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普洱茶口感描述专用的那些名词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常用“强、弱”来形容。

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7、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

8、甘韵、甜质: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

9、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10、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11、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12、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由人工杀青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

14、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5、酸味:熟茶发酵时,温度过低或不均匀所致。

16、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一般出现在新茶身上。

17、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18、汤氲:指茶汤汤面上白色的“雾气”。

19、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20、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cy260.com小编推荐

普洱茶的名词解释


喜欢喝普洱茶,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普洱茶呢?又有多少人知晓21个形容普洱茶的名词解释呢?

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7、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8、甘韵、甜质: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

9、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10、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11、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12、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由人工烘焙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

14、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5、酸味: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16、水味: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17、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18、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19、汤氲:指茶汤汤面上白色的“雾气”。

20、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21、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温馨提示,在冲泡普洱茶时应以100℃的水冲泡,在饮用普洱茶时需慢慢品尝,这样才能喝出茶中的滋味。

普洱茶名词普及


普洱茶名词普及

六大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倚邦茶山、曼撒茶山、蛮砖茶山、攸乐茶山,为云南古代六大茶山

内飞:1950年之前的“古董茶”内通常都有一张糯米纸,印上名称,就是“内飞”。

印级茶:也就是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

干仓:指通风、干燥及清洁的普洱茶存放仓库,其存放的普洱茶叶为自然发酵,发酵期较长。

湿仓:通常指放置普洱茶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的时间和速度。

号级茶饼:为辨别茶饼、茶叶年代、级别、生产厂的编号,如:8582饼为(前两位数85为85年出品,第三位数8为8级茶,最后一位数2为勐海茶厂的代号),茶厂代号:1、昆明茶厂,2、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厂

铁饼:压制得比较厚实、坚硬的茶饼叫铁饼,和相应的“火烧饼”等同为工艺流程上的名称。

中茶牌:茶饼的外纸正面标志为8个“中”字围绕着“茶”字,为中国土产畜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商标。

大益饼: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商标,“大”字中间有个反白色的“益”字,根据不同级别和年限分有不同颜色的商标,如“红印”“蓝印”“黄印”等。

普洱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

七子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

广云贡饼:除云南省外,广东省也生产少量的普洱茶,有部分所用的茶青调拨自云南省,而部分则是广东省所生产的茶青,也称之为“广东饼”。大部分广东饼的普洱茶,在60年代后都是用广东的茶青或云南茶青和广东的茶青拼配后制成饼,故名:广云贡

纪念饼(砖、沱):为纪念某个事件所特别制作的小批量茶叶,带有相应编号和证书,较有名气的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纪念茶。

关于安吉白茶口感描述


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安吉县,以白叶一号品种为原料,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而成。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指标限制,那就是未经发酵。杀青、整形、烘干、不发酵,此为绿茶制作工艺,是绿茶中的精品,那口感如何呢?相关的介绍如下!

安吉白茶口感如何

安吉白茶的口感香气清鲜,汤色黄而甜醇,滋味浓厚。安吉白茶有天然香味,冷性强,有健胃提神、祛湿退热、“降肺火”之功效。安吉白茶是一种珍稀罕见的绿茶品种,属于低温敏感型的茶叶。

安吉白茶茶树

安吉白茶产自于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此茶树在春季时,因叶绿素缺失,萌发的嫩芽为白色。到了夏日,芽叶就会规复为全绿色,和一样平常绿茶茶树一样。而安吉白茶是在特定的白化期内采摘、加工和建造的,因此才被定名为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形状特性

制成后的制品安吉白茶,形如兰蕙,条索挺直略扁;光华翠绿油润,白毫显盛。冲泡之后,有着浓烈的清香,香气耐久,滋味极端鲜爽。入喉后,唇齿留香,回味甘甜。

安吉白茶历史渊源

具有关记载,安吉白茶的野生白茶树最早是在1903年的孝丰镇的马铃冈被人们发现的,春天的时候这些茶树的嫩芽看起来都是白色的,春天至夏天这段时间,茶叶慢慢从白变绿,到夏天的时候就变为全绿色了,十分的罕见。从这些茶树上采摘的嫩叶制作的茶品,品质十分的优异,不过后来这些茶树去消失不见了。

