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好马配好鞍,好茶配好壶。紫砂壶淡泊平和、超世脱俗的意境使之与茶道极其相符,而其透气性和保温性更是冲泡普洱茶的绝佳器皿。然而,作为爱茶的你知道其历史吗?

1、宋代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诗》),这是古代饮茶用紫砂壶的最早见的文献记载。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质陶器,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今,饮誉海内外。至于紫砂茶具是由何人所创,已无从考证。

江苏宜兴丁蜀镇羊山发现的紫砂古窑址,发掘出来的早期紫砂茶具残片,经考证其年代上线为北宋中期,证明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已近千年的历史。壶有高颈壶、矮颈壶、提梁壶三大类,胎呈紫红色,表里均不釉,泥质较粗,从造型和工艺手法上可以看到紫砂壶的雏形。

2、明代

明代是紫砂壶的兴旺成熟期,出现了许多紫砂壶艺人,如供春、时大彬等,标志着紫砂壶艺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明代时期的紫砂茶具,造型简练、大方,色泽淳朴、古雅。

据明朝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创始》载:“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实,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园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逐传用。”金沙寺僧确切年代,较难查考,但金沙诗僧仍被后人尊为紫砂工艺的史祖。

据《宜兴县志》载:“明正德间,有制壶名师供春所制紫砂茶具,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薄而坚,负有盛名。”所制“树瘿砂壶”为世所宝,现珍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明代著名紫砂大家有董翰、赵梁、袁锡、李养心和时朋。明代后期,时大彬及其弟子李仲芳、徐友泉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赞誉。紫砂壶的三大壶式(筋纹型、自然型、几何型)已全面奠定,并均有上佳作品问世,使紫砂壶积淀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文人气息。

3、清代

明末清初,紫砂壶因工艺精湛被皇家所看重,成为贡品,走入宫廷,泥绘、描金、彩釉、炉均、堆贴、簇印等豪华的装饰手法因此出现。这期间各种壶艺风格百花竞秀,维持着一个灿烂的局面。

壶艺风格日益倾向于精工巧妍一途,以杰出的陈鸣远为代表。所制茗壶,善番新样,雕镂兼长,技艺精湛,构思脱俗,配色巧妙,这些紫砂壶世推绝作。所做茶具、陈设品有数十种不同类型。所制茗壶风格高古者,有闵鲁生、陈和子、沈子澈、项不损、华凤翔等。而浑朴与精致兼备的有惠逸公、葛子厚、吴月亭等。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制壶艺人们大都摒弃了之前注重巧妍的风气,式样转趋典雅古朴,以书法、绘画、篆刻为主要内容的刻画装饰成为最主要的手段。紫砂壶的器形也变成以几何形为主,壶体上装饰线条简练,尽可能扩大光洁面的面积,以便使用刻画装饰手段来表现文人所喜欢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内容,使紫砂壶的书卷气、金石味更加强烈。

4、清末至民国

清末民国初期,紫砂陶业仍缓慢发展,一批商家入主宜兴紫砂壶的生产,他们在上海、宜兴、无锡、天津、杭州等地开设专门店,从宜兴定制紫砂壶,并聘用名艺人制作,使紫砂壶不仅销往国内各大城市,还远销日本、东南亚地区以及欧美。

这一期间,紫砂壶的壶式多沿袭清代,创新的壶式并不多,当时所重的是刻画装饰,盛行摹刻名画、不同书体的书法、碑版、青铜器铭文、砖瓦古陶文等。涌现了一大批紫砂艺人,如程寿珍、俞国良、范大生、李宝珍、汪宝根等。抗日战争爆发前,紫砂陶业的发展始终比较顺利,整个行业局面繁荣。

日本大规模侵华后,宜兴乃至整个中国的紫砂陶业都陷入了低谷。宜兴十条龙窑中,就有七条被日寇和国民党军改筑碉堡,厂房全部被毁,许多紫砂大师在贫病交困中死去,从业人员只剩下二十余人,几尽人亡艺绝。

5、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民国时期已崭露头角的制壶匠人,汪宝根、裴石民、朱可心、王寅春、吴云根、顾景舟、沈孝鹿、吴纯耿、陈福渊、唐凤芝等组织成立了合作社,始以“汤渡”为名,即宜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此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紫砂生产合作社。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紫砂壶作为冲泡普洱茶的必备法宝你知道其历史》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