自福建省的五龙茶。台湾大多数人都喜欢五龙茶。作为台湾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制作一杯好茶就是在台湾接待客人的最佳方式。当然,如果有时间,喝一杯茶来奖励自己也很常见。“

“我们知道茶在中国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如果我们在适当的季节选择合适的茶,我们的健康将从饮用合适的茶中获益良多。我们应该在不同的季节喝什么样的茶?

“人们喜欢在寒冷的天气里喝热茶,在炎热的天气里喝凉茶。有两大群人在喝茶。一组喜欢红茶,奶茶和绿茶,这个群体里的大多数人都很年轻。在另一组中他们年纪大了,他们不喜欢甜茶,所以他们喜欢把五龙茶放入冷水中。他们喜欢在夏天用这种方式喝茶。冬天很多人都喜欢这样的茶道“。

什么样的茶适合中国茶艺文化

“茶叶收获在一年中的每个季节下降,春茶和冬茶被认为是最好的。人们可以在春天和冬天买茶,茶是否好是基于个人喜好。茶的高度种植决定了味道,用于加工茶的技术影响茶的质量。

纵观台湾茶道的历史,人们纷纷将艺术插入茶中,希望将茶精神传播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希望通过茶道提高生活质量。“

“谢谢!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更多有关茶艺茶道的信息!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中国茶艺茶道文化

在泡茶之前,我们应该首先给茶壶加热。高山茶就像这样,看起来像圆顶。甘帕法是一种制作茶的方法,在进行茶道时需要桌子表面干燥清洁的环境。在此过程中,茶具应尽量避免用茶杯发出任何声音。最重要的是利用外在行为来影响一个人的内心感受,保持冷静和稳定。我认为这是通过泡茶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

当你制作高山茶时,水的温度应至少为90摄氏度,这样你才能闻到它的味道。

在将茶倒入小碗之前,茶应该冲泡一分钟,然后使用小碗将茶倒入小茶杯中。

享用高山茶时,要注意茶的颜色,闻一闻,最后品尝。这是享受茶的三个步骤。

茶艺中的品茶文化

我们把这个杯子称为“品被”。汉字“品”由三个口叫做“嘴巴”的小方块组成,告诉我们应该少喝茶。

你如何体验茶的香味?当你喝茶时,先将少量的茶倒在口中,当你吞下它时,不要张开嘴,同时让空气从鼻子里流出,这样你就能更好地体验到它的香气。茶。在这段时间里,您可以轻松地感受到茶的乐趣和芬芳。

中国茶文化形成简史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一、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2、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3、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4、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5、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6、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中国茶文化之壮乡姑娘茶


走进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的文山苗族自治州的广南县,那终年潺潺流淌着清澈的溪水,那苍翠独特的独脉群山,那迎风飘舞的竹子,那淳朴浓郁的民族风情,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样陶醉。

八宝镇素有“小桂林”之称,其旖旎独特的自然山水可与桂林的山水相媲美;坝美的原始村落与淳朴的原始生活,仿佛世外桃源一般让人流连忘返;广南盛产的薄竹水烟锅口感极佳,是馈赠爱好烟筒男人们的上好礼物;清澈透底的达良河、拉达河、旧莫河仿佛三条玉带缠绕在广南雄险清幽的自然山水中把这里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姿。

然而,在底圩乡能够品尝到透露着浓郁民族风情和对美好爱情追求的姑娘茶才是一种极品的享受。

山清水秀而又具有独特民族人文景观的广南县又是一个盛产茶叶的壮族之乡,这里出产一种名叫“姑娘茶”的名茶,它生长在底圩乡云雾缭绕的高山峡谷之中。

每年的阳春三月,当茶叶吐露枝芽的时候,妩媚多情的壮族少女欢歌着把顶尖的嫩叶和枝芽采回家中,掺进适量的烤糯米,精心搓揉一番,熏烤烹制后装入青竹筒中,珍藏于闺房之内,待到壮族赶歌会的时候,才会把它作为最珍贵的礼物和定情之物赠送给壮族盛歌中钟情的壮族后生。

于是,这种由壮族姑娘亲手种植,亲手采摘熏制的茶叶有了一个漂亮的名字:“姑娘茶”,它透露着壮族青年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见证着当地壮族青年纯朴、善良和真实的感情生活。但是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品尝到姑娘茶的芳香的,客人们只有在壮家的婚礼中的宴席上才能品尝到这道独具浓浓民族风情的姑娘茶。

