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在闽北,茶习俗茶礼仪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自南北朝伊始,茶叶就成为国人须臾不可离开的日常生活用品,列入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其中之一。古人在茶叶种植、茶叶生产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天时、地利、人和要素的三位一体,和谐统一,对于茶事活动也有着一整套的讲究,逐渐形成了祭天、祭地等有关于茶的习俗和礼仪。比如,闽北著名的“喊山”仪式就是其中之一。

“喊山”仪式源于武夷山的民间祭茶神,元代御茶园将之演绎为开山仪式。元至顺二年(公元1332年),建宁总管在通仙井之畔建筑一个高五尺的高台,称为“喊山台”,山上建喊山寺,供奉茶神。每年惊蛰,御茶园和当地官员、场工,登临喊山台,供祭茶神,顶礼膜拜,宣读祭文,后率众人高喊“茶发芽!茶发芽!……”以表对茶敬意,祝茶叶丰收,茶事顺利。仪式中,通仙井的井水会慢慢上溢,甚为奇异。茶农因此称通仙井的井水为“呼来泉”。

“喊山”仪式在闽北茶习俗茶礼仪中具有其独特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归根结底,这一茶事活动应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闽北人漫长的茶事活动中,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与日俱增,茶文化元素也渐渐融入了生活。在古代,通讯、交通不发达,为了获得更多信息,人们闲来无事,常常聚在一起品茶聊天。烹煮茶汤,捧上小碟,配以花生、瓜子、板栗等零食,对街头巷尾之事或评议言行,或评头论足。这说明,茶在融入人们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作用。同时,这一作用还表现在人们的习惯用语上。比如,张三对李四说“请你到我家来喝茶吧”,目的是邀请李四到其家里做客,做客的内容包括说话聊天、联络感情等,而不仅是喝茶而已。

茶对生活的影响,还充分体现在传统习俗上。在过去闽北人的婚嫁习俗中,人们把订婚称为“插茶”,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因为茶苗只有刚种下时才可移植,一旦生根了再去移动,这株茶的成活率就不高了。因此,古人把订婚称为“插茶”,是取“茶大不移”之意。我们知道,订婚之后便是结婚。在过去,订婚不仅要有父母之意、媒妁之言,还要请出德高望重的长者证婚,邀请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摆酒席举行订婚仪式,一起商量婚期、嫁妆等事宜。当插茶仪式举行之后,男女双方就将以准女婿、准媳妇的身份开始交往了。

在闽北,每逢清明祭祀扫墓时,人们都会在祖先的墓前摆上一杯酒,奉上一杯茶,意味着有酒喝、有茶品是幸福的事,这个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在过去,不论红白喜事,人们摆酒席之前,习惯先摆茶席。茶席就是在每位客人的面前摆上一碗茶,再放上一块冰糖,大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等人到齐了再开酒席。可见,茶在闽北人的传统习俗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品茶时十分注重茶礼仪。茶礼仪总体上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是相一致的,都有尊者为先、长者为贵,先尊后卑、先长后幼的讲究和说法。具体来说,不论是坐下喝茶,还是站起敬茶,在品茗的顺序上,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这些文化传统都被列入了茶礼仪的范畴。除了受本土文化的影响外,茶礼仪还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近代以来,一些外来文化也融入到了茶礼仪之中,比如“女士优先”这个舶来之词,在从前,这个词在茶礼仪中是没有体现的。

茶礼仪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着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特点。随着时代推移,一些新的文化元素正不断融入茶事活动之中,使茶礼仪中的文化色彩更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

总而言之,不论是茶习俗,还是茶礼仪,这些讲究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了茶以和为贵、有序和谐的本质。人们常说茶是和谐的饮料,这句话是不错的。酒后使人闹,茶后使人静,茶理讲究表里如一,怡情悦性是茶理的体现。而茶道,实质上就是主观思想进入客观行为的过程。以茶入道,其实是人与茶、人与人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印证的一个过程。

cy260.COm小编推荐

茶文之茶谚漫谈


茶谚,是我国茶叶文化发展过程中派生的又一文化现象,所谓“谚语”,用许慎,《说文解字》的话说,“谚:传言也”,也即是指群众中交口相传的一种易讲、易记而又富含哲理的俗话。茶叶谚语,就其内容或性质来分,大致属于茶叶饮用和茶叶生产两类。是一种关于茶叶饮用和生产经验的概括或表述,并通过谚语的形式,采取口传心记的办法来保存和流传。所以茶谚不只是我国茶学或茶文化的一宗宝贵遗产,它又是我国民间文学中一枝娟秀的小花。

