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质量特色

一、感官特色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黑褐,有光泽,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纯陈,滋味浓醇甘爽,显槟榔香味,叶底红褐或黑褐色,简而言之具有“红、浓、醇、陈”等特点。

级别外形

内质

条索整碎色泽净度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特级紧细、圆直匀整黑褐,黑,油润净陈香纯正陈,醇厚深红,明亮褐,黑褐,细嫩柔软,明亮一级紧结、尚圆直匀整黑褐,黑,油润净陈香纯正陈,尚醇厚深红,明亮褐,黑褐,尚细嫩柔软,明亮二级尚紧结,尚圆较匀整黑褐,黑,尚油润净,稍含嫩茎陈香纯正陈,浓醇尚深红,明亮褐,黑褐,柔软,明亮三级粗实、紧卷较匀整黑褐,黑,尚油润净,有嫩茎陈香纯正陈,尚浓醇红,明亮褐,黑褐,尚柔软,明亮四级粗实尚匀整黑褐,黑,尚润净,有茎陈香纯正陈,醇正红,明亮褐,黑褐,稍硬,明亮

二、理化指标

1、特级至一级,含梗≤3.0%,水浸出物(干态)≥33.5%。

2、二级至三级,含梗≤6.5%,水浸出物(干态)≥30.0%。

3、四级,含梗≤10.0%,水浸出物(干态)≥28.0%。

三、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

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延伸阅读

特色元素打造六堡茶文化


特色元素打造六堡茶文化

中国有句俗语说:“茶叶喝到老,茶名记不了。”确实,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茶类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名茶就有90多种,到了现代,各地“名茶”竟达数百种之多。更别说一般地区性的普通品种。传统名茶众多之中,特别著名的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云南普洱茶、黄山毛峰、台湾冻顶乌龙茶、君山银针等,都是其中佼佼者,这些“名茶”无一例外地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积,或有美丽的传说,或特色的名称。形状和品质。正是依托文化的传播,名茶得以闻名遐迩,深入人心。

●茶名奇特先声夺人

有很多名茶,从名称上已经是先声夺人,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安溪铁观音算是其中一个,很多人不明白茶叶如何叫做“铁观音”?于是,商家在解释名称的同时,便可以说故事了: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敬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往山崖上找,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特别甘醇鲜爽,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

太平猴魁同样也是名称奇而吸引人,其名称也有一段来历:相传猴坑茶农王老二〈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使其他产地魁尖望尘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已负盛名的顾渚紫笋是浙江的传统名茶,由于其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故此得名,这新奇的名称也颇为吸引人,听了有一探究竟的冲动。

而台湾的冻顶乌龙茶也是异曲同工之妙。何谓冻顶?很多人都弄不清楚。

其实台湾原产的茶并不优秀,现在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目前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都是福建的传统做法。因此,台湾茶没有了深厚的历史,台湾乌龙就要在别的地方想办法。因其以台湾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为最佳,故以“冻顶乌龙”而命名。不过,现在很多台湾茶都称“冻顶乌龙”了。其“冻顶”一词,据说是因冻顶山迷雾多雨,山路崎岖难行,上山的人都要绷紧脚趾,台湾俗称“冻脚尖”,才能上得去,这即是冻顶山名之由来。台湾南投县鹿谷乡农会更每年举办茶叶比赛,使得“冻顶乌龙”名气大增,几乎成为了台湾乌龙茶的代名词。

从前,六堡茶亦曾从名称好而获益,特别是在茶居“倾”生意的广东商人,讲“意头”,讲究好彩,“六宝”以易记、吉利而被青睐在茶楼上消费。同样得益的是普洱茶,因广东话谐音,被戏称“抱你”而被用于茶客与茶楼小妹的调笑,每日被大量地消费。

●故事传说民间流传

洞庭碧螺春据说是“御赐”的名称,当然其中必然有个故事了。清朝王应奎所著《柳南随笔》中对“碧螺春”茶名的来历有这样的典故。洞庭山碧螺峰的石壁上原有几棵野茶树,当地老百姓进山采茶有几十年。康熙年间茶叶丰收,当地少女入山采茶叶,茶筐满了,便将茶叶放在胸口的衣襟内,茶得到体温,突发袭人香气,采茶女惊呼“吓煞人香”,称茶为“吓煞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皇帝南巡,到了太湖洞庭山,吴县巡抚宋荦购买朱家所产“吓煞人”茶献上,康熙以为“吓煞人”不雅,以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密被,银绿隐翠,御赐名“碧螺春”,此后地方官年年采办碧螺春进贡。

好茶是需要好故事的。大红袍也同样是以故事传名: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秀才临行辞别时,老方丈赠送一小包茶叶,嘱咐秀才好好保存,将来会有用得着的地方。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直到一日,皇后得了个腹痛的怪病,秀才想起当日老方丈所赠的茶叶。皇后在服用茶叶所煎成的汤后迅速复元。皇帝大喜,命状元往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上世纪30年代,崇安县长吴石仙在大红袍母株所生的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

这类故事虽然大同小异,但却不乏受众。同样是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也不能免俗。

西湖龙井茶其传说是,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来到龙井村附近的狮子峰下胡公庙休息。庙里的和尚端上当地的名茶。乾隆一见那茶,不由叫绝,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他品尝了一口,只觉得两颊生香,有说不出的受用。于是,乾隆召见和尚,问道:“此茶何名?产于何地?”和尚回答说:“启禀皇上,这是小庙所产的龙井茶。”乾隆走出庙门,见胡公庙前碧绿如染,十八棵茶树嫩芽初发,青翠欲低,周围群山起伏,宛若狮形。此时乾隆龙心大悦。于是当场封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

