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鲁迅先生在《喝茶》中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此言不虚。茶人喝茶讲究茶道,茶器也必合乎其道。

盖碗为什么会受到茶人的青睐,盖碗茶中又蕴含了什么智慧哲理——今天,我们就与沐莲堂主人郭雪女士共同来探讨。

焚香与品茗常常是相伴随行的,作为一位沉香收藏家、鉴赏家,郭雪女士对于茶道亦深有感悟。

一“喝”一“品”差异大

不同的茶器真的会影响茶的口感吗?对此,郭雪女士为我们做了深入的讲解。

古人说“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茶器和水质对茶的影响是很大的。就茶器而言,《茶经》中记载的茶具有二十五种,包括碗、盏、壶、杯等几类。一般人们选择哪种茶具,与其自身的生活习惯、所处环境和审美观念等等都有关系。比如有些人认为,喝茶就是为了解渴,器具不是本质,是没有任何错误的;但是品茶则不同,它还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如此色、香、味、形兼具,才能称其为“品”。“品”茶会关注到每一个细节,眼所见、鼻所嗅、唇所感、舌所染、喉所润,乃至入腹后的回味,都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所以,“喝”茶不必计较茶具,“品”茗则需茶器适当。选择茶器要与所选的茶叶相匹配,如乌龙茶最好用紫砂茶具煮,绿茶大多用没有盖的玻璃杯泡,花茶适宜用盖碗,闷出茶香。

盖碗茶:品鉴有讲究

对于鲁迅先生钟爱的盖碗茶,品鉴之中还有很多讲究,郭雪女士介绍道:

盖碗上有盖,中有碗,下有托。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托又不会烫手;品尝盖碗茶时,用茶托托起茶碗,拿盖子在碗口刮几下,使茶水上下翻转,茶汤浓酽,轻刮则淡,重刮则浓,自得其意——这便是盖碗较之其他茶器的好处。

在别人家做客时,主人奉上盖碗茶,客人要细细慢饮,若喝完一碗还想再喝,就不要喝完,在碗底留一点水,主人便会意会添茶;反之,客人将茶水饮尽,主人便不再盛情续水。

若是在茶馆,将茶盖放在桌面上,说明茶喝完了,茶博士便会来斟茶;若临时离开茶桌,便将盖碗放在竹凳上,跑堂的会把你的茶碗包括小吃代为看管。

禅茶一味:天地人和盖碗茶

郭雪女士说,盖碗茶具以盖为天,以托为地,以碗为人,因此又称“三才碗”。茶碗在盖、托之间,如人立于天地之间,顶天立地为君子之担当;碗中茶汤或浓或淡,经历过诸多磨砺,才更能品味到苦涩之中沾染在舌尖的丝丝清甜,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生活哲学。

“古人说‘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俯身至微而圆融近道;我想,上善亦如茶,几番沉浮而心不动,坐忘无己而意通禅。”

cy260.COm小编推荐

盖碗茶的五个茶礼 盖碗茶具摆放有讲究


中国的茶具据《茶经》“四之器”载,有二十五种,一般可按其选型分为碗、盏、壶、杯等几类。选择何种茶具为佳,可根据各自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审美观念、所处环境,从方便适用着眼而各取所需。

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

从前盖碗茶具的摆放是有讲究的,每一种茶阵,都蕴含了各自的暗语。看似普通的盖碗茶,居然有这么多门道!解开盖碗密码,在茶席上不当一名失礼的茶客。

茶盖朝下靠茶船

茶盖朝下靠茶船

含义:堂倌,我要添水了。

用这种方式请堂倌单独为客人添水,一般只能添两次。如果你想要堂倌给自己第三次添水,那就只有等到茶馆给所有茶客统一添水时才行。

茶盖上放片树叶

茶盖上放片树叶

含义:暂时离开,莫收盖碗。

老茶馆一般是先付钱后喝茶。客人有事想暂时离开,可以在茶盖上放个小东西,火柴、石子甚至树叶都行。

茶盖朝外斜靠茶船

茶盖朝外斜靠茶船

含义:外地人,有困难。

如果外地帮会的人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找本地帮会的人寻求帮助,就会如此摆放茶具。堂倌看到暗语后便会在茶馆里寻找,介绍双方认识。