近代发现的安吉白茶茶树是在1982年的时候,在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800米的高山上被人们发现的。这株茶树的树龄超过了一百年,茶树上的嫩叶都是白色的,只有叶脉看起来稍微显现绿色,茶籽结的叶比较的少。经过当地林业技术人员的剪取插穗繁育,成功培植出茶树品种。增加了种植规模,安吉白茶产量也有所提升,不过由于产量较少,品质佳,因此供不应求。

安吉白茶产区环境

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的安吉地区,安吉位于天目山的北面地区,这边的山峰重峦叠嶂,树木十分的茂盛,常年多雨,群山为云雾所环绕,土壤十分的肥沃,对于安吉白茶的生长十分适合。

对于天目山来说,全区的森林覆盖率在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中所处的天目山和龙王山这两个自然保护区,使得安吉白茶茶区形成了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

安吉地区一整年气候都十分的温和,冬季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短的,空气中的湿度比较大。土壤中富含的钾、镁等微量元素对于安吉白茶的成长十分的有益,为其提供的丰富的资源。正式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造就了安吉白茶优异的品质。

综上所述,安吉白茶的茶芽颜色会随着时令发生变化,清明前的嫩叶是灰白色的;到了谷雨,嫩叶会逐渐变为全绿。它的特殊也正来源于那被称为“白叶一号”的本地特产的树种。安吉白茶需要在特定的白化期内采摘、加工,所以茶叶经冲泡后,叶底也呈现白玉色,形如凤羽色如霜。

这些普洱茶描述,真的有意义?


这些普洱茶描述,真的有意义?

如何对一款自己并未喝过的普洱茶作出判断?去看看别人怎么说,而商家是绕不过的“别人”,可是看了一圈后,你会发现收获并不大,因为说来说去就那么一回事。那么,有哪些商家很喜欢说可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又几乎并没有意义呢?

1、原料:头春茶

许多商家在描述产品原料的时候,往往会提及山头、树龄、几年陈等等,其中“头春茶”也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概念。那么,头春茶到底有什么优点呢?好像并没有很明确的说法,只是所有商家都这么说,然后很多消费者也就自然而然地认为头春茶是最好的了。

不仅如此,我们回头想一下就会发觉:哪有那么多头春茶呢?所以,追春茶甚至明前茶都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一个时间概念,相对来说还是有一定产量的,但头春茶的产量及其有限,那么各家都在说自己的各个产品是头春茶,其中的真实度也就大打折扣了。

2、传统工艺制作

关于普洱茶的工艺,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描述:传统工艺制作。普洱茶的传统工艺指的是: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摊晾→蒸压→干燥,以及其中的一些筛捡工作,但是我在这里并不是要强调各家的普洱茶是否真的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是说这话的意义何在:为了让消费者了解自己的制作工艺还是凸显自己遵循传统?

可问题是,单凭一个“传统工艺”,很多消费者尤其新的消费者未必能够了解这个工艺是什么,至于传统工艺究竟有什么好处很多人也未必知道,只是觉得大家都在说那就是好的吧。此外,每家都如此说,不禁会让人想问一句:那么“非传统”新的工艺又是什么?这就又牵扯到了一个“机械化制作”的问题。

不少商家在成饼问题上会说“传统手工石磨压制”,似乎问题是每家都在这么说,那么强调这个是为何呢?因为手工压制好,至于究竟有什么好,就是人手比机器更加有温度有感情一类的说法,而消费者呢也往往似懂非懂,看多了也就真的觉得真是手工石磨压制的比较好了。

同样地,有些商家也会强调:机器蒸压成型,如果有人追问机器蒸压有什么优势吗?也无非是机械化更精准之类的说辞。

但说实话,当每家都这么说的时候,消费者似乎也就不在乎这个了,因为大家都一样那么还看了干嘛呢?

3、茶饼松紧适度

关于普洱茶饼的描述,其实说来就饼型、饼面、条索、色泽、松紧度的描述,其它几个还好,尽管描述可能都差不多,但好歹消费者看了还能有个具体的感受,可是“松紧适度”是什么意思?

适度,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用的词,当我们无法具体说明、判断其程度的时候,都可以说“适度”,可是在我们保证了我们表述不出错的时候其实就已经造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什么叫适度?消费者没有概念,而这个词看多了也就多少显得有些苍白了。再者:为什么茶饼压制紧结利于后期转化;压制相对松散利于撬茶及后期转化,松紧适度还是利于后期转化?这不就是典型的“王婆卖茶,自卖自夸”么?