从老山战区撤离下来休整的我有幸成为了南溪农场壮族职工老田的二女婿,他家祖籍广南县底圩乡。我不是壮族更不会唱山歌,自然对壮族的赶歌会不敢粘惹,调整驻守命令下来即将开赴驻地的时候,与我深深相恋的恋人小田特意把一竹筒珍藏的“姑娘茶”作为定情信物给了我,我把它带回了部队,战友们品尝着小田的姑娘茶纷纷称赞,这茶叶特好喝,汤色青黄鲜亮香气清醇,除了保持茶叶的本味外还深深飘荡着青竹的幽香和糯米的清香,冲泡多次茶味不减沁人心扉,令人回味无穷,说小子我好有如此的艳福,我的心理很甜。

在1988年8月1日的建军节,在上级首长的关心下,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而没有死去的我迎来了人生风雨历程上的大喜之日,婚礼隆重而简朴,按照壮族的习俗举办。我和夫人都穿着镶嵌着纯银饰品的壮族服装,夫人把唯一的一筒姑娘茶拿出来泡好,与我站在农场的路口等待着为亲朋好友敬献三杯热腾腾的茶水。

按照壮族的习俗,婚后的女性就再也没有资格采摘和熏制姑娘茶了,体现壮族少女是否勤劳与热情,看的就是这三杯浓浓的茶水了,因为茶水的味道代表着姑娘的一片情意和一颗善良的心灵。

首长来了,亲朋好友如约来了,我和夫人在路口为每个前来祝贺的宾客恭恭敬敬敬上了三杯茶水,他们为我们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暖流回荡在我们的心底。我给岳父母敬上三杯茶水,她为我的双亲敬献三杯茶水,接受着老人对我们新生活的祝福。

发自内心的山歌声唱起来了,欢快的节奏跳起来了,米酒坛子摆开了,人们欢快的唱着跳着簇拥着我们向新房走去。

深夜,我凝望着夫人沉浸在幸福海洋而娇羞的脸庞,我对她选择孤独与担惊受怕的毅力而感动,为她嫁给军人的勇气而自豪,我禁不住双手轻轻捧起她含羞的脸庞,对着她的芳唇重重的吻了下去。

我深深陶醉了,为了她纯洁而深情的选择,为了亲朋好友已经品尝到了她亲手熏制的姑娘茶,为了人们对我们的深深祝福,为了我们相互搀扶漫步在人生的风雨历程上的同甘共苦。

一晃16年过去了,铭刻在我脑海中的是那浓浓的姑娘茶和壮乡儿女追求美好爱情淳朴、善良和真实的平凡生活。

别了,那回味无穷的壮乡姑娘茶;难忘那浓浓情意的壮乡姑娘茶。

古今名人与中国茶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我国饮茶,素有喝茶和品茶之分。所谓品茶是以茶为对象的品饮活动,是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高度统一的生活艺术。从唐代开始,我国古人已用细煎慢品代替了解渴式的粗放吞饮,并有意识地把品茶作为能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和表现自我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茶是人们运用审关美观对茶叶进行鉴评和欣赏,是中华民族纯洁清雅风尚的一种体现。

乾隆与茶

乾隆皇帝嗜茶成癖,朝野人士皆知。当他85高寿时,向御前一位老中医透露了隐退之意,老中医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哈哈大笑,风趣地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是中国帝王中长寿者之一。他高寿的原因很多,其中经常饮茶是一个重要因素。乾隆不仅饮茶成癖,且尝遍神州名茶,寻遍各地名泉。有一次,朝中一位大臣呈献一份名茶,乾隆尝后,觉得此茶非同寻常,其味甘醇爽滑,具有特殊的浓郁兰花之天然香气,他便问谁知该茶产于何地。一位大臣奏上:“此茶发现于福建安溪南岩观音石下,其色褐绿,身重似铁,气香形美赛观音。”乾隆据此赐其茶名曰“南岩铁观音。”

乾隆饮茶用水也十分考究。他遍尝北京各处的井水和泉水后,最后选中北京西郊玉泉山的泉水,赐名为“天下第一泉”。乾隆游江南时,随从专门用车拉着玉泉水供乾隆沏茶饮用。可是途经济南时,无意间品尝到趵突泉水,觉得其甘冽胜过玉泉水,就把带来的玉泉水倒掉,全部换为趵突泉水,并亲笔题“激湍”两字勒石于泉边。

