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知识】

图为《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本图由作者提供)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陈远。来自云南石屏。毕业于云南农大热带作物学院。毕业后在上海。浙江沿海一带工作。从事六大茶类销售培训工作。十年不忘喜欢普洱茶的初心。最终又回到普洱茶的世界来专注普洱茶学习。普洱茶博大精深。《普洱茶1001夜》不断完善资料分享给大家。做到通俗易懂。衷心希望能为喜欢普洱茶的朋友带来一点福音。

《普洱茶1001夜》第110天:易武茶区主题周!倚邦茶香

易武茶区。一山一味、一地一香、倚邦茶香。

易武。总是有太多话题要说。今天看看不同片区茶叶的香气和滋味。喜欢普洱茶的茶友。不会忘记易武茶的香扬水柔。绵延750平方公里的易武茶山。作为古六大茶山之一。见证了普洱茶发展的历史。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源头。位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北与思茅江城接壤。南接瑶区、勐伴。西接勐仑象明。东邻老挝。海拔差异大。气候立体型。不同小区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不同的生态环境。易武常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区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易武茶。让人用“柔中带刚来形容。香扬水柔。甘醇顺滑。有独特浓郁的蜜香。“香一直是易武茶绕不开的特点。而在易武茶区不同生态环境的影响之下。易武茶的“香也呈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

我们可以根据香型将易武茶区划分为“三线一点。三条线分别是花香带、蜜香带、原野香带;一个点则是复合香带。

花香带

第一条是花香带。包括草果地、凤凰窝、薄荷塘和哆依树等区域。

易武花香带的茶叶有三个最大的特点:第一是都有比较强的花香为主体的口感特征。第二是产量都不大。每个区域全年产量都只有几百公斤左右。第三是价格都比较贵——在这一点上。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口感的优良带来茶友的追捧。过度的追捧带来资源的稀缺。资源的稀缺带来价格的飙升。

现在在茶友当中被追捧得最厉害的易武茶。也正是从这几个地方出来的。花香馥郁。环境优良。伴生丰富。是易武茶当中最优质的区域。

蜜香带

第二条线是蜜香带。是以麻黑中心点。辐射落水洞、荒田和曼秀等周边区域。

这里不是易武的最高端产区。但这里却是易武的核心产区——易武的整个蜜香带构成了易武普洱茶的最中坚力量。

其中。最核心的区域是麻黑。麻黑出产的茶蜜香馥郁、汤感饱满。最重要的是这里还有足够的产量。足以能够支撑整个普洱茶领域对于蜜香带的认知。

而落水洞的汤感会要弱一些。水路更为柔细。缺点是饱满度不足。比较起来。曼秀的花香更为显著。但遗憾的是苦涩度略高。汤底和汤感构成的滋味略逊于麻黑。

原野香带

第三条线是原野香带。这里的原野香其实指的是茶叶的山野气韵。

易武区域原野香带是以同庆河和茶坪为中心点。金厂河也有这个属性。再朝外延伸。便可以算上刮风寨了。虽然刮风寨的茶也会比较强劲。具备比较强的山野气韵。但因为它其实距离花香带比较近。已经拥有了一些花香的特征。所以这里不能算原野香的核心区域。

倘若要进行准确对位的话。在易武茶区当中的同庆河所出产之原料。则正是原野香带最典型的代表。同庆河的茶树依山崖而生。颇有阳崖阴林之感。树根盘中错节。在地下深耕延伸开来。

从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来看。山高雾重、土地肥沃的同庆河生态自然、腐殖质厚。土壤有机含量高、森林覆盖率高。植物共生生态系统保持良好。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茶树生长地。

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同庆河的茶树高度多在十几米以上。根深冠大。茶叶叶片肥大。带有特殊“野味。喝完之后生津爆发力极强。汤厚水甜;茶汤浓稠且清甜。入口微苦回甘强。极富有饱满度与层次感。那是真正属于原野的香。

复合香带

以上三条香型带的中心便是茶王树。茶王树具备了花香、蜜香、原野香等多种特质。是易武口感协调度最高的区域。

茶王树。是隶属于易武麻黑村委会统管的一个寨子。即刮风寨的山地(原来为国有林)。由于刮风寨有不少茶王树。又叫茶王树寨。简称茶王树。茶王树寨的茶园均分布于易武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内。其产茶之品质堪为易武茶之鼎。这里的古茶树树龄百年以上。茶叶霸气。茶气沉郁、饱满充实。生津快、回甘强。口感出类拔萃。层次丰富。耐泡味丰。实为茶中极品。稀罕无比。