茶谚不是与茶俱有,而是茶叶生产、饮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我国饮茶和种茶的历史十分久远,但是,关于茶谚的记述,直至唐代末年,苏广的《十六汤品》才见。

在我国整个古代茶书和其他有关文献中,基本上都未提到植茶的谚语,就是制茶和茶叶收葳方面的谚语,也直到明清期间,才有“茶是草,箬是宝”,以及《月令广义》引录的“谚曰:善蒸不若扇炒,善晒不如善焙”这样两条记载。在古代条件下,茶叶的收藏防潮,主要用竹箬,以箬封口,剪箬置于茶中较埋储“烧灰”或存放焙笼等办法,要省事得多。其后一条谚曰,所谓“善蒸不若扇炒”,就是说蒸青不如炒青;“善晒不如善焙”,是指晒青不如烘青,其实这条谚语仅仅反映一些地区或一部分人对各种绿茶的推崇和喜好而已。不过,这两条茶谚,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当时,对茶类生产和茶叶保存,还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其他,我国关于茶的生产技术方面的谚语,特别是浙江、湖南、江西,还是较多的。这里不妨以浙江的茶谚为例来剖析一下。

如提倡和劝种茶树方面的谚语,有“千茶万桑,万事兴旺”。浙西开化一带,有“千杉万松,一生不空,千茶万桐,一世不穷”等等,这些茶谚,都较古朴,虽然搜集于本世纪中期,但是,与种橘植果的一些谚语对照,就其风格来说,很像是明清间或更古的茶谚。浙江全省采摘茶叶的谚语面广量大,单以杭州一地这方面的谚语为例,最具代表性的谚语,如“清明时节近,采茶忙又勤”;“谷雨茶,满地抓”。“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立夏茶,夜夜老,小满过后茶变草”。以及“头茶不采,二茶不发”。“春茶留一丫,夏茶发一把”。“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等等,就都体现了这一采摘指导思想。必须指出,在唐代以前,从史籍记载来看,似乎是不采制秋茶的,唐代特别是唐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茶业的蓬勃发展,秋茶的采制才逐渐盛行起来。所以,“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的谚语,是一条流传较早的古谚,其主要的含义,是提倡和鼓励人们采摘秋茶,并不真正说秋茶的质量就比春茶为好。

喝茶的礼仪 茶艺的基本礼仪


茶叶的基本知识、茶艺的技术、茶艺的礼仪、茶艺的规范等等,今天要给大家说一说茶艺的基本礼仪,一起来学习下啦!

茶艺的基本礼仪

茶艺的基本礼仪,是指茶艺师在泡茶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的要求和技巧。

茶艺人员礼仪有哪些要求

(一)装扮要求

1、化妆清新淡雅——茶艺人员宜着淡妆,忌浓妆艳抹,不要佩戴夸张首饰,不可涂抹香水、香粉、指甲油等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妆品,影响茶的本味。头发应盘起,用发胶或固定,以免散落的头发掉到脸上影响操作。

2、着装得体大方——茶艺人员着装以整洁大方、自然为好。

(二)动作要求

茶艺人员泡茶动作要从容优雅、井井有条。放取物件手要轻,动作要连贯。在进行注水、斟茶、温杯、烫杯等动作时单手回旋,右手必须按逆时针方向,左手按顺时针方向,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反之则变暗示赶客人走的意思。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客人,否则表示请客人离开。俗话说“茶满欺客”,斟茶时只七分满,暗喻“七分茶三分情”之意。

(三)姿态要求

在茶艺活动中,要走有走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1、走相

如是女性,行走时脚步须成一直线,上身不可摇摆扭动,以保持平衡。同时,双肩放松、下颌微收,两眼平视。并将双手虎口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提放于胸前,以免行走时摆幅过大。若是男士,双臂可随两腿的移动,作小幅自由摆动。当来到客人面前时应稍倾身,面对客人,然后上前完成各种冲泡动作。结束后,面对客人,后退两步倾身转弯离去,以表示对客人的恭敬。

2、站相

站立时需做到双腿并拢,身体挺直,双肩放松,两眼平视。女性应将双手虎口交叉,右手贴在左手上,并置于胸前;男士同样应将双手虎口交叉,但要将左手贴在右手上,置于胸前,而双脚可呈外八字稍作分开。上述动作应随和自然,避免生硬呆滞。