当然,这些名茶也确实是成名很早,也颇有历史底蕴,并不全是胡编乱造的,历史上也真有过作贡茶的记录(历代贡茶都有记录,有很清楚的贡茶品目)。而毗邻的桂平西山茶,也是历史悠久的名茶,其发掘的传说与佚事,也被茶友所熟知并为其扬名。某些传统名茶还在重复一些更为虚无缥缈的王母娘娘驾临、仙女赐种等传说,在当今的社会或有不与时俱进之嫌了。

●历史掌故地方特色

近年在发掘历史及传统最有成效的,当属普洱茶和湖南安化黑茶了。

当年,在台湾香港茶人的带动下对普洱茶的历史文化的充分发掘,可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经典案例。从三国时期“武侯遗种”到两千多年的古茶树;从清朝中叶古“六大茶山”的鼎盛,到险峻崎岖的茶马古道;从发现故宫人头茶到鲁迅茶膏的拍卖;再到后来的重走茶马古道,迎接故宫老茶出展,经过云南马帮进京、天价茶叶炒作、思茅市改名普洱市等一系列事件,一系列的运作与策划,把普洱茶宣传得妇孺皆知,普洱茶声名大振。撇开其后来恶性炒作的一面,就其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发掘与策划,摆脱了以往粗糙民间传说的路子,摒弃了皇帝嘉许、状元感恩的模式,直接以史实和掌故等考证,以历史作故事,这些都很符合现代人修养与审美意趣,其在市场上真正成功的例子。使得普洱茶这个同样是本地人不喝的边销茶,变为全国以及海外茶人的抢手货。

同样是悠久历史的湖南安化黑茶,也频频出现被“追捧”迹象,随着其《湖南黑茶》、《安化黑茶》专著的相继问世,对安化黑茶历史文化的发掘,对陈年老茶进行“扫货式”收购已经让当年的安化黑茶的价格“上了一个台阶”,而其往往陈列于店铺门面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千两茶”大茶柱,还有各种展会所表演的四五个壮汉,光着膀子、吆喝着号子,赤脚上阵的千两茶压制场面,配上粗犷的音乐,让人一见难忘,铭记终生。这些鲜明特色的文化符号让更多人知道千两茶,进而了解安化黑茶,从好奇到试尝进而喜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同样的,安徽的名茶往往配以其特有的名山、美景与名人,如黄山,如做国礼礼品的宣传,而江浙一带的名茶则配以江南采茶女的古典美,这些典型的文化符号让人在品茶的同时,得到文化的熏陶,获得更多的人文意趣。

根植于岭南茶文化、广府文化的深厚土壤的六堡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及茶文化可供我们去发掘研究,其工艺发展史也与普洱茶、湖南黑茶相似,其兴盛、传播与茶楼消费、民间药用等多方面都打上了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烙印。如何将前人的宝贵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扬光大,从普洱茶、湖南黑茶这些走在了前面的名茶身上,我们可以学到更多。

●诗词名著诠释文化

蒙顶甘露茶成名很早,汤色黄碧、清澈明亮,饮后齿颊留香,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赞颂蒙顶茶的文章:白居易在《琴茶》一诗众写道:“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代黎阳《蒙山白云岩茶》诗中称颂“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地一茶。”宋代有《谢人寄蒙顶新茶诗》:“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文彦博在《谢人惠寄蒙顶茶》诗中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从这些文辞优美的词句中,不难体会道历代文人对蒙顶茶的酷爱,更难得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句指明茶名称的“茶中故旧是蒙山”。

有着名著所提却不同际遇的是六安茶。在《红楼梦》第41回“品茶栊翠庵”中,有这样的描述:“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红楼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505页第三段)这里提到的六安茶虽以《红楼梦》扩大了知名度,可似乎又因贾母的不喜欢而吃了亏,让人仿佛觉得这种贾母不屑的茶并非好茶。

不过,现在在某些品茶谈天的场合,常常可见一个有趣而搞笑的现象,谈及六安茶,不论官场还是民间常是说《红楼梦》提到六安瓜片,并称贾母不是嫌弃茶,而是口味不习惯罢了,且说来信誓旦旦,仿佛要翻案一般。其实,对六安瓜片历史稍懂一二的人都知道,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到的“六安茶”绝对不是“六安瓜片”,因为,六安瓜片问世于1905年左右,曹雪芹应该是听都没听过“六安瓜片”这个茶名,更别说喝过并写进《红楼梦》了。不过,我们依然可以百度搜索到很多杜撰信息:如什么“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入竟有80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等让人哭笑不得的文字。

在六堡茶历史文化的发掘上,我们也应当注意,别“发掘”出一些唐宋名人所写的不合格律、不合平仄的咏六堡茶诗让人质疑,别闹出类似于“红楼梦有80多处提到六安瓜片”那样的笑话,

●特色茶艺记忆深刻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的君山。采摘标准为单芽。产品按芽头肥瘦、曲直、色泽油润程度进行分级,特点是:芽头肥壮,紧结挺直,满披茸毫,芽色金黄,有“金镶玉”的美誉,汤色浅黄,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甘鲜爽。尤为人所称奇的是冲泡时,芽头在杯中沉浮,呈现出“三上三下”的景象。

笔者得友人所赠茶做过试验,证实确有此神奇现象。有的芽头或许会只是沉浮两次,而有的芽头甚至会沉浮四次,很是奇特。赠送茶叶的茶友当时也是以此为一个“亮点”向笔者推荐的。后来,笔者在陕西的另一种茶类“汉中仙毫”(即原午子仙毫)中,也发现有类似的沉浮现象,颇为有趣。将这些作为一个“特色”,让人能够一下子把茶名及特点记住,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营销。

以茶艺、茶文化作为亮点营销的,最著名的莫过于潮州的凤凰单丛茶。

独特的潮州“工夫茶”,形成独具特色的潮州茶文化。潮州几乎可称为中国茶道传承、发扬最好的地方。潮州人饮茶在茶具、茶叶、用水和冲泡方法上都很讲究。潮州工夫茶精致的茶具器皿及配备,也广为国人所学习效仿,包括茶盘、盖碗、茶海、茶壶、茶杯、茶盘、茶垫等等,乃至纳茶、侯汤、冲点、刮沫、分茶、品饮等程序,包括连“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叫法,都为茶人所熟知。