易武茶存在“一山一味的说法。山头茶众多。而且品质优越。风格鲜明。仅仅从香气这一规律上。我们就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易武茶的多样性。各位茶友不妨可以根据不同的香气。作为判断易武茶的一个参考。易武茶后期转化很惊喜。值得期待。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

倚邦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南连蛮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东邻易武茶山。为古六大茶山之一。倚邦在傣语中被称为“唐井。即茶井的意思。当年诸葛亮“遗木梆于倚邦。因以名其山。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360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与易武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海拔最高达到1950米。而最低的地方只有565米。

倚邦村委会下辖倚邦一村、倚邦二村、倚邦三村、曼桂山、麻栗树、弥补、曼拱一村、曼拱二村、高家村、河边村、老街子、茨菇塘、龙谷河、乌沙河14个自然村。但产古树茶的主要集中在:倚邦街、麻栗树、弥补、曼拱高家村、河边村、老街子。习崆。曼松。架布等这些村子!尽管曾遭受战火的侵袭。但倚邦古茶山至今仍保存着面积几千亩的古茶园。亦有上百亩连片的中小叶种的古茶园。这些中小叶种的古茶园绝大多数为树龄300-500年的乔木古茶树。

倚邦茶山的中心大镇是倚邦街。亦称倚邦。明代称磨腊倚邦。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景洪)宣慰划分十二版纳时六大茶山和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茶山版纳也称版纳整董。茶山版纳的治所便设在倚邦。从明隆庆四年至光绪末年。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行政主管地。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记载。从雍正十一年开始。普洱贡茶由倚邦土千总负责采办。易武土把总协助倚邦土千总办贡茶。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茶。珍藏北京故宫‘金瓜贡茶’经验证。其用料就是来自倚邦小叶种的茶菁。倚邦小叶种茶不但优于内地的小叶种茶。同时与其他古六大茶山的大叶种茶各有特点。

倚邦古树茶主要是以中小叶种为主。干茶油亮。芽头较小。条索短细。香气比较外扬。浓郁的花香。香气幽香持久且芳郁。山野韵好。杯底留香。茶汤通透明亮。汤水甜度高。略带有轻微苦涩。化的快。汤质饱满。厚重。回甘快且长久。茶汤鲜爽度高。回甘爽口。其中又以曼松茶品质、滋味最佳。自古就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

提起著名的普洱茶贡茶山。外界很多人都认为倚邦山只有中小叶种茶树。实则这里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茶树处于共生状态。他们的存在。见证着普洱茶曾经的辉煌。

关于小叶种的来历。目前有三种说法:

一、孔明遗种说:

“孔明遗种的传说传达的是:边地民众因众多原因对孔明的崇敬。却难以作为史料。

二、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农怀揣小叶种茶籽。来到倚邦种植、经营。于是小叶种茶在倚邦安家落户

“四川茶种说。传播最广。甚至有“四川竹叶青、半数倚邦茶之说。除倚邦土司初祖来自四川外。也有很多的四川人深入云南古茶山。并曾建四川会馆。说明来此地植茶、制茶、经营茶的人不少。目前倚邦山有人家仍制作四川特色的烟熏腊肉、懒豆腐(黄豆用水泡软。用磨磨细。于锅内放水熬煮。最后放入盐、蔬菜即成)。滋味诱人。

据1956年吴宇涛等调查整理的《版纳勐旺象明(倚邦)社会情况调查》。载于1984年正式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傣族社会历史调查·卷七·》所载:茶的质量好。味淡色青。茶名:竹叶青。每年除由专设的管茶头人--管茶。收缴送给清朝皇帝的贡茶120斤外。还有送给清政府在滇官吏的官茶若干斤。清光绪二十六、二十七两年。每年送至思茅官府二水茶2000斤。清政府还在倚邦专门设有专门检验贡茶、官茶的“茶局委员。倚邦土司在解送贡茶、官茶时。解票的行文是“世袭倚邦土把总兼钱粮茶务事曹。此处茶名与四川名茶“竹叶青同。另据蒋铨1957年的《“古六大茶山访问记》中提到:倚邦茶叶。历史上以圆茶畅销本省及四川……。倚邦较早的茶号为宋云号和元昌号。创立于光绪年间(1875—1908)制作的茶叶。专销四川。……倚邦茶树比易武茶树低矮、叶小、芽细、节短。持嫩性差。农民说:“比易武茶好。不浑。只有一小点就好。泡多有涩味在。倚邦二乡看到的茶树就是这样。属于小叶种类型。从四川人早已迁居倚邦。先期制茶专销川等情况看来。此地的小叶种茶叶可能是从四川引来。早年也曾就倚邦小叶种问题。咨询过茶科所专搞茶叶育种的专家。按她说来:云南境内未发现野生小叶种茶树。但在神农架发现过。按梁名志·主编《普洱茶科技探究》“云南茶树资源的地位和特点一文中载:多数中外学者认为。茶原产中国。但究竟原产何地。说法不一。有“西双版纳中心说、“川黔毗邻山区说(庄晚芳。1981)乃至“巴山峡川神农架之说(马湘泳。1986)。也就是说。就算已确认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也不能排出和阻止明朝末年四川茶农怀揣小叶种茶籽。来到倚邦种植。倚邦小叶种茶树“外来说的可能性同样存在。