茶盖立起放茶碗旁

茶盖立起放茶碗旁

含义:钱没带够,要赊账。

喝茶时忘了带茶钱,如有朋友在场,为了避免尴尬,可以此示意茶馆老板,先赊着茶钱,改天再补。茶馆老板也懂得,不会点破,给客人留面子。

茶盖朝上放进茶碗

茶盖朝上放进茶碗

含义:可以收桌子了。

通知茶馆老板,你喝完茶走人了。

满族盖碗茶


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茶俗,而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茶文化,这次要说的就是满族的茶俗——盖碗茶。

满族民间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梁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梁米豆干饭。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喜以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满族还有吃水饭的习惯,即在做好高梁米饭或玉米馇子饭后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时捞出,盛入碗内,清凉可口。这种吃法多在夏季。

满族的饽饽历史悠久,清代即成为宫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满族点心萨其玛也成为全国著名糕点。较著名的还有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北京小吃墩饽饽,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饽饽,湖北荆州小吃猪油饽饽等。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没有新鲜蔬菜,满族民间常以秋冬之际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为主要蔬菜。据传用腌渍的方法储存蔬菜,始于清顺治年间。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

满族人民爱吃猪肉,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辽宁沈阳市的满族餐馆那家馆有100多年历史的,该店经营的白肉血肠,被誉为正宗的满族风味。

不同民族的茶俗都是历史发展和生活地域下,逐渐发展而成的。每一种茶俗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茶桌礼仪|茶桌上的斟茶礼仪你知道多少


生活当中,在茶桌上的礼仪是很讲究的,特别是在职场中,与客户吃饭时一定要注意茶桌上的礼仪。也许你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可能会引起客户的注意,茶桌上的细节和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在茶桌上谈成的交易数不胜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斟茶礼仪。

一、茶具要清洁

不管宴请客户,还是客户来访,首先要注意的是茶具要清洁。客人入座后,理应先起身让坐,后备茶。倒茶之前,一定要确认茶具是否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

二、茶水要适量

先说茶叶,一般要适量。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味把茶冲好。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者客人,让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三、端茶要得当

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疾,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轻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

添茶,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亲自来添则更好。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最后再给自己添。

回族的饮茶习俗——盖碗茶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其中回族的先民在古代时从事游牧业,并以牛羊肉、乳酪为主食。故其对茶之消食除腻作用特别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尤其爱好饮茶,并以茶代酒。长期以来,回族的各种茶俗甚盛。下面介绍的是回族的饮茶习俗——盖碗茶。

回族喝茶的一大特色是都喝盖碗茶,即俗称的"三件套"、"三炮台",由茶碗、茶盖、茶托组成。有的茶盖上还绘有蓝色的花纹或红色的小花朵,有的还绘有绿色或黑色的阿拉伯文"清真"字样,精巧美观,方便耐用。

用盖碗茶喝茶,既防尘又保温,又能边喝边"刮"(茶汤、茶叶),回族人不但自己喝,还用盖碗茶招待客人,以示欢迎的最高礼遇。"客人远至,盖碗先上"。回民家中来客,都以盖碗茶招待。先将盖碗擦洗干净,放入茶叶和佐料,揭开茶盖(半遮半掩)将沸水注入,在茶碗中冲出一圈一圈的浪花,冲泡5分钟后,双手递给客人,并说"请喝茶"。

客人边饮边用碗盖刮茶场面,还得注意不用嘴吹或吸出响声,否则视为不懂礼貌,无教养。饮茶时不得一次将茶喝干,要留存茶汁,边喝边由主人续水。"刮"时,用左手捧托盘,用右手大拇指和二拇指抓住盖顶,用第四指卡住盖口,"刮"一下喝一次,茶要露汤色,常喝常有,清香爽口,连续不断。