3、坐相

冲泡者坐在椅子上,要全身放松,端坐中央,使身体重心居中,保持平稳。同时,双腿并拢,上身挺直,切忌两腿分开,或一腿搁在另一腿上,不断抖动。另外,应头部上顶,下颌微作收敛,鼻尖对向腹部。如果是女性,可将双手手掌上下相搭,平放于两腿之间;而男士则可将双手手心平放于左右两边大腿的前方。

(四)语言要求

在茶艺过程中,茶艺人员须做到语言简练,语意正确,语调亲切,使饮者真正感受到饮茶也是一种高雅的享受。

关于茶的礼仪风俗


我们中国人饮茶有4千多年的历史时间,早就变成大家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被包括在这个列表中,这显示了喝茶对中国人的重要性。

饮茶的风气在中国历史悠久。听说,在公年290年以前,我国南方有个弱国叫吴国,君王在酒宴重臣时,钟爱用酒把重臣们灌醉。在其中有个叫韦昭的重臣流量不大,君王就要他以茶代酒。从这以后,文人便开始以茶接待宾客。以茶待客是中国人的一种习惯。当客人进门时,主人马上端来一杯香气扑鼻的茶。喝茶时,气氛轻松愉快。

到了唐代,饮茶已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据说,这种习惯还与佛教相关。从公元713年到741年,当寺庙里的僧侣和信徒在“冥想”期间打瞌睡并长时间进食时,老和尚想出了一个让他们喝茶来刺激脑神经的方法。从此,这种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唐朝的富裕家庭也设立了专门的房间来炒茶、品茶和读书,称为茶室。

公元780年,唐代茶叶专家陆羽总结了他种植、泡茶和喝茶的经验,写了中国第一本茶叶书《茶经》。在宋代,皇上宋徽宗用茶宴接待重臣,亲身着手煎茶;清代宫廷内不但宴席用茶,并且还要茶款等国外使节。现在,每年元旦和春节等重大节日,一些机构团体经常举行茶话会。

在中国,茶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人们把煎茶、品茶作为一种艺术。自古以来迄今,我国全国各地都下设不一样方式的茶馆、茶楼等,北京市热闹的前门大街旁总有专业的茶楼。

人们在那里喝茶、吃点心、欣赏文艺演出,休息和娱乐一举两得。在中国南方,不仅有茶馆和茶馆,还有一种茶馆。这些茶棚大多位于风景优美的地方,游客可以在那里喝茶和观赏风景。

喝茶有喝茶的习惯。以茶为例。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爱好和不同种类的饮茶。北京人爱喝花茶,上海人则喜好绿茶。中国东南部的福建人喜欢喝红茶等等。

在一些地方,喝茶的时候,你也喜欢在茶里加一些调料。例如,湘南的一些地方经常用姜盐茶招待客人。不仅有茶叶,还有盐、姜、炒大豆和芝麻。喝茶时,你摇一摇,然后喝下去。最后,你把大豆、芝麻、生姜和茶倒入嘴里,慢慢咀嚼香味。因此,许多地方也称之为“饮茶”茶。

泡茶的方法在不同地方也有自己的习俗。在中国东部,大型茶壶是首选。客人走进门,把茶放入茶壶,用开水冲洗,泡茶后倒入杯中,并邀请客人使用茶。有的地区,如我国东西部的福建龙岩地区的工夫茶,不但茶器独具一格,并且沏法也很非常,产生了与众不同的茶艺造型艺术。

在中国各地,喝茶的礼节也不一样,在北京,主人端上茶来,客人应立即站起来,双手接过茶杯,说声“谢谢”。在中国南方的广东省、广西省,主人家端上茶后,得用右手指弯曲后缓缓的敲三下桌面上,以表感激。在另某些地域,顾客想再次饮茶,杯子中需留些茶叶茶,主人家见了会再次加茶叶茶,假如将茶叶茶所有倒完,主人家觉得你已不喝过,也也不让你加茶叶茶了。

彝族的茶礼习俗


思普区的彝族支系有阿列、蒙化、倮倮泼、香堂、聂苏、拉乌等。在景东、镇沅、景谷、普洱、江城县等均有分布。日常生活喜食酸辣味,喝浓茶、饮白酒。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过火把节,各家都要到田头地脚,摆上米饭、茶酒、鸡肉、插上香火,献祭天神、地神和五谷。阿列人谈婚提亲过“火龙酒”后,男方家要用上烟、酒、糖、茶、肉和衣服等礼物到女方家吃“定亲饭”。蒙化人吃过定亲饭后的婚礼聘礼中,男方除要拿一头百斤以上的“过礼猪”给女方外,还要2坛酒、60斤大米、8样蔬菜、2斤茶及盐巴,来和亲娘的嫁妆。蒙化人种茶叶,过去有冬季借钱待次年春季用春茶抵还之俗。倮倮泼说亲“合八字”合上后要带一只鸡、一丈六尺布、米、酒、肉、茶、烟等礼物到女方家“认亲”,女方家请吃“定亲饭”。