三、原就产于云南茶山

邹家驹先生《倚邦“小叶种》一文。记录了采集倚邦小叶种资料和样品后。拜会云南茶叶老专家张芳赐教授。鉴定倚邦小叶种的过程。现摘录如下:老人用放大镜仔细察看了我们带去的样品。张教授20世纪50年代考察过象明、倚邦一带的茶山。他认为。所谓的“小叶种。其实还是云南大叶种群落中的成员。性状对比下来。同四川的小叶种完全是两回事。一般来说。茶叶界将叶面面积20平方厘米以下的称为小叶种。将叶面面积20-40平方厘米内的称为中叶种。将叶面面积40-60平方厘米内的称为大叶种。将叶面面积60平方厘米以上的称为超大叶种。但叶面大小只是一个参数。不是品种划分的绝对依据。茶组植物的多元性状。是不同生存环境和种源结构复杂的表现。云南少数民族发现、认识、选择和种植茶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云南人民用了几千年时间。从众多的野生茶树中选择了最适合人类饮用、茶类物质最丰富的普洱茶种。从植物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茶组植物拥有的多元性状。除了证明环境条件的多样性外。还证明了种源结构丰富多彩和种系发展源远流长。多样性的云南大叶种群落成员。全面反映了云南众多的野生茶树和丰富的茶组植物的历史和现状。证明云南处于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组织“孔明兴茶1780周年纪念活动的专家张顺高老先生说:“孔明是兴茶。不是遗种。说遗种是错误的。遗种说有几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是云南茶叶栽培史缩短为1780年。二是茶种筛选积累的原始过程消失了。三是分布滇西南地区以云南大叶种性状特征为主的栽培型茶树群落是如何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以上第二、第三种说法。在无更新资料确定以前。难究源头。但这都不影响倚邦茶二百年来作为清廷御用贡茶的声誉。毕竟据清·阮福《普洱茶记》载:“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

据云南《明史》记载。倚邦茶山明代初期已茶园成片。有傣、哈尼、彝、布朗、基诺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倚邦始建于明末清初乾隆王光绪较旺盛时期。用石条铺成的茶马古道。直接通往思茅。清代时期行政管理实行土司制。辛亥革命后行政管理改为第六区。管辖整董、易武。取消封建土司制。随后改为象明县。到民国十九年取消象明县。归易武镇越县管辖。解放后编为象明区。1969年改为象明公社。1971年迁往大河边。自清代至1971年。象明首府所在地倚邦街。倚邦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茶文化、有皇帝饮用贡茶之乡、有乾隆、道光、光绪年代碑文记载。是一个历史古镇。倚邦汉族大部系由石屏迁来。据一位70岁的老人说:“由石屏来此已二代。倚邦的石屏会馆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比曼砖早。石屏人未来前。早有楚雄和四川人在倚邦落户了。过去倚邦还有四川会馆和楚雄会馆。倚邦街人口多时曾达200多户。有土司衙门。土司的权利直到民国15年(1926)才消失。土司的儿子召宗宇(曹仲益)已迁居景洪。倚邦茶叶。历史上以圆茶畅销本省及四川。后又转销越南、香港一带。年产千担左右。

清雍正六年以前。六大茶山是车里(景洪)宣慰使司的辖地。清雍正七年云贵总督鄂尔泰为了加强中央政权对边疆的控制。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置建了普洱府。六大茶山从车里宣慰使司的辖地中划出。归入普洱府。倚邦土弁曹当斋因在改土归流中协助清军平乱有军功。被清政府授封为倚邦土千总(土司中的武官职)。从曹当斋开始。曹氏家族世袭管理倚邦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山、蛮砖茶山近二百年。