回民以茶待客,注重"轻、稳、静、洁"的饮茶礼节。"轻",指冲、刮、喝要轻,不得出声。"稳",指沏茶要稳要准,落点准,似"蜻蜒点水",不溅不溢、不漫不流。"静",指环境幽雅,窗明几净,无干扰,无噪音,凝神品味。"洁",指茶碗、茶水清洁卫生,一尘不染。

回族的茶谚说:"吃油香要掰呢,喝盖碗子要刮呢!"回族人吃油香要用手掰开,一小块一小块地吃,切忌囫囵吞咬,不然为不懂礼貌。而喝茶时要用碗盖一下一下地"刮"动,使茶叶和佐料加速溶解,使汤汁尽快变温,喝时不烫嘴。

回族茶谚又说:"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即是说,"刮"第一遍时只能喝到最先溶化的糖甜味,"刮"第二遍时,茶叶与佐料经过泡制,香味则完全散发,其时味道最佳。而"刮"第三遍时只剩下茶叶淡淡的汤色,只能起解渴作用。

回族饮的盖碗茶非常富有营养。盖碗茶亦茶亦药。因其不但放置茶叶,还要放入糖、红枣、核桃仁、枸杞、元肉等多种营养果品,营养价值较高,故常饮盖碗茶对健脾生津、强身健体大有裨益。"回回老人寿数长,早起礼拜喝茶汤"。回族老人长寿的较多,仅宁夏地区的百岁回族老人就达50人之多。这同他们戒烟酒,嗜饮茶,讲卫生有较大关系。

住在宁夏南部和甘肃东部六盘山一带的回族,除了与汉族相同的“盖碗茶”、“八宝茶”饮俗以外,还有与回族杂居的苗族、彝族、羌族一起有喝罐罐茶的习俗。在当地,每户农家的堂屋地上,都挖有一只火塘(坑),上置一把水壶,或烧森柴,或点炭火,这是熬罐罐茶必备器皿。清晨起来,主人第一件事,就是熬罐罐茶。

喝罐罐茶,以喝清茶为主,少数也有用油炒或在茶中加花椒、核桃仁、食盐之类的。

由于罐罐茶的浓度高,喝起来有劲,会感到又苦又涩,好在倾入茶杯中的茶汤每次用量不多,不可能大口大口的喝下去,但对当地少数民族而言,因世代相传,也早已习以为常了。

喝罐罐茶还是当地迎宾接客不可缺少的礼俗,倘若亲朋进门,他们就会一同围坐在火塘边,一边熬煮罐罐茶,一边烘烤马铃薯、麦饼之类,如此边喝酽茶、边嚼香食,野趣横生。

名著中盖碗茶的喝法


茶有茶道,器亦当体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嗜茶者,爱品茗,好茶道,也极重茶器,无意或有意中体现和完成了茶器道与实用并重之目的。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其中,自有道理。

中国的茶具据《茶经》“四之器”载,有二十五种,一般可按其选型分为碗、盏、壶、杯等几类。选择何种茶具为佳,可根据各自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审美观念、所处环境,从方便适用着眼而各取所需。不过若从休闲鉴赏、品茗论道角度而言,却颇有区别,自有高下之分。

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失散,不耐喝且失却趣味。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会下降而色败香散。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写到此,我也要弃壶而用盖碗了。

回族的八宝盖碗茶


盖碗茶也称"三泡茶""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是居住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回族和东乡族人待客的传统饮料。在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们都以八宝盖碗茶招待亲友。