香堂人的丧礼是在亡人灵柩前,要献祭茶、酒、饭、祭司“朵溪”在“献饭调”中念有唱词:“要吃东西你来接去,左手拿羊血羊肉,右手拿饭、茶、酒,要吃多少带多少,拿到按板(镇沅),拿到景东,拿到大理,拿到凉山,拿到西麻地方煮吃去,拿去后就不要再回来。”彝族民俗里,多有茶贯穿其中。

茶文化漫谈


楼宇烈教授在本刊举办的“无我感恩茶会”上。

问:普通消费者如何从饮茶中感悟到深刻的文化内涵?

答:要让消费者从饮茶中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内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要能够有一些设计,有一些仪式,基本上可以做到静心、清心,比如说像日本的茶道,看起来呆板、单调,其实它里面寓意着沏茶的人和饮茶的人相互之间心灵的沟通,制造一种比较安静的环境,让你能够先把心静下来,然后再去品尝。

问:日本茶道中的清、寂有哪些蕴涵?

答:日本茶道中,清和寂总是跟禅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寂。因为佛教强调要寂静,涅槃的境界就是寂静,而寂静可以说是一种无欲的,断除了贪嗔痴这种妄念的涅盘的境界,就是寂静。涅槃寂静是佛教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涅槃是音译,寂静是义译。在日本,讲寂都是与这些联系在一起的,与禅宗的这种追求无欲的、离欲的、消除贪念的、消除嗔心的这种东西联系在一起的。清,更多地是追求环境的安静、清净,喝茶需要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使得大家的心里能宁静下来,也体现出一种静。

问:您提出“净静敬”,是不是与此相似?

答:三个“jing”,清就是干净的净;寂也是静,安静的静;敬就是恭敬的敬。我提出来“三个jing”,后来又添上了一句“净静敬,入佛境”,因为佛要追求清净、自静,追求一个寂静的境界,就是涅槃的境界。佛强调恭敬,相互之间的尊重。但是,也不仅仅是佛教,因为儒家也讲敬、静,道家也追求一种清净,所以,三个jing,跟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

问:中国传统茶文化,与“净静敬”有何关联?

答:中国传统文化对茶文化的概括,基本上都离不开三个jing,即清净、寂静和恭敬。跟禅,我一直强调,不管禅茶一味也好,茶禅一味也好。从它的源头上来讲,禅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东西,禅非常强调不离生活。茶也是生活中间的。参禅就像喝茶一样,不要把参禅看作一种非常玄妙的,离我们生活很远的东西。从禅茶一味的角度来看,禅就是生活中喝茶一样的一件事情。反过来,茶禅一味呢,就是喝茶不要光是去解渴,我们通过喝茶,像参禅那样,去通过茶来提升我们的人生的一种境界,去体会到茶里面的可以清心、可以静心,茶的各种仪式上又可以体现出来各种敬意。进一步,在不同的茶味道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人生的百味,苦、香、甜、回甘啊,可以赋予它很多内涵。

问:现在谈茶文化,都谈禅茶文化。如果离了禅,茶文化是不是就不能发展?

答:怎么不能呢?当然可以,而且可以发展到很高的层次。但是,不能离开一种道层面的东西,这种道层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禅。道家的道也可以啊,儒家的静也可以啊。就刚才讲的,敬也可以啊。需要发展,那我们拿什么来发展呢?白开水不是不行,也是可以的。但是,茶有明目、润嗓、提神、祛病的用处,不是更好吗?所以,不是不行,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理念。

问:您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茶文化是不是可以跟这个传统契合起来?

答:茶文化更注重人自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茶文化当中当然可以独自品饮,但是茶文化又是跟人际交流的重要媒介,当然也可以用茶去供奉神。但是,佛教中对神的供养……中国文化中的神,不是与人完全隔绝的神,都是人可以做到的,是人修成的神,不是创造人的神。

中国文化中的神,山神、河神等,这类别的神是生万物的神,但不是人格的神,是自然的神,是人们生活的环境中的。还有一种神,是人生活环境中的神,与人时时刻刻分不开的,比如门神、灶神。第三类是,受人景仰的人去世后成为了神。三类神,都不是创造世界的神,是人生活中的神。

问:不同的人对茶文化有不同的概括。您认为,这种概括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层次了吗?