从雍正末年、乾隆初年开始。六大茶山动乱结束。社会秩序开始安宁。民族矛盾逐步平息。发展经济有了良好的环境。茶山夷民以茶为生。茶叶也是清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为了振兴茶叶。安民固边。曹当斋严格执行云南省府的茶山管理条例。打击奸商。维护茶农利益。整修道路以利茶叶运输。招募内地人进山垦荒建茶园。为了茶山茶业的有序发展。乾隆十二年曹当斋将云贵总督亲署的茶叶管理条例刻在倚邦石碑上告示商民。引导茶商茶农们遵章守法。在曹当斋任职期间。成千上万的四川人、江西人、云南石屏人、元江人涌进倚邦、易武。在倚邦、易武开新茶园建商号。到乾隆中期倚邦茶山的茶园至少已达2万亩以上。一片接一片的茶园从补远江(小黑江)边一直接到习崆山。曼拱、曼松、习崆、架布成为人茶村。茶园围村、街铺石板。根据倚邦茶山现在还能看到的古村寨遗址来分析。倚邦茶山在乾隆后期人口至少在二万以上。倚邦作为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贡茶主办地比其它茶山领先步入辉煌。乾隆二十年左右倚邦已建起关帝庙、川主庙、石屏会馆、江西会馆。各地的商旅羁客常驻倚邦。倚邦有三条石板街:正街、石屏街、曼松街。曹千总的府邸大门对着正街。正街约500公尺长。青石条铺成“龙脊背状。街两旁全是商铺和住家。曹千总的后人曹仲益先生生前撰文介绍过当时的倚邦茶山盛况。据他估算。倚邦最兴盛时住户达千户以上。

倚邦历史上的三起三落:

第一起:从明隆庆四年到同治年间。倚邦一直是古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行政主管地。这时候可说是倚邦茶区的鼎盛时期。官府衙门、大庙会堂等。一栋栋建筑美轮美奂、金碧辉煌。街道上亦是人声鼎沸、骡马塞到。晚上灯火通明宛如不夜城。

鼎盛时期。雍正年间。倚邦茶被选为朝廷的贡茶。这使得倚邦茶更是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当时政府拨出巨款。从普洱起修建了一条400多里长的石板道直达倚邦各茶山。

第一落:清朝末年。因社会动荡、盗匪猖獗。内地商人不敢入山贸易。加之易武古茶山的兴起。六大茶山的生产、交易中心逐渐转移到易武地区。此时的倚邦。茶商茶农四散。贸易锐减。老茶园走向荒芜。曾经的茶马重镇只能成为史册的其中一个篇章了!

第二起:1912年以后。倚邦茶山的普洱茶产销重新出现逐渐恢复的势头。茶商和茶农再次聚集倚邦。过去一派繁荣的景象似乎再次降临。

第二落:好景不长。战火降临。倚邦遭受到最为惨痛的打击!1942年。基诺族、瑶族起义攻打倚邦古镇。战火的到来。不但把古镇变成一片废墟。茶山也受到了战火的蹂躏。随后的瘟疫使茶商、百姓大举迁离。当时一片狼藉的倚邦。不得不向历史和命运低头。再次走向衰落!

第三落:经历了战火的倚邦。本来就一蹶不振。然而上世纪70年代的大搬迁。更让倚邦走向了没落。最为惨淡的时候。整个倚邦村仅有30多户人家。100多人口。交通不便。文化封闭。那时的倚邦是一个贫穷的农业小镇!

第三起:普洱茶的兴起。让人们唤醒了心中的“倚邦。曾经的茶马重镇再次受到瞩目!可惜由于当地交通不便。很多的茶商只能望而却步。真正能把倚邦茶做好做成名的寥寥无几。

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倚邦独特的地理环境、小叶种乔木古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贡茶之名并非浪得虚名!

今天走进倚邦。还能闻到古茶的清香。还能看到茶号遗址、大庙基台、土司府的柱脚石、“龙脊背石板街、普洱府的茶令碑。乾隆皇帝的敕命碑。这些遗物、古迹是凝固的历史。记载着倚邦的伤痛和他曾有的辉煌。倚邦。注定是一个普洱茶茶爱好者追随的地方。

特此鸣谢:本图文由《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供稿。版权与本网无关。

【《普洱茶1001夜》更多内容推荐】

《普洱茶1001夜》第104天:勐海主题周!寻找“两勐之勐宋那卡与勐往曼糯

《普洱茶1001夜》第105天:版纳茶区之“一市两县

《普洱茶1001夜》第106天:版纳茶区主题周!南糯山简介

《普洱茶1001夜》第107天:易武茶区主题!易武为什么是优质的茶叶源地?如何辨别易武茶

《普洱茶1001夜》第108天:易武茶区主题周!重点述说刮风寨

《普洱茶1001夜》第109天:易武茶区主题周!神秘的弯弓古树茶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普洱茶1001夜》第110天:易武茶区主题周!倚邦》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知识专题。