4、口感描述大都一样

最后,别的那些东西大同小异,口感总会有所区别吧?事实是,生茶大多“香气浓郁,醇厚顺滑,回甘生津,韵味持久”,熟茶大多是“香气浓郁,汤质绵滑,醇厚香甜”,甚至有些家生熟茶的口感都无太大区别。看了一遍下来,让人沮丧不说,甚至开始怀疑:普洱茶么,都那个样。

可实际情况真的这样吗?当然不是,只是一方面本也不好描述,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凸显自己产品的“绝佳口感”,这些词也就成了一款茶的“描述必备”了。

关于普洱茶的描述,可能在某个阶段是很有必要的,但过了那个阶段似乎就有些苍白而无意义了,如果长篇大论下来,对于消费者了解产品毫无帮助,那么又何必浪费精力呢?没有意义的事情,不如不做。

你了解普洱茶的21个名词吗?


你了解普洱茶的21个名词吗?

普洱茶(

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7、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8、甘韵、甜质: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

9、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10、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11、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12、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由人工烘焙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

14、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5、酸味: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16、水味: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17、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18、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19、汤氲:指茶汤汤面上白色的“雾气”。

20、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21、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普洱茶的成分和口感


普洱茶的成分和口感

关于“口感”,还要先费几句口舌。

人类舌头味蕾能分辨的基本味道只有酸、甜、苦、咸、鲜五种,这是人类适应自然的结果。酸味提示食物可能腐败,甜味是碳水化合物,苦味警告食物可能有毒,咸味是体内酸碱平衡的需要,鲜味是蛋白质(氨基酸)的表现。其他的味道是由这五种基本味道组合而成,多种味道的组合会有不同的味觉表现:

------在某种呈味物质中添加其他呈味物质,可使该呈味物质的味觉更加突出。例如在糖水中添加少量盐会使糖的甜味更加突出。

------某种呈味物质可减弱另外一种呈味物质味觉的强度,这是味的拮抗作用。如甜味可降低苦的滋味。

------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质进入口腔时,其味觉强度会数倍增加,这是味的协同作用。

------多种呈味物质相互影响可导致味感改变。如吃橄榄后喝水会觉得水是甜的。

------长期受到某中呈味物质的刺激会感觉该刺激的强度减弱。

口腔尤其是咽喉部有敏感和丰富的触觉感受系统,可以感知到食物的软硬、粘性、形态等,称为“物理味觉”。人自身的情绪、健康状况、环境及个体喜好等又形成特定感觉,这被称作“心理味觉”。鼻腔内的嗅觉感受器较舌头味蕾更多也更灵敏,我们通常说的“味道”与嗅觉密切关联的。

口感,是味觉、嗅觉、触觉对茶叶茶汤产生的各种刺激所形成的综合的主观感受。

普洱茶的口感源于其水浸出物,而茶叶的本质是基础。通常普洱茶水浸出物为40-50%,不同类别的物质的口感各有其特性。

一、茶多酚类的口感。

显现口感的主要是茶单宁,也称单宁酸、鞣酸,表现为涩味。涩味是单宁酸在口腔中使蛋白质凝固而产生的收敛感。单宁酸的化学组成复杂,因原料而有较大差异。可分为两大类:可水解单宁(又称酯型儿茶素)和缩合单宁,前者刺激性较强,涩味明显,并使口腔感觉“粗糙”;后者刺激性弱,使口腔感觉“爽口”、“顺滑”。“涩”在口感中非常重要,它能促使其他的呈味物质更好的显露滋味,其本身也是“茶气”的表现之一。某些茶入口后涩感重而不散,口腔舌面或上腭明显感觉“腻”或“麻”,这是因为该茶汤中含有较多的可水解单宁,而这类单宁在茶汤温度下降后其水溶解度迅速降低,导致茶单宁析出并残留于口腔中,口腔粘膜被过度刺激所制。这类茶单宁同样也会刺激胃肠道粘膜,这是喝茶后胃肠道不适的主要因素。这样的茶汤放于透明容器在温度降低后有明显的絮状物。品质好的茶入口“抓”舌头,但很快松开,这种感觉被称为“化”,这样的茶即便在茶汤温度降低后也不会留有过重的涩底。有茶客把“抓”舌头的力度、“化”的时间长短作为评判茶叶品质的依据。