孙中山以茶代酒

孙中山先生一向倡导“以茶代酒”,他生前多次到杭州,登六和塔,尝虎跑泉,掬泉品茗,留下千古名言:“味真甘美,天之待浙何其厚也!”他十分关心兴旺祖国茶叶,为此,他颇有兴趣地写道:“譬如就饮料一项说,中国人发明茶叶,至今为世界之一大需要,文明各国皆争用之。”

鲁迅饮茶着迷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喜欢饮茶,而且还颇有研究,曾是昔日广州陶居、陆园、北园、妙奇香等茶楼的座上客。他品茗还有独特功夫,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

老舍视喝茶为艺术

著名作家老舍生前曾多次说过:“喝茶本是一门艺术。本来中国人是喝茶的祖先,可现在在喝茶艺术方面,日本人却走在我们的前面了。”老舍对祖国茶艺术之落后不无遗憾。

中国茶文化在唐朝时期的发展


宫廷用茶由来已久。唐代之前的宫廷茶俗大体情况是:东汉之前宫廷以茶为祭,尚无真正意义上的饮茶习俗;汉代、三国、魏晋南北朝、隋代饮茶之风传入宫廷。唐代中期以后,茶饮别开生面,推向极至,不仅前无古人,亦后无来者,在皇宫茶史中独步一时。受寺院僧人和文人饮茶的影响,宫廷对饮茶之道也十分重视,皇帝和官员将茶作为国家礼仪。

宫廷饮茶主要在以下场合:娱乐、王子公主婚嫁、殿试、内廷赏赐、清明宴、帝王清饮、供养三宝、赐茶、接待外国来使、祭天祭祖等。大历元年(766年)与大历五年(770年),朝廷先后在宜兴和顾渚设置了“贡茶院”,专门进奉宫廷御用茶叶。新茶出来后,要赶快到山里采摘,必须在十日之内,快马加鞭,昼夜兼程,于清明节前贡到。因为“清明茶宴”是宫廷清明节举行的最大的宴请活动,参加人员不仅有王公大臣,皇亲贵戚,还有外邦使者等。每年宫廷举办规模盛大的清明茶宴,主要是显示朝廷附近怀远、和谐万邦的政治气度。

当然,说到唐代茶文化,自不免要涉及作为茶文化重要物质载体的茶具。陆羽《茶经》将茶具定为二十四事,即二十四种,并对各种茶具的制作和用途作了详细说明。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宫廷的银质鎏金茶具,1987年5月,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套唐代宫廷茶具,系唐僖宗李儇御用珍品。据地宫出土的《物帐碑》记载,这批茶具有“笼子一枚重十六两半,龟一枚重廿两,盐台一副重十一两,结条笼子一枚重八两三分,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一副七事共重八十两”等。它展示了从烘焙、研磨、过筛、贮藏到烹煮、饮用等制茶工序及饮茶的全过程,且配套完整,自成体系,反映了茶文化在唐代帝王心目中是何等的神奇而伟大,对茶事是何等的投入;也确凿地证实了唐代宫廷茶道和茶文化的存在,充分再现了中国古代茶文化最高雅、最完备、最盛大的茶道仪式,代表了唐代茶文化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中外茶学界、茶文化界、茶禅界的专家一致认为:法门寺宝塔地宫系列唐代宫廷茶具的出土,是继唐代中期陆羽《茶经》问世以来,中国古代及世界茶文化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辉煌篇章,是迄今为止世界文化史上发现时代最早、器形品类最完整、制作最为精美的茶具,堪称国宝。它以设计精巧的造型、寓意深刻的图纹、古朴典雅的风韵,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唐代灿烂的文化成就和制造精美金银器具的高超工艺水平,在世界是无与论比的,而且愈加印证了中国不仅是世界茶叶的发现地,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

中国茶文化:唐代煮茶讲究三沸


尽管茶叶在周代就已经大量种植,但在汉代以前,茶叶是被当做一种蔬菜,跟葱、姜、橘皮等煮到一起来吃的,这是茶叶的蒸煮羹饮时期,真正饮用是从魏晋南北朝才开始的。而茶文化的兴盛,则要到唐代。