答:应该说,清净和寂这种概括,已经到了道的层次,是哲学层面的概括。这些概括,体现在品茶的行为中去,有些可以通过艺、茶艺,有些可以通过礼、茶礼,来体现。有茶艺、茶德、茶礼、茶道,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我们应该怎样构建好?不能仅仅是一种茶艺表演,我们要通过茶艺体现出茶德来,还要灌注一些茶礼来,让大家从中领悟出一些茶道来。这样就比较好了。总体而言,就这几个方面吧,茶艺、茶德、茶礼、茶道。

问:茶艺是不是已经到了艺术的层次?

答:其实,我觉得取决于对艺术的理解或者追求,有的比较注重技巧,认为技巧就是艺术。其实艺术更注重的是自然,不要那么矫揉造作的话,可能会更好一些。有的完全是技巧,很难称为茶艺,可能更多地是一种技术层面的东面。

问:现在茶具和茶叶越来越精致、昂贵,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答:很多人越来越强调饮具的精致,茶的那种质量如何高档,好像价值不菲的茶加上价值不菲的饮具,就是高雅的,其实不是这样。在日本茶道里就讲,饮茶就是要用一般的瓦罐就可以了,外在的礼节形式、内在的精神文化涵义以及器皿茶的品质,这三者方面的关系,哪个最重要?前两者没问题,外在的形式,以及体现出来的内在的修养和境界,至于如何精致的茶具、高档的茶叶,其实是次要的。我们有一点背道而驰,反而走向追求这种奢华。(薛城)

松阳的“端午茶”习俗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中国的人们在端午节都有吃粽子、插艾蒿、赛龙舟等习俗,然而,有很多地方除了吃端午粽外,还有一个非常独特有趣的喝端午茶习俗,尤其是在千年古县松阳,自古就有“喝了端午茶、百病都走远”的说法;端午茶是一种民间传统保健饮料,而且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同时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阳端午茶的产生,也与当地的历史、人文、资源条件密切相关,且松阳端午茶的形成,有一个不断探索、逐渐完善的过程。从初期偏重于辟邪驱魔走向防病养生,从比较单调的草药配方,走向多功能、多药物的系统配伍,松阳端午茶功效其一是辟邪解毒;其二是防治中暑,其三是祛湿散风,其四是清热消炎,其五是解渴提神,其六是祛积消食。

采集端午茶,松阳人十分讲究,因为端午茶是家庭日常不可缺少的保健饮料,在采集过程中,人们都习惯性地搭配一些既有药用功能,又甘醇清香的草药,使配制出的端午茶更清香可口。端午茶是由石菖蒲、山苍柴、坚七柴、山木通、食凉撑、倒妞刺、鱼腥草、大发散、金锁匙、鸭掌柴、黄生芩、马蓼晓、樟树叶、插田妞、六月雪、地匣儿、金珠莲、水桐子、黄栀根、地风蓬、牛舌草、墙络、陈骨皮、铁火叉、野棉花、桂皮、艾叶、麦冬等中草药配制而成。而端午茶的制作从草药清洗开始,对采集的草药先进行分类净洗,还规定要利用端午正午时洁净的山坑水或饮用水,因为千百年来,百姓一直把午时水当作“神水”看待,传说以午时水洗过的草药制成端午茶,对防治百病更具神效;然后将洗净处理后的草药稍晾干,用柴刀剁成1~2厘米长的小段,在锅里略经炒制,再晒干或者切后直接晒干就成为松阳端午茶。

泡茶、端茶、接茶的礼仪


泡茶并不是简单的倒杯开水,不是随意丢几片茶叶就算是泡茶了。泡茶还包含了如何泡茶、端茶、接茶等多重礼节,它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人品,同时也能反映出主客间的一种情感信息。

首先说泡茶。要选择洁净的杯子,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透明的,杯子里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杯子上面,头道茶首先要进行漂洗,以去除附着在茶叶上的异味杂质,使茶叶保持原有的纯正,选择适宜的开水进行冲泡,泡出的茶清澈透明,既耐看又好喝。