二、生物碱类。

表现出的口感是苦。苦味是“回甘”的基础,生津是“回甘”的源泉。通常苦味重者回甘明显,这与味觉出现“错觉”有关,而这种错觉正好符合人们的意愿。苦味在口中的刺激程度以及散化的快与慢也是判断茶叶品质的因素之一。苦味不散或是过于强烈都会让人反感。

三、氨基酸类。

表现多样。他们与其他呈味物质有很强的协同作用。氨基酸的鲜、酸、甜味都会促使唾液分泌,导致“生津”。

鲜味: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甜味:甘氨酸、丙氨酸等;

酸味:谷氨酸、天冬氨酸等;

香味(花香):谷氨酸、丙氨酸;

四、糖类。

在味觉表现为甜味,在嗅觉为甜香味。甜味对口感有很大影响,在人的本能需要中糖是最首要的,味觉及嗅觉对甜味都非常敏感,甜味能让人产生愉快的感觉。糖类中的果胶对口感有重要的作用。果胶在嫩度适中的茶叶中含量最高,达干茶的4-5%,水溶性好,有粘性,能让口腔感觉“稠”、“滑”。陈化过程中果胶可降解为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从而增加滋味。

五、芳香物类。

呈现香味。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茶叶所呈现的香味有很大差异,随着存储年份的增加香味由清香→果香→花香→蜜香→木香→陈香转化,香气的挥发性由“扬”变“稳”,芳香物的化学成分也出现分子结构逐渐加大的规律,这是陈化过程中化合物氧化聚合所致。

同期采制的新茶有的表现为清香,而杯底往往留有尿臭味,这种让人不爽快的尿臭味是吲哚类产生的。台地茶通常给人这样的感觉。

高山茶、古树茶通常呈现出花、蜜香,而且杯底也留有明显的蜜、甜气味,而且这类茶叶在存储时转化较快。

其他口感:

生津

直接的原因是茶汤中各种化合物刺激口腔而兴奋唾液分泌中枢所致。往往在停止刺激后唾液还会持续分泌,这更多是由于茶氨酸兴奋副交感神经的缘故。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较为持续的胃肠蠕动及唾液分泌。唾液的持续分泌让口腔及咽喉润泽,唾液腺中的粘液性腺泡所分泌的糖蛋白与茶汤中其他呈味物质的协同作用而产生“回甘”、“润喉”的感觉。唾液不但可以保持口腔清洁,还有帮助消化、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古人非常重视唾液与养生的关系,美其名曰“琼浆”“玉液”。

饱口

茶汤中茶叶水浸出物多,入口滋味浓烈,茶叶的味道充分显现。这是普洱茶应有的表现。与饱口相反的口感是“薄”、“水”。类似的感觉是“醇厚”。

锁喉

咽下茶汤后咽喉感觉发痒、紧缩、异物感等不适感。产生的原因:茶叶原料品质低劣;杂质过多;茶叶被不良霉菌、化学药剂污染(如黄曲霉、杀虫剂);渥堆程度过重;烘干温度过高;存储不当。类似的感觉:“叮”、“挂”。这样的茶可能对人体有害,没有什么价值。