普洱茶则是发掘出一套“彝族寨子”的烤茶的传统茶艺,见证其淳朴的古风。

如何更好地发掘六堡茶传统茶文化、如何从其他历史名茶及其茶文化中得到启示,六堡茶如何依托于独有的名茶文化底蕴,走出一条有自己鲜明个性的特色文化营销之路,值得研究。

六堡茶茶的品质特性


六堡茶,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六堡茶属黑茶类,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喝过六堡茶的人都会对它的“中国红”情有独钟,六堡茶业界认为,必须以“中国红”的文化韵味和民族特色为准则,使六堡茶走上复兴之路。

2011年03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子衬托着嫩嫩的叶芽,形状优美,好似牡丹蓓蕾初放,十分恬淡高雅。茶汤清澈呈杏黄色,茶味甘醇清新。

六堡茶属山茶科常绿灌木,叶呈长椭圆披针形,叶色褐黑光润,间有黄花点,叶底红褐。六堡茶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其条索长整紧结,汤色红浓,香气陈厚,滋味甘醇可口。正统应带松烟和槟榔味,叶底铜褐色。

六堡茶的制作是采用当地的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采摘标准是成熟新梢的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5道工序制成。杀青特点是低温杀青;揉捻则是以整形为主,细胞破碎为辅;渥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渥堆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质的变化,减掉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并使叶色变为深黄褐青。渥堆时期,掌握到出现黏汁,发出特有的醇香,即为适度,所以属于后发酵茶。

六堡茶中之篓茶,乃是用竹篓包装的六堡紧压茶叶。将毛茶经过蒸揉后,装篓压实,然后放置阴干处,晾贮几个月通过后发酵使茶紧结成块,即可形成有独特醇、陈香味的六堡篓茶。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用六堡散茶蒸制、压模,可制成六堡饼茶、六堡砖茶、六堡沱茶等。

六堡茶,红、浓、陈、醇,有独特槟榔香气、越陈越佳,属黑茶类,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摊青、杀青、揉捻、沤堆、干燥等工艺制成,分特级和一至六级,原产、主产于中国广西梧州六堡镇。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祛暑、倍感舒畅。六堡茶在晾置陈化后,茶中便可见到有许多金黄色“金花”,这是有益品质的黄霉菌,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

六堡茶宜久藏,越陈越好,因为久藏的茶叶有“发金花”,即生有金黄霉菌(学名为冠突曲霉菌)。因金黄霉菌能分泌多种酶,促使茶叶内含的各种物质加速转化,形成特殊风味。陈年的老六堡,在30—50年左右,色泽黑褐油润,会有槟榔、松烟香味,清爽醇厚,味中有甜、汤色澄明。据化学分析,茶叶含咖啡碱、茶碱和挥发油等特质,有兴奋大脑、心脏和健脾胃的功能。

如何鉴别六堡茶的品质?


如何鉴别六堡茶的品质?

原题:闻香识靓茶品种、采摘季节等都影响着香气

六堡茶,一直以其“红浓陈醇”而驰名,而对其香是研究得很少的。就这个问题,请教一个资深六堡茶人,老人也慨叹道,一直以来,作为黑茶出口为主的六堡茶以“红浓陈醇”四绝为世人所称道,其他资料不多,对香型的研究更少。

六堡茶香缺乏研究

香气,作为品鉴一个茶汤的重要指标,在六堡茶的品鉴中一直未被重视。因为,在现在我们常规的品鉴标准中,香是纯粹以鼻子所得出的感官标准定义的,所以只有陈香和菌花香两类。当然,包括其他名茶在内的大多数黑茶都是如此。

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饮料,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其具有独特的饮用享受。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香气。茶的香气是由茶的鲜叶原料在制茶过程中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而产生的。茶叶香气除了决定于制茶的工艺之外,茶树的品种、采摘季节、气候、土壤、栽培管理等等,都对成品的香气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作为后发酵工艺的六堡茶,包括其他黑茶由其工艺决定,不可能如乌龙茶“摇青”“碰青”等出香的做法,也不能如绿茶有后期烘干逼香这些工艺,所以,一直以来,单纯从鼻闻来辨香的角度而言,包括六堡茶在内的黑茶都远远不是四大乌龙、绿茶龙井、红茶金骏眉的对手,这也导致了六堡茶一直只提“红浓陈醇”而不强调其香气,因此对六堡茶的香型、品鉴的研究就更少了。

茶友们说到六堡茶,大多是说“色”和“味”,并不突出其“香”。沤堆工艺的六堡茶在短时间内仍是有一股沤堆味,需经过一定时间才慢慢减弱。从干茶到茶汤,用鼻子闻香,六堡茶的香确实是不太明显的。因此,甚至有人说,“六堡茶不香。”

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品鉴六堡茶之香

人类嗅觉的受器是位于鼻腔上方的鼻黏膜上。嗅觉是一种远感,与味觉不同,嗅觉可以通过不直接接触,而在一定距离感受空气飘来香味化学成分的刺激。据现代研究表明,嗅觉和味觉会整合和互相作用。我们平日说的味道实际上是饮茶过程中所有感觉的混合(包括味觉、触觉、化学灼热感以及嗅觉),其中嗅觉在味道感知的过程中占很主要的地位。

人类鼻腔上方的鼻黏膜上分布大量着嗅觉感受器嗅细胞,饮用到我们口腔中的东西,其香味通过口腔上颚后部进入鼻腔,让我们在品尝到味道的同时,感受到香气。因此,品六堡茶,更须善于利用口腔来识别香气。

