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2009年、2010年,是陶制名家傅一平的幸运之年。2009年通过海选被“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吸纳为新社员,2010年12月又被省经委与人事厅评定为浙江省(紫砂专业)工艺美术大师。

30年孜孜不倦的追求,终于修得正果,殊不知期间的甜酸苦辣,又怎能一个“幸运”了得。1958年出生于长兴的傅一平,雅号“半táo”,书斋“琴鹤堂”。他自小喜爱艺术,可刚参加工作,却在长湖建筑材料厂从事土木工程设计。1980年6月他才被调入长兴紫砂厂专门从事紫砂壶的书画篆刻与造型设计。

在紫砂壶上篆刻书画,不亚于在钢丝绳上跳舞,很难找到平衡点,这对一个刚入门的青工来说,其难可想而知。圈内常言“书画最难表现的是金石味”,“金石最难体现的为笔墨韵”,而在紫砂壶上篆刻书画,以“板”作纸,以刀作笔,它不同于毫颖与纸的书画,也有别于钢刀与玉石的金石,过则太硬,歉则太虚,为了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体现书画中的“金石味”和金石中“笔墨韵”,他拜湖州书画篆刻名家吴迪今先生为师,后又得到著名书画家曹二化、中国美院教授闵学林、沪上著名书画家董衍方诸先生指教,艺事渐进。在名家的指导下,又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他开始有的放矢地搜集历代名家名帖,从秦篆、汉碑、唐草、宋楷中,不断地丰富自己。为有独到的造型设计,他省吃俭用地攒钱,利用节假休息,起早摸黑地去周边古玩摊市,尽其所能地收藏瓷器玉器,研究瓷器的造型、胎骨、釉色、纹饰、分量与铭文。他说,艺术是相通的,从良渚古陶里,学习粗犷造型;从龙山黑陶里,学习简约簿胎;从历代官窑、民窑的瓷器里借鉴润泽肌理与典雅色彩,只要做个有心人,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精选阅读

宜兴紫砂大事年记


北宋。早期紫砂时期。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出土了早期的紫砂茶具残片。经考证,其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期。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历史已有将近一千年了。

明代中期。据明?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创始》记载:金沙寺(宜兴湖父镇西南,为唐相陆希声山房)僧搏紫砂细土

,搜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捏口、柄、盖、底,作成壶具。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金沙寺僧的确切年代,已经难以查考。据推测应比供春年代略早,大概在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

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据《宜兴县志》记载:明正德间,有制壶名师供春,所制紫砂茶具,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薄而坚。负有盛名,所制"树瘿砂壶"为世间珍宝,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1522~1619)。当时较着名的紫砂高手有董翰、赵梁、袁锡、李养心和时朋。

明代后期。紫砂名师时大彬及其弟子李仲芳、徐友泉,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赞誉。时大彬所制茗壶,千态万状,信手拈出,巧夺天工,世称“时壶”、“大彬壶”,为后代之楷模。万历时名工还有欧正春、邵文全、邵文银、蒋佰(草字头下一“夸”)、陈用卿、陈信卿、闽鲁生、陈光甫、邵盖、邵二荪、周后溪、陈仲美、沈君用、陈君等。万历后的名工有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陈君盛、陈辰、徐令音、沈子澈、陈子畦、徐次京、惠孟臣、葭轩和郑子候等。

明末。宜兴紫砂器由葡萄牙商人远涉重洋运至欧洲,被称为中国的"红色瓷器"、"朱砂瓷",成为欧洲市场的热销产品。

紫砂女艺人杨凤年


杨凤年是紫砂陶历史上知名的女艺人,她的制壶经历也是一段传奇。

清朝嘉庆年间,宜兴蜀山有个名叫杨凤年的小姑娘,非常喜爱种花。她家后院里,种的花卉有上百种,一年四季花开不绝,其中有棵锦葵,开的花会金灿灿、黄澄澄,很是好看。

杨凤年有个哥哥叫杨彭年,做中国紫砂壶简炼慷慨,淳厚雅致,精美玲珑,而且他长于配泥,做出的茶壶色泽古朴,显粒均匀,古色古香。

这兄妹二人虽然情同手足,可是“艺不传女”是个老规矩,杨彭年从来不肯把技巧教给妹妹。杨凤年觉得哥哥是为了自己好,不叫自己将来做泥巴生活,吃泥巴饭,受泥巴苦,所以也不怎么在意。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杨凤年想到作业坊拿把喷壶去后院浇花,刚跨进门,就被哥哥轰了出来。杨凤年气愤地说︰“我又不是外人,为何连门都不能进?”杨彭年指责道︰“女人就是不能进作业坊,这是规矩,从今后不准妳再跨进来!”杨凤年受了这样的训斥,伤心肠哭了。哭了一阵,心想︰女人也是人,我偏不信女人学不会做茶壶,你不把技艺教给我,我偏要自己学本事!