堆味

茶叶渥堆时所特有的气味,类似“草席”的味道,通常要存放一两年后才会散去。这对茶叶的品质没有影响。

箐味

茶叶带有草腥味,是加工过程中杀青不足所致,看叶底可见叶脉叶梗发红。通常这样的茶叶涩味也较明显。刚加工的新茶也有草醒味,一两个月即可散去。

火焦味

类似高温时的焦糊味,是茶叶渥堆时温度过高烧心或成型后烘干时温度过高所致。人为做仓(加湿后再加温干燥)的茶也会有火焦味。这样的普洱茶已丧失价值。

烘青味

茶叶香气类似烘青绿茶,带有糊香或豆香味。普洱茶毛茶的干燥只能是日光晒干,用烘干机或烘房干燥便有烘青味,而烘青茶不能作为普洱茶。

火烟味

阴雨天毛茶不能及时干燥,放置于室内吸附了木柴烟火的气味。雨水季节的茶基本会有火烟味,而这种火烟味数年也不易散走。

这样的茶也没有太大价值。

霉味

茶汤气味让人不适,刺鼻而有霉味或异味,通常会有锁喉的感觉。茶叶有明显的霉变痕迹。此种情况多是因为存储的湿度过高霉菌孳生所致。对于这样的茶只能敬而远之。

酸味

茶叶加工或存储不当所导致,此类茶不适合饮用。

茶气

茶叶内含物所显现的“力度”,如同酒的酒精度的高低。好的高度酒并不辣喉也不上头,只让人荡气回肠。茶亦是如此。

韵味

古人说:味之有余谓韵。韵味是茶汤中各种呈味物质比例均衡,入口爽快舒适,滋味厚重馥郁又具有层次变化,让人愉悦地感受到某种超越味道的味道。这是普洱茶能带给人们的更深层次的享受。这种感觉或许能让人们在品茗过程中感受到某种美好的意境,而此意境“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宗白华

“渥堆”决定普洱茶口感


“渥堆”决定普洱茶口感

热门收藏

在上周刚结束的深圳茶博会上,普洱茶依旧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不过,不少对普洱茶一知半解的消费者甚至连生茶和熟茶的概念都没搞清楚就贸然开始藏茶。据行家介绍,生茶和熟茶是工艺截然不同的两种普洱茶,并非像某些人宣传的“生茶存放一定时间后便可转化为熟茶”。生茶和熟茶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经过“渥堆”这道工序。

文/图记者郭晓昊

“在‘渥堆’工艺出现之前,市面上只有生茶,放得年头再久的也都是生茶。”合和昌茶业董事长钟广林告诉记者,“生普”和“熟普”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而绝非像某些人宣传的“生茶存放一定时间后即可转化为熟茶”。“许多茶友都问我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生普和熟普就像男人和女人,天生不同,男的一辈子都是男的,女的一辈子都是女的。”

据他介绍,普洱茶“渥堆”技术的成熟,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70年代初期,经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汤桂林、张诚等人研发成功后,再由昆明茶厂吴启英等人组团到广东学习、考察,将“渥堆”技术带回云南进行推广、普及。

普洱熟茶与生茶最大的差别在于“渥堆”,“渥堆”工序也左右着质量优劣的关键。每次取用青毛茶十吨左右为一“渥堆”单位,潮水量(洒水)视季节、茶箐级数与发酵度而定,通常是茶量的30%~50%左右,毛茶堆高度在一米左右。茶堆内部温度不可过高,视制作当地的温湿度与通风情况来进行翻堆,使茶箐充分均匀发酵,若堆心温度过高会导致焦心现象,即茶叶完全变黑焦炭化。经多次翻堆后,茶箐含水量接近正常时,便不再继续发热。整个渥堆工序时间,视所需发酵度状况不同而异,一般传统做法约四至六周。近几年有厂家为减轻堆味、增加口感而改良工艺,低温、少量多次潮水、长时间发酵,已将“渥堆”时间增长至八至十二周。

“渥堆”可加速茶叶发酵

“以前是‘爷爷做茶孙子卖’,因为普洱茶的自然转化时间较长,往往有几十年的巅峰期。为让消费者能早日喝到普洱茶,‘渥堆’工艺才逐渐普及起来。”钟广林表示,“在‘渥堆’期间,普洱茶的发酵要40多天,这样制成的熟茶毕竟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是人工催熟的,其品质和价值都与自然陈化的生普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据悉,部分2003年高品质生茶,放到现在要3000元一饼,甚至更高,其中包含了时间成本和存放成本,而同样年份的熟茶摆到现在也就五六百元一饼,今后的差价可能会更大。记者观察发现,由于中低档普洱茶市场已经过于饱和,合和昌、八角亭等坚持高端定位,从原材料开始把关,建立严格标准,无论做生茶或熟茶,在按既定标准收回毛茶后,再进一步考虑这款茶需要怎样拼配才发挥其最佳口感;熟茶则在拼配好后,再按一定比例放入发水池里面渥堆。钟广林表示,渥堆可以加速茶叶发酵,让消费者更早地感受到普洱茶的口味。不过,一旦处理不好会过熟、炭化。“有可能只有甜水、淡香,而缺乏丰富的内涵。”钟广林还认为,“茶叶应按加工工艺不同进行分类。例如云南的茶叶原料,按不同的加工工艺既可做成绿茶、红茶,也可以做成普洱茶,勐海地区的原料,更适合做出高品质的普洱茶。”