口腔中的香气通过上颚跟鼻腔的交接处进入鼻腔,获得嗅觉感知,因此,为了利于鉴别,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口腔中的空气流动,来加强对于茶香的鉴别。茶友们或许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品鉴茶汤的时候,吸入空气,让茶汤在口中翻滚,空气将茶的香味向后部口鼻交界处提升、呼出,可以明显感受到用鼻子不易闻出的香气。

有些评审茶的评茶师会将少量茶汤饮入口中时,略微张开嘴,同时从嘴唇吸进空气,当吸入空气时茶汤混著空气在口鼻交界处翻搅,让嗅觉感受到茶汤的香气。平日,我们喝茶时也可以这样尝试一下。不过要注意慢慢“练习”,不要一下子“呛”着了。(要注意吸气的量和速度,不要发出声音。在一个很优雅安静的环境中,因品茶吸气而发出怪声,就有点“失礼”了。)

这其实不是什么必需的品鉴程序,也不是什么高手品茶的招数,就是跟我们平日喝茶的时候,轻轻吸,同时吸进空气的做法是一致的,所以,有部分资深茶人,也不需要专门一个在口腔翻滚的过程,就这么吸、饮、品、咽几个动作一气呵成,包括品味、闻香、感受茶气、体会茶韵整个过程也是自然而然的,无须刻意,不着痕迹,更得品茶之道了。

初学喝六堡茶的茶友,不妨做做这些练习,认真体会一下这种从口腔、鼻腔感受茶汤的香的品茶方法,懂得这个,我们才可更好地体会六堡茶香。在自己静心感受之后,可以与茶友们一起品茶交流,互相切磋,弥补自己感知上的喜好和偏见,增进对茶味茶香的认识。

六堡茶香型分类

六堡茶的种类分厂家生产的现代工艺六堡茶和古法六堡茶(即六堡农家茶),这两个种类,其原料及工艺都不相同,做出的六堡茶成品香型也不相同,这点类似于普洱茶熟茶和生茶香型不同。而其中,现代工艺六堡茶的香型,根据其茶青毛料、发酵的轻重、工艺的差异有不同的香型;古法六堡茶(即六堡农家茶)也分茶谷、中茶、老茶婆三大类,其茶品的香型差异更大,各具特色。

六堡茶的香型分类颇为丰富,基本可分为槟榔香、兰香、樟香、木香、沉香、铃兰香、葛菜香、菌花香、荷香、药香、参香、枣香以及果香、青果香、瑶香(也有人称山里香)、烟香、松烟香、火香、罗汉果香、青叶香、茅根香、蜜香等大类。

其实,每一款六堡茶中的香味成分,都不是单一的。茶叶的香味是多种生化成分的综合体现(而且是必须超过人体感觉阈值的分量,才能令人感受到其香气),这里所列举六堡茶的香型分类是指其香型复合整体体现出来的特征,或是其主要表现出来的香型特征。研究表明,茶叶与樟树共同拥有的成分是芳樟醇,我们一般会把含有这个成分的香辨别为铃兰香,但假如结合一些其他香味成分共同表现,有人则称作樟香。

六堡茶的香味中,最值得研究的是其特有的槟榔香,也叫槟榔味。槟榔味有多种,有淡雅、浓郁、清幽、暗香几大类,其表现也不相同,但总的来说香型是一致的,总称为六堡茶的槟榔味。

而黑茶审评中的陈香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其实很多黑茶(包括六堡茶、普洱茶、湖南黑茶等)经陈放后,都会有陈香,但其表现不同,香的类型也不同。就六堡茶而言,经过陈放后,仅仅现代工艺六堡茶(厂家茶)的陈香中就有药香、木香、樟香、沉香、参香、菌花香等多种表现,而古法六堡茶(农家茶)陈茶的香型就更为丰富多变,果香、青果香、瑶香、烟香、松烟香、火香、罗汉果香、青叶香、茅根香、蜜香等茶品经过陈化后,其香型都会有所变化,但又有迹可循。

据日本茶叶专家山西贞教授等人的研究,果实及干果类香气来自茉莉内酯及其他内酯类,紫罗酮类。老茶婆所表现出来的果香、熟果香、罗汉果香都属于这一大类的典型。

择器以利鉴茶香

为了更好地品鉴六堡茶香,我们还必须讲究一下茶器茶具的选用。

有茶友喜欢用紫砂壶来冲泡六堡茶,其双气孔结构确实利于保持温度,使得茶(特别是老茶)的内含物更能充分析出。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这种双气孔结构有另一个“弊端”,就是容易积聚一些茶垢茶香茶味成分,会混杂了茶的香。充分清洗是必须的,但紫砂壶是不主张“刷洗”的,内壁往往仅是“冲淋”而已。假如能做到每类香型的六堡茶专用一个紫砂壶泡饮,则是最好不过。

台湾的功夫茶具中专门有闻香杯,是针对其香型特点而设。六堡茶的香型不张扬,很内蕴,讲求沉郁、内敛,因此,在口腔中才能很好地品鉴六堡茶的香。如此就有必要讲究一下饮用杯子的选择了。

就六堡茶的饮用杯子,不少茶友尽显个性,各有喜好,有茶友使用墨玉杯、绿玉杯,甚至有小叶紫檀杯、黄花梨杯的,笔者认为,凡是影响了品鉴茶色、茶香、茶味的杯子都不应选择。内壁有色的杯子,会影响鉴别茶色,比如,绿色的茶杯会把通红而明亮的茶汤变为红中发暗的色泽,不宜选用。虽然是名贵的小叶紫檀、黄花梨杯,但也是不适合的,因紫檀自身就有一股檀香,黄花梨木有降香味。

笔者比较过很多类型的杯子,发现比较适合品饮六堡茶的是口稍微敞开的小碗或盏,内壁洁白或青花(青花不能太满,影响观察茶色)。品鉴六堡茶最适合的温度是微烫,因此,要求取茶时茶汤不能晾置太久,敞口小碗其口沿稍张,取茶时不会烫手。小碗的汤面面积比常规的闽南乌龙薄胎杯(有人称铁观音杯)大,饮用时其混合茶汤入口的茶面上混有茶香的空气更多,在吸入茶汤的同时可充分体会到六堡茶之香。而且,白瓷或青花的小碗其形更能体现岭南饮茶文化,与六堡茶深厚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