主见必然,杨凤年就拿些泥料到花园中,整天捏来捏去学做茶壶。一年、两年、三年,从打泥片学起,慢慢地会做大路货了。只是老照着现成的式样做,总感觉自己没有真本事。她想︰我非要做一把别人没有做过的新式样出来!可是终究做什么式样的茶壶呢?她想啊想啊,想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人也瘦了。

那年秋天,刮了几天几夜大风,把花园中的花草吹得倒的倒,断的断,散瓣的散瓣。杨凤年独自坐在花园中只顾想自己的心事,天凉了也不晓得添衣服,花倒了也不晓得扶持,就那么痴呆呆地坐在那里。

这个辰光的杨凤年,脑子理想到什么样品茶壶,眼面前就出现什么样的茶壶,松段、梅桩、佛手、莲花……可是每一种念头都被她颠覆,因为不是被别人做过了,就是做出来自己不满意。杨凤年想着想着,忽然看到面前的一枝花干上顶着一把茶壶。心里不觉奇怪︰这茶壶式样倒没见过,怎会长在花干上?她把眼睛睁大,定神一看︰啊!这不是一朵锦葵花吗?只见锦葵花在狂风中不停地动摇,被风吹歪了又挺起来,吹歪了又挺起来,花瓣被吹得卷拢来,再卷拢来,但始终不散。再看看四周被摧残的花草,杨凤年不禁赞叹道︰狂炼精力,好一朵锦葵花!她心里霍地一亮,随即抉择按狂风中锦葵的形象做一把茶壶。

她站在那里,围着锦葵花左看右看,看了整整三天三夜,看到睁眼,闭眼不见别的,只见一朵锦葵花的时候,就起头做茶壶。一连做了七七四十九天,茶壶终于做成了。她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风卷葵”。

杨凤年做好茶壶,生怕哥哥作梗不让烧,就暗地里托人装到窑里。等到开窑出货,没有哪一个里手不说这把茶壶手工精致,心裁独出的。消息传到杨彭年耳朵里,杨彭年哪里肯信任?等到茶壶送上门来,杨彭年捧起茶壶一看,吃了一惊︰啊!我妹妹做的?好手艺!好手艺!

因为妹妹这把壶的好,杨彭年对杨凤年再也不保密了,兄妹两人在一起做起茶壶来。从此,杨凤年勤学苦练,练好工夫,配合哥哥做壶,成了紫砂陶历史上首位知名的女艺人。

杨凤年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除了对紫砂的热爱还有坚持不懈的努力。

30条养壶定律


很多朋友买了心仪的茶壶却不知道如何保养,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了30条方法供大家参考。

1、不要为养壶而喝茶,得了胃病不值当的,顺其自然,慢慢来,这事不急,品茗品人生。

2、茶壶是用来喝茶的,壶是为茶服务的,要根据茶来选壶,利茶的壶才是好壶,从实用意义上讲,一把用了多年养的很棒的半手工壶要比一把一万块的新壶强很多。

3、壶形对茶的冲泡影响最大,泥料的区别没什么大影响,一般来说少用方器。

4、喝茶养壶都是修身养性的雅事,心境平和才好,别一喝茶就抱着茶壶死命擦,拿个小刷子不停刷,茶水猛往壶上淋,口里还不停念着:人勤壶不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实在有伤大雅。

5、开壶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要尽量把壶里外一些小砂料、杂质、灰尘去掉,等你养到一定程度再想起来就晚了。

6、泥料不好的壶不等于一定就是加了化料了,有的壶可能是料里的砂不纯,里面有铁、碳酸钙,或者甲泥太多,或者陈腐时间不够或者烧制温度不够等等。需要在开壶的时候反复的泡,让壶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把杂质、泥吐出来。