“渥堆”人工熟化除了氧化作用外,其发酵基本上是利用湿度来培养微生物,再借微生物产生大量的热能与分泌的酶来进行化学反应,使儿茶素与多醣类氧化降解,除了让茶汤有特殊香气与口感醇化外,许多抗氧化性成分更有益人体健康。在制作过程中,不同的温度、湿度及酸碱值,会产生不同的菌种,也因此对普洱茶质量起决定性的影响。

普洱茶的树龄与口感


普洱茶的树龄与口感

普洱茶的口感与她的树龄有很明显的关系,具体信息今天小编将为您介绍。

千年野生古茶树(树龄1000年以上)

树龄千年以上的古茶树,极其稀有,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树,一般胸径50cm、胸围160cm、树高15m以上。千年以上的古茶树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叶脉9--16对之间,与现代茶园栽种的大叶种叶脉(6-9对之间)完全不同。持嫩度高,一芽两叶,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树茶的三倍重。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与栽培型茶树香气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普洱茶的价格也极高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最为明显。

大茶树(树龄500-1000年)

大茶树一般都是该茶园树龄最老的几棵或是最大的茶树王,云南滇南茶区的茶农,把树高5m以上,难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树叫做大茶树。通常,大茶树胸径30-50cm,胸围100-160cm,树高5-15m左右,树龄多在500-1000年之间。用大茶树嫩芽做的晒青绿茶叫做大树茶。正确采用普洱茶的泡法,茶汤温润,茶树树龄越大,生态环境越好,口感就越协调,水溶性果胶、树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温润。

原生态古茶树(树龄300-500)

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园生态良好,尽管树龄很大,但茶树未见衰老迹象。原生态古茶树大多胸径在10-35cm,胸围35-110cm,树高3-6m,树龄多在三四百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微苦微涩,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

生态古茶树(树龄100-200)

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频繁,很多生态古茶树有衰老迹象。生态古茶树大多胸径在10-25cm,胸围35-80cm,树高2.5-4.5m,树龄多在一二百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粗壮,多数叶脉在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弱苦弱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短,大约十几秒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

老茶树(树龄60-100年)

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多数茶树胸径在5-15cm,胸围15-50cm,树高1.5-3m,树龄60-100年。所制晒青绿茶,芽叶较为粗壮,多数叶脉9~16对之间,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古树茶有些难于区分。

小茶树(树龄35-60年)

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明显不足,多为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树龄35-60年之间,多数植株树高80-120cm,每亩约1500-2000株。所制晒青绿茶,芽叶不甚粗壮,苦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长,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古树茶差。

台地茶树(树龄0-35年)

1976年以后,条列式密植的扦插苗无性系茶树,多数植株树高60-90cm,每亩约2000-3000株。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以及普洱茶的价格叫前几种树龄的普洱茶最低,所制晒青绿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与古树茶口感差别巨大。

普洱茶各山头的口感特性


普洱茶各山头的口感特性

热爱普洱的人,一般都相信时间的力量。新茶的苦涩浓强令人充满希望,未来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希望才能转变为真正的美好。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帆过尽,斜晖脉脉”的恬淡。

【冰岛特征】

入口苦涩度极低,几乎没有感觉,喉咙部位渐渐有股凉气出来,慢慢的转化为舌头中后部双呷生津,入口的时候几乎没有觉察出有茶味,茶味是渐渐的从喉部延伸到整个口腔。生津效果明显持久,主要集中在双呷部位,茶汤糖香,浓度(饱满度)非常高!!杯盖杯底高香,冷杯后闻出点冰糖香。【易武特征】

其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汤色淡黄明亮、口感厚重香甜苦涩味低、回甘生津持久、叶底鲜活、均匀整齐,茶质优良极耐冲泡。

【南糯特征】

条索较长较紧结;一年的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较饱满;苦弱回甘较快,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有生津;香气不显;山野气韵较好。

【老曼娥特征】

条索黑亮稍粗长,芽头肥大,茶味重,苦涩强,茶质好,汤质饱满,山野气韵强,饮后口中滑润感好、回甘强且久。

【布朗特征】

香气比较充实,茶汁滑度高,汤色明亮,缺点是苦底重,有的化的较慢,有涩味留存,但这些可以通过泡茶手法,如投茶量,泡茶器皿选择,出汤时间等来控制。

【倚邦特征】

芽头较小,条索黑亮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气韵好,杯底留香。

【勐库特征】

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劲扬,不若六大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江城特征】