六堡茶应以品质说话


六堡茶应以品质说话

由湖南农业大学施兆鹏教授、云南农业大学邵宛芳教授、华南农大王登良教授、西南大学刘勤晋教授等进行优质六堡茶质量评比。(资料图片梧州市农业局提供)

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中国名茶之一,“畅销于穗、港、澳等埠”,其品质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而著称,盛时年产1500吨左右。

最广为人知的六堡茶故事,莫过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茶庄习惯于用大字标榜“正宗苍梧六堡茶”以广招来客。来自梧州山野的六堡茶,以“陈年六堡茶”、“不计年”作为商标,足以显示其品质优良。而资料显示,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有大批广西苍梧六堡茶上送中央。即便现在,北京有很多人家里依然收藏有20年以上的苍梧六堡茶。

在某种意义上说,年份直接影响六堡茶的品质,这是六堡茶能否畅销的关键。而市内的资深茶迷,更是普遍以自己能喝出六堡茶的贮存年份甚至型号为荣。也就是说传承六堡茶的制作工艺、确保它的品质,是六堡茶的“生命线”。

品质宣传营造品牌

去年,梧州市举行的2010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茶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各地的茶叶专家们曾经就如何促进梧州市的六堡茶产业发展阐述了见解。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认为:“六堡茶的知名度还远远不及国内的其他名茶,现在最急需的就是将六堡茶的保健功能等优势宣扬出去。”作为顶尖的茶叶届泰斗,陈宗懋认为,六堡茶的无刺激性、保健性的宣传投入较少,难以和现在六堡茶的发展速度相匹配。六堡茶的知名度,应当让人不但知其名,而且要知其所以名。

其实,为了进一步向外推广六堡茶,本地不少茶商茶厂早已联合起来,通过组团参展各类国家级茶博会的方式,争取把“梧州六堡茶”的整体概念作为城市名片宣传出去。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副厂长何志强告诉记者:“在2005年以前,梧州茶厂在茶博会只能单枪匹马地搭建展台,在一大片普洱茶、铁观音的包围下,客户难以听到梧州六堡茶的声音。但通过六堡茶协会和有关部门的协调,现在业内生产厂家会抱团一同参展,通过在各大茶博会组建六堡茶展区的方式,提升梧州六堡茶的知名度。”

但是细化到具体的六堡茶宣传,各个厂家则依然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宣传定位。一家南宁来梧州生产和经营六堡茶的商家不客气地认为,目前梧州缺乏对六堡茶商品属性的准确定位。他说:“六堡茶想在众多的名茶中脱颖而出,就应该做出自己的特色。目前,有些厂家宣传重点在六堡茶的口感和口味上,一言概之还是红浓陈醇,必须教导顾客细细品饮才得到效果;另一些厂家,则主攻六堡茶的礼品属性,没有在提升茶叶品质上下功夫,而是玩概念,盒子做得比茶叶还贵;还有一些厂家,把六堡茶的保健功能无限放大,专注于玩概念。”他认为,要打响六堡茶的知名度,就应当首先从宣传六堡茶的本质着手。

伸出五根指头不如挥出一个拳头,不分重点的宣传也容易使消费者在混乱的信息轰炸中失去辨别的兴趣,从而降低六堡茶的美誉度。鸳江丽港一家茶庄的老板斯先生告诉记者,游客是该店销售六堡茶的主要目标群体,但他们更多地将六堡茶视作土特产,对进一步尝试甚至深入探讨高档六堡茶的兴趣极为有限。斯先生介绍:“销量最好的是一些礼品包装的中低档六堡茶,虽然礼品装六堡茶客观上推动了本地茶叶的销售。但这些外地茶友很可能只是将其作为摆设,而很少将其真正地消耗和饮用。”

一些游客,在广告宣传的轰炸下,买走了不合适的茶叶,喝过后却不满意——也许他还会将剩下的茶叶作为摆设,但是,却不会再去买第二次。这也是斯先生和伙伴们所担心的:六堡茶的最大卖点,应该是独特的口味,或是“能喝的古董”,或是减肥降脂的保健功能。

茶迷呼唤规范编号

六堡茶是好茶,但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何做好销售,如何以销售创品牌?2005年重新崛起的六堡茶,古老又稚嫩,梧州年轻茶企茶商们只能参考普洱茶的发展过程。

目前,梧州市茶园面积约5.1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24家,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2010年梧州市六堡茶年产量超8400吨,产值超10亿元,六堡茶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产品销往国内各省市及港澳、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业内不少爱茶卖茶的茶庄茶人认为,如果要更好地树立六堡茶品牌,我市的茶企茶商在销售方面首先要做到讲究诚信,以品牌引导消费者,可以考虑使用普洱茶的做法,以统一茶叶编号的方式来拓展销售渠道。这样做,不但迅速打响品牌知名度,而且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合适的价格将六堡茶推销给千家万户,提高六堡茶的品牌知名度。

“六堡茶对生产工艺的区分、叶青的分级,都与普洱很像,却缺乏像普洱茶一样一个权威的公认的标准去衡量和标注。目前,仅仅依靠一个六堡茶地标来规范越来越多的新生茶企,未免略显不足。”资深茶迷彭庆中认为,六堡茶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吸取普洱茶的经验。设立更权威的包装和品质标准,让即便是刚入门的茶迷,通过有规律的编号,即可了解茶叶的出生来历。