唐代人讲究煮茶,首先是要制作茶饼,当时已经细分为七道工序——采、蒸、捣、拍、焙、穿、封。具体的做法是:采摘新鲜的茶叶,放入甑釜中蒸,然后把蒸过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再把它拍制成团饼,以炭火焙干后,用竹篾穿起来封存。

煮茶的时候,要把团饼茶拿出来,放在火上炙烤片刻,然后放入茶臼或茶碾中碾成茶末,再筛过,符合标准的茶末放在茶盒中备用。唐人是用釜来煮茶的,先在釜中装适量的水,水煮到初沸的时候,加点盐;到二沸的时候,舀出一瓢水放置在旁边,把茶末投入到水中继续煮;三沸的时候,再把舀出来的水倒回去,叫做“止沸育华”,这时茶就煮好了,再用越窑的青瓷茶盏或邢窑的白瓷茶盏盛装。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沸腾的程度,釜是敞口的,可以看见气泡的大小,一沸“如鱼目微有声”,二沸“如涌泉连珠”,气泡一个个连起来了;三沸为“腾波鼓浪”。

正是在这种茶道的兴起中,唐代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陆羽的《茶经》。而陆羽又通过理论总结,尤其是在“四之器”、“五之煮”和“六之饮”中,列出了一系列工具,制定了一整套程序,使得饮者从煎到饮的过程中,进入一种澄心静虑、怡情悦性的境界,从而使喝茶从解渴式的粗放型饮法向细煎慢啜的品饮型饮法过渡,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

专家解读中国茶文化:曾征服征服沙皇


中国的茶文化一直受到全世界的推崇,几个世纪以来,在从汉口到圣彼得堡的万里茶道上,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昨天下午,知名乐评人、《读书》杂志专栏作者、长江日报编委李皖先生,在武汉市图书馆举行了一场名为“万里茶道上的中俄历史建筑”的讲座。

今年8月,“重走中俄万里茶道”的活动启动,李皖先生作为记者,参加了这一盛举,历时57天,从汉口到圣彼得堡,驱车跋涉1.46万公里,“我感受到了万里茶道的艰辛与伟大。”

人类历史的大格局是由小东西来实现的.“我们多数人虽常喝茶,但对茶知之甚少。”李皖深有感触的说。

中国对茶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的《神农百草》一书,至唐代才成为较为普及的饮品。“茶叶有药效,尤其是对肉食民族、高寒高纬度地区,茶叶能分解脂肪,又消除燥热。故有‘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唐代当权者发现,茶对处于高寒食肉民族来说尤为重要,故有“以茶制边”的说法,即根据边境胡族对大唐的态度来决定对其茶叶的提供量。

俄罗斯是个饮茶大国,同时也是茶叶传到欧洲的中转站。俄国获取茶叶十分偶然。1618年,俄国第一次向明朝派使者,明神宗赠其茶叶数箱,沙皇使者经劝说勉强收下。他将茶叶带回圣彼得堡,沙皇命仆人沏茶请近臣们品尝,意外的是,众人一致认为入口有奇香。从此,俄罗斯人开始了其漫长的饮茶史。康熙十八年(1679年),中俄签署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随后多年一张商业贸易大网出现——中国这边,称之“万里茶道”,俄罗斯那边,称之“伟大的茶叶之路”。“‘鸦片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都有茶贸易的因素。历史决定性的力量,往往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小东西。”

那时的红场是个超级“茶叶市场”

讲座中,李皖向听众展示了数十张万里茶道上的历史遗迹。“这些历史建筑,皆因茶叶贸易而修建,也因茶道的改变而衰败,其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都记载着历史的风云变幻,也书写着文化轨迹的变迁。”

就中国境内的茶道古建筑,李先生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福建武夷山的星村码头,这是当年运茶而修建的,是当年三大码头中唯一保留下来的。还有茶商邹氏家祠,江西铅山河口镇的沿河老街客栈,湖南安化的永锡廊桥……“俄国境内的茶道古建筑,比之中国境内的,要丰富的多,也保存得完好一些。”李皖列举了恰克图市的茶叶批发库、东正教复活教堂、茶叶集贸市场(圈楼)、恰克图第四中学等。

“尼古拉曾到汉口,讲了三个‘伟大’:中俄茶道伟大,汉口俄商伟大,汉口茶叶伟大。”李皖介绍,“当时的莫斯科,是俄国茶商的总部,包括红场及周边,都是经营茶叶的。为迎接李鸿章的到来,俄茶商谢尔盖专门出资建筑一座楼。而圣彼得堡,皇族及上层中都热衷饮茶。”