7、把茶都喝到肚子里,喝完了把壶内外认真的清净,擦干水迹,敞开壶盖,倒置阴干,完全干透应该在48小时以上。

8、如果不是为了收藏,只是为了实用喝茶,全手工和半手工区别不大,半手工的性价比更高。全手工大师拍泥片一般是十来下,烧成后泥的双透性好,半手工的泥片靠模具挡胚成型,应该紧一些,从理论上讲可能透气性要差一点,不过这点差别偶目前还没感觉出来。

9、内养是正途,但是很慢的,急性子的兄弟就别试了。

10、外养会很亮,养好了很漂亮,但很快养成的往往是虚光,一刷就掉。同时外养会降低紫砂壶的双透性,不利茶而且容易养花,有的泥料不适用外养。

11、内外双修是个折中的好办法,一般都用这个。

12、多泡各个档次的茶,这是个养壶的好办法,就像吃饭不挑食的人一般都很健康。

13、用普洱养壶会很油,比较快。

14、铁观音养壶很亮,也很快。

15、绿茶养壶很好的说,但是时间长点。

16、用养壶托不如垫个毛巾。

17、一把壶只泡一种茶是有道理的,不会变味。

18、经常喝茶的人要多准备几把壶轮着用,好让壶能歇歇干透了,一般一把壶连用三天就要停三天,这样壶才不会不受茶。

19、淋茶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可以防止壶盖和壶身的色差,掩盖一些跳砂和明针的小缺点。

20、泥好的壶养起来见效快,泥差的见效慢,选一把好泥料的壶养起来事倍功半。

21、每次喝完茶最好不要在壶里留茶汤,用热水洗净,就像我们吃完饭会刷碗一样。

22、明针不好的壶很难养出来。

23、养花货准备一把小刷子还是必要的,如果外养最好用热水,不要淋茶汤。

24、养壶准备两条毛巾是有必要的,湿的用来清洁,干的用来抛光。最好用纹理细一点的,软一些的,吸水好,容易干的,必竟不是当砂纸用,有一种女人化妆用的专用毛巾很好,就是贵了点。

25、壶还是用小一点的比较好,毕竟喝茶不光是为了解渴,太大了喝不过来,你喝的总是冷茶,伤胃。养起来也费事。

26、粗砂的壶最好不要外养,很容易花。

27、你手里的壶千万不要超过二十把,非常累人的说。

28、水质的不同对养壶有影响,现在一般所用的桶装或瓶装矿泉水里面的矿物质很多,用来泡茶要随时清洁壶表面留下的水迹,时间长了不清洁会留下水垢痕迹,很难去掉。

29、不要用有油的手去抓壶,更不要把壶放在有油烟的地方,不用的时候要放在干燥,不落灰尘的地方。

30、最后一条,切记:把壶放在离小孩尽量远的地方,不然你会后悔的。

看完最后一条你会发现笔者是多么的用心,为大家总结出这么深刻的方法和教训了。

徐瑞平:论和谐如画


紫砂花器在整个紫砂艺术的殿堂中以及其独特的华丽絢美而闻名于世。它的艺术手法秉承取法自然的原则,追求把自然万物美景融入紫砂造型艺术之中。

据徐瑞平介绍,纵观紫砂业界的花器作品,大多以单壶为主,一般都是依照花果鸟虫的自然形态进行直观或者抽象地艺术造型塑造。对于自然景态的塑造相对来说往往比较少,而运用紫砂壶组合造型来表达自然万物美态的紫砂艺术就相对更加少了。紫砂业界有种说法:最巅峰的艺术大多总是在单壶中产生,那才更能体现最纯粹的紫砂艺术。

当然,艺术手法与内涵趋于完美的单壶自然可以说达到了紫砂艺术的巅峰,但同样程度的组合壶型也同样可以说是巅峰。与单壶相比较,也许组合套壶局部的某个壶型比不上单壶造型的艺术价值深度,但组合壶型的优势就在于“组合”二字,这所谓的“组合”并不是简单肤浅的拼凑,而是互补映衬的表达,局部往往非常精美绝伦,但通过整体性的艺术构图,各个环节元素相互映衬表达,从而使得整体的艺术画面和谐而趋于完美。往往花器组合壶型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展现一些单壶难以描绘的丰富华丽的艺术画卷,可以说在整体画面塑造上,花器组合壶型具有一般单壶不具备的美。