据了解,在云南,每个厂家生产的不同批次的普洱茶,都有着自己的“身份证”编码。其数字编号前两位表示茶叶所配方的发明年代,第三位表示茶青的级别,第四位表示具体的茶厂。如著名普洱品牌大益的7572,就表示该茶为勐海茶厂生产。为75年发明的配方(是配方发明年,不是生产年份),所用茶青为六级茶。而根据这些编号的信息,茶迷很容易便可以获悉茶叶的生产厂家和茶叶的具体信息,在选购时就可以有的放矢。

但梧州的六堡茶,在茶品的编号方面却做得不够规范,不少厂家在有意无意地将编号神秘化。例如本地某知名厂家生产的编号为“5672”的六堡茶,5是该厂的自封的代码,6则表明茶叶的生产地是梧州。而7则指生产的年份……这不但与其他六堡茶生产厂家的编码规律大相径庭,而且如果是一个刚入门的茶迷,基本无法在这些茶叶的编号中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有的厂家甚至完全掩盖茶叶编号的具体含义,他们不愿意消费者知道编号的含义,为的是可以把低级别说成是高级别的茶品,以获取更高的价格,其实这正体现了某些茶叶生产厂家的制茶技术不高,区分茶品的价位只靠用料的优劣的不成熟做法。

插上“地标”的翅膀

由于地区经济实力的制约,梧州的茶叶生产与消费市场的规模均存在不足之处,目前六堡茶的销售规模得以快速增长,主要依托高端礼品市场和官方的支持,缺乏进一步自身推广的有效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缺乏更权威的认可,单凭目前有限的宣传与策划能力,不但制约了目前梧州六堡茶的销售规模,也限制了六堡茶知名度的提升。

2010年,好消息终于传来,梧州六堡茶即将获得原产地地理标记认证。原产地地理标记认证是国际上对名、优、特产品进行法律保护的一种通常做法,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范畴。

具备法律保护功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能真实揭示、证明地理标志产品的真实性和纯正性,对提高产品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实施名牌战略,准确引导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梧州腊肠、梧州龟苓膏等产品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注册保护后,发展速度都有了大幅提升。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以梧州为核心产区的六堡茶人气飙升,梧州六堡茶一旦获得原产地地理标记认证,将使梧州六堡茶这一广西农业的优势品牌能够在全国名茶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对梧州六堡茶整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金花”成就六堡茶的独特品质


“金花”成就六堡茶的独特品质

“金花”

成就六堡茶的独特品质

导读:

前段时间播出的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娘娘孙俪饰演的周莹一路开挂,不仅因祸得福,发明了一种带有“金花”的新茶,该茶品质更升级,口感香味更醇厚!这种带有“金花”的茶叶完爆市场!并成为娘娘逆袭的一大利器!到底这种“金花”是什么?如何产生?又有什么好处?今天在这里小编和大家探讨一下。

什么是金花?“金花”学名——冠突散囊菌属于优势菌种,对其他杂菌的生长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使黑茶得到更好的储存,只要储存环境湿度不太高,茶叶没有过度潮湿,一般都不容易出现发黑霉等不良现象。一直以来,“茶好金花开”是人们评价黑茶好坏的其中一项重要因素。六堡茶属于黑茶,和其他黑茶一样也会发金花,而且六堡茶的独特品质得益于金花菌。

由微生物分泌的多酚氧化酶,会使茶多酚中的儿茶素成分大幅度发生酶促氧化,转化形成黄色的茶黄色和红色的茶红素,在发花的过程中含量加大,再加上深褐色的茶褐素在后期大量增加,六堡茶红浓汤色快速形成,纤维素、果胶、蛋白质等的大量水解裂解等,增进了茶汤的醇和滋味。

在六堡茶陈化阶段,“金花”分泌出淀粉酶和氧化酶,可以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质氧化,使茶叶汤色变得红浓明亮,消除青涩味,在口味上更加醇厚柔和,甜滑回甘。

金花的成因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叶专业农艳芳教授说:“六堡茶的金花是六堡茶加工、陈化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恰到好处’的一个结果,金花的茂盛程度与茶叶原料和发酵工艺、陈化环境密切相关,尤其取决于发酵工艺中对温度、湿度参数点的严格控制。”

有连续47年制茶经验的圣源六堡茶师傅姚静健说,《那年花开月正圆》,周莹吴家东院的茯茶是因为人祸而被水泡过后长出金花,现实制茯茶可不是这样,千万别被误导!呵呵!从古到今,六堡茶的金花都不需要象吴家东院的茯茶那样要“泡过水”的,都是顺其自然,天然生长。

在储存过程中,金花菌孢子囊颗粒的大小会随着湿度等因素变化而发生变化,茂盛的时候似‘米兰’,湿润、新鲜时呈现金黄色;风干、见光后,收缩变小,甚至变成白色、灰色的小斑点,但不影响其品质和功效。

有专家研究发现,不同发酵时期的金花能显著提高蛋白酶的活力,促进淀粉酶对淀粉的酶解、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蛋白质的酶解,有利于淀粉、蛋白质消化吸收,改善人体肠道功能;此外,还能抑制脂肪在消化系统中的降解、吸收。所以带金花的六堡茶具有更强的促消化、降血脂、溶解脂肪、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喝“金花”六堡茶,能更好地滋养肠胃、减肥降脂。

六堡茶陈化:品质之变化


六堡茶陈化:品质之变化

六堡茶经存放品质越陈越佳,在民间早有定论,在很多书籍也有记载,包括一些早期的书籍,茶友们在自己的存茶实践中,也得到证实。经一段时间存放的六堡茶,口感发生明显变化,醇厚、爽滑。研究表明黑茶在存储过程中,其理化指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资料显示,六堡茶在储存过程中,茶叶有一定的含水量存在,为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加速了微生物的繁育,并产生较多的微生物。由于微生物胞外酶的作用,加速了茶多酚氧化降解,导致存茶多酚含量的减少,苦涩味渐渐减少,茶汤滋味醇和度逐步变好。另一方面,由于微生物生长旺盛,微生物利用茶叶的氮源为基质,消耗一部分氨基酸,而氨基酸与多酚类化合物和糖类相互作用,在微生物的参与下,形成多种具有挥发性的香气物质和醇类、醛类物质,参与和促进黑茶色泽、滋味和香气的形成。