肖文华:让中国茶文化走向全世界


至高的品牌

不是偶然

15年的风雨

一步一步扎实地走来

所有的努力

只为一个矢志不移的梦想--

传承中华茶文化

让全世界品味中国健康茶

--引自《华祥苑茗茶》

肖文华,安溪龙涓百年茶业肖氏传人,华祥苑实业有限公司的创立者,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人。1994年,华祥苑实业有限公司在国际花园城市中国厦门成立。其产品在各届国际茶文化节茶王赛中荣获“茶王”称号,确立国际擂主地位。2003年,华祥苑茗茶成为“钓鱼台国宾茶”,从此香飘世界。2006年,成为“联合国丝绸之路纪念茶”,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2008年,在“北京奥林匹克博览会”上一展风采改为“作为福建铁观音的唯一代表,应邀参加“北京奥林匹克博览会”,并获得前任奥组委主席萨马兰奇和现任主席罗格亲笔签名的参展证书。成为“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惟一指定铁观音茶”。华祥苑有机茶园被评为“联合国南南合作网示范基地示范单位”及“最美生态茶园”。2008年11月,英国安德鲁王子访华接见董事长肖文华,华祥苑入驻英国皇室,为开辟国际市场掀开新的篇章。肖文华,已经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茶文化之起源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茶在欧美一带,被认为“无疑是东方赐予西方的最好礼物”,“欧洲若无茶与咖啡之传入,饮酒必定更加无度”,“茶是人类的救主之一”,“是伟大的慰藉品”等等。世界各国饮茶及茶的生产和贸易,除朝鲜、日本以及中亚、西亚一带是唐朝前后就从中国传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纪以后,特别是近200年以来才传入发展起来的。

华祥苑安溪铁观音,属乌龙茶之极品,产于中国茶都:福建省安溪县。此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有花常见雨,严冬无雪有雷声”,群山环抱,土质红壤,呈弱酸性,非常适宜于茶的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培育了品质优良的世界名茶。“沐日月之精,收山峦之气,得烟霞之华,食之能治百病”。常饮此茶,有益于祛病保健,养生长寿,犹如观音菩萨保佑一般。加之安溪铁观音茶叶色有独特的乌润砂绿铁色,故称之为“铁观音”。华祥苑拥有有机茶园基地种植面积6000多亩,专注于纯种铁观音的种植、采摘和制作。华祥苑茗茶加工厂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40000多平方米,配套世界一流的茗茶生产线,融合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于一体,成为铁观音茗茶产业的领军企业。公司成立以来,坚持高品质、高端市场,在全国拥有200多家茶叶专卖店。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CIQ出口食品加工企业,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可,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国家食品安全准入制度,获QS证书。公司还成为安溪县,不只是茶的交流,更是书画音乐和文化的交流。华祥苑还开办了茶艺学校,成立了茶艺表演队,在全国各地举办了精彩的茶艺表演,为茶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北人痴酒,醉于热烈、释放和忘形;西人爱咖啡,享受孤独、浪漫和寂寞;而南人喜茶,醒于思,明于理,和于静。烈酒和咖啡皆可独饮自享,惟茶只为好友共品赏,一杯热茶,三言两语,陌生人也成了知心。所以,茶永远不孤独,不寂寞,而是在和谐与理性中分享人生的美妙,生活的美好,正如华祥苑的形象歌曲《分享好时光》。南方多商,又喜茶。喝茶的地方不只是茶馆和友人的家中,而在大街上的每个店铺每个摊位,都有兰香袅袅的功夫茶等着你。本届台交会上,来自全国和海峡两岸的众多企业中,看到有些展位在热闹繁忙琳琅满目的展品中还摆了一张悠闲清净的茶桌,客主轻聊细饮,边品边看边谈,一笔笔生意就在这袅袅茶香中轻松敲定,看得北方的展商们瞪目眼红感叹不已。