民间叫盅子,上有盖子,下有托盘,盛水的茶碗口大底小,精致美观,而且用这种茶具泡茶,有盖可以保温,端起来喝茶又不烫手。盖碗茶具常有名人绘的山水花鸟或者避火图,连同茶托为十二式者;十二碗加十二托为二十四式,可备茶会之用。清代茶托花样繁多,有圆形、荷叶形、元宝形等等。夏天,喝盖碗茶解渴;冬天,回族群众围坐在火炉旁,烤上几片馍,吃上点馓子,"刮"几盅盖碗茶就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了。宁夏回族的人均寿命长,这主要得益于回族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其中之一就是常喝盖碗茶。综观回族的饮茶民俗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回族十分重视饮茶的保健功效。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注重科学配方,借鉴、吸收、发展并总结形成了本民族饮茶养生之道。二是回族人民喜欢饮糖茶,这是回族饮茶习俗中的一个显着特点。回族不论自己平时饮茶,还是待客都要在茶叶中配以白糖或红糖、冰糖、方糖等。如果客人来了不用糖茶招待,视为对客人的不尊重、不热情。近年来,回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饮茶、品茶的习俗越来越盛,同时,为越来越多的兄弟民族所了解和吸收,对中国的茶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回族的盖碗茶配料不一,红茶招商名目繁多,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茶叶。夏天以茉莉花为主,冬天以陕青茶为主,还可用"碧螺春"、"毛峰"、"毛尖"、"龙井"等等。人们还根据不同人的身体情况选配不同的茶水:如清热泄火可用冰糖窝窝茶;胃寒的人可用红糖砖茶;消食的人可用白糖清茶;需要保健可常用"八宝茶",即除了放茶外,还放白糖、红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喝起来香甜可口,滋味独具,并有滋阴润肺、清嗓利喉之功效。一般回族家庭饮"八宝茶",多饮用"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圆肉);有的饮"白四品"(陕青茶、白糖、柿饼、红枣);还有的喜欢"红四品"(砖茶、红糖、红枣、果干)和"五味茶"(绿茶、山楂、芝麻、姜片、白糖)等。

回族群众泡茶很讲究,好茶还要好水泡。人们认为,雪水、泉水和流动的江河水泡出来的茶最佳。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族群众喜欢用甘甜的黄河水泡茶。居住在山区的回族群众冬天用雪水泡茶,夏天用雨水泡茶。因为雪水、雨水、黄河水杂质少略带甜味,泡茶不会影响茶叶本身的香味。回族泡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料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约为二至三分钟。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

茶文化有点意思,茶桌上的茶叶冷知识


茶叶冷知识:好茶叶和笑话一样,都是有梗的!

入门级的茶友一般是见不得茶叶有梗的。绿茶确实茶梗很少,因为绿茶采摘时讲究的是鲜嫩,嫩茶叶自然没有梗。

但对于乌龙茶、普洱茶、黑茶而言,在采摘时都要求是成熟的茶叶,所以茶梗的出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而且好茶也是应该有梗的,无论是压制还是口感,都需要茶梗的存在。

你信或不信,梗就在那里。而且国标对于黑茶的含梗量有着明确的规定,例如要求茯砖茶的含梗量在15%到18%之间。

茶叶冷知识:Black到底是红茶,还是黑茶?

众所周知,“Black”是“黑色”的意思,可万万没想到,大家所熟知的“红茶”的英文翻译却是“Blacktea”。

那嘛,问题来了!是我英文学得不好吗?还是外国人对茶不了解?其实是这样滴,红茶、绿茶是比较早出口到欧洲的,当时的红茶品种外形颜色偏黑。外国人自然而然就因外形特点而称呼它为“Blacktea”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中国地大物博,红茶就叫“Blacktea”了,呵呵~黑茶拿来干嘛?

茶叶冷知识:红茶越浑越好吗?

如果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红茶的茶汤在冷掉后经常会变得浑浊起来。浑浊并不是一个玄妙的现象。

我们要走近科学——这是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TF、TR跟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咖啡碱形成的络合物。当在高温(接近99℃)时,它们各自呈游离状态,溶于热水,但随温度降低,就通过羟基和酮基间的H键缔合形成络合物,茶汤就由清转浑了。

这就是红茶的“冷后浑”现象,与红茶汤的鲜爽度和浓强度有关。鲜爽度更好的高等级红茶,冷后浑的现象会更常见。

茶叶冷知识:红茶??乌龙茶??傻傻分不清楚!

“大红袍”光是听起来就红彤彤的,很红茶的感觉,实际上却是乌龙茶;而“安吉白茶”这个名字更容易迷惑茶友,一定要谨记:安吉白茶是绿茶,安吉白茶是绿茶,安吉白茶是绿茶。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毛尖茶”也容易让人乱入。毛尖茶是茶叶外形的统称,各地有很多类型的毛尖茶,比如信阳毛尖。喝茶的人常会误以为毛尖茶就是绿茶,其实不然,比如“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明明有一种浓浓绿茶味儿,却又是黄茶!