长期的陈化,在有氧和无氧微生物分解作用下,物质会进一步转化,以茶为基质的经自身酶促或微生物作用而形成的水溶或水不溶的聚合物,合成为原始腐殖质。多年陈放的六堡茶,其腐植化更显而易见。包括兼有儿茶素母核的色素类物质,也有经发酵产生的“酚羟基-醌基-羧基”原始腐殖物及其复合物。从而使得陈放的六堡茶形成更佳、更协调和谐的口感风味。

六堡茶在一定的时间内存储陈化,其品质发生变化,形成的品质醇化物质和香气成分是有实验室数据支持的。茶中这些成分发生变化,表现在其口感、味道、香气等多方面,综合体现为品质的提高。其中,香气物质多属可挥发性的成分,单纯说“越陈越香”似乎不够科学、准确和全面,而且,易于被人以量化分析中一些香气成分的减少为由进行批驳。

苍梧县六堡生态名镇建设特色初显


苍梧县六堡生态名镇建设特色初显

六堡生态特色名镇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图为当地整洁干净的镇区街道和融合茶文化和民族风的房屋、路灯装饰。梁萍摄

时下走进苍梧县六堡镇,可以看到外墙和屋檐装饰风格统一的房屋立于整洁干净的镇区街道两旁,别具民族特色的木窗格和路灯点缀其中,充满六堡茶文化元素的配套装饰随处可见,呈现出一个风景怡然、文化氛围浓郁的生态家园。

去年以来,苍梧县六堡镇开展生态(农业)名镇建设,进行房屋外立面改造、配套设施建设和镇区街道的亮化、绿化等项目建设,使镇容镇貌焕然一新,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据了解,六堡镇是六堡茶的原产地,有着深厚的六堡茶文化底蕴,居住人口以汉族和瑶族为主。苍梧县根据当地的特色和优势,规划建设以六堡茶文化为核心,融入民族特色元素,建设茶文化民族风相融合的六堡生态特色名镇。县、镇两级通过加快建设原生态六堡茶苗圃基地和六堡茶标准示范园,统一房屋外墙立面装饰配以具有民族特色的屋檐、艺术木窗格等形成突显地方特色建筑风格,精心设计路灯布置和绿化布置,在镇区建设环保压缩型生活垃圾中转站,开展远程教育广场、村屯教育远程站点、乡村学校少年宫、村级篮球场和沼气池等配套工程建设,完成镇区附近12.1公里道路改造建设等,全面有序推进六堡生态特色名镇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六堡生态特色名镇风格已初步呈现。当地不少居民表示,镇区环境改善带动了生活质量提高,也增强了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为农民增收带来更多机遇。

苍梧县县长李彤华表示,今年是六堡生态特色名镇建设的关键之年,年度计划投资1400多万元,把城乡风貌改造和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加快完成六山公路、茶厂区两侧村庄400多户房屋外立面改造以及1500亩高标准六堡茶生态示范园建设任务。同时,以充分体现六堡茶特色元素为总体要求,镇区三座桥梁将进行改造和维修,并在河道两岸建设拦河坝、护岸,统一街道两侧商铺广告牌、门店招牌风格,力争将六堡生态特色名镇建设打造成为我市城镇化建设和“美丽梧州·清洁乡村”活动的示范品牌。

广西六堡茶 被中国红所青睐的特色黑茶


广西六堡茶被中国红所青睐的特色黑茶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势配合得当,气候湿润,很适合茶树生长。广西省出产的茶叶有不少,包括梧州的六堡茶,桂平的西山茶,横县的南山白毛茶,凌云的凌云白毫,贺县的开山白毫,贵港的覃塘毛尖等,但是最出名的要算六堡茶。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广西特色黑茶——六堡茶。

对六堡茶最初的印象还停留在装在篓子里,灰扑扑的样子,压得比较紧,喝的时候需要撬开,口感是我太不习惯的类型,有点土腥味。后来对六堡茶的了解开始多起来,对它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

六堡茶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种。散茶选用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为原料,毛茶生产过程和普洱熟茶十分相似,经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工序制成。紧压茶则是将初制好的毛茶经过蒸揉,装篓,踏实后,放置于阴凉干燥处,晾贮几个月使茶紧结成块。

传统的篓装紧压茶是有固定规格的,篓高57厘米,口径53厘米,每篓装37至55公斤。现在为了方便携带,也有很多小篓装,比如小编第一次喝到的就是装在小篓子里的。另外,用广西钦州的特产坭兴陶来盛装六堡茶的也很多,尤其是礼盒装六堡茶。

不仅是包装的材料和规格,现在的六堡茶在工艺上也有创新。小编就曾喝过一款饼形的六堡茶,造型和普洱茶饼一样,渥堆程度轻,和传统六堡茶相比没有那么醇和,口感稍显浓烈,是如今六堡茶的一种新工艺。

新制成的六堡茶陈放半年以后口感就会非常醇和了,而在继续存放的过程中,随着不断的后发酵,会逐渐形成“红、浓、醇、陈”的品质特征,以及独特的摈榔香,因此六堡茶也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六堡茶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黑茶。其红浓的汤色被赋予了“中国红”的美称,代表着中国特有的平安喜庆,和谐团圆,兴旺发达;而包括著名的桂林山水盒在内的外贸经典六堡茶“老三款”作为侨销茶,也成为了联结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华侨和祖国的纽带。

通过唠叨,相信各位朋友对六堡茶这支有内涵的黑茶队伍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续还会为大家介绍云南的普洱茶和四川的雅安藏茶,想要了解更多内容的朋友记得持续关注哦!