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倒茶者如此泡茶:抓杯子不讲究方式,不管手上有没有汗渍,直接握住杯口;有的为图省事,5个手指伸入杯内,一抓一把,也不顾及杯子是否会留下自已的汗渍、指纹,抓一把茶叶放入杯中开水一冲就算完事,这样泡出的茶实在是不太雅观,也不会有人愿意喝。

端茶。通常情况下是两只手端杯子,一来表示对客人的诚意,二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端茶首先要保持身体的协调性,双手保持平衡,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住茶杯的1/2以下把环处或杯子的下半部分,手指切莫触及杯口,最好是用盘托杯这样会比较安全,也能保持茶杯的平稳,又便于客人从你手中接过杯子。在给老人或长辈倒茶水时,应该双手端杯,身体略微前倾,表示对老人的尊敬。有的人端茶比较随意,不注重细节,5个手指一齐上,一把拈住杯口或一只手端杯子,递到客人面前,这样做对长辈或来者是不够尊重的。

接茶。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在日常交往中,面对长者给自已倒水,必须要起身双手去接杯子,这样才显得对老人尊敬。如果你不喝茶,事先得给对方一个信息,这样不至于给对方增添不必要的烦劳,也是出于对对方的一种礼节。在接受同事或同辈的倒茶时,可双手接杯,也可单手接杯,但说声谢谢还是不可少的。

现实中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接茶者,由于自已身份地位略高于倒茶者,就对对方不屑一顾,认为对方给自已倒水那是应当的,有的手也不伸,身如板上钉丁,尽管倒茶者双手递上,他也会做出一副若无其事的姿势,哪怕是一句谢谢的话也没有。其实主人端上茶来,对你已经是一种尊重了,你非但不馈之以情,反而冷淡相待,这样做对敬茶者来说是很不礼貌的,尽管你的注意力可能一时不在倒茶者身上,但至少你要表示出接受或者是谢意的姿态,这样也不至于伤害到主人的情感和自尊。

倒茶的礼仪


首先,茶具要干净,客人进屋后,让他坐下准备茶具,泡茶前必须把茶具洗干净,特别是那些长期不用的茶具。在当今社会,客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礼仪,在当今社会,客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礼仪。

最好把茶倒在公平的杯子里。

有些茶叶在酿造时不宜使用过高的水温。开水可以倒入一个公平的杯子一会儿,然后倒入一个茶壶冷却。

下面的倒置非常不礼貌:

错误1:高冲击悬挂杯

泡茶时,你可以把水壶挂起来冲高。倒茶的时候,你也可以把茶杯举得很高。把热茶汤倒下来,从茶杯里溅到客人身上是很危险的。

从茶汤本身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高山和流水会使茶汤的香气失去,同时也会导致泡沫的增多,这会影响茶汤的颜色和香气。所以,让杯子的嘴尽可能靠近杯子,以免溢出来的茶汤的高度是合适的。

错误2:一件事的厚度,另一件事的弱点

当然,公平的杯子应该是公平的。当倒茶时,这杯是满的,另一杯只是在杯底湿的。茶的有钱人认为你是在骗茶,茶是那么满,整杯都是热的,难以处理,担心洒出来;小茶怀疑你是故意忽视的。

因此,在分茶时,要尽量做到均匀,不要太浓或太薄。此外,倒满七分钟的茶有助于品尝香味和观察杯中的汤色。

错误3:未及时更新杯子

虽然各种鸡汤的价值在于它的空虚,但你的客人不会这么认为。如果你不在喝完茶后倒茶,情况会很尴尬。当客人喝完了,往往是因为他很渴。此时,您需要及时续杯,在为客人续杯时,切记不要喝凉茶,因为这意味着您在暗中打乱秩序。

作为主人,我们也要注意不冷,引导话题,活跃气氛,把握倒茶的节奏,让所有的客人都感受到细致和温柔的关怀。

错误4:倒一杯茶引起洪水

主人在泡茶或倒茶的时候会滴水,或者伸出手穿过其他茶具。茶具和袖子一碰就湿了。整张桌子都是湿的,既不美观也不清楚。

在给客人倒茶之前,先用茶巾蘸上茶杯,以免茶水从杯底滴落,倒茶时,不小心把茶水洒在外面。我们应该及时用茶巾擦干净,以免给客人带来麻烦。

每件事都有自己的教训,一个人的感情就是一篇文章,对于喜欢喝茶的朋友来说,茶道是不可忘记的,出来的是一道浓而均匀的茶汤,它抚慰了不公平的心灵。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漫谈闽北的茶习俗茶礼仪》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