还有一个“东方美人”茶,它可是“以假乱真”的高手。不能简单地从名字下手,而是从口感出发!它发酵重,口感、滋味与红茶匹配度颇高,却是实打实的乌龙茶。

茶叶冷知识:黄片不都是垃圾!(不是那个黄片)那是哪个黄片?

在茶界,黄片向来不受茶友们的待见。因为它要么是高级茶叶中筛选出来的剩料,要么是茶农舍不得喝当年的新茶,就用很老的大叶片来做点茶自己饮用,为了只是让水里面多一点味道而已。

只为了让水里多一点味道?这简直是对茶叶最大的轻薄了好嘛。但由于制作黄片的工艺是符合标准的,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还是可以偶尔泡来随便喝喝的。

黄片本身的滋味会有欠缺,香气也有所流逝,所以甜度会较为明显,喜欢喝偏甜口感茶的女生可以小试一下哦。

茶叶冷知识:茶泡沫可以减肥吗?

泡茶时,茶泡沫干净丰富的茶叶是比较好的,这表示该茶叶内质丰富,无疑对人体有益。不过,也有可能是由干茶中的杂质造成的,所以要选择质量过关的茶叶哦!

茶泡沫主要是由茶皂素引起的,茶皂素有阻碍胰脂肪酶活性的作用。它可以通过阻碍胰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肠道对食物中的脂肪的吸收,从而有减肥的作用。

茶叶冷知识:茶叶底贴脸上祛痘好帮手!

茶叶具有消炎的作用,很多药物或护肤品用它的提取物来达到祛痘的效果。但使用前一定要检测自己是否会对其过敏哦。

如果没有过敏的担忧,那么生活中泡过茶叶的叶底就有大用了!顺手拿起几片叶底贴在长痘痘的地方,就可以发挥祛痘的作用啦。至于效果是否显著,那就看人品咯。

选择活性好,柔软有弹性的叶底效果更佳。想到叶底还能拿来这样妙用,是不是更爱喝茶了呢。

茶,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一直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带着乡土气息的悠悠茶香,历经时代的符号,给不同年代的人,无穷的回味和记忆。

50年代——茶只拿来解渴

一把老茶叶,再灌满整整一个军用水壶,热火朝天地大干快上,父辈们经常说,小时候,他们就斜挎着与个头不相称的水壶,踏遍山河,心中装满的只有社会主义建设。

60年代——茶只拿来解渴70年代——桌上的搪瓷杯

随便泡点啥茶,喝的时候都不能忘了“为人民服务”,高音喇叭中的口号和语录时刻充斥在耳边。那个年代,能吃几块现在不受各位待见的“腌熏腊肉”,喝口茶,那就令所有人都羡慕的神仙生活。

80年代——茶是待客必备

改革开放的大潮已经掀起巨大的力量,下岗、下海纷沓而至,那时候的一杯上等的好茶,统统都是配角,咖啡的情调也慢慢地进入生活圈,那时候更多的快乐,是能够和一群小伙伴挤在黑白电视机前看大侠霍元甲,哼着“万里长城永不倒”,那才是最大的乐趣。

90年代——茶是待客必备

当然吃了稀少的油腻后,再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抢喝父亲手里白瓷杯中的茶,就是满满的团圆了。

2000年——茶不只是拿来喝的

00年代茶不只是拿来喝的了,而且和酒一起多了宜礼宜品的属性。送朋友、送亲人、送生意伙伴、送领导,每逢佳节不送点茶和酒你都不好意思见人。

节日里,家家户户都有吃不完的鱼肉,小朋友们也从刚开始抢着吃,到后面的被强迫吃,礼多了,茶也成了调节生活的元素,情变得无价了。

到了当下,茶也不仅是茶了。

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家乡,无法和父母同席而坐,两盏清茶、茶余饭后的画面也难得见了。时代越来越进步,信息交流越来越发达,而我们离父母,却越来越远…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盖碗茶——茶桌上的天地人和》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