然而,北方的烈酒和西方的咖啡也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南方的茶如何走进北方的酒文化和西方的咖啡王国?肖文华的回答非常自信。首先,北方崇尚文化,而北京是文化的中心,华祥苑走进京城,得到了官方的关注和认可,也就赢得了北方人的信任和欢迎。其次,通过商业行为和文化交流,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厦门又是全国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来厦门都会一品铁观音的香韵,而南方的商人更会将茶带到北方,北方人很快就认识到茶的品质,茶的文化,茶给人们带来的健康、愉悦、和谐与美妙。就会接纳它,喜欢它,爱上它。目前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酒族饮完酒后再品茶解酒呢。至于西方国家也同样,现在信息交通都很方便,已经到了地球村的时代,绿色、环保、健康的中国茶,承载着和谐美好的中国茶文化,一定会传遍全球,受到世界各族人民的热爱和欢迎。(黄生)

中国茶文化中的瑰宝大红袍


中华茶史之大红袍

茶乃国之饮品,所以开门七件事里茶的地位举足轻重。南北方人普遍好饮茶,然而在饮茶方面北方人是比不过南方人的,就如同南方人喝酒比不过北方人一样,南北差异各有千秋。饮茶与饮酒的习俗或是习惯或是有地域性的,如同南方人清秀婉约和北方人粗犷豁达一样,这与生活的大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行走在江南的大地上,每走一步都是茶的世界,杭州龙井、黄山毛峰、武夷山大红袍、安溪铁观音、太湖碧螺春、君山银针、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彩云之南的普洱等,长江南北没有不产茶的地方,抑或是名满天下抑或是默默无闻,但是茶文化却无处不在。饮茶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也是一种自我的文化提升。每品一种茶都会有一丝禅机去领悟。

到福建武夷山你不得不去领略一下大红袍的神韵。大红袍是中华大地上名副其实的头牌名茶,说它是名茶是因为能真正称得上大红袍的茶几乎已经绝迹,几棵千年古老的茶树已经作为重点文物予以保护,并被永久性的禁止采摘,政府派有专人把守,据说解放前有一个排的兵力守护着这几棵茶树,可见其珍贵的程度。有一则轶事讲到当年中美建交,尼克松总统来华访问,毛泽东做为国礼赠送给尼克松四两大红袍,不知就里的尼克松嫌茶轻量少而表情不悦,周恩来看出了尼克松的心思,赶忙上前解释说:总统先生,我们把半边江山都送给你了。尼克松不解,周恩来进一步解释说,大红袍产量有限,地道的大红袍年产量只有八两,今天就送给你四两,这不是半壁江山吗?闻听此言,尼克松顿时满心欢喜。就凭这一点大红袍就能担当起名茶中的魁首,不久前几十克的大红袍被以天价拍出,最后一次采摘的大红袍也被隆重地送进了故宫博物院永久珍藏起来。凡人是无福品味大红袍的真味了,对这个品牌我们只能作为回忆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里。

作为茶的一种,大红袍做到了极致,它把历史、文化甚至外交都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它有前世的荣耀也有后世的殊荣,这或许就是中国茶文化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日本茶艺师渡边英子品味中国茶文化


过去长期从事跟中国有关工作的渡边英子小姐,现在独身来到中国工作。对跟家人离别独自来到中国生活的渡边来说,去茶艺学校上课是她的乐趣。渡边已经获得中级茶艺师资格,现在正朝着高级茶艺师资格奋斗。日前,渡边接受采访谈了她对茶艺和在北京生活的感受。

在茶艺学校的邂逅

——您现在告别了家人独自在北京生活吧。

我丈夫和上高中的儿子女儿都生活在东京。这次我是一个人来到北京的。作为日本人来说这样的情况可能很少见,但得到了我家人的支持。

来到中国是因为我以前从事的跟中国有关工作的部门被撤销了。于是,当时有人介绍我到中国的一家国有网站工作。参加考试后获得通过,然后我与家人商量,他们很为我高兴。我原以为他们会反对我的计划,但却意外地获得了支持。我当时心想:妈妈要是不在身边了你们该怎么办?但我还是被“欢送”去了中国。

来到这里以后,我跟家人的沟通甚至超过了在日本工作的时候。

——现在您正在学习成为一名茶艺师。那么最早是什么让你想要成为一名茶艺师呢?