条索黑亮较粗长、泡条,苦涩弱,汤中带甜,回甘较好,汤尚饱满。若与易武茶比,条索颜色比易武茶略深,芽头稍多,汤质没易武醇厚。

【勐宋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无量山特征】

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景迈山特征】

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由于与森林混生,具有强烈的山野气韵,是乔木古树茶中山野气韵最明显的古茶之一,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花香。兰花香是景迈独有的香。甜味明显而持久。

景迈的的甜是直接的快速来,同时又是持久的。苦弱涩显,景迈茶属涩底茶,苦味有但不强,是涩味较为明显。条索紧结,较细且黑亮。

【攸乐山特征】

条索黑亮,比易武要紧结,苦涩比易武要重,回甘较好,汤质较滑厚,有山野气韵。

【邦崴特征】

条索较粗长,色较黑亮,汤色金黄叶底黄绿,苦涩较显,苦能化甘,回甘较久,涩退稍慢,汤质饱满,生津,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

【巴达章朗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强,干茶与杯底香强烈且持久,苦涩较显,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滑顺,茶香纯正明显,茶气强烈。茶气茶香回甘已接近老班章。

【关双特征】

条索稍粗长,色黑亮,汤色金黄明亮,苦能化甘,回甘较久,涩稍久,汤质饱满,醇厚,叶底黄绿,山野气韵较好,杯底香较持久。

【那卡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曼糯特征】

条索紧结较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茶香纯正,苦显涩长,汤中有甜,回甘稍慢但较好,汤尚饱满。

【贺开特征】

条索黑亮紧结、稍长汤色金黄明亮,稍苦涩,涩显于苦,苦化甘较快,涩稍长,汤质饱满,山野气韵较强,杯底香明显,且较持久

【保塘特征】

条索紧结、较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山野气强,干茶、杯底香强且持久,苦较突显,涩较长久,回甘稍慢,回甘一般。

【哀牢山特征】

条索黑亮较细,汤色金黄,尚亮,苦显于涩,苦能化甘,稍长,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

【勐库大雪山特征】

头春新芽,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而优雅,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此茶采摘极难,纯正的千年野生型古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产量极低,弥足珍贵,是为普洱之无上珍品。

【昔归忙麓山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黄绿明亮,苦较突显,且苦显于涩。苦在舌两侧及舌根,苦退得比涩快,苦退后回甘较好,茶汤苦中带甜。杯底有古树茶特有之杯底香。但强烈程度一般,汤质滑润感和茶气较好。

【忙麓山忙麓团茶特征】

忙麓茶主要区别在于入口淳和滋润、回甘持久,杯底留香持久,三四泡后更觉爽口,其香不减,其甘不减,苦涩皆无,特别适宜不会喝高浓度生茶者品赏。就算是只喝茶,不品茶,忙麓茶喝到一定时候,其“霸强”性逐渐显露,去喝其他茶便觉“不堪入口”,总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之感。

【帕沙特征】

第一泡至三泡汤色为青绿色,香气高扬,水路比较细,喉咙没有干燥感,反而很清爽,舌面回甘生津很好,能感觉到一点苦味,涩味也很轻,化得比较快。

第四至八泡汤色还是青绿色,香气高扬,汤水柔软,舌面回甘生津持续,层次变化明显,有苦味,基本感觉不到涩味。

至十五泡汤色青绿,香气还是很好,汤柔水甜、生津不减,有层次变化,略苦无涩。十五至二十泡色较淡,香气减弱,汤柔水甜,舌尖还有生津,略苦无涩。

【老班章特征】

老班章生态好、树龄长,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老班章的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

老班章的苦涩退化很快,一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饮过老班章之后整个口腔和咽喉会感到甜而滑润,而且时间会很长,如果没有吃什么刺激性食物,这种甘润感会持续几个小时。老班章长于山野,树龄久远,故而老班章的茶气强,在饮时可以感觉到,而且饮后手、脚、头、背等会发热微汗,当然这种发热感因各人的身体感悟不同会有差别。

在正常投茶量的情况下可以冲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叶底也有老树茶特有香气,不会出树叶味。老班章叶底应该比较整齐,若非解饼时撬碎则应该叶、芽完整,而且叶、芽粗壮,三五年内的叶底黄绿色。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口感描述专用的那些名词》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