陶都宜兴:千年紫砂展新姿


江苏宜兴有7000多年制陶史。紫砂陶、均陶、青瓷、精陶和彩陶是宜兴陶瓷的“五朵金花”,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紫砂陶。宜兴,一座以紫砂闻名于世的城市。“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一丸土,说的便是紫砂。明代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阳羡便是宜兴的古称。紫砂泥矿土是宜兴特有的一种含铁质、黏土质、粉砂岩的自然特殊矿土,将紫泥、本山绿泥、红泥等3种基泥按不同分量颗粒粗细的配比,经不同温度的烧制,能够呈现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黄而不娇,墨而不黑的效果。用紫砂壶泡茶,既能发茶香,又无熟汤气。养壶得法,使用越久,色泽越发古雅光润,宛若珠玑。紫砂壶因茶而生,更因其素面素心、质朴温润的品性,深受人们喜爱。明清以来,许多文人以定制、设计、撰铭、书篆等形式参与到紫砂壶的创作中,使其由单纯的日用品变成了集金石雕塑、书画诗词于一身,散发着浓厚文化气息的艺术品。

记者日前赴宜兴采访时发现,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陶手工制作技艺,如今大放异彩,更趋繁荣,紫砂文化正在成为宜兴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

古街古镇连接历史和现代

这里,旧时曾是繁华热闹的“紫砂一条街”。家家捶泥,户户制陶,他们利用临街前屋摆起货架设店经营,后屋为作坊,营销紫砂壶、盆、瓶、碗、罐等。“百甄哀玉家家响,青烟处处画溪烟。”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紫砂生产的热闹繁忙之景。

来到宜兴,感受古老的紫砂文化,不能不去古南街。古南街地处丁蜀镇,南枕蠡河,北依蜀山,被誉为宜兴紫砂的发祥地。映着落日余辉,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上,喧嚣远去,恍若隔世。长条木板拼门,雕花短木方格窗,斑驳的墙壁,黑砖灰瓦,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幽深而逼仄的老街,含蓄而内敛,安静而祥和。被岁月痕迹侵蚀风化的门牌号依稀可见,狭窄的路旁码放着一袋袋紫砂泥,虚掩的窗户里时而传出拍打紫砂泥片的声音,让人不禁凝神,这一扇扇并不起眼的门里,藏着怎样的紫砂故事……

这里,旧时曾是繁华热闹的“紫砂一条街”。家家捶泥,户户制陶,他们利用临街前屋摆起货架设店经营,后屋为作坊,营销紫砂壶、盆、瓶、碗、罐等。“百甄哀玉家家响,青烟处处画溪烟。”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紫砂生产的热闹繁忙之景。

这里,传说中被尊称为宜兴陶业祖师爷————范蠡,其开凿的蠡河南可通杭州,东可达无锡、苏州、上海,北可通京华,蜀山古南街一度成了商贾云集之处。

这里,先后成立了最早的紫砂行业协会————宜兴紫砂同业公会;最早的紫砂工厂————宜兴利永陶器商店;最早的紫砂职业教育————宜兴陶瓷职业学校,任淦庭、顾景舟、蒋蓉等近60位,几乎都是出生成长在蜀山古南街,他们的旧居、寓所、店面、作坊,以及创办的传习所、陶业公会等至今犹存,蜀山古南街所保存的明清以来陶瓷业的文化空间和形态,其历史、科学、文化价值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弥足珍贵。

古南街,述说着一段辉煌的紫砂历史。

一个巨大的紫砂壶立于村口,这就是被誉为“中国紫砂第一村”的宜兴紫砂村。紫砂村原名上袁村,陈鸣远、邵友兰、邵大亨、程寿珍、王寅春、顾景舟等紫砂名家皆出生此地。

村子里的紫砂人家比邻而居,各种各样的招牌告诉来访者,这里是紫砂壶的天地,每家每户都与这小小的茶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意走进一户人家,抬头即见“志博轩”3字。古色古香的橱柜里面陈列着千姿百态的紫砂壶。在窗边的制作台前,女主人蒋国芬正在专心制作紫砂壶,手边摆放着数十种工具,只见她一会儿用竹片拍打壶体,一会儿又用带有弧度的竹片修饰壶身……手工制作过程异常复杂、繁琐。她告诉记者,“制作一把壶需要3至4天,经过上百道程序。”

如今,紫砂村90%以上的劳动力在做壶,每年有近百万件作品远销海内外。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说,“紫砂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紫砂村已走上了以紫砂资源为优势的发展之路。”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傅一平:紫砂泡了30年》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