苍梧县六堡镇:特色名镇名茶飘香


苍梧县六堡镇:特色名镇名茶飘香

六堡镇位于苍梧县北部,东邻梨埠镇,南与夏郢镇、旺甫镇接壤,西连狮寨镇,北与贺州市平桂区水口镇交界。六堡镇是六堡茶的原产地,该镇种植六堡茶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近年来,苍梧县委、县政府对六堡茶产业发展十分重视,把六堡茶生产列为农业优势产业来发展,先后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推动了六堡茶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六堡茶种植区域已经扩大到狮寨、梨埠、沙头等9个镇93个行政村。到2011年,全县茶园种植面积已达5.23万亩,六堡茶生产经营企业109家,经注册登记的茶叶专业合作社有27家,茶叶种植面积较大的茶场主要有11个,年产茶叶2382吨,年产值2.8亿元,成为广西重点产茶县。今年10月11日,苍梧县被中国茶叶学会命名为第三届“中国名茶之乡”。今年初,苍梧县启动六堡名镇建设,六堡镇将被打造成为“广西特色生态名镇”。

龙头企业带动六堡茶种植

为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苍梧县在县城龙圩镇思乐堂建设苍梧六堡茶产业园,苍梧六堡茶产业园项目一期总规划用地366亩,其中展示区用地160多亩,加工区用地200多亩,目前已有三家企业落户园区。六堡茶加工区建成投产,将为推进苍梧县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苍梧县发展六堡茶产业,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形成市场为龙头、龙头建基地、茶农搞合作社,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同时,通过林地合理流转,在大力开辟新茶园的同时,对老茶园进行修剪施肥、提纯复壮、中耕除草等方面的管理,六堡茶企业走上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2009年以来,县政府在六堡镇建立六堡茶种苗基地、标准化茶园、培植龙头企业,扶持奖励等经费达2000多万元,苍梧六堡茶产业在健康轨道上快速发展。

六堡镇四柳村村民邓兆先是20世纪70年代的六堡茶厂职工,掌握了一整套茶叶种植、加工技术,种植六堡茶已有三四十年历史。“近年来,苍梧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六堡茶产业发展,特别是今年启动了六堡名镇建设,种植六堡茶前景广阔,于是我又复垦、新种了几亩六堡茶。”“茶叶是越摘越多的,不采摘它就不发芽,产量就越少,所以一定要按时采摘,最好是选择‘一叶一芽’或‘两叶一芽’时采摘,这时采摘的茶叶质好价高。”说起种植茶叶,55岁的邓兆先娓娓道来。

四柳村另一位村民易海成原来是开办纸厂的,纸厂关闭后,他曾一度不知道做什么。后来,他看到村上很多人种植六堡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于是他也开始种植六堡茶。2008年至2009年,他共种下了六堡茶24亩,今年已开始有收益。他种茶的时间虽短,但他也积累了经验,他说:“种茶关键要做好茶园的除草,可以适当施一些有机肥,这样能提高茶叶产量,茶叶的品质也比较好。”

特色名镇发展茶文化旅游

苍梧县将六堡茶产业发展与六堡镇打造“广西特色生态名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投资一亿多元对六堡茶种植、六堡城镇基础设施、市场服务设施、旅游文化设施等方面进行大规模建设,把六堡镇打造成为“广西特色生态名镇”。

“六堡镇目前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好机遇,一定要抓住六堡名镇建设的这一有利时机,把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把六堡镇建设好。”六堡镇党委书记覃水妹对以特色生态名镇为依托发展茶文化旅游充满信心。

为搞好特色生态名镇建设,六堡镇将建设具有瑶族风情的六堡茶文化广场,主要设施有六堡茶文化和民施特色文化的牌坊、雕塑、六堡茶文化展示馆,使其具有融合防汛、生态、景观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建筑,并对镇区的街道进行亮化绿化,六堡河将进行生态河道改造型河道。六堡镇镇区附近及周边茶叶种植村的道路建设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完善镇区排水系统,对镇区及主要交通干道两侧村庄房屋外立面进行改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村庄环境,镇区主要道路路灯更换为LED路灯,街道绿化率达到100%。把六堡茶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以六堡河两岸的茶叶种植基地为中心区,规划建设茶文化旅游区,融茶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健身度假、农业观光、购物餐饮功能于一体,为六堡茶产业的振兴发展和弘扬、推广六堡茶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六堡茶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


六堡茶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

为适应市场品饮的需求,六堡茶产品已开始从传统单一形态向多样化转变,除了传统的大竹篓包装六堡茶畅销外,散茶、砖茶、饼茶、沱茶等多种产品形态六堡茶,袋泡茶、茶膏、茶精、速溶产品等六堡茶深加工产品,小竹篓、纸罐、藤篓、纸绳篓等生态包装以及坭兴陶罐、锡罐、青花瓷等礼品包装的六堡茶同样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由于六堡茶是梧州市传统的出口产品,2009年以来,列入《广西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实施方案》的监控对象。根据监控方案要求,每年从加工厂、出口货柜分别抽样代表性样品,送到国家指定的认可实验室检测,检测农药残留项目22~25项、重金属2~5项。检测结果表明,多年来抽取的样品检测结果全部合格,这标志着梧州市出口的六堡茶连续多年安全风险监控全部合格。其原因是国家对出口茶叶实施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基地检验检疫备案制度,要求对出口茶叶生产企业在选择茶叶原料基地时先进行水、土壤检测合格,并建立农药及化肥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农药及化肥的使用。另外,国家对出口茶叶生产企业必须从取得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证书的基地采购原料,并且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卫生。再者,梧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梧州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都加大对六堡茶的质量安全监控力度,不定期进行抽检,确保了六堡茶质量安全。

在内销产品方面,梧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求六堡茶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昌平草莓、富岗苹果、店子长红枣、从化荔枝蜜、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以及相关六堡茶标准执行相关质量技术标准,以保证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本文节选自《六堡茶大观》)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六堡茶的品质特色》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