我很早以前就对茶很感兴趣。我老家就位于日本有名的“狭山茶”的产地。老家周围有很多茶田、茶店和茶摊,所以很久以前茶对我来说就很熟悉了。

此外,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从很多对中国茶感兴趣的人口中听闻了有关中国茶的知识。之前工作的公司总部就是盛产龙井茶的杭州,每次出差我都会买些当地的茶带回来,然后告诉大家泡茶的方法。但我觉得,有兴致的时候去网上查资料或者翻书都只能获得零散的知识,所以这次我来到中国就是要系统地学习有关茶的知识。

还有一点就是,我希望将中国茶在日本进行推广传播,所以就一定要正式取得中国的国家资格,将和茶叶产地买的茶既物美价廉,又让人放心。

另外,茶艺学校的同学很多在马连道开茶叶店,所以他们也经常帮我买。

——有没有中国人问起中国茶艺和日本茶道的区别?

经常被问到。为此我还专门在茶艺学校教室开了一次讲座。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茶讲究体验茶本身和茶文化的乐趣,而日本茶讲究通过一个个茶道的动作来达到修炼人的精神的目的,属于“道”吧。简单来说,中国茶的侧重点在于,通过不同的茶叶来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乐趣,而日本茶讲究一心一意来修炼人的动作,进而达到修炼精神的目的。我觉得这是最大的区别。

通过在北京生活感受到的中日关系和今后的梦想

——现在站在中国回看日本,有哪些感受?

经常有从事海外交流工作的人对我说“日本是个封闭的国家”、“日本对自己封闭的状态感到满意”。我来到中国以后,从一个“东亚人”的立场出发,立刻理解了这一观点。日本原本是东亚的一员,如果中日韩三国能通力协作,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样还能优势互补。我经常在想,为什么这几个国家相互之间就不能友好呢?

我觉得,韩流能超越国境线受到各国欢迎,是因为其可爱而且有趣。这方面其实日本应该更多的进行自我宣传。历史已经不可以改变了,东亚各国应该增加交流。所以我也愿意从事一些翻译工作,成为这方面的信息源头。

——您认为日本应该更多地传递出一些有趣的新闻吗?

是啊。这样的话更加有趣的交流就会多一些吧。日本人恐怕还不知道,有很多中国人从小看着日本的动漫长大,并对日本动漫爱不释手。其实不管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青少年从小接触的东西都是差不多的。要说有一些差别的话也不大。所以进行更加轻松的交流更增进互信,另一方面增加新闻报道的数量,虽然有些乏味,但这可以将一些日常的东西让对方知道,知道对方国家的每个人每天都在干什么、想什么、怎么生活。不仅有大新闻大报道,再有一些平常性的报道,就一定能增加相互了解。和中国人进行一对一的对话不是非常有趣吗?

——日本人有什么需要向中国人学习的地方?

首先还是干劲儿吧。活力或者干劲儿。日本人干事喜欢干得很漂亮精致,但中国人首先是要达到某个目的,然后围绕着目的去努力。对日本人来说,如果事情没法干得很漂亮就可能半途而废,但可能是受时代的影响,中国的年轻人现阶段干劲十足,渴望成功。应该尊重这种坚强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方面日本人应该学习中国人。

——您应该也是干劲十足的人吧,您有什么生活的原则吗?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这可能跟我的归属感有关。如果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很难,一条很容易,我会选择难的那条路。我也这么教育我的孩子。可能我是想看清楚自己能够在困境中前进到什么样的程度吧。虽然我没有出众的能力和才华,但我要知道我自己能修炼到什么程度,这可能跟一般人的想法不大一样吧。但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我就是觉得很享受其中的乐趣。

——您今后有什么梦想吗?

到60岁时,我想把自己家改造成一家小茶馆。为什么是60岁呢?因为我喜欢翻译,觉得这是件有意义的工作,当然其他有需要的地方我也会去挑战新的事物。所以60岁之前我会以翻译工作为中心,不时创造一些介绍中国茶的知识的机会,60岁以后将重心放在中国茶上面。

后记

大约20年前,渡边前来来北京留学,在这里待了3年。20年后,渡边再次独身一人来到中国。渡边见证了中国20年来的发展变迁,她说:“日本人应该学习中国人为目标而奋斗的干劲儿和活力。”但事实上谈话风趣、饱含感情的渡边也表露出不输给别人的这股干劲儿。渡边追求上进,富有活力。她现在的梦想是60岁之后在日本开一家茶馆,而这样的梦想一定会实现。像渡边这样充满活力、享受人生的日本人来到中国,和很多中国人进行交流,中日友好的基础也会一点一点地打牢。将来,希望渡边能够向更多的日本人传播中国茶的魅力。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中国茶文化-普通